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惠洪的賞析
A. 求惠洪的《青玉案》原文翻譯謝謝
翻譯成什麼語言呢?
B. 求高考題目2012年 山東語文高考題 青玉案 宋的 惠洪 詩詞鑒賞
《青玉案》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人何處。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作品賞析
【注釋】①取次:即次第也。②侵曉:天漸明。
【評解】 此詞情景交融,抒寫傷別、懷人的心情。上片寫恨別,離人遠去,回首高城,無限悵惘。下片寫別後的懷念。夢回人靜,夜雨瀟瀟,益覺凄涼。通篇寫得凄婉細膩,情思綿綿。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其(惠洪)詩詞多艷語,為出家人未能忘情絕愛者。如「十分春瘦綠何事,一掬鄉心未到家。」(《上元宿嶽麓寺詩》)「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相思淚。」(《青玉案·謫海外作》) 以及這首《青玉案》「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皆是。
徐釚《詞苑叢談》:末人小詞,僧徒惟二人最佳,覺范之作類山谷,仲殊之作似「花間」。惠洪是宋代的詩僧,也工詞。其詞婉麗,多艷語。這首《青玉案》步賀鑄有名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原韻,抒寫傷別懷人之情。
長亭,秦漢時,在驛道邊隔十里置一亭,謂之長亭,是行人歇腳和餞別的地方。綠槐煙柳,槐者,懷也;柳者,留也。槐柳蔭成,如煙籠霧罩,顯示出一片迷茫、悵惘的傷離恨別的氛圍。就在這槐柳如煙,長亭連短亭的驛道上,多少人臨歧灑淚,次第分離!
詞由別時情境寫到別後心情。俗語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所謂「日永(長)如年」,正是強調因別愁綿綿而主觀感受到的一日之長。最難堪時,登高回首,目盡蒼天,只見層層暮雲遮斷瞭望眼。而鄉關,更在暮雲青山之外!
柳宗元有句雲「嶺樹重遮千里目」(《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韓愈亦發出過「雲橫秦嶺家何在」(《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痛切的悲呼。它們都表現了一種鄉關遠隔,親人睽離,欲歸不能的強烈的阻隔心態。
下闋以時間為線索,接寫行人於日暮時分駐馬解鞍,投宿旅舍。「寒燈思舊事」(杜牧《旅宿》),詞人在孤館獨對青燈,前塵往事,亦紛至沓來,暗中憶及分離時之細語丁寧,幾多柔情,幾多思念!如今,只有夢魂可超越時空,暫返鄉關,和伊人小聚。恍然警覺,只有孤枕寒衾,燈昏人靜,天色漸明,而窗外小雨瀟瀟,亦如人之潸潸清淚,綿長無盡。清徐?《詞苑叢談》雲:「凡詞無非言情。」又引宗梅岑語:「詞以艷麗為工,但艷麗中須近自然本色。」(《叢談·品藻二》)惠洪身為僧人,而「其詩詞多艷語,為出家人未能忘情絕愛者」(薛礪若《宋詞通論》)。(侯孝瓊)此為行旅懷人之作。全詞代友人黃峪設辭,描寫行者的離愁別恨 ,上片寫行者與居者離別時的情景,下片轉入行者對居者的思念,主要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居者。
全詞情思婉約,真切動人,感人肺腑,將分別之愁、路途之愁、投宿之愁、夜思之愁抒寫得淋漓盡致。起首三句 ,寫長亭送別 。綠槐煙柳,是夏初光景。長亭,古代官道上所置之亭,為行人休憩及餞別之處。取次,這里是草草之義,意味著走得匆促。歡情未足,就分別了 。離別已堪恨,「此別匆匆」就更添人恨 。這個「恨」字乃一篇主旨。「脈」句寫行人啟程後寂寞孤獨,倍感思親,因愁而覺月長如年。歇拍三句化用唐人歐陽詹「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意,寫行者禁不住愁思,立馬回望來時路,只見天邊暮雲四合,遮斷視線,城中的親友已遙不可見。更覺感情深摯。過片寫行者在日色將暮時歇馬解鞍 ,寓居旅舍。客館寒窗,孤寂中又追憶起情人臨別時千萬句叮嚀囑咐的話語 。「千萬句」,極言離別時對方叮嚀話之多,真可謂「 語已多,情未了 」,句句包含著無限深情。「一寸柔腸情幾許?」柔腸多指女性的纏綿情意。「情幾許 ?」語氣是反詰,語意卻十分肯定 。結尾「薄衾」三句,寫行者在旅舍中思念遠方女子,想像她此時也一樣在相思的煎熬中思念著自己,自從自己走了以後,她一個人獨守空閨,薄衾半溫,孤枕難眠,內心充滿了寒意 。好夢醒來 ,再也睡不著了。夜深人靜,聽著窗外瀟瀟雨聲,徹夜難眠。這三句,只作細節描寫,並未明言其愁,卻形象地描繪出行者的愁容恨態,寫得深婉曲折,耐人尋味。
C. 釋惠洪的青玉案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
日永如年愁難度。
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版目斷知何處權。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
一寸柔腸情幾許?
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
薛礪若《宋詞通論》:其(惠洪)詩詞多艷語,為出家人未能忘情絕愛者。如「十
分春瘦綠何事,一掬鄉心未到家。」(《上元宿嶽麓寺詩》)「海風吹夢,嶺猿啼月,
一枕相思淚。」(《青玉案·謫海外作》)
以及這首《青玉案》「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皆
是。
徐釚《詞苑叢談》:末人小詞,僧徒惟二人最佳,覺范之作類山谷,仲殊之作似
「花間」。
千秋歲
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空餘簪髻玉,不見流蘇帶①。試與問,
今人秀整誰宜對?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②,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
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連雲海。
D.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青玉案(宋)惠洪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 ① ,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
(1)長亭來路上的離別源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見親朋的憾恨、牽掛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詞人暮夜深思親人的綿綿情愁。(共6分,每點2分,答對任意三點即可得滿分。)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或以景結情)。(2分)在徹夜的瀟瀟細雨這一千絲萬縷綿綿無盡的意象中,寄寓了思念者的不盡情愁。(2分,景和情各1分) E. 青玉案 惠洪 解釋
請看網路中的解釋: F. 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有哪些 1、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賞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2、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鄉村生活。 3、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賞析:寫山中溪流:荊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淺,因溪水沖刷而泛白的石頭星星點點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 賞析: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 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賞析: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6、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賞析: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颺到天盡頭了。 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賞析: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9、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賞析: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沉落下去。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 10、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賞析: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G.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題目。青玉案惠洪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 ① 、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