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千古名句
❶ 李賀《馬詩》中()成了千古名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❷ 李賀那句很有名的詩是什麼來這,就一句,千古名句
1、黑雲壓城城欲摧
2、雄雞一聲天下白
3、天若有情天亦老
❸ 李賀最著名的詩
一、李賀最著名的詩是——《李憑箜篌引》。
二、附原文如下:
李憑箜篌引
唐.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譯文: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游。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沖雲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賞析:
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像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像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像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三、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❹ 千古名句!
一、《行路難·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裡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二、《月下獨酌·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
花叢中擺下一壺好酒,無相知作陪獨自酌飲。
舉杯邀請明月來共飲,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後。
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時行樂。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飄前飄後。
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後各奔東西。
但願能永遠盡情漫遊,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
三、《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四、《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
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盪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五、《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浩盪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❺ 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但願人長版久,留取丹心照權汗青。——王勃《滕王閣序》;
天生我材必有用,比如。——李白《將進酒》,千金散盡還復來,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流傳千古的名句有很多。——文天祥《過零丁洋》
❻ 李賀有哪些經典的中華句典
【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出自唐代李賀《嘲少年》。意思是:年輕時候固然美好,但是人又怎麼能長久地年輕呢?尚且那洶涌澎湃的海濤都會變成萬頃桑田呀!這句詩告訴我們青春有限,應當珍惜光陰,及時努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出自唐代李賀《馬詩》之五。大漠:廣大的沙漠。燕山: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意思是:廣闊的沙漠,沙白如雪,燕然山的殘月如鉤。描繪出邊塞遼闊的自然景色。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出自唐代李賀《雁門太守行》。意思是:戰事危急得就像濃厚的烏雲籠罩,像要把整個城頭壓毀一樣,戰士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出自唐代李賀《李憑箜篌引》。女媧補天:據古神話傳說,共工氏不勝軒轅氏,怒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逗,引。意思是:美妙的箜篌聲驚動天界,把女媧補天之處震動開來,引出一陣秋雨。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出自唐代李賀《夢天》。齊州:即中州。這里指中國。泓:水深而清的樣子。意思是:遠遠望去齊州是那麼地渺小,小得像九點煙塵;浩瀚的大海波濤滾滾。也如同倒在杯子里的清水微不足道而已。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金銅仙人:漢武帝劉徹在長安建昌宮前的神明台上鑄銅人兩座,手托承露盤以儲存露水,和玉屑吞服,以求長生不老。辭漢:魏明帝曹睿派人到長安將銅人拆下,運至洛陽,由於銅人過重,遂打碎,只運來承露盤。意思是:魏國的軍士們把銅人拆卸,從長安運至洛陽,一路悲涼蕭瑟,只有道路兩旁殘敗的蘭花前來送別;蒼天啊,如果你也擁有情感的話,那麼當你看見銅人的凄涼遭遇,你也會悲傷得容顏消退吧。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出自唐代李賀《秋來》。鮑家詩:南朝宋鮑照曾作《蒿里吟》,是一篇輓歌。鮑家詩,泛指哀痛的詩歌。土中碧:《莊子》載:「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意思是:古代文人不被重視,含恨死去,在墳頭猶吟誦詩句,憂恨結於地下,千年猶未消失。由作者的不得志,想像到古代詩人的幽魂,而為其鳴不平。幽明同悲,千古一慨,蘊藉深長。
【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出自唐代李賀《贈陳商》。古劍:《太平御覽》卷三四三引《世說》:「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人,有盜發之者,睹無所見,惟有一劍,停在室中。欲取之,劍作龍嗚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徑飛上天。」意思是:老天之眼,什麼時候才能睜開呢?使古劍一吼飛天。作者以古劍自比,表達了受壓抑的憤懣情緒。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出自唐代李賀《南國》之六。雕蟲:漢揚雄在《法言·吾子》中把作賦比作「童子雕蟲篆刻」。後人常把雕詞琢句的文人輕視為雕蟲。尋章摘句:是指寫文章。玉弓:形容殘月。意思是:從事文章創作的人,尋章摘句,深夜不寐,直到曉月將殘。表現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激憤情緒。
❼ 李賀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1. 天若有情抄天亦老 ——李賀 《金銅仙襲人辭漢歌》
2.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李賀 《蘇小小墓》
3.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 門,憶君 清淚 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4.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5.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