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項羽的詩句
❶ 現代人們對項羽的評論是什麼,有關於他的詩句有哪些
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內、兵陰陽、兵技巧容),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
於季子《詠項羽》:
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
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孟郊《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題項羽廟》:
碧草凌古廟,清塵鎖秋窗。當時獨宰割,猛志誰能降。
鼓氣雷作敵,劍光電為雙。新悲徒自起,舊恨空浮江。
==========
李山甫《項羽廟》:
為虜為王盡偶然,有何羞見漢江船。
停分天下猶嫌少,可要行人贈紙錢。
❷ 關於項羽的詩歌
1、《題烏江亭》
唐代: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釋義: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辱負重,才是真正男兒。
西楚霸王啊,江東子弟人才濟濟,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4、《烏江》
唐代:汪遵
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英雄去盡羞容在,看卻江東不得歸。
釋義:
垓下之戰慘敗於劉邦,在重重給包圍中。項羽單槍匹馬沖了出去。
項羽在烏江邊上自知無顏見江東父老,而拔劍自刎的典故。
5、《詠項羽》
唐代:於季子
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釋義:
北伐秦朝雖然獲得了勝利,但卻不想在秦地稱王。
擁有力拔山河的氣魄,羞於渡江面見江東父老。
❸ 贊揚項羽的詩或詞
1、至今思項羽
宋
李清照
《絕句》
2、劫殘鴻雁破行飛;殺多項羽坑秦卒
宋
邵雍
《觀棋長吟》
3、項羽橫戈矛
唐
杜牧
《洛中送冀處士東游》
4、項羽不能用
宋
王珪
《詠淮陰侯》
5、也莫論高皇、莫論項羽
宋
王奕
《沁園春·唐李太白》
6、項羽何曾在故鄉
唐
李商隱
《題漢祖廟》
7、項羽英雄猶不懼
宋
羅穎
《題漢祖廟》
8、 不見項羽酣呼鉅鹿戰
近代
秋瑾
《失題》
9、布陣橫空如項羽
宋
蘇軾
《次韻章傳道喜雨(禱常山而得。)》
10、生嘗以策干項羽
宋
蘇軾
《安期生?並引?》
11、項羽帳中撞玉斗
宋
陸游
《悲歌行》
12、溪上千年項羽祠
宋
陸游
《項里觀楊梅》
13、捕取項羽如嬰兒
宋
王安石
《張良》
14、美人燕罷項羽啼
宋
文天祥
《徐州道中》
15、其氣豈止吞項羽
宋
惠洪
《題李愬畫像》
16、更向烏江憐項羽
宋
敖陶孫
《永嘉魏秘校訪仆蕭寺且言出處甚詳屬與余同》
17、氣豪如項羽
宋
鄧肅
《次韻王信州》
18、韓信棲遲項羽窮
宋
馮京
《題寺壁》
19、西風項羽台
宋
黃庚
《九日偶書》
20、不見拔山昔項羽
宋
劉過
《明州觀大閱》
21、曾呼項羽作豎子
宋
劉克庄
《四和》
22、項羽天資自不仁
宋
錢舜選
《項羽》
23、殺多項羽坑秦卒
宋
邵雍
《觀棋長吟》
24、氣如項羽
宋
釋慧開
《頌古四十八首》
25、項羽過江東
宋
釋守芝
《偈》
26、項羽鬥力
宋
釋智朋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27、氣蠶項羽
宋
釋宗杲
《御賜真贊師演成四偈》
28、項羽還之亦有恩
宋
舒岳祥
《虞美人草》
29、當時項羽年最少
宋
蘇軾
《竹枝歌》
30、不讀項羽傳
宋
王灼
《題政黃牛出山圖》
31、君不見後來項羽戰無敵
宋
周端臣
《白虎行》
32、項羽豈顧齊安期
元
周砥
《放歌行贈宋君(仲溫。辛丑)》
❹ 有關評價項羽的詩
蓋世英雄驕巨鹿,
婦仁寡斷悔鴻門。
霸王營中虞姬泣,
烏江岸畔霸圖空。
詩中寫了巨鹿之戰、鴻門宴、烏江自刎等
❺ 贊美項羽的古詩
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宋代:李清照
譯文: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2、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唐·杜牧《題烏江亭》
譯文: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不能夠在之前就預料到的。能能夠做到忍辱負重,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漢。西楚霸王啊,江東子弟人才濟濟,如果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3、千載興亡莫浪愁,漢家功業亦荒丘。空餘原上虞姬草,舞盡春風未肯休。——《項羽廟》宋代:許表時
譯文:千年百年的興盛衰亡不能浪費,廢除荒野就等於放棄自己的家園,你我不分姓名不分家世,眼裡只有你,和世界無關。為卿起舞,直至流年盡頭。
4、楚歌四面秋聲起,美人如花帳中死。重瞳將軍蓋世雄,淚流暗逐烏江水。——明·張宣《虞姬》
譯文:秋風里響起四面楚歌,像花兒一樣的美人死在了軍帳中,眼中有兩個眸子(比喻帝王氣概)的將軍是個蓋世英雄,卻淚灑烏江。
5、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詠項羽》唐代:於季子
譯文:北伐秦朝雖然獲得了勝利,但卻不想在秦地稱王。擁有力拔山河的氣魄,羞於渡江面見江東父老。
❻ 後代詩人評價項羽的一些詩有哪些
絕句 李清照來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源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我也是千百年來追崇項羽的一階小子,項羽之所以被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民間百姓所記住以及懷念,怕是因為他造就了不世功績,推翻了強大的大秦王朝以及兵敗烏江而選擇自刎,那種英雄氣概和漢高祖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民間百姓耳熟能詳的怕是他和虞姬的可悲可泣的愛情故事吧,人向來對悲慘的事情格外痛惜和憐惜。成成敗敗自有後人評說,他的神勇以及和劉邦戰四年的故事自有後人去評說,我作為千百年來思項羽的不足為道的一個,項羽創立的西楚王朝雖然只有短暫的四年,但是他的事跡連史官鼻祖司馬遷都把他載入本紀當中,我就尊稱他死後的廟號為西楚王朝的太祖吧,
❼ 贊美「項羽」的詩詞有哪些
一、《夏日絕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二、《無名》佚名
劍折沙盡血洗風 ,七載成敗轉頭空 。
盪恨笑飲蒼天淚 ,段韌傲刻夕陽紅。
三、《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四、《詠項羽》
【唐】於季子
北伐雖全趙, 東歸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五、《烏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❽ 古人對項羽的評價(不要贊美的詩句 )
杜牧認為:
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王安石認為:
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根據「壯士衰」「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圖。
李清照認為:
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因為從開始至結束都洋溢著對英雄的贊美和敬仰。
司馬遷認為: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史記?項羽本紀》
❾ 關於評價項羽的詩句
「吾起兵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版天下。然今遂困權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這段話不僅表現了項羽英勇善戰,叱吒風雲
項羽的淚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後人讀到這里,無不為之涕泣。正如鄭板橋所嘆:「何以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與劉邦為了逃命而把親生兒女推於車下的殘酷無情相比,項羽是一個富於人性的和人情的偉丈夫,硬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