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墨子兼愛中賞析

墨子兼愛中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8 10:52:14

『壹』 在《兼愛》一文中墨子是怎麼論證兼愛的主張的

何為「兼相愛、交相利」?墨子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墨子·兼愛中》)墨子無意追求愛的浪漫,而視之為濟世救世的良方。墨子認為,先秦社會之所以失范,在於人與人之間不相愛,「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與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亂世之因,如「虧父而自利」、「虧子而自利」、「虧兄而自利」、「虧弟而自利」、「虧君而自利」、「虧臣而自利」、「亂異家以利其家」、「攻異國以利其國」等等皆為自私自利之結果。一言以蔽之,違反兼愛互利原則的惡果是「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這表明,墨子有意凸顯愛的現實性一面,拙於或不屑渲染愛的幻夢色彩。而這一步驟又主要是通過把愛與利予以貫通得以完成的。也就是說,愛必言利,以愛啟利,以利寓愛,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兼相愛」並不否定自愛,而是把自愛與相愛結合起來。「交相利」也不是鄙視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與互利兩不偏廢。「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在這種愛意融融的相互義務性關系中,天下才能實現和諧、富足。是故,兼愛互利是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

『貳』 墨子兼愛中 翻譯

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麼天下的利是什麼,而天下的害又是什麼呢?墨子說:「現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調,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麼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既然這樣,那麼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諸侯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野戰;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調。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埋怨、憤恨可以不使它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而生產的。所以仁者稱贊它。

然而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

墨子說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從前晉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參見君上,出可以往來朝廷。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收著氣然後才繫上腰帶,扶著牆然後才站得起來。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飢瘦得)面有深黑之色。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後)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越王親自擂鼓,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後),打亂了隊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達一百人有餘。越王於是鳴金讓他們退下。

所以墨子說道:「象少吃飯、穿壞衣、殺身成名,這都是天下百姓難於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歡它,那麼士眾就能做到。何況兼相愛、交相利是與此不同的(好事)。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麼難實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而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故。現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內心確實希望天下富足,而厭惡其貧窮;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其混亂,那就應當全都相愛、交互得利。這是聖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叄』 墨子的兼愛 是否正確

在中華文化創制的軸心時代,沒有哪一位思想家像墨子那樣旗幟鮮明地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並不遺餘力地鼓吹和履踐愛的哲學。

墨子認為,先秦社會之所以失范,在於人與人之間不能相愛,「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由此,他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政治哲學。

墨子的兼愛互利思想體現了勞動人民質朴、純真、善良的品性與願望,是一種彌足珍貴的追求和諧社會的理想。

在中華文化創制的軸心時代,沒有哪位思想家像墨子那樣旗幟鮮明地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不遺餘力地鼓吹並履踐愛的哲學。墨子標示的思想路線(墨學)及其追隨者聚合而成的學派(墨家),在先秦諸子中可謂氣勢奪人、不同凡響,成為與孔孟儒學比肩而立的兩大思想流派,「其在九流之中,惟儒足與之相抗,自余諸子,皆非其比」(汪中《述學·墨子序》)。然而,自秦漢以降,由於統治者獨尊儒術,墨學就日漸從思想流變史上消失了。雖如此,墨子的兼愛思想(一種達致和諧的崇高理想)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特別是對當今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歷史上的墨子是一位兼具軍事色彩的傑出工匠。與一般工匠有別的是,墨子不僅僅是一名勞動者,而且立足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創立了一個獨特的思想派別。墨家的首領稱巨子,即手握矩(尺)的工匠。與先秦諸子不同,墨家是一個勞動——技術型戰斗團體,它所代表的主要是隸屬於社會下層的小生產者的利益。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墨家掌握了豐富的土木力學、幾何學、光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並有高度凝煉的概括(參見《墨經》),其見解幾令當代人震驚。同時,墨傢具有高昂的戰斗性(「墨子之門多勇士」),這不是沖鋒陷陣的軍事擴張,而是以先進技術為後盾的積極防禦,著名的「止楚攻宋」即可為證。勤於勞動(製作)的職業性以及軍事爭斗(防禦)的艱巨性,使墨傢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而且在生活上異常簡朴,以致被人們視為「儉而難遵」(《史記·太史公自序》)。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墨子生活在先秦,這是一個禮制崩坍、王權衰敗、諸侯蜂爭的時代。墨子對現實生活給予了積極關注與思考,映現出鮮明的憂患意識、入世風骨及救世精神。史載:「翟慮被堅執銳,救諸侯之患矣。」在墨子的救世方略中,除了先進的軍事防禦術,最引入注目的莫過於他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一整套思想主張。

何為「兼相愛、交相利」?墨子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墨子·兼愛中》)墨子無意追求愛的浪漫,而視之為濟世救世的良方。墨子認為,先秦社會之所以失范,在於人與人之間不相愛,「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與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亂世之因,如「虧父而自利」、「虧子而自利」、「虧兄而自利」、「虧弟而自利」、「虧君而自利」、「虧臣而自利」、「亂異家以利其家」、「攻異國以利其國」等等皆為自私自利之結果。一言以蔽之,違反兼愛互利原則的惡果是「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這表明,墨子有意凸顯愛的現實性一面,拙於或不屑渲染愛的幻夢色彩。而這一步驟又主要是通過把愛與利予以貫通得以完成的。也就是說,愛必言利,以愛啟利,以利寓愛,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兼相愛」並不否定自愛,而是把自愛與相愛結合起來。「交相利」也不是鄙視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與互利兩不偏廢。「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在這種愛意融融的相互義務性關系中,天下才能實現和諧、富足。是故,兼愛互利是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

『肆』 墨子兼愛中相攻國者亦然的然是什麼意思


[rán]
解釋 這樣,如此:

亦然
【讀音】yì rán
【釋義】亦是如此,也是這樣。

『伍』 急!跪求《墨子》中兼愛的讀後感

未認識主以前,我很喜歡先秦百家的墨子
因為我很喜歡他非攻兼愛的思想
何為「兼相愛、交相利」?墨子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墨子·兼愛中》)
愛別人如同愛自己,墨子反對儒家的愛有差別的觀點。
我有次對我父親說兼愛之道,我父親說孟子說,兼愛之道乃是禽獸學說,我問何故?我父親說:「人沒有親疏遠近,豈不就是禽獸么?」
認識主後,我又想到這個問題,我想到很多,有一次我讀過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人的中國人世風日下,文章說,中國人注重家庭,對不是家庭成員的所謂「外人」毫無關心,所以別人的痛苦患難,與我毫無相干。人若是愛自己的家人,不愛自己的鄰舍他心中豈是有愛么?希特勒當年高舉雅利安人優越論,對德意志本身也非常高舉,但是他排擠一切非雅利安的人種,尤其猶太人,所以沒有廣泛的愛,就不是愛,沒有主耶穌所說的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的做禱告,就不是愛的完全,因為愛中沒有懼怕,沒有嫉妒,也沒有其他,愛就是愛,平安而喜樂,且有滿滿的祝福,這就是愛,無論對方如何,我愛你,永不變。如同主對我們,我們不信他,恨他,在罪惡中玷污他的榮耀,在嫉妒中仇恨中罪惡中生活,還偏偏愛自己的罪。但是他還是愛我們。
所以我想到愛的完全何其偉大,何其難,贊美主,他那麼完全聖潔,將什麼是愛告訴我們,沒有耶穌,我不知何為愛,不知何為救贖,生命毫無意義,如同糞土一樣。但如今,我要高聲向創造天地海的主唱詩,在諸天述說 主的榮耀,在海和其中贊美他,在山川和溪流中高舉他。
但願主的愛,主的恩典,主的公義,主的榮耀,與我們常常同在,直到永遠。
阿門!

『陸』 墨子 兼愛中的翻譯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譯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不互相爭奪,沒有盜賊,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愛,這樣天下就太平了。聖人既然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怎麼能不禁止人們互相仇恨而不勸導彼此相愛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愛才會太平,互相仇恨就會混亂。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
【譯文】天下的人都不相愛,那麼強大的一定會壓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會欺侮貧窮的,顯貴的一定會輕視低賤的,詭詐的一定會欺騙愚笨的。天下一切禍亂、篡位、積怨、仇恨等之所以會發生,都是由於互不相愛引起的。

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譯文】愛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愛他,利於別人的,別人也必然利於他,憎惡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憎惡他,殘害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殘害他。

無言而不應,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譯文】沒有什麼話不答應,沒有什麼恩德不報答,你把桃子投給我,我用李子回報你。這就是說,愛人的必定被人愛,而憎惡別人的必定被人憎惡。

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
【譯文】愛別人並不是不愛自己,自己也在所愛之中。

愛人非為譽也,其類在逆旅。
【譯文】愛人不是為個人沽名釣譽,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樣,是為了與人方便。

愛眾眾世與愛寡世相若,兼愛之有相若。愛尚世與愛後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譯文】愛世間多數人和愛世間少數人相同,兼愛就是這樣。愛上世之人和愛後世之人,都像愛今世之人一樣。
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譯文】現在有人犯了小過錯,人們知道了就非難他;對於犯了像攻打別國那樣的大錯誤,卻不知道非難他,還加以稱頌,稱之為義,這能說是懂得義和不義的區別嗎?

『柒』 墨子 兼愛中翻譯

不好意思弄錯了,翻譯是: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
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麼天下的利是什麼,而天下的害又是什麼呢?墨
子說:「現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
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
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調,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麼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生的
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生的。」現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
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
現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別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
發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別人的家族。現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而不
愛別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所以諸侯不相愛,就
必然發生野戰;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
相互殘害;君與臣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
然不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協調。天下的人
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
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
憤恨產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

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麼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全都
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既然這樣,那麼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
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
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諸侯之間相愛,
就不會發生野戰;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
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
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調。天下的人都相愛,
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
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
患、掠奪、埋怨、憤恨可以不使它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而生產的。所以
仁者稱贊它。

然而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
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墨子說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
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現在例如攻城野戰,為成名而殺身,這都
是天下的百姓難於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麼士眾就能做到。而兼相
愛、交相利與之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
隨即愛他;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
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隨即損害他。實行這種兼愛有什麼困難呢?
只是由於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故。」從前
晉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
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參見君上,出可
以往來朝廷。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
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收著氣然後才
繫上腰帶,扶著牆然後才站得起來。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飢瘦得)面有
深黑之色。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
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後)
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越王親自擂鼓,
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後),打亂了隊伍,蹈火而死的人,
近臣達一百人有餘。越王於是鳴金讓他們退下。所以墨子說道:「象少吃飯、
穿壞衣、殺身成名,這都是天下百姓難於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歡它,那麼
士眾就能做到。何況兼相愛、交相利是與此不同的(好事)。愛別人的人,
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憎惡別人的人,
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麼難
實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而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
故。」

然而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
可能行之於事,就象要舉起泰山越過黃河、濟水一樣。」墨子說道:「這比
方不對。舉起泰山而越過黃河、濟水,可以說是強勁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
沒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時的聖王曾做到過。」怎麼知道是這樣呢?古時大禹治理天下,西邊疏通
了西河、漁竇,用來排泄渠水、孫水和皇水;北邊疏通防水、原水、泒水,
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黃河中的厎柱山分流,鑿開龍門以有利於燕、
代、胡、貉與西河地區的人民。東邊穿泄大陸的迂水,攔入孟諸澤,分為九
條河,以此限制東土的洪水,用來利於冀州的人民。南邊疏通長江、漢水、
淮河、汝水,使之東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於荊楚、吳越和南夷
的人民。這是大禹的事跡,我們現在要用這種精神來實行兼愛。從前周文王
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陽象月亮一樣,射出的光輝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國而欺侮小國,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鰥寡孤獨,不倚仗強暴勢力而
掠奪農夫的糧食牲畜。上天眷顧文王的慈愛,所以年老無子的人得以壽終,
孤苦無兄弟的人可以安聚於人們中間,幼小無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長大成
人。這是文王的事跡,我們現在應當用這種精神實行兼愛。從前武王將祭祀
泰山,於是陳述說:「泰山!有道曾孫周王有祭事。現在(伐紂的)大事已
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遺民及四方少數
民族。即使是至親,也不如仁人。萬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當。」這是說
周武王的事跡,我們現在應當用這種精神實行兼愛。

所以墨子說道:「現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內心確實希望天下富足,
而厭惡其貧窮;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其混亂,那就應當全都相愛、交互
得利。這是聖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捌』 墨子兼愛中語法總結

其實你全弄明白了仍然不清楚墨子在講什麼,話說兼愛有上中下三篇,讀書讀戅掉了

『玖』 《墨子兼愛中》表達什麼思想

兼愛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墨子學說的基本論題之一。「兼」字的回本意是一隻手拿兩只答稻穗,引申為同時涉及幾種事物,即不分你我,彼此等同。墨子大力提倡兼愛,所謂兼愛,就是「周愛人」,是不分老少、貴賤的兼愛,是指普遍平等的愛,即不分血緣親疏和等級貴賤的無差別的愛,是一種博愛。這種愛不同於儒家的偏愛,即局部的、有差別的愛。因此墨子提出用兼愛代替偏愛。

『拾』 墨子兼愛中 翻譯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譯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不互相爭奪,沒有盜賊,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愛,這樣天下就太平了。聖人既然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怎麼能不禁止人們互相仇恨而不勸導彼此相愛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愛才會太平,互相仇恨就會混亂。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
【譯文】天下的人都不相愛,那麼強大的一定會壓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會欺侮貧窮的,顯貴的一定會輕視低賤的,詭詐的一定會欺騙愚笨的。天下一切禍亂、篡位、積怨、仇恨等之所以會發生,都是由於互不相愛引起的。
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譯文】愛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愛他,利於別人的,別人也必然利於他,憎惡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憎惡他,殘害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殘害他。
無言而不應,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譯文】沒有什麼話不答應,沒有什麼恩德不報答,你把桃子投給我,我用李子回報你。這就是說,愛人的必定被人愛,而憎惡別人的必定被人憎惡。
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
【譯文】愛別人並不是不愛自己,自己也在所愛之中。
愛人非為譽也,其類在逆旅。
【譯文】愛人不是為個人沽名釣譽,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樣,是為了與人方便。
愛眾眾世與愛寡世相若,兼愛之有相若。愛尚世與愛後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譯文】愛世間多數人和愛世間少數人相同,兼愛就是這樣。愛上世之人和愛後世之人,都像愛今世之人一樣。
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譯文】現在有人犯了小過錯,人們知道了就非難他;對於犯了像攻打別國那樣的大錯誤,卻不知道非難他,還加以稱頌,稱之為義,這能說是懂得義和不義的區別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