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待賈而沽賞析

待賈而沽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3 12:03:32

Ⅰ 論語賞析: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年輕一代不如我們呢。

「後生」,是指年少者,風華正茂,前途無量,所以稱可畏。「來者」,就是這些後生將來會成為很有成就的人。這就是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社會在發展,人類在前進,後代一定會超過前人,這種今勝於昔的觀念是正確的,說明孔子的思想並不完全是頑固守舊的。

後生之所以可畏,原因在於,年輕人擁有無限可能。年輕意味著財富,意味著事業,意味著權力,意味著美麗,意味著一切。年輕人敢想,敢幹,頭腦靈活,思維活躍,什麼事都想試一試,什麼事都想闖一闖。

雖然大部分年輕人失敗了,但是,總有少部分年輕人取得成功,正是這數量不多的成功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年輕人是社會前進的永恆動力,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每一個人都曾年輕過,不要錯過自己幹事創業的美好時光。

出自《子罕篇》第23章,選自春秋孔子弟子的《論語》。

原文: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年輕一代不如我們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就沒有什麼可以敬畏的了。」

(1)待賈而沽賞析擴展閱讀

《論語·子罕》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對其師的議論;此外,還記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動。《論語·子罕》中「子罕」與人物子罕並不是同一回事。在這里,「子」指孔子;「罕」是表示頻率的副詞,即「少也」。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

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古詩鑒賞

觀滄海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從海日東升,春意萌動,放舟於綠水之上,聯想起「雁足傳書」的故事,表達了淡淡的鄉思愁緒。全詩和諧而優美。[9]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王灣是洛陽人,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4]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4]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准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被贊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4]一、以景托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與意象的繁復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意象的繁復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圍。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令中出現的意象並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董解元《西廂記》中有一曲【仙呂·賞花時】:「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經入天涯,荒涼古岸,衰草帶霜滑。瞥見個孤林端入畫,蘺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個意象出現在馬曲之中。又有元代無名氏小令《醉中天》(見《樂府新聲》):「老樹懸藤掛,落日映殘霞。隱隱平林噪曉鴉。一帶山如畫,懶設設鞭催瘦馬。夕陽西下,竹籬茅舍人家。」也有六個意象與馬曲相同。十分明顯,《醉中天》是從《賞花時》中脫化而來,模擬痕跡猶在,二曲中出現的意象雖與馬曲多有相同之處,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凈沙·秋思》純朴、自然、精練。馬致遠在創作《天凈沙·秋思》時受到董曲的影響和啟發,這是無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目光進行了重新創作。在景物的選擇上,他為了突出與強化凄慘涼悲苦的情感,選取了最能體現秋季凄涼蕭條景色,最能表現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於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後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他刪了一些雖然很美,但與表達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使全曲的意象在表達情感上具有統一性。在詞句的錘煉上,馬致遠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系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把握。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四、採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羈旅遊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悲秋,是人們面對秋景所產生的一種悲哀憂愁的情緒體驗,由於秋景(特別是晚秋)多是冷落、蕭瑟、凄暗,多與黃昏、殘陽、落葉、枯枝相伴,成為萬物衰亡的象徵,故秋景一方面確能給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發人心之中固有的種種悲哀之情。宋玉首開中國以悲秋為主要審美體驗形式的感傷主義文學先河,他通過描寫秋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蕭瑟景象,抒發自己對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將自己面對秋色所產生的凄苦悲涼的意緒形容成猶如遠行一般,「僚僳兮(凄涼),若在遠行」,「廓落兮(孤獨空寂),羈旅而無友生」。這就說明悲秋與悲遠行在情緒體驗上有著相同之處。宋玉之後悲秋逐漸成為中國文人最為普遍的審美體驗形式之一,而且將悲秋與身世之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馬致遠這首小令也是如此。雖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算新鮮,但是由於它使用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文人一種傳統的情感體驗,因此它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凈沙·秋思》屬於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盡管它是元曲(曲體),但實際上,在諸多方面體現著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白居易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敬仰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盪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據《唐語林》卷六載,賈公亭建於貞元年間,未五六十年後廢。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冬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冬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它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它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它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准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將其寫入了詩中,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緻,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嚮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人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無比美妙的春光,有很多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仍然只有幾首作品能廣為傳誦。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其他人,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美詩歌來。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深厚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Ⅲ 20首古詩帶賞析。

一、《楓橋夜泊》

1、作者:唐代張繼

2、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二、《離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3、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彷彿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彷彿要化開了一般。

4、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三、《贈汪倫》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4、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四、《詠柳》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五、《回鄉偶書》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翻譯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4、賞析

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

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3、翻譯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里,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4、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七、《勸酒》

1、作者:唐代於武陵

2、原文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3、翻譯

高舉彎把金杯為您敬酒,滿滿斟上請您不要推辭。

花兒開放歷經多少風雨,人的一生更會歷盡別離。

4、賞析

這是一首祝酒歌。前兩句敬酒,後兩句祝辭。話不多,卻有味。詩人以穩重得體的態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樂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4、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九、《問劉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翻譯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賞析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十、《獨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翻譯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賞析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

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

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

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雲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4、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

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十二、《留別王侍御維》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3、翻譯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麼?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

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4、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十三、《終南山》

1、作者:唐代王維

2、原文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翻譯

高聳的終南山似乎接近長安,山巒延綿不絕遙遙伸向海濱。

回望山下白雲滾滾連成一片,鑽進青藹眼前霧團沓然不見。

巍峨終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國,山川里的陰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這度過一夜,隔著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詢問。

4、賞析

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頷聯寫終南山的近景,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

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里。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於「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於眼底。

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十四、《贈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譯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4、賞析

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表達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詩直抒胸臆,情深詞顯,自然古樸,格調高雅。

在結構上從抒情到描寫又回到抒情,從愛最後歸結到敬仰,意境渾成,感情率真,表現出李白詩歌的特有風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翻譯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4、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十六、《黃鶴樓》

1、作者:唐代崔顥

2、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4、賞析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翻譯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4、賞析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樓》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3、翻譯

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嚮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4、賞析

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並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

全詩語言含蓄犀利,痛快沉著,用典工麗典雅,極富神韻。頸聯兩句寫平生抱負,筆力遒勁,境界闊大,意味深長,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裡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鬱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後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4、賞析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

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錢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4、賞析

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准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

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准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Ⅳ 楊炎傳翻譯及賞析

楊琰字純父,是撫州臨川縣人。青年時能寫詞賦,鄉里有個姓陳的人家請他住在客舍里教兒子,過了幾個月他拂衣離去。後來因為老朋友推薦,他出任駐淮地將帥杜杲的幕僚,杜杲說:「楊琰有如此的風度神采,將來不會在我之下。」從此治政方法征戰計謀多向楊琰咨詢。過了一年,安豐被敵兵包圍,楊琰激動地說:「情況很緊急了,我請求前去。」他於是用奇策解了圍,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為七品官員。楊琰考慮自己身處軍隊中,騎馬射箭是應當擅長的。晚上他把青布墊放在地上,騎著不熟悉的馬跳躍,起初跳過三尺高,接著跳過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閃失跌倒他也不顧。制置使孟珙徵召他到幕府,曾採用他的計策,稱他為「小子房」(漢代的張良,字子房),盂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濟他財物。楊琰把自己掌管的財務錢幾萬耗用了,總管財務的賈似道核實數目責令償還,孟珙把六百兩銀子給楊琰讓他償還,楊琰又把這些錢分給了賓客,飲酒歡歌不顧念償還錢財之事。賈似道想要殺他,楊琰說:「漢高祖把萬斤黃金交給陳平,不過問錢的出入,您競顧念這區區的錢財,卻不用這錢財結交豪傑的心嗎?」賈似道這才赦免了他。孟珙曾宴請賓客,有個手下軍官出話不遜,孟珙命令斬他,楊琰從容地說:「斬了他確實對,但是現在正當會集賓客多方徵集計謀建議的時候,斬他不是這個時候也不是這個地方。」孟珙很信服他的話。不久,有個大將立了功,孟珙坐著接受那個大將拜見,楊琰為此臉色有了變化,於是感嘆道:「大將立了功,卻要到官長庭前低頭行拜見之禮,實在是頭盔(指代軍人)不如毛筆(指代文官)啊。」於是他斷絕了和賓客的交往,研究進士學業,於是考中進士,調任麻城縣尉。向士壁駐守黃州,用公文召他入幕府,不久他因戰功升為三品官員。趙葵做京湖制置使,楊琰與他一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楊琰和王登暢談到半夜,楊琰回來說:「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渾身是膽,可惜不夠沉穩細致,如果我幫助他,什麼事情不能辦成呢?只是恐怕他因勇敢而失敗。」後來王登死了,人

Ⅳ 高分求紅樓夢第38回賞析

金風送爽,桂子飄香,菊黃蟹肥,吟詩作唱。大觀園的公子小姐們在海棠起社、初斗清新後,即由史湘雲作東,按薛寶釵的意圖,邀請賈母等人在藕香榭觀賞桂花,並大擺螃蟹宴,然後賦菊花詩,作螃蟹詠……這是《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描述的一幅頗有趣味的畫卷。
我以為,這一迴文字,其趣有三:
首先,作者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鳳姐、賈母之口,把二百多年前的「食蟹經」刻畫的十分細致、周到。螃蟹味美,營養豐富,是我國傳統的佳餚。但螃蟹性寒,有微毒,年老體弱的人不宜多吃。因此,鳳姐在開宴前觀賞桂花時就和賈母逗笑,講「回來吃螃蟹,恐積了冷在心裡,討老祖宗笑一笑開心,一高興多吃兩個就無妨了。」賈母也囑咐湘雲:「別讓你寶哥哥、林姐姐多吃了」,又囑咐湘雲、寶釵二人:「你兩個也別多吃。那東西雖好吃,不是什麼好的,吃多了肚子疼。」螃蟹有腥味,要趁熱吃,並因其性寒,最好作佐酒菜餚。所以在開宴後,鳳姐就吩咐:「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里,拿十個來,吃了再拿。」又說:「把酒燙的滾熱的拿來。」「多倒些姜醋。」……這些都和我們現在吃法差不多。只是隨著科學的昌盛,現代吃法更精細些。例如螃蟹成熟可分籠蒸、水煮兩種。籠蒸時最好用繩子把每隻蟹紮好,成熟後上盤比較整齊,其優點是味香,營養成分跑掉少;水煮必須用冷水,以防螃蟹腳斷,水煮時放少量姜,其優點是可解部分腥氣和微毒。又如現在我們用姜醋時還放進醬油、糖、味精等,使調料味更鮮美。現在市場上已有調配好的瓶裝「蟹不離」出售,使食者更方便了。
其次,作者在此章中描繪了一幅祖孫、母女、姐妹乃至主婢同樂的圖畫。螃蟹宴主要擺了三桌:「上面一桌,賈母、薛姨媽、寶釵、黛玉、寶玉;東邊一桌,史湘雲、王夫人、迎、探、惜;西邊靠門一桌,李紈和鳳姐的……」同時,「令人盛兩盤子與趙姨娘、周姨娘送去。」「又令人在那邊廊上擺了兩桌,讓鴛鴦、琥珀、彩霞、彩雲、平兒去坐。」後來,「因又命另擺一桌,揀了熱螃蟹來,請襲人、紫鵑、司棋、待書、入畫、鶯兒、翠墨等一處共坐。山坡桂樹底下鋪下兩條花氈,命答應的婆子並小丫頭等也都坐了,盡管隨意吃喝,……」這段大觀園內上下、尊卑同樂的文字,寫出了在賈府等級森嚴的另一面,特別是在主要是年輕人的聚會時,也還有著比較開明、隨便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民主思想的端倪。
再次,作者在此回中,還著重描寫了眾姐妹和寶玉賦菊花詩、作螃蟹詠的動人場面。史湘雲和薛寶釵通宵達旦擬出的十二個菊花詩題目,林黛玉的《詠菊》、《問菊》和《菊夢》因「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奪取了一至三名,被推為魁首,充分表現了瀟湘妃子的「詠絮才」。而在其後,寶玉、黛玉和寶釵三人作的螃蟹詠中,雖然薛寶釵的詩被說成是「食螃蟹絕唱」,但眾人也認為她「諷刺世人太毒了些。」這對一向以雍容大度、賢惠溫淑著稱的蘅蕪君來說,也表現了其性格的另一面,耐人尋味。

Ⅵ 紅樓夢中23對對及賞析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曹雪芹撰 太虛幻境聯

[注釋]

①該聯見《紅樓夢》第一回。

②曹雪芹:(約1724或1715-約l764):名霑,字夢阮、芹圃,號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學家,漢軍正白旗人。他能詩善畫,有廣泛的文學藝術知識和深厚的修養。他創作的《紅樓夢》對後世的文藝創作與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③太虛幻境:太虛謂空幻虛無之意。太虛幻境是曹雪芹所虛設的天國里的一個境界。

[鑒賞]

這副對聯在《紅樓夢》中曾兩度出現:第一回是甄士隱在夢幻中所見,第五回是賈寶玉在游太虛幻境中所見。可見作者對這副對聯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這副對聯看似簡略,然道理相當深刻。從人物的遭際、命運來看:甄士隱一生曾享盡榮華,最後家道變故,遁入空門,這是甄士隱一生的最終歸宿。作者借賈寶玉見到這同一對聯,在某種意義上說來,這是隱示著他一生道路的縮影。從作品的創作手法上來看:所敘述的人事、情節,真假具兼,頗令讀者品味、猜詳。王希廉《紅樓夢總評》雲:「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數意,則甄寶玉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瞭然。」這副對聯可謂是總括了《紅樓夢》創作手法上的某些規律。

對聯所言,把假當真,則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沒有的視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沒有的了。正如魯迅在《集外集拾遣·〈絳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副對聯闡釋了「假」「真」「有」「無」的哲理,似是對讀者在讀《紅樓夢》時的一種提醒,切忌穿鑿;同時,給人們認識和思考復雜的人生以深刻的啟迪。

玉在匵中求善價;

釵於奩內待時飛。

——曹雪芹撰 擬賈雨村吟聯

[注釋]

①玉在匵中求善價:句出《論語·子罕》:「於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諸?求善(價)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匵」即「櫝」,一種木匣。

②釵於奩內待時飛:句子源於一個神話故事。據《太平御覽》引《洞冥記》所載,言漢武帝「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神女留玉釵與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共謀欲碎之,明旦視之,匣唯見白燕直升天去。故宮人作玉釵因改名玉燕釵,言其吉祥。」「奩」是婦女盛飾用具的匣子。

[鑒賞]

這副對聯選自《紅樓夢》第一回,書中寫道:「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嘆,復高吟一聯曰:『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恰值士隱走來聽見,笑道:『雨村兄真抱負不淺也!』」詩可以言志,聯亦可言志。從賈雨村所思,甄士隱所道破,以及對聯的實際內容來看,都是一副生動形象的言志聯。對聯的內容,實際上是後文中賈雨村思想發展變化及其所作所為的一大伏筆。

上聯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聯以釵在盒中自喻。以玉釵期待時機到來待價而賈,道出了賈雨村求飛黃騰達之心切,可謂淋漓盡致。在寫作手法上,該聯比喻和典故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逼真傳神的地步,把賈雨村急待上爬的內心世界一覽無遺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給人們以形象深刻的難忘印象。細讀其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又何嘗不是對那些求功名心切,待價而賈的人的靈魂的生動寫照呢!

聯語還自有其深層隱意。脂硯齋窺到曹雪芹的創作意圖,在聯下批雲:「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所謂「二玉合傳」,系指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故事;所謂「二寶合傳」,則雲寶玉、寶釵命運的結局。到底是如何一個結局呢?致使研究者們眾說紛紜,或謂「玉在匵中」隱指寶玉被囚於獄神廟,「釵在奩內」則臆猜寶釵等待時機而飛。又因賈雨村字時飛,竟有人推斷乃寶釵最後嫁給了賈雨村。對於這一聯的隱含意義的分析,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身後有餘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曹雪芹撰 「智通寺」門聯

[注釋]

①身後有餘:身後喻死後。身後有餘是指所聚集的財物待死後還有剩餘。

②忘縮手:對貪得無厭者的形象描繪。

③眼前無路想回頭:回頭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為,改過自新。佛教謂徹悟。佛經中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話。無名氏《來生債》第一折:「兀那世間的人,那貪好賄,苫海無邊,回頭是岸,何不早結善緣也。」眼前無路想回頭即是指那些利慾熏心的人,碰壁後走投無路時才想到回頭。

[鑒賞]

這副對聯的特點是語淺而意深。所謂語淺,是指聯中的兩句話通俗易懂,明白如畫。寫的是因身後已有餘財仍不罷休,直到碰得頭破血流時才想到要回頭,語意誰都可以理解。

所謂意深,聯中所指並不僅說說道理而已,它的深層意思在於:

一是聯中的「忘縮手」「想回頭」,詞意深遠,耐人尋味。它是深於閱歷、深諳世道者畢生慘痛教訓的經驗總結。作者在《紅樓夢》第二回中,借對智通寺的環境描寫和賈雨村所想,將這個深意表達出來,說:「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我也曾游過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這是對貪婪無厭者們多麼刻骨銘心的描繪呀!

二是該聯為賈雨村所見所思,聯系一下賈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嘗不是對他本人在日後仕途上事先給予的一個嚴重警告!

三是對聯對破寺老僧所處的荒涼之景的裝點,實際上是對寧榮二府未來衰敗之景的暗示,是《紅樓夢》中主要人物賈寶玉暮年圖景的預兆。從這一點上來看,這副對聯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內容,又具有不同於作品的普遍意義。

四是對聯寫得辭淺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的深刻了解和對現實生活的熟悉,沒有作者的生活閱歷和對世道的深諳,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對聯是寫不出來的,它包容了作者對於人生的深沉的思考。當看到榮寧二府由盛極一時到最後衰敗之勢不可挽回之時,當耳聞目睹現實生活中和歷史上那些身後有餘不縮手、眼前無路始回頭的貪婪者的可悲下場之時,誰又不會為這副對聯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嘆服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撰 寧府上房聯

[注釋]

①洞明:了解透徹。

②皆:全,都。

③學問:本謂學習,問難,後指通稱各種知識。

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

⑤練達:熟練通達。

[鑒賞]

這副對聯映襯著這樣一個環境,描繪了賈寶玉當時是這樣一個心理狀態——《紅樓夢》第5回這樣寫道:「當下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不看系何人所畫,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里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

這里一畫一聯,畫的內容取材於六朝無名氏《三輔黃圖·閣部》所載故事:「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拄藜杖,叩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煙然(燃),因以見面。授『五行洪範』之文……至曙而去。請問姓名,雲,我是太乙之精。」過《燃藜圖》乃是神仙勸人勤學苦讀的畫面。而這副對聯說,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人情世故的本領也就是文章。畫與對聯相輔相成,實為勸學「仕途經濟」的楷模和格言,個中哲理,頗令人讀後玩味不已。賈府是寄希望於賈寶玉榮宗耀祖的,他們採取種種手段強迫他讀書,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飛黃騰達,而他卻偏偏「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所以賈寶玉對於勸人勤學的《燃藜圖》和勸人學「仕途經濟」的格言對聯不屑一顧,連叫「快出去!快出去!」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賈寶玉所處環境的特點,以及賈寶玉對所處的典型的環境的態度,從而更為形象地凸現了賈寶玉的思想情操,充分顯示了這個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點。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文辭精美,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所講修身處世之法,如果把它從《紅樓夢》這部小說中的具體情節中抽出來,單獨予以品味,並把人情世故提升為一門交際學問來研究,則大有文章可做。這副對聯不能不說是千百年來人們凝聚成的處世哲學的形象概括。由此,我們可見曹雪芹的高明之處。

嫩寒鎖夢因春冷;

芳氣籠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 秦氏卧房宋學士秦太虛書聯

[注釋]

①嫩寒:寒氣輕微。

②鎖夢:春睡沉沉,鎖於夢鄉之意。

③春冷:意指青春孤單寂寞冷清。

④籠人:將人籠罩住。

⑤秦氏卧房宋學士秦太虛所書聯:秦太虛即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元豐進士,調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由蘇軾薦為太學博士、國史院編修官。經聖初,因傾向舊黨而貶削其職。徽宗立,放還,死於途。其詞華弱婉麗,為婉約詞派正宗。與黃庭堅、晁無咎、張耒同為「蘇門四學士」。有《淮海集》。其《淮海集》中無此聯。該聯是否曾為秦觀所作,難考,姑且定為曹雪芹擬作。

[鑒賞]

這是一副題畫聯,畫稱為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海棠春睡:喻楊貴妃醉態。《明皇雜錄》雲:「上嘗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時卯酒未醒,高力士從侍幾扶掖而至。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此閣是否確有,難考。畫上題聯,聯須緊扣畫意。上聯意為春寒輕微,春睡沉沉,鎖於夢鄉;下聯道是人被酒的香氣所吸引。這里將畫與對聯藝術的有機結合,正是我國對聯藝術與繪畫藝術的優良傳統。對聯與畫結合常有烘雲托月、畫龍點睛之妙。且著這副題畫聯與畫和室內的陳設是何等的相輔相成。

《紅樓夢》第5回這樣寫道:「說著大家來至秦氏房中。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雲:『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卧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寶玉含笑連說:『這里好!』秦氏笑道:『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說著親自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

這里描繪秦可卿卧室的陳列:有皇帝、太後、貴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擺設器物,有著名畫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器物所涉及的又多為「香艷故事」,再配上這一對聯,更顯秦氏卧房的奢華和香艷無比。這副對聯不僅對仗工整、平仄合轍,更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著點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創造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藝術情思和氛圍,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寫的特定人物和環境。

芙蓉影破歸蘭槳;

菱藕香深寫竹橋。

——曹雪芹撰 大觀園藕香榭聯

[注釋]

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

②蘭槳:木蘭制的槳,這里用來代指小船。

③榭:設在高台上的木構建築物,有頂蓋、楹柱,無牆壁,供游觀望遠,宴飲游息或歌舞娛樂之用。

[鑒賞]

藕香榭這副楹聯也是大觀園中比較精採的風景佳制。讓我們先看風景描寫,再來品析聯意。

《紅樓夢》第38回寫道:「原來這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暗接。」藕香榭的柱上掛的是黑漆嵌蚌的對子,雲:「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

上聯遣詞造句妙絕。一個「破」字尤其傳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歸來這一景緻極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頗具神韻。如按常規去描寫,則是「蘭槳歸時遂影破」,則句顯平淡無奇。由影動再寫到行船,較之由行船再寫到影動,其意境、情趣實有高下。

下聯在煉字上別具匠心,尤以「香」「深」「寫」三字獨見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說荷花香,這里言「菱藕生香」,思緒更見開闊;「深」示景緻獨幽,有深度,有距離之感;「寫」即「畫」之意,說的是此處架著一竹橋,語句風趣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全句的意思是說,竹橋架於幽深而散發著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寫畫而出。全聯動景靜景,如畫如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蘊含著無限美好的情趣,讀罷令人怡然。

寶鼎茶閑煙尚綠;

幽窗棋罷指猶涼。

——曹雪芹撰 擬賈寶玉題瀟湘館聯

[注釋]

①寶鼎: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

②茶閑:茶罷。

③煙:指煮茶時所冒出水的水汽。

④棋罷:棋局結束。

[鑒賞]

這副題聯是描繪瀟湘館的。此處較「沁芳亭」又別有洞天。

《紅樓夢》17回中寫道:「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對於這樣一個「好個所在」,作者緊扣了翠竹的特點,不著一「竹」字而把竹寫得神態畢現。

上聯言寶鼎不煮茶了,屋裡還飄散著綠色的蒸汽;下聯稱幽靜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還覺得有涼意。這綠色的蒸汽,顯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這涼意,也是因濃蔭生涼之故。可謂視角形象與觸覺感知二者俱兼。

聯中的「茶閑」「棋罷」用得絕妙,吟誦此聯,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貴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兒和小姐們那種閑情逸致之情態,似映入眼簾。

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

——曹雪芹撰 擬賈寶玉題沁芳亭聯

[注釋]

①三篙:指水的深度。

②一脈:指溪流之形狀。

[鑒賞]

我國的園林建築,素來講究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在園林內那些亭台樓閣題額題聯,還有著點景怡情之妙。

故《紅樓夢》寫到大觀園竣工後,特別強調指出:「偌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

《紅樓夢》中的風景聯,大都集中在第17-18回之內。在擬制這副對聯之前,《紅樓夢》第17-18回中有這樣一段景物描寫:

從曲徑通幽入石洞,「只見佳木蔥蘢,奇花熌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於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綉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雲,白石為欄,環抱地沿,石橋三港,獸而銜吐。橋上有亭。」

沁芳亭對聯就概括了這一奇景的主要部分。

上聯寫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來了岸柳的翠綠;下聯道的是水質芬芳,好象這一脈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兒香氣。

這副對聯是寫「水」的,但妙在不著一個「水」字,全是借「繞堤」「隔岸」去反襯出溪水;借「三篙」「一脈」反襯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質、四周環境氛圍糅合在一起來寫,構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紅的極富詩意的畫面,怪不得賞景的眾文人稱贊不已。讀者讀到此處,亦可領略「沁芳亭」上的詩情畫意。

Ⅶ 潼關古詩翻賞析

潼關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選自《杜少陵集》)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賈
唐 韓愈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侯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選自《韓昌黎集》)
過潼關
唐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國用三策。
上策以仁義,天下無能敵。
其次樹屏翰,相維如盤石。
最下恃險固,棄德任智力。
驅馬過潼關,覽古淚潛滴。
開元帝道明,百蠻奉周歷。
田野富農桑,邊隅無寇賊。
紫宸日視朝,潼關夜常辟。
天寶君政荒,宮闈養虺蠍。
恩愛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聞發漁陽,暮已卷河北。
鳴鼓渡潼關,矢及乘輿側。
重門徒爾設,關吏安所職。
始知資形勢,不如修道德。
(選自石介著《徂徠集》)
潼關
宋、元 汪元量
蔽日烏雲撥不開,昏昏勒馬渡關來。
綠蕪徑路人千里,黃葉郵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國淚,愁來沒上望鄉台。
桃林塞外秋風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選自汪元量著《水雲集》)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選自張養浩著《金元散曲》)
潼關
清 顧炎武
黃河東來日西沒,新華作城高突兀。
關中尚可一丸封,奉詔東征苦倉卒。
紫髯豈在青城山,白骨未收崤澠間。
至今秦人到關哭,淚隨河水無時還。
(選自《顧亭林詩集匯注》)
拜楊伯起墓道
清 王士禎
悠悠關內路,驅馬桃林塞。
歸鳥岳祠邊,長河遠天外。
大鳥下潼亭,落羽今猶在。
夕日薦蘋蘩,愁心逐征旆。
(選自《漁洋山人精華錄》)
渡河西望有感
清 王士禎
使者河源復卻回,杖藜曾記到雲台。
高秋華岳三峰出,曉日潼關四扇開。
星宿海從天上落,昆侖槎自斗邊來。
何時更訪茅龍去,東望滄溟水一杯。
(選自《漁洋山人精華錄》)
潼關二首
清 沈用濟
(一)重關踞天險,三輔重神京。
綉嶺遙尊岳,黃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盜昔縱橫。
星隕何年事,徒傷父老情。
(二)窺關如在井,立馬一峰高。
竟失山河險,徒誇汗血勞。
沙蟲迷白日,陵谷徙洪濤。
翻使黃巾笑,橫行遇汝曹。
(選自《清詩別裁集》)
滿庭芳·(和某人而作)潼關
清 曹貞吉
太華垂旒,黃河噴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樓千尺,刁斗靜無聲。落日紅旗半卷,秋風急,牧馬悲鳴。閑憑吊,興亡滿眼,衰草漢諸陵。泥丸封未得,漁陽鼙鼓,響入華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設險,終難恃,帶礪之形。何年月,鏟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選自《清名家詞》)
潼關
清 王昶
鶉首星芒照九垓,規模百二自秦開。
關山蒼莽爭天險,文武飛騰出將才。
日軟旌旗橫戍邏,雲連城碟抱烽台。
登高立馬休憑吊,看取三峰翠色來。
(選自《清詩選》)
潼關
清 洪亮吉
出險復入險,別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紅先射關。
壯哉龍門濤,至此始一折。
驚流無風舟尚失,大魚如龍欲迎日。
風陵津北起黑波,重舸徑向中流過。
河聲漸遠波愈回,卻控馬首看全河。
君不見,哥舒拒祿山。
魏武破孟起,門開如雲列千騎。
喧聲動天箭灑地。時平雲氣亦卷舒。
孱卒立門司啟閉。關頭飯罷客亦閑。
早有太華開心顏。
(選自洪亮吉著《洪北江全集》)
望潼關
清 峻德
立馬風陵望漢關,山峰高出白雲間。
西來一曲昆侖水,劃斷中條太華山。
(選自《清詩選》)
蝶戀花·登潼關城樓
張鴻績
濁酒難澆心上事,才說登臨,又觸新愁起。漠漠寒雪千萬里,長河落日天垂地。
醉後欄干慵更倚,冷月樓頭,誰會悲來意。莫聽烏烏橋下水,幾多未老英雄淚。
(選自《清詩選》)
潼關
清 朱維魚
虎視龍興踞上游,洞開四扇俯神州。
西來翠疊三峰色,東去河兼八水流。
赤帝偏能降軹道,青騾底事出延秋。
唐陵漢闕俱黃土,獨剩秦時月照愁。
(選自《湖海詩傳》)
「潼關行」示楊廣文
清 魏源
久聞潼關名,今識潼關面。
此去華陽尚數程,天險誰言一當萬?
雨止岳岫秋容青,風來關塞河聲健。
坐覺蒼茫萬古心,猶逐風雪四時變。
客言:十二連環堞,古設禁溝之西北。
連山塹谷亘西南,鎖斷飛鳥無形跡。
灞滻惟防東寇來,汴京又杜西師出。
間道尚聞商縣攻,變局紛紛罕沿襲。
守秦不守關,守關不守溝。
守溝不建堡十二,肘腋腹背差千秋。
我謂客言意深苦,請更為君擴胸腑。
戰車變騎騎變步,山川地利皆殊古。
成皋函谷古金湯,步攻近世誰嵎虎。
書生史事空撐拄,不若濁醪戰尊俎。
華山漸去驪山來,明朝更賦湯泉哀。
(選自《魏源集》)
長亭怨·由函谷至潼關作
清 江開
問誰把天根攻剖,萬古行人,地中盤走。月落聽雞,仰天如線但垂手。谷風排觸,山自作、邊聲吼。令尹此為誰?識紫氣、從東來否?翹首。又潼關四扇,壁立半天雄陡。河聲岳色,聚眼底、讓誰銷受?且擱下,礪帶山河,好明日、新豐沽酒。笑虎視龍興,都付陽關煙柳。
(選自江開著《浩然堂詩稿》)
出潼關渡河
清 譚嗣同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
關險山爭勢,途危石墜窩。
崤函羅半壁,秦晉界長河。
為趁斜陽渡,高吟擊楫歌。
(選自《譚嗣同全集》)
潼關有感
清 季振宜
興亡非一代,形勝覽層樓。
渭水千年濁,秦川萬里秋。
豺狼互吞噬,盜賊化王侯。
郵置無余馬,皇華不肯休。
(選自《清詩別裁集》)
潼關道
清 卓爾堪
在昔泛舟役,輸粟救晉飢。
富強由來舊,今也忽流離。
上天禍咸陽,三年望雲霓。
犁鋤無所施,黃犢充晨炊。
貧者死家園,富者走天涯。
綺羅猶被體,銀箏手提攜。
高車駕無馬,足繭卧路啼。
遠行為就食,途荒力易疲。
傾囊出珠玉,難以易鋪糜。
銀箏碎道旁,此生無樂時。
飢餓知不免,首丘是所宜。
俯視兒與女,嬌小飽狐狸。
(選自卓爾堪著《近青堂詩集》)
潼關有感
清 顧嗣協
百二雄關入望遙,流亡滿目嘆蕭條。
五年赤地難逢雨,近來疲民無可招。
雪擁秦山常叆叇,風回河岸自飄搖。
從今祀典崇西嶽,籌策無煩問采樵。
(選自《清詩紀事初編》)
早過潼關呈屠參政
清 王太岳
日上關門宿霧收,角聲悲壯肅高秋。
山連二華橫秦塞,水控三川下豫州。
行處牛羊歸聚落,幾家雞犬共林邱。
風流輸與屠夫子,深坐溪亭理釣鉤。
(選自《湖海詩傳》)
潼關遇雪
清 嚴長明
亂山缺左角,獻出城樓牙。
雙旗揚清風,蕭瑟不滿笳。
程途已牢落,況乃雪片加。
蓰空著人面,雜以塵與沙。
行行欲投止,土室不數家。
居人面黧黑,見客如驚霞。
此間詎堪宿,奈彼前途賒。
因思採薇歌,霏霏怨行車。
我今豈無感,辛苦將誰誇。
(選自《湖海詩傳》)
潼關望黃河
清 吳祿貞
走馬潼關四扇開,黃河萬里逼城來。
西連太華成天險,東望中原有劫灰。
夜燭凄涼數知己,秋風激烈感雄才。
傷心獨話興亡事,怕聽南飛塞雁哀。
(選自《辛亥革命詩詞選》)
月夜宿潼關,見孤雁飛鳴而過
民國 於右任
河聲夜靜響猶殘,孤客孤雁上下看。
大野飛鳴何所適?中原睥睨一憑欄。
嚴關月落天將晚,故園春歸夢已闌。
馬鬣余年終有恨,南來況復路漫漫。
出關作
民國 於右任
自斷此身休問天,餘生歲歲滯關前。
逐塵京路雙黃鵠,啼血乾坤一杜鵑。
眼底河山悲故國,馬頭風雪憶當年。
殷勤致謝關門柳,照見行人莫妄牽。
潼關道中
民國 於右任
(一)
慷慨同仇有古風,開關幾次出關東。
河聲月色天景句,寫出秦人血戰功。
(二)
世亂爭雄為要害,時平設險亦嚴疆。
桃花紅雨梨花雪,飛去飛來傍戰場。
歸陝次潼關作
民國 於右任
遲我遺梨有幾何?天饕人瘧兩難過。
河聲月色都非昔,老入關門涕淚多。
浪淘沙·潼關感賦
民國 於右任
形勢望中收,古國神遊。纖兒一逝潰齊州。如此雄關難坐守,豎子無謀。
驚鳥再來投,寤寐恩仇。明知不返也難留。天降繁霜人雪涕,白盡鳥頭。
(選自《於右任詩詞選》)
潼關道中
民國 續范亭
七尺堂堂一丈夫,游秦數載胡為乎?
凄涼夜雨潼關道,笑問田文得志無?
夜宿潼關
民國 續范亭
華陰一路景凄涼,夜宿潼關更漏長。
雞鳴犬吠豫秦晉,浪激沙翻洛渭黃。
老鳳西遊悲左計,中條北望憶前場。
十二連城稱要害,風雲迭次起蕭牆。
《選自續磊·穆青《續范亭詩集》)

Ⅷ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賞析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賢寶釵小惠全大體
要點:用魯迅的「拿來主義」看待探春改革
探春理事中的興利除弊,除了廢除一些不合理的開支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大觀園改革。這當中值得注意的有:1,改革要有權威的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寶釵提出的朱子理論極為重要;2,實行職、權、利三結合的承包責任制;3,選取承包人要有一定的條件;4,要進行必要性的財務改革,5,要照顧到承包者的利益和左鄰右舍的利益,「賢寶釵小惠全大體」就是這個內容;6,要進行必要的思想工作。等等。可參看我的《紅樓夢和現代經營管理》。
回中薛寶釵的名言「幸於始者怠於終,善其辭者嗜其利」,是管理人正確識人用人的重要原則。可參看我的《紅樓夢中認識人的藝術》。
這回後面部分寫了甄寶玉,寫了賈寶玉做夢見到甄寶玉。為什麼在探春改革時寫這段文字呢?
曹雪芹在全書告訴人們,腐敗透頂的封建社會已到了末世,它的結果必然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一切有識之士都不必去為這個社會效力。賈寶玉就是這樣的人,他滿腹才華,寧可在女兒群中充當她們的僕役,也不肯為這個社會盡一點兒力。而賈探春卻不這樣。她要為這個社會效力,要用改革的辦法來挽救這個行將滅亡的封建末世。她的行動當然是枉費心機,到頭來不免是一場悲劇。這里寫真假寶玉,是有用意的:假寶玉是不同意探春的改革的,而真寶玉如今雖然和假寶玉一個樣,但到後來,真寶玉卻走上和賈探春同樣的路。
怎樣看待和評價探春改革?這要看你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和視角了。探春改革中確有許多值得今天借鑒的,很有價值的東西,不妨用魯迅的「拿來主義」拿過來為我們服務。作者曹雪芹對探春這個人物以及她的改革,是持矛盾態度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支偏消」,贊她的才能,嘆她的不幸。探春的形象和其他人物形象一樣,是復雜的立體形象,任意取一個視角都可以有萬言文章可做。

Ⅸ 急求這首詩的賞析

本篇作者周氏,號得趣居士,其夫丁宥(字基仲),錢塘人。周氏為其妾。這是一首和詞,表達了思夫的愁情。
上片寫景。開頭「畫樓卷簾翠」一句,點出詞中人物所處的典型環境。全詞所描繪的春景,均在畫樓卷簾時所見。一個「卷」字,寫出女子在畫樓內的動作,也暗示了她的盼春、惜春之情。「翠」字是卷簾後所見春景的第一印象。「正柳約東風,搖盪春霽」是人在畫樓內所見的春風駘盪,楊柳依依的景色。這里運用擬人手法,將「柳」與「東風」都賦予生命,似乎楊柳邀請徐徐東風,吹出了一個春的世界。「搖盪春霽」是東風把春天搖盪得雲消霧散,天和日麗。「霽」本指雨晴,後引申為風雨晴,雲霧散。「緗桃雨才洗」三句,寫春雨淋春花。那綿綿春雨洗滌著綠樹紅花,好像美女在寶鏡前巧梳妝勻黛粉。「緗桃雨」寫雨散在紅花綠葉上,分外鮮艷明麗。「緗」本為桑,引申為嫩葉的黃綠色。「雲偏髻子」三句,寫畫樓中女子仰看雙燕入巢的情態與內心活動。她仰看雙燕入巢,雲髻偏了,頭釵墜了,可見仰視梁燕時間久長而入神。「羞看燕壘」描寫女子內心情感:燕子尚且雙棲雙飛,而自己卻獨宿畫樓,這怎不令人「羞」殺!「梁」是物居中而拱者,這里指發釵別棍。「最堪憐」三句,說在奼紫嫣紅的春天,台階上早有落紅片片。這既是寫春雨後紅花飄落的景色,更是自喻。詞人是丁宥小妾,另居別室,當然有紅粉自憐之嘆。
下片「閑記」二字,引出回憶。當年他們一起「琴彈古調,曲按清商」過著歡樂的生活,而現在早已不復存在。「舊年時事」四句,詞人感慨說:過去美好的回憶,都成了屏風中的畫,可望而不可即;思念夫婿的錦書,也只能「夢中寄」了,這平淡的話語帶出多少寂寥憂郁。眼前雖是一片濃郁的春色,然詞中人也只能感嘆不已了。「午酲初解」二句,寫畫樓女子只好以酒消愁,然而酒醉剛解,再淺淺一酌依然又醉了。「依然又醉」幾字,突出了內心憂悶。「酲」(讀chéng)酒醒後所感覺的困憊如病的狀態。結句與詞中人依傍闌干,怯寒倦懶的百無聊賴之狀,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內心苦悶悵惘之情。
《瑞鶴仙》有16體,雙調,有100字、101字、103字之別,前後段句數不等,押韻句不一。本首用102字,前段11句,7仄韻,後段11句,6仄韻體。全詞以鋪敘手法揭示主旨。上闋主要寫景,下闋寫人事。上闋以春風駘盪,楊柳依依,春雨如醪,燕燕於飛的盛景,層層鋪墊,為詞中人物的孤寂、惆悵起了很好的反襯作用。而「片紅飄砌」的景象,又與詞中人物作了類比、映襯。下闋主要寫人事,既有往事的回憶,又有眼前飲酒消愁,醉倚闌乾的情狀描寫,這些鋪敘突出了人物,加深了主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