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鄉淚

賞析鄉淚

發布時間: 2021-01-28 15:08:36

①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賞析

第三聯的「鄉淚客中盡」,不僅點明了鄉思,而且把這種感情一泄無余了。不僅他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想望著他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託之詞,然而使思鄉的感情,抒發得更為強烈了。

「迷津欲有問」,是用《論語·微子》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長沮、桀溺是隱者,而孔子則是積極想從政的人。長沮、桀溺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

雙方是隱居與從政的沖突 。而孟浩然本為襄陽隱士 ,如今卻奔走於東南各地( 最後還到長安應進士舉),卻是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集於一身,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早寒江上有懷

唐代: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孤帆 一作:歸帆)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遠隔楚天雲海迷迷茫茫。

思鄉的眼淚在旅途流盡,看歸來的帆在天邊徜徉。

風煙迷離渡口可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盪漾。

(1)賞析鄉淚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孟浩然曾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到長江下游漫遊過一次,開元十七年(729年)至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再到吳越漫遊。這首詩當作於漫遊長江下游時期的一個秋天。

此詩首聯起興,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二聯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尾聯寫欲歸不得的郁積之情。全詩透露出詩人在長安碰壁之後的牢騷和惘然,思鄉之情和寫景之句渾然一體,深沉含蓄,中間兩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顯示了詩人的藝術功力。

② 戴叔倫關山月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清光無遠近鄉淚半書間賞析翻譯

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橫吹曲辭·關山月二首戴叔倫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清光無遠近,鄉淚半書間。 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

詩歌鑒賞。(8分)早寒有懷孟浩然木落雁南度, 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① 遙隔楚雲端。鄉淚客中盡


小題1: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從詩中木落葉、雁南度和北風吹,可知寫此詩時是在秋季。(4分)
小題2:不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鄉遙遠,還表明兩地阻隔不能歸去。透露出了作者思鄉念親的心情。(4分)

④ 賞析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這是一首抒情詩。根據詩的內容看,大約是作者漫遊長江下游時的作品。當時正是秋季,天卻相當寒冷。睹物傷情,不免想到故鄉,引起了思鄉之淚。再加以當時作者奔走於長江下游各地,既為隱士,而又想求官;既羨慕田園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而此詩流露的感情是相當復雜的。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這兩句是寫景。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 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景象。處身於這種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緒,所謂「悲落葉於勁秋」(陸機《文賦》),是有一定道理的。遠離故土,思想處於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這是一種「興」起的手法,詩很自然地進入第二聯。作者面對眼前景物,思鄉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漢水在襄陽一帶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遙隔」兩字,不僅表明了遠,而且表明了兩地隔絕,不能歸去。這個「隔」字,已透露出思鄉之情。作者家住襄陽,古屬楚國,故詩中稱「楚雲端」,既能表現出地勢之高(與長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現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鄉的情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看來句意平淡,但細細咀嚼,是很能體味到作者煉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說第二聯只是透露一些思鄉的消息,帶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點明;那麼第三聯的「鄉淚客中盡」,不僅點明了鄉思,而且把這種感情一泄無余了。不僅他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想望著他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歸帆」。家人的想望,是假託之詞,然而使思鄉的感情,抒發得更為強烈了。「迷津欲有問」,是用《論語·微子》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長沮、桀溺是隱者,而孔子則是積極想從政的人。長沮、桀溺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雙方是隱居與從政的沖突。而孟浩然本為襄陽隱士,如今卻奔走於東南各地(最後還到長安應進士舉),卻是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集於一身,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這首詩二、三兩聯都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第二聯兩句都是指襄陽的地位,信手拈來,就地成對,極為自然。第三聯「鄉淚」是情,「歸帆」是景,以情對景,扣合自然,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最後又以景作結,把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都寄寓在這迷茫的黃昏江景中了。

⑤ 賞析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詩意: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內
我想找人問一問,容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賞析:
「鄉淚客中盡」,正面抒發了思鄉,一個「盡」將詩人的思鄉之情作了盡情的抒發。如此思鄉,當然就想到回鄉,於是才有「孤帆天際看」的表現。看天際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鄉的念頭。這念頭實在是鄉思所致,然而想回鄉,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來可以詢問,但江水與海相平,水勢漫漫,又到哪裡去問路呢?
這兩句,從表面看寫歸路之難,仔細推敲我們發現這里不是純粹寫實,有著很深的含意:隱喻詩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⑥ 詩歌及賞析

2.江 雪
千山鳥飛約,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這首小詩,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裡面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盡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3、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4。清平調詞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像為雲,把容貌想像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像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台。「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5,清平調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那裡及得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裡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後人據此就編造事實,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很明顯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強加曲解,其實是不可通的。

6.清平調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多麼優雅風流。

7.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在翠綠色的柳樹枝頭上,兩只黃鸝正在對話,一行美麗的白鷺向著尉藍色的天空飛去,杜甫客居在客棧,他打開窗戶,看到對面西嶺山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再往前門河邊看,一艘艘船隻准備要到很遠的東吳去,很壯觀。 賞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原文: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鬱郁蔥蔥,
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
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
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
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
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 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郁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採薇採薇」的詩句
------------------------------------------------------------------------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遙隔②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③,平海④夕漫漫。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漁情。
〔析賞〕 古代雲夢本有二澤(湖),跨今之湖北省的長江南北,江北叫雲,江南叫夢。這兩句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歌詠洞庭湖的名句,都是寫洞庭湖水之壯闊的-洞庭湖一片氤氳的水氣,蒸薰著整個雲夢澤,湖水波浪壯闊,直搖撼著岳陽城。
------------------------------------------------------------------------

黃鶴樓①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②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①黃鶴樓:在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的黃鶴磯上,背依蛇山,俯瞰長江,與
岳陽樓、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 ②鸚武洲:在漢陽西南長江中。

【品評】
黃鶴樓始建於吳黃武二年 (223),以樓址在黃鶴磯得名。然而費文褘(音
衣)登仙駕鶴於此之說既見於《圖經》,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之說又見於《齊
諧志》,可見黃鶴樓因仙人乘黃鶴而得名,早以成為民間傳說。崔顥於仕途失
意之時來登此樓,其感受與傳說拍合,觸動靈感、發此浩歌。前半篇就傳說生
發:昔人與黃鶴俱去,空餘此樓,徒有黃鶴之名而已!弔古傷今,感慨淋漓。
又就「黃鶴去」騰空飛躍,突進一層:黃鶴飛去時白雲悠悠,黃鶴一去不返,
白雲依舊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詩一氣貫注,盤旋轉折。雖
緊扣詩題,借鶴去樓空、白雲飄忽寫今昔變化,而詩人獨立樓頭的身影和百感
茫茫的心態,亦依稀或見。後半篇寫眼前景及由此引發的身世之感與思鄉之情。
晴川歷歷,芳草萋萋,煙波浩渺,暮靄迷濛,久游思歸,鄉關何處?望漢陽樹,
望鸚鵡洲,望江上,望鄉關,四顧蒼茫,飄泊無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結。
四句詩激情噴溢,順流直下,與前半篇形成有機的統一體。
此詩前四句借鑒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龍池篇》,運用了轆轤相轉的句式。
「黃鶴」三見,「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黃」字外全用仄聲,第四句以三平
調煞尾,第二聯「不復返」與「空悠悠」失對。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但由
於一氣轉折,自然超妙,且後兩聯格律精嚴,故論者不僅不以為病,而且視為
創體、奇格,高度贊揚。相傳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
在上頭」之嘆;其後作《鸚鵡洲》、《登金陵鳳凰台》諸詩,均反復效法(見
《唐才子傳》 卷一、《唐詩記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宋人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雲:「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清
人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十三選此詩,評雲:「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
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坐觀垂釣者, 空有羨魚情 。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長歌行(漢樂府)
作者: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園里的葵花綠油油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陽光。
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
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
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麼時候啊它會再向西流淌?
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反復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余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復吟誦。
野望-王績
王績
東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③懷採薇。
【評析】
此詩寫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力矯齊梁浮艷板滯之弊,是王縝的代表作之一。
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首句給中間兩聯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頜聯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蕭條、靜謐,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感。頸聯寫秋野動景,於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而近的動態,也依稀可見。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陶潛《移居》),該多好!然而井非如此,這就引出尾聯:「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王績追慕陶潛,但他並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卻發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武,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早寒江上有懷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韻譯】: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
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
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雲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
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⑦ 古詩十首賞析加意思,急!!

  1.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意思:

早晨告別朝霞繚繞的白帝城,一日間行程千里回到江陵。兩耳邊仍然響著沿岸猿叫聲,輕輕的船兒早已越過千山萬嶺。

黎明,為我送行,彩雲,籠罩著白帝城,一葉輕快的小舟,會把我帶到千里外的江陵,兩岸的猿猴,不停地啼叫,小舟載著我的歡快,越過了重重高山,重重險嶺。

賞析: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 抒發了詩人愉悅的心情。「朝辭白帝彩雲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彩雲間」是寫白帝城的高。

彩雲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 「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願,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

詩人用 誇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了千山萬嶺。

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 ,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結起來,借猿聲回響襯托 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於詩的明快的節 奏之中。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長歌行(漢樂府)》

作者: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意思:

園里的葵花綠油油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陽光。

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

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

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麼時候啊它會再向西流淌?

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賞析: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反復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

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

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余意無窮。

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復吟誦。

3.《野望》

作者: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意思: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打獵到的獵物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賞析:此詩寫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力矯齊梁浮艷板滯之弊,是王縝的代表作之一。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

首句給中間兩聯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頜聯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

蕭條、靜謐,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感。頸聯寫秋野動景,於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

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而近的動態,也依稀可見。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該多好!

然而井非如此,這就引出尾聯:「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王績追慕陶潛,但他並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卻發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武,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4.《早寒江上有懷》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意思: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雲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賞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5.《絕句》

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意思:

在翠綠色的柳樹枝頭上,兩只黃鸝正在對話,一行美麗的白鷺向著尉藍色的天空飛去,杜甫客居在客棧,他打開窗戶。

看到對面西嶺山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再往前門河邊看,一艘艘船隻准備要到很遠的東吳去,很壯觀。

賞析: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

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6..《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約,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意思: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賞析: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

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

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

7.《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意思: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紀游寫景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

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

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三、四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

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里,詩人發揮大膽想像,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像的宏偉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

8.《觀獵》
作者:王維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

譯文:

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聲強風一起呼嘯!將軍的獵騎,飛馳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銳敏捷的鷹眼,積雪溶化了,飛馳的馬蹄更象是風追葉飄。

轉眼間,獵騎穿過了新豐市,駐馬時,細柳營已經來到。 回頭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無垠的大地啊,暮雲籠罩著原野靜悄悄。

賞析:

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中兩聯一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

詩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覺,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至如三四句既窮極物理又意見於言外,這是句法之妙。

「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遣詞用字准確錘煉,咸能照應,這是字法之妙。所有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達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與豪情。

9.漢江臨眺

作者: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意思:遠望漢江,在古楚之地與「三湘」之水相連接,又與長江各條支流匯聚合流於荊門。浩淼的江水彷彿一直延伸到了天地之外,山色蒼茫,忽隱忽現,若有若無。

依稀可辨的城邑在前方的江水中上下漂浮,洶涌澎湃的波濤使遠空也為之震動。襄陽這風和日麗的日子,要留與我和山翁醉酒賞景。

賞析:這首《漢江臨眺》是王維融畫法入詩的力作。「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縱目遠望,漢江橫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水勢浩渺。詩人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於景,情緒樂觀,給人以美的享受。

10.《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意思: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賞析:

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

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 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

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最後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像,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⑧ 次北固山下哪一句是飽含思鄉淚水

《次北復固山下》中表現作者思鄉之制情的語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賞析:「鄉書何處達」一句與首聯「客路青山外'相照應,以「何處達」三字,表現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寫好家書又如何送出去呢?怎不令人意興闌珊、衷心愀愴!繼而詩人看到北雁南歸,發出感慨:就讓大雁將我的鄉情帶回洛陽去吧。作者在思歸、而未歸的矛盾心境中,把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得以升華。

⑨ 賞析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是岑參天寶八年(749 )在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中任右威衛錄事參軍、充節度使幕掌書記時所作.磧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附近.詩為送同僚李判官去京城長安之作.
這首詩本為送李判官入京,卻先從自己從長安入安西著筆.「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說自己在天寶八年受高仙芝之聘,不遠萬里,從長安來到安西.
安西,在唐代是一個十分遙遠、荒涼的所在,不少人視為畏途,而詩人為實現一身報國志心甘情願地前往這個遙遠荒涼的地方.在「一身」與「萬里」的懸殊中,表現出作者驚人而又超人的膽魄和勇氣;同時,「一身」也包含離別家鄉親人之意,為下文寫鄉愁埋下伏筆.「從」、「向」二字的連用,又表現出作者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的氣概.兩句起得十分有力,著墨不多,但卻內涵豐富而又形象鮮明,為下面具體描寫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導引.
中間兩聯,是全詩的重點,作者著重寫了來安西途中的所見所感.頸聯「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寫星夜兼程趕路的情形.在長安與家人見慣了的一輪明月,此時卻獨掛在沙漠上,顯得有幾分愁慘,彷彿在對人垂淚一樣.這里不說自己因對月思鄉而垂淚,卻反說明月對己垂淚.而自己的思鄉之念,已形象地見於言外.這也是將明月擬人化,賦予無生命的月亮以活潑的人格,給在沙漠上行進的孤身一人作陪襯,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遙相對應,別有情致.
在夜中行進,松軟的沙子使坐騎格外吃力,「費馬蹄」三字,既指對馬蹄的磨損,更有沙軟難行之意,足見行進的艱難,但作者仍然奮進不息.接著,頷聯一方面承接頸聯,繼續寫行進,同時又一轉,從夜間過渡到白天:「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這一聯景象十分逼真、壯闊.上句用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黃河源頭的典故,意喻簡直要走到天地的盡頭;通過沙漠時,覺得天也格外低矮了.這裡面,既有對旅途艱辛的描寫,但更多的卻是從一個剛從內地來到西北邊陲的人的眼中,以驚愕的神情,來描寫那未曾見過的新奇而壯闊無比的景象,其中飽和著作者對新鮮生活的追求和對邊疆的熱愛,充滿著由衷的激情.
通過這樣的層層轉接,對萬里西行的鋪敘、描寫,最後終於寫到了給李判官送行,「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這最後的送行絕沒有悲切之語,而是在軍帳中與李判官痛飲,使臨行前的聚會,充滿著振奮人心的豪壯氣概.詩人也沒有寫旅途珍重之語,因為本詩前三聯已經敘述了自己西行時的種種情形,而李判官的東歸,也是順著這一條路線,在上面的描寫中已經暗含旅途艱難、須多保重之意,這里無須再作贅語了.詩人此時更多的想到了自己遠在長安的家人.他萬里西行之後,那久已蘊蓄於心的深切鄉思,此時一經李判官返京的觸發,如火山噴發一樣不可遏止,於是就趁痛飲酒酣之時,在軍帳中作書,將心中的萬語千言寫出,托李判官帶回長安家中.「家書醉里題」,一方面表現出詩人在醉中仍然沒有忘記家鄉和親人,足見鄉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極為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在醺然中揮毫疾書、下筆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氣充滿軍帳,融注在全詩的字句中,給讀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詩氣魄沉雄,在遠行的豪情中有思鄉的清淚,在艱辛的磨難中又表現出勇猛奮進的精神.且都是通過對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寫,曲折表現出來的.
詩句朴實無華,彷彿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韻無限,為岑參邊塞詩中的佳作之一.

⑩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機看」是什麼意思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賞析:
「鄉淚客中盡」,正面抒發了思鄉,一個「盡」將詩人的思鄉之情作了盡情的抒發。如此思鄉,當然就想到回鄉,於是才有「孤帆天際看」的表現。看天際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鄉的念頭。這念頭實在是鄉思所致,然而想回鄉,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來可以詢問,但江水與海相平,水勢漫漫,又到哪裡去問路呢?
這兩句,從表面看寫歸路之難,仔細推敲我們發現這里不是純粹寫實,有著很深的含意:隱喻詩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