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端午思鄉名句

端午思鄉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1-25 17:09:27

Ⅰ 端午節思鄉念親短文

寒食節 一.起源: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為冬至後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關於寒食節起源於介之推在介休綿山被焚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後陸續載於《後漢書·郡國志·太原郡》、《後漢書·周舉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歷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為一。」 二.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寒食節形成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內容: 1、禁煙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檐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游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6、寒食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勛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我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斗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三.寒食節具有以下特點: 1、節日形成早。源於春秋時,介之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 2、延續歷史長。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後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後變為一日。 3、文化內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展為聚民心、凝國魂,體現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日。並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4、節日活動多。拜掃展墓、禁煙、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鞦韆、賞花、斗雞、饋宴、詠詩等。5、流傳地域廣。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五 回顧歷史的發展,寒食節已經成為我國古代社會文明的脈絡之一。因此,從歷史研究、社會研究和旅遊觀光等多個社會活動層面來看,寒食節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值得人們注意。 1、社會、歷史價值 寒食節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設的節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歷經各朝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經東漢周舉、三國曹操、後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寒食習俗蔓延全國,深入民心。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並定為全國法定長假,豐富多樣的寒食活動,充實了社會生活,增進了社會人際和諧關系,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前進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北魏、遼、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統治者對寒食節俗的認同和參與,通過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促進民族團結和政權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節蘊含的介之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古代社會倫理准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寒食文化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系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 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願望,對於當代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此外,從唐代宮中寒食節放假七日踏青春遊,演變為今天的「旅遊黃金周」;由寒食禁火,演變為今天的護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變為今天的全民植樹造林;由蹴鞠,演變為今天風靡全球的足球運動,意義可謂深遠,不可低估。 同時,寒食節2640年的演變,是對我國古代社會多個階層意識形態的反映,是當代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學的重要線索之一。 2、文化價值 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煙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煙冷食的執著,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之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麵燕,介休方言為教育後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風亮節。寒食節插柳,意為追求政治清明…… 在元雜劇及近代京劇、晉劇、現代晉劇、明代小說都有許多介之推暨寒食節的專門曲目和章回。從東漢以來,關於介之推的傳說、故事及碑刻也成為研究三晉民間文學和金石藝術的重要史料。 3、藝術價值 寒食節,在其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文學作品:《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祿」,被《史記》和《資治通鑒》等歷史名著反復引用,清代被收入古文啟蒙讀本《古文觀止》,《中國散文鑒賞》第一篇就是「介之推不言祿」,成為我國古文的經典作品之一。在歷代詩詞作品中,題詠寒食節的詩詞從戰國屈原、西晉孫楚到現代從未間斷,僅全唐詩就有近三百首,宋代詩詞及元曲也有一百餘首,涉及唐玄宗、張說等歷史名人,杜甫、白居易及唐宋八大家等各個流派的代表人物,成為研究我國詩詞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Ⅱ 端午思鄉櫓泳閱讀短文答案

也許大海的波抄濤洶涌,會驚醒了襲我的夢,但我卻有機會看著大海從夢中漸漸醒來。波浪變換著獨有的色彩,太陽在寂靜肅穆的等待中走出,瞬間造就了一個輝煌的世界。
也許我無法將美妙奇幻的夢境延伸,無法享受在夢中的那份甜蜜,無法把夢中的幻想延續到現實,但我可以聽到大海的聲音啊,我可以看見浪花的起伏啊,星光燦爛之中,我可以想像大海的翻騰。

Ⅲ 端午節思鄉的句子

1、原來,思念一個人,一個親人,真的和時間沒有關系。
2、又是一年端午專至,又是一個粽屬葉飄香的時候。
3、有個美麗的地方,是住在我心裡的人間天堂,那裡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將靈魂丟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莊。逢佳節,倍思鄉,思那一草一花,一樹一木,一磚一瓦。
4、幽幽之夏夜,爬滿絲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讀書倦了,忽而一聲鳥啼,劃破寂寞的長空悠然飄入耳中。哦,我想故鄉哪裡,改也是端午了吧!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5、許是好多年未曾觸及家鄉的端午節,生在記憶里的美好都是小時候的片段,很親切。

Ⅳ 端午節思鄉的詩句

1) 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 邊貢《午日觀競渡》
3)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4)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5) 正是浴蘭時節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6)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舒頔《小重山•端午》
7)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8)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9)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0)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1) 重午佳辰獨掩門。 : 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12)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13)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14) 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5)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16)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17)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 杜甫《端午日賜衣》
18)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殷堯藩《同州端午》
19)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
20)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1)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 吳文英《澡蘭香•林鍾羽淮安重午》
22)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23) 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
24)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25)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 趙蕃《端午三首》
26)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27)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28)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29) 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30)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Ⅳ 端午節又到了,真是「———,————」,一個人在異地他鄉,一種濃濃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填寫詩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出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

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5)端午思鄉名句擴展閱讀

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

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朴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Ⅵ 端午思鄉的詩

小時的端午

五五復端制午鄉思日,十分懷念小兒時.
端午去看龍舟賽,賽完龍舟品粽子.
回到小村放紙炮,轉來大院帖五福.
粉紅雞蛋淡香甜,熊黃泡酒弄辣苦.

豐收的端午

道田處處產量高,老農片片心滿足.
圍圍村民在忙碌,屋屋鄉親樂喝喝.
個個街上買賣足,人人袋下有錢余.
五穀豐登家家樂,豐收熱鬧慶端午.

Ⅶ 端午節思鄉詩句

朱顏來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自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陳與義《臨江仙》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劉禹錫《競渡曲》

Ⅷ 《粽子里的鄉愁》琦君 問:作者兒時那樣期待、喜愛端午的粽子,可為什麼現在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

因為每年一到端午節時,作者總會想到給乞丐們分完粽子後母親對她說的話,以及那天那個小女孩,心中頗為震撼。而且現在再也吃不到兒時的那種粽子了,思鄉之情令她追尋兒時的記憶。

Ⅸ 端午節遊子思鄉打油詩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詩詞」後關注,可以求原創藏頭詩、打油詩、愛情詩、祝福詩等等。

Ⅹ 形容思鄉的句子

形容思鄉的句子
1、生在那裡,長在那裡,如今,卻是身處他鄉,西望銷魂。
2、許是好回多年未答曾觸及故鄉的端午節,生在記憶里的美好都是小時候的片段,很親切。
3、每逢端午節,都會泛起思鄉的情懷。也許是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更有端午節的氣氛。
4、每當面對皓月當空的時候,思念故鄉就如潮水一般涌來,就如洪水涌來一般不可收拾。
5、來到大慶,沒有一次端午節讓我找回從前的影子,因為大慶沒有山,更沒有蜿蜒的江河。
6、故鄉,是遊子兒時記憶中片斷,遊子越理越無法理處頭緒,越來越無法剪接出來完整的畫面。
7、故鄉,是遊子用穀子釀造出來的陳年老酒,擱置年代越遠,放置時間越長,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8、我想家了,我想起了睡覺的那張大床,想起了吃飯的那面桌子,想起了一家人一起的熱鬧場景。
9、因為有愛,我深深懂得家的不易!因為有情,我想家,所以我愛它,在離家的日子裡永遠想念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