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的名人名言
❶ 關於位置與價值名人名言有哪些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蕭楚女
路是腳踏出回來的答,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吉鴻昌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郭小川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 愛因斯坦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 —— 郭小川
志當存高遠。 —— 諸葛亮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陳涉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曹操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王勃
❷ 找准自己的位置名言和事例
名言:
物盡其才,人盡其用。
是金子在哪裡都閃光。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盡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現自身的價值。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人怕找錯行。
事例:
當年的劇名呂劇表演藝術家郎咸芬,就是因為處處受排擠,一怒之下,「誓將去汝,適彼樂土,樂土樂土,援得我所」,離開了劇團,來到了省城濟南發展,「此處不留我,自有留我處」,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很快成為全國著名的呂劇表演藝術家。代表作呂劇《李二嫂改嫁》,引起全國轟動。
韓信年輕時,家裡很窮,經常吃蹭飯。有很多婦女在河邊漂洗絲紗,有位老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勻出自己的飯給韓信吃。韓信感激地對這位老大娘說:「達志以後,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誰知這位老人非常生氣:「你作為男子漢,居然不能養活自己!我是看著你可憐才給你飯吃的,誰指望你報答啊?」就是這位養活不了自己的韓信,卻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找對了處所,就是一個將軍。找不對處所,就是一個流浪漢。
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奧托?瓦拉赫在上中學時,他的父母曾為他選擇了文學之路,只上了一個學期,教師就在他的評語中下了結論: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搞著完善的道德,也決不會在文學上有所成就。後來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誰知瓦拉赫既不關心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很差。可是,化學教師卻認為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化學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這一次,瓦拉赫智慧的火花被點燃了,其化學成績在同學中遙遙領先,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瓦拉赫的成功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智能都不會是均衡發展的,如果能發現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就會有所作為。
❸ 給「自己定位」的名人名言
"探索"
伽利略的故事
來自:佚名 共有 2915 位讀者閱讀過此文 發布時間:2005-12-6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來源:小網路2004-01-07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思考」
牛頓的故事
來自:佚名 共有 6051 位讀者閱讀過此文 發布時間:2005-12-3
牛頓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為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我一定要超過他!」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籬笆下的樂趣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斗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里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里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在暴風中研究和計算風力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
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准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牛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學所打下的深厚數學基礎起了重要作用。
進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牽著一匹馬在緩緩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馬在後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響著單調的馬蹄聲。走啊,走啊,馬突然脫韁而跑,老人由於沉浸在極度的思索之中,竟沒有發覺。老人依然不畏艱難地登著山,手裡還牽著那根馬韁繩。當他登到較平坦的地方想要騎馬時 一拉韁繩,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繩,回頭一看馬早已沒有了。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
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
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
學的新天地。
「觀察」
李嘉誠
他獲得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
他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巨子;
他是潮人的驕傲
李嘉誠這個名字,自70年代以來一直震撼著世界,特別是地產界和金融界。李嘉誠這個名字,對於香港人來說更意味著是財富。李嘉誠刻苦誠實、孜孜不倦的個人奮斗精神,和獨到的判斷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善於用人,構成了成功的因素。於是他也擁有了「超人李」、「大哥誠」、「塑膠花大王」、「地產猛龍」、「地產大王」等稱號。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城面線巷內的書香之家,自幼聰穎超脫,學習勤奮。1939年,日寇侵佔潮汕便隨父母流落香港,飽嘗了戰亂、貧窮、飢饉之苦,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精神。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先生就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命名,初創了「長江塑膠廠」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擁有「長實」、「和黃」、「港燈」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形成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2000年,他本人成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李先生已從面線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顯赫但他並沒有因此不可一世、頤指氣使,依然是那樣的謙遜、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本來,他作為汕大創建人,應是當之無愧地在貴賓簽名冊首頁上寫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沒有這樣,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第三頁上。在這次宴會中,他不論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賓客敬酒、握手、交談,的確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李嘉誠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富,但他並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依然是堅持以儉養德、養廉、養身,淡泊寧靜、朴實無華。
更令人欽佩的是,李嘉誠先生雖已功成名就,但仍不忘祖國、故鄉。他曾充滿感情地說:「本人旅居香港數十年,無日不懷念國家,思念故里」,「作為炎黃子孫,必須奮斗自強,發達不忘家國,來日以報效桑梓」。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實關系於國家的強弱,社會的興衰,以及時代的進退」,而擁有萬余平方公裡面積,上千萬人口的潮汕地區,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學府,不能不說是一樁憾事。為此,他從1980年開始,便開始出資創辦汕頭大學,到去年底為止,共捐資12億多元,已建成36萬平方米的校舍,設立了文、理、工、醫、法、商等9個學院、16個學系,為國家,為潮汕地區輸送了一批批人才。在去年召開的汕頭大學第五屆校董會上,李先生虛懷若谷地對在汕大成長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謝。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經在汕大講的一句話:「成就加上謙虛,才最難能可貴」。
李嘉誠的人格挽救力是崇高的,他取得的成就更是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的。2000年6月,他獲得了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李嘉誠先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企業家。大獎提名委員會主席弗雷澤先生在頒獎時說:李嘉誠先生在全球的商業地位顯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他獲得此獎是名至實歸。
❹ 「行為決定位置」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圍內,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維和格局。
2、孩子,別小瞧了貴族,千年來影響這塊大陸格局的人,便是你眼中『逢場作戲』的他們,崇高的人贏得光輝墓誌銘,卑鄙的人賺取勛章和財富。作者:烽火戲諸侯出處:宗教裁判所
3、得失隨緣,隨緣自適。真正的隨緣,並非什麼都不做,一味地等著老天安排,而是需要全心全力的付出,對結果如何卻不會太在意。一念之間,相隔萬年。人生,既是過出來的,更是選出來的。一念之間的抉擇,你的人生格局從此不同。對於重要的人,不要信口開河;對於重要的事,不要頭腦發熱。
4、《相府角落》皇城相府任何一個角落,無一不是雕梁畫棟、精心細致的建築格局。
5、旅行會讓人謙卑,你會知道地球之大,永遠有著與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發生。 見的世面廣了,也就不會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裡,不再憤世嫉俗,與人為敵。 所以,旅行永遠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理治療。
6、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作者:余世維
7、有些人書越念格局越小,書越念境界越低,書越念心態越小,不斷打破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斷去擴大你的思考格局,作者:翟鴻燊
8、生命取向要高,格局不高說不出高雅的話,成不了大事。作者:翟鴻燊
9、前不久,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欄目製片人約羅振宇吃飯。開門見山就問他:外邊好混嗎? 羅只回答了兩句。-不出去你不知道外面有多精彩。二不出去你永遠不知道你所有的社會地位良好感覺哪些是背後的巨無霸給予的,哪些是自我稟喊。走出央視的過程是人格撕碎了重新拼一次,甚至整個人際關系的格局部需要重建。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作者:羅振宇
10、古城的建築還是依舊,以大街小巷的格局分布著。
11、創業團隊需要樂觀的保守主義精神,樂觀主義精神能讓你有勇氣面對艱難險阻,向前向前再向前;保守主義精神能讓你冷靜的分析格局,冷靜的使用資源,讓公司走得更遠,而不會像團購公司那樣成長死。
12、做人智商不高沒關系,情商不高也問題不大,但做人的格局已定要大。說白了,你可以不聰明,也可以不懂交際,但一定要大氣。如果一點點挫折就讓你爬不起來,如果一兩句壞話就讓你不能釋懷,如果動不動就討厭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做人有多大氣,就會有多成功。因為胸懷,才是成功者的標志。作者:陸琪
13、你的夢想有多大,你的格局就有多大。
❺ 給「自己定位」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給「自己定位」的名人名言:
1.無論何時,只要可能,你都應「模仿」你自己,成為你自己。(馬克斯韋爾·莫爾茲)
2.征服自我是勝利中最大的勝利。(柏拉圖)
3.偉人們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自己在跪著。站起來吧!(馬克思)
4.就連最偉大的天才,如果想單憑他所特有的內在自我去對付一切,他也絕不會有多大成就。(歌德)
5.征服世界的將是這樣一些人:開始的時候,他們試圖找到夢想中的樂園,最終,當他們無法找到時,就親自創造了它。(喬治·肖伯納)
6.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絕不回頭。(左拉)
7.要有所行動,然後認識你自己。(蒙田)
8.人,不但與別人各異,有時候甚至跟原來的自己,也迥然不同。(巴斯卡)
9.你要做你們自己的主宰,切莫操心自己比鄰居說的多或說的少。 (艾涅斯庫)
10.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我自己不幸命運的起因。(拿破崙)
11.在戰場上,一個人有時會戰勝一千個人,但只有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偉大的勝利者。 (尼赫魯)
12.一個人如果自己跟自己作對,就沒有辦法搭救他。(列斯科夫)
13.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或者別人怎麼想;別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於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誰怕死,誰就已經不再活著。(左伊默)
14.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系於自己。(朗費羅)
15.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佚名)
16.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17.人人都有驚人的潛力,要相信你自己的力量與青春,要不斷地告訴自己:「萬事全賴在我。」(紀德)
18.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並且深信自己一定能達到夢想,你就真的能夠步入坦途,而別人也會更需要你。(戴爾)
19.人會認識宇宙,然而卻不認識自我。自己比任何星球都來得遙遠。(柴斯達賴)
20.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左右自己。(蘇格拉底)
❻ 有關位置的名人名言
塞·斯抄邁爾斯
【名言】 每件東西都襲有自己的位置,每件東西都應在自己的位置上
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泰伯>>
2.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 《捕蛇者說》
3.置之死地而後生 出處:《孫子·九地》
❼ 與習慣決定位置有關的名人名言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改變命運。
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英]哲學家專艾蒙斯
習慣屬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約·凱恩斯【美】
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養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Aristotle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巴金
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作者: 奧古斯丁
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去。-- 作者: 莎士比亞
人喜歡習慣,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 作者: 蕭伯納
習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隸。-- 作者: 高 汀
以上供參考,請採納。
❽ 關於位置的名人名言 多一點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2.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 《捕蛇者說》3.置之死地而後生 出處:《孫子·九地》
❾ 有沒有有關位置的名人名言或者寓言故事或者材料故事
寓言--母女
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住著一位母親和她的女兒,她們常常夢游。
一晚,萬籟俱寂之時,母親和女兒再次在睡夢中夢游。她們在霧蒙蒙的花園中相遇。
母親說:「我的仇敵!是你!你摧殘了我的青春,拖垮了我的身體!是你!在我生命的廢墟上建起你的生活!我多想親手殺了你!」
女兒也開口了:「喂!你這令人厭惡的自私的老太婆!是你扼住了我的天性!你妄想讓我年輕的生命成為你的衰朽的生命的回聲!我多希望你去死!」
這時遠處傳來一聲雞鳴,母女二人都從夢中醒來,松開互相掐住對方脖子的手。
母親溫柔的問:「是你嗎,寶貝?」女兒柔聲回答:「是我,親愛的媽媽。」
第十天的虎
對於囚籠中的老虎而言,森林已變得遙遠,可它仍然無法忘懷森林。它怒視著籠子
四周正以好奇的眼神注視著它的人們。其中一人用平靜而帶有命令的口吻說道:「如果你們
真想干我這一行——馴獸師這個職業,就應該時刻牢記:對手的胃是你們的第一個目標,你
們會發現這個職業既困難又簡單。看這只虎,它現在兇猛殘忍、自以為是,以自由、力量和
勇猛則自豪,但是,它將改變,變得像小孩子一樣溫順馴服。你們要觀察在擁有食物的人和
沒有食物者之間會發生什麼,學著點。」
人們爭相表示會成為馴獸師的忠實學徒。馴獸師樂不可支,然後用嘲笑的語氣問老
虎:「你好嗎,親愛的客人?」
老虎說道:「快拿吃的來,我該吃東西了。」
馴獸師故作驚訝:「你這個囚犯在命令我嗎?真是可笑!要知道,我才有資格在這
里發號施令。」
老虎說道:「沒有人能命令老虎。」
馴獸師說道:「可你現在不是老虎了,你在森林裡才是老虎。現在,你淪為籠中之
物,只是一個聽從命令的奴僕,該按我的意願行事。」
老虎不屑地說:「我不會做任何人的奴隸。」
馴獸師說道:「你必須服從我,因為我擁有食物。」
老虎說道:「我才不要你的食物呢。」
馴獸師說道:「你願挨餓就挨餓吧。我不會強迫你做不情願的事。」
接著,他對學徒們說道:「你們將看到它是怎樣改變的。高昂的頭不會讓飢餓的胃
填飽。」
老虎餓了,它傷心地回憶起來去如風、無拘無束地追趕獵物的日子。
第二天,馴獸師和學徒們圍聚到老虎籠前。馴獸師說道:「你不餓嗎?你肯定在飽
受飢餓煎熬。說聲餓,你就會有肉吃。」
老虎仍然沉默。馴獸師說:「照我說的做吧,別傻了。承認一下餓,你馬上就會吃
飽。」
老虎說道:「我餓。」
馴獸師笑了,他對學徒們說:「這下它落入圈套了,永遠不能得救。」
他一聲令下,老虎就獲得了很多的肉。
第三天,馴獸師對老虎說:「如果你今天想得到食物,就得按我的要求做。」
老虎說道:「我不會聽從你。」
馴獸師說道:「別著急,我的要求很簡單。要你現在在籠中繞圈,等我說「停」你
就停下。」
老虎心想:「這要求不過小事一樁。我何必因為固執而挨餓!」於是就繞起圈來。
馴獸師嚴厲地命令道:「停!」
老虎立刻站住不動,馴獸師很高興,說道:「很好。」
老虎也很高興,貪婪地吃了起來。這時,馴獸師對學徒們說:「幾天後它就變成紙
老虎了。」
第四天,老虎對馴獸師說道:「我餓了,命令我「停」下來吧。」
馴獸師對學徒們說道:「它這下喜歡我發號施令了。」
然後,他對老虎說道:「今天你得學貓叫,才有吃的。」
老虎又學了貓叫,馴獸師卻皺了皺眉,責備道:「模仿得很差勁。你把咆哮當貓叫
嗎?」
老虎又學了一回,可馴獸師依舊緊鎖眉頭,呵斥道:」停停停!還是不行。今天你
就自己練習吧,我明天檢查。如果學得像就有吃的。要是不像,就別想吃。」
馴獸師慢吞吞地離開了老虎,後面跟著嘻嘻哈哈交頭接耳的學徒們。老虎哀傷地呼
喚森林,可惜森林很遙遠。
第五天,馴獸師對老虎說道:「來吧,你要是模仿得很像貓叫,就會得到一大塊鮮
肉。」
老虎模仿了,馴獸師鼓起掌來,高興地說道:「棒極了!真像是二月的貓叫。」
於是扔給它一大塊肉。
第六天,馴獸師剛靠近老虎,它就迫不及待地學起了貓叫。可馴獸師還是皺眉不語
。老虎說道:「我已經學貓叫了。」
馴獸師說道:「這回改學驢叫。」
老虎正色說道:「我是老虎,森林裡的百獸都懼怕我。讓我學驢叫?我寧死不幹!
」
馴獸師一言不發地離開了虎籠。
第七天,馴獸師和顏悅色地來到籠前,對老虎說道:「你不想吃東西嗎?」
老虎說:「我想。」
老虎努力地回憶森林,但腦中一片空白。它雙眼一閉學起了驢叫,馴獸師對老虎說
道:「學得不行,但是出於同情心我還是給你一塊肉。」
第八天,馴獸師對老虎說道:「我要作一段演講,講完了你要鼓掌叫好。」
老虎說道:「我會鼓掌的。」
馴獸師開始演說:「公民們......此前,我們曾多次闡述過對一些命運攸關的問題
的立場,這一立場堅定而明確,無論敵對勢力玩弄了什麼陰謀都不會改變,憑著信仰我們必
勝!」
老虎說道:「我聽不懂。」
馴獸師說道:「我說什麼你都要叫好,並且鼓掌。」
老虎說:「請原諒。我沒文化,是個文盲,你講得很精彩,讓我鼓掌我就鼓掌吧。
」
老虎鼓了掌,馴獸師卻說:「我討厭偽善和偽善家,作為懲罰,你今天不能吃東西
。」
第九天,馴獸師抱來一捆青草,扔給老虎說:「吃吧。」
老虎說:「這是什麼?我是食肉者。」
馴獸師說道:「從今天開始你只能吃草。」
老虎餓極了,就試著吃草,草的味道讓它在倒胃口,它嫌惡地走開,但不久又回冰
來,慢慢地發現原來草也可以下咽。
第十天,馴獸師、學徒、老虎和籠子全都不見了。老虎變成了國民,籠子即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