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荔枝蜜賞析

荔枝蜜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8 05:29:18

① 荔枝蜜的作品賞析

當代散文名家楊朔的《荔枝蜜》也巧妙地運用了卒章顯志這一技法。文章開回頭,寫自己曾被蜜蜂螫了答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裡就不舒服。繼而,作者描寫了荔枝蜜的甜香,不覺動了情,由蜜想到釀蜜的蜜蜂,便到蜂場去參觀。作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習性.感慨地說:「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看到這里,你會覺得作者是在歌頌蜜蜂,表現蜜蜂高尚品質,然而作品結尾卻來了個大轉彎,從歌頌蜜蜂轉到歌頌勤勞勇敢的農民:「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後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為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跟《岳陽樓記》結尾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樣,正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文章結束了,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也點出來了。原來前邊大篇幅地歌頌蜜蜂,正是為後邊歌頌勞動人民作鋪墊,這樣的結尾顯得自然、有力,也統貫了全篇要義,此即卒章顯志之法的妙用。

② 請你任選楊朔的一篇作品並賞析

詩情、畫意、哲理 ——《荔枝蜜》

我喜愛楊朔同志的散文。 楊朔同志的散文,結構精巧,語言洗煉,感情真摯,寓意深刻,並著力於詩的意境的創造。 楊朔同志就曾說過:「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我向來愛詩,特別是那些久經歲月磨煉的古典詩章。這些詩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鮮的意境、思想、情感,……我就想:寫小說散文不能也這樣么?於是就往這方面學,常常在尋求詩的意境。」(《東風第一枝》小跋)

《荔枝蜜》就是一篇構思精巧,寓意深刻,意境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內情和外境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把現實的生活和美好的想像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作者借蜜蜂釀蜜的可貴精神,贊頌了勞動人民勤奮不息地為別人、為子孫後代釀造生活之「蜜」的高尚品質。作者通過迴旋曲折,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結構把詩一般的藝術境界緩緩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聯想得很深很遠,並不斷詠味思索其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得到美的享受。 作者以自己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即以不喜歡蜜蜂到贊美蜜蜂,進而願意變成一隻小蜜蜂,把全文串聯起來。文章開始寫道:「花鳥草蟲,凡是上得畫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愛。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接著作者說明了不喜歡的原因是「孩子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大人告訴我說:蜜蜂輕易不蜇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盡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覺得那蜜蜂可憐,原諒它了。可是從此以後,每逢看見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麼舒服。」這一段,作者用畫家喜愛蜜蜂來反襯「我」「總不大喜歡蜜蜂」,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為下文贊美蜜蜂設下伏筆。 接著筆鋒一轉,出人意外地來到廣東從化溫泉,行文上發生了跌宕,引起讀者讀下去的興趣。作者描寫了溫泉景色「四周是山,懷里抱著一潭春水,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是一幅青山綠水畫。」一個「抱」字,給予了山水以生命,多麼形象,多麼新鮮,又多麼富有詩意啊!讀者眼前立即出現了「江山如此多嬌」的畫幅。作者熱愛祖國錦綉山河的濃烈感情躍然紙上。 接著作者又看到林深似海,蔥蘢如山的荔枝樹,寫了荔枝樹之多,寫了不出眾的荔枝花的繁茂,並引用宋代詩人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極寫鮮荔枝的名貴。但「來得不是時候」,一語堵住了去路,好似「山窮水盡疑無路」了,但「吃鮮荔枝蜜倒是時候」,一個「柳暗花明」的佳境又展現在面前。看吧,在那碧海綠天的荔枝林中,滿野的蜜蜂嗡嗡嚶嚶「忙得忘記早晚,有時還趁著月色採花釀蜜」。這樣一派熱鬧景象,凡是對生活有深厚感情的人,誰不為之動情呢?當作者品嘗到鮮荔枝蜜時,自然就會用飽蘸感情的筆墨寫到:「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一個「甜」字用得自然,貼切,發人深思,動人心弦。它把荔枝蜜的香甜與人們生活的香甜連在一起,使人自然聯想到蜜蜂採花釀蜜的崇高意義。它既是贊美荔枝蜜的可口,又喻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至此,我們才發現作者寫從化溫泉的美景,寫荔枝樹的茂盛,荔枝花的繁多,荔枝和荔枝蜜的香甜絕非多餘之筆,而是要讓蜜蜂從香甜的荔枝蜜中飛出來,從蔥蘢如山的荔枝林中飛出來,突出蜜蜂的勤勞可愛,又極富詩意。它是對中心事物——蜜蜂(意境中的中心構圖)所作的環境渲染。 「我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這個過渡段,轉得極其自然。既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起了收攏材料的作用,歸到了開頭點出的蜜蜂身上。 作者在動情之下,很自然地去到養蜂場,細致地觀察了蜜蜂的生活習性,探索甜美生活的底蘊,引出了對蜜蜂精神的由衷贊頌,進入意境的中心構圖。

作者借特有的典型環境——蜜蜂世界,類比現實生活,引人認識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文中寫道:「荔枝林深處隱隱露出一角白屋……叫「養蜂大廈」。正當十分春色,花開得正鬧。一走進「大廈」,只見成群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來飛去,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一個「鬧」字,把大廈內外一派春光的景色寫活了,我們似乎看到繁茂的荔枝花開得正鮮,無數蜜蜂兒正在花間飛來飛去,在大廈中進進出出,看到這沸沸揚揚的情景,作者風趣地說:「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這派景色不正是沸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圖景么。它說的是蜜蜂,比的是人,說的是蜜蜂大廈比的是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生活。這里的情與景,物與志完全交織在一起了。 最有詩意的是和老梁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中好像有一股深情厚意,緩緩地流送著,讓人沉思,又發人深省。贊的是蜜蜂,卻使人感到處處在贊頌勤勞的人民。當作者觀看到蜜蜂箱里的蜜蜂在「蠕蠕地爬著」「很聽話」「一刻也不休息」時,很自然地問到:「象這樣一窩蜂,一年能割多少蜜?」老梁說:「能割幾十斤,蜜蜂這東西,最愛勞動。廣東天氣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它們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麼,還是繼續勞動……」,「蜜蜂不閑」的勞動態度,「不爭」的謙讓品德,深深感動著作者,因此,作者很自然地關心著它們的命運。當作者了解到一隻工蜂最多隻能活六個月時,感嘆道:「原來壽命這樣短。你不是總得往蜂房外邊打掃死蜜蜂么?」老梁搖一搖頭說:「從來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數限,自己就悄悄死在外面再也不回來了。」聽到這里,誰不為蜜蜂這種自覺勞動的精神感動呢?誰又不為蜜蜂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品德感動呢?它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對光明十分珍惜,對生命的短促處之泰然,對勞動十分熱愛,對人類一無所求,死了也不麻煩人類的小蜜蜂的形象。真是令人肅然起敬,贊嘆不已。 面對這樣動人的詩境,面對這平凡而偉大的小蜜蜂,作者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熱情贊頌道:「我的心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這發自作者心中的詩,是對勤勞無私的蜜蜂的衷心頌贊,也是對勤勤懇懇,不計報酬的勞動態度的熱情歌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有無數象小蜜蜂這樣勤勞、無私、忘我工作的人么?它使讀者很自然地聯想起焦裕祿、雷鋒、呂士才……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聯想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精神。它提出了人生為誰謀幸福的重大課題,使人自然領悟到謀個人私利者渺小,謀人民公利者偉大的哲理。 最後兩個自然段點明了主題,深化了意境,極富詩意。文中寫道:「透過荔枝林,我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裡,辛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後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從歌頌蜜蜂釀蜜精神升華到贊頌千千萬萬普通勞動群眾的釀蜜精神,這就點出了主題,深化了意境,對這種詩意的描寫,作者是通過田野里農民分秧插秧的形象畫面來表現的。如果作者總結似地說:「我們的勞動人民就象蜜蜂那樣勤勞地在建設社會主義」,那就沒有詩的意境了。 最後作者寫道:「這天夜裡,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這里寫作者為蜜蜂精神所感動,決心向它學習,做一個忘我勞動的「釀蜜者」,這個決心和願望是通過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的夢幻畫面來抒寫的,它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深化了意境,如果作者乾巴巴地說:「我要做一個小蜜蜂那樣的人為人民服務。」那就不會有如此盎然的詩意,就不會使人感到意境的優美,深邃了。

縱觀全篇,優美深邃的意境次第展開,含意步步加深,感情層層疊起,作者從「不喜歡」蜜蜂到嘗到香甜的蜂蜜後覺得生活是甜的,「動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看了蜜蜂之後,「心不禁一顫」油然贊頌蜜蜂的高尚品質,繼而又從眼前的現實,「透過荔枝樹林」聯系勤勞的農民,揭示出哲理,讀來有如登山,從平地拾級而上,愈高天地愈廣,所見所聞愈多愈奇,登臨極頂,放眼望去,心胸開闊,不禁陶醉於詩情畫意之中,在享受藝術美的同時,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散文不象小說那樣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曲折的故事情節。散文的感人,主要是靠它的意境的藝術魅力,缺之意境,就不配稱為散文。 楊朔素知散文的要領,如前所說:「我在寫每篇散文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來寫。……常常尋求詩的意境。」(《東風第一枝》小跋)因此,他的散文總是非常講究詩的意境的。此篇就是一例。

③ 托物言志的文章帶賞析句子

「托物言志」類範文

例文1:
春光燦爛復燦爛;秋色蕭索復蕭索。又一個果香飄溢的金秋,又一個辭舊迎新的九月。
重新踏入這個生活了三年的校園,校園依舊美麗,花草依舊清香,然而,心卻不似往年那樣坦然。繞著熟悉的校園轉過一圈,不知不覺卻又回到那棵熟悉的銀杏樹旁邊,心中萬般悵然。這時一片金黃的銀杏葉被風吹了下來。它極不情願地在空中掙扎著盤旋了幾圈,最終還是飄向了大地。
走過去,撿起那片銀杏葉放在掌心,金黃色的葉子像把扇,像只蝶,又像一個嬌弱的小女孩——不堪一擊,正如我的不堪一擊一樣。看著它不禁眼前一陣模糊,於是一顆晶瑩剔透的東西落在了這只金黃色的小精靈身上,實在不忍心讓它如此墜落,於是便把它夾在書本里。
慢慢的,書本變得越來越厚。一個風雨交加的午後,我又一次來到這棵銀杏樹旁,看著滿地的落葉上那些匆匆移動的腳步,心痛極了,卻又無能為力。抬起頭,看著光 禿禿的老銀杏,它依舊那樣高大挺拔地立在那裡。心裡不禁想:一夜之間,風雨凋零,然而它卻依舊抬頭挺胸,坦然地面對這一切。這時忽然想起了一句不知在哪兒看到的話:「落葉並不是死亡,只是生命的一次退讓!」是啊,也許老銀杏能夠坦然地面對葉枯葉榮的現實,正是由於它領悟到了生命的退讓吧!
想到這兒,我的心猛然間開闊了許多,於是朝著老銀杏微笑了。然後,把那些變厚的書本拿出來打開,我要坦然地放飛這些黃色的小精靈,坦然地放飛自己那顆壓抑許久的心。
我明白,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明白了,既然選擇了復習的這條路,便不會再去為一時的榮辱而耿耿於懷。
我明白了,並不是所有的失誤都代表失敗,並不是所有的前進都通向成功。
我相信,落榜也並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退讓。
也許,做出退讓的生命會更美麗!
也許,來年的老銀杏一定會更加充滿生機的。
一棵銀杏樹的落葉,引發了一番生命的感悟。作者以校園里的一片銀杏葉為意象,蘊藉了自己對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道出了一番催人深思、令人頓悟的人生哲理。「老銀杏能夠坦然地面對葉枯葉榮的現實,正是由於它領悟到了生命的退讓吧。」

例文2:

冬季小語
林發
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麼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種孕育嗎?

時序更迭,四季循環,像極一個人生命的歷程,由明媚清純的春進入熱情活力迸放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後自盛放的夏轉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進入沉思的冬季。於凜冽的冬季,像極走完了人生另一個歷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開另一種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個生命春天的來臨。生命就是需要不斷超越,也需要不斷地突破,才不致枯滯的。

冬季真是屬於沉思而非凋零的季節,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沒有稻穗搖曳,更無從聽群蛙齊鳴,往昔有著青春絢麗,如今倒像進入禪境。這時農人正忙著堆肥,成車成車的堆肥正肥沃著貧瘠的土地;在這冬季,泥土正吸收著新的養分,當明春來臨,牛犁翻鬆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無限的生機。我們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動物正在冬眠,冬眠並非死亡,而是一種新的蛻化;有些樹木花草也棄絕了紅花綠葉,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綠的新芽,將開展一個新的絢麗的夢境。

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裡正孕育著什麼?正想做何種的突破?

我們生命所以貧瘠,原因往往不是放棄了工作,而是因工作而放棄沉思;要不斷地工作,也要不斷地沉思。生命原是一個不知來自何處去之何方的奇跡,存在也是一個時空的偶然,我們需要不停地奮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來印證我們生命真正的存在,這樣我們便需活躍我們的思維,點燃靈台的明燈,照亮我們該走的路,以便我們繼續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斷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績,不管昨日你靈園里開了多少花朵,那是屬於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悅,就難享今日更清純的歡欣。今日,一個新的開始,更需要我們前進,更需要我們去孕育,人生是一條永遠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淚盡……

在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節,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詩人意味深長地說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冬季,讓沉思豐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憊或已充滿創傷的心靈,來孕育一個突破超越而新的春天。冬季原是沉思的孕育的季節啊!

別放棄,別嘆氣,別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節。

[賞析]《冬季小語》是篇說理性的散文。它不以嚴密的邏輯見長,而以豐盈的哲思取勝,撇開對冬天景色的描繪,突出其思想境界的開拓,是構思的顯著特色。摒棄消極的人生態度,尋求生命的輝煌,顯示出文章的價值取向。它不是一曲叫人腸斷的悲歌,而是一首感奮精神的進行曲。

例文3:
青草的聲音

車永靜

我一次次地從自己的小屋裡走上原野,我傾聽到了小草的聲音.春天了,它們從睡眠中醒來,在輕輕地舒展著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麼美好啊,溫暖的土地,和煦的陽光,還有柔和的春風,小草們競相從泥土裡伸出嫩嫩的小手來,和春天相握。

草以自己的柔韌步入了這個世界,那嫩嫩的令人驚喜的一點新綠在慢慢變大變濃,再染成一片片濃碧,然後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氣勢席捲了大地。一個個雜亂無章的村莊在綠色中變得詩意蔥蘢,一片片恬然無聲的田野變得生機勃勃,遠山被這種神秘的春之手點撥著,草色驅走了山脊上的灰暗,將大山渲染得綠意盎然。

草的呢喃是那麼柔和,深情地回應著大地母親的愛撫和呼喚,它們日生夜長,日益繁茂。那片片葉莖,在風的細語中悄悄地抻大抻長,宛如一支春之曲,被一株株綠色的生命體酣暢地吟唱。它們的花瓣在陽光下層層地舒展著,輕輕地綻放,一朵又一朵,發出難以覺察的聲音,一如被神所藏匿的天籟。我迷戀地一遍遍地行走在初春的大地上,傾聽著植物生長的聲音,傾聽著大地的呼吸喘息,就像去探望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一樣。

翠綠的茵陳草是最先長上來的.它們爭著在山坡上、河岸邊的泥沙地里,冒出了毛絨絨的團狀幼苗。接著,蒲公英也出來了、長得漫山遍野.那黃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在風中飄姑朵花,狗尾巴草……

我最初接觸的小草,是從茵陳草開始的,它給了我太多的兒時記憶。在我的家鄉,父親是個鄉鎮醫生,每年都會依據季節和草葯葯性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採回不同的葯材來。每年最先採摘的,就是茵陳草了。那時我家房頭有位肝病患者.臉黃黃的,每年都大量的吞服茵陳草,那種草熬出的湯葯的味苦苦的,帶著一種蒿味,很不好喝,看著他對一堆堆草葯貪婪的樣子,我感到了那種對生命的渴望和對死亡恐懼的心情,他說他不能死還有一對沒有拉扯大的孩子。那時父親經常領著我,在大地上尋覓這種小草,我一看到他們就在心裡產生一種欣喜,並對它們產生了深深的敬畏。我們家雖然生活艱難,但父親的診費通常很低,對待貧困的患者有時還會無償地贈送,我的這位貧窮的鄰居才得以長久地喝下去,後來他們病好了,成了我們家的好朋友,父親的許多貧窮好友就是這樣結交下來的。長大後我在一本書里看到一篇文章,說三國時代的吳國人董奉隱居匡山,為人治病不取財,重症愈者植杏樹五株,輕者一株,多年後醫人無數,得杏樹十萬課,蔚然成林,被後人傳為佳話。我把那上面的事講給父親聽,父親那時已經有些駝背,臉上皺紋叢生,仍然辛苦的為一家人生計操勞.父親聞聽後欣然地笑著,笑得胡須抖動,一連好幾天都很高興。父親說,這樣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專為名為利而活著的.人活著總有些更好的東西。

我開始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我嚮往城市,嚮往幸福和愛情。當我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揚灑向外面的世界時,我滿懷希望地跋涉著,可是我的真情總是換欺騙,總是會失望,心被愛情一次次的烙傷,人在痛苦中一次次掙扎。我不明白,人為什麼那麼自私,貪婪,嫉妒,在物慾和權欲中變得醜陋不堪。在那個風雨交加的日子裡,我孤獨地住在城市裡一間陰暗漏雨的房間里,心灰意冷,了無生趣,心裡無限的煩悶和憂郁。可是當我在雨停後起身,站在窗前,在我目光所及中,我看到在昨天的暴風雨的浩劫中,地上的一叢青草,它們在風雨的摧殘中雖然變得凌亂,根須依舊死死地咬住大地,正在陽光下立了起來,身著泥污和傷痕,在風中顫顫地晃動。那一刻,我的心震顫了,我分明聽到了一首小草之歌。我弄來一盆清水,洗去它們的滿身泥濁,它們又一身新綠地沐浴在陽光下。它們那麼卑微渺小,卻又清雅高貴,居柔寧拙,倔強崢嶸,葆有著一種不屈不撓默默向上的精神,我想我從那一刻才真正地懂得了草的語言,草的精神。我想起了故鄉的那片青草覆蓋著的原野,我拿起了電話,當父親那熟悉的聲音從話筒里傳來,我的心裡出奇地溫暖和激動。

沒有誰不熟悉草,它們其實是與人類同在的,大古以來就在那裡。甲骨文把一莖兩葉叫做草,草們帶著柔弱的身體和不屈的精神從遠古時走來。我的居室里堆著書籍,堆著現代生活的用品。我的窗前總會百一抹綠色,一叢叢小草。我愉快地生活著,在書籍之中尋求智慧吸取營養,我的心情沉靜,平緩,明晰透澈如一台明鏡。
賞析句子,找一句你喜歡的,再聯系全文主旨說明此句由什麼景抒發了作者火主人公的什麼志向

④ 求《荔枝蜜》散文 賞析(評價),謝謝

一、內容說明

這篇散文贊美的是蜜蜂的奉獻精神,實質上說的就是做人要做什麼樣的人,抒寫的是人生的一種價值觀念。

全文內容不難懂,如果能夠抓住幾個關鍵,深入理解蘊含的意義,就會更有收獲。

第一個關鍵處,是喝荔枝蜜的感受。

荔枝蜜是蜜蜂的奉獻,作者寫道:

荔枝蜜的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多。住在溫泉的人多半喜歡吃這種蜜,滋養身體。熱心腸的同志送給我兩瓶。一開瓶子塞兒,就是那麼一股甜香;調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帶著股清氣,很有點鮮荔枝的味兒。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作者極口稱贊荔枝蜜,就是在贊美蜜蜂對人的奉獻。作者本來不大喜歡蜜蜂,可是,享受到這樣的好蜜,不覺動了情。人之常情,總是這樣,你給人以極好的東西,人家就會產生好感。即使本來懷有偏見的,也會改變。

第二個關鍵處。是老梁的介紹與作者的感悟。

蜜蜂為什麼能給人極好的東西呢?在作者筆下,蜜蜂已經是一個藝術形象。蜜蜂有高尚的生活目的,它要「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此其一。其二,這極好的東西是蜜蜂辛勤勞動的成果。它「一年四季都不閑著」。文章多處描寫蜜蜂忙忙碌碌的情景,告訴讀者,蜜蜂為釀造出極好的東西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蜜蜂尤其可貴的是,不計報酬,「自己吃的可有限」,自奉甚儉,而且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麼。人生的境界大凡有三種不同的境界,一般地說,貢獻大,社會給予他的報酬也多,這是完全合理的。也有一種人,讓貪欲支配了心靈,不但不講貢獻,反而危害社會,貪得無厭,這是最可惡的。最值得欽敬的是奉獻者,他們認為人生的幸福與價值全在於奉獻,貢獻大,卻不計較報酬,這就是共產主義的思想品德。作者贊美蜜蜂的奉獻精神,就是要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品格。

作者為什麼寫到黃蜂呢?這一點很容易為人忽視,其實有深意。作者贊美善與美。同時鞭撻惡與丑,用老梁的話來斥責大黃蜂這賊最惡,它專干壞事。作者對於害人者,批判得不留情面,其用意就是告訴人,應該做蜜蜂那樣的好人,不應該做黃蜂那樣的惡人。

第三個關鍵處,是聯想到農民,聯想到自己。

聯想到農民,透露了文章的主旨,原來贊美蜜蜂的勤勞與奉獻,就是贊美農民的勤勞與奉獻。農民是在「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這就是億萬農民辛勤勞動的意義,他們的勞動,不光是為自己生活,同時也是為了社會。農民是中國人口的大多數,他們很平凡,又很辛苦,他們釀造了生活的蜜,作者把贊歌獻給農民,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作者也聯想到自己,表達了自己的心願。他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他願意置身在勞動人民的隊伍里,不做高踞於群眾頭上的精神貴族,他要給人民貢獻「極好的東西」,為人民奉獻更好的作品。

人生的價值,就在於給人以「極好的東西」,這是千古不朽的至理。

二、寫作揣摩

1.藉助聯想,豐富內容。

假如單寫參觀養蜂場,內容就單薄得多。作者藉助聯想,內容就豐富多彩了。

作者以蜜蜂為中心展開聯想。由蜜蜂聯想到荔枝蜜,由荔枝蜜聯想到荔枝樹,這是一個頭緒。由蜜蜂又聯想到小時候挨蜇,又是一個頭緒。由蜜蜂聯想到農民,又是一個頭緒。把相關的種種材料都組織起來,時空拓展了,意象豐富了,意蘊深厚了。

2.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行文波瀾起伏;用線索串聯材料,全文有機整合。

寫好幾個材料,要講究材料的組織。作者按時間順序編排,從小時候說起,既是一個方便的安排,又使文章有放有收,頗有波瀾。小時候挨蜜蜂蜇過一回,從此總不大喜歡。欲揚先抑,反向切人。下面似乎不說蜜蜂了,寫小住廣東從化溫泉,寫起荔枝樹來。因為是按時間順序寫的,頭天晚上所見,疑是黑黝黝的小山,天明一看,原是滿野的荔枝樹,始而「奇怪」,繼而「忍不住笑了」,寫得情趣橫生。順著荔枝樹又說到荔枝,說到荔枝樹的花、葉,行文十分瀟灑。從荔枝樹怎麼回到蜜蜂的話題上去呢?就是借荔枝蜜。寫荔枝蜜,就是寫蜜蜂的奉獻,猶如稱贊作品就是稱贊作者一樣,贊美荔枝蜜,就是贊美蜜蜂。至此讀者明白了,寫荔枝樹也並非閑筆,那是寫蜜蜂工作的場所。下文是一篇養蜂場參觀記,底下說到農民,才是言歸正傳,可是點到為止,留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作者的聯想又形之於視線的轉移,透過荔枝樹林,望見了正在插秧的農民。最後是夜有所夢,抒寫人生理想,即願做勞動人民隊伍中的一員。

這篇散文有一條明顯的感情線索,開頭說「總不大喜歡」,引出小時候挨蜇的回憶,「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麼舒服」,於是將蜜蜂暫放一邊,宕開去說荔枝樹、荔枝蜜。喝了甜香的荔枝蜜,感情起了變化,「不覺動了情」,產生了想去看看蜜蜂的念頭,走進蜜蜂世界,感情完全變化,不禁一顫,贊嘆蜜蜂是可愛的小生靈,以至於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感情上是一百八十度的變化。一條線貫穿,顆顆珍珠相連,全文成為一件完整的藝術品。

⑤ 荔枝蜜好段賞析

比喻句:那裡四圍是山,環抱著一潭春水。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是一幅青綠山水畫。
誇張句比喻句: 原來是滿野的荔枝樹,一棵連一棵,每棵的葉子都密得不透縫,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⑥ 求《荔枝蜜》散文 賞析(評價),謝謝

楊朔的散文來《荔枝蜜》,一開始自寫兒時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差點跌了下來。以後每逢看見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麼舒服。一層層寫下去,由物而及人,抒發感受。一直寫到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渴望和勞動人民化為一體的情懷躍然紙上。文章內容婉轉多變、層次井然;感情變化跌宕有致,誰讀了都會為之動情。

⑦ 荔枝蜜閱讀中對好句或好詞做賞析

夏末,荔枝樹結果了。剛結出的果子又小又青,後來慢慢長大變紅,一簇簇內沉甸甸的,把容樹枝壓彎了腰。一陣風吹過,荔枝像羞紅臉的姑娘,拉過綠葉遮住自己的臉。
荔枝的外殼是紅色的,長滿了許多疙瘩,摸起來非常刺手。剝開果皮,看見一顆晶瑩剔透的白嫩嫩果肉,就像夜明珠一樣。當你把夜明珠放進你的嘴裡,會感到有一種清涼的感覺,當你咀嚼它時,會覺得香甜可口,清涼多汁,回味無窮。
剝開魚鱗似的荔枝皮,看到了白亮的荔枝肉。荔枝肉新鮮、透明,上面好像抹了一層油,嘗了一口,感到有一種獨特的清甜味。

⑧ 托物言志的作文和作文中好句子的賞析

荔枝蜜

楊朔

花鳥草蟲,凡是上得畫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愛。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

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大人告訴我,蜜蜂輕易不蜇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

耗盡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覺得那蜜蜂可憐,原諒它了。可是從此以後,每逢看見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麼舒

服。

今年四月,我到廣東從化溫泉小住了幾天。那裡四圍是山,環抱著一潭春水。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是一幅青綠山水畫。剛去的

當晚是個陰天,偶爾倚著樓窗一望,奇怪啊,怎麼樓前憑空湧起那麼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斷?記得樓前是一片園

林,不是山。這到底是什麼幻景呢?趕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來是滿野的荔枝樹,一棵連一棵,每棵的葉子都密得不透縫,

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山似的!

荔枝也許是世上最鮮最美的水果。蘇東坡寫過這樣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荔枝的妙處。偏偏我來得

不是時候,荔枝剛開花。滿樹淺黃色的小花,並不出眾。新發的嫩葉,顏色淡紅,比花倒還中看些。從開花到果子成熟,大約得三

個月,看來我是等不及在這兒吃鮮荔枝了。

吃鮮荔枝蜜,倒是時候。有人也許沒聽說這稀罕物兒吧?從化的荔枝樹多得像汪洋大海,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

記早晚。荔枝蜜的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多。住在溫泉的人多半喜歡吃這種蜜,滋養身體。熱心腸的同志送給我兩瓶。一開瓶塞兒,

就是那麼一股甜香;調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帶著股清氣,很有點鮮荔枝的味兒。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

荔枝林深處,隱隱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溫泉公社的養蜂場,卻起了個有趣的名兒,叫「養蜂大廈」。一走近「大廈」,只見成群

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去飛來,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

養蜂員老梁領我走進「大廈」。叫他老梁,其實是個青年,舉動挺穩重。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他小心地揭開一

個木頭蜂箱,箱里隔著一排板,板上滿是蜜蜂,蠕蠕地爬動。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隻工蜂都願意用自己分泌的王漿來

供養它。

老梁贊嘆似的輕輕說:「你瞧這群小東西,多聽話!」

我就問道:「像這樣一窩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說:「能割幾十斤。蜜蜂這東西,最愛勞動。廣東天氣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

回割蜜,留下一點點,夠它們吃的就行了。它們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麼,還是繼續勞動,繼續釀蜜,整日整月不辭辛苦……」

我又問道:「這樣好蜜,不怕什麼東西來糟蹋么?」

老梁說:「怎麼不怕?你得提防蟲子爬進來,還得提防大黃蜂。大黃蜂這賊最惡,常常落在蜜蜂窩洞口,專干壞事。」

我不覺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該怎麼對付大黃蜂呢?」

老梁說:「趕!趕不走就打死它。要讓它呆在那兒,會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個問題,就問:「一隻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說:「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個月。」

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

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透過荔枝樹林,我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裡,辛勤地

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

這天夜裡,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

一、內容說明

這篇散文贊美的是蜜蜂的奉獻精神,實質上說的就是做人要做什麼樣的人,抒寫的是人生的一種價值觀念。

全文內容不難懂,如果能夠抓住幾個關鍵,深入理解蘊含的意義,就會更有收獲。

第一個關鍵處,是喝荔枝蜜的感受。

荔枝蜜是蜜蜂的奉獻,作者寫道:

荔枝蜜的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多。住在溫泉的人多半喜歡吃這種蜜,滋養身體。熱心腸的同志送給我兩瓶。一開瓶子塞兒,就

是那麼一股甜香;調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帶著股清氣,很有點鮮荔枝的味兒。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作者極口稱贊荔枝蜜,就是在贊美蜜蜂對人的奉獻。作者本來不大喜歡蜜蜂,可是,享受到這樣的好蜜,不覺動了 情。人

之常情,總是這樣,你給人以極好的東西,人家就會產生好感。即使本來懷有偏見的,也會改變。

第二個關鍵處。是老梁的介紹與作者的感悟。

蜜蜂為什麼能給人極好的東西呢?在作者筆下,蜜蜂已經是一個藝術形象。蜜蜂有高尚的生活目的,它要「為人類釀造最甜的

生活」,此其一。其二,這極好的東西是蜜蜂辛勤勞動的成果。它「一年四季都不閑著」。文章多處描寫蜜蜂忙忙碌碌的情景,告

訴讀者,蜜蜂為釀造出極好的東西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蜜蜂尤其可貴的是,不計報酬,「自己吃的可有限」,自奉甚儉,而且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麼。人生的境界大凡有三種不同

的境界,一般地說,貢獻大,社會給予他的報酬也多,這是完全合理的。也有一種人,讓貪欲支配了心靈,不但不講貢獻,反而危

害社會,貪得無厭,這是最可惡的。最值得欽敬的是奉獻者,他們認為人生的幸福與價值全在於奉獻,貢獻大,卻不計較報酬,這

就是共產主義的思想品德。作者贊美蜜蜂的奉獻精神,就是要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品格。

作者為什麼寫到黃蜂呢?這一點很容易為人忽視,其實有深意。作者贊美善與美。同時鞭撻惡與丑,用老梁的話來斥責大黃蜂

這賊最惡,它專干壞事。作者對於害人者,批判得不留情面,其用意就是告訴人,應該做蜜蜂那樣的好人,不應該做黃蜂那樣的惡

人。

第三個關鍵處,是聯想到農民,聯想到自己。

聯想到農民,透露了文章的主旨,原來贊美蜜蜂的勤勞與奉獻,就是贊美農民的勤勞與奉獻。農民是在「為自己,為別人,也

為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這就是億萬農民辛勤勞動的意義,他們的勞動,不光是為自己生活,同時也是為了社會。農民是中國

人口的大多數,他們很平凡,又很辛苦,他們釀造了生活的蜜,作者把贊歌獻給農民,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作者也聯想到自己,表達了自己的心願。他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他願意置身在勞動人民的隊伍里,不做高踞於群眾頭上

的精神貴族,他要給人民貢獻「極好的東西」,為人民奉獻更好的作品。

人生的價值,就在於給人以「極好的東西」,這是千古不朽的至理。

二、寫作揣摩

1.藉助聯想,豐富內容。

假如單寫參觀養蜂場,內容就單薄得多。作者藉助聯想,內容就豐富多彩了。

作者以蜜蜂為中心展開聯想。由蜜蜂聯想到荔枝蜜,由荔枝蜜聯想到荔枝樹,這是一個頭緒。由蜜蜂又聯想到小時候挨蜇,又

是一個頭緒。由蜜蜂聯想到農民,又是一個頭緒。把相關的種種材料都組織起來,時空拓展了,意象豐富了,意蘊深厚了。

2.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行文波瀾起伏;用線索串聯材料,全文有機整合。

寫好幾個材料,要講究材料的組織。作者按時間順序編排,從小時候說起,既是一個方便的安排,又使文章有放有收,頗有波

瀾。小時候挨蜜蜂蜇過一回,從此總不大喜歡。欲揚先抑,反向切人。下面似乎不說蜜蜂了,寫小住廣東從化溫泉,寫起荔枝樹來

。因為是按時間順序寫的,頭天晚上所見,疑是黑黝黝的小山,天明一看,原是滿野的荔枝樹,始而「奇怪」,繼而「忍不住笑了

」,寫得情趣橫生。順著荔枝樹又說到荔枝,說到荔枝樹的花、葉,行文十分瀟灑。從荔枝樹怎麼回到蜜蜂的話題上去呢?就是借

荔枝蜜。寫荔枝蜜,就是寫蜜蜂的奉獻,猶如稱贊作品就是稱贊作者一樣,贊美荔枝蜜,就是贊美蜜蜂。至此讀者明白了,寫荔枝

樹也並非閑筆,那是寫蜜蜂工作的場所。下文是一篇養蜂場參觀記,底下說到農民,才是言歸正傳,可是點到為止,留給讀者一個

廣闊的想像空間。作者的聯想又形之於視線的轉移,透過荔枝樹林,望見了正在插秧的農民。最後是夜有所夢,抒寫人生理想,即

願做勞動人民隊伍中的一員。

這篇散文有一條明顯的感情線索,開頭說「總不大喜歡」,引出小時候挨蜇的回憶,「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麼舒服」,

於是將蜜蜂暫放一邊,宕開去說荔枝樹、荔枝蜜。喝了甜香的荔枝蜜,感情起了變化,「不覺動了情」,產生了想去看看蜜蜂的念

頭,走進蜜蜂世界,感情完全變化,不禁一顫,贊嘆蜜蜂是可愛的小生靈,以至於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感情上是一百八十度的變

化。一條線貫穿,顆顆珍珠相連,全文成為一件完整的藝術品。

⑨ 如何鑒賞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評價鑒賞能力屬於創造性思維,即讀者在閱讀完作品以後產生感想、評論、審美意識、價值或意義判斷等。這時讀者的思維已不只是停留在作品的內容上,而是把作品的內容和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比較、推理,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因此評價和鑒賞能力屬於閱讀能力的最高層次。
我認為評價和鑒賞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就是把文章的思想內容放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之下,對其作出具體的分析,從而形成一定的價值判斷。一般來說,有以下三個重點:
1.評價文章中的人物。以寫人為主的文章,尤其是小說,分析、評價人物形象總是其中的重點。分析、評價人物,包括分析、評價人物的命運、性格,以及形成人物命運、性格的主要原因和社會意義等。
2.評價文章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事件。評價故事情節和主要事件,主要是指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事件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起什麼樣的作用,有時還要對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作具體分析。
3.評價文章中的觀點。評價文章中的觀點,包括分析某種觀點提出的依據、評價某種觀點的價值以及指出某種觀點的局限性等。
二、評價文章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的寫作原則、規律和技巧等。評價文章表達技巧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一般表達技巧,也就是敘述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2.評價修辭技巧的表達作用。對於文章中運用的修辭技巧,不但要能辨別,更要能評價它的表達作用。
3.評價某些藝術方法。這里所指的藝術方法,屬於能夠反映作者創造精神的更高層次的創作技巧。評價這種藝術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三、評價作品的消極因素。
作品是生活在作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作家的創作既要受時代和其階級的限制、束縛,也要受個人文化修養、氣質、學歷、閱歷等條件的影響,因此在作品中自然會產生某些局限和消極的因素。正確地評價這些消極因素,也是我們閱讀的主要目的之一。通常作品的消極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對社會生活的局限。某些作品,對於社會生活的現象刻畫得較為細致精確,對於人性的展示也較為深刻,但是,他們對於產生這些社會現象的本質並不了解,對於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未來並不能作出科學的預見,所以,在這些作品中常常會顯露出一定的局限性。
2.作品的格調和情趣不高,不能催人向上。作品的格調與作者個人的思想感情、階級立場、道德情操等有直接的關系。格調不高的作品對於讀者會產生不良的印象,因此,必須棄其糟粕取其精華。
3.作品的意境比較淺薄,缺乏藝術魅力。文學作品應該通過語言來描繪社會生活、塑造形象。然而,某些應時作品,如「文革」期間的很多創作,由於受到非文學因素的干擾,裡面沒有什麼意境或形象,所以也談不上什麼藝術魅力。
4.作品內涵的糟粕。某些以宣揚色情、兇殺、封建迷信等為主要描寫內容的作品,盡管其構思極為巧妙,也只能是文化垃圾,應該屬於被批判的內容。
四、鑒賞作品的結構美
結構是指文學作品的內部組織,即作品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安排。作品有了完美的結構,才能把諸如人物、事件、場面、情節等文學材料有機地組織起來。因此,鑒賞文學作品就必須鑒賞作品的結構美。一般說來,文學作品的結構美,既有統一的一面,又受其文學體裁的影響,有著多樣性的另一面。
五、鑒賞作品的寫作技巧
通常我們所見的藝術技巧有以下幾種:
1.隱晦與顯豁的技巧美。如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裡面運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具有強烈的隱晦藝術技巧;而郭沫若的詩歌則常常表現出顯豁的藝術技巧。
2.抑揚與虛實的技巧美。例如楊朔的《荔枝蜜》,先實後虛,體現了一種和諧的藝術技巧。
3.畫龍點睛和側面烘托的技巧美。所謂畫龍點睛,就是在文章中直接點明寓意的手法,而烘托則是通過渲染、側面描寫來達到突出主要描寫對象的藝術效果。
4.設置懸念與蓄勢待發的技巧美。設置懸念在某些小說和戲劇中大量出現,可以說,沒有懸念,就沒有敘事性文學作品的情節和任務的塑造。而蓄勢待發則顯然是設置懸念的最佳方法。
六、鑒賞作品的語言美
作品的語言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語言的形象性。形象性的語言可以把人物、事件、情景活生生地描述出來,使之凸現在讀者面前。
2.語言的精確性。例如在科技說明類的文章中就要求所運用的語言必須是極為精確的。此外,精確的語言還可以用較少的文字來准確地表現了豐富的內容。
3.語言的情感性。作者在描述藝術形象時通常也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某些作品的語言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例如《雷雨》中的很多台詞就體現出這種特點。
4.語言的音樂美。語言的音樂性在詩歌等韻文作品中體現得特別明顯。音樂性的語言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藝術效果,非常便於人們朗讀和欣賞。
七、鑒賞作品的風格美
文學作品的風格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大類,鑒賞作品的風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雄健豪邁的風格美。這種風格通常是表現宏大的場面,刻畫慷慨悲壯、豪邁堅強的藝術形象。蘇軾的某些詞中就具有雄健豪邁的風格。
2.清新婉約的風格美。這種風格常用細膩雋永的語言,創造出小橋流水般的意境,給人以陰柔之美。李清照的很多詞曲就表現出這種婉約的風格。
3.冷峻沉鬱的風格美。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家首推魯迅,他的作品大多體現了這種藝術風格。
4.本色自然的風格美。這種風格的作品保存著天然的情趣,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具有強烈的民族和民間色彩,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沈從文的作品就體現了這種風格。
我認為,了解掌握這些方法,有助於我們高效地評價和鑒賞文學作品。

謝謝採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