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名言萬民齊

名言萬民齊

發布時間: 2021-01-23 11:59:46

名言警句 名言大全

魯迅言論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魯迅說,許廣平載於《欣慰的紀念》)
4、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鄉》)
5、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7、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8、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9、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10、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1、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14、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16、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17、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19、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20、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24、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25、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27、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28、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29、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記念劉和珍君)
31、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並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32、糾纏如毒蛇,執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於也頹廢的快。
33、巨大的建築,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34、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36、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37、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39、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43、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45、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47、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48、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滿足是向上的齒輪。
50、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
51、中國雖發明火葯,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水。
52、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里,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
53、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秋夜》)
54、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55、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
56、我們中國人對於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57、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58、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59、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
60、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6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2、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② 國家統一名言警句

中國傳統文化名言警句- -

中國傳統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志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
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 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 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 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 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 並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 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 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180.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准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 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 就預防它。
1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 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 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 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 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勤 儉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0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 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 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 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務 實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 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24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沖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25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25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 子聿》
補充:
252.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 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254.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③ 大義滅親的詩句 名言 格言也行 急!!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S226;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S226;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S226;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S226;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S226;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S226;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S226;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S226;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S226;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S226;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S226;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S226;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S226;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S226;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S226;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S226;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S226;通志》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S226;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④ 關於國家統一的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嗎

關於國家統一的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

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白話釋義版:朝廷的軍隊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裡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父親。

出自:南宋,陸游的《示兒》。

2、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

出自:近代,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

3、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白話釋義:氣勢豪邁的歌剛剛唱完,便東渡日本,為挽救國家危亡而精心研讀各種科學、文學的書,十年的苦讀是想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大事,即使目的達不到,無法實現投海殉國也是英雄啊。

出自:近代,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

4、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出自:前蘇聯,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誕生》。

5、曾經有過不需要國家,而且根本不知國家權力為何物的社會,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必然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於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

出自:德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⑤ 人生警示名言古訓

天地萬物,不管是一粒沙,一根草,還是一座山,都有用自己生命去堅守的東西。
2、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不後退。
3、我們為什麼而活著-為快樂,什麼樣的人最美——自信的人;所以我們不但快樂,而且自信。
4、懶惰者不知幸福的滋味,勤奮者深知快樂的代價。
5、人生十字路口是一道選擇題,謹慎選擇才能確保正確方向,糊塗選擇就易步入歧途,放棄選擇就會迷失方向。
6、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
7、有些失望是可以避免的,但大部分分的失望,都是因為你高估了自己。
8、人往往拿已知的經驗來判斷未知的事物;拿錯誤的推論當真確的結論。
9、不必去憂慮資金的缺乏,應該憂慮的是信用不足。
10、哥倫布發現了一個世界,卻沒有用海圖,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釋疑解惑的「信心」。
11、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從失敗中許去教訓,從而進步發展的更快。
12、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
13、你必須跳下懸崖,在墜落空中生出翅膀。
14、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淚水,你必須選擇一樣。
15、生命中總有一段時光充滿不安,可除了勇敢面對我們別無辦法。
16、凡是掙扎過來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煉的;任何幻滅都不能動搖他們的信仰:因為他們一開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們是不能眩。
17、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有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誰相伴。
18、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19、偶遇佳句,來不及賞析,滑鼠沒讓我留住你。其實可以尋覓,卻選擇了放棄。人生很多時候

⑥ 諸子百家名言

有些不是諸子百家的,不好意思,只能你自己挑了。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志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並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180.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准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勤 儉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0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務 實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24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沖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25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25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⑦ 誰有充滿豪氣的名言詩句

一、新律五一首
1. 東坡吟
傲世世間無天險,
大江東去去不還。
詩情弛騁大江北,
畫意縱橫大江南。

大氣大勢大手筆,
大仁大義大風范。
夢里兩人常相見,
醒來只隔數百年。
2.春山伴路圖
欲往何處覓雅訓?
巍巍昆侖皆驚憤。
風里鯤鵬欺大鳥,
雨中雛燕競輕俊。

今朝我欲乘風去,
大展雄才高萬仞。
橫掃天下邪與惡,
一瀉君子千古恨。
3.雪岳讀書圖
聖書萬卷任縱橫,
常覺心源極有靈。
狂笑驚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風吹血雨,
豪歌一曲萬里晴,
獨自遨遊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4.寒江獨釣圖
天涯何處覓佳音,
世路茫茫本無心。
無情未必真豪傑,
知交何須同生根?

垂淚一別人千里,
日後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灑熱血寫青春。
5.春山行旅圖
慘淡歲月入夢遙,
浪跡四海悲寂聊。
風流正隨鯤鵬去,
我自面壁空長嘯。

萬里江山皆風火,
十年胸中盡怒潮。
拚將一腔義士血,
直向雲天逞英豪。
6.瑤台曲
青山未老頭先白,
寒催遊子上瑤台。
路隘溝深松悠悠,
碎珠濺玉夢里來。

凌空縹緲一飛影,
山寺高僧俱驚駭,
急奏晨鍾壯行色,
高誦佛號助英才。
7.蘇武牧羊圖
塞外極目望故鄉,
未見長城萬里長。
空盼飛鴻傳書至,
悲向蒼天呼斜陽。

古箏哀奏清秋節,
鐵人無淚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報國,
天涯何處不蘇杭?
8.暗香
不戀世間佳麗地,
獨上寒山稱驕子。
狂飆過盡絕勝處,
凌寒飄香九千里。

霞光照徹萬仞山,
節烈垂盡千秋史。
生來愛斗三冬雪,
報春報得萬民喜。
9.疏影
世間何處尋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對此欲歸俗,
農夫嘆絕忘桑麻。

流芳千載任風雪,
獨呈丹心報中華。
誰道三冬無春色,
冰山高處萬里霞。
10.李迪牡丹圖
花後無語荒草肥,
焉知天外無驚雷?
囊括涯內群魔亂,
難忍鼠輩稱強賊。

沖天一怒寒星落,
十萬義士遙相隨。
長驅直入九萬里,
槍林彈雨奪金魁。
11.太 公
奧究天庭運玄武,
凶神惡煞空頓足。
神威浩盪百萬年,
天馬行空做羈族。

術奇才高驚聖帝,
大義絕天慟神禹。
茫茫偉烈終何限?
日月星辰照天樞。
12.天山行
心潔自愛天山雪,
羞與群賊論功過。
只聞豪傑棄官走,
不見東海大潮落。

忍看壯士負離恨,
莫問青天懸日月。
巨人眼裡乾坤小,
英雄心中天地闊。
13.烏台詩案
縱有神龍起滄海,
難賦豪情祭烏台。
惡奴群起吠堯舜,
萬民齊聲嘆良才。

誓將寸管化長劍,
殺盡世間狼與豺。
他年若有凱旋日,
是我卷土又重來。
14.大樹風號圖
抑鬱十年棟梁傾,
怒濤頓從膽邊生。
一腔豪氣貫日月,
疑是長虹化雄鷹。

大展經綸補天手,
激揚神鞭驅雷公。
高談霸業偉烈在,
蒼天為我起東風。
15.汩羅江
初聞新作已忘歸,
字字落地皆生輝。
汩羅江邊詠天語,
思潮如涌筆如飛。

一聲長嘆一聲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聞豪傑為賊屈,
天下英雄不勝悲。
16.廬山高圖
同室相殘何太急?
肆出狂言困雄獅。
雄獅淚別廬山時,
廬山傷心把頭低。

欲搗地府無臣杵,
將上九霄攬天梯。
回首莫問風吹雨,
功過自有日月知。
17.李白出行圖
高歌向天天相應,
縱聲喚地地有靈。
曾經刀山驅猛虎,
幾度火海戰飛龍。

詩成萬卷盡雄風,
鐵流筆下恣奔騰。
何當重歸長安路?
再為盛世除奸雄。
18.佟麟閣
蒼天問我何所求?
星河慘淡大江流。
不求玉帝多封賞,
但求直取強賊頭。

半生熱血灑疆場,
一路高歌唱自由。
蓋世何足九萬里,
天縱奇才報國仇。
19.獵鹿圖
飛步凌雲八千里,
多少年來無勁敵?
多少干戈化玉帛?
多少腐朽化神奇?

講詩論經雅意高,
尋幽探微破天疑。
嘉峪關上存故跡,
猶記當年獵鹿時。
20.塞上行
去年與君賦新詞,
正是北雁南飛時。
漫天捷報作雪飛,
遍唱三軍奪帥旗。

馬上雄風振九關,
席間說笑破頑敵。
今日英魂赴九霄,
何人助我雪國恥?
21.梅竹寒禽圖
梅竹何日報新春?
愁緒萬千縈苦身。
新晨盼得靈鵲至,
空來不為傳玉音。

日暮蒼鷹歸幽谷,
夜半神龜泣海濱。
垂淚豈非親骨肉,
滴血何止慈母心?
22.虛閣晚涼圖
悲風送君君何去?
飛鴻頻傳斷腸句。
孤身青雲何太急?
靈台不見天公怒。

未曾為君歌一曲,
萬里嚴霜凝寒玉。
再往珠山尋隱珠,
淚水盡灑靈海路。
23.枯木竹石圖
風吹落葉舞晴空,
我奏狂歌喚英雄。
歌罷舉杯問蒼天,
蒼天亦笑我精誠。

杯中自有天上月,
腹內更牽萬種情。
一生大醉能幾回,
何不豪飲到天明?
24.超然台
萬盞美酒浸衷腸,
乘醉聊發少年狂。
風流多被風吹散,
我獨一人欺霸王。

踏碎九霄凌羅殿,
何須彎弓射天狼?
今日把酒邀明月,
一片詩情在汪洋。
25.君車出行圖
飛鴻飛落紅塵中,
浮雲伴我來縱橫。
名利場中無功德,
坎坷路上盡奸佞。

為福萬民始操戈,
莫以成敗論英雄。
待到神兵從天降,
風卷殘雲破敵營。
26.江閣遠眺圖
*贈石重
十年常懷百年憂,
獨自踏歌天邊走。
天公今霄憂似我,
寒星萬點漫北斗。

似水流年流神韻,
如歌歲月憶舊友。
心中幾多愛和恨?
今生難得再回首。
27.出 行 圖
風流倜儻任瀟灑,
不負青春好年華。
三載光陰似流水,
一朝傷心如亂麻。

我隨大軍去東征,
何人伴君去西伐?
遙瞻前方萬里路,
福星高照到天涯。
28.秋山草堂圖
記得當年風雨中,
落花時節與君逢。
濁酒一杯話今古,
神筆四海抒豪情。

可恨縱不自菲薄,
未曾為君寫生平。
而今舉酒祭何處?
空對滿山楓葉紅。
29.石德啟
曾經少年多壯志,
胸中常懷破天意。
君視福禍為草芥,
我履水火似平地。

分兵作戰整十年,
何曾齊名傳盛世?
君今離我從容去,
空留千古浩然氣。
30.踏歌圖
人生自古一場夢,
夢到天涯睡獅醒。
踏平世間坎坷路,
一路走來太從容。

下筆千言皆武略,
字里行間有雷霆。
天兵天將千百萬,
個個為我顯神勇。
31.夜宿泰山
今宵有幸宿泰山,
願與星辰共纏綿。
天街不聞聖帝語,
縱卧雲海睡猶酣。

雲中誰來擊天鼓,
棰折鼓裂亦枉然。
一生一世一場夢,
一夢何不一萬年?
32.雪景寒林圖
雪漫無邊神州路,
風卷旌旗鳴戰鼓。
百萬精忠報國士,
捍守三朝無聖主。

坐視骨肉凌辱盡,
忍看金賊守中土。
何日激起沖天怒?
三軍直搗黃龍府!
33.揮扇仕女圖
離去匆匆何時歸?
芳草萋萋徒傷悲。
低眉看盡水東流,
仰天望斷雁南飛。

揮手已是兩眼淚,
願君一路春風吹。
春風吹得人心醉,
心醉一樣報春暉。
34.送別
無邊愁緒系蒼天,
琵琶聲殘歌亦殘。
舉杯欲語淚先流,
道聲珍重心已寒。

半卷詩書訴憂憤,
一支鐵筆寫流年。
今宵話盡離別意,
不知何日話凱旋?
35.吊劉洪強
舉杯邀君君何在?
空對明月訴我哀。
縱論英雄心何驅?
醉里逍遙上天街。

常恨三生若有幸,
憑空何故降九災?
追尋昔日花開處,
一樣爭艷為誰開?
36.分手
相逢本是一場夢,
分手何故太匆匆?
君曾為我歌一曲,
我將為君歌一生。

我自流浪到天涯,
君似明月在長空。
多少兒女情長淚?
都在悲歡離合中。
37.杏花村
二月春風吹楊柳,
吹亂心中幾多愁。
料知此愁年年有,
依舊相約風雨後。

杏花村裡杏花酒,
風雨聲中風雨樓。
不見鴻雁傳書來,
只見伊人淚長流。
38.大雁塔
烽火漸遙雲漸遠,
神威依舊振邊關。
馳騁三十年疆場,
縱橫八百里秦川。

難舍三軍骨肉情,
獨留大義薄雲天。
若非膽肝昭日月,
誰為英魂洗沉冤?
39.冠軍侯
莫道小小少年狂,
早有英名題金榜。
口誅筆伐多少事?
再度揮師上疆場。

千古蓋世一忠良,
笑傲老賊是草莽。
強者為尊本屬我,
獨占鰲頭又何妨?
40.楚歌
昔日高歌到天外,
今日賦詩在天街。
井岡志士多悲壯,
楚地仁人獨慷慨。

讀破天書十萬卷,
寫盡天下興與衰。
九月九日萬眾淚,
舉國上下為誰哀?
41.靈山島
如詩如畫二十載,
彩筆繪成新世界。
風和日麗多少情?
春暖花開多少愛?

情愛化作汪洋海,
在我心中任澎湃。
昔年澎湃到天涯,
而今澎湃到天外。
42.秋舸清嘯圖
當年送我遠航時,
正是鮮花盛開日。
烽火燃燒赤子情,
硝煙彌漫凌雲志。

夢里也曾呼喚你,
醒來只有天下事。
回首當年遠航處,
一片汪洋盡澄碧。
43.左公柳
多少人生風雨後?
多少慷慨不再有?
多少壯舉一場夢?
多少盛情一杯酒?

而今許下千般願,
灑向長河萬古柳。
不願與君長相思,
但願與君長相守。
44.柳絮飛歌
此情綿綿何時盡?
牽動長空萬里雲。
雲中本是雙飛燕,
而今都做夢里人。

欲往何處覓瑩雪?
漫飄柳絮祭芳魂。
祭罷芳魂又一春,
依舊不見綠羅裙。
45.貨郎圖
當年為了一個夢,
也曾燃燒一段情。
遠離滾滾紅塵中,
孤身一人萬里行。

一葉浮萍歸大海,
人生何處不相逢?
相逢莫要論人生,
人生已是夕陽紅。
46.南屏雅集圖
縱然萬事隨風去,
莫道書生無烈舉。
千種柔情一場夢,
萬般功名皆塵土。

今日聖賢來相聚,
紛紛爭奏瑤台曲。
源源流長似神韻,
滔滔不絕是祝福。
47.華 澤 峰
多少新夢成虛幻,
多少舊夢化雲煙。
雄心已在九霄外,
壯志不改天地間。

君曾為我送溫暖,
我今為誰揚風帆?
妙筆生輝一萬卷,
何人燈下讀新篇?
48.李廣看箭圖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丈夫行事多無悔。
陣前相聚無他物,
為君聊賦《一剪梅》。

人生在世不滿百,
誰敢笑我鬢發白?
三尺長劍提在手,
白發一樣殺強賊。
49.張 自 忠
浩盪雄風藏萬卷,
磅礴大氣獨凜然。
一腔熱血沸騰時,
萬里汪洋起波瀾。

山上山花始爛漫,
山下盛況已空前。
傳奇將軍再出馬,
三軍山呼旌旗懸。

⑧ 春秋時期有哪些名言警句

太多了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S226;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S226;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S226;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S226;外篇&S226;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S226;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志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S226;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S226;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S226;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S226;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S226;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S226;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S226;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S226;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S226;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S226;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S226;衛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S226;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S226;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S226;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S226;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S226;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S226;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S226;乾&S226;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S226;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S226;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S226;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S226;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S226;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S226;乾&S226;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S226;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S226;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S226;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S226;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S226;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S226;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S226;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S226;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論語&S226;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S226;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S226;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S226;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S226;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S226;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S226;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S226;益&S226;象》
72.改過不吝。——《尚書&S226;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S226;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S226;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S226;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S226;魏徵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S226;<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S226;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S226;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S226;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S226;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S226;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S226;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S226;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S226;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S226;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S226;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S226;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S226;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S226;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S226;系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S226;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S226;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S226;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S226;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S226;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S226;公孫丑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S226;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S226;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S226;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S226;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S226;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S226;小雅&S226;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S226;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S226;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S226;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S226;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S226;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S226;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S226;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S226;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S226;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S226;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S226;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S226;季氏》
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S226;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S226;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S226;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S226;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S226;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S226;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S226;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S226;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S226;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S226;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S226;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S226;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S226;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S226;<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S226;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S226;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S226;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S226;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S226;泰伯》
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S226;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S226;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並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S226;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S226;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S226;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S226;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S226;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S226;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S226;里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S226;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S226;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S226;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S226;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S226;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S226;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S226;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S226;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S226;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S226;楚策》
180.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S226;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S226;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准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S226;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S226;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S226;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S226;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S226;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S226;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S226;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S226;蜀書&S226;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S226;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S226;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S226;乾&S226;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S226;系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S226;系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S226;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S226;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S226;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S226;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勤 儉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S226;否》
20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S226;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S226;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S226;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S226;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S226;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S226;范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S226;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S226;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S226;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S226;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S226;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S226;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S226;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S226;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S226;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S226;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S226;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S226;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S226;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S226;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S226;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S226;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S226;通志》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S226;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務 實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S226;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S226;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S226;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S226;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S226;性惡》
24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S226;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S226;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S226;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S226;趙沖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S226;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S226;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S226;俗嫌》
25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S226;知音》
25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⑨ 有關於為官清廉的警句,名言

渴不飲盜泉水,來熱不息惡木陰。自
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水清沙自潔,官閑弊自絕。
廉則政清,政清則民服。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
士有百行,以法為首。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於憂於其心?
當共產黨員的幹部,一不能偷懶,二不能糊弄,三不能滑坡。
一個領導幹部,面對歪風邪氣,就要勇於說「不」。
日食百姓粟米,月拿國家俸祿。不為百姓辦事,老百姓養我們何用?
堂堂正正為人,公公正正執法。
只要當一天幹部,就要做一天清官。
一絲一粟,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⑩ 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S226;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S226;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S226;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S226;外篇&S226;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S226;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志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S226;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S226;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S226;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S226;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S226;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S226;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S226;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S226;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S226;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S226;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S226;衛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S226;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S226;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S226;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S226;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S226;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S226;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S226;乾&S226;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S226;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S226;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S226;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S226;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S226;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S226;乾&S226;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S226;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S226;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S226;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S226;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S226;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S226;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S226;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S226;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論語&S226;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S226;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S226;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S226;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S226;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S226;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S226;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S226;益&S226;象》
72.改過不吝。——《尚書&S226;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S226;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S226;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S226;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S226;魏徵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S226;<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S226;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S226;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S226;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S226;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S226;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S226;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S226;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S226;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S226;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S226;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S226;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S226;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S226;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S226;系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S226;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S226;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S226;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S226;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S226;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S226;公孫丑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S226;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S226;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S226;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S226;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S226;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S226;小雅&S226;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S226;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S226;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S226;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S226;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S226;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S226;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S226;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S226;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S226;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S226;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S226;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S226;季氏》
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S226;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S226;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S226;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S226;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S226;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S226;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S226;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S226;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S226;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S226;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S226;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S226;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S226;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S226;<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S226;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S226;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S226;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S226;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S226;泰伯》
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S226;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S226;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並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S226;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S226;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S226;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S226;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S226;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S226;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S226;里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S226;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S226;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S226;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S226;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S226;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S226;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S226;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S226;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S226;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S226;楚策》
180.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S226;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S226;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准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S226;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S226;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S226;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S226;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S226;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S226;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S226;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S226;蜀書&S226;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S226;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S226;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S226;乾&S226;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S226;系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S226;系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S226;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S226;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S226;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S226;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勤 儉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S226;否》
20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S226;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S226;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S226;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S226;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S226;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S226;范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S226;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S226;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S226;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S226;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S226;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S226;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S226;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S226;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S226;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S226;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S226;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S226;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S226;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S226;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S226;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S226;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S226;通志》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S226;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務 實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S226;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S226;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S226;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S226;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S226;性惡》
24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S226;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S226;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S226;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S226;趙沖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S226;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S226;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S226;俗嫌》
25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S226;知音》
25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