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詞名句
行宮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專在,閑坐說玄宗。
登鸛雀樓屬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渙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新嫁娘詞
朝代:唐代
作者:王建
原文: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2. 關於「女孩出嫁」的古詩詞有哪些
《詩經.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2.《詩經.燕燕》先秦:佚名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於飛,頡之頏之。之子於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於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3.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詩經.衛風 氓》
4.《近試上張水部》唐代: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5.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白頭吟》兩漢:卓文君
6.《詩經•唐風•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7.《新嫁娘詞 其一》唐代: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8.《新嫁娘詞 其二》唐代:王建
錦幛兩邊橫,遮掩侍娘行。
遣郎鋪簟席,相並拜親情。
9.《新嫁娘詞 其三》唐代:王建
鄰家人未識,床上坐堆堆。
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
10.之子於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詩經 東山》
11.《孔雀東南飛》(選)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綉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12.《長命女》馮延巳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13.《南歌子·手裡金鸚鵡》唐代:溫庭筠
手裡金鸚鵡,胸前綉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3. 求一些描寫或贊美女子的古文
1、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代: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譯文: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綉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5、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譯文:美人兒捲起珠簾一直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4. 新嫁娘詞名句其三
老樹呈秋色制,空池浸月華。唐·劉得仁《池上宿》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宋·秦觀《虞美人》
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宋·秦觀《浣溪沙》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5. 古詩詞名句
行宮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內
白頭宮女在,閑坐容說玄宗。
登鸛雀樓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渙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新嫁娘詞
朝代:唐代
作者:王建
原文: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6. 20首古詩帶賞析。
一、《楓橋夜泊》
1、作者:唐代張繼
2、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二、《離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3、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彷彿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彷彿要化開了一般。
4、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三、《贈汪倫》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4、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四、《詠柳》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五、《回鄉偶書》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翻譯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4、賞析
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
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3、翻譯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里,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4、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七、《勸酒》
1、作者:唐代於武陵
2、原文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3、翻譯
高舉彎把金杯為您敬酒,滿滿斟上請您不要推辭。
花兒開放歷經多少風雨,人的一生更會歷盡別離。
4、賞析
這是一首祝酒歌。前兩句敬酒,後兩句祝辭。話不多,卻有味。詩人以穩重得體的態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樂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4、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九、《問劉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翻譯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賞析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十、《獨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翻譯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賞析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
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
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
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雲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4、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
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十二、《留別王侍御維》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3、翻譯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麼?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
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4、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十三、《終南山》
1、作者:唐代王維
2、原文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翻譯
高聳的終南山似乎接近長安,山巒延綿不絕遙遙伸向海濱。
回望山下白雲滾滾連成一片,鑽進青藹眼前霧團沓然不見。
巍峨終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國,山川里的陰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這度過一夜,隔著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詢問。
4、賞析
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頷聯寫終南山的近景,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
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里。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於「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於眼底。
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十四、《贈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譯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4、賞析
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表達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詩直抒胸臆,情深詞顯,自然古樸,格調高雅。
在結構上從抒情到描寫又回到抒情,從愛最後歸結到敬仰,意境渾成,感情率真,表現出李白詩歌的特有風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翻譯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4、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十六、《黃鶴樓》
1、作者:唐代崔顥
2、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4、賞析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翻譯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4、賞析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樓》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3、翻譯
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嚮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4、賞析
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並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
全詩語言含蓄犀利,痛快沉著,用典工麗典雅,極富神韻。頸聯兩句寫平生抱負,筆力遒勁,境界闊大,意味深長,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裡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鬱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後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4、賞析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
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錢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4、賞析
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准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
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准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7. 語文題~答對加分~!!!
垂淚豈非親骨肉,
滴血何止慈母心?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8. 10首古詩
1、唐代:王維《鹿柴》
原文選段: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白話釋義: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2、南北朝:謝朓《王孫游》
原文選段: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白話釋義:
地上長滿了如絲的綠草,樹上開滿紅花的暮春。
莫說你不回來,即使回來,春天也過去了。
3、唐代:江采萍《謝賜珍珠》
原文選段:
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白話釋義:
我很久沒有畫我的柳葉眉了,面上的殘妝和著眼淚打濕了我的紅綃衣。
我自是很久沒有梳洗過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來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4、唐代:岑參《過磧》
原文選段:
黃沙磧里客行迷,四望雲天直下低。
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
白話釋義:
異鄉客子在黃沙磧里把路迷,四下張望只覺得雲天向下低。
只說是地到此盡天也到此盡,我已走到安西卻還要再向西。
5、唐代:李商隱《端居》
原文選段: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白話釋義:
6、宋代:周敦頤《題春晚》
原文選段: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白話釋義:
落花紛紛我在夕陽的余暉中把門關上,天邊有幾只歸巢的烏鴉繞著樹林盤旋。
吟完詩在欄桿邊小立片刻,遠遠望見漁夫樵子一個個走在回家的路上。
7、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原文選段: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白話釋義:
爐火熊熊燃燒,紅星四濺,紫煙蒸騰,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
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打破幽寂的黑夜,震盪著寒天河流。
8、宋代:陳師道《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原文選段: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白話釋義:
讀到一本好書,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沒多久就讀完了;與知心朋友親切交談,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來。世界上的事往往是這樣美中不足與意願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夠歡笑開懷?
9、元代:揭傒斯《寒夜作》
原文選段:
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
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
白話釋義:
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結不動,朦朧月色下草木濕濕潤潤。
旅居在客店中輾轉難眠,正是萬籟俱寂時,聽得那一片枯葉落地的聲音。
10、五代:李煜《書靈筵手巾》
原文選段: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
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白話釋義:
這一生與妻子共同分擔著國難的痛苦以至於讓人憔悴,正值壯年卻又遇上喪妻之痛。
手巾上猶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氣味,畫眉的黛煙也在手巾上留下了點點斑痕。
9. 急急急!兩首唐詩,從內容,表達情感,以及表達手法方面分析。
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②,
處處聞啼鳥③。
夜來風雨聲④,
花落知多少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春曉》所寫的景色,前兩句是十分歡快的,第三句接第二句也是十分歡快的,而第四句的出現,卻使得全詩十分凄涼。這是一首以歡快語言表達凄涼情感的好詩。全詩前三句的景色,不是眼中之景,而是耳中之景,然而,這種景又是眼睛看得到的,畫得出來的,這里最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第四句是虛景,是想像中的景,但又是真景。每句的景色,似乎一下都在眼前。你完全可以看到一朵朵的鮮花在風中被吹落的樣子,每一句都十分形象生動。每句一景,又構成了一幅總體畫面,而後面的兩句卻是以前兩句的聯想而構成景色。這首詩短短二十個字,轉換十分大,這是很不容易寫的。此詩以物表情,完全是情景交融的。前兩句寫了自己內心,春天早晨的快樂,使情景融為一體了。後兩句心情突然轉變,表達了作者的憂傷情感。全詩的立意是很高就的,他只以心情變化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風雨猖獗地對弱小者欺侮的憤懣,表達了作者對弱者的同情。這首詩寓意較深,在表達對弱小者同情的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的追求和和美好的事物在猖狂中被毀滅的婉惜。這無論在自然界和社會現實中,都有較為普遍的現實意義。這首詩立意高,手法達到了情景意高度的融合,而且完全以形象的景色表情表意,以歡快和凄涼對比,寫出十分高的意,是詩中很少見的,所以我認為是第一流作品。
柳宗元的《江雪》是情意高度結合的作品。全詩以冬季的荒涼為背景,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的漁翁形象。全詩每一景色都栩栩如生,都是實景,都可以畫出來。整個詩畫面和諧,構成了一幅寒江獨釣圖,然而全詩寓意深刻,表現了作者對陰暗政治的不滿,表達了作者要與惡勢力作堅決斗爭的意志和決心,塑造了一個堅強鬥士的形象。這首詩立意很高,贊揚了與一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士,表達了作者對崇高精神的追求。全詩除寓意外,沒有更多手法,但全詩情意和諧,交融為一體
10. 要十首古詩,加賞析
行宮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文
空曠冷落的古舊行宮,只有宮花寂寞地艷紅。
幾個滿頭白發的宮女,閑坐無事談論唐玄宗。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新嫁娘詞
唐代: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譯文
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
不知婆婆什麼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採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送別 / 山中送別
唐代: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尋隱者不遇 / 孫革訪羊尊師詩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葯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顰 一作:蹙)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譯文
美人兒捲起珠簾一直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
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