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山路的賞析

山路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6 08:54:45

㈠ 如何賞析席慕容詩歌山路

我好像答應過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你說那坡上種滿了新茶版
還有細密的相思樹
我好像權答應過你
在一個遙遠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燈下
梳我初白的發
忽然記起了一些沒能
實現的諾言一些
無法解釋的悲傷

在那條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還在等我
還在急切地向來處張望

㈡ 山路木芙蓉詩人感情,是怎樣表達的,結合詩句賞析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確點出歌頌對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為金兵南渡後的河山,木芙蓉就成為愛國志士的象徵了.池塘低下處標聳著一棵樹,陡立之感、獨立之姿,想見詩人的抱負與期許.史稱呂本中在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上書論恢復中原之計,未被採納,後因觸怒秦檜,降為提舉太平觀,此後即家居,從事著作和講學,晚年奉佛.文學是時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聲的寄託,呂本中以此詩道出他的人生選擇. 第二句「雨後霜前著意紅」,用擬人手法,寫木芙蓉努力開放在嚴霜襲來的秋季,其鮮艷的色澤顯示出它不畏強暴的精神.此句化用《論語·泰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柏」,是中國士子堅貞心志的人格典範;菊,象徵隱逸高潔.宋人常常將木芙蓉與菊花並稱.晏殊:「數枝金菊對芙蓉,搖落意重重.」歐陽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張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對幽.」菊以淵明為知己,木芙蓉就與菊花一樣,成為隱逸高潔的象徵.在整個中原淪陷,君臣綱常不能有所作為、金人另立張邦昌為偽楚之際,這無異是呂本中持守的心聲. 第三、四句則是全詩用意之所在.「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意思是說木芙蓉還比那些繁多、常見的桃李好多了,因為它不隨春風來去、花謝又花開.歐陽炯說:此詩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隨東風之來去,花謝花開,俯仰由人,木芙蓉則傲然兀立於秋風之中,經霜愈盛,其風骨視桃李為何如耶?歐陽炯認為木芙蓉「經霜愈盛」,若以人擬木芙蓉、桃李,則木芙蓉的骨氣比桃李真有千差萬別.呂本中筆鋒一轉,想到春來繽紛的五彩大地,春風下桃李盛開,春盡滿地落花,甭說還撐到雨後的霜前.如果詩人有譬喻,那麼,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淚,霜則是人生的苦難,東風是表示皇帝的恩典.在人生低潮、苦難之中,還能努力地展現自己的風華,沒有沮喪、畏縮,沒有東風(恩寵),生命依舊亮麗.誰說一定要阿附權貴,在官場飛黃騰達呢?詩人將「無言」 和「一生開落任東風」來比喻桃李怯懦軟弱,聽任春風擺布,用宋高宗和秦檜以及對女真貴族俯首貼耳、沒有骨氣和勇氣的主和派,來襯托木芙蓉霜前「著意紅」的英勇氣概.將兩種花比喻成對立的兩種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極為深刻.

㈢ 席慕容詩歌賞析 《訣別》 《山路》

一、《訣別》賞析:

即將分別,詩人首先感受到的是遺憾、內疚、悔恨。也許是因為之前相聚的日子沒有好好珍惜,至今心有不甘。然而,聰明人總是善於自我調節的。詩人寫到:「世間種種,後終必成空。」 錯過之後,有對己方的反省、問責,更有給對方的祝願:珍重。

因為過去生活存有缺憾,離別時放大這種情緒。自我安慰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否定人生的實在,或是從對別人的祝福里獲得某種救贖。離別讓人對己對他形成反省。情感的不完滿、人生的缺憾,這些具有悲劇品質的東西,此刻得到突出表現。

在談到送別詩詩,人們總會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表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厚友誼。然而,我亦想到席慕容的《送別》,這並不會死送友人,而是敘述青春的流逝,這詩讓我的思緒不斷地游離,讓我們思考那曾經走過的點點滴滴。


二、《山路》賞析:

這首《山路》是席慕容早期的作品,出自《無怨的青春》。用席慕容的話來說:「而朝我迎來的,日復以夜,卻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還有那麽多瑣碎的錯誤,將我們慢慢的慢慢的隔開,讓今夜的我,終於明白。所有的悲歡都已成灰燼,任世間哪一條路我都不能,與你同行。」

人生無法避免遺憾,總有一些約定我們無法等到踐行的時刻。佛說,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有一些事情終未發生,有一種結局就此寫定。

(3)山路的賞析擴展閱讀:

席慕蓉童年軼事:

1943年,席慕蓉生於四川,之後她住過上海、香港,而後到台灣。本來,身為蒙人的席慕蓉並不覺得自己與周遭的同學們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說了一些傷害蒙古人的言辭,霎時所有同學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下課後同學們似乎都忘了剛剛發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從那時開始,席慕蓉便再也不願和那位老師說一句話。事隔多年,席慕蓉說,如果再遇到這位老師,她真想和他說聲抱歉,或許他當時並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語氣讓學生打起精神上課而已。

也是要經過這些年後,席慕蓉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覺得,一個漢人可以和你成為一輩子的朋友,但當他一旦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眼光發言評論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時,偏見就非常嚴重了。至少在那堂課上,老師所形容的蒙古,就與父母親所告訴她的天差地遠 。

㈣ 龍應台的《山路》賞析 或者《幸福》賞析

」你注意到,當晚的月亮,不特別明亮,不特別油黃,也不特別圓滿,像一個用手掰開的大半邊葡萄柚,隨意被擱在一張桌子上,彷彿尋常家用品的一部分。
歌聲像一條柔軟絲帶,伸進黑洞里一點一點誘出深藏的記憶;群眾跟著音樂打拍,和著歌曲哼唱,哼唱時陶醉,鼓掌時動容,但沒有尖叫跳躍,也沒有激情推擠,這,是四五十歲的一代人。「
用比喻,把月亮比作葡萄柚,隨意被擱在一張桌子上,攜寫出月亮的不明亮,不圓滿。把歌聲比作一條柔軟絲帶,寫出歌聲的輕柔,飄逸。
用側面描寫,寫觀眾欣賞時的陶醉動容,襯托蔡琴歌聲的溫柔。
「一年前中風,他走路時有些微跛,使得他的背影看起來特別憨厚。他的身邊緊挨著自己大難不死的妻,少了一條手臂。胡志強拾起妻的一隻纖弱的手,迎以自己一隻粗壯的手,兩人的手掌合起來鼓掌,是患難情深,更是歲月滄桑。」
「微跛」「憨厚」寫出了胡志強中風後身體虛弱。妻子「纖弱」的手和胡志強「粗壯」的手合起來鼓掌,看出患難情深,歲月滄桑。
「我壓低帽沿,眼淚,實在忍不住了。今天是7月7日的晚上,前行者沈君山三度中風陷入昏迷的第二晚。這里有五萬人幸福地歡唱,掌聲、笑聲、歌聲,混雜著城市的燈火騰躍,照亮了粉紅色的天空。此刻,一輩子被稱為「才子」的沈君山,一個人在加護病房裡,一個人。」
「壓低帽沿」看出作者內心的悲痛。五萬人幸福地歡唱和沈君山一個人在病房裡形成對比,襯托沈君山的孤獨。

㈤ 如何賞析席慕容詩歌山路如題 謝謝了

我好像答應過來你
要和你一起源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你說那坡上種滿了新茶
還有細密的相思樹
我好像答應過你
在一個遙遠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燈下
梳我初白的發
忽然記起了一些沒能
實現的諾言一些
無法解釋的悲傷
在那條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還在等我
還在急切地向來處張望

㈥ 席慕容【山路】賞析..不要那種網上的...謝謝

我好像答應過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你說那坡上種滿了新茶
還有細密的相思樹專
我好像答應過你
在一屬個遙遠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燈下
梳我初白的發
忽然記起了一些沒能
實現的諾言一些
無法解釋的悲傷

在那條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還在等我
還在急切地向來處張望 我認為這所表達的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悲傷、一些無以言表的愧疚湧上心頭!

㈦ 龍應台 山路 讀後感

這條山路是人生的路,是一代人的路,是一條有著喜怒哀樂,世間百態的路。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馬平川的,不管您是平民還是富豪、權貴。當我們認為遭受到挫折時,你又會發現,其實跟你一起走在這條山路的人跟你出奇地相似,但是,沒有人能代替你去感受什麼,無論好壞都是如此,那些事還需自己一人去面對,你的痛苦別人或許可以理解,但不可能幫你承擔或分擔。就像作者所說的:「我們是同一條路上的同代人。但是,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在同一條大道上,我走著各自的人生之路,上演著各自的悲歡離合,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在一段路上,你或許可以和一個同輩人同伴而行,但走到了某個地方,你只能孤身一人往前走,每個人都是如此,每一代的人也是如此。就像作者文中所寫:「當五萬人在台中的露天劇場幸福地歡唱,掌聲、笑聲、歌聲,混雜著城市的燈火騰躍,照亮了粉紅色的天空。此刻,一輩子被稱為「才子」的沈君山,一個人在加護病房裡,一個人。他們是同一人。」困難,孤獨,幸福,喜悅,有時這些感受只能你個人體會,有些路你只能一個人走。又如政客的孤獨,歌手的凄苦,人前的風光,背後的是無盡的凄涼,這是他們的路,我們看不到,能有的只是理解。作者在文中也寫出了他們的心聲:「歌手蔡琴說,你們知道的是我的歌,你們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對你們並不重要。另一個頭,是馬英九的。能說他在跟五萬人一起欣賞民歌嗎?還是說,他坐著,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山路是崎嶇的,人生的道路亦是坎坷不平的,但同時又不必自艾自嘆,因為每個人都是如此,在路上,你也會親眼目睹你的同輩人所遭遇的挫折或是成功,但你能做的只是觀望,吸取教訓,或是借鑒其可取之處,其餘的你做不了,也不能做。親人,朋友在你的山路自然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作抉擇的永遠是你,自始至終,走完那條路的只有你一個人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都有各自的路要走,是的:「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參考洛秋感悟)

㈧ 目送(龍應台) 中 山路(2) 賞析

《目送》這本書,細加辨析的話,慈為慈愛、和善,是輸一己之善良關愛於外界,方向向外;悲,為悲憫、同情,是納別人之痛楚無奈於胸懷,方向向內。無慈難以成悲,無悲亦難以為慈。這兩者,互為因果,常常相輔相成,每每聯袂而行。

很難想像到筆鋒銳利、慣於批判外界現實的龍應台,在《目送》這本書中,開始對親情作詳盡感受描述,也開始對生活作深度的體會與思考,轉向私密。如她對生命中兩件刻骨銘心事情的描寫。

在《目送》中,龍應台明顯地將筆觸伸向了「人」的內心世界,用散文的方式,述說著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她娓娓述說,述說著親情的血濃於水,也述說著親情離去的無奈與錐心疼痛,但更多的是告訴人們親人的重要與親情的珍貴,「

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後一次的目送卻永別。」 這或許就是龍應台想要告訴給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本真。

這些溫情的語言,如一劑醒腦益智的良葯,使我們深陷塵世羈絆的心靈,一次次得到解脫和自省。

(8)山路的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04年,龍應台父親的逝世,讓她體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此前,五十多歲的她,從未經歷過任何至親的死亡。「這與她台灣『外省人』的身份有關。」

作為從大陸到台灣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時候的龍應台沒有其他家族親人,因為這一背景,她對許多「人生基礎課程」的學習有著嚴重的時間上的延遲。「如果我在原來的家族,可能十歲就遇到祖父過世、十三歲祖母過世,還會有叔公之類親戚的人際變化。

等他到了五十歲,才上別人十幾歲就上過的人生課程,我的父親過世,第一次上課就是這重大人生事件。」這時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台說,有了對生死的經歷之後,開始覺得大部分社會議題其實都只是枝微末節。不過,她說「評論與文學,兩者都是我」,而無論筆下書寫的是什麼,都總有一個核心,那便是對人最深的關切。「

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一切都必須是自我承擔和接受。於是在感悟與悲痛間寫下了散文集《目送》。

㈨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

《山路松聲圖》為唐來寅最具代表源性的作品,是他47歲時所作。此圖採用高遠法構圖,前景是古松掩映、巨岸崚嶒,山澗間有曲橋相連,橋上一高士信步緩行,一童子抱琴隨後。橋下瀑布自後景高山流瀉而下,時隱時現,層層飛泉是全畫的脈絡,它將山巒層層推高推遠,營造出幽深奇妙的境界。唐寅此圖所用的皴法明顯來自李唐、夏圭,但他改變了南宋院體側筆猛掃、鋒芒畢露的大斧劈皴之法,而是用中鋒兼用側筆,作細勁清秀的帶水長皴,並間以小斧劈皴和刮鐵皴,皴筆細密遒勁,流暢爽利,挺拔中見柔和。他的皴法已摻入沈周、文徵明的筆墨觀念,將其化為己用,在皴後以水墨暈染,使山峰於奇峭的風骨中蘊含了爽潔秀潤的雅逸之氣。同時在塊面的明暗處理上也脫去其師周臣塊面厚重的面貌,用濃墨皴染留出飛白,生動地表現出硬峭的質感。其古松的出枝之法亦來自周臣,有龍翔風翥之勢,令人嘆為觀止。

㈩ 龍應台《目送》中的《山路》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採用了比喻的寫法,把才子的心比作冰雪般玲瓏剔透,生動地寫出他已深諳塵內世。有些事,有些關容,有些路,只能獨自面對。無論你是一輩子的才子,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人都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擔憂、同情,有時都顯得很蒼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