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殺手海明威賞析

殺手海明威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8 07:46:52

㈠ 急求!海明威作品人物分析

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在大學里教授西班牙語,對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願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後搞爆破活動。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擊隊聯系,完成炸大橋任務。他爭取到游擊隊隊長巴勃羅的妻子比拉爾和其他隊員的擁護,孤立了已喪失鬥志的巴勃羅,並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體任務。在紛飛的戰火中,他和比拉爾收留的被敵人糟蹋過的小姑娘瑪麗亞跳入愛河,因此抹平了瑪麗亞心靈的創傷。
在這三天中,羅伯特歷經愛情與職責的沖突和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不斷升華。在炸掉橋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自己卻被炮彈炸斷了大腿,獨自留下阻擊敵人。
《喪鍾為誰而鳴》是海明威流傳最廣的長篇小說之一,憑借其深沉的人道主義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

表現個性:寧肯自殺不想被服;有活著的勇氣,也有死去的勇氣;與其活著漫漫泯滅,不如瞬間燃燒而逝; 只為戰友爭取撤退的時間;表現高度的責任感和犧牲精神為掩護戰友撤退而活著;面對死亡,表現了崇高的品質;

1、勇敢堅定的戰士,勇於為戰友獻身;2、溫柔多情有耐心、有責任感;3、將生死置之度外,心繫他人的奉獻精神;

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反法西斯民主戰士的形象——羅伯特-喬丹。
他勇敢、堅強,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為愛而死,為事業而獻身,在他身上涌動著共產主義的精神。
世界的血江海相通,海明威說,太陽照樣升起,當緬懷與崇敬的鍾聲再次敲響時,讓我們記住他——沒有國界的英雄——羅伯特-喬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美軍救護車駕駛員亨利在義大利作戰時不幸受傷,結果和照顧他的一名英國女護士凱瑟琳產生了感情,最後兩人共墜愛河。而愛情的力量使得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們在一起。同時亨利也對戰爭的意義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人即地獄辨談
他人就是地獄,這句話,出自於存在主義哲學巨擘薩特的筆下。
薩特之所以產生這一認識,源自於他做了德軍的戰俘,在一個俘虜營,「也可以說是在一個沙丁魚罐頭里度過兩個月之久」(注釋)。
這段經歷和其間的復雜感受,促使薩特對「他人」進行思考,後來形成了他的哲學巨著《存在與虛無》中的第三卷「為他」;抄其目錄如下:第一章 他人的存在 一、難題 二、唯我論的障礙 三、胡塞爾、黑格爾、海德格爾 四、注視;第二章 身體 一、作為自為的存在的身體:散朴性 二、為他的身體 三、身體的本體論第三維;第三章 與他人的具體關系 一、對待他人的第一種態度:愛、語言、受虐色情狂 二、對待他人的第二種態度:冷漠、情慾、憎恨、性虐待狂 三、「共在」(mitsein)和「我們」。
為了使自己的哲學論述形象化,薩特又寫作了獨幕劇《禁閉》,讓三個主人公之一的加爾森說出這句名言:「地獄就是他人!」
六十多年來,對於薩特的「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已經有過不少的分析和批判。
那些希望別人「思想單純」、「純潔」,以便於控制、管理的,多宣傳甜蜜和溫暖,好像「世界是由蜜糖和棉花所做成」;他們最仇恨薩特,早就把薩特的「他人即地獄」這句話,批判得「體無完膚」。
強巴談人性,冒天下之大不韙,揭露人性人情的真相,已經開罪了「各路神仙」;於是,到處碰壁。強巴談人性的著作不能公開出版;聽說網路「有自由」,那就上網看看?上網還不到半年,卻注冊不上、被封博客、阻擋文章、刪除帖子……遭遇了種種「不自由」。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壓迫愈深反抗愈重」;強巴談人性,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辨談辨談薩特這句名言,搞清楚,到底為什麼、怎麼樣,「他人就是地獄」?

行了吧!!!!!!!!!!!!

㈡ 殺手:海明威短篇小說的目錄

總序: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
關於歐內斯特?海明威
The Killers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Indian Camp
The Three-Day Blow
Soldier』s Home
Cat in the Rain
Cross-Country Snow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The Undefeated
In Another Country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 Way You』ll Never Be
The Mother of a Queen
A Day』s Wait
The Denunciation
殺手
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回的幸福生活
乞力馬扎羅山的雪答
印第安人營地
三天大風
士兵之家
雨中的貓
越野滑雪
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
打不敗的人
在異鄉
白象似的群山
世上的光
你們絕不會這樣
一個同性戀者的母親
一天的等待
告發

㈢ 求海明威 的 《殺人者》的 創作背景 要速度 在線等

海明威的《殺人者》的創作背景:
《殺人者》寫於一戰後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的美國社會黑暗混亂,芸芸眾生為了權力和財富而爾虞我詐,不惜出賣自己的道德和靈魂。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復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 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 ;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㈣ 海明威《殺人者》中,誰是真正的殺手

http://..com/question/9147733.html?si=2 看看這個

㈤ 海明威作品賞析

海明威作來品集 逸海書城 愛情小說 科幻源小說 武俠小說 ...海明威作品集 中篇作品 老人與海 短篇短篇小說全集 ...「首輯四十九篇"後發表於書刊上的短篇小說 過海記 買賣人的歸來 檢舉 蝴蝶和坦克...

㈥ 殺手:海明威短篇小說的作者簡介

朱振武,英美文學博士,外國文學與翻譯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版協會會員,中國外國文權學學會、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全國英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外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理事,著作及編著三十餘種,譯著二十種,專題學術論文一百餘篇,主持譯介的《達?芬奇密碼》、《失落的秘符》、《天使與魔鬼》、《數字城堡》、《騙局》等丹?布朗系列小說及相關研究書籍在國內引起轟動。

㈦ 殺手:海明威短篇小說的介紹

《殺手海明威短篇小說》是2010年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振武。

㈧ 海明威的作品"Indian Camp"賞析

《 Camp》即《印第安人的營地》,這篇小說中所有人的痛苦都源於現實的殘酷無情與自身的無能為力之間的沖突:印第安婦女生育與難產之間的沖突;印第安男人與白人醫生之間在種族、文化和人性上的沖突。

尼克眼中的生命之輕與心理上的承載之重之間的沖突。而小說中四個不同層面的痛苦正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基本沖突。

嬰兒通過大折刀費勁地獲得了新生,而父親卻藉助小剃刀輕易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作用於肉體不同部位的三把刀是海明威精心挑選的道具,為的是不斷推出殘酷的鏡頭,最後拉開悲劇的大幕。

然而,描寫觸目驚心的暴力決不是海明威的最終意圖,他想讓人看到的應該是暴力後面不同人物的各種痛苦。

因此,完全可以說,海明威構建這三個人物的目的和創作《印第安人營地》的意旨在於強調痛苦對於人的意義:人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痛苦—自然的、心理的、精神的;而且以各種方式承載著痛苦—或迷惘地接受(如尼克)、或氣餒地咀嚼(如白人醫生)、或被動地消亡(如印第安男人)。

由此看來,《印第安人營地》實際上隱含了作者的生命觀和人生觀—「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場悲劇,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個結果。」

《印第安營地》中,通篇都是圍繞著尼克與父親前往印第安營地解救臨產婦女的情節展開,小說以故事的發生、發展,乃至高潮的清晰脈絡為讀者展現了一副救人於水火之中的英雄畫面,這正是海明威風格的獨特之處。

可是從幾處生動的對話和印第安丈夫微妙的行為描寫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種族歧視的畫面,感受到善與惡的對立。小說雖然以尼克父子的對話為主線,然而可憐、善良而又講情義講友愛的印地安人卻在海明威的筆下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白人醫生的世界中,印第安人就像是任人宰割的牲畜一樣,無需半點尊重和同情,讀者通過海明威簡短的描述深刻體會到蘊含在其作品裡的對印第安人尊重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白人種族歧視的批判精神。

(8)殺手海明威賞析擴展閱讀

《印第安人營地》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早期創作的一個短篇小說,收錄於192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白人醫生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到印第安人那兒為一位難產的孕婦接生的故事。作者用一種平靜的敘事基調講述了這個故事,至於這個男人為什麼自殺卻沒有交代詳明。

1918年,正值19歲的海明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身負重傷,醫生從他身上取237塊彈片,還有少數彈片至死都留在他的身體里。戰爭像這些彈片一樣給他的心靈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

他清楚地看到戰爭摧毀了人類文明,摧毀了青年對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毀了建立在人道主義基礎上的道德和價值觀念。戰爭給海明威的精神和肉體帶來的巨大創傷,促使他最終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

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

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游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

㈨ 殺手:海明威短篇小說的內容簡介

《殺手:海明威短篇小說(評注本)》精選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經典短篇小說版17部,包括其最具權代表性的短篇《殺手》、《乞力馬扎羅山的雪》、《白象似的群山》、《士兵之家》、《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沒有被斗敗的人》、《三天大風》、《雨中的貓》、《一個同性戀者的母親》、《一天的等待》等。
《殺手:海明威短篇小說(評注本)》提供最地道的英文,最優美的譯文,在每一篇小說之前,特別提供精彩獨特的「導讀」,旨在提供當時的社會語境及其與作者其他作品的內在聯系,同時又表達出編撰者的強烈的閱讀感受,做到與讀者交流的目的。此外,原文中的注釋,也就是注疑釋典,是很見功力的工作。注釋與導讀比較起來,一個是放大鏡,一個是顯微鏡,互為補充,相得益彰,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全貌。

㈩ 誰知道關於「海明威」的事跡,以及這方面的賞析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聲世界文壇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整個世界都為此震驚,人們紛紛嘆息這位巨人的悲劇。美國人民更是悲悼這位美國重要作家的隕落。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樹園鎮一個醫生的家庭。他的父親酷愛打獵、釣魚等戶外活動,他的母親喜愛文學,這一切都對海明威日後的生活和創作產生了不少的影響。中學畢業後,海明威在美國西南的堪薩斯《星報》當了6個月的實習記者。這家報館要求新聞報道簡捷明快。海明威在《星報》受到了良好的訓練。

康復後的海明威作為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記者常駐巴黎。他對創作懷著濃厚的興趣,一面當記者,一面寫小說。他的創作得到當時著名小說家的鼓勵和指點。在近10年的時間里他出版了許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陽照常升起》。《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說。寫的是像海明威一樣流落在法國的一群美國年輕人。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戰爭給他們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傷害,他們非常空虛、苦惱和憂郁。他們想有所作為,但戰爭使他們精神迷惘,爾虞我詐的社會又使他們非常反感,他們只能在沉淪中度日,美國作家斯坦因由此稱他們為「迷惘的一代」。這部小說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觀的真實寫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個文學流派因而也被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明威懷著要親臨戰場領略感受戰爭的熱切願望,加入美國紅十字會戰場服務隊,投身義大利戰場。

大戰結束後,海明威被義大利政府授予十字軍功獎章、銀質獎章和勇敢獎章,獲得中尉軍銜。伴隨榮譽的是他身上237處的傷痕和趕不走的惡魔般的戰爭記憶。

1929年,海明威的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和《永別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學的最好作品。小說的主人公享利是個美國青年,他自願來到義大利戰場參戰。在負傷期間,他愛上了英籍女護士凱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時竟被誤認為是德國間諜而險些被槍斃。他只好跳河逃跑,並決定脫離戰爭。為擺脫憲兵的追捕,享利和凱瑟琳逃到了中立國瑞士。在那裡,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寧靜的生活。但不久,凱瑟琳死於難產,嬰兒也窒息而亡。享利一個人被孤獨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絕,欲哭無淚。小說在戰爭的背景下描寫了享利和凱瑟琳的愛情,深刻地指出了他們的幸福和愛情是被戰爭推向毀滅的深淵的。

1928年,海明威離開了巴黎,居住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和古巴,過著寧靜的田園生活。他經常去狩獵、捕魚、看鬥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海明威無法再過寧靜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奔波於西班牙內戰前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記者隨軍行動,並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戰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明威立即將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為消滅敵人提供情報。1944年,海明威隨同美軍去歐洲采訪,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受重傷,但痊癒後仍深入敵後采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獲得一枚銅質獎章。

1940年,海明威發表了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義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作品描寫了主人公美國青年喬頓,他志願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奉命在一支山區游擊隊的配合下,在指定時間炸毀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橋梁。喬頓炸毀了橋梁,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獨自狙擊敵人,等待他的是死亡。喬頓有高度的正義感和責任心,他因自己能為反法西斯斗爭捐軀而感到光榮和自豪。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孤獨、迷惘與悲泣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中篇小說《老人與海》:老漁夫桑提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頭不會交好運。第85天,老頭兒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老頭兒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馬林魚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盡地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頭兒,他認為桑提亞哥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桑提亞哥在茅棚中睡著了,夢中他見到了獅子。「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桑提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過桑提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贊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備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學會老人的一切「本領」,這象徵著人類這種「打不敗」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桑提亞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徵:堅強、寬厚、仁慈、充滿愛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場上失敗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是「硬漢子」。「硬漢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經常表現的主題,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們在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打擊時,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他們盡管失敗了,卻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著勝利者的風度。

海明威一生勤奮創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寫作。他寫作時,還有一個常人沒有的習慣,就是站著寫。他說:「我站著寫,而且是一隻腳站著。我採取這種姿勢,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迫使我盡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代表作《老人與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學創作的早期,他寫出了《在我們的時代里》、《春潮》、《沒有女人的男人》和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這一時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淪為愛略特在社會崩潰背後所看到的荒原時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就是寫戰後一群流落歐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小說主人公傑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國記者,戰爭毀掉了他的性能力。他愛上了一名英國護士勃瑞特·艾希利,後者也傾心於他,但他們無法結合。

一個美國作家羅伯特·柯恩——一個對生活頗多虛妄與浪漫幻想的人也愛上了勃瑞特,但她並不喜歡他。這一群歷經滄桑的青年,戰後浪跡歐洲大陸,整日無所事事,聚飲、爭吵或毆斗。戰爭奪取了他們的親人,給他們留下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創傷,他們對戰爭極度厭惡,對公理、傳統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對人生感到厭倦、迷惘和懊喪。小說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譴責了戰爭,具有反戰色彩。小說因寫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學流派的代表作。

《永別了,武器》(又譯《戰地春夢》)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為主題,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現的歷史原因,控訴了戰爭毀滅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們的心靈,並使千百萬無辜生因此塗炭。這篇作品顯露了海明威散文風格的基本特色和「現代敘事藝術」。作品故事情節簡單而意境純一,語言朴實無華,句子短小凝練,環境描寫達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寫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1932年發表了《午後之死》, 尊奉美國建築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趨於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二戰後,海明威創作進入晚期,其代表作為《老人與海》,由於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中,同時也由於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對於這一贊譽,海明威是當之無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偽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性的兼容並蓄中獲得了新的光采!

獲獎後的海明威患有多種疾病,給他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沒能再創作出很有影響的作品,這使他精神抑鬱,形成了消極悲觀的情緒,終於以自殺這種方式解脫了自己。這也是海明威「硬漢子精神」的一種追求吧。

美國著名的小說家埃爾內斯托• 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澳亞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維西亞小庄園自殺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後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維希亞小庄園里,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時的汽車行程。在那裡,海明威創作了著名的小說《為誰敲喪鍾》(1940年)。當他飲彈身亡永久離開這個家時,作為一名作家,他已經譽滿人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於是,在那個小庄園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羅亞爾」拍手提打字機、狗墳、50隻貓和他漫長人生旅途中創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許多年以後,拉丁美洲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 馬爾克斯參觀海明威的庄園後驚嘆:「這是一個多麼少有的圖書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