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句翻譯
❶ 翻譯以下荀子名句,最好把重點字詞的注釋也寫出
1 我想要出身貧賤卻能夠富貴,生性愚蠢卻能夠變得聰明,窮困而變得富有,可以嗎? 孟子說:大概只有學習吧。
2 君子沒有官位卻很高貴,沒有俸祿卻很富有,不說話卻使人信服,不發怒卻讓人感到他的威嚴,處境困厄卻(榮耀),獨自居住而感到快樂
3 放縱自己的性情卻不去學習,就是小人了(意譯)
4 王者說:沒有德行則不會高貴,沒有能力則不能做官,沒有功勞則不能獎賞,沒有罪過則不能處罰
❷ 《荀子》里名句翻譯如「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
天沒有說過要下雪,而有的人卻喜歡亂加猜測。而後一傳十,十傳百
❸ 荀子 翻譯
你好
翻譯:所以君子衡量自己就像木工用墨線來取直一樣嚴格要求,對版待別人就像船工用船槳引權人登船一樣耐心引導。衡量自己像用墨線取直,所以足以成為天下的榜樣;對待別人像用船槳接引,所以能夠寬容大度,依靠眾人完成天下的大事。所以君子賢能而能容納無能的人,智慧而能容納愚笨的人,博大而能容納淺薄的人,精粹而能容納雜亂的人,這就叫做兼容各種人的方法。《詩經》上說:「徐國已經歸順了,乃是天子的功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❹ 荀子名句
天地生養君子,君子治理天地。
❺ 荀子名句 求翻譯 天地生君子 君子理天地.
天地生養君子,君子治理天地.
❻ 有沒有荀子耳熟能詳的名言以及翻譯,快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荀子·天論》)。意思是自然界既有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類社會也有自己特有的規范法則,社會的治亂取決於能否遵循這種法則,而與自然的變化無關。
荀子說「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意思是推崇天而思慕它,哪裡比得上把天當作物來畜養而控制它?順從天而頌揚它,哪裡比得上掌握自然的變化規律而利用它?盼望天時而等待它的恩賜,哪裡比得上順應季節的變化而使天時為人們服務?因任萬物而贊嘆它,哪裡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對萬物加以變革發展?想著讓萬物為自己使用,哪裡比得上治理萬物而使萬物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想望萬物是怎樣產生的,哪裡比得上促進已經生成的萬物更好地生長呢?所以,放棄人的努力而思念天,就失掉了萬物的實情。自然界是沒有意志的,所以,對自然界推崇、仰慕、順從、期待都不會有什麼結果,只有充分發揮人的力量去控制、利用自然,才算了解萬物的實情。
荀子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禮論》)天地間的萬物都是天地結合的產物,並在陰陽二氣的接觸推盪中變化。
荀子又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這是說,水火是有氣的,而沒有生命;草木是有氣有生命的,而沒有知覺;禽獸有氣有生命有知覺,而沒有道德;人有氣有生命有知覺而又有道德,所以是最有價值、最為重要的。
「故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人之所以是人,並非因為他有二足而無毛,而是因為他有人與人之間上下、貴賤、長幼、親疏的等級區分。
❼ 《荀子》名言
一、【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譯文】:對的錯的都要知道,對的是對的錯的是錯分清不是愚蠢。
二、【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譯文】:快樂的人,聖人所喜歡的,而可以善民心,他深深地感動人,他移風易俗,所以先王用禮樂來教導他們,百姓和睦。
三、【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儒效》:「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毫)厘,無它道焉。」
【譯文】:聖人一樣的人,以仁義為本,是非分明,說到做到,不差一毫一厘米,沒有其他的竅門。
四、【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譯文】:君子不因為小人的氣勢洶洶的停止自己的作為。
五、【原文】:戰國 荀子《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譯文】: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
❽ 《荀子》中的精彩語句與句子翻譯
見有善行,必整躬自察,己是否能有此善?見有不善,必驚心自惕,己是否亦有專此不善?善在身,必欣屬幸而固守之,毋使失墜。不善在身,必深自畏惡,有若災禍之在躬。所以凡非議我過失而得當者,是匡輔吾之良師;稱譽我是處而得當者,是鼓勵我之益友;恭維我,諂諛我者,是害吾之讒賊。故君子尊重良師,親近益友,對於讒賊,則深惡而痛絕之。中心好善而無厭,聽受規諫,而又能時自戒惕,雖欲無盡於德,得乎哉?小人則反是,己極悖亂,而不欲人之非議;極不肖,而反欲人以己為賢。心如虎狼,行為如禽獸,而又惡人摒棄己,視為人群蟊賊。讒諛之人則親近之;諫諍之人,則疏遠之;修身正行者則譏笑之,至忠誠者則視為賊害,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噏噏呲呲,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亦謂小人好與諛己者相和,與諫諍修正者相詆,善則背之,不善則依之,甚可哀也!
❾ 荀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對應的名句(希望有翻譯),我想些寫進高考作文里。謝謝
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荀子,名況,戰國晚期趙國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兩位有名的學生:一位是傑出的學者韓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馮友蘭認為荀子是儒家的現實主義代表。
荀子大體遵循了孔孟的路線。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他所提出的「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翻譯:做一件不義的事、殺一個無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有德行的人是不會做的。)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翻譯:上天創造人民,不是為了君主;上天設立君王,是為了人民。)
「從道不從君。」(翻譯:依從正確的原則而不依從國君)等觀點,都可見諸於孔孟的思想學說。所以說荀子是屬於儒家學派的,他的禮義學說是直接從孔子的思想中脫胎而來。
在君民關繫上,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翻譯: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承受船使它行駛,也可以傾覆船使它翻沉)
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觀點,對後世的政治思想影響很大,為後來歷代有見識的封建帝王所採納,對封建時代「治世」局面的出現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對於孟子所說的人之性善,荀子駁斥他說:「是不然,人之性惡。」(這是不對的,人的本性是惡地)荀子為什麼說「人之性惡」呢?荀子說:人餓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勞了便喜休息;苦飯不願吃,破衣不愛穿,辛苦的事不樂意干;愛聽好聽的聲音,愛看好看的顏色。順著這些天性,人就不會循規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惡的。
❿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釋
1、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
2、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回(荀子)
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4、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5、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
6、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
8、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
9、君子養心,莫善答於誠。(荀子)
10、學不可以已。(荀子)
1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12、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1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14、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誇誕生惑。(荀子)
15、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6、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荀子)
17、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