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偶題賞析

偶題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7 02:00:53

⑴ 偶題(其一)朱熹 賞析

賞析:

《偶題三首來》自是宋代大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通過寫閑適的生活而揭示做人治學的道理,第一首主要是說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1)偶題賞析擴展閱讀:

《偶題三首其一》

宋代:朱熹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譯文:

門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里落下,不知道雲哪裡來的。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閑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

⑵ 詩歌賞析

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⑶ 杜甫《偶題》的註解及賞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
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
後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
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
永懷江左逸,多病鄴中奇。
騄驥皆良馬,騏驎帶好兒。
車輪徒已斫,堂構惜仍虧。
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
緣情慰漂盪,抱疾屢遷移。
經濟慚長策,飛棲假一枝。
塵沙傍蜂蠆,江峽繞蛟螭。
蕭瑟唐虞遠,聯翩楚漢危。
聖朝兼盜賊,異俗更喧卑。
鬱郁星辰劍,蒼蒼雲雨池。
兩都開幕府,萬宇插軍麾。
南海殘銅柱,東風避月支。
故山迷白閣,秋水隱黃陂。
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
浪垂:浪得虛名,意思是有真才實學。
騷人:文人,古人以《國風》《離騷》中的風騷代指文人。
江左,鄴中:都是杜甫經過的地名。
飄盪:杜甫晚年,四處飄零,沒有固定的落腳之處,最後住在一艘船上。
經濟:經天下,濟蒼生,古今異義詞。
塵沙一句,用馬蜂和蛟龍代指叛軍。
詩篇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所以王右仲《杜臆》說:「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系重大,如同曹丕說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

⑷ 朱熹的《偶題》賞析

詩人由眼前的青山之上雲濤斷缺處,忽而作雨,忽而天晴的奇景,想到生活中人們只會看到雲騰致雨的現象,卻不知雲從何處來的根底,從而悟出凡事要追求根源的道理。

⑸ 朱熹的偶題賞析

偶題三首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1〕。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2〕。

擘開蒼峽吼奔雷〔3〕,萬斛飛泉湧出來。

梗枯槎無泊處〔4〕,一川寒碧自縈回〔5〕。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悟真源行不斷,倚筇隨處弄潺盢〔6〕。

【注釋】

〔1〕幅巾:古代貧賤男子以整幅絹裹頭的頭巾。《東觀漢紀鮑永仁》:「更始役,永與馮欽共罷兵,幅巾而居。」崔嵬:山高大不平,這里指山。

〔2〕不道:猶不知。李白《幽州胡馬客歌》:「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底處:何處。

〔3〕擘開:沖開。

〔4〕斷梗枯槎:殘枝枯葉。

〔5〕縈回:徘徊盪漾。

〔6〕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咸用《苔》:「每憶東行徑,移筇獨自還。」

【導讀】

此詩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偶然閑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第二首詩通過對水在山中的奔涌,最終形成一川江水的過程,啟示人們持之以恆的奮斗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第三首詩通過「探尋水源,尋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尋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會貫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倘若執其一端,認定真理就在這里,必如管中窺豹,是不能見到真相的。

⑹ 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賞析。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

(1)秦詩:作來者闡發了季節更自替,風物變化乃是自然之理,認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陰也足以怡人。
元詩: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的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出他對春逝的惆悵意緒。
(2)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忍春逝,著意到夢中尋覓春天的蹤跡,正可見(現實世界中)春逝之無可挽回,起結回環,結句更凸顯此詞蘊藉之特點。(意對即可)

⑺ 偶題的鑒賞點評

詩篇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所以王嗣奭《杜臆》說:「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系重大,如同曹丕說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
《歲寒堂詩話》:
此少陵論文章也。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鳥可以輕議哉!
《藝圃擷余》:
少陵故多變態,其詩存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麗句,有險句,有拙句,有累句,後世別為家。持高於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終不失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麗句也。……其愈險愈老,正是此老獨得處,故不足難之;獨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雖然,更千百世無能勝之者何?要曰無露句耳。其意何嘗不自高自任?然其詩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曰:「新詩句句好,應任老夫傳。」溫然其辭,而隱然言外,何嘗有所謂吾道主盟代興哉?自少陵逗漏此趣,而大智大力者,發揮畢盡。
《杜臆》:
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而此篇乃其自序也。《詩二百篇》備自有序,而此篇又一部《杜詩》之總序也。起來二句,乃一部《杜詩》所以胎孕者。「文章千古事」,便須有干古識力為之骨;而「得失寸心知」,則寸心具有千古。此乃文章家秘密藏,而千古立言之標准……自「經濟慚長策」至「秋水憶皇陂」,皆敘其漂盪之實與其漂盪之故,……而「緣情慰漂盪」,乃後半篇之總括也。
《義門讀書記》:
詩體態(「前輩」二句下)。「懦家」疑「傳家」,謂乃祖審吉也。「騄驟」、「斫輪」等語,皆承此聯來(「法自」二句下)。詩源流,江左謂徐、庾、陰、何,鄴下謂建安也(「永懷」二句下)。
《杜詩詳注》:
張{湝}曰:文章秘決,詩統源流,前半已道盡。曰「騷人」、曰「漢道」、曰「鄴中」、曰「江左」,存詩家歷代,各有體制可仿,後人兼采,原不宮過貶偏抑。公之所見甚大,所論甚正。太白則雲:「向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自晉人以下,未免一概抹倒矣。此詩是二段格,前半論詩文,以「文章千古事」為綱領;後半敘境遇,以「緣情慰漂盪」為關鍵。前段結雲:「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隱以千古事自期矣;後段結雲:「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仍以慰漂盪自解矣。其段落之嚴整,脈理之精細如此。
《繭齋詩談》:
「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後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此亦錯對法,交叉中文氣通利,文義分晰,所以為難;若故意強紐,便不合格。
《龍性堂詩話初集》:
少陵《偶題》雲:「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自漢魏至齊梁,千餘年間,文章升降,評騭盡此二語。其曰:「車輪徒已斫,堂構借仍虧。」傷己之無賢嗣也。「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慨時之無知音也,此為微詞雋旨最多,讀者當心知其意。
《唐宋詩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識解可謂廣大精微;「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則操觚秘要,覺陸機《文賦》為繁,昔元稹為甫志曰:「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魯、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文人之所獨專。」其推許誠不為過,要未及此二十字之包括也。甫他詩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與此參觀而微會之,子美之能事,思過半矣。
《劍溪說詩》:
「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劉須溪謂:即子美自道,良是。高、岑不足以當之。
《讀杜心解》:
起二,立言心印,次二,總領派別。《騷》以該前,漢以統後。所包者廣,皆「前輩」也。「飛騰」而「入」,兼有「千古」;「餘波綺麗」,到底不懈。此中「舊例」、「清規」,俱宜大費窺尋矣。
《杜詩鏡銓》:
首敘詩學,源流兼收,中自有區別,當與《戲為六絕句》「別裁偽體」、「轉益多師」語參看。此嘆詩學莫傳(「漫作」二句下)。蔣弱六雲:前半說文章,後半說境遇,皆「寸心知」者。前語少而意括,後語詳而情綿,公一生心跡盡是矣。

⑻ 三月晦日偶題的作品賞析

文人傷春,似乎是永恆的主題,春風春雨,落花垂柳,引起過多少詩人感嘆。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後一天,更難免激起詩人無計留春住的愁思。唐詩人賈島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贈劉評事》詩雲:「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表現的就是濃重的惜春情緒。秦觀這首絕句,與賈島詩一樣,也是通過議論,表達春將逝去時的感想。但秦詩一反舊例,沒有悲傷的情調,卻是順其自然,豁達通變。
詩富有哲理,蘊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後一天,過了這天,意味著時令進入夏季。春去的傷感,對於情感敏銳的人而言,不言而喻。春去的傷感,對於情感敏銳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這首詩,卻反其道而行之,寫出了新意。「節物相催」,是自然規律,非人力所能為。因為新陳代謝,是自然運行的鐵的規律!但那些「痴心兒女」卻想「挽留春」,不欲讓春歸去。這樣寫足了人們對春將逝去時的悵惘之感。為詩的後兩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鋪墊。後兩句,反振一筆,如異峰突起,醒人耳目。繁華似錦(「芳菲」)的春天歸去,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那「陰陰」的「夏木」同樣「可人」,詩人的樂觀、豪放、豁達,躍然紙上!
詩是說理,指出了對春天的逝去的兩種不同看法,強調應該順其自然。推而廣之,詩人也是在闡述自己的處世觀:人生是處在不斷地轉換之中,好的可以變壞,禍福相倚。因此,當你失去了什麼時,不要過分抱憾,要正視現實,知足常樂。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戀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順境有順境的快樂,逆境何嘗不可磨煉人,使人步入順境。通過這詩,我們充分理解到詩人寬廣的胸懷,並從中得到勉勵。宋人的說理詩,雖然常常有陳腐惹人生厭的地方,但也不乏像這首詩一樣有積極意義的作品。

⑼ 《雪中偶題》鄭谷 語文賞析題

1、選擇來景物很有典型性源。詩人選擇了「僧舍飄雪」「歌樓密灑」「漁人晚歸」三個經典場景,既突出表現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現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這是開放題,可任選一個角度回答)如:「淺俗」體現在語言,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奇絕」則體現在寫景,選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別是「漁人披得一蓑歸」這一景象描繪富有詩情畫意,也表現了詩人對漁人的崇敬之情.。

⑽ 偶題 朱熹賞析

《偶題》共有三首,具體賞析及原文譯文如下:

1、賞析

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第二首詩通過對水在山中的奔涌,最終形成一川江水的過程,啟示人們持之以恆的奮斗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第三首詩通過「探尋水源,尋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尋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會貫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倘若執其一端,認定真理就在這里,必如管中窺豹,是不能見到真相的。

2、原文

偶題三首

宋代:朱熹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湧出來。
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回。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3、譯文

門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里落下,不知道雲哪裡來的。

沖破峽谷若雷霆在滾動,無數的瀑布噴涌而出。斷枝枯草沒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隨著寒冷的碧水獨自流浪。

隨著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頭,到了溪流的出水處卻迷惑了。才相信真的源頭是找不到的,還是柱著手杖欣賞隨遇的潺潺美泉吧。

(10)偶題賞析擴展閱讀:

1、《偶題》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閑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

2、哲理

《偶題三首》是宋代大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通過寫閑適的生活而揭示做人治學的道理。第一首說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第二首是奮斗精神的贊歌;第三首詩表明尋求真理必須有籠罩全局的意識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3、作者簡介

朱熹一生大部分時間用於講學傳道,與孔子、孟子、王陽明同為儒家代表。他學問淵博,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