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景的古詩
㈠ 惠宗春江曉景的古詩
《惠崇春江曉景》即《惠崇春江晚景》。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
《惠崇春江晚景》共有兩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
第一首詩題「鴨戲圖」,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像,與原畫相得益彰。
第二首詩題「飛雁圖」,對大雁北飛融入人的感情,側面表現了江南春美。
(2)第二首第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只雁依依不捨,差點掉了隊。並且在下一句,把這幾只雁比作了「北歸人」,是非常形象的,這就畫活了景象。
第三、四句,就更進一步給大雁以人的情感。「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詩人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大雁戀戀不舍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這還不止,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幾日。
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像」,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著人的情感,頗有新意。
㈡ 惠崇春江曉景 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lóu
hāo)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1]
㈢ 古詩《惠崇春江曉景》的意思
意思是: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蘇軾【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3)曉景的古詩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詩的首句,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詩的第二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盪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
這句詩化用了唐人詩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虛虛草爭出」(《春雨後》),杜牧(一作許渾)「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徑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
蘇軾學古而不泥,前人詩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觀察的積累,熔煉成這一佳句。「鴨知水暖」這種訴之於感覺和想像的事物,畫面是難以傳達的,詩人卻通過設身處地的體會,在詩中表達出來。
緣情體物又移情於物,江中自由嬉戲的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溫度的回升,用觸覺印象「暖」補充畫中春水瀲灧的視覺印象。鴨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鳧水嬉戲。
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溫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著密切關系的鴨子。這就說明: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
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
㈣ 《( )( )春江曉景》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㈤ 春江曉景古詩是什麼地點的景色
《惠崇春江晚景》(又叫《惠崇春江曉景》),元豐八年(1085)蘇軾在逗留江陰期間,為惠崇所繪的鴨戲圖而作的題畫詩。
㈥ 古詩 《惠崇春江曉景》
《惠崇《春江曉景》》
[宋] 蘇 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回正是河豚欲上時答.
蔞 --LOU,陽平。
不是萎字,同學。看清楚點。
另:懸賞分為0,都懶得回答你。
再:「我問你們」一語極其不禮貌,我想即使有懸賞分別人也懶得理你。請好好學習禮貌用語。
㈦ 惠崇春江曉景的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蘇軾〔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版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權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捨,差一點掉隊離群。
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甦,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㈧ 惠崇春江晚景 古詩 詩的名到底是晚景還是曉景啊
你好,我覺得應該是《惠崇春江晚景》,這是蘇根據《春江晚景》的版畫作寫的
惠崇是宋朝著名權的畫家、僧人,即歐陽修所謂「九僧」之一.他能詩善畫,特別是畫鵝、雁、鷺鷥、小景尤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蘇軾根據畫意,妙筆生花,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㈨ 惠崇春江曉景 古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