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哭子畏二首祝允明賞析

哭子畏二首祝允明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3 20:41:24

❶ 看看祝枝山草書《自書詩帖》原帖

祝允明 明代史稱「吳中四才子」之一的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他字希哲,號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由於與唐寅(字伯虎)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看他的遺墨,顯出他的傳統功力極深。其小楷學鍾繇、王羲之、謹嚴端整,筆力穩健;草書學懷素、黃庭堅,晚年的草書,更顯筆勢雄強、縱橫秀逸,為當世所重。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儒雅世家生 文化城市出 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祝允明出生在蘇州的一個官宦世家。祝允明的祖父祝顥是明正統己未(1439)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後辭職回鄉。他精於詩文,喜歡寫行草書,遠近都來求字。蘇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遊的有幾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歲。祝允明的父親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個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歲。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歲時已經離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時是很不幸的。 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字元玉,晚號天全,蘇州吳縣人。明宣德八年(1433)進士。後來因迎英宗復辟有功,委任為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徐有貞才華絕世,天文、地理、道釋、方技都很通。書法擅長行草,深得懷素、米芾筆意,在當時很有書名。

祝允明三十三歲那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主考官王鏊對他的文章很贊賞。憑著自己的才學,祝允明很自信,認為進京考試,錄取高第易如反掌。誰知以後七試禮部都沒有成功。這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仕途的失意和打擊對於祝允明的後半生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他的心境、性格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祝允明中年是在這樣一個轉變中度過的。他中年的前半期,孜孜不倦於科舉考試,思想是積極入世的儒家觀念。而後,一次次的失利,使他越來越心灰意冷,漸漸地轉向了老莊的消極出世,開始游戲人生。他的心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上表露外,只能在詩文、書法中抒發。他的書法也漸漸轉向行草書。五十歲以後在草書上的發展和成功與這樣的心境是分不開的。 祝允明與唐寅關系異常密切。他在三十七歲時,二十七歲的唐寅與鄰居張靈一起常常縱酒遊玩,不好好讀書。祝允明知道後特地去規勸,此後唐寅又一心一意地讀書了。他還把張靈收為自己的學生,在著文作詩或作書時,讓張靈在旁邊侍筆硯,因此張靈也進步很快。在那段時間里,蘇州人稱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為「吳門四才子」。他們都規規矩矩讀書求功名。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二十九歲鄉試第一,成了南京解元。依他的才華有希望在會試中奪魁。當時在朝中的吳寬在公卿間常常稱贊他,使他名聲傳遍京城。第二年唐寅進京應試,因同行的徐經賄賂會試總裁程敏政家僮,科場作弊,牽連唐寅因而入獄。後來經吳寬的求情,才得以赦免。躊躇滿志的唐寅受到突如其來的打擊,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仕途無望,又引起夫婦反目,妻子與他離婚,跟中了進士的都穆結合。這幾件事使唐寅的人生觀產生極大變化,性格也大變。這時的祝允明與唐寅同病相憐。他們的思想由追求功名、經世治國而都轉向了獨善其身、游戲人生的態度。祝允明在《再挽子畏》詩中有「少日同懷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之句。唐寅,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後來自號「六如居士」,皈向佛門,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歸向道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是封建社會中文人的遺憾!

得仕復求隱 歸里振書名 五十歲以後的祝允明,心情極度矛盾。年逾五十仍未被錄用使他焦躁不安、異常痛苦,常常借酒消愁。五十一歲時作了《閑居秋日》詩,其中有句「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發出了來自內心的感嘆。這些詩句在祝允明五十一歲後,被他以草書的形式寫了好多遍。在他五十三歲那年,痛苦、焦躁、煩悶的心情幾乎到了極點。那年夏天,他常常因此而失眠,一連作了《淚》二首、《壬申夏夜不寐》以及《醉》等詩篇。詩中充滿了不平和惆悵。但此時他內心還抱著一絲希望。 五十五歲那年謁選,總算得了一官半職,授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第二年走馬上任。 興寧縣民俗不淳,社會秩序不好,有強盜常出山谷放火搶劫。祝允明赴任後很感嘆,有詩句雲:「道惠何曾惠,吉寧又不寧。」祝允明以禮待百姓,教育引導民風。對於強盜他施展計謀,設法在一個早晨捕獲三十多人,從此縣里比較安定。興寧縣在祝允明的治理下很有起色。但祝允明並沒有得上司的歡心,五十七歲那年冬天,因拙於催科秋稅曾被停給俸米。這一年他奉命修興寧縣志,題名為《正德興寧縣志》。雖然是奉命修志,例行公事,但這篇縣志序的手稿卻由行書而行草,最後變成狂草,成為他傳世中的珍品。 祝允明身在興寧做官,雖然政績不錯,但時間一長便生了歸鄉之心。原因主要是在官場上看不慣積弊。作為一個有學養的文人,雖然希望能得到重用,但他的良心卻使他不能融入官場,這是一對矛盾。他的表弟在看望他時,他作詩錢別,詩句中便流露出這種心情。嘉靖元年(1522),六十三歲的祝允明調往南京任京兆應天府通判,因此後人稱他為「祝京兆」。他面對官場的腐敗,不堪忍受,終於下決心託病辭職,回故里蘇州度殘年。 祝允明六十四歲,在外祖父舊宅中築了懷星堂安身。這一年,他的好友唐寅,這位才華橫溢的才子,在受盡世態炎涼後去世了,年僅五十四歲。祝允明異常悲痛,含淚為他作了墓誌銘,寫下了《哭子畏二首》,後來又作了《再挽子畏》。字里行間流露出悲嘆和同病相憐的情感。又過一年,他的老師王鏊也去世了,終年七十六歲。祝允明作了《祭王文恪公文》。他為自己沒有做到如老師期望的那樣而感到慚愧。兩位師友的去世在他的晚年又抹了一道陰影。他曾在病中,緬懷知友,不論少長、隱顯、存沒,各作一詩,計十八人,給王寵作了兩首,因此留下《懷知詩》十九首。慘淡的人生使他在衰年更加放盪不羈,直率真切地表達自我,因此多作狂草巨制。

祝允明晚年經濟狀況不佳。他六十六歲那年,文徵明次子文嘉知道他的情況後,在書房中設置了蠶絲紙和上等筆墨,請他去,許酬索字。祝允明趁興寫了行草書《古詩十九首》,這是件精品,文氏父子很是贊嘆。後來刻入文徵明的《停雲館帖》。此時,祝允明雖隱於鄉里,但書名大振,被公認為吳門書壇領袖人物。祝允明在他最後一年還寫下了表述他書法觀點的章草書《書述》,成為他為數極少的書法論著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對祝允明的書法很喜愛,因此在他去世不久,就出現了大量的偽作。造假者藉此謀利,這給後人對祝允明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其中以他的外孫吳應卯學他的字最像,可以亂真,即使行家也難分辨。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初),祝允明病逝,終年六十七歲。這位書法領袖在貧病中告別了人世。他以自己的實踐使吳門書派在崛起中達到了全盛,並形成了明代的浪漫主義書風,成為明代中期書壇的主將,對明代書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祝允明一生留下了很多詩文雜稿。《明史》本傳稱「著詩文集六十卷,其他雜著百餘卷」。而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懷星堂集》三十卷為最有名。這是他除書法作品外的又一筆文化遺產。

兼二父之美 學書有家承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氣氛很濃的蘇州,他的書學生涯是在前輩的言傳身教下開始的。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兩人。 徐有貞擅長行草書。他的行草主要師法唐朝的懷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筆直率而華美,結構瀟灑多姿,很得古雅之氣。在祝允明二歲時,徐有貞奉詔回蘇州閑居,祝允明一直與他在一起。直到祝允明十三歲時徐有貞去世。因此祝允明幼年學習書法就是在外公的啟蒙下開始的,徐有貞的書法風格對他影響是很深的。 李應禎也是一個有名的書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應禎的指導。在跟從岳父學書的十幾年中,李應禎對於祝允明在書法的發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據文徵明的記載,李應禎在晚年告訴他,說自己學習書法四十年才開始有所得,並向文徵明論述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牘,秀麗而又有氣度,行筆自然大方,橫向取勢的撇、捺、橫都很生動有致。字的大小,粗細變化自然。他這種富於抒情性的行草書對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響。 祝允明自己談幼年時學習書法,說前輩不讓他學習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晉唐人的字帖。所指的應該是楷書的學習。應該說祝允明幼年在兩位前輩的指導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為日後的發展作了鋪墊。同時兩人的書風的優點也傳給了祝允明。性功須並重 超然出神采 祝允明的書藝思想以「神采」為最終歸宿。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他認為必須「性」、「功」並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書法創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認為只有功力而無精神境界,神采就沒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沒有表達的功夫,那麼神采就不能實在地顯露。兩者不可缺一,必須兼備。他就是這樣辯證地揭示了這一藝術創作的規律。 對於「功」,祝允明認為只有在向前人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對時人不願好好學習傳統而把這稱為「奴書」的說法很憤慨。特地寫下了《奴書訂》予以反駁。在這一點上,他晚年在《書述》中還批評了他的岳父李應禎。他強調必須「沿晉游唐」,這是源於他對書法史的深入認識。他認為書理極於張芝、王羲之、鍾繇、索靖,後人只是在遵循他們的法則,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變。他認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當時人的法則來寫;宋初還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處,而後便大變傳統,古法遭到敗壞,大多流為惡怪。到元代方有趙孟頫扭轉時風,復歸晉唐,但終因個性不強未免有「奴書」的遺憾。所以要知書法的本來必須向晉唐學習。在學習和熟悉了傳統後,其技法必須有獨到之處,這是祝允明對「功」的進一步要求。他在《評書》中說自己不屑於步鍾、索、羲、獻的後塵,而要學習項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開創自己。因此他既反對時人對傳統的忽視,又強調不能真的成為「奴書」。 祝允明對於「性」沒有很多的論述。他提倡「起雅去俗」,顯然是指以學識和修養來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從而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兩點,就可以在「入神」的狀態下創作具有神採的優秀作品了。他對於「入神之境」的解釋是「一時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種約束的情況下,才能「閑窗散筆」,自然地表達自己。 祝允明在書法理論上的要求,既符合藝術創作本身的規律,又合乎文人書畫的審美要求,從而使他的書法創作成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❷ 祝枝山的簡介,有哪些很出名的詩詞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主要成就在於狂草和楷書。狂草來自懷素、張旭,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提按和使轉的筆法交互使用,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形成一種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更難得的是楷書又寫得相當嚴謹,有晉唐人的古雅氣息。這種反差很大的綜合素養與唐代的張旭十分相似。

祝允明的祖父祝顥是明正統己未(1439)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後辭職回鄉。他精於詩文,喜歡寫行草書,遠近都來求字。蘇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遊的有幾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歲。祝允明的父親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個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歲。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歲時已經離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時是很不幸的。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字元玉,晚號天全,蘇州吳縣人。明宣德八年(1433)進士。後來因迎英宗復辟有功,委任為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徐有貞才華絕世,天文、地理、道釋、方技都很通。書法擅長行草,深得懷素、米芾筆意,在當時很有書名。
祝允明的著作有,《懷星堂集》30卷、《蘇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 《浮物》1卷、《野記》4卷、《前聞記》 1卷、《志怪錄》5卷、《讀書筆記》1卷。

【甲寅端午擬白】
少小喜時節,而今一擲梭。真歡妻舉案,宜耳子工歌。
天地清明少,人生辛苦多。 問他痴祝老,不醉待如何?
【太行歌】
上客坐高堂,聽仆歌太行。六歲從先公,騎馬出晉陽。
遙循厚土足,忽上天中央。但聞風雷聲,不見日月光。
狐兔繞馬蹄,虎豹嗥樹旁。衡跨數十州,四面殊封疆。
童心多驚栗,壯氣已飛揚。自來江南郡,佳麗稱吾鄉。
邈哉雄豪觀,寤寐不可忘。人生非太行,耳目空茫茫。
【述行言情(其二十七)】
大儀靡停運,百生豈淹息。麗天星漢度,附地蟲鳥疾。
把策詣有司,五往五見黜。岩棲豈無尚,廛託病多役。
錢刀壞心氣,霜露損毛質。憔悴勿復言,流塵蒙白璧。
【春日醉卧戲校太白】
春日入芳壺,吹出椒蘭香。累酌無勸酬,頹然倚東床。
仙人滿瑤京,處處相迎將。攜手觀大鴻,高揖辭虞唐。
【歌風台】
掉臂長安市,遙從日邊來。因過芒碭下,步上歌風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忘其骸。帝業袖手成,慷慨襟抱開。
大風飛雲亦壯哉,韓彭英盧相繼死。寄命寺人髀股間,未央志氣拉颯摧。
相望千餘年,安能為之哀?明朝放舟淮浦去,項王韓侯祠下亦徘徊。
【短長行】
人生若無夢,終世無鴻荒。
昨日之日短,今日之日長。昨日雖短霽而暄,今日雖永陰復涼,
胡不雨雪為歲祥?胡不稍暖開初陽?徒為蔽天氛曀日黭黮,人物慘懍無精光!
物情望有常,造化誠叵量。氣候淑美少,君子道難昌。
陰晴長短不可問,古來萬事都茫茫!獨憐窮海客卧者,魂繞江南煙水航。
【新春日】
拂旦梅花發一枝,融融春氣到茅茨。有花有酒有吟詠,便是書生富貴時。
【首夏山中行吟】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壚煮酒香。
【哭子畏】
萬妄安能滅一真,六如今日已無身。周山既不容神風,魯野何須哭死麟。
顏氏道存非謂夭,子雲玄在豈稱貧。高才剩買紅塵妒,身後猶聞樂禍人。
【口號三首】
枝山老子鬢蒼浪,萬事遺來利得狂。從此日和先友對,十年漢晉十年唐。
不裳不袂不梳頭,百遍徊廊獨步游。步到中庭仰天卧,便如魚子轉瀛洲。
蓬頭赤腳勘書忙,頂不籠巾腿不裳。日日飲酒聊弄婦,登床步入大槐鄉。

❸ 征唐伯虎的桃花詩

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白話譯文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3)哭子畏二首祝允明賞析擴展閱讀:

1.《桃花庵歌》是明代畫家、文學家、詩人唐寅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

2. 此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是唐寅詩中之上乘者。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論斷。

❹ 草字編 和 祝枝山

祝允明 明代史稱「吳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1460—1527),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他字希哲,號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由於與唐寅(字伯虎)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看他的遺墨,顯出他的傳統功力極深。其小楷學鍾繇、王羲之、謹嚴端整,筆力穩健;草書學懷素、黃庭堅,晚年的草書,更顯筆勢雄強、縱橫秀逸,為當世所重。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儒雅世家生 文化城市出 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祝允明出生在蘇州的一個官宦世家。
祝允明,字希哲,因為他的手有歧指,因此號枝指生、枝山等。 祝允明的祖父祝顥是明正統己未(1439)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後辭職回鄉。他精於詩文,喜歡寫行草書,遠近都來求字。蘇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遊的有幾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歲。祝允明的父親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個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歲。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歲時已經離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時是很不幸的。 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字元玉,晚號天全,蘇州吳縣人。明宣德八年(1433)進士。後來因迎英宗復辟有功,委任為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徐有貞才華絕世,天文、地理、道釋、方技都很通。書法擅長行草,深得懷素、米芾筆意,在當時很有書名。
祝允明娶中書舍人李應禎(後升太僕少卿)長女為妻。生一子,名續,正德年間進士,官至廣西左布政使。 蘇州是祝允明的家鄉,也是他一生的主要活動地。在明代蘇州是經濟、文化相當發達的城市。太湖流域的地理條件使蘇州地區的農業生產尤其是棉花和蠶桑生產很發達,使與之配套的手工業很發展,於是成為商賈雲集之地,異常繁榮。在這樣的情況下,文人薈萃,各種文化活動也很活躍。 明代文壇上有「吳門四傑」:張羽、楊基、高啟、徐賁。他們都是詩書畫俱通的雅士。 明初書壇以「三宋」為代表。三宋為宋克、宋廣、宋璲,其中以蘇州的宋克為代表人物。宋克尤擅草書、楷書,他在書法上成就直接影響到繼起的「二沈」(沈度、沈粲)。 在繪畫上,以沈周為首的「吳門畫派」正在興起。太湖流域畫家輩出,「元四家」對於蘇州地區的影響很大,學畫的人很多,以後吳門成為明代的一個繪畫中心。 蘇州當時的工藝美術也很發達。《古今圖書集成》中記載了扇、席、銅香爐、麻手巾、蠟牌、藤器等名產在蘇州都有出處。書畫碑刻與裝裱業也很發達。有很多書畫收藏家,書畫商活動頻繁。圖書文物收藏成風。 這時的文學家、詩人、書畫家、史學家、鑒賞家等吳門眾多的文人,在相互交往和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群體,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亦師亦友。又因師生、親屬等等關系使他們結成了文人網路。明代華亭人何良俊談蘇州時說:「蘇州士風,大率前輩喜汲引後進,而後輩亦皆推重先達。」在這樣的氛圍下,吳門畫派在逐漸地形成和發展。 家學有淵源 從小苦攻讀 在祝允明的成長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祖父祝顥和外祖父徐有貞。這兩位長輩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 徐有貞十二三歲入小學時,已經會古文詞,稍大後跟隨都憲吳恩庵,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議論,吳恩庵高興地對人說他定成大器。有一次見到國子祭酒胡頤庵,胡讓他賦詩,他拿筆立就,用詞遣句都很老成。 祝允明幼年跟隨外祖父。在祝允明出生前三年,徐有貞迎英宗復辟有功,受皇帝寵愛,遭到在復辟中一同立功的曹吉祥、石亨等人嫉妒,幾次被誣下獄,後來英宗特詔讓他回家。回家後閉門謝客,直到曹、石相繼敗死才開始買田築屋,准備安度晚年。這時祝允明已經兩三歲了。徐有貞在鄉里德高望重,蘇州府學碑刻立石往往請他撰並書,也經常有人請他作墓誌銘。因此祝允明除了外祖父外,接觸到了不少人,時時受到熏陶。 祝允明五歲,祖父祝顥辭職回鄉。祖父雖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很好,他善會談,旁徵博引,又常會開開玩笑,當時人都很願意和他交遊。祖父風趣灑脫的性格和生動的言談給祝允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祝允明先天稟賦很好,又有兩位大儒的教導,所以很早就顯露出他的才華。他五歲時就能作一尺見方的大字,讀書一目數行,九歲時已經能作詩。 祝允明十三歲時,外祖父去世,終年六十六歲。這一年吳門出了一位狀元吳寬。兩年後祝允明的老師王鏊廷試又得第三,吳門文人名聲日大。 祝允明青年時期發奮苦學,為的是和他的長輩一樣求取功名,這是文人的唯一出路。蘇州府學樹立著他外祖父撰並書的《儒學興修記》和撰寫的《科第題名之記》,這對於祝允明來說就是壓力和要求。眼看自己熟悉的師長一個個金榜題名,他也必須努力。科舉除了讀書外還要練好楷書,祝允明嚴格地按照前輩的教導扎扎實實地下功夫。 祝允明往往把讀書和寫字結合起來學習。例如他二十八歲時用小楷書錄一卷《唐宋四家文》。在卷末他自己認為前輩們往往書錄古文上百,抄錄一遍即能「得其大略」,所以他也學著這么做。這種口誦手錄的學習方法對他的幫助很大。又如他二十七歲用小楷抄錄了《莊子》中的七篇(《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董其昌評為「綿里鐵」,「如印印泥,方是本色」。 祝允明青年時期的詩文書法已經聞名鄉里,大家都知道他的才華,因此當時任中書舍人的李應禎把自己的長女許配給他。此後祝允明在書法上的進步又得到了岳父的指導。李應禎精於書法,對各體都有研究,他提倡創新,在實踐上自成一格。他又是文徵明的書法老師,因此對吳門書派的形成影響很大。 祝允明在苦讀期間結交了很多良師益友。其中如沈周、劉珏、杜瓊、吳寬、周臣、朱存理等都是蘇州名士。他拜比他長十歲的王鏊為師,又與年紀相仿的都穆、楊循吉為友,更與比他年輕的唐寅和張靈交往。經常一起作詩唱和、切磋書畫,感情深厚。 中年不得志 懷才戲人生 祝允明三十以後才華已經相當出眾。請他撰寫墓誌、碑碣和求書畫的人很多。他三十一歲就受聘為作《重刊王著作文集序》。刻書作序往往請名人,可見時人對他的看重。 祝允明與都穆、文徵明、唐寅等常在一起創作古文辭。唐寅從小聰慧,也很早就出名。文徵明小時不很聰明,後來發奮學習,又得到沈周、吳寬、李應禎的指點,在文章、繪畫、書法上進步很快。文徵明性格內向,文靜而嚴謹。祝、都、文三人往往在唐寅的畫上題句作文。
祝允明三十三歲那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主考官王鏊對他的文章很贊賞。憑著自己的才學,祝允明很自信,認為進京考試,錄取高第易如反掌。誰知以後七試禮部都沒有成功。這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仕途的失意和打擊對於祝允明的後半生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他的心境、性格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祝允明中年是在這樣一個轉變中度過的。他中年的前半期,孜孜不倦於科舉考試,思想是積極入世的儒家觀念。而後,一次次的失利,使他越來越心灰意冷,漸漸地轉向了老莊的消極出世,開始游戲人生。他的心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上表露外,只能在詩文、書法中抒發。他的書法也漸漸轉向行草書。五十歲以後在草書上的發展和成功與這樣的心境是分不開的。 祝允明與唐寅關系異常密切。他在三十七歲時,二十七歲的唐寅與鄰居張靈一起常常縱酒遊玩,不好好讀書。祝允明知道後特地去規勸,此後唐寅又一心一意地讀書了。他還把張靈收為自己的學生,在著文作詩或作書時,讓張靈在旁邊侍筆硯,因此張靈也進步很快。在那段時間里,蘇州人稱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為「吳門四才子」。他們都規規矩矩讀書求功名。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二十九歲鄉試第一,成了南京解元。依他的才華有希望在會試中奪魁。當時在朝中的吳寬在公卿間常常稱贊他,使他名聲傳遍京城。第二年唐寅進京應試,因同行的徐經賄賂會試總裁程敏政家僮,科場作弊,牽連唐寅因而入獄。後來經吳寬的求情,才得以赦免。躊躇滿志的唐寅受到突如其來的打擊,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仕途無望,又引起夫婦反目,妻子與他離婚,跟中了進士的都穆結合。這幾件事使唐寅的人生觀產生極大變化,性格也大變。這時的祝允明與唐寅同病相憐。他們的思想由追求功名、經世治國而都轉向了獨善其身、游戲人生的態度。祝允明在《再挽子畏》詩中有「少日同懷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之句。唐寅,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後來自號「六如居士」,皈向佛門,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歸向道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是封建社會中文人的遺憾!
得仕復求隱 歸里振書名 五十歲以後的祝允明,心情極度矛盾。年逾五十仍未被錄用使他焦躁不安、異常痛苦,常常借酒消愁。五十一歲時作了《閑居秋日》詩,其中有句「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發出了來自內心的感嘆。這些詩句在祝允明五十一歲後,被他以草書的形式寫了好多遍。在他五十三歲那年,痛苦、焦躁、煩悶的心情幾乎到了極點。那年夏天,他常常因此而失眠,一連作了《淚》二首、《壬申夏夜不寐》以及《醉》等詩篇。詩中充滿了不平和惆悵。但此時他內心還抱著一絲希望。 五十五歲那年謁選,總算得了一官半職,授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第二年走馬上任。 興寧縣民俗不淳,社會秩序不好,有強盜常出山谷放火搶劫。祝允明赴任後很感嘆,有詩句雲:「道惠何曾惠,吉寧又不寧。」祝允明以禮待百姓,教育引導民風。對於強盜他施展計謀,設法在一個早晨捕獲三十多人,從此縣里比較安定。興寧縣在祝允明的治理下很有起色。但祝允明並沒有得上司的歡心,五十七歲那年冬天,因拙於催科秋稅曾被停給俸米。這一年他奉命修興寧縣志,題名為《正德興寧縣志》。雖然是奉命修志,例行公事,但這篇縣志序的手稿卻由行書而行草,最後變成狂草,成為他傳世中的珍品。 祝允明身在興寧做官,雖然政績不錯,但時間一長便生了歸鄉之心。原因主要是在官場上看不慣積弊。作為一個有學養的文人,雖然希望能得到重用,但他的良心卻使他不能融入官場,這是一對矛盾。他的表弟在看望他時,他作詩錢別,詩句中便流露出這種心情。嘉靖元年(1522),六十三歲的祝允明調往南京任京兆應天府通判,因此後人稱他為「祝京兆」。他面對官場的腐敗,不堪忍受,終於下決心託病辭職,回故里蘇州度殘年。 祝允明六十四歲,在外祖父舊宅中築了懷星堂安身。這一年,他的好友唐寅,這位才華橫溢的才子,在受盡世態炎涼後去世了,年僅五十四歲。祝允明異常悲痛,含淚為他作了墓誌銘,寫下了《哭子畏二首》,後來又作了《再挽子畏》。字里行間流露出悲嘆和同病相憐的情感。又過一年,他的老師王鏊也去世了,終年七十六歲。祝允明作了《祭王文恪公文》。他為自己沒有做到如老師期望的那樣而感到慚愧。兩位師友的去世在他的晚年又抹了一道陰影。他曾在病中,緬懷知友,不論少長、隱顯、存沒,各作一詩,計十八人,給王寵作了兩首,因此留下《懷知詩》十九首。慘淡的人生使他在衰年更加放盪不羈,直率真切地表達自我,因此多作狂草巨制。
祝允明晚年經濟狀況不佳。他六十六歲那年,文徵明次子文嘉知道他的情況後,在書房中設置了蠶絲紙和上等筆墨,請他去,許酬索字。祝允明趁興寫了行草書《古詩十九首》,這是件精品,文氏父子很是贊嘆。後來刻入文徵明的《停雲館帖》。此時,祝允明雖隱於鄉里,但書名大振,被公認為吳門書壇領袖人物。祝允明在他最後一年還寫下了表述他書法觀點的章草書《書述》,成為他為數極少的書法論著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對祝允明的書法很喜愛,因此在他去世不久,就出現了大量的偽作。造假者藉此謀利,這給後人對祝允明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其中以他的外孫吳應卯學他的字最像,可以亂真,即使行家也難分辨。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初),祝允明病逝,終年六十七歲。這位書法領袖在貧病中告別了人世。他以自己的實踐使吳門書派在崛起中達到了全盛,並形成了明代的浪漫主義書風,成為明代中期書壇的主將,對明代書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祝允明一生留下了很多詩文雜稿。《明史》本傳稱「著詩文集六十卷,其他雜著百餘卷」。而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懷星堂集》三十卷為最有名。這是他除書法作品外的又一筆文化遺產。
兼二父之美 學書有家承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氣氛很濃的蘇州,他的書學生涯是在前輩的言傳身教下開始的。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兩人。 徐有貞擅長行草書。他的行草主要師法唐朝的懷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筆直率而華美,結構瀟灑多姿,很得古雅之氣。在祝允明二歲時,徐有貞奉詔回蘇州閑居,祝允明一直與他在一起。直到祝允明十三歲時徐有貞去世。因此祝允明幼年學習書法就是在外公的啟蒙下開始的,徐有貞的書法風格對他影響是很深的。 李應禎也是一個有名的書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應禎的指導。在跟從岳父學書的十幾年中,李應禎對於祝允明在書法的發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據文徵明的記載,李應禎在晚年告訴他,說自己學習書法四十年才開始有所得,並向文徵明論述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牘,秀麗而又有氣度,行筆自然大方,橫向取勢的撇、捺、橫都很生動有致。字的大小,粗細變化自然。他這種富於抒情性的行草書對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響。 祝允明自己談幼年時學習書法,說前輩不讓他學習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晉唐人的字帖。所指的應該是楷書的學習。應該說祝允明幼年在兩位前輩的指導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為日後的發展作了鋪墊。同時兩人的書風的優點也傳給了祝允明。性功須並重 超然出神采 祝允明的書藝思想以「神采」為最終歸宿。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他認為必須「性」、「功」並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書法創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認為只有功力而無精神境界,神采就沒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沒有表達的功夫,那麼神采就不能實在地顯露。兩者不可缺一,必須兼備。他就是這樣辯證地揭示了這一藝術創作的規律。 對於「功」,祝允明認為只有在向前人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對時人不願好好學習傳統而把這稱為「奴書」的說法很憤慨。特地寫下了《奴書訂》予以反駁。在這一點上,他晚年在《書述》中還批評了他的岳父李應禎。他強調必須「沿晉游唐」,這是源於他對書法史的深入認識。他認為書理極於張芝、王羲之、鍾繇、索靖,後人只是在遵循他們的法則,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變。他認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當時人的法則來寫;宋初還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處,而後便大變傳統,古法遭到敗壞,大多流為惡怪。到元代方有趙孟頫扭轉時風,復歸晉唐,但終因個性不強未免有「奴書」的遺憾。所以要知書法的本來必須向晉唐學習。在學習和熟悉了傳統後,其技法必須有獨到之處,這是祝允明對「功」的進一步要求。他在《評書》中說自己不屑於步鍾、索、羲、獻的後塵,而要學習項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開創自己。因此他既反對時人對傳統的忽視,又強調不能真的成為「奴書」。 祝允明對於「性」沒有很多的論述。他提倡「起雅去俗」,顯然是指以學識和修養來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從而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兩點,就可以在「入神」的狀態下創作具有神採的優秀作品了。他對於「入神之境」的解釋是「一時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種約束的情況下,才能「閑窗散筆」,自然地表達自己。 祝允明在書法理論上的要求,既符合藝術創作本身的規律,又合乎文人書畫的審美要求,從而使他的書法創作成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http://ke..com/view/13983.html?tp=0_11

❺ 古代事例

自然界中的萬物都在嘗試告別,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說:告別是一種專膽魄。
諸葛孔明屬深居隆中,以躬耕為樂,吟唱為趣,似乎無意於征戰,但他常自比管仲、樂毅,可見他早有出將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劉備不上演三顧茅廬,諸葛亮也終會登門自薦。因為他告別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艱苦卓越的政治斗爭,不失為一種膽魄。
陶淵明本為朝廷官員,但他厭棄官場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棄官隱居,放棄了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因為他有自己的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他告別權貴,摒棄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懷,絕對是一種膽魄。
魯迅本來一直投身醫學,希望用治病來救中國,但他後來發現在中國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靈與思想的病魔,因此他棄醫從文,拿起筆桿這把利劍為中國人剔除心靈的傷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氣節也從筆尖中向外四射,因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華。他告別醫學,走上了文學這條無止境之路,無疑是一種膽魄。

❻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鑒賞

【年代】:明
【作者】:唐伯虎——《桃花庵歌》
【內容】: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作者】:
唐寅,唐伯虎,才氣放,武夷游,洞庭盪;稱才子,風流樣,隱蘇州,裝顛狂。傳畫藝,名聲響,孤驁圖,意清朗;松聲圖,雄偉壯,松與泉,合聲唱。

明代的著名畫家,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世稱「吳門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負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性格行為流於放浪不羈。唐寅與同鄉「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後在好友祝允明規勸下,才發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後遠游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諸名山,並盪舟於洞庭湖、彭蠢,然後鬱郁回到蘇州。晚年信奉佛教,自號六一居土。曾作詩自責,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慨當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後,發現寧王有反意,於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盪不羈,思想比較頹廢。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

【注釋】:
車馬:代指權貴。
忒:太。

【賞析】: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將車馬權貴視如塵土,將酒盞花枝分者奉為天人,自有傲骨。瘋顛也好,痴狂也罷,花間獨坐自飲自斟,自有風流。

個人見解:
內容方面: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後唾棄仕途,最終採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方面: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後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的為人——清高。
(你是中學生嗎?這個是作業吧。中學畢業後就沒有認真做過詩歌賞析了,今天看到了突然技癢,邊回憶以前的要領邊寫了點,應該不至於很差,也但願樓主有用,呵呵。)

❼ 唐伯虎《桃花庵歌》

原文: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由來:

此詩寫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這一年,上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

釋義: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出處:《桃花庵歌》是明代唐寅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7)哭子畏二首祝允明賞析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唐伯虎生活十分窘迫,「桃花庵」是他的朋友捐錢幫他買下的一間十分簡陋的小茅草房。

前八句,主要描述的是桃花仙寫意的平庸生活,文章多次提到「花」「酒」意向,卻沒有給人輕浮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輕松逍遙,讀來動感快意。

次八句,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詩人樂於歸隱的人生態度。

最後兩句點名主題:功名利祿皆是浮雲!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解析: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還記得五陵豪傑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桃」與「逃」同音,表達的是詩人逃避世俗,樂於歸隱生活的強烈願望。

❽ 祝允明的人物生平

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祝允明生於山西太原,其祖父祝顥時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天順八年(1464年),祝允明開始臨貼學習書法,不久可以寫大字。同年,祝允明的祖父祝顥致仕。 成化元年(1465年),祝允明隨祖父祝顥從山西南歸,途經太行山。
成化四年(1468年),祝允明生胎瘍,卧床休息,發現卧床處有詩,激發了祝允明學習作詩的興趣。不久病癒,祝允明開始拜師學習經義。
成化八年(1472年),祝允明開始學習作文。七月十五日,外祖父徐有貞病卒。
成化十一年(1475年),祝允明游雍熙寺,寫《游雍熙寺雜記》一詩贈於寺僧。同年,母親徐氏病卒。
成化十四年(1478年),祝允明娶中書舍人李甡(字應禎)之女為妻。
成化十五年(1479年),祝允明考中秀才。開始力攻古文,後為學官司馬垔稱賞,允其補廩生。七月三日,長子祝續出生,祖父祝顥大喜,賦詩兩首慶祝。同年,父親祝瓛續娶陳玉清為妻。
成化十六年(1480年),祝允明赴鄉試,落第。同年,繼母陳玉清生一女。
成化十九年(1483年),祝允明再赴鄉試,又落第。同年,七月父親祝瓛死。十二月祖父祝顥病卒。
成化二十年(1484年),祝允明收張靈為弟子。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祝允明在家居父、祖之喪,其間讀書有所得,匯編成《讀書筆記》。十二月二十二日,祖姑祝妙清卒,祝允明撰寫墓誌銘《王府君妻祝氏碩人墓誌銘》。同年,祝允明有書法作品《莊子秋水篇》。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五月,祝允明應吳寬邀請書宋代蘇州東禪寺僧所作《林酒倦詩》,沈周、唐寅等都有題詠。(註:酒倦是宋代東禪寺僧人,俗名姓林,因嗜酒故號酒倦。)五月後,臨摹蕭子雲、薛稷書法作品,並書有《高唐賦》。六月,臨摹《黃庭經》。七月望日後,書《千字文》。秋,赴應天鄉試,落第。九月,外祖母蔡妙真卒,代母舅撰墓誌銘《顯妣武功伯夫人蔡氏袝葬志》。同年,與友人潘崇禮訂交。為友人沈周書《秋軒賦》。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長至日,編定所著《浮物》。十二月初六,祝允明生日,有感慨述志寫文。同年,有行書作品《燕喜亭等四記》。 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上日,祝允明有感於「匪物不初,維篤乃完」作《篤初》一文。九月九日,作《江城子》詞一首。十一月,為沈周妻陳氏作墓誌銘。除夕,書寫《成化間蘇材小纂》。同年作《養虎傳》,有行書《離騷經》、《和詩二十首》。
弘治二年(1489年),祝允明與都穆以古文辭出名,有文徵明、唐寅等追隨。二月,應鄉人許朝相邀,在其所得元代倪瓚的《江南春》和詩。夏日,祝允明與都穆、楊循、史經、朱凱等常去朱存理僦松軒避暑,飲酒、品書、鑒畫以為樂事。七月,赴應天鄉試,住在南京岳父家。八月三日,生病回到蘇州就醫,五十日後病才愈,誤了此次鄉試。九月二十一日,祝允明的好友周庚下葬,因為生病沒能前往,寫詩哭祭。
弘治三年(1490年)五月十八日,祝允明居住在卧龍街,夜間聽到譙樓鼓聲,作《譙樓鼓聲記》。六月十九日,撰《祖允暈慶誕記》。八月晦日,書《離騷經》。十月七日,祝允明的祖父的朋友顏昌卒,為其撰寫墓誌銘。十月,寫詩和吳寬所題倪瓚的《秋林遠岫圖》。十二月六日生辰,賦詩一首。同年,好友謝丙五十歲,為其撰《說逸》。同鄉好友王觀匯整其先人的《王氏著作文集》,又重刻《震澤紀善錄》,祝允明為其作序。
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人日,祝允明與李詢等往承天寺之圓通附院遊玩,寫詩題其壁上。正月九日,夜間在李詢家喝酒,信手作長句一篇。同日,繼母陳玉清之父陳紳卒,明年下葬,為其撰墓誌銘。三月晦日,書《畸崖記》、《譙樓鼓聲記》、《魂游曲林記》。四月十一日,好友錢愷卒,為其作畫像贊。四月,病中作詩四首。六月五日,在友人王錡家觀宋代李麟《圖史卷》,寫文記之。八月一日,為好友謝丙的亡父謝會的遺稿作序。九月四日,寫有《動靜記》。九月,為謝會及其妻盧妙定撰寫合葬志。長洲縣令刑纓離任,與好友王錡寫詩為其送行。十月二日,為友人朱凱書舊作《蘇武慢十二篇追和虞韻》。十一月,撰《都師郭公葬部人陳頤之碑》。同年,叔父文森赴京,作文相贈。寫文為離任的長洲縣學教諭彭道送行。為同鄉都容作傳。
弘治五年(1492年)正月,寫詩和吳寬《喜雨》詩。三月望日,與祖元暈共飲,書杜甫詩相贈。秋,中應天鄉試,主考官為王鏊。九月上旬,書《米顛小史》。好友王錡建燕翼堂,為其作《燕翼堂記》。
弘治六年(1493年)春,赴會試,不中。這年春,為好友書《楊柳花》、《春莫曲》、《投釵吟》、《沈先生西山雨觀圖》。五月,外叔祖母高妙安卒,撰墓誌銘《徐府君妻孺人高氏袝葬志》。七月九日,岳父李應禎卒,為其寫行狀錄,文林為其寫墓誌銘。八月一日,寫詩題沈周所摹《米敷文大姚村圖》。八月七日,為鄉人蔡蒙寫行狀《中憲大夫廣西南寧府知府蔡公行狀》。臘月二十日,寫抒懷詩十五首。臘月二十四,寫《送龜詩》。除夕,寫《除夕守歲》詩一首。
弘治七年(1494年)元旦,作詩一首。春,蘇州府城隍廟新井成,寫文記其事。六月二十日、二十一日,與洪子等游福昌寺避暑。六月二十四日,游雍熙寺。七月,好友陸容卒,寫詩哭之。中秋,以臨古人貼贈送好友彭日方。十月二十四日,冒寒過訪沈周,沈周作《林壑幽深圖卷》相送。十二月,鄉人薛英卒,為其寫墓誌銘。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夢中與人論《易》,寫文記其事。九月九日,臨趙孟兆書《過秦論》。秋,應費子之請,為其餘虛有其表號雲江寫文記之。
弘治九年(1496年)元旦,途經揚州,未入其城。二月,在京會試,不第。五月,書自作詩《三暢詠》。九月朔日,書《離騷》首篇。秋,有事過南沙處,南沙出示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把玩三天,不忍,臨一遍。十一月,為友人吳廷用作《釣月亭記》。同年,秦文奉旨營葬吳寬之母,返程為其送別,寫詩相贈。同年,書自作詩《北邙行》。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范從規卒,為其寫墓誌銘。五月,有文題仇英《蘭陵介和圖》。五月十日,友人謝昺卒,為其寫墓誌銘。六月,表姐徐德妝卒,為其寫墓誌銘。九月,為鄉人書畫家陳邏寫墓誌銘。十月,書《可竹記》。應太倉州淀在甘澤之請,為其輯訂族譜。蘇州開元禪寺重修完畢,為其撰碑文。
弘治十一年(1498年)四月,姑父湯瑄卒,為其寫墓誌銘《登仕佐郎鴻臚寺序班湯府君墓誌銘》。岳母王氏卒,為其寫墓誌銘《明故南京太僕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誌銘》。夏,有詩題戴進《孤舟圖》。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赴京會試,落第。十月,為湯文奐自號宜軒作記。同年,手錄宋代洪邁《夷堅丁志》。
弘治十三年(1500年)正月,為新安羅惟善序其重刻十二世祖的《鄂州小集》。正月二十七日,書《黃庭經》。三月,撰《椿樹秋霜序》題在唐寅《椿樹霜圖》卷後。八月,書《仰山堂銘》。十一月冬至日,序友人王錡所著《寓輔雜記》。十二月二十一日,餘杭方祥卒,為其寫墓誌銘,其子方坤、方翼皆是祝允明的學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二月,題顧氏所藏唐代懷素《千字文》卷。為太倉知州李端撰其父母合葬志。三月,蘇州府重修湖川塘竣工,寫文記其事。三月,撰書《太倉州儒學記》。五月,為友人撰《壽意圖序》。八月,於嘉禾途中寫《鄧攸論》。同年,書《關公廟碑》。
弘治十五年(1502年)春,赴京會試,不第。二月,母舅徐世良卒,為其寫墓誌銘《昭武將軍上輕車都尉錦衣衛指揮使徐公碑》。八月一日,在南京為黃璋夫婦作《偕美賦》賀其生辰同年同月同日。同年,吳縣知縣鄺璠離任,為其撰文。書有小楷《一江賦》。
弘治十六年《1503年》正月,姑父劉汝大的繼室王妙慶卒,為其撰墓誌銘。九月,南京汪宗道家藏書法名畫豐富,賞玩一番。同年,題宋代米芾《九帖》。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與文徵明、唐寅出遊東禪寺,為僧人書《飲中八倦歌》。三月十九日,友人錢腴卒,為其寫行狀和祭文。七月,吳寬卒,寫詩哭之。同年,有行書《離騷》。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春,赴會試,不第。四月,為親家王觀書《王氏復墓記碑陰》。七月,應王鏊及蘇州知府林世遠之聘,修《姑蘇志》。秋,在修志館,寫詩和王鏊的《晚秋白蓮》。與文徵明會於城南,互有詩作贈答。書《充齊記》、《聽泉記》。書《招鳳辭》於唐寅所繪《南遊圖》後。 正德元年(1506年)二月,《姑蘇志》初稿成。春,過沈與文家,為其書《盧姬曲》。四月,王鏊以吏部左侍郎入閣,唐寅繪《出山圖》,祝允明、徐禎卿、張靈等題詠以示慶賀。開始校刻《姑蘇志》。賦《浩歌行》感嘆人生年華易逝,功名富貴難成。
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十日,致書王鏊,述《姑蘇志》校刻情況。二月,唐寅持所繪《高士圖》請其書贊於其上。夏,往南京小住,有詩作贈沈與文。題元代趙雍《開月騏驥圖》。六月,納涼古寺,書劉基《二鬼》詩。秋,寓南京,為沈與文書自作詩。秋,與無錫華王呈共淳,啜敬漪瀾堂,書杜甫的詩,撰《成趣園記》。秋,子祝續中應天鄉試第一百一十一名。同年,有行書《芝庭記》、楷書《琵琶行》《宋玉詩賦冊》、草書《宋玉釣賦》、《蘭花詠》、《杜甫秋與八首》等。
正德三年(1508年),赴京會試,不第。朝廷請其修《孝宗實錄》,辭不就。秋,與唐寅、文徵明、沈周、楊循吉等送戴昭歸家,有詩相贈。秋,書《嚴先生祠記》。十一月七日,好友朱應登之父六十壽,為其作銘。同年,子祝續在南京,寫詩寄懷。
正德四年(1509年)二月,書王鏊所作《天平》、《一雲》、《金山》、《南峰》等詩。三月,好友王聞繪《存菊圖》,為其作《存菊解》。三月下旬,到親家王觀家中,應其邀請為其書《雕賦》。初夏,與好友唐寅泛舟遊玩。端午,題祖父祝顥、外祖徐有貞與友人《雪夜聯句》手績。九月下旬,書《前後出師表》。閏九月十三日,作《夢中為游山詩》。冬十一月,與好友王韋、顧璘、朱應登等宴飲於史後知山堂,慶祝朱應登升任延平知府。
正德五年(1510年)正月,吳越發大水,民不聊生,作《九愍》。二月,撰《夢草記》。四月十八日,書《洛神賦》於友人文徵明的《洛神圖》上。夏五月,作草書《秋日月居賦》卷。六月,撰《梨谷記》。立秋,作《知秋賦》。中元,臨米芾《龍真行》。七月,唐寅繪《古溪黃翁作壽圖》撰文書其上。八月二日,臨《黃庭經》。十一月三日,題孫育刻宋代陳少陽書法,題朱承爵所藏《眉山六帖》。同年,有作品《雜詩》、《問情賦》、《千字文》、《題石田雜花》。
正德六年(1511年)春,好友施儒入京會試,為其餞行。二月,會試不中。長子祝續中進士,選為庶吉士,祝允明聞之甚喜,作詩幾首。在京為虞來鳳作《東山竹屋記》。秋,在鎮江,應邀修鎮江地方誌。八月,在家著《野記》。九月,鄉人劉度卒,為其寫墓誌銘。冬,與文徵明、朱存理、朱凱、邢參、陳淳宴於楊循吉家。
正德七年(1512年)閏五月二十六日,寫詩寄懷。以《上俞都憲備賊事宜狀》,陳南京守備之事。六月,斷酒兩年後第一次醉。七月二日,致書陸完,上平定劉六、劉七之計。八月十九日,書唐代李白的《問月篇》。十月,游淮楚,寄居在友人大河衛指揮使王廷瑞家。十一月,在淮陰為晉氏作《淮陰晉氏先德碑銘》。十一月十日,友人王廷瑞卒,寫辭悼念。同年,有《江淮平亂詩什序》。
正德八年(1513年)花朝日,書唐詩六首。六月一日,作《江淮平亂事狀》述劉六、劉七事件始末。七月,避暑山中,好友楊循吉持董源、李成、巨然、范寬的作品來訪。八月,宿東禪寺,書《東坡記游》。十月,長子祝續得授官禮科給事中。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赴會試,不中。三月三日,赴好友施儒宴請,拒絕了施儒下科再考的勸告,七試不中,決心不再赴會試。由京返回,致書朱應登,以所編定的集子請其作序。四月十二日,友人華夏來訪,請書《前後出師表》在其所藏的《武侯圖》上。秋,赴京就選,得授廣東興寧知縣。十一月,南下赴任,有詩述懷。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自寧王邸歸吳,皈依佛教,自號「六如居士」,築室桃花塢。暮春四月,祝允明作《杭州夏日以文會諸君従聘宅序》:「凡士居以學展策馮幾,或受教聖賢,辨難英傑,閉戶終日,恐一塵客撓也……」五月,祝允明小楷《前後赤壁賦》(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又作《乙亥五月五日王僉憲文明邀宴廬陵螺川驛樓觀競渡(七律)》。是年秋,祝允明赴興寧縣任。
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二日,祝允明偶在縣署之念慈齋避暑靜坐,發現舊作《擬詩外傳》數篇,遂書在素卷之上。八月,草書《米元章論書卷》。秋,書《待漏院記》。又作《陶淵明飲酒詩》。秋,作《越台諸游序》:「顧公丙子秋,來僉廣東提刑按察事,至旬日即往潮州督捕漳州賊……」九月九日,祝允明作《丙子重九戲題》。十二月二十日,祝允明在興寧縣齋書《墨林藻海》一卷。冬,上司因允明催交秋稅不力,停發他的官俸,作《歸與》。祝允明應命修興寧縣志。十二月二十九日,做《正德興寧縣志序》,自謂:「冬,承台省檄治通志。辭不獲。將自縣趨召,因以意授弟子員劉天賜、王希賢、李庠、張天賦,使以殷書為本,征扣見聞,補漏匡誤,迄於當時事為編以歸,允明於舟中稍為芟除比聯,以成書四卷。題曰:『正德興寧縣志』。」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日,祝允明過漕湖講堂望鴻齋,見宋紙精美,作行書《古詩十九首》冊並跋。某日,又作行書《連昌宮辭》等詩稿。六月二十七日,祝允明書《越台諸游序》。七月,祝允明行書《楊太真外傳》。祝允明赴廣東任職三年中,表弟趙某前往看望兩次,餞別時祝允明作《廣州別表弟趙二》相贈。九月,祝允明還興寧縣,二十七日夜渡頭舟中作《將歸行》,此時其繼母在蘇州、妻子在廣州、兒子祝續在北京。祝允明在興寧任上,作《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志狀》據文中所言,則文當作於「正德興寧縣志」修訖之後。祝允明在興寧縣任上,作《題黃山人詩巻》。
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十九日,祝允明在潮州獨往謁文公(韓)廟,浮橋上走到一半,又只有用小舟渡河,風雨交加,江水洶涌,小舟幾乎不能渡,退到橋尾,風轉厲,只有遠遠的看著遙拜返回,因此作《望韓》。七月廿三日,記敘有《游浮羅記》。
正德十四年(1519年)祝允明《己卯春日偶作韓致光體》。
正德十五年(1520年)春日,祝允明臨王羲之《黃庭經》一冊。二月二十七日,作《庚辰二月二十七日曉官窯中口號》。三月,祝允明過訪士元家作詩相贈。某日,祝允明在謝雲庄通家新居小樓覽元人《壽星圖》並題於其上。某日,孫七峰與唐寅、祝允明、楊邃庵、陳石亭、張石川諸君題名岩表,鐫刻游記。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一日,祝允明在天津官舟雨中,戲用山穀草法應酬知友索書,並題於後。秋日,作草書《贊辭》附於文伯仁畫《楊季靜小像》。十一月三日,祝允明作小章草《閑情賦》,自識雲:「冬日,擁爐於小閭,過雲庄至,除素紙索書鍾繇張草,勉為呵凍手書之。」十二月,祝允明作《張長史四詩帖跋》。是年,祝允明被薦應天府通判,專督財賦。 嘉靖元年(1522年)是年,祝允明任應天府通判,故被稱為祝京兆。在南京任上近一年,祝允明上疏求致仕。春二月十二日,祝允明過武林寓昭慶寺,訪靈梵上人,得覽趙文敏所書《圓覺經》,乃閉關月余,敬書《圓覺經》一卷。三月,祝允明作草書卷於從一堂。五月五日,祝允明行書《莊子逍遙游》於寒綠堂。是年,祝允明作《讀嘉靖改元詔書並閱邸臣敬作古調》一首。作草書《荔枝賦》。又作草書《前後赤壁賦》卷。
嘉靖二年(1523年)正月初七,作《鶴章》其序曰:「癸未嵗人日,余家搆新堂成肅延北山,老師醮陳感佑之,諶當奏章時仙騏三輩旋導燎台,奏升而駕亦逝眾目瞻竦敬賦一章銘志,玄賜兼謝周師精髙之效書奉並望和篇。」歸鄉後居外祖父徐有貞日華里舊宅,正月八日,築懷星堂。三月,作《蘇台八詠小詞》。四月,文徵明至京師,授翰林待詔,祝允明有詩見贈。閏四月下旬,祝允明過雲庄樓酒次,出經紙索書千文。二十五日,祝允明作草書《自書詩卷》,又作草書《太白酒樓詩卷》,草書《柳宗元梓人傳軸》。十二月初二日,唐寅歿。應唐寅之弟唐申(字子重)之請,祝允明撰《唐子畏墓誌並銘》,王寵書。祝允明曾作《哭子畏二首》及《再挽子畏》。是年,祝允明又作《趙姑夫啟殯祭》、《李碩人墓誌(李柔)》、《史在野(史臣)》、《古調尚書內相毛文簡公挽辭(毛憲)》。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祝允明作《所事儒教鬼神解》。秋夜,飲宴於陳氏山亭,燈下草書《赤壁卷》:「秋八月望夜,設小宴中庭,月色如畫,另仆篝燈,漫書蘇公赤壁二賦,以歸文貴孫子緣。」同年某日,又作《前後赤壁賦冊》。老師王鏊歿,年七十五歲,十一月二十日,祝允明作《祭王文恪公文》。祝允明又作《張文聲妻左氏墓誌銘》、《蘇州府學政科盛公墓誌銘》、《守齋處士湯君聞守生壙志》、《先妣陳夫人墓誌》。其繼母陳夫人於十一月二十日,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父墳塋之右,年七十有六。
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祝允明楷書《離騷經》。初夏,草書《夏後氏之圭帖》。七月,為九疇作草書《月賦》卷。又作草書《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秋日,作草書《七律九首帖一卷》。又作草書《閑居秋日詩》卷。又作草書《七言絕句》卷。九月,祝允明訪文嘉,文嘉知悉祝氏手裡拮據,設繭絲紙及上好筆墨,引起祝允明豪興,揮寫行草《古詩十九首》,嘉付以酬金。此卷後刻於文徵明《停雲館帖》。同月,祝允明曾用二文羊毫作行草應酬,並題於後。某日,為顧璘書寫《千字文、長清靜經》卷。又作《志謝可節墓誌銘》。
嘉靖五年(1526年)正月,允明作《太倉州新志序》。九月七日,作《祝文》。十月,崑山魏誠甫遠謁祝允明,求書《黃庭經》,祝允明抱病書寫。又作小章草《書述》。十一月,祝允明作章草《後赤壁賦》於文徵明《赤壁圖》後。是年,作組詩《懷知詩》,緬懷平生知己一十八人,共一十九首。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祝允明病故。
嘉靖七年閏十月十六日(1528年11月27日),祝允明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祖父祝顥墓旁。好友王寵為其寫行狀,陸粲為其撰墓誌銘。

❾ 《桃花庵歌》賞析

桃花塢里來桃花庵,桃花源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後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使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現實的社會是磨平一個人稜角最好的方式,也是一個人認清自己最快的方法。不過曾經有怎樣的理想,最終也不得不向現實所低頭。只是,一個人,如果連曾經的理想都慢慢放棄,慢慢得想做一個平凡的人,只求一份生存,那和芸芸眾生又有何區別。也許,我終還太年輕,我終還為被現實所磨平,終還不知現實的痛,一如從前不知愛的痛。

❿ 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是明朝著名什麼的文人。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說是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周文賓。另一說唐伯虎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們才思敏捷,才華橫溢,詩詞曲賦,樣樣精通。

江南四大才子其實就是「吳中四才子」的演變,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四人。電視劇《金裝四大才子》講四大才子是蘇州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而周文賓乃至「王老虎搶親」的故事,是文人後來虛構的。歷史上的「吳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禎卿,徐是明代文學家,與李夢陽等人並列「前七子」,其詩風格清朗,但不通書畫,性格也與另外三位不同。大概這個緣故,後來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賓來湊數。之所以將周文賓代替徐禎卿,還因為徐禎卿相貌比較丑,所以最初不受世人注目的緣故。徐禎卿就被貌佳的周文賓所代替。可見民間傳說之為傳說,並不可靠,可嘆的是今天的我們大多時候就要靠這些傳說甚至是流言來認識和發現古人,欣賞藝術。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