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李煜詩及賞析

李煜詩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8 14:51:51

1. 李煜後期詞中最絕美的詩詞及鑒賞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內霄漢,容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李煜其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 君,在位時間(961-975),亦為五代時最憂郁最悲傷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後主。開寶八年,國 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 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上面那首就是我最歡他的詩了,那是他亡國後作的,大意我想你讀一下就能感受他的心情的了!

2. 李煜詩詞賞析 一斛珠。越詳細,越好。大概1300到1600

這是一首李煜的前期詞,詠佳人口。從口注沉檀至口引清歌,從口飲香醪至口唾紅版絨。權詞人巧妙地運用鋪墊,以此加重了後者的表達效果。

此外,用「丁香顆」、「櫻桃」為喻,惟妙惟肖。使人感覺其舌尖嘴唇紅潤玲瓏,甚至還有清香淡淡。通過大力地描寫嘴唇之美,也從側面體現出歌女的善唱、歌聲動聽。

下闋講歌女與情郎歡會調笑的情態。精美的衣袖才被酒痕香氣熏染,杯深時旋即又被大片侵污。寫出歡會時的恣態放浪。乘著酒意,歌女嬌態萬千地倚在床邊,把爛嚼的紅絨吐向情郎。這樣的描寫十分大膽,也可愛嬌艷。而歌女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眼前,畫面感強烈。

縱觀全詞,詞人把歌女的神情媚姿全都與「口」相聯。使全片詞結構整一,情趣盎然。

感觸:

柔聲訴,肆意憐。情霧氤氳意纏綿。在這溫馨的房間,有我愛慕的容顏。她將世間的美好,都蘊藏於曼妙的聲線;用玲瓏的紅唇,向我詮釋甘甜。

一曲唱罷,我們在酒痕與妝痕中兩情繾綣,天上人間。而你俏皮時的笑顏,亦是我今生不忘的永遠……

3. 李煜《虞美人》古詩賞析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4. 虞美人 李煜古詩賞析及賞析題

1、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像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麼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像: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湧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而自己仍須苟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回首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想像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反復強調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回環,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最後,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於輕描淡寫,或失之於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傷心人語」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2、原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5. 南唐後主李煜詩詞賞析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內,是離愁。別是一容般滋味在心頭。
。「無言獨上西樓」,這一句敘述,通過動作揭示人的思想感情。語言通俗明白,而又十分精煉准確。寫的動作是「上西樓」,單從這三個字,看不出人的情感。如果是愛妃宮娥,前呼後擁上西樓,那倒是十分歡樂熱鬧的。然而這卻是「獨上西樓」,並且還是「無言」!「白鳥無言定是愁」,何況人呢?李後主愁恨滿懷,踽踽獨上的形象躍然紙上,呈現眼前。「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兩句描景,寫後主所處的凄涼環境。他登上西樓,舉頭見新月如鉤,鉤起一串舊恨新愁;低頭看桐蔭深鎖,鎖住了滿院清秋。凄涼的景物中,蘊含著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6. 李煜詩詞15首帶賞析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

2、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此外,運用聲韻變化,做到聲情合一。

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3、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4、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譯文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

5、長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譯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疊疊的山啊。山是那麼遠,天是那麼高,煙雲水氣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楓葉那樣。

菊花開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飛,思念的人卻還沒有回來。悠悠明月照在簾子上,隨風飄飄然。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

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准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裡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6、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五代: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譯文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著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瞭望,惆悵地看著幕煙低垂。

入夜後小巷裡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凄然欲絕面對煙草低迷。爐里的香煙閑繞著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全詞寫景徐徐道來,寫情卻有突兀之語,全詞意境皆由「恨」生,並由「恨」止。

在寫法上是虛實相生、內外結合,時空轉換自然、順暢,筆意靈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卻不失含蓄,柔聲輕訴卻極其哀婉動人,正如陳廷焯《別調集》中所雲:「低回留戀,宛轉可憐,傷心語,不忍卒讀。」

7、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8、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五代: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譯文

春風吹回來了,庭院里的雜草變綠了,柳樹也生出了嫩葉,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繼續來到人間。獨自依靠著欄桿半天沒有話說,那吹簫之聲和剛剛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樂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繼續,池水冰面初開。夜深之時,華麗而精美的君室也變得幽深。我已年老,憂思難以承受啊。

這是一首抒寫傷春懷舊之情的作品。從全詞看,充滿著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應是李煜後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稱其為是後主絕命詞第二首。

9、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五代: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譯文

南唐開國已有四十年歷史,幅員遼闊。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接,宮苑內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里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里,我哪裡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

自從做了俘虜,我因為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過日子而腰肢減瘦、鬢發斑白。最使我記得的是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宮廷里的音樂機關/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歌曲,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而已。

此詞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餘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

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幾曾識干戈」,更抒發了多少自責與悔恨。

下片寫國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之句意,筆鋒一疊,而悔恨之意更甚。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10、蝶戀花·春暮

五代:李煜

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鞦韆,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譯文

夜間在亭台上踱著步子,不知道為何清明剛過,便已經感覺到了春天逝去的氣息。夜裡飄來零零落落的幾點雨滴,月亮在雲朵的環繞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澤。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氣中散發著幽香,不知道在園內盪著鞦韆,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對她千萬般思念,在遼闊的天地里,竟無一處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緒。

此詞通過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時所見的景色,表達了詞人起伏揚抑的傷春、相思情懷。

全詞以清景無限來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變化,營造出一種深婉優美的意境。寫景鮮明,抒情真摯,語言淺近,讀來委婉動人,藝術上確有不凡之處。

11、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譯文

昨天的夜晚,風雨交加, 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窗戶外傳來了令人心煩的風聲雨聲,整整響了一夜。蠟燭燃燒的所剩無幾,壺中水已漏盡,我不停的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 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

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的榮華富貴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醉鄉道路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

全詞比較鮮明地體現了李煜後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實,清新自然。

尤其是這首詞,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朴,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12、憶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譯文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遊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開頭陡起,小詞中罕見。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

夢中的情事固然是詞人時時眷戀著的,但夢醒後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來了。二句似直且顯,其中卻縈紆沉鬱,有回腸盪氣之致。

13、搗練子令·深院靜

五代: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徵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這是一首本義詞。白練是古代一種絲織品,其製作要經過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搗這道工序,而這工序一般都是由婦女操作的。這首詞的詞牌即因其內容以搗練為題材而得名。

14、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譯文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麼嬌艷,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秘密相見。我光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裡還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在畫堂的南畔我終於見到了你呀!

依偎在你的懷里,我內心仍不停的發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麼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盡情地把我愛憐。

李煜的這首詞,極俚,極真,也極動人,用淺顯的語言呈現出深遠的意境,雖無意於感人,而能動人情思,達到了王國維所說「專作情語而絕妙」的境地。

15、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譯文

往事回想起來,只令人徒增哀嘆;即便面對多麼美好的景色,也終究難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風蕭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滿苔蘚的台階,觸目可見。門前的珠簾,任憑它慵懶地垂著,從不捲起,反正整天也不會有人來探望。

橫江的鐵鎖鏈,已經深深地埋於江底;豪壯的氣概,也早已付與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氣漸漸轉涼,這時的天空是那樣的明凈,月光毫無遮攔地灑滿秦淮河上。

這首詞寫當前的孤寂,與往日的繁華相對,不過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上片景色「秋風庭院蘚侵階」,寫得寒瑟凄慘;下片景色「晚涼天凈月華開」,雖然清冷,卻是一片澄明。這兩處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構成了雙重的聯系。

在格調上是現在與過去的對比,在時間上則是日以繼夜的相承。

因此,「對景難排」不僅是說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無論四季,無論日夜,都不能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說「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話也是無法表達出悲哀的。

(6)李煜詩及賞析擴展閱讀: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網路-李煜

7. 南唐後主李煜詩詞賞析

【詞意淺述】
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賞析】
此闕相見歡應是後主被擄之後所寫,以一個喪國的君主而言,內心的苦楚與悵惘,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蕭瑟的秋夜。作者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手法上與詩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圖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好不凄涼的景色。
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捨,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沖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朝,也讓整個情緒高張。讓讀者隨之心情起舞。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作弄著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覺受在心裡頭醞釀著。作者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一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後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裡頭,至於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8. 李煜詩詞的賞析

虞美人① </SUP>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②,往事知多少③!小樓昨夜又東風④,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⑤。 雕闌玉砌應猶在⑤,只是朱顏改⑦。問君⑧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⑨。【作者簡介】李煜(937—978),字重光,號鍾隱,初名從嘉,是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稱南唐後主。961年嗣位,在位十五年。975年南唐為宋所滅後,被俘到汴京,過了二年多的階下囚生活,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賜牽機葯所毒死。李煜雖身為國主,但在文學上具有特殊的和多方面的才能,善詩文、音樂、書畫,尤其工詞,造詣極高,是我國詞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詞作可以南唐降宋為分界,前後呈現出不同的內容及風貌。前期,由於五代時期的南唐戰亂較少,我國南方人民生活比較安定,生產有所恢復和發展,使統治階級有沉緬於宴安逸樂的機會。但由於政治昏暗,對內聽信讒言,誅殺忠良;對外稱臣納貢,至使國勢日危。李煜日常生活窮奢極欲,迷戀聲色。因之其前期作品,大多描寫宮廷內的享樂腐化生活,風格柔靡,仍是花間詞風的繼續。後期,南唐降宋後,李煜由南唐國主降為階下囚,地位起了巨大的變化。使他對過去的醉生夢死的生活稍有清醒,並有所悔恨,但仍對往日的豪華生活難以忘懷;對降宋後的處境極為不滿,遭遇極慘,因之其後期作品則流露出懷舊傷今,吟嘆身世遭遇的復雜情緒,其題材及意境均突破了花間詞派的范圍。李煜在詞史上的地位,主要還是因為他藝術上的成就。李詞的特色是直抒胸臆,這就突破了晚唐五代詞人往往通過對閨怨的描寫,曲折地間接表述自己心情的寫法,而成為直接言懷述志的新體。對後來的豪放派詞人有較大的影響,王國維在評論後主詞時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與直抒胸臆的特色相聯系, 李詞在表現手法上很少用典,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寫他的生活感受.在這方面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另外李詞以樸素、自然、優美、明凈接近口語的語言寫景,抒情,表達復雜的精神世界,改變了花間派詞人鏤金刻翠、一味雕琢的詞風。詞存三十餘首,與李璟的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注釋】 ①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壺冰》等。雙調五十六字,每闋兩仄韻轉平韻。 ② 春花秋月:指代季節的更迭。 了:了結。 秋月:一作「秋葉」。 ③ 往事:這里指過去尋歡作樂的宮廷生活。 ④ 又東風:又颳起了東風。(是春天了)。 ⑤ 故國:滅亡了的國家,或指故都。這句說:在皎潔的月光底下,回想起故國的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受不住。 ⑥ 雕闌:雕花的欄桿。玉砌:像白玉一樣的台階。這句說:華麗的宮殿還應該存在吧。 ⑦ 朱顏改:年青而紅潤的臉色改變了。暗指亡國。 ⑧ 問君:假設的問話,把自己作為第二人稱來說 ⑨ 這句說那愁正像春天的江水一樣,滔滔滾滾,不斷地朝著東方流去。 Yu the Famous Beauty (Five Dynasties) Li Yu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when will they be ended? How many past events can we tell? The east wind blew through my small lodge again last night. The old country,bathed in a bright moon, Is an overwhelming sight! Those carved balustrades,those marble terraces— They should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faded. How much sorrow,pray,can a person carry? Like the spring torrent flowing eastward,without tarry! Tr.Gong Jinghao 【賞析】這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譽為「詞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據王銍《默記》載:「歸朝(指李煜降宋後),鬱郁不樂,見於詞語。」本詞就是抒寫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嘆亡國之痛的情懷的。起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寫季節的無窮循環更迭,那春天花艷、秋天月明,年年如此,周而復始,哀嘆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待何時才是個終了?詞人以深情的筆觸極力抒寫不堪囚居之苦。身為南唐國主的李煜曾過著「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處皺」養尊處游,奢侈豪華的生活,如今淪為階下囚,又怎能堪受這種「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閑不卷」的囚居之苦呢?「往事知多少」,寫反省往事。回想當年身為南唐國主時的所作所為現在能夠醒悟過來的又有多少呢?李煜被俘押至汴京後,在嚴酷的生活面前,使他有所覺醒,現實逼迫他對過去的所作所為進行反省,使他初步認識到過去不聽忠言,殺害忠良是使他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的原因之一。他在囚禁期間曾對故臣徐鉉長嘆:當時錯殺了潘佑、李平。潘佑敢於直言進諫,曾上疏曰:「……今陛下取則奸回,敗亂國家,不及桀紂孫皓遠矣。臣終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主。陛下必以臣為罪,則請誅戮,以謝中外。」李煜震怒,將潘佑賜死,李平因支持潘佑亦被誅殺。李煜和徐鉉的談話被宋太宗知道後大怒,知李煜對亡國之事並不死心,遂有賜牽機葯毒死李煜之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寫對故國的懷念。「小樓」指李煜在汴京被幽禁時所居的那種「蘚侵階」的小樓,「又」字表明作者在時時想念故國,因而感到東風又來,「東風」指由南唐舊都金陵方向吹來的風,因金陵在汴京之東,意謂來自故國的信息。全句的意思是詞人雖囚居在汴京,但時時想念著故都金陵。「故國」指南唐社稷,「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國在月光的照耀下必然已經殘破得不堪設想,使人目不忍睹了。「小樓」句寫眼前景物,「故國」句寫想像中景物。「小樓」句語意含蓄,悲苦之意如同吞咽, 「故國」則直抒胸臆,悲痛之情如同號啕痛哭,可謂字字寫淚。下片寫想像中的故國的具體情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前句以猜度的語氣寫故國景物,昔日金陵南唐的圍以雕花欄桿,用玉石砌台階的宮殿樓閣還應該存在吧。因詞人身在汴京未見故都情景,故用猜度的語氣寫,含有國破家亡、江山更色,國土易姓不知新的主人對它們的態度如何之意。後句則用了較肯定判斷語氣說只是我的容顏因國亡為囚而變得憔悴了。這句理解為後句對散落在金陵的嬪妾宮女,因喪國後無人照料任人蹂躪而使容顏憔悴的猜度亦可。詞句將亡國之痛、故國之思融於景物描寫之中,一個「改」字將改朝換代、天翻地覆、地位變化等等一切都概括在內。最後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用極為恰當形象的比喻,以設問句式,高度凝煉地抒寫出詞人強烈而深沉的情感。這兩句之所以為千古傳誦,不僅因為它以極為恰當的比喻將李煜這位亡國之君所特有的愁思表述出來,而且以極高的藝術概括力將人們帶有普遍性的感情表述出來,引起人們共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首詞就其內容而言,不過是亡國之君的哀嘆而已,但寫作技巧是極其高超的。以嚴謹的章法,巧妙地將連續的心理活動編織在一起,首尾呼應,以問句始,以答句終,通篇一氣貫之,曲折起伏,表現出詞人巧妙的藝術構思和高超的概括能力。它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達到言志抒懷的目的。故而被譽為「詞中之帝」

9. 李煜最有名的十首詩詞

1、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秋夜悲懷: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3、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4、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國亡家破: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5、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6、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前塵似夢: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7、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8、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春夜閑愁: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9、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10、蝶戀花

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雲來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鞦韆,笑里輕輕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10. 李煜的詩詞賞析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詞作遠過於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後的詞作相當沉痛、深切和凄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容,僅就藝術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並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態。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准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涌,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麼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虞美人》廣為流傳。全詞區區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凄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
這兩首詞,是後主入宋以後,追戀故國之作。李煜詞筆,揮灑自如,以寥寥五句,寫人間大悲劇,以昔日之榮盛反托今日之凄涼。憑著他的高度藝術技巧,把重溫舊夢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隱而實顯,淺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領起全篇,令人驚悚。原來悲恨之源來自昨夜一夢,昔日繁華鼎盛在夢中重現,使夢醒後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聲不絕。當年游樂御苑,鳳輿鑾駕,香車寶馬,隨從列隊,宮女如雲,「車如流水馬如龍」一句,襲用成語,渾然天成。李煜後,宋人多效此種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淚,斷臉復橫頤」。這淚流得縱橫滿面,難止難歇。後主入宋後,曾給金陵舊宮人帶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用這首詞印證,可見真實。李煜這首小詞,從流淚始,到斷腸終,表達了他當俘虜後極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後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歷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點出全詞題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後,詞人把難以說明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部納入一個「愁」字中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真乃千古絕唱。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 。 」
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不求威儀天下,萬古不朽;但求獨善其身,性情而為!正如李煜所說,他崇尚的不是武力與征戰,而是一種春風暖雨,落絮飛雁的詩意生活。
《漁父》又: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詡「隱士」,這兩首漁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的隱士生活中以及「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的那種暢快!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於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並非天上與人間並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己的最後歸宿。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