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國畫藝術賞析

國畫藝術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4 00:02:39

『壹』 中國畫一般的鑒賞方法

賞析的基本方法

中國畫的鑒賞按科分,各有鑒賞重點

山水畫:一看筆墨,二看大勢,三看氣韻。

人物畫:一看筆墨,二看造型(形態),三看神韻。

花鳥畫:一看筆墨,二看形神,三看賦彩。

中國畫的鑒賞,如果按欣賞的距離說,要把握住近看筆墨,中看構圖,遠看氣韻。

說得具體一點,可操作性一點,即:一二步看筆墨,四五步看構圖(大勢),八九步看氣韻。

看筆墨主要是看筆觸美不美,筆力是否遒勁,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華滋,是否渾然一體。

看構圖主要看大勢是否得體,有氣勢,是否新穎。

看氣韻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動放逸。

(1)國畫藝術賞析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

繪畫的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毛筆是中國所創,並影響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廣泛地域的傳統書寫習慣。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山羊須)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柔中帶剛。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分「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古代徽州所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顏料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

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的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

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

硯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安徽歙縣之歙硯,廣東端溪的端硯,甘肅的洮硯、及山西的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畫

『貳』 欣賞國畫作品主要從哪些方面來理解

要分幾步,首先要它的類容

1、看他畫的是什麼內容,題材。

2、用中國畫的六法標專准去衡量屬,主要看是否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3、中國畫講究意境,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六法是什麼

1、氣韻生動---指畫一張畫的總體感覺生動與否,系畫之魂。

2、 骨法用筆---指中國畫的用筆必須有骨力,所謂筆力遒勁是也。

3、應物象形---寫形、造形。

4、隨類賦彩---著色要分類別甚至要分季節及氣候條件

5、經營位置---構圖

6、傳移模寫

欣賞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欣賞一幅作品,除了以上幾點,還要結合他的歷史背景,作者畫畫時的處境、感受等。要從中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欣賞的高層境界。

希望能夠幫助你

『叄』 怎麼欣賞國畫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民族繪畫的統稱,也稱國畫或水墨畫。它以墨為主要顏料,以水為調和劑,以毛筆為主要工具,以宣紙和絹帛為載體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畫種。它植根於華夏濃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越不同時空,歷經萌芽、發展、成熟、創新、再發展的諸多不同階段,形成了融匯民族文化素養、思維方式、審美意識和哲學觀念的完整的藝術體系。它與西方的油畫形成了兩座並峙的藝術高峰。

在改革開放之今日,東西文化碰撞加劇,加之理論上的混亂、誤導,人們的思想異常活躍,部分畫家對傳統藝術產生了動搖,對現代派、後現代派、形體藝術追捧有加。一時間出現了大眾普遍不認識,行家普遍讀不懂,光怪陸離的新洋象。

目前的問題是:繪畫的多,畫好的少;喜歡畫的多,真正懂畫的少。有的叫喊著「傳統」,在作品裡卻見不到傳統的影子,根本就沒鑽進去,談何從傳統中打出來。有的呼籲著「創新」,其作品遠沒沖破傳統的樊籬,不師自然,抱殘守缺,談何出現新面目。

有的學畫十幾年,不知「六法」為何物,不曉「三七停」起手式,不懂黑、白、灰的協調關系。畫上兩個品種,號自稱「王」,「畫山不過三五峰,畫水不過三五波」,豈不笑話。有的優劣不分,只學低的,不師高的,豈知已有「師其高而得其中,師其中而得其下」的衷告。初涉此道的鑒賞家、收藏家,分不出作品的高下,只認畫家的名氣,不認畫家的作品;把贗品當真跡的不少,視瑕疵為珍寶的有之。上述現象比比皆是。面對中國畫大多人看不懂、不會看的狀況有必要老調重彈。現就如何欣賞、解讀中國畫談談個人淺見。

欣賞作品要看氣韻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齊的謝赫就提出了品畫藝術的標准「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項法則。氣韻生動,是對作品的總體要求,是藝術應達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評、賞析中國畫的主要准則。

氣韻,在傳統中國畫中,是指神氣與韻味的總和。石濤曰「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氣」的片語不勝枚舉,如:氣韻、氣脈、氣概、氣勢、骨氣、豪氣、霸氣、靈氣、逸氣、匠氣、俗氣、金石氣、陽剛氣、脂粉氣……等等。可見「氣」字彌漫四散!既有崇高之氣,亦有形下之氣。

元代楊維楨指出:「故論畫之高下者,有傳形,有傳神。傳神者,氣韻生動是也。」清代唐岱談到:「六法原以氣韻為先,然有氣則有韻,無氣則板呆矣。」清方薰則說:「氣韻生動,須將生動二字省悟,能會生動,則氣韻自在」。氣韻生動成了繪畫的首統要義,成為畫家在創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標。也成為中國畫品賞的主要准則。中國傳統人物畫強調「動勢」、「傳神」、「神氣」,山水畫重視「氣勢」、「意境」、「氣象」,花鳥畫側重「態勢」、「生機」、「意趣」,所有這些無一離開氣韻生動這一繩律。

總之,氣韻生動是繪畫的一種整體感應,是一種精神透析,是一種生命狀態領悟。好的作品總是伴隨著氣韻而生,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佳作,都具備氣韻生動的特點。

欣賞作品要看筆墨

「六法」中,謝赫將「骨法用筆」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國畫中指的是運用線條作為骨架進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漢字書法中用筆的規律和美學原則,體現出線條的力度、質地和美感。通過不同的線條去體現筆墨的動態、勢向、韻律、節奏,以寫神、寫性、寫心、寫意為目的。所以說,寫意性是中國畫的精神實質。

中國畫以線條構成,是與中國藝術家對線條的情有獨鍾和獨特感受分不開的。我們繪畫的先祖認為,以點作畫易於零散、瑣碎,以面作畫易於模糊、平板,用線最易捕捉物體的形象及動感,最適宜發揮毛筆、水墨、宣紙絹帛的特性。可以說線條是中國畫家獨到的藝術語言,是中國畫的靈魂,是作者在抒情達意中的宣洩。

千百年來,中國藝術家伏案筆耕,利用不同的筆法書寫著粗細、曲直、剛柔、毛澀、疾徐、虛實、順逆、繁簡等不同質地、不同感覺的線條。並用這些含情線條的漸變、排列、組合、交搭、分割、呼應,有畫面上構成造型的諸多形式。

用於繪畫的線條是有生命力的。抑揚頓挫、疏密粗細、快慢虛實、濃淡干濕、無不顯現著畫家的才思、功底。國畫大師黃賓虹先生把繪畫的點線用五個字概括:「平」、「留」、「圓」、「重」、「變」。平:如錐劃沙,筆鋒與紙保持在一個水平上,運壓力與提浮力相衡。留:如屋漏痕,筆在運行中感覺有阻力,在與紙摩擦的阻力中艱澀前行。圓:如折釵股,指用筆圓渾有力,渾厚、不露鋒芒,富有彈性。重:如高山墜石,用筆要用勁,要有力度,力透紙背;打點,象高山掉落的石塊那樣有份量。變:變化,筆畫形成多樣性對比,不雷同。

運用繪畫中的氣與力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氣就談不上力,中國畫家講究以氣運力,有氣為活筆,無氣為死筆。筆斷意連、形斷氣連、跡斷勢連均有氣接,因而作品才能氣勢逼人。

筆韻是中國畫家追求的較高境界。運筆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內在節律,情感起伏,通過氣與力的統一變化而形成用筆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亦是畫家心弦的撥動。

筆力、筆氣、筆韻是有機的統一,以氣統力、統韻,以韻助氣、助勢,三者完美的結合,方稱上佳的用筆。或古拙質朴、渾厚蒼勁、剛健挺拔、或含蓄內斂、簡約空靈、飄逸灑脫,無不是畫家千錘百煉,用心血和汗水澆灌的結果。相反,板、刻、結、漏、死、滯、浮、弱、俗的線條是畫家所不取的。駕馭線條的能力,也是衡量畫家水平的關鍵。

中國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是其基本特點,筆墨二字幾乎成了中國畫的代名詞。如果說西畫是體、面和色彩的交響,那麼中國畫就是點、線與水墨的協奏。墨分五色,釋為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階,並由五種色階之間(加水量多少)形成的無數細微的漸變。唐代張彥遠在論墨時說:「草木敷榮,不待丹綠而采,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風不待五色而粹。是故運墨而五色俱,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說明墨不僅能決定形象,分出明暗,拉開距離,代替色彩,還能製造畫面的氣氛。中國畫家深諳繪畫要旨,認為:畫面太枯則有燥氣,畫面太濕則無生氣,墨無變化則僵滯死板。因而數塊濃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濃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濕墨潤之;一塊濕墨必以枯墨提醒。觀其面目時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態,就已被畫面筆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韻所感染。在欣賞中國畫時往往也從這里入手。

欣賞作品要看構圖、形式

中國畫的構圖有多種形式,也有多種提法,習慣稱謂「章法」、「布局」。東晉顧愷之稱之為「置陳布勢」,謝赫則稱之為「經營位置」。提法雖不一,但其意相同,即作者將要表達的內容與形式加以組織、安排,構成一個體現個性、呈現氣勢、和諧統一的整體畫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特或氣庸,構圖至為關鍵。構圖的好壞,對作品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構圖法則有其自身規律,最主要的規律就是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凡符合對立統一規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會大打折扣。構圖的來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養,是格調。

構圖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為中國畫使用獨特的散點透視法。用這種透視法來展現絢麗多姿的世間萬物,給作者帶來極大的自由性和靈活性。它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求物體現象,只求構思和形象入「理」。

中國畫講究穩中求奇,險中求穩,著意對比,打破對稱,形成一個富有節奏的協調整體。中國畫多採用「三七停」起手法則,多把主體物象放在三七點上,對打破均衡,勻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易於形成韻律節奏,給觀者以視覺美感。

看畫還要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利用不固定的視距、觀其物象。遠看大勢氣韻,近看點線質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細小的部分更能體察作者的繪畫能力。

「 六法」精論,千古不移,是畫學傳統的金科玉律。在中國繪畫史上這一理論具有無法撼動的深遠作用。也是時下評價、品賞中國畫的根本法則。凡屬畫人必受這一法則的約束和檢點。用這一法則鑒賞、評價中國畫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肆』 怎樣欣賞中國畫

1、看

「四看」原則:一看氣韻;二看意境;三看筆墨;四看詩書畫搭配。

對人物畫的欣賞要像看電影、看小說、看環畫那樣看其是否用筆精準,看其是否細膩傳神,看其是否主題突出、故事精彩、情節感人。

2、游

對待山水畫欣賞要像旅遊區旅客觀景一樣一路仔細地觀覽過去。北宋畫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選法」,就是對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要採取「平遠、深遠、高遠」的辦法來進行鑒賞。

3、悟

對待花鳥畫欣賞要像在花園里賞花在古玩店裡鑒賞古玩一樣認真觀賞,最後參悟出其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思路。

最後,簡單的說說當前中國畫鑒定:

一是看紙質(新老渲紙、麻紙、帛,有別於老畫新畫);

二是看筆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筆,現今行畫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圖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結構(是否屬於拼湊成圖);

四是看繪印(書法、印章是否真實)。

(4)國畫藝術賞析擴展閱讀:

一、中國畫的特點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二、中國畫的分類

1、人物畫

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是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主張的畫家。唐代閻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2、山水畫

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是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買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

3、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它與山水、人物畫並列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專門學科。花鳥畫就廣義講,應包括花鳥、禽獸、昆蟲、魚介等。

『伍』 如何評價(賞析)國畫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一下幾項是否精美。
畫工
畫家作品,可表現出作者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印章
畫面上常見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介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裝框
中國畫裝裱獨具一格,常見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表現,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詩句
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畫家張宏所作的《村徑柴門圖》,畫家自題:「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流水稻花香。」描繪松林環抱,崇山拱衛的庭院山莊,高大蔥郁的蒼松分為兩組,如同兩把打開的摺扇,掩護著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臨水,田園豐美,正有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詞意。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陸』 國畫怎麼欣賞

欣賞和評價以齊抄白石的「襲六法」為准。
國畫的優劣的標準是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歸納的「六法」,這是千百年來被繪畫界和書法界所公認的。哪六法呢:「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采、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
氣韻兼力、格制俱老、變異合理、彩繪有澤、去來自然、師學舍短。及粗鹵求筆、僻澀求才、細小求力、狂怪求理、無墨求染、平畫求長」這些中國畫欣賞和評價的語義,理解了你就能理解國畫的精髓。

『柒』 淺析:如何欣賞和評價國畫

欣賞和評價國畫的優劣的標準是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歸納的「六法」,這是千百年來被繪畫界和書法界所公認的。哪六法呢:「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采、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齊白石都把九十歲了,可他的話依然是氣韻生動,筆力遒健,章法獨具,換別人恐怕早已文思枯竭了吧。可以說,齊白石的畫六法具備,他的「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可謂悟到了藝術的真諦。
氣韻兼力、格制俱老、變異合理、彩繪有澤、去來自然、師學舍短。及粗鹵求筆、僻澀求才、細小求力、狂怪求理、無墨求染、平畫求長」這些中國畫欣賞和評價的語義,理解了你就能理解國畫的精髓。
中國人的美學觀點;以自然為美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現在街上的女人,這樣風格的已經非常少了!
中國書畫,書法是基礎,沒有書法的基礎,你就不懂中國的藝術!豐子凱的畫非常簡單,但是,大家為什麼非常喜歡他,一個是意境,還有就是純厚的技法!
前幾天范增在說,畫畫主要還是技術的磨練!這個應該非常正確!哪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關鍵是你能不能夠表達出來!
簡單說,中國畫的「意境」說其實和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禪」很有關系。尤其是如齊白石那樣的「文人畫」更甚。離開了「禪」的意境追求,恐怕這幅畫的「中國特色」就丟了一半的分了。而有了這個「禪」意的矛盾審美標准限制,中國畫在大部分的題材中就不容易有更多的思想和哲理追求。這是「傳統」國畫的致命傷。不改革,不會有發展的機會了。
個人以為,當代是不可能出大書法家和大國畫家的,因為現在主流書畫界的人,心思都 太勢利,太小器,缺乏堅守和境界,當然也不願下苦功夫,無論是人的境界還是筆墨的水平,都太水。
有幾個有些趣味的,卻只是在故紙堆里找僵屍氣,令人作嘔,而那些曾經大肆流行的所謂流行書風,就是胡鬧,不提也罷。
中國的美術界文化程度普遍低。過去是那樣,現在也是如此。從進人的那一關開始,招人的品行和文化層次就決定了以後的產品:虛狂和低格調。所以,中國的美術匠氣十足,盲目跟風。和傳統的小家子的文人畫品味一脈相連,那怕現在他們能熟練地操作西畫技巧。中國人的畫能夠反映現實生活的豐富表層,也就很不錯了。無疑,齊白石的畫是做到了這一層的。至於涉及深層審美意識,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這個圈子天生的缺少這種底氣,因為這是由這個圈子裡的人的品行和文化層次決定了的。
西畫和國畫審美意識完全不同,前者求真,反映的是科學精神,後者求意,反映的是傳統文人的情調。
西畫代表人物,拉菲爾,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所代表的審美意識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意識所望塵莫及的。比加索說的話不能太當真。
繪畫的本質就是復制自然。因為自然的美是繪畫技術所不能完全再現的,西畫同樣也做不到,更不要說國畫了。另外,攝影藝術也同樣做不到。所謂的「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是一種自我的包裝,當不得真的,所以,從純價值尺度看,求真的西畫肯定高於寫意的國畫,因為那更接近繪畫的本質。國畫本質上也是復制自然,只是技術手段比不上西畫而已。所以,只能追求寫意,正因如此,國畫框框套套太多,已脫離了繪畫的本質,成為國畫自身的障礙,這也是中國文人的品味所決定的,如看國畫就看字這種論調就一種。拋棄純價值尺度,國畫作為一種小家子氣的畫種有它特定品味和審美受眾,也算是一種風格,從這點上講,有其自身獨特性,可以成為與西畫並例的一種風格,僅此而已

『捌』 如何鑒賞國畫

鑒賞國畫從以下幾方面:
1.畫工
畫家的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體現,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2.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3.印章
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價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4.裝裱
中國畫的裝裱獨具一格,常見的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5.內涵
中國人欣賞字畫不獨欣賞表面功夫,更著重於與作品有關和作者個人的相互關系。
6.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的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的表現,這就是功力。
7.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8.學識
功力及布局可以從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識,對其作品影響很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與眾不同,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與畫匠之別,學識是條件之一。
9.人品
西方畫家,往往浪漫不羈,游戲人間為樂。而欣賞者只觀其畫而不理畫家的私德。中國人不同,畫家或書家如行為不檢、道德敗壞、聲名狼藉、大奸大惡者,即使其書法美術如何精美,亦無人問津。試問誰家高懸曹操、秦檜等奸臣作品,而岳飛的「還我河山」,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成為人盡皆知的好匾額,就是這個道理。
11.詩句
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2.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作者的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