詩詞出題人
2015年高考各地語文卷古典詩詞鑒賞真題及解析匯編
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1卷
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台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遲,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台:庭州厲縣.在今新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誚簡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如「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描寫了連年見雪飛的惡劣環境。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尾聯表達了作者思鄉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抒發有點染和升華的作用。報效祖國當然不能因為距離遙遠、環境惡劣而有所報怨,但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卻難以控制。
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II卷
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殘春旅舍 韓偓①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侑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 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裡,並簡要賞析。(5分)
【答案】
頷聯巧妙之處在於用了「抱」「吹」兩個動詞。
【解析】
解答此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並且抓住「巧」子進行分析。
9.這首詩的後兩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後兩聯表達了作者悲憤的情懷以及詩人兢兢業業,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
2015年高考語文江蘇卷
古詩詞鑒賞(11分)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劉禹錫
長愛街西風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牆頭數點山。
疏種碧鬆通月朗,多栽紅葯待春還。莫言堆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注:堆案,堆積案頭,謂文書甚多。
(1)聯系全詩,概括作者「開顏」的原因。(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提煉和概括詩歌中相關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圍景色優美;自己心情閑適;主人品味高雅;賓主志同道合。
【解析】此題的解答方法與前面第9題相同。詩人「開顏」原因詩中一再提到,要仔細篩選相關信息,再作適當的聯想、引申、整合,如題目中的「新居」可聯想到朋人新居剛剛落成;頷聯與頸聯描繪的景色很迷人;首聯中點出的風景之「閑」可襯托詩人心境的「悠閑」;頷聯與頸聯新居環境描寫中選取的典型物象——山、水、松、紅葯,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聯「認得」一詞,此處意思為「能夠確定某一人或事物是這個人或事物而不是別的」,相當於說「只有老朋友你能長處此間」,表達詩人對朋友的仰慕、認同,說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靈相通。再對上面內容加以提煉整合即可。
【點評】此題表面看是考查提煉和概括詩歌中相關信息,實質考查對全詩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題,鑒賞詩歌首先要理解詩歌,這江蘇詩歌鑒賞題一貫的命題風格。
(2)簡要賞析頷聯、頸聯的寫景藝術。(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藝術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級。
【答案】選取景物,鋪陳描摹(一渠水、數點山、碧松、紅葯);移步換景,富有層次(由遠及近、由外而內);虛實結合,寓情於景(通月朗、待春還)。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審清題目問的是什麼,「賞析寫景藝術」換一種問法就是:「寫景手法是什麼?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描寫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寫景物的角度(空間、色彩、感覺器官等);(2)表現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寫哀情等;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鋪陳描摹等);(3)結構特點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寫景、景語作結等);(4)錘煉字詞的角度(一字傳神,惟妙惟肖再現景物特點等);(5)修辭手法的角度(考綱列出的七種)。「賞析題」答題時要具備三方面內容:一是「用了什麼手法」、二是「如何用這種手法」、三是「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或表達什麼樣情感」。具備以上的知識儲備,解答此題就一定思路。困難的是點難以找全,特別是第一點——「選取景物,鋪陳描摹」,考生難以想到。
【點評】賞析題是傳統考題,每年都考,但每年選擇的文本與賞析的角度並不一樣,今年這道考題貼近考生生活,貼近考生實際,是一道不錯的考題。但提供的答案如「選取景物,鋪陳描摹」值得商榷,篇幅所限,不再展開論述。
(3)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3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評價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答案】贊美恭維之意;羨慕嚮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解答此題的難點在對「認得」一詞的理解(見第1小題解析),再聯系首聯中的「暫」字,可以看出詩人十分羨慕竇員外鬧中有靜、忙中有閑、優雅閑適的生活情趣。注意這其中既有贊美、羨慕之意,又有認同之感。
【點評】該題設置與第(1)小題有交叉之嫌。
【總評】今年的選材與去年賞析兩首詩相比有一定變化,但仍屬「唐宋詩詞」范疇,且三個題目依然是平時訓練比較多的題目,屬常規題型。從寫什麼到怎麼寫,再到為什麼寫,題目層次清晰,有區分度。
2015年高考語文湖南卷
10.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8分)
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台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張說《鄴都引》,選自《全唐詩》)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選自普通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注】虛:廢墟。
(1)第二段詩句節選自唐代詩人張若虛的《 》。(2分)
(2)請賞析兩詩中劃橫線詩句所抒發的人生感悟的差異。(6分)
答:
【答案】(1)春江花月夜
(2)「城郭為墟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以都邑變為廢墟,人世盛衰更替與月之千秋永照對比,突顯人非物換,抒發了世事滄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將人類的代代相續與月之永恆不變對舉,表現宇宙的永恆和生命的無限,強調人類的綿延不絕,抒發了一種豁達樂觀的情懷。
【解析】張說的《鄴都引》是借憑弔古跡而抒發胸臆的懷古之作,詩分兩層。前六句為第一層,主要是緬懷和描述曹操生前的非凡業績,以寄託自己的凌雲壯志。詩的後六句為第二層,主要敘述魏武身後的歷史變遷,流露出詩人哀嘆時光易逝、英雄業績無繼的感慨。「城郭為墟人代改,但見西園明月在」二句,是通過曹魏時代的城郭建築今已凋蔽頹敗揭示鄴都環境的今昔變遷。「城郭」和「西園」淪為廢墟,標志著魏武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明月依舊,卻照不見曹操在西園「夜接詞人賦華屋」,更襯托出今日鄴都的凄涼冷落。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感嘆江月長明而人生短促,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綿延著,無窮無盡;人們年復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變。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試題分析:本題選材又有新突破,考的是唐代的歌行體——盛唐七古。第一空文學常識比較簡單,第二問是賞析兩首詩句的理趣與人生感悟,回到了詩歌內容的考查。抓住「人生感悟的差異」這一命題暗示,結合詩句分析作答即可。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015年高考語文福建卷
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
秋夜紀懷
[宋]陸游
北斗垂莽蒼,明河①浮太清②。
風林一葉下,露草百蟲鳴。
病入新涼減,詩從半睡成。
還思散關③路,炬火驛前迎。④
(選自《四庫全書》本《放翁詩選》)
[注]①眀河:銀 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關:即大散關。④炬火驛前迎:舉著火把到驛館前迎接。
(1)第二聯寫景精細,請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
(2)三、四兩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要點]①上句寫微風穿過樹林,葉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寫露水沾濕秋草,百蟲呼叫;③全聯細致地寫出了秋夜的寂靜,營造出一種凄清的氛圍。(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詩人雖秋夜病卧,仍壯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關的戰斗生活,還想重返戰場,報效國家。(意思對即可。)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詩歌技巧中的寫景技巧。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題干問的是「第三、四兩聯」,就要奔向詩歌的最後兩聯。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詩人的情感。
2015年高考語文浙江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木蘭花慢
贈彈琵琶者
愛當壚年少,將雅調,寄幽情。盡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鳳孤鳴。都來四條弦里,有無窮、舊譜與新聲。寫出天然律呂,掃空眼底蓁箏。
落紅。天氣暖猶輕。洗耳為渠聽。想關塞風寒,潯陽月色,似醉還醒。軒窗靜來偏好,到曲終、懷抱轉分明。相見今朝何處,語溪乍雨初晴。
註:律呂,此指樂律或音律。蓁,一種弦樂器,如箏。 語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鄉。
21.下片「潯陽月色」語出白居易《琵琶行》,寫出白詩中與此句匹配的相關詩句。(2分)
(1) (2)
22.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5分)
【答案】
21.①潯陽江頭夜送客(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
②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①上片從樂曲方面來描寫(樂曲的演奏者、樂曲旋律的復雜變化、樂曲聲律的高雅等),側重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②下片從聽者方面來描寫(氣氛感受、典 故聯想、景色渲染等),側重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解析】
21.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關語句,從中找出和「潯陽」「月」相關的詩句。
【考點定位】理解識記詩句的內容。能力層級為理解B。
22.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注意根據詞的上下闕描寫的內容進行分析,注意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015年高考語文上海卷
(四)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題。(8分)
隱凈山中大雨 (南宋)張孝祥
青峰度雲氣,幽壑舞回風。山神助我奇觀,喚起碧霄①龍。電掣金蛇千丈,霆震靈鼉②萬疊,洶洶欲崩空。誰瀉銀河水,傾入寶蓮宮。 坐中客,凌積翠,看奔洪。人間應失匕箸③,高處獨從容。洗盡從來塵垢,潤及無邊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開霽,日在五雲東。
[注]①碧霄:隱凈山有碧霄泉。②鼉:鼉龍,揚子鱷。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這首詞的詞牌應是( )。(1分)
A.沁園春 B.水調歌頭 C.雨霖鈴 D.八聲甘州
14.對上闋中的景色描寫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青嶂」句寫山中大雨來臨之前風起雲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龍喻雨,展現山中奇特的景觀。
C.「電掣」句用金蛇、靈鼉來比喻電閃雷鳴的景象。
D.「誰瀉」句想像豐富,寫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氣勢。
15.下闋畫線句借雨寫懷,生動形象,請加以賞析。(4分)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畫線句借雨寫懷,借眼前大雨洗塵垢、潤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作者滌污穢、惠天下的抱負,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託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寬闊胸襟。這樣寫言近旨遠,物我渾然。
評分說明:雨景的特點1分,情懷2分,效果的分析1分。
2015年高考語文北京卷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6-19題。
醉翁操【1】
蘇軾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2】。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3】,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4】。
注釋:【1】據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琅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後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蘇軾填詞。【2】蕢:草筐。《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3】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 「醉翁去後」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琅琊後,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 詞作最後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參考答案】C
【解析】本詞主要借對流泉聲音的描寫來贊美歐陽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籟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選項C說是對醉翁的思念之情不準確。
17.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題。(5分)
①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3分)
A. 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B. 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劉長卿《聽笛聲留別鄭協律》)
C. 蜂簇野花吟細韻,蟬移高柳迸殘聲。(韋庄《聽趙秀才彈琴》)
D.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王仁裕《荊南席上詠胡琴妓》)
【參考答案】B
【解析】A用龍吟虎嘯的聲音和萬籟百泉的秋音來寫觱篥聲;C是蜂和蟬來寫琴聲;D用白玉和黃鶯寫琴聲。
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琵琶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參考答案】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18.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嘯詠」,除了本詞中的醉翁,陶淵明寫曾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2分)
②這首詞與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密切關聯。詞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嘯詠,聲和流泉」,呼應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參考答案】①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②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 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琅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表現的情懷有何不同?(6分)
【參考答案】
蘇軾的《醉翁操》上闋主要是通過描寫流泉的自然聲響帶來的美妙效果來贊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對歐陽修追求絕妙意境做法得以流傳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寫琅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聲若環佩,詞人創造了一個美好意境。「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從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下片寫鳴泉雖不復存,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人間。《醉翁亭記》則是通過描寫琅琊山的四時景色抒發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詩歌解析】
詞的上片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琅然,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圓兩字,這里是用來說泉聲的清越圓轉。在這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奏起這一絕妙的樂曲?如此以來,動靜之趣立現。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對上面設問的回答: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的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於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寫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從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孫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磬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寫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醉翁嘯詠,聲和流泉。」二句照應上片之只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寫歐陽修曾作醉翁亭於滁州,在琅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還,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琅琊諸峰,林壑尤美,並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而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嚮往前流動的。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鳴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此處用「飛仙」之典,謂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結句「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說,鳴泉雖不復存在,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在人間。詞作最後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旨。
這首詞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只有一個仄聲字(「響」),其餘都是平聲。接著二句亦然。這樣的安排,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鄭文焯曰:「讀此詞,髯蘇之深於律可知。」(《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
2015年高考語文四川卷
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駱賓王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蘭徑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籠累,唯餘松桂心。
解析:四川卷的詩歌鑒賞題,詩詞曲都有所涉及,當然主要是詩與詞,朝代大多為宋元,2014為清代,但幾乎沒有考查過唐代的詩歌。今年考查初唐駱賓王的作品,表明了對詩歌盛世大唐的致敬。駱賓王的詩歌難度不大,學生理解不難。駱賓王曾入蜀,與四川很有淵源,選他的詩歌也算體現地方特色。
詩人簡介: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曾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雲為僧。
詩歌分析:此意境深邃,內蘊豐厚,為唐詩優秀之作。屬於借景抒情的詩歌。詩歌描繪夏日山中幽靜空明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對官場的厭倦之情。首聯點明題旨,月夜下游山,頷聯寫山裡山路、花木的幽香,頸聯寫山中的寂靜幽深,這三聯描繪游山所見所聞,成一幅幽靜深遠的夏夜山景;尾聯卒章顯志,「樊籠累」(陶淵明「久在樊籠里」)表明對官場、俗世的厭倦,「松桂心」(陶淵明「復得返自然」)表明對自然的喜好,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1)請簡要賞析「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3分)
解析:【參考答案】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用風聲襯托山谷的幽靜,用月光深遠襯托山谷的空闊。描繪出一幅風聲劃破山谷的寂靜,月光遍灑山谷的幽寂景色。
此題考查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雖然僅僅是對頷聯的賞析。注意賞析,需要理解這一聯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情感,更要把握其藝術手法,甚至語言的精妙。即抓住內容、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來做分析。這句是寫景,所以要從寫景的手法出發,抓主要意象,描繪出畫面。
技巧點撥:唐人寫靜,常以動相制,譬如賈島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可謂是這方面的著名典故了。駱賓王的「谷靜風聲徹」亦是以動制靜。而後半句「山空月色深」,「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復吟詠,想著若身臨其境,必將有恍若隔世之覺了。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向?結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解析:【參考答案】作者通過記敘夏日游山的所見所聞,描繪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達出作者厭倦世俗,嚮往寧靜,喜好山水,渴望歸隱的心情志向。
此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和志向——主題,並要求簡要分析。屬於「鑒賞詩歌的情感」考點,學生解答時需要注意幾點:一是讀懂詩歌,理解情感;二是要會逐聯分析,明了內容(畫面及其特點)和主題;三要語言准確優美,表達出詩人的心境,鑒賞出詩歌的美感。難度較高。抓住關鍵詞句把握主旨,如尾聯是卒章顯志。
技巧點撥:理解詩歌主題在於讀懂詩歌,讀懂詩歌在於能夠從意象出發理解詩歌描繪的畫面,並結合詩歌的情思語(關鍵詞)來理解。
2015年高考語文重慶卷
1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好事近
清 黃之雋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綠痕皴斷,是叢篁幽石。 天開十折畫屏風,遮住半江黑。仔細亂篙撐處,怕懸崖崩坼。
(1)開頭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插」字有何表達效果?(4分)
(2)末尾兩句中的「懸崖」「崩坼」分別指什麼?作者為何說「亂篙撐處」「怕懸崖崩坼」?
【答案】(1)表現了作者乘船觀看山水時悠閑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邊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現出來。
(2)「懸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斷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亂。作者擔心竹篙一撐,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亂,美景被破壞。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015年高考語文天津卷
14.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9分)
雨過至城中蘇家
宋 黃庭堅
飄然一雨灑青春,九陌凈無車馬塵。
漸散紫煙籠帝闕,稍回晴日麗天津。
花飛衣袖紅香濕,柳拂鞍韉綠色勻。
管領風光唯痛飲,都城誰是得閑人。
注 此詩作於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黃庭堅時任秘書省校書郎,是年,長期貶謫外放的蘇軾被授予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要職。
(1)詩中描寫了春雨後的哪些景象?(2分)
(2)結合詩句說明頸聯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4分)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
【答案】土滌凈 紫煙漸散 雨過日麗 紅花沾雨 柳色蔥翠
(2)①對仗,如「花飛」對「柳拂」,「紅香濕」對「綠色勻」。
②比擬,如「柳拂」。
③從視覺、嗅覺、觸覺等多角度(運用通感)進行描寫,如「衣袖紅 香濕」。
(3)雨後天晴訪友喜悅之情;
仕途上的躊躇滿志或忙中偷閑的快樂。
2. 高二下學期古詩詞默寫出題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
月照花
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
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
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
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
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
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燕歌行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
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
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
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
衣遠戍辛勤久,玉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
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
至今猶憶李將軍。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
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
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
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
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
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
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
杯。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
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
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
少錢?徑須沽
(gu)
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
地一沙鷗。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
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
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3. 怎樣鑒賞詩詞揣摩出題人出題意圖
首先了解作者,及其背景,生活環境等等。再根據詩詞本身的意義來猜想作者的真實意圖。
4. 「讀詩詞隨想」命題作文【模擬文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詩詞膾炙人口,百讀不厭。讀詩詞,可知
【考場佳作1】 吟古詩詞斷想 懷著幾分對行吟詩人的嚮往,夢想能在古老渡口駐足,輕撫殘斷的石碑,拂去故紙上的塵埃,去感知遙遠的時代;夢想能將精神放牧遠方,化為風中草葉、河邊頑石,抑或空谷幽蘭,而這一切卻在博大精深的古詩詞中實現。 當蘇軾「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吹到我耳中,當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撲到我眼前,當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浸入我鼻中,我心馳神往地被詩詞所征服,心裡萌發了莫名的信念,身為炎黃子孫,便與詩詞簽下了亘古不變的契約:受她潤澤,對她篤信。 詩詞是文字的韻律,奇瑰、精巧、流暢。每句詩、每首詞,都是一幅蘊涵著情感、境界、哲理的圖畫。品詩,就是含英咀華;讀詞,就是探驪得珠,而人的思想也為詩詞之智慧所凈化。 「大江東去」是豪情,「曉風殘月」是傷懷,「紅樓青衫夜讀詩」是悠然,「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憂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無奈,「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是蕭瑟。但人的感情細膩紛繁,詩詞的感情變幻莫測,怎可一言以蔽之。 同樣是春天,丘遲說「草長鶯飛,雜花生樹」,李白吟「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柳永卻嘆「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同樣是門,薛寶釵說「珍重芳姿晝掩門」,以示她的大家風范;林黛玉卻說「半卷湘簾半掩門」,一派個性的解放;而史湘雲提筆便是「神仙昨日降都門」,一絲仙氣,一絲風塵,何嘗不是她人生態度的寫照。 不同的人,口中吟著不同的詩詞;不同的態度,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這也許便是中國詩詞的精髓所在。 當「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時,手持書卷,心被理智的輕風撫摸,可以清醒地認識自己,思考大地人生,智慧與哲思由此萌發。詩詞帶給人的不只是感性的沖動,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詩人詞人以俯瞰歷史的魅力,把詩詞的文化內涵呈現給後人。這些佳句與歲月共存,昭示著滄桑,讓後人痛悟民族步履的蹣跚;展現著美麗,讓後人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驕傲。「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詩頁中閃爍著文人的哲思。 詩詞,不僅僅是用來讀的,還要用心去品味。讀著這些文字所區分的是與非、包含的愛與恨,咀嚼著它們所表達的領悟與困頓,我便也初探了厚重的人生,分享了古人律動的青春,叩問了獨抒性情的靈魂。詩詞讓人覺得似有炙熱之火要點燃起全部激情,又覺得如同清涼之水柔和地滋養心靈。也許詩人拾起飄忽腦中的遐想、抓住若隱若現的思緒時,並未有意地雕琢粉飾,卻在無意中流露了真情,使後人為之怦然心動。而其中豐富的文字底蘊,又不得不使人為之嘆服——而非龍的傳人,習染中華思想,豈能體會其中之神妙之萬一! 大江東去,雄渾一族;小橋流水,婉約一派。滴泉飛瀑,柔波驚濤,如同天上的星星,只是表面的點綴,而深邃的夜幕後還隱含著浩瀚的寰宇,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詩詞使燥熱的心變得寧靜,使貧瘠的心變得豐富,使平庸的人生多姿多彩。何不以三分易安的婉約、三分東坡的豪放、三分老莊的淡泊、一分板橋放浪形骸的心情,循著古人的詩詞之路,去詮釋生命的韻律。 【批閱意見】 讀完這篇散文,首先讓人叫絕的是作者的詩詞素養,作者選用詩句真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可以看出,作者既重視課文中出現的古詩詞,又閱讀了不少課外詩詞。 「散文如詩」,本文意境幽遠,韻味雋永。作者選取了豐富的意象,展示了詩詞的美的境界,引起讀者無限遐想。 優美生動的文學語言像一曲深情的歌,一股清澈的泉。該文注意煉詞煉字,大量運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句式整齊、上口。 【考場佳作2】 傷尋覓 常常是,幸福著李清照的幸福,悲苦著李清照的悲苦。——題記 上天成全,李清照與趙明誠相遇,一段美麗而凄苦的愛情故事由此誕生。 趙明誠的父親是朝廷重臣,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但是,趙明誠是淡泊功名,鄙視仕途的,這也是李清照敬重他的一個原因。他們有著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秉性,共同的愛好。他們可以合二為一,他們共同致力於金石研究,他們還搜集大量的古董名畫,常常坐在一起細細品味,共同賞玩。可以說,他們的愛情是萬人不可匹及的,那是真正的愛情,愛情中的知己,知己中的愛情。也只有這樣的愛情,才有真正的快樂,才誕生了李清照的千古絕唱《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但是,隨著宋朝的衰落,戰爭頻起,這對溫文爾雅的夫妻也難逃此劫。他們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走散的丈夫使她牽腸掛肚,失去的幸福使她痛斷肝腸。而這一切留下的,只有千年的思念,萬年的愁。一年後,趙明誠逝世,李清照一下子從天堂落到了地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思念的痛苦多麼煎熬人! 她想尋回那段生活,她也在不斷地尋找,於是留下了凄美的《聲聲慢》。 不斷地尋覓,卻去哪裡找?天下如此之大,只有一個趙明誠!迫於生計,李清照曾被迫改嫁,但終又散去。畢竟,「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己一個也難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天寒心更寒,當年飛過的大雁今又來,牽起多少回憶。可眼前卻是凄風冷雨,滿地憔悴的黃花,竟與自己同命相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為一段完美的愛情溢出了今生無語的淚水。 黃昏時分,曾經聚在一起,賞花飲酒。轉眼間,天昏地暗,陰雨連綿,天也哭了,地也慟了。滿地黃花是相思淚,是傷心雨,是日日夜夜的思念聚到一起,梧桐點滴細雨,雨凄凄,梧桐寂寞,人憔悴。 幸福與凄苦的李清照啊,她擁有了人間最美好的愛情故事,卻又承受了最凄慘的牽腸掛肚。而她對趙明誠的無限思念,只好寫在《醉花陰》里,《聲聲慢》中。 但是,沒有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會有如此絕美的易安之詞,我們只好說,是上天安排了這一切,造就了才華橫溢、凄美絕倫的李清照。 【批閱意見】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飽含摯情的作文。作者從真摯的情感出發,抒真情,寫實境,極力渲染李清照的幸福與悲苦。在對李清照一生的回憶中,巧妙地穿插了她的詩詞,二者相得益彰。 5. 關於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模式。
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6. 成年人高考的語文科目內容是不是就是在成考復習材料出題,是古詩詞文言文和現代文這些么
成人高考的學歷現在已經在逐步淘汰了,如果你已經工作了,建議不要上這種形式的,成回人高考的學歷分為三答種:脫產、函授、業余。其中脫產的基本上已經全部取消了,函授和業余的是每學期集中授課一到兩周,但是現在的面授課已經被扭曲了,老師根本不講課,都是給你畫一下考試重點就完了,你根本學不到東西。而且成人高考的學歷畢業也慢,從你成人高考名開始到你開學就要經過大半年的時間了,然後從入學時間算起,還要學兩年半才能畢業。等你拿到畢業證還要再拖幾個月,所以全部耗時下來要三年半的時間了。太浪費時間了。 7. 用詩詞命題好不好
這個不好說。 8. 有的詩詞命題為,一剪梅,怎麼解釋 一剪梅是詞牌名,簡單地說這是一個叫做一剪梅的寫作格式。一般有它固定的平仄格律和韻調,這樣填出來的詞會有他所獨有的音律美。諸如浣溪沙、江城子、西江月、臨江仙等等。 9. 關於詩歌鑒賞的題型
詩詞鑒賞常考題型答題思路指導 10. 小學古詩文怎麼出題
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來一種文體,有特自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