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報秋賞析

報秋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7 04:57:25

A. 報秋宗璞讀後感

《報秋》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對比的運用是這篇文章突出的藝術表現手法。(評)
太陽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種死了」;而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敘)這是第一比。這層對比反襯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強。(析)
報秋的玉簪花不擇環境,具的極強的生命力,總是保持潔凈,秋季來臨,花開燦爛,芳香濃烈,坦然「報秋」;而「我」卻總處在「懶洋洋」的精神狀態中,在人生的「收獲」之秋「兩手空空」,只有「不安和焦慮」。(敘)這是第二比。這一層對比既是對時光易逝而自己一事無成的惋惜,又是對人生該有所作為的期待。(析)
朱敦儒對生活的態度是「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敘)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析)而作者卻從玉簪花的身上悟出「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要主動地「領取生活」,(敘)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析)這是第三比。這一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指出了處在完全不同於朱敦儒所處時代與環境的人們應有的人生態度。(析)
以上三層對比,層層推進。作者正是通過對比的手法來結構文章,彰顯主旨。(評)
試析《報秋》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報秋》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清晰地顯露出作者的心路歷程。我們了解了這一歷程,也就觸摸到了文章的主題。
這一歷程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玉簪花的開放,讓先生感覺到時光飛逝,先是「一驚,隨即悵然」;其次是玉簪花頑強的生命力,給先生以強烈的感受,尤其是此花「不要人照料」,「不挑地方,不揀土壤」,「隨便種種」,就「蓬勃生長」,花香濃郁,而先生在這一、兩年中,卻「總在不安和焦慮中」;最後是兄長寄詞,讓先生感悟到「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要心中領取,便是逍遙」。
這一歷程十分明晰,玉簪花彷彿是作者的參照物,它順應自然,自在生長,生機勃勃。而作者自身呢?感嘆時光飛逝,感嘆秋來無獲。由此,作者感悟到「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至此,文章的主題也就豁然開朗了,就是:時光易逝,要珍惜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時每刻,有所做為,不能虛度年華。
談談《報秋》的構思技巧
宗璞先生的《報秋》全文分成「報秋」和「知秋」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層層鋪墊,前後勾連,結構嚴謹。
前六段寫「報秋」,扣住一個「感」字。文章開篇寫我看見平簪花「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先是一驚,隨即悵然」。此句領起下文。我為什麼一「驚」呢?原來「這花一開,沒幾天就是立秋」。作者在點題的同時,也巧妙地設下伏筆,讓讀者去揣摩「我」為什麼「悵然」。2至4段用對比手法,極力狀寫玉簪花給人的深刻印象:開在百花凋零的初秋的玉簪花,呈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只有這種「生命力極強的花」才會在初秋讓滿園飄香,讓人警醒「秋來了」。所以第5段就寫玉簪花的芳香醒腦,並再次點題。
面對這生命力極強的玉簪花,作者自會觀照自身: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兩手空空」。這正是我「悵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文章後三段寫「知秋」,突出一個「悟」字。在吟詠朱敦儒的詞的過程中「我」理解了「領取而今現在」的內涵。悟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悵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諦自然悟出,於是在結尾水到渠成地點出全文的主旨:「領取自己那一份」,「領取生活」。
《報秋》的藝術手法賞析
《報秋》篇幅不長,但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
玉簪花開是作者悟生活、悟人生的起點,並由此展開了花與花、花與人、人與人的對比。玉簪花不同於太陽花等其它花,生命力極強,蓬勃生長,花開時芳香四溢,坦然「報秋」;而「我」到了人生該收獲的「秋季」卻「兩手空空」,「總是焦慮與不安」。花與人的不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悟出了與朱敦儒不同的生活態度。正是這些對比,提起層層思索。這「對比」的手法運用得好。
作品既描寫了花開之景,又直抒自我感慨之情,再引用古詩作更深層次的人生思考。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物有我有詩,描寫、抒情、議論熔於一爐。這「立體」的手法運用得好。
文章一開頭寫看到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為什麼「悵然」?作者卻不馬上回答了,設一個懸念,之後卻鋪開筆墨寫玉簪花,直至第6段才作出回答。解除了這個「懸念」,文章似可收束,而作者卻出人意料另起一筆,寫兄長寄來的朱敦儒的詞。而又正是這詞解除了「悵然」,水到渠成收結全文。這「跌宕」的手法運用得好。
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使文章亦如秋日裡的玉簪花,飄散著濃郁的芳香。

B. 浪淘沙,作者鄧剡,賞析及答案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當時鄧剡被俘虜,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經建康,鄧剡作了此詞。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這首詞寓含有懷古感今的濃濃深情,語言極為明快,堪稱鄧剡現存的詞中的一篇佳作。
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 鄧 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②。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注】①鄧剡:南宋詞人,追隨文天祥抗元。南宋滅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詞為北上途經建康(今江蘇南京)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據史料記載,西晉滅亡後南渡士人經常相邀到此。
1.本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具體分析。(5分)
2.結合全詞的內容,談談作者「枕簟涼生」 「涼」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1.①用典(1分)「客身」句化用李煜的「夢里不知身是客」的詞句,寫出自身的飄零之況; 「新亭」句,運用西晉滅亡後南渡士人的哀嘆和相慰,寫出亡國之痛(2分)②融情於景(1分)「井桐一葉做秋聲」,秋葉飄落暗含著盛極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愴(此處若答成「反襯」,寫出激憤之情,也可給1分)(1分) 2.①秋天到來,客觀氣候的轉涼;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涼身世;③家國淪亡的悲涼。(每點2分)(分析時結合全詞)
二:14.「浪淘沙」是這首詞的 。(1分)
15.對本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首詞開篇就奠定了全詞的情感基調。
B.井桐落葉勾起詩人身世之感,引出下文內容。
C.「不見王謝宅」隱含對南宋即將滅亡的擔憂。
D.「訪新亭」意味深長,為紓解自己無盡的情思。
16.賞析本詞和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桐」「雨」意象的異同點。(4分)
參考答案:14.(1分)詞牌名 15.(3分)C
16.(4分)相同:兩首詞的桐和雨都形象寄託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抒發自身凄清孤獨之苦,而鄧剡則表現寂寞飄零的無奈,抒發亡國之痛,境界更深遠。
鄧剡
(1232-1303)又名光薦,字中甫,又號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三年進士,為文天祥門友。剡以詩名世,江萬里屢薦不就,後隨天祥贊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攜家入閩。端宗即位,廣東制置使趙潽晉辟為斡辦官,薦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興元年六月,從駕至硅山,除秘書丞,兼權禮部侍郎,遷直學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撈之,不得死。元將張弘范禮致之,與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詩集名《東海集》,天祥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賦詩別之。久之,得放歸。
賞析:
鄧剡被俘虜,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經建康,鄧剡作了此詞。這首詞寓含有懷古感今的濃濃深情,語言極為明快,堪稱鄧剡現存的詞中的一篇佳作。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暑退寒來之節氣替代,說出盛極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話說得好:「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宋室覆亡,故國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懶。「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內枕席生涼,是實寫秋天到來天氣生涼,氣候更替,室外井桐落葉,既是報秋,又勾起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感嘆。此詞一開篇,便給全詞的氣氛作了烘托,深含懷古的幽幽情感。
「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跟《唐多令》詞里寫的「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意緒相通。葉隨風飄,說明個人命運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對邦國淪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廣東被俘到建康的旅程。李後主亡國後所作《浪淘沙》的「夢里不知身是客」,和此詞中所講的「客身」皆指亡國之虜淪落於異域的生活。
「夢斷古台城。月淡潮平。」東晉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無限哀思難以排解。鄧剡把它帶到夢鄉,醒來卻發覺古台城上夢凄涼。詞中借己情感之轉折,演繹出作詞的生活。詞人的心境本來就很哀傷,但醒來見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裡更加凄愴。
夢醒之後,到哪裡去呢,只能去「便須攜酒訪新亭」。據《世說新語·言語篇》西晉滅亡後南渡士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飲宴。周侯(豈頁)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王導在當年的新亭會上,還主張「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自己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虜,宋王朝已徹底亡矣。
「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它跟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所表達的意思相符。李白慨嘆歷史之已成陳跡,而鄧剡卻多了一層亡國的實感。從情感之深切,鄧剡實多一層。作為結句,它能融情入景,從而引讀者於審美活動中直接領悟人生哲理。

C. 對報秋最後一句進行賞析

面對這生命力極來強的玉簪花,作源者自會觀照自身: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兩手空空」。這正是我「悵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文章後三段寫「知秋」,突出一個「悟」字。在吟詠朱敦儒的詞的過程中「我」理解了「領取而今現在」的內涵。悟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悵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諦自然悟出,於是在結尾水到渠成地點出全文的主旨:「領取自己那一份」,「領取生活」。

D. 宗璞的報秋200字評析,急吖!!!

報秋》的藝術手法賞析
《報秋》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對比的運用是這篇文章突出的藝術表現手法。(評)
太陽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種死了」;而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敘)這是第一比。這層對比反襯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強。(析)
報秋的玉簪花不擇環境,具的極強的生命力,總是保持潔凈,秋季來臨,花開燦爛,芳香濃烈,坦然「報秋」;而「我」卻總處在「懶洋洋」的精神狀態中,在人生的「收獲」之秋「兩手空空」,只有「不安和焦慮」。(敘)這是第二比。這一層對比既是對時光易逝而自己一事無成的惋惜,又是對人生該有所作為的期待。(析)
朱敦儒對生活的態度是「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敘)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析)而作者卻從玉簪花的身上悟出「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要主動地「領取生活」,(敘)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析)這是第三比。這一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指出了處在完全不同於朱敦儒所處時代與環境的人們應有的人生態度。(析)
以上三層對比,層層推進。作者正是通過對比的手法來結構文章,彰顯主旨。(評)

試析《報秋》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報秋》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清晰地顯露出作者的心路歷程。我們了解了這一歷程,也就觸摸到了文章的主題。
這一歷程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玉簪花的開放,讓先生感覺到時光飛逝,先是「一驚,隨即悵然」;其次是玉簪花頑強的生命力,給先生以強烈的感受,尤其是此花「不要人照料」,「不挑地方,不揀土壤」,「隨便種種」,就「蓬勃生長」,花香濃郁,而先生在這一、兩年中,卻「總在不安和焦慮中」;最後是兄長寄詞,讓先生感悟到「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要心中領取,便是逍遙」。
這一歷程十分明晰,玉簪花彷彿是作者的參照物,它順應自然,自在生長,生機勃勃。而作者自身呢?感嘆時光飛逝,感嘆秋來無獲。由此,作者感悟到「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至此,文章的主題也就豁然開朗了,就是:時光易逝,要珍惜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時每刻,有所做為,不能虛度年華。

談談《報秋》的構思技巧
宗璞先生的《報秋》全文分成「報秋」和「知秋」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層層鋪墊,前後勾連,結構嚴謹。
前六段寫「報秋」,扣住一個「感」字。文章開篇寫我看見平簪花「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先是一驚,隨即悵然」。此句領起下文。我為什麼一「驚」呢?原來「這花一開,沒幾天就是立秋」。作者在點題的同時,也巧妙地設下伏筆,讓讀者去揣摩「我」為什麼「悵然」。2至4段用對比手法,極力狀寫玉簪花給人的深刻印象:開在百花凋零的初秋的玉簪花,呈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只有這種「生命力極強的花」才會在初秋讓滿園飄香,讓人警醒「秋來了」。所以第5段就寫玉簪花的芳香醒腦,並再次點題。
面對這生命力極強的玉簪花,作者自會觀照自身: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兩手空空」。這正是我「悵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文章後三段寫「知秋」,突出一個「悟」字。在吟詠朱敦儒的詞的過程中「我」理解了「領取而今現在」的內涵。悟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悵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諦自然悟出,於是在結尾水到渠成地點出全文的主旨:「領取自己那一份」,「領取生活」。

《報秋》的藝術手法賞析
《報秋》篇幅不長,但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
玉簪花開是作者悟生活、悟人生的起點,並由此展開了花與花、花與人、人與人的對比。玉簪花不同於太陽花等其它花,生命力極強,蓬勃生長,花開時芳香四溢,坦然「報秋」;而「我」到了人生該收獲的「秋季」卻「兩手空空」,「總是焦慮與不安」。花與人的不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悟出了與朱敦儒不同的生活態度。正是這些對比,提起層層思索。這「對比」的手法運用得好。
作品既描寫了花開之景,又直抒自我感慨之情,再引用古詩作更深層次的人生思考。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物有我有詩,描寫、抒情、議論熔於一爐。這「立體」的手法運用得好。
文章一開頭寫看到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為什麼「悵然」?作者卻不馬上回答了,設一個懸念,之後卻鋪開筆墨寫玉簪花,直至第6段才作出回答。解除了這個「懸念」,文章似可收束,而作者卻出人意料另起一筆,寫兄長寄來的朱敦儒的詞。而又正是這詞解除了「悵然」,水到渠成收結全文。這「跌宕」的手法運用得好。
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使文章亦如秋日裡的玉簪花,飄散著濃郁的芳香。

評評學生作文
《報秋》藝術手法賞析
我認為《報秋》最大的特點是十分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文中寫到「連死不了都死了」,「玉簪花卻不同,蓬勃生長」,通過玉簪花與太陽花生長習性的對比,突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強;有些植物下「會藏著一些小活物」,「玉簪花下卻總是干凈的」,以凸顯出玉簪花的高潔;將玉簪花香和其它各種花香作對比,更突出香味之獨特,突出其「報秋」之特點。玉簪花集如此多之特點於一身,難怪作者在秋天的萬千景物中獨選玉簪花「報秋」了。更重要的是玉簪花的這些特點恰與「我」過去的生活態度和「兩手空空」的現狀又形成對比,並進而使作者感悟人生,提出了要坦然「領取生活」的哲理,從而完成了對文章主旨的揭示。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筆鋒一轉,由花入人,由花入生活,再引用兄長所寄《西江月》,由此引出「領取而今現在」,「領取生活」,引起人們關於生活境界的思考,讓主題鮮明,思想更深刻。
文章還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使玉簪花形象更鮮明具體,讓玉簪花精神更突出。
點評:這篇賞析短文從原作的修辭上著筆,有主有次,力求全面,觀點明確。「評」、「敘」、「析」結合得比較好,層次清晰,語言流暢。但第二自然段雖是對文章的分析,卻不是「藝術手法」「賞析」,偏離了文題。可見,寫「賞析短文」跟寫其它文章一樣,也要注意緊扣「話題」。

試析《報秋》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報秋》以其質朴的語言、耐人尋味的哲理將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感悟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通過對院子里玉簪花開花的描寫,對玉簪花生活習性、功效的介紹,寄寓了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後文由花到詩,將主題升華為領取生活這一層面。
《報秋》不得不讓我們去思考生活的點點滴滴。時光的飛逝容不得我們駐足,而生活也不停地向前趕著,擁有一份謙讓,擁的一份奉獻,就像玉簪花一樣,有著一種玉簪花的精神,我們就能在飛逝的時間里獲得充實,在悠然自得的境界里獲得逍遙,也就能領取生活。
點評:作為賞析文章,應注意敘、析、評的有機結合,此文有「析」和「評」,但缺乏必要的「敘」;既然是探討主題思想,就應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否則就缺乏針對性,文章就會「空」,主題就不可能明;文章第二自然段是習作者自己對生活的感想,屬讀後感,應刪除。另外,字數嚴重不足是不可能把觀點說清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