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詩烏衣巷

賞析詩烏衣巷

發布時間: 2021-01-27 10:29:25

Ⅰ 誰有《烏衣巷〉的古詩賞析

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
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處。頭二句以此橋名、巷
名為對,實在是妙手天成。妙對更妙在不落痕跡地融入了詩人對世界
的感覺: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
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
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
稀疏,荒草沒徑了。妙處是沒有盡頭的,因為妙處可以改變方向和方
式,甚至把原先的妙處變作新的妙處的背景。詩人一點靈感,借一隻
燕子閱盡世事滄桑。晉朝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此,明
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詩中正是抓住燕子
有辨認和復歸舊巢的本能,從有理中寫出無理,從無理中隱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舊燕,不可能那麼長壽、也不可能代代相續地飛
回原地方。但詩可以凝縮時間,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它奇思獨具地以
一隻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
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雲散發出了
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由此寫成的詩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寫出的燕子也是極有歷史深度的千古名燕。這就難怪如《江南通志》
所說,人們在烏衣巷上指認為王謝故居的廳堂匾額,題上「來燕」二
字了。

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他是匈奴族後裔,七世祖劉亮隨魏孝文帝遷洛陽,始改漢姓。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劉禹錫出生在嘉興,19歲左右游學長安。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接著又登宏詞科。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開始踏上仕途。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書記,參與討伐徐州亂軍。十八年調任渭南縣主簿。次年任監察御史。貞元二十一年(當年八月改元永貞)一月,德宗死,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劉禹錫當時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與王叔文、王□、柳宗元同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稱為「二王劉柳」。革新只進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鎮的強烈反對。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九月,革新失敗,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後來又擔任過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寶歷二年冬,從和州奉召回洛陽。二十二年的貶謫生涯至此結束。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長安,就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後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 (836)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閑職。會昌元年(841),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詩歌創作 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推崇備至。他的詩歌,傳誦之作極多。劉禹錫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一為「集略」。這是最早的劉禹錫集和選本,今都不傳。《新唐書·藝文志》載《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但仍有遺漏。現存劉禹錫集古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代避暑山莊舊藏宋紹興八年(1138)董□刻本,題為《劉賓客文集》,屬小字本,今有徐鴻寶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陸游據董本重刻,稱「浙本」。明清以來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屬於這個系統。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蘭館所藏宋刻本,題為《劉夢得文集》,屬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務印書館縮印本。③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劉夢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兩代的毛晉、惠棟、何焯、馮浩、黃丕烈等人曾對劉禹錫集作過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數是抄本,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 劉禹錫的生平事跡,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

Ⅱ 烏衣巷翻譯及賞析

翻譯詩意: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賞析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台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採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藉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像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像,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Ⅲ 古詩《烏衣巷》之意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小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詞》、《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1.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故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韻譯】: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台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採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藉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像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像,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詩意〉野花在朱雀橋邊遍地盛開著,烏衣巷口夕陽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與凄涼,昔日的輝煌與顯赫早已不復存在。過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導、謝安等豪華宅第人家,而如今卻已飛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此詩為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Ⅳ 劉禹錫的烏衣巷賞析

1、「野草花」「夕陽斜」反映的是一種悲涼、衰落、荒蕪人跡的景象,暗示出昔日名門貴族家
道中落、物是人非的凄涼景象。
2、王、謝等貴族第宅的廢墟上,已經建起了普通老百姓的住宅,燕子春來仍回原處做巢,但房
主身份已經不同了。夕陽西下,燕子歸巢,是春晚常見景象,詩人得以信手拈來。但通過「王
謝堂」與「百姓家」的對比,亦即老屋易主,寫出了滄海桑田的歷史性變遷。然而又不直說老
屋易主,倒說燕子改換門庭,語意深長,耐人吟詠。此外,眼前的燕子,未必是晉時的遺物,
卻說是「舊時燕」,言下意味著歷史變遷的一何迅速,王謝的豪奢一何短暫。雖然事實上沒有
那樣長命的燕子,但燕子能尋故巢卻是事實,故詩句仍然含著一定生活的真實。從詩人的政治
立場、態度和中唐的歷史狀況,可以體味到詩句中包涵著很深的引古鑒今的諷刺意味。想當
初,東晉豪門貴族偏安一隅,競逐豪奢,醉生夢死,不圖自振。曾幾何時,他們的繁華生活便
成了一場金陵春夢。就在他們居住過的地方,他們的痕跡也被消滅得乾乾凈凈,連舊日的燕子
也記不起他們了。詩中極力渲染烏衣巷沒落荒涼的氣氛,暗示了東晉王朝的滅亡是政治上腐敗
造成的必然結果。經過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政治上的腐敗墮落,與東晉有一定共同之處,志
在革新政治的劉禹錫寫下《烏衣巷》一詩,無異是對唐代封建統治者敲響警鍾。

Ⅳ 烏衣巷詩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花草,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小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詞》、《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編輯本段【體裁】
七言絕句
編輯本段【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 ●○⊙●○○⊙,○●○○●●△
編輯本段【注釋】
1.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故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3.尋常:平常。
編輯本段【韻譯】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
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編輯本段【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台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採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藉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像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像,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詩意〉野花在朱雀橋邊遍地盛開著,烏衣巷口夕陽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與凄涼,昔日的輝煌與顯赫早已不復存在。過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導、謝安等豪華宅第人家,而如今卻已飛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此詩為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烏衣巷因何得名?
夫子廟泮池南側的烏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條街巷,也是東晉時宰相王導、謝安故居所在地。在六朝時已是十分顯赫,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烏衣巷》,更使它流傳千古。有關烏衣巷名稱的由來,也因此被人關注。
有神話傳說: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風暴翻船,漂流至烏衣國,娶妻生子,後復回故里,但十分思念烏衣國親人,因此將居所之巷取名為「烏衣巷」。也有一種說法:因王導、謝安兩家弟子裙履風流,都喜歡穿黑衣,所以後人將此巷稱為「烏衣巷」。
其實,烏衣巷之名源於孫權定都南京之際。公元229年,孫權定都南京,當時秦淮河東岸還屬城郊,駐有軍隊保衛都城,因士兵皆穿黑衣,駐軍營地則稱「烏衣營」,至西晉末年,烏衣營舊址改稱烏衣巷。司馬睿南渡建康(南京)後,王、謝望族才立宅烏衣巷。
【書曲】
《烏衣巷》作者:亂旋
小謝風流,名滿天下,
卻因杜二的烤魚,而把自己的真心賠了進去。
本來嘛,男人,誰沒個三妻四妾,再說,他們又不是夫妻,
就算情人,誰沒有三兩個情人?更何況,杜太守的那位還是當今皇帝……
他,不要為杜二,痛得那麼難受。
就服下戴回春開的葯方吧:不以一葉障目。
大丈夫何患無妻!
杜二眼看小謝離了自己,生了場大病,
小謝這心是在自己身上的對吧?
可是為何小謝卻與戴回春越走越近?最後走在了一起,對自己不聞不問!
他怎能甘心讓心尖上在意喜愛的人躺在友人懷里?
不行!他得決斷!
無論付出什麼代價,對小謝,他絕不放手!
烏衣巷
曲:周傑倫《青花瓷》
詞:公子楚
唱:Finale
小綉湖上倒掛著那衰柳枯楊
鏡花水月映射著粉黛與釵光
秣陵的煙雨分明清瘦你模樣
而思念和著風雨慢醞釀
龍蟠虎踞銘刻著一時的名將
投鞭斷流裂玉帛指名為建康
秦淮河泊的畫舫
鑒證戈戟雲橫相繼亡
*風流已碎成泥故都岸草迷
草木疑兵惶急飄零身如寄
是誰在金陵邑寫下頹敗結局
槳聲燈影染污誰白衣*
朱雀橋蔓銅綠添幾戶野雞
假鳳虛鸞早已泄盡了王氣
卻難掩蓋你眼中脂粉的艷麗
我獨自沉溺
卷軸里一脈春水泱泱向東去
而你長發被浸透卻不露痕跡
銅鏡里盪漾著你清瘦的細膩
琥珀杯驟然有桃花浮起
淚水浸泡過青銅氤氳成銅綠
而你倚在青樓上葬送了馬蹄
那紅底金字的愛
變作風過江湖一雁咴
秋江心正暮雨迢遞恨難寄
朱雀橋提騎去辜負你美意
千年紙傘下藏著憂愁你謎題
多少寒煙衰草漫酒旗
*你走過烏衣巷將長袖挽起
欲化作燕子去向西復向西
那年提著金縷衣你獨自離去
如此的冷寂*
劉詩今夕對照,寓情於景,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

Ⅵ 簡要賞析烏衣巷的語言特色

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為歷史的陳跡。

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全詩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撫今弔古的詩篇是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全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翻譯: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



(6)賞析詩烏衣巷擴展閱讀: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採用過於淺露的寫法。

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

「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讀者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Ⅶ 詩歌鑒賞-烏衣巷

1.「野草花」、「夕陽斜」反映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答:反映的是一種荒僻、凄清、荒涼冷專落的景屬象

2.事實是不可能有四百餘年前的「王謝堂前」的老燕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答:通過描寫燕子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抒發了作者對的滄海桑田、盛衰變化的無限感慨。

Ⅷ 烏衣巷的鑒賞

烏衣巷
作者: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專姓家。

意思:朱雀橋屬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評析: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Ⅸ 《烏衣巷》賞析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小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詞》、《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

【注釋】:

1.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故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韻譯】: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台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採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藉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像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像,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詩意〉野花在朱雀橋邊遍地盛開著,烏衣巷口夕陽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與凄涼,昔日的輝煌與顯赫早已不復存在。過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導、謝安等豪華宅第人家,而如今卻已飛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此詩為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