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目送摘抄並賞析

目送摘抄並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6 22:38:07

㈠ 【目送】摘抄加賞析,共600字,賞析不少於三分之一,急!!!

目送摘抄加賞析共600字
1、句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賞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階段,當我們成為青年時,我們可能會變得很叛逆,與父母形成代溝,這時父母只能目送著我們越走越遠。當我們中年,老年時,我們終於理解了父母,可這時,他們已經老了,要離開我們,我們無力追趕,只能看著他們離開我們。 2、句子: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賞析: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差異,有性格差異,有能力差異,有家庭差異等,有些事不是一起面對就能解決的;有些事不是你想別人理解你,別人就能理解的;有些事只能是你自己的。 3、句子: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賞析:職位越大,責任也就越多;付出的多,那就應該得到回報。母親在任何時候,對我們都是無微不至,我們理應讓母親得到愛的回報。 (1)目送摘抄並賞析擴展閱讀: 原文創作背景: 2004年,龍應台父親的逝世,讓她體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此前,五十多歲的她,從未經歷過任何至親的死亡。「這與她台灣『外省人』的身份有關。」作為從大陸到台灣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時候的龍應台沒有其他家族親人,因為這一背景,她對許多「人生基礎課程」的學習有著嚴重的時間上的延遲。 「如果我在原來的家族,可能十歲就遇到祖父過世、十三歲祖母過世,還會有叔公之類親戚的人際變化。等他到了五十歲,才上別人十幾歲就上過的人生課程,我的父親過世,第一次上課就是這重大人生事件。」這時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台說,有了對生死的經歷之後,開始覺得大部分社會議題其實都只是枝微末節。不過,她說「評論與文學,兩者都是我」,而無論筆下書寫的是什麼,都總有一個核心,那便是對人最深的關切。「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一切都必須是自我承擔和接受。於是在感悟與悲痛間寫下了散文集《目送》。 《目送》是作家龍應台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龍應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 《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㈡ 目送摘抄+賞析一篇400字 共4篇

1、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2、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3、對於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了。
4、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5、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前後雖隔數里,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用一條路上的同代人。
6、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7、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8、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
9、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10、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11、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12、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13、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14、世上六十億人里,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的,可能居大多數。
15、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16、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里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
——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
17、「沒事干」是件可怕的事。
暫時這么多吧。

㈢ 目送摘抄加賞析共600字

1、句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賞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階段,當我們成為青年時,我們可能會變得很叛逆,與父母形成代溝,這時父母只能目送著我們越走越遠。當我們中年,老年時,我們終於理解了父母,可這時,他們已經老了,要離開我們,我們無力追趕,只能看著他們離開我們。

2、句子: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賞析: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差異,有性格差異,有能力差異,有家庭差異等,有些事不是一起面對就能解決的;有些事不是你想別人理解你,別人就能理解的;有些事只能是你自己的。

3、句子: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賞析:職位越大,責任也就越多;付出的多,那就應該得到回報。母親在任何時候,對我們都是無微不至,我們理應讓母親得到愛的回報。

(3)目送摘抄並賞析擴展閱讀:

原文創作背景:

2004年,龍應台父親的逝世,讓她體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此前,五十多歲的她,從未經歷過任何至親的死亡。「這與她台灣『外省人』的身份有關。」作為從大陸到台灣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時候的龍應台沒有其他家族親人,因為這一背景,她對許多「人生基礎課程」的學習有著嚴重的時間上的延遲。

「如果我在原來的家族,可能十歲就遇到祖父過世、十三歲祖母過世,還會有叔公之類親戚的人際變化。等他到了五十歲,才上別人十幾歲就上過的人生課程,我的父親過世,第一次上課就是這重大人生事件。」這時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台說,有了對生死的經歷之後,開始覺得大部分社會議題其實都只是枝微末節。不過,她說「評論與文學,兩者都是我」,而無論筆下書寫的是什麼,都總有一個核心,那便是對人最深的關切。「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一切都必須是自我承擔和接受。於是在感悟與悲痛間寫下了散文集《目送》。

《目送》是作家龍應台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龍應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

《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㈣ 關於目送的摘抄 加上好一點的賞析字數50左右 急求!!謝謝

繼暢銷書《親愛的安德烈》之後,龍應台再推出思考「家族人生情感」的力作《目送》。
書中七十三篇文字、
以溫柔婉轉的文字,
寫父親的死亡、
母親的衰老和失智,
寫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
寫兄弟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寫一個人的走路、賞樹、觀鳥、拍照、生活……
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
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
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
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

我匆匆走到客廳,拿起電話,撥她的號碼;接通了,鈴聲響起,我持著聽筒走到面海的陽台,夕陽正在下沉,海水如萬片碎金動盪閃爍。直直看出去,越過海洋越過山嶼越過雲層,一重一重飛越的話,應該是澳門,是越南,是緬甸,再超越就是印度,就是非洲了。台灣在日出的那頭,其實是我站在陽台怎麼都看不見的另一邊。我握緊聽筒,對著金色的渺茫,彷彿隔海呼喊:「是我,小晶,你的女兒──你記得嗎?」

我喜歡走路。讀書寫作累了,就出門走路。有時候,約個可愛的人,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一起走時,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
要真正地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我看見早晨淺淺的陽光里,一個老婆婆弓著腰走下石階,上百層的寬闊石階氣派萬千,像山一樣高,她的身影柔弱如稻草。
我看見一隻花貓斜躺在一截頹唐廢棄的斷牆下,牽牛花開出一片濃青艷紫繽紛,花貓無所謂地伸了伸懶腰。
夜色朦朧里,我看見路燈,把人行道上變電箱的影子胡亂射在一面工地白牆上,跟路樹婆娑的枝影虛實交錯掩映,看起來就像羅密歐對著朱麗葉低唱情歌的那個陽台。
我看見詩人周夢蝶的臉,在我揮手送他的時候,剛好嵌在一扇開動的公交車的小窗格里,好像一整輛車,無比隆重地,在為他作相框。
我看見停在鳳凰樹枝上的藍鵲,它身體的重量壓低了綴滿鳳凰花的枝丫。我看見一隻鞋般大小的漁船,不聲不響出現在我左邊的窗戶。
我是個攝影的幼兒園大班生,不懂得理論也沒學過操作,但是跟風景約會的時間長了,行雲流水間,萬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這世間的風景於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嘗在我「心外」?相機,原來不那麼重要,它不過是我心的批註,眼的旁白。於是把相機放進走路的背包里,隨時取出,作「看此花時」的心筆記。
每一個被我「看見」的瞬間剎那,都被我採下,而採下的每一個當時,我都感受到一種「美」的逼迫,因為每一個當時,都稍縱即逝;稍縱,即逝。
是不是因為,對於台灣和海外的人,「相信」或「不相信」已經不是切膚的問題,反倒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和「舍」,才是刻骨銘心的痛?是不是因為,在大陸的集體心靈旅程里,一路走來,人們現在面對的最大關卡,是「相信」與「不相信」之間的困惑、猶豫,和艱難的重新尋找?
很難說。每個人,來到「花」前,都看見不一樣的東西,都得到不一樣的「明白」。
對於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了。因此,整本書,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原諒他,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滿山遍野的茶樹,盛開著花,滿山遍野一片白花。你們扶著母親走下山。她的鞋子裹了一層黃泥。「擦擦好嗎?」兄弟問。「不要。」她的眼光看著遠處的祝融山峰;風,吹亂了她的頭發。
下山的路上你折了一支茶花,用手帕包起。泥土路上一隻細長的蜥蜴正經過,你站到一邊讓路給它,看著它靜靜爬過,背上真的有一條火焰的藍色。
小說里大部分內容都是敘事的。描寫的很少

㈤ 龍應台《目送》的摘抄和點評有哪些

1.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你閉上眼,不認注視。
————《四千三百年》
龍應台在游覽廈門時,感受到處處都有歷史的痕跡,戰爭盪滌後的城市,令人不忍注視,即使過去了四千三百年,所有建築的背後仍然藏著深深的悲痛。

2.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
————《幸福》
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慢下來體味什麼是幸福,無論多麼的貧窮與不堪,你總會有幸福的時候。

3.時光,是停留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是短的?一條河裡的水,是新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

母親坐在我對面,忽隱忽現的光,落在她蒼茫的臉上。
————《五百里》
龍應台和已經病重的母親乘火車,越過五百多里路去衡陽,因為媽媽又老年痴呆所以連女兒也不認識,只是不斷叫著「要回家」,龍應台很心痛,安撫著媽媽,也安撫著自己。回憶父親在世時,母親年輕時的光景,感慨萬千。

㈥ 目送兩百字摘抄和五十字賞析

《寂寞》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山路》
才子當然心裡冰雪般地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不)相信》
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圓寂前最後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技春滿,天心月圓。」
《1964》
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跌倒》
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誰,教過我們怎麼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
即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求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
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如果》
當他老時,他可以回鄉了,山河仍在,春天依舊,只是父母的墳,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蓋,無法跪拜,鄉里,已無故人。
《牽掛》
但是,總是別人牽掛你、照顧你的時候多。他,有時是她,時不時來一個電話,電話絮絮講完了,你輕輕放下話筒,才覺得,這其實是「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的電話——什麼事都沒有,扯東扯西,只不過確定一下你還好,但是一句思念的話都沒有。
《寒色》
1、 梔子花還開著,只是在黃昏的陽光里看它,怎麼看都覺得凄涼。
2、 然後其中一個人走了,剩下的那一個,從暗暗的窗簾里,往窗外看,彷彿看見,有一天,來了一輛車,是來接自己的。
3、 牆上,不敢掛什麼真正和記憶終生不渝的東西,因為牆,是暫時的。在暫時里,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
4、 渴望安定的人也許遇見的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尋找自由的人也許愛上的是一個尋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個沒有溫暖,只有壓迫的地方。在外面,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在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5、 很多人在散了之後就開始終身流浪。
《散步》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為難》
兒子睜大眼睛看著我,認認真真地說:「我不要你做給我吃,你還不明白嗎?我要你學會以後做給你自己吃。」
《俱樂部》
1、 悲涼唏噓一番,又自我嘲笑一番,突然靜下來,你們就啜一口酒,把那寂靜打發掉。
2、 十年前,我看見父親的慢性死亡,他是在半身不遂了八年之後,吸進一口氣就吐不出來,嗆死的,八年之中,我是那個為他擦身翻身的人,我是那個看著他雖然腐爛但無法脫離的人。
《回家》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的旅人。
《五百里》
時光,是停留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短的?一條河裡的水,是新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
《菊花》
怎麼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後的法官。
《兩本存摺》
因為無法打開,看不見沙漏里的沙究竟還有多少,也聽不見那漏沙的速度多快,但是可以百分百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你在那一本存摺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摺里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
《幸福》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
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在同一張椅下。
《最後的下午茶》
1、 回憶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2、 房子靜悄悄的,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3、 江南的孩子啊,帶著我們的不舍和眼淚,你上路吧。如果這個世界這個世紀的種種殘忍和粗暴不曾嚇著你,此去的路上也只有清風明月細浪拍岸了。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
《憂郁》
這春天憂鬱症,竟是沒葯可救的了。
《我村》
在這里,他可以孤單卻不孤獨,他既是獨處,又是熱鬧,熱鬧中獨處,彷彿行走深淵之上卻有了欄桿扶手。
《火警》
如果把每一戶人家放進一個獨門獨戶籬笆圍繞的屋子裡去,四十四戶是個頗具規模的村子了,人們每天進出村莊,路過彼此的桑麻柴門一定少不了駐足的寒暄和關切。
《舞池》
所謂拉丁舞,簡直就是性愛的「舞化」,把意念的曖昧和慾念的呻吟用身體「講」出來,有如貼身褻衣的外穿。
《手鐲》
1、 每一個紐扣都在隱約暗示某一種意義的大開大合,一種迎接和排拒,彷彿一個策展人在做一個極大膽的、極挑釁的宣言。
2、 巷子很深,轉角處,一個老人坐在矮凳上,帶著老花眼鏡,低頭修一隻斷了跟的高跟鞋,地上一個收音機,正放著哀怨纏綿的粵曲。一隻貓,卧著聽。
《四千三百年》
太疼的傷口,你不能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勸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普通人》
畢竟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雪白的布》
1、 現在年輕的一代,,那昂首闊步走過半島酒店,走進豪華商廈,從頭到腳都穿著帶著名牌的一代——當他們是中年人時,會以什麼樣的心情來看待他們的父母呢?是一種被物質撐得過飽後的漠然?還是把一切都看得理所當然的無聊?
2、 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後,想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醉而甜美的回憶。
《星夜》
1、 梵高:「夜,比日光還要活,還要熱烈。」
2、 換一個問法: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里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
《卡夫卡》
這可恐怖的東西還真的有它自己的風情和生命呢,無數只的腳,無窮盡的奮斗,一生的努力,只能走一點點的路。
《蔚藍》
他靜靜地說:「那麼,你為什麼要用你並不真正理解的字或詞呢?」
《花樹》
愛默生:「文字,應該像蒲公英的根一樣實在,不矯飾,不虛偽。」
《亂離》
有一個世界,我們肉身觸不到,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可能存在,不能輕忽。
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死亡至深處不無魂魄之漂泊。
《時間》
都市裡的人,燈火太亮,已經不再習慣看星星的轉動和潮汐的漲落,他們只能抓住一個日期,在那一個晚上,用美酒、音樂和煙火,借著人群的吆喝彼此壯膽,在那看不見的門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距離》
這些孩子,距離船隻那打扮得像個寮國王子的歐洲孩子又有多遠?可不可以測量。
《蘇麥》
陽光把一圈圈浮動的光影,從菩提葉與葉之間花花灑下來。
《慢看》
一畝地,那幾個人也就夠了,其他的人真的沒活可干,就到那田埂上,蹲著,可能潛意識里也是一種「同舟共濟」的表達吧。
任何一個時刻,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時刻,好地方。
《幽冥》
眼睛熟悉了黑暗,張開眼,看見的還是黑暗。
他仍然把背對著你,陽台外強烈的陽光射進來,使他的頭發一圈亮,身影卻是一片黑,想輪廓剪影。
《年輕人》
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女人》
對她,是不是整個世界都已經被陌生人佔領,是不是一種江山變色,一種被迫流亡,一種完全無法抵抗的放逐,一種秘密進行的、決絕的眾叛親離?
《關山難越》
1、 其實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腳的形狀,一層一層疊起來,一針一針縫進去,縫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原來或許有什麼花色已不可知,你看它只是一片退色的洗白。
2、 「我媽媽好傷心喔。她不知道我的眼花,她以為我嫌沒有菜,只有飯,以為我生氣,所以把碗打了。她自己一整天凍得手都是紫青色的,只能吃稀飯,干飯留給我吃,結果呢,我把唯一的碗飯打在地上,她是抱頭痛哭啊……」

㈦ 《目送》片段摘抄並賞析

龍應台的那本嗎,最近正在看,書不錯

㈧ 龍應台《目送》句子摘抄並賞析五句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台送自己的兒子華安,作為一個母親,對於親情,她有的只不過是不舍和眷戀。兒子從未遠離自己,這一去,不知何時回來,飽含了一個母親對兒子強烈的不舍。
2.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表現了作者作為母親,親盼兒子能夠回頭看自己一眼的急切心理,「一次都沒有」包含著失望,是從心底發出的感情。
3.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這是作者看著自己的父親,從而想到,天下的父母,即使再卑微,也是深深的愛著子女。
4.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發,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深深、深深地凝望」表現了作者對自己父親離世的不舍,「希望最後一次的目送」是女兒希望父親走好的情感。

㈨ 《目送》片段摘抄並賞析 一定要有賞析!

賞析,字數大概要多少?我有做過,可以考慮發圖給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