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賞析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6 18:47:30

1. 如何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眼界決定了價值取向。

決策者應當眼界寬廣。一個眼界寬廣、目光遠大的人,能從全局、國家利益來考慮問題,就能置區區小事於不顧。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做任何事情,只有眼界寬廣、目光遠大,才能看得更廣、更遠,才能心胸開闊。

鄧小平曾經強凋決策者「眼界要非常開闊」。他明確指出:「考慮任何問題要著眼於長遠,著眼於大局」,「眼界要非常開闊,胸襟要非常開闊」;「要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決策者的眼界寬廣應有以下三方面的內涵:

放眼世界的戰略思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世界眼光的戰略思維,是決策者的必備素質。在當今這樣一個各國、各地區之間聯系日益增強的開放世界裡,是否有戰略的眼光、開放的思維,是否善於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閉目塞聽、封閉落後,必然被時代所淘汰。決策者有放眼世界的戰略思維,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從全球的角度來認識國情,善於從全球著眼考慮與謀劃事情,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激發創新活力。只有把一個地方、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放在國際大格局中運籌帷幄,才能使各項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洞察未來的深邃眼光。「風物長宜放眼量」。決策者是一任接一任的,而企業的事業是長久的。決策者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應著眼未來、著眼長遠,從企業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決不能為了個人的「政績」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為。尤其是決策者,更要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洞察未來,還要求決策者在實際工作中有一種未雨綢繆、見微知著的能力和本領。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遵循一定規律的,都有一個由隱到顯、由小到大的演變過程。

統攬全局的寬闊視野。「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目無全局的將領,即使爭得一城一池,最終難免全軍覆沒;目無全局的棋手,縱然圍得一子一目,終究難逃滿盤皆輸。決策者應當要樹立全局觀念,培養系統思想,講究辯證思維,善於在千頭萬緒的工作和錯綜復雜的矛盾中,牢牢把握和處理好各種重大關系,統籌兼顧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抓方向、謀大勢、管大局,注重研究和思考帶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抓得准,才能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分清是非,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保證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寬廣的眼界不是與生俱來、自然生成的,必須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經受長期艱苦的磨練。

開闊眼界,需要多學習,讓知識武裝頭腦,讓智慧拓展思維空間。開闊眼界是一個不斷充實自我的過程,有賴於決策者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賴於通過加強學習不斷豐富和充實自我。要學得廣博。決策者應善於把學與思、知與行結合起來,做到學用相長、融會貫通。不僅要善於向書本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開闊眼界,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我。決策者眼界的開闊,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漸升華的過程,一個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人們常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對於經過不斷努力和鍛煉,在提高境界、開闊眼界上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決不能自以為是、沾沾自喜,而應把它看成是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個步驟和環節,看成是為進一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一個步驟和環節。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實踐在深化,開闊眼界、提高境界永無止境。舊的問題解決了,還會出現許多新的問題;已經達到了一定境界和層次,還有新的高峰等著我們去攀登。如果滿足於已有的進步,陶醉於已有的成績,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不審天下之勢,難應天下之務。決策者只有具備了立足長遠、胸懷全局、面向未來的寬廣視野,才能多一點大氣,造就干大事、創大業、邁大步的超人氣魄,才能在工作上從遠處、大處著眼,未雨綢繆,創造輝煌的業績。

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欲和窮昰什麼意思詩

欲:想,窮:盡。欲窮:是想要到盡頭。

譯文: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出自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賞析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並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中,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後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

次句寫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

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

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

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像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3.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蘊含著怎樣的人生哲理

「欲窮千里來目」,寫詩人一種無止源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像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4.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為人豪放不羈,慷慨正直,常常擊劍專悲歌,寄託自己的遠屬大志向。 一次,他漫遊到了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聽說城西南有座鸛雀樓,是有名的登臨勝地。他一到蒲州,就直奔鸛雀樓而去。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個千古名句,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體現了詩人自強不息想做大事業的精神。
王之渙為眼前壯麗雄偉的景色而感奮不已。他登上了樓的最高一層,對著這巍巍群山和滔滔黃河,吟出了千古名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的前兩句如實地寫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引出後兩句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超出了觀賞景物的范圍,而含有積極而普遍的哲理意味了,它體現了一種勇於攀登以追求更高目標的精神,鼓勵人們在各種不同的人生道路上高瞻遠矚,永遠前進。(這是個千古名句,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體現了詩人自強不息想做大事業的精神。 收

5.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麼深刻含義

這句詩形象地揭示了一個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無論你做什麼工作,從事什麼事業,如果想取得進步,就要付出努力.

6.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悟

李白通過對香爐峰瀑布一處景色的描寫烘託了廬山的薄切是一八人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舒適,咋沒有了解具體的景色,描寫廬山的總體,印象行中揭示一種生活哲理

7.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是什麼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是:登高才能看得遠,人生也正如此,只有不斷的向上進取,才有可能高瞻遠矚,這個樸素的道理。

原詩:

《登鸛雀樓》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簡介: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賞析擴展閱讀: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看到的景色,短短十個字,又極樸素,極淺顯,但卻高度形象概括了詩人看到的萬里河山,每次讀到,都如身臨其境,如見其景,胸襟為之一開。

第一句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的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西沉,這顯然是天空景色,遠處的景色,也是西方的景色。

第二句寫樓下的黃河奔騰不息,滾滾而去流歸大海,這是由近到遠的景色,又是東方的景色。

兩句詩合起來,上下、遠近、東西,容進十字之內,畫面顯得遼遠、寬闊,詩人當然不可能看到黃河入海,正因此處加入聯想,才生發不盡之意。

這首詩是絕句,但四句中兩兩對仗,如果不是氣勢雄闊,真力充沛,語意連貫,很容易顯得雕琢,詩人前一聯用正名對,正正相對,極工整,極厚重,方顯氣象闊大,後一聯用流水對,對仗不露痕跡,非高手不能為。

8.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什麼意思

9.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的意思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回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答城樓。


拓展資料:

唐代王之渙的五言絕句《登鸛雀樓》。全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意思是說: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思想感情:描寫了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