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阿諾特名言

阿諾特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23 14:58:28

⑴ 誰被稱為「近代奧林匹克之父」

皮埃爾-顧拜旦,法國教育家,少年時代酷愛體育,對古希臘燦爛文化饒有興趣。1896年創辦現代奧運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活。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職長達27年之久,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1937年9月2日,當這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全世界都為之動容。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開展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會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通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趨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借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地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著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還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體育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

為使這一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約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把希臘作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會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具生命力。

為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的純潔性,1912年,顧拜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了他的名作《體育頌》。熱情地漚歌了體育,抒發了他的奧林匹克理想。為此,他榮獲了該屆奧運會文學藝術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精心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旗,即一面中間由藍、黑、紅、黃、綠五隻彩色圓環相套接成白色無邊旗。它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此外,顧拜旦還在體育方面開拓了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他先後發表了《運動心理學試論》(1913年)和《竟技運動教育學》(1919年)等名作;還發表了有關運動分類的見解,為體育學術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896年至1925年,顧拜旦男爵一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負責該組織的領導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發展到40個。同時,在他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擔任28年之久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職務,但他被聘為終生名譽主席。

13年後(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男爵因心臟病在洛桑與世長辭,終年74歲。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顧拜旦的遺體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臟則安葬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奧林匹亞。他希望既使自己已長眠於地下,但其心臟仍能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脈搏一起跳動。

⑵ 顧敗當見解

你說的是他吧:
顧拜旦
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1863年1月1日—1937年9月2日)

【簡介】

顧拜旦,法國著名教育家,近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1863年1月1日生。他的傑出成就主要在學生教育方面和社會競技運動方面。

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學業過勞」,提出「唯一解決的辦法是叫孩子們游戲」。1889年5月,他利用萬國博覽會召開體育會議和學生運動會。1892年,他呼籲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之後於1894年6月成立了奧林匹克委員會,並於1896年在雅典召開了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奧林匹克已成為世界規模的體育盛會,他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傳遍了全球。由於他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皮埃爾·德·顧拜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起人,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1896年至1925年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也是奧林匹克會徽、奧林匹克會旗的設計者。顧拜旦不僅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體育活動家,同時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第二屆國際奧委會主席勒巴龍·皮埃爾·顧拜旦的故居在法國的諾曼底省的米爾維勒城堡,古堡的門口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現代奧運之父、教育家、歷史學家皮埃爾·顧拜旦:1863—1937。

顧拜旦出身於法國貴族家庭,擁有男爵稱號。他從小喜歡貴族運動,如擊劍、賽艇、騎馬,也喜歡拳擊。他父親夏爾·德·顧拜旦(Charles de Coubertin)是出名的畫家。

顧拜旦在社會競技運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1892年他呼籲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之後,於1894年6月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於1896年在雅典召開了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活。現在奧林匹克已成為世界規模的體育盛會,他所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傳遍了全球。由於他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1924年顧拜旦辭去了擔任28年之久的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937年9月2日,當這顆偉大的心臟永遠地停止了跳動,全世界都為之動容。

【生平】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開展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會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通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趨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借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地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著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還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體育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

為使這一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約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把希臘作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會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具生命力。
為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的純潔性,1912年,顧拜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了他的名作《體育頌》。熱情地漚歌了體育,抒發了他的奧林匹克理想。為此,他榮獲了該屆奧運會文學藝術比賽的金質獎章。體育頌全文:
啊,體育,
天神的歡娛,生命的動力。
你猝然降臨在灰濛蒙的林間空地,
受難者激動不已。
你像是容光煥發的使者,
向暮年人微笑致意。
你像高山之巔出現的晨曦,
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啊,體育,你就是美麗!
你塑造的人體變得高尚還是卑鄙,
要看它是被可恥的慾望引向墮落;
還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
沒有勻稱協調,便談不上什麼美麗。
你的作用無與倫比,
可使三者和諧統一;
可使人體運動富有節律;
使動作變得優美,
柔中會有剛毅。
啊,體育,你就是正義!
你體現了社會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
任何人不可超過速度一分一秒,
逾越高度一分一厘。
取得成功的關鍵,
只能是體力與精神融為一體。
啊,體育,你就是勇氣!
肌肉用力的全部含義是敢於搏擊。
若不為此,敏捷、強健有何用?
肌肉發達有何益?
我們所說的勇氣,
不是冒險家押上全部賭注似的蠻干,
而是經過慎重的深思熟慮。
啊,體青,你就是榮譽!
榮譽的贏得要公正無私,
反之便毫無意義。
有人耍弄見不得人的詭計,
以此達到欺騙同伴的目的,.
他內心深處卻受著恥辱的絞縊。
有朝一日被人識破,就會落得名聲掃地。
啊,體育,你就是樂趣!
想起你,內心充滿歡喜,
血液循環加劇,思路更加開闊,
條理愈加清晰。
你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
你可使歡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啊,體育,你就是培育人類的沃地。
你通過最直接的途徑,
增強民族體質矯正畸形軀體,
防病患於未然
使運動員得到啟迪:
希望後代長得茁壯有力,
繼往開來,奪取桂冠的勝利。
啊,體育,你就是進步!
為人類的日新月異,
身體和精神的改變要同時抓起,
你規定良好的生活習慣,
要求人們對過度行為引起警惕。
你告誡人們遵守規則,
發揮人類最大能力,
而又無損健康的肌體。
啊,體育,你就是和平,
你在各民族間建立愉快的聯系。
你在有節制、有組織、有技藝的體力較量中產生,
放全世界的青年學會相互尊重和學習,
使不同民族特質成為高尚而和平競賽的動力。

1913年,顧拜旦精心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旗,即一面中間由藍、黑、紅、黃、綠五隻彩色圓環相套接成白色無邊旗。它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此外,顧拜旦還在體育方面開拓了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他先後發表了《運動心理學試論》(1913年)和《競技運動教育學》(1919年)等名作;還發表了有關運動分類的見解,為體育學術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896年至1925年,顧拜旦男爵一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負責該組織的領導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發展到40個。同時,在他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擔任28年之久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職務,但他被聘為終生名譽主席。

13年後(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男爵因心臟病在洛桑與世長辭,終年74歲。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顧拜旦的遺體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臟則安葬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奧林匹亞。他希望即使自己已長眠於地下,但其心臟仍能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脈搏一起跳動。

⑶ ( )上發表了他的著名詩作【體育頌】

(皮埃爾·德·顧拜旦)上發表了他的著名詩作【體育頌】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開展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會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通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趨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借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地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著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還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體育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
為使這一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約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把希臘作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會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具生命力。
為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的純潔性,1912年,顧拜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了他的名作《體育頌》。熱情地漚歌了體育,抒發了他的奧林匹克理想。為此,他榮獲了該屆奧運會文學藝術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精心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旗,即一面中間由藍、黑、紅、黃、綠五隻彩色圓環相套接成白色無邊旗。它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此外,顧拜旦還在體育方面開拓了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他先後發表了《運動心理學試論》(1913年)和《竟技運動教育學》(1919年)等名作;還發表了有關運動分類的見解,為體育學術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896年至1925年,顧拜旦男爵一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負責該組織的領導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發展到40個。同時,在他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擔任28年之久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職務,但他被聘為終生名譽主席。
13年後(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男爵因心臟病在洛桑與世長辭,終年74歲。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顧拜旦的遺體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臟則安葬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奧林匹亞。他希望即使自己已長眠於地下,但其心臟仍能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脈搏一起跳動。
奧林匹克

⑷ 更快更高更強fastr,higher,stronger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旦。

皮埃爾·德·顧拜旦 (Pierre De Coubertin) 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貴族家庭,承襲了男爵頭銜。他在家排行第4,也是最小的孩子。1471年,他的一位先祖得到了國王路易十一授予的貴族稱號。他的父親夏爾·德·顧拜旦是個頗有名氣的水彩畫家。他的母親瑪麗也是貴族後裔。顧拜旦從他父母處繼承了大筆的遺產。1896年至1925年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他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顧拜旦的童年是在諾曼底度過的。當時的顧拜旦非常喜歡拳擊、賽艇、擊劍和騎馬等項體育活動,並喜歡畫畫,會彈鋼琴。1875年至1881年,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發掘出來,這引起顧拜旦極大的興趣。

1880年,顧拜旦進入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校。但不久就退學,隨後進入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後又入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就讀,獲得了文學、科學和法學三個學位。青年時代的顧拜旦志在教育和歷史,在普法戰爭中戰敗而萌生了教育救國和體育救國的思想。1983年起進行比較教育學的學術研究。1888年,顧拜旦出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並發起成立了第一個「全法學校體育協會」,設立了「皮埃爾·德·顧拜旦獎」,以表彰最優秀的運動員。1889年,召開推廣在教育中設立身體練習課程代表大會,他擔任大會秘書長。

1890年,他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使他萌生應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的想法,以創辦現代奧運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一種舉辦世界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設想使他開始積極投入到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之中。1891年,顧拜旦出任法國田徑協會秘書長。

1892年12月25日,法國田協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成立5周年紀念大會,顧拜旦首次在大會演講中發表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口號,正式提出恢復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想法。1893年,在顧拜旦的推動下,在巴黎召開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代表大會」。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代表們一致通過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這次會議還決定於1896年4月在奧林匹克運動發詳地希臘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後則按照古希臘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當時著名希臘文學家維凱拉斯 (Demetrius Vikelas) 擔任首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

1896年4月5日,第一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行。開幕式上,希臘國王喬治高度贊揚了顧拜旦的貢獻。雅典奧運會後,維凱拉斯辭去奧委會主席職務,顧拜旦當選第二任國際奧委會主席。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上。顧拜旦針對當時體育競賽中的一些弊端,發表了著名的詩作《體育頌》,獲得了本屆奧運會文藝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徽、會旗。會旗圖案白底、無邊、上面有藍、黃、黑、綠、紅5個環環相扣的彩色圓環,象徵著5大洲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比賽和友好精神相聚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外,他還倡議燃放奧林匹克火焰、設立奧林匹克杯等。在確定奧林匹克運動會口號的問題上,顧拜旦最初覺得應以「團結、友好、和平」的口號來指導比賽。後來,他的一個朋友狄東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得到顧拜旦的贊賞,認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偉大精神,以後便倡議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1925年顧拜旦辭去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務。在他任職期間(1896年至1925年),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增加到40個,並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他卸任後被終身聘為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1937年9月2日,顧拜旦在瑞士日內瓦去世,隨後被安葬在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瑞士洛桑。按照他的遺囑,他的心臟安葬在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的科羅努斯山下。

顧拜旦不但是一個傑出的國際體育活動家,而且還是一個卓有成就的教育學家、歷史學家。他一生著有《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英國教育學》、《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體育頌》等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的《體育頌》,並因此而獲得該屆奧運會金質獎章。

在法國,有以顧拜旦命名的街道、體育場館。法國國家奧委會總部就設在皮埃爾·德·顧拜旦大街1號。在法國國家奧委會的大廳里,矗立著顧拜旦的銅像。1999年12月17日,他獲得由《奧林匹克雜志》評選的「世紀體育領導人」稱號。

⑸ 誰能說說有關顧拜丹的

皮埃爾-顧拜旦,法國教育家,少年時代酷愛體育,對古希臘燦爛文化饒有興趣。1896年創辦現代奧運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活。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職長達27年之久,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1937年9月2日,當這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全世界都為之動容。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開展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會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通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趨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借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地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著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還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體育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

為使這一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約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把希臘作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會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具生命力。

為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的純潔性,1912年,顧拜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了他的名作《體育頌》。熱情地漚歌了體育,抒發了他的奧林匹克理想。為此,他榮獲了該屆奧運會文學藝術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精心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旗,即一面中間由藍、黑、紅、黃、綠五隻彩色圓環相套接成白色無邊旗。它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此外,顧拜旦還在體育方面開拓了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他先後發表了《運動心理學試論》(1913年)和《竟技運動教育學》(1919年)等名作;還發表了有關運動分類的見解,為體育學術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896年至1925年,顧拜旦男爵一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負責該組織的領導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發展到40個。同時,在他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擔任28年之久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職務,但他被聘為終生名譽主席。

13年後(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男爵因心臟病在洛桑與世長辭,終年74歲。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顧拜旦的遺體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臟則安葬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奧林匹亞。他希望既使自己已長眠於地下,但其心臟仍能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脈搏一起跳動。

⑹ 奧林匹克商業之父是誰

皮埃爾-顧拜旦,法國教育家,少年時代酷愛體育,對古希臘燦爛文化饒有興趣。1896年創辦現代奧運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活。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職長達27年之久,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1937年9月2日,當這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全世界都為之動容。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⑺ 誰被比喻為奧林匹克之父

坡埃爾·德·顧拜旦被人們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⑻ 貝蒂·戴維斯的名言是什麼

(英文:Bette Davis,1908年4月5日 — 1989年10月6日),原名魯思·伊麗莎白·戴維斯(英文: Ruth Elizabeth Davis), 美國電影、電視和戲劇女演員,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她飾演的角色形象多變,演出作品類型包括偵探劇、歷史劇和喜劇等等,其中以愛情劇最為觀眾肯定。
在百老匯音樂劇登台演出後不久,戴維斯於1930年搬到好萊塢居住,然而她早期為環球影業所拍攝的電影並不成功。1932年,她成為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合約演員,拍攝了多部電影,廣受贊賞。1937年,她離開公司,尋求獨立發展,盡管在這場著名的官司中她敗訴,卻也是她演藝生涯中最成功階段的開始。1940年代末期,她已經是美國電影界頂尖的女演員之一。她的表演充滿激情,事事追求完美。為了能夠具體塑造角色而經常與製片人、導演和其他演員深入探討,甚至發生爭執,並經常被報道。她直率的個性、清脆的嗓音和叼著香煙的形象經常被效仿和挖苦;Bette Davis eyes是曲1980年代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冠軍歌,訴說貝蒂·戴維斯時而嬌媚,時而潑辣的非凡眼神演技,廣受美國人歡迎且已成為20世紀流行文化著名代表之一了。
戴維斯是好萊塢餐廳的合夥人之一,也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第一位擔任主席職位的女性。她是第一位得到10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也是第一位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AFI終身成就獎的女演員。她的演藝生涯幾經起伏,演繹了超過100個電影、電視和戲劇角色。她一生結婚四次,其中守寡一次,離婚三次,並以單身母親的身分獨立撫養孩子。她的晚年疾病纏身,然而直至因乳腺癌復發去世不久前她還堅持表演。目前在AFI評出的最偉大銀幕傳奇女星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貝蒂·戴維斯
貝蒂·戴維斯:原名露絲·伊麗莎白·戴維斯(英文:Ruth Elizabeth Davis),美國電影、電視和戲劇演員,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她飾演的角色形象多變,演出作品類型包括偵探劇、歷史劇和喜劇等等,其中以愛情劇最為觀眾肯定。
1930年,戴維斯為百老匯音樂劇登台演出,隨後搬到好萊塢居住。她早期為環球影業所拍攝的電影並不是十分成功。1932年,她成為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合約演員,同時拍攝了多部電影,廣受贊賞。1937年,她離開公司,尋求獨立發展,為此她惹上了官司。這也是她通向成功之路的開始。1940年代末期,她已經是美國電影界頂尖的女演員之一。她的表演充滿激情,事事追求完美,為了能夠具體塑造角色而經常與製片人、導演和其他演員深入探討,甚至發生爭執。她直率的個性、清脆的嗓音和叼著香煙的形象經常被媒體報道和挖苦。
戴維斯是好萊塢餐廳的合夥人之一,也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第一位女性擔當主席職位。她是第一位得到10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也是第一位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AFI終生成就獎的女演員。她的演藝生涯幾經起伏,演繹了超過100個電影、電視和戲劇角色。她一生結婚四次,其中守寡一次,離婚三次,並以單身母親的身份獨立撫養孩子。她的晚年疾病纏身,直至因乳腺癌復發去世不久前她還堅持表演。
貝蒂·戴維斯活躍年代:1929年—1989年
配偶 :1、哈蒙·納爾遜(1932—1938年)
2、阿瑟·法恩斯沃思(1940—1943年)
3、威廉·格蘭特·謝里(1945—1950年)
4、加里·梅里爾(1950—1960年)
編輯本段從業經歷
早期演藝生涯
露絲·伊麗莎白·戴維斯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是父母哈洛·莫雷爾·戴維斯和露絲·奧古斯塔的掌上明珠。貝蒂(英文:Betty)是她童年時期的昵稱。1909年10月25日,她的妹妹芭芭拉出生。這個家庭融合了英國、法國和威爾士血統。 1915年,戴維斯的父母離異。1921年,母親露絲·戴維斯帶著兩個女兒搬到了紐約,並找到了一份攝影師的工作。貝蒂在觀看魯道夫·瓦倫蒂諾在電影《啟示錄四騎士》(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和瑪麗·畢克馥在電影《小公爵》(Little Lord Fauntleroy)的表演後,就立志成為一個演員,並根據巴爾扎克的小說《貝蒂表妹》(La Cousine Bette)將自己的名字拼寫由"Betty"改為"Bette"。她的想法得到了母親的支持。

貝蒂·戴維斯 生活照
貝蒂的中學時代在馬薩諸塞州阿什本漢姆的一所寄宿學校庫欣高中度過,在那裡她結識了未來的丈夫哈蒙·納爾遜。1926年,她觀看了布蘭奇·尤卡和佩格·恩特威斯爾出演的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的作品《野鴨》,更堅定了她成為演員的決心。後來貝蒂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
「 在演出開始前,我想成為一個演員。當演出結束後,我必須成為一個演員……就象佩格·恩特威斯爾一樣。」
她嘗試加入伊娃·高麗安創辦的曼哈頓城市劇團,但是遭到拒絕,高麗安形容她的態度毫無誠意。最後她被約翰·繆勒·安德森戲劇學院錄取,在那裡她系統地學習了表演,還師從瑪莎·葛蘭姆,學習了舞蹈。
貝蒂參加了喬治·丘克的戲劇公司的面試,並她得到了生平第一份和演藝相關的工作,作為合唱團的一員,為時一周。後來她得到了另一個演出機會——扮演黑德維格,也就是恩特威斯爾在《野鴨》內飾演的角色。在費城、華盛頓和波士頓巡迴演出後,1929年,貝蒂初次在百老匯登台演出,先後出演《打碎的盤子》(Broken Dishes)和《堅固的南方》(Solid South)內的角色。一個環球影業的星探注意到了她的表演,邀請她到好萊塢試鏡。
從舞台到熒屏
1932年《地獄》劇照在母親的陪伴下,1930年12月13日,貝蒂乘坐火車來到好萊塢。後來講述這段經歷時,貝蒂說當時她很驚訝沒有人在車站接她;實際上,電影公司去車站迎接她的人覺得整個站台沒有一個人像女演員而離開了。貝蒂因此錯失了第一次試鏡的機會,不過之後她又得到了幾次試鏡機會。1971年接受迪克·卡維特的采訪時,貝蒂對這段經歷頗有微詞,「我完全是一個新人,而他們讓我躺在一張長椅上,和15個男人試鏡……他們都躺在我的身上,熱吻我。歐,我想我快要死了。我只是想我快要死

1942年《揚帆》電影海報
了。」 另一次試鏡,貝蒂匆忙地套上一件不合身的低領衣服,被導演威廉·惠勒當眾取笑,「你們怎麼看待這些以為露著脖子就可以得到工作的女士?」環球影業的老闆卡爾·拉姆勒決定解聘貝蒂,但是攝影師卡爾·弗勞德說貝蒂有雙迷人的眼睛,很適合影片《壞姐妹》(The Bad Sister)的角色,這部片子後來成為貝蒂銀幕處女作。當她無意中聽到主製片人小卡爾·拉姆勒和別人談論她與影片的另一個演員斯利姆·薩默維爾一樣有著性感的外表時,她緊張的情緒更加嚴重。最終電影沒有成功,同樣她在下一部電影《種子》(Seed)中的表演也沒有引起觀眾的注意。
環球影業和貝蒂續簽了三個月的合同,1931年,她出演了影片《魂斷藍橋》(該片於1940年重拍)。之後貝蒂被租借給其它公司,1932年相繼為哥倫比亞影業拍攝了《危機》(The Menace),為首都影業拍攝了《地獄》(Hell's House)。在9個月內出演了6部不成功的影片後,拉姆勒決定不再和貝蒂續簽合同。
1932年,喬治·阿利斯邀請貝蒂擔任《扮演上帝的男人》(The Man Who Played God)的女主角。後來貝蒂認為正是阿利斯的幫助,使她在好萊塢獲得成功。《星期六晚報》的文章寫道,「她不僅美麗,而且具有魅力」,並將貝蒂與康斯坦斯·貝內特和奧莉夫·博登相提並論。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和她簽了5年合同。
1932年,貝蒂和納爾遜結婚,納爾遜每周收入100美元,而貝蒂則是1000美元,這使納爾遜感到很大壓力。戴維斯在一次訪問中承認了這種情況,同時也指出在好萊塢很多妻子比丈夫掙得多,但是納爾遜表現得比較極端,他不允許貝蒂購買房子直到他能支付得起為止。
1934年戴維斯在影片《名士殉情記》飾演潑婦米爾德里德,廣受好評在飾演了20多個電影角色後,1934年戴維斯參加影片《名士殉情記》(Of Human Bondage)的拍攝,飾演惡毒而墮落的米爾德里德·羅傑斯,這部影片使戴維斯的演技第一次得到肯定。很多女演員不願意扮演冷漠的反面角色,但是戴維斯認為這是表現自己演技的好機會,可以充分展現出自己勝任多種角色的能力。該片的另一位主演萊斯利·霍華德,在影片開拍的時候還瞧不起戴維斯,但是隨著影片的拍攝,他慢慢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後來他高度贊揚了戴維斯的演技。該片導演約翰·克倫威爾,允許戴維斯在表演時自由發揮,並評價道:「我讓貝蒂自己體會角色,我相信她的直覺。」戴維斯堅持要求逼真地表演死亡的那場戲,「最後一場戲,我希望能表現出肺結核、貧窮、孤獨而且不再美麗,這樣才令人信服。」

貝蒂·戴維斯個人寫真(16張)
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戴維斯挑戰性的角色獲得了評論家的高度評價,《生活雜志》認為「可能是美國女演員在電影史上演繹得最成功的角色」。 戴維斯原本期望華納兄弟能因此讓她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華納兄弟並沒有讓她出演哥倫比亞影業的影片《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而是讓她參加音樂劇《家庭主婦》(Housewife)的演出。
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沒有提名戴維斯在《名士殉情記》的傑出表演,《好萊塢評論報》質疑了提名的疏忽。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者瑙瑪·赫拉也加入了要求補充提名戴維斯的活動。最後學院主席霍華德·艾斯特布魯克在輿論壓力下發表聲明:「所有投票的人,可以在選票寫下他認為最合適的人選。」這種情況在整個奧斯卡歷史上只出現了一次,不是官方正式提名而是候選而已。該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由《一夜風流》的主演克勞黛·考爾白獲得。但是這次事件改變了之後奧斯卡的投票程序,奧斯卡提名由原來的幾個人的委員會決定改為由一個特別的部門所有成員投票,結果由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統計。
1935年,戴維斯在電影《女人女人》(Dangerous)中飾演一個麻煩不斷的女演員,再次獲得好評。E·阿諾特·羅伯特森撰文「我想如果貝蒂·戴維斯生活在兩三百年前,她會被認為是女巫而燒死。她擁有日常世界常人沒有的能力。」《紐約時報》則認為戴維斯「開始成為最令人關注的女演員之一」。 她以此片獲得了該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盡管這個獎項來遲了一年。
1936年,戴維斯和萊斯利·霍華德以及亨弗萊·鮑嘉聯合主演《化石森林》(The Petrified Forest),該片為鮑嘉第一個重要角色。之後兩年,戴維斯出現在數部影片中,不過均反響平平。

⑼ 如何評價 John Galliano 在 Dior 時期的作品

在John Galliano擔任Dior設計總監的這段時間其實是伯納德·阿諾特掌控的一步重內要棋子罷了。
伯納德·阿諾特曾引用過Dior先生容一句名言:時尚評論的價值不在於褒還是貶,而是在於它有沒有出現在頭條。
來說明其需要的設計總監擔當的最根本職責:吸引眼球。

⑽ 你怎麼看待KENZO創始人的去世呢

怎麼說呢,一個人的離開只是生命的一次旅途的終點站,每個人都會經歷。最關鍵的還是在於KENZO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否獲得精彩。

作為巴黎,時尚界出現的第一位日本設計師,高田仙三用叢林印花和自由明亮的色彩風格將日本設計推向了世界。他的活力和不拘一格改變了年輕人對高級時裝的看法。“時尚就像吃飯,你不應該只吃同一個菜單”,這是健三品牌創始人高田健三的名言。

高田三是20世紀50年代末第一批進入東京服裝學院的男生之一,在校期間獲得了日本時尚雜志《Soen》設置的設計競賽獎。為了備戰夏季奧運會,東京被拆除,高田租住的公寓恰好位於其中。有了十個月租金的補償,他跳上船去了法國,在海上漂浮了一個月才到達巴黎。他想在巴黎開始為期六個月的旅行,但他沒有想到要呆56年。

業內人士仍然記得,高田的第一種時尚是輕盈有趣的,模特們跳舞和走路更多,而不是展示衣服,這與法國的高級定製服裝的層次結構相去甚遠。但是他的精神始終長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