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秋夕山齋即事賞析

秋夕山齋即事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3 06:56:04

A. 描寫中秋月亮荷花的詩句有哪些 《山中秋夕》原文賞析

中秋_網路漢語
作者: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回。答
山中秋夕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抱琴出南樓,氣爽浮雲滅。
松風吹天簫,竹路踏碎月。
後山鶴唳定,前浦荷香發。
境寂良夜深,了與人間別。
李群玉(808-862),唐代澧州人,極有詩才,「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全唐詩·李群玉小傳》載,早年杜牧游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但他「一上而止」。
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群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贊「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回歸故里,死後追賜進士及第。

B. 急!!求杜牧的山水田園詩賞析

卷一(二十七題,二十八首):

感懷詩一首 杜秋娘詩並序
郡齋獨酌 張好好詩並序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李甘詩
洛中送冀處士東游 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
長安送友人游湖南 皇風
雪中書懷 雨中作
偶游石盎僧舍 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
獨酌 惜春
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 過驪山作
池州送孟遲先輩 重送
題池州弄水亭 題宣州開元寺
大雨行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
贈宣州元處士 村行
史將軍二首

卷二(五十四題,六十七首):

華清宮三十韻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河湟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
李給事中敏二首 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
東兵長句十韻 過勤政樓
過魏文貞公宅 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直……
秋晚與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念昔游三首
今皇帝陛下一詔徵兵…… 奉和白相公聖德和平……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登樂游原
聞慶州趙縱使君與黨項戰…… 送容州唐中丞赴鎮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亞列…… 街西長句
春申君 奉陵宮人
讀韓杜集 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
李侍郎於陽羨里富有泉石…… 贈李處士長句四韻
送國棋王逢 重送絕句
少年行 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
朱坡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自貽
自遣 題桐葉
沈下賢 李和鼎
贈沈學士張歌人 憶游朱坡四韻
朱坡絕句三首 出宮人二首
長安秋望 獨酌
醉眠 不飲贈酒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 道一大尹存之學士庭美學士……
杏園 春晚題韋家亭子
過田家宅 見宋拾遺題名處感而成詩
雪晴訪趙嘏街西所居三韻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卷三(八十三題,八十八首):

洛陽長句二首 洛中監察病假滿送韋楚……
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 故洛陽城有感
揚州三首 潤州二首
題揚州禪智寺 西江懷古
江南懷古 江南春絕句
將赴宣州留題揚州禪智寺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句溪夏日送盧霈秀才……
自宣城赴官上京 春末題池州弄水亭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齊安郡晚秋
九日齊山登高 池州春送前進士蒯希逸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齊安郡後池絕句
題齊安城樓 池州李使君沒後十一日……
見劉秀才與池州妓別 池州廢林泉寺
憶齊安郡 池州清溪
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 即事黃州作
贈李秀才是上公孫子 寄李起居四韻
題池州貴池亭 蘭溪
睦州四韻 秋晚早發新定
除官歸京睦州雨霽 夜泊桐廬先寄蘇台盧郎中
新轉南曹未敘朝散初秋暑退…… 題白蘋洲
題茶山 茶山下作
入茶山下題水口草市絕句 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
不飲贈官妓 早春贈軍事薛判官
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
初冬夜飲 栽竹
梅 山石榴
柳長句 隋堤柳
柳絕句 獨柳
早雁 鵁鶄
鸚鵡 鶴
鴉 鷺鷥
村舍燕 歸燕
傷猿 還俗老僧
斫竹 將赴湖州留題亭菊
折菊 雲
醉後題僧院 題禪院
哭李給事中敏 黃州竹徑
題敬愛寺樓 送劉秀才歸江陵
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贈朱道靈 屏風絕句
哭韓綽 新定途中
題新定八松院小石

卷四(七十七題,八十四首):

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 懷鍾陵舊游四首
台城曲二首 江上雨寄崔碣
罷鍾陵幕吏十三年來泊湓浦…… 商山麻澗
商山富水驛 丹水
題武關 除官赴闕商山道中絕句
漢江 襄陽雪夜感懷
詠歌聖德遠懷天寶因題關亭…… 途中作
重到襄陽哭亡友韋壽朋 赤壁
雲夢澤 除官行至昭應聞友人出官因寄
寄浙東韓乂評事 泊秦淮
秋浦途中 題桃花夫人廟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 書懷寄中朝往還
寄崔鈞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
和州絕句 題烏江亭
題橫江館 寄灃州張舍人笛
寄揚州韓綽判官 送李群玉赴舉
送薛種游湖南 題壽安縣甘棠館御溝
汴河懷古 汴河阻凍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寄宣州鄭諫議
題元處士高亭 鄭瓘協律
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驛十四韻 重題絕句一首
送陸洿郎中棄官東歸 寄珉笛與宇文舍人
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 遣興
早秋 秋思
途中一絕 春盡途中
題村舍 代人寄遠六言二首
閨情 舊游
寄遠 簾
寄題甘露寺北軒 題青雲館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江上偶見絕句
題木蘭廟 入商山
偶題 送盧秀才一絕
醉題 題商山四皓廟一絕
送隱者一絕 題張處士山莊一絕
有懷重送斛斯判官 贈別二首
寄遠 九日
寄牛相公 為人題贈二首
少年行 盆池
有寄

外集(一百一十八題,一百二十五首,聯句一首):

斑竹筒簟 和嚴惲秀才落花
倡樓戲贈 初上船留寄
秋岸 過大梁聞河亭方宴贈孫子端
題吳興消暑樓十二韻 奉送中丞姊夫儔自大理卿……
中丞業深韜略志在功名…… 和裴傑秀才新櫻桃
春思 代人作
偶題二首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洛下送張曼容赴上黨召 宣州留贈
寄題宣州開元寺 贈張祜
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 宣州開元寺南樓
寄遠人 別沈處士
留贈 奉和僕射相公春澤稍愆……
寄李播評事 送牛相公出鎮襄州
送薛邽二首 見穆三十宅中庭梅榴花謝
留誨曹師等詩 洛陽
寄唐州李玭尚書 南陵道中
登九峰樓 別家
歸家 雨
送人 遣懷
醉贈薛道封 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
詠襪 宮詞二首
月 忍死留別獻鹽鐵裴相公二十叔
悲吳王城 閨情代作
寄沈褒秀才 入關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偶作
贈終南蘭若僧 遣懷
秋感 贈漁父
嘆花 題劉秀才新竹
山行 書懷
紫薇花 醉後呈崔大夫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樓書懷 夜雨
方響 將出關宿層峰驛卻寄李諫議
使回枉唐州崔司馬書…… 郡齋秋夜即事寄斛斯處士許秀才
同趙二十二訪張明府郊居聯句 早春題真上人院
對花微疾不飲呈坐中諸公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走筆送杜十三歸京 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書
後池泛舟送王十 重送王十
洛陽秋夕 贈獵騎
懷吳中馮秀才 寄東塔僧
秋夕 瑤瑟
送故人歸山 聞角
押兵甲發谷口寄諸公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
偶題 三川驛伏覽座主舍人留題
陝州醉贈裴四同年 破鏡
長安雪後 華清宮
冬日題智門寺北樓 別王十後遣京使累路附書
許秀才至辱李蘄州絕句…… 送張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
宿長慶寺 望少華三首
登灃州驛樓寄京兆韋尹 長安晴望
歲日朝回口號 驌驦駿
龍丘途中二首 宮人冢
寄浙西李判官 寄杜子二首
盧秀才將出王屋高步名場…… 送劉三復郎中赴闕
羊欄浦夜陪宴會 送杜顗赴潤州幕
有感 書懷寄盧州
賀崔大夫崔正字 江南送左師
寢夜 十九兄郡樓有宴病不赴
愁 隋苑
芭蕉 汴人舟行答張祜
牧陪昭應盧郎中在江西宣州……

別集(五十七題,六十首):

寓言
懷歸 邊上晚秋
傷友人悼吹簫妓 訪許顏
春日古道傍作 青冢
大夢上人自廬峰迴 洛中二首
邊上聞笳三首 春日寄許渾先輩
經闔閭城 並州道中
別懷 漁父
秋夢 早秋客舍
逢故人 秋晚江上遣懷
長安夜月 雲
春懷 逢故人
閑題 金谷園
重登科 游邊
將赴池州道中作 隋宮春
蠻中醉 寓題
送趙十二赴舉 偶呈鄭先輩
子規 江樓
旅宿 杜鵑
聞蟬 送友人
旅情 曉望
貽友人 書事
別鶴 晚泊
山寺 早行
秋日偶題 憶歸
黃州偶見作 醉倒
酬許十三秀才兼依來韻 後池泛舟送王十秀才
書情 兵部尚書席上作
驌驦坂

補遺(六十九題,七十一首,殘句六條):

題水西寺 江樓晚望
贈別宣州崔群相公 吳宮詞二首
金陵 即事
七夕 薔薇花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 寄盧先輩
南樓夜 懷紫閣山
題孫逸人山居 中途寄友人
送蘇協律從事振武 宣州開元寺贈惟真上人
綠蘿 陵陽送客
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 冬日五湖館水亭懷別
不寢 泊松江
聞開江相國宋下世二首 出關
暝投雲智寺渡溪不得…… 宣城贈蕭兵曹
過鮑溶宅有感 寄兄弟
秋日 卜居招書侶
西山草堂 貽隱者
石池 懷政禪師院
送荔浦蔣明府赴任 秋夕有懷
秋霽寄遠 經古行宮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 留題李侍御書齋
行次白沙館先寄上河南王侍郎 貴游
越中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宿東橫山瀨 貽遷客
寄桐江隱者 長興里夏日寄南鄰避暑
送大昱禪師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
分司東都寓居履道…… 題白雲樓
贈別 秋夜與友人宿
將赴京留贈僧院 寄湘中友人
江上逢友人 金谷懷古
行經廬山東林寺 途中逢故人話西山讀書早曾游覽
將赴京題陵陽王氏水居 送別
寄遠 新柳
旅懷作 雁
惜春 鴛鴦
聞雁 殘句六條

--------------------------------------------------------------------------------

自撰墓誌銘

牧字牧之。曾祖某,河西隴右節度使;祖某,司徒、平章事、岐
國公、贈太師;考某,駕部員外,累贈禮部尚書。牧進士及第,制策
登科,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江西團練巡官,轉監察御
史里行、御史、淮南節度掌書記,拜真監察,分司東都。以弟病去官,
授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遷左補闕、史館修撰,轉膳
部、比部員外郎,皆兼史職。出守黃、池、睦三州,遷司勛員外郎、
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以弟病,乞守湖州,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
周歲,拜中書舍人。

某平生好讀書,為文亦不出人。曹公曰:「吾讀兵書戰策多矣,
孫武深矣。」因注其書十三篇,乃曰:「上窮天時,下極人事,無以
加也,後當有知之者。」

去歲七月十日,在吳興,夢人告曰:「爾當作小行郎。」復問其
次,曰:「禮部考功,為小行矣。」言其終典耳。今歲九月十九日歸,
夜困,亥初就枕寢,得被勢久,酣而不夢,有人朗告曰:「爾改名畢。」
十月二日,奴順來言「炊將熟甑裂」。予曰:「皆不祥也。」十一月
十日,夢書片紙「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傍有人曰:「空谷,非也,
過隙也。」予生於角,星昴畢於角為第八宮,曰病厄宮,亦曰八殺宮,
土星在焉,火星繼木。星工楊晞曰:「木在張於角為第十一福德宮,
木為福德大君子,救於其旁,無虞也。」予曰:「自湖守不周歲,遷
舍人,木還福於角足矣,土火還死於角,宜哉!」復自視其形,視流
而疾,鼻折山根,年五十,斯壽矣。某月某日,終於安仁里。

妻河東裴氏,朗州刺史偃之女,先某若干時卒。長男曰曹師,年
十六;次曰祝柅,年十二。別生二男,曰蘭、曰興,一女,曰真,皆
幼。以某月日,葬於少陵司馬村先塋。銘曰:

後魏太尉顒,封平安公,及予九世,皆葬少陵。嗟爾小子,亦克
厥終,安於爾宮。

(《樊川文集》卷十)

--------------------------------------------------------------------------------

【電子版杜牧詩全集·卷一】

一華編校

感懷詩一首 時滄州用兵。

高文會隋季,提劍徇天意。
扶持萬代人,步驟三皇地。
聖雲繼之神,神仍用文治。
德澤酌生靈,沉酣薰骨髓。
旄頭騎箕尾,風塵薊門起。
胡兵殺漢兵,屍滿咸陽市。
宣皇走豪傑,談笑開中否。
[肅宗也。]
蟠聯兩河間,燼萌終不彌。
號為精兵處,齊蔡燕趙魏。
合環千里疆,爭為一家事。
逆子嫁虜孫,西鄰聘東里。
急熱同手足,唱和如宮徵。
法制自作為,禮文爭僭擬。
壓階螭斗角,畫屋龍交尾。
署紙日替名,分財賞稱賜。
刳隍欦萬尋,繚垣疊千雉。
誓將付孱孫,血絕然方已。
九廟仗神靈,四海為輸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恥?
韓彭不再生,英衛皆為鬼。
凶門爪牙輩,穰穰如兒戲。
累聖但日吁,閫外將誰寄?
屯田數十萬,堤防常懾惴。
急征赴軍須,厚賦資凶器。
因隳畫一法,且逐隨時利。
流品極蒙尨,網羅漸離弛。
夷狄日開張,黎元愈憔悴。
邈矣遠太平,蕭然盡煩費。
至於貞元末,風流恣綺靡。
艱極泰循來,元和聖天子。
元和聖天子,英明湯武上。
茅茨覆宮殿,封章綻帷帳。
伍旅拔雄兒,夢卜庸真相。
勃雲走轟霆,河南一平盪。
繼於長慶初,燕趙終舁強。
攜妻負子來,北闕爭頓顙。
故老撫兒孫,爾生今有望。
茹鯁喉尚隘,負重力未壯。
坐幄無奇兵,吞舟漏疏網。
骨添薊垣沙,血漲滹沱浪。
祗雲徒有徵,安能問無狀。
一日五諸侯,奔亡如鳥往。
取之難梯天,失之易反掌。
蒼然太行路,翦翦還榛莽。
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
請數擊虜事,誰其為我聽。
盪盪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叱起文武業,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內,長有扈苗征。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嘗爭。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蘇醒。
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
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杜秋娘詩並序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錡妾。後錡叛滅,
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
傅姆,皇子壯,封漳王。鄭注用事,誣丞相欲去
己者,指王為根,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
予過金陵,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
老濞即山鑄,後庭千雙眉。
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花開堪折
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長唱此辭。]
濞即白首叛,秋亦紅淚滋。
吳江落日渡,灞岸綠楊垂。
聯裾見天子,盼眄獨依依。
椒壁懸錦幕,鏡奩蟠蛟螭。
低鬟認新寵,窈裊復融怡。
月上白璧門,桂影涼參差。
金階露新重,閑捻紫簫吹。
[晉書:盜開涼州張駿冢,得紫玉簫。]
莓苔夾城路,南苑雁初飛。
紅粉羽林仗,獨賜辟邪旗。
歸來煮豹胎,饜飫不能飴。
咸池升日慶,銅雀分香悲。
雷音後車遠,事往落花時。
燕禖得皇子,壯發綠緌緌。
畫堂授傅姆,天人親捧持。
虎睛珠絡褓,金盤犀鎮帷。
長楊射熊羆,武帳弄啞咿。
漸拋竹馬劇,稍出舞雞奇。
嶄嶄整冠佩,侍宴坐瑤池。
眉宇儼圖畫,神秀射朝輝。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鄉歸。
觚稜拂斗極,回首尚遲遲。
四朝三十載,似夢復疑非。
潼關識舊吏,吏發已如絲。
卻喚吳江渡,舟人那得知。
歸來四鄰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灑不盡,仰天知問誰。
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我昨金陵過,聞之為噓唏。
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
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織室魏豹俘,作漢太平基。
誤置代籍中,兩朝尊母儀。
光武紹高祖,本系生唐兒。
珊瑚破高齊,作婢舂黃糜。
蕭後去揚州,突厥為閼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
射鉤後呼父,釣翁王者師。
無國要孟子,有人毀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歸丞相斯。
安知魏齊首,見斷簀中屍。
給喪蹶張輩,廊廟冠峨危。
珥貂七葉貴,何妨我虜支。
蘇武卻生返,鄧通終死飢。
主張既難測,翻覆亦其宜。
地盡有何物?天外復何之?
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
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
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
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怡。

郡齋獨酌 黃州作。

前年鬢生雪,今年須帶霜。
時節序鱗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窮四海,四萬到洛陽。
東南我所見,北可計幽荒。
中畫一萬國,角角棋布方。
地頑壓不穴,天迥老不僵。
屈指百萬世,過如霹靂忙。
人生落其內,何者為彭殤?
促束自系縛,儒衣寬且長。
旗亭雪中過,敢問當壚娘。
我愛李侍中,摽摽七尺強。
白羽八札弓,髀壓綠檀槍。
風前略橫陣,紫髯分兩傍。
淮西萬虎士,怒目不敢當。
功成賜宴麟德殿,猿超鶻掠廣球場。
三千宮女側頭看,相排踏碎雙明璫。
旌竿幖幖旗(火霍)(火霍),意氣橫鞭歸故鄉。
我愛朱處士,三吳當中央。
罷亞百頃稻,西風吹半黃。
尚可活鄉里,豈惟滿囷倉。
後嶺翠撲撲,前溪碧泱泱。
霧曉起鳧雁,日晚下牛羊。
叔舅欲飲我,社瓮爾來嘗。
伯姊子欲歸,彼亦有壺漿。
西阡下柳塢,東陌繞荷塘。
姻親骨肉舍,煙火遙相望。
太守政如水,長官貪似狼。
征輸一雲畢,任爾自存亡。
我昔造其室,羽儀鸞鶴翔。
交橫碧流上,竹映琴書床。
出語無近俗,堯舜禹武湯。
問今天子少,誰人為棟梁。
我曰天子聖,晉公提紀綱。
聯兵數十萬,附海正誅滄。
謂言大義不小義,取易卷席如探囊。
犀甲吳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馳鋒芒。
豈知三載凡百戰,鉤車不得望其牆。
答雲此山外,有事同胡羌。
誰將國伐叛,話與釣魚郎。
溪南重回首,一徑出修篁。
爾來十三歲,斯人未曾忘。
往往自撫己,淚下神蒼茫。
御史詔分洛,舉趾何猖狂。
闕下諫官業,拜疏無文章。
尋僧解憂夢,乞酒緩愁腸。
豈為妻子計,未去山林藏。
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
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
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
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
江郡雨初霽,刀好截秋光。
池邊成獨酌,擁鼻菊枝香。
醺酣更唱太平曲,仁聖天子壽無疆。

張好好詩並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
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
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述師,以雙
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
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
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眾音不能逐,裊裊穿雲衢。
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著作嘗任集賢校理。]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小侄名阿宜,未得三尺長。
頭圓筋骨緊,兩眼明且光。
去年學官人,竹馬繞四廊。
指揮群兒輩,意氣何堅剛。
今年始讀書,下口三五行。
隨兄旦夕去,斂手整衣裳。
去歲冬至日,拜我立我旁。
祝爾願爾貴,仍且壽命長。
今年我江外,今日生一陽。
憶爾不可見,祝爾傾一觴。
陽德比君子,初生甚微茫。
排陰出九地,萬物隨開張。
一似小兒學,日就復月將。
勤勤不自已,二十能文章。
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堯湯。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多是撫州寫,今來五紀強。
尚可與爾讀,助爾為賢良。
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
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
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
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
願爾一祝後,讀書日日忙。
一日讀十紙,一月讀一箱。
朝廷用文治,大開官職場。
願爾出門去,取官如驅羊。
吾兄苦好古,學問不可量。
晝居府中治,夜歸書滿床。
後貴有金玉,必不為汝藏。
崔昭生崔芸,李兼生窟郎。
堆錢一百屋,破散何披猖。
今雖未即死,餓凍幾欲僵。
參軍與縣尉,塵土驚劻襄。
一語不中治,笞棰身滿瘡。
官罷得絲發,好買百樹桑。
稅錢未輸足,得米不敢嘗。
願爾聞我語,歡喜入心腸。
大明帝宮闕,杜曲我池塘。
我若自潦倒,看汝爭翱翔。
總語諸小道,此詩不可忘。

李甘詩

C. 求唐詩三百首全集都包括哪些詩詞,賞析去哪裡看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0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http://www.gushiwen.org/gushi/tangshi.aspx全唐詩賞析
《唐詩三百首》在線閱讀
五言絕句
行宮(元稹)登鸛雀樓(王之渙)新嫁娘詞(王建)相思(王維)雜詩(王維)鹿柴(王維)竹里館(王維)山中送別(王維)問劉十九(白居易)哥舒歌(西鄙人)夜思(李白)怨情(李白)登樂游原(李商隱)聽箏(李端)渡漢江(李頻)八陣圖(杜甫)宿建德江(孟浩然)春曉(孟浩然)春怨(金昌緒)江雪(柳宗元)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終南望余雪(祖詠)宮詞(張祜)尋隱者不遇(賈島)送崔九(裴迪)送靈澈(劉長卿)聽彈琴(劉長卿)送上人(劉長卿)玉台體(權德輿)
七言絕句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閨怨(王昌齡)春宮曲(王昌齡)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涼州詞(王翰)後宮詞(白居易)宮中詞(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餘)逢入京使(岑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早發白帝城(李白)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賈生(李商隱)隋宮(李商隱)瑤池(李商隱)嫦娥(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寄令狐郎中(李商隱)為有(李商隱)江南逢李龜年(杜甫)贈別二首·其一(杜牧)贈別二首·其二(杜牧)金谷園(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遣懷(杜牧)秋夕(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徵人怨(柳中庸)金陵圖(韋庄)滁州西澗(韋應物)桃花溪(張旭)寄人(張泌)題金陵渡(張祜)贈內人(張祜)集靈台二首·其一(張祜)集靈台二首·其二(張祜)楓橋夜泊(張繼)隴西行(陳陶)雜詩(佚名)回鄉偶書(賀知章)瑤瑟怨(溫庭筠)月夜(劉方平)春怨(劉方平)烏衣巷(劉禹錫)春詞(劉禹錫)馬嵬坡(鄭畋)寒食(韓翃)已涼(韓偓)宮詞(顧況)
五言律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梓州李使君(王維)漢江臨眺(王維)終南別業(王維)終南山(王維)酬張少府(王維)過香積寺(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山居秋暝(王維)歸嵩山作(王維)次北固山下(王灣)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司空曙)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寄左省杜拾遺(岑參)聽蜀僧浚彈琴(李白)夜泊牛渚懷古(李白)贈孟浩然(李白)渡荊門送別(李白)送友人(李白)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涼思(李商隱)北青蘿(李商隱)蟬(李商隱)風雨(李商隱)落花(李商隱)登岳陽樓(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杜甫)別房太尉墓(杜甫)旅夜書懷(杜甫)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杜甫)月夜憶舍弟(杜甫)天末懷李白(杜甫)月夜(杜甫)春望(杜甫)春宿左省(杜甫)旅宿(杜牧)春宮怨(杜荀鶴)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雜詩(沈佺期)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孟浩然)留別王維(孟浩然)早寒有懷(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孟浩然)過故人庄(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章台夜思(韋庄)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韋應物)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唐玄宗)灞上秋居(馬戴)楚江懷古(馬戴)除夜有懷(崔塗)孤雁(崔塗)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望月懷遠(張九齡)書邊事(張喬)沒蕃故人(張藉)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許渾)早秋(許渾)送人東游(溫庭筠)尋陸鴻漸不遇(僧皎然)尋南溪常道士(劉長卿)新年作(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劉長卿)蜀先主廟(劉禹錫)闕題(劉昚虛)送李端(盧綸)送僧歸日本(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錢起)在獄詠蟬(駱賓王)江鄉故人偶集客舍(戴叔倫)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韓翃)
七言律詩
遣悲懷三首·其一(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元稹)贈郭給事(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王維)積雨輞川庄作(王維)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白居易)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岑參)登金陵鳳凰台(李白)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李商隱)春雨(李商隱)籌筆驛(李商隱)錦瑟(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李商隱)隋宮(李商隱)送魏萬之京(李頎)詠懷古跡·其一(杜甫)詠懷古跡·其二(杜甫)詠懷古跡·其三(杜甫)詠懷古跡·其四(杜甫)詠懷古跡·其五(杜甫)宿府(杜甫)閣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登高(杜甫)登樓(杜甫)蜀相(杜甫)客至(杜甫)野望(杜甫)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柳宗元)春思(皇甫冉)寄李儋元錫(韋應物)望薊門(祖詠)貧女(秦韜玉)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高適)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崔曙)登黃鶴樓(崔顥)行經華陰(崔顥)利州南渡(溫庭筠)蘇武廟(溫庭筠)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劉長卿)西塞山懷古(劉長卿)晚次鄂州(盧綸)贈闕下裴舍人(錢起)宮詞(薛逢)同題仙游觀(韓翃)
五言古詩
賊退示官吏·並序(元結)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王昌齡)渭川田家(王維)西施詠(王維)送別(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青溪(王維)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岑參)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李白)月下獨酌(李白)春思(李白)夢李白·其一(杜甫)夢李白·其二(杜甫)望岳(杜甫)贈衛八處士(杜甫)佳人(杜甫)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尋西山隱者不遇(邱為)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溪居(柳宗元)送楊氏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韋應物)夕次盱眙縣(韋應物)東郊(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宿王昌齡隱居(常建)感遇·孤鴻海上來(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張九齡)感遇·幽人歸獨卧(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桔(張九齡)春泛若耶溪(綦毋潛)
七言古詩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元結)長恨歌(白居易)琵琶行·並序(白居易)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金陵酒肆留別(李白)韓碑(李商隱)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李頎)聽安萬善吹篳篥歌(李頎)古意(李頎)送陳章甫(李頎)琴歌(李頎)古柏行(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杜甫)寄韓諫議(杜甫)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漁翁(柳宗元)登幽州台歌(陳子昂)石鼓歌(韓愈)山石(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韓愈)
樂府
涼州詞(王之渙)出塞(王昌齡)塞上曲·蟬鳴空桑林(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王昌齡)長信怨(王昌齡)渭城曲(王維)秋夜曲(王維)洛陽女兒行(王維)老將行(王維)桃源行(王維)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李白)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李白)行路難(李白)行路難·大道如青天(李白)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李白)將進酒(李白)玉階怨(李白)長相思·在長安(李白)長相思·摧心肝(李白)長干行(李白)蜀道難(李白)子夜吳歌·春歌(李白)子夜吳歌·夏歌(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李白)子夜吳歌·冬歌(李白)關山月(李白)江南曲(李益)古從軍行(李頎)哀王孫(杜甫)兵車行(杜甫)麗人行(杜甫)哀江頭(杜甫)金縷衣(佚名)獨不見(沈佺期)烈女操(孟郊)遊子吟(孟郊)燕歌行·並序(高適)長干行·君家何處住(崔顥)長干行·家臨九江水(崔顥)塞下曲·鷲翎金僕姑(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塞下曲·野幕蔽瓊筵(盧綸)更多>>《全唐詩》

D. 古詩三百首賞析

五言絕句
行宮(元稹)登鸛雀樓(王之渙)新嫁娘詞(王建)相思(王維)雜詩(王維)鹿柴(王維)竹里館(王維)山中送別(王維)問劉十九(白居易)哥舒歌(西鄙人)夜思(李白)怨情(李白)登樂游原(李商隱)聽箏(李端)渡漢江(李頻)八陣圖(杜甫)宿建德江(孟浩然)春曉(孟浩然)春怨(金昌緒)江雪(柳宗元)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終南望余雪(祖詠)宮詞(張祜)尋隱者不遇(賈島)送崔九(裴迪)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聽彈琴(劉長卿)送上人(劉長卿)玉台體(權德輿)
七言絕句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閨怨(王昌齡)春宮曲(王昌齡)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涼州詞(王翰)後宮詞(白居易)宮中詞(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餘)逢入京使(岑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早發白帝城(李白)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賈生(李商隱)隋宮(李商隱)瑤池(李商隱)嫦娥(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寄令狐郎中(李商隱)為有(李商隱)江南逢李龜年(杜甫)贈別·其一(杜牧)贈別·其二(杜牧)金谷園(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遣懷(杜牧)秋夕(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徵人怨(柳中庸)金陵圖(韋庄)滁州西澗(韋應物)桃花溪(張旭)寄人(張泌)題金陵渡(張祜)贈內人(張祜)集靈台·其一(張祜)集靈台·其二(張祜)楓橋夜泊(張繼)隴西行(陳陶)雜詩(佚名)回鄉偶書·其一(賀知章)瑤瑟怨(溫庭筠)月夜(劉方平)春怨(劉方平)烏衣巷(劉禹錫)春詞(劉禹錫)馬嵬坡(鄭畋)寒食(韓翃)已涼(韓偓)宮詞(顧況)
五言律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梓州李使君(王維)漢江臨眺(王維)終南別業(王維)終南山(王維)酬張少府(王維)過香積寺(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山居秋暝(王維)歸嵩山作(王維)次北固山下(王灣)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司空曙)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寄左省杜拾遺(岑參)聽蜀僧浚彈琴(李白)夜泊牛渚懷古(李白)贈孟浩然(李白)渡荊門送別(李白)送友人(李白)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涼思(李商隱)北青蘿(李商隱)蟬(李商隱)風雨(李商隱)落花(李商隱)登岳陽樓(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杜甫)別房太尉墓(杜甫)旅夜書懷(杜甫)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杜甫)月夜憶舍弟(杜甫)天末懷李白(杜甫)月夜(杜甫)春望(杜甫)春宿左省(杜甫)旅宿(杜牧)春宮怨(杜荀鶴)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雜詩三首·其三(沈佺期)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孟浩然)留別王維(孟浩然)早寒有懷(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孟浩然)過故人庄(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章台夜思(韋庄)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韋應物)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唐玄宗)灞上秋居(馬戴)楚江懷古三首·其一(馬戴)除夜有懷(崔塗)孤雁(崔塗)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望月懷遠(張九齡)書邊事(張喬)沒蕃故人(張籍)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許渾)早秋(許渾)送人東游(溫庭筠)尋陸鴻漸不遇(皎然)尋南溪常道士(劉長卿)新年作(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劉長卿)蜀先主廟(劉禹錫)闕題(劉昚虛)送李端(盧綸)送僧歸日本(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錢起)在獄詠蟬(駱賓王)江鄉故人偶集客舍(戴叔倫)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韓翃)
七言律詩
遣悲懷三首·其一(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元稹)贈郭給事(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王維)積雨輞川庄作(王維)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白居易)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岑參)登金陵鳳凰台(李白)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李商隱)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李商隱)春雨(李商隱)籌筆驛(李商隱)錦瑟(李商隱)隋宮(李商隱)送魏萬之京(李頎)詠懷古跡·其一(杜甫)詠懷古跡·其二(杜甫)詠懷古跡·其三(杜甫)詠懷古跡·其四(杜甫)詠懷古跡·其五(杜甫)宿府(杜甫)閣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登高(杜甫)登樓(杜甫)蜀相(杜甫)客至(杜甫)野望(杜甫)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春思(皇甫冉)寄李儋元錫(韋應物)望薊門(祖詠)貧女(秦韜玉)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高適)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崔曙)登黃鶴樓(崔顥)行經華陰(崔顥)利州南渡(溫庭筠)蘇武廟(溫庭筠)江州重別薛六柳(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劉長卿)西塞山懷古(劉禹錫)晚次鄂州(盧綸)贈闕下裴舍人(錢起)宮詞(薛逢)同題仙游觀(韓翃)
五言古詩
賊退示官吏(元結)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渭川田家(王維)西施詠(王維)送別(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青溪(王維)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岑參)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李白)春思(李白)夢李白·其一(杜甫)夢李白·其二(杜甫)望岳(杜甫)贈衛八處士(杜甫)佳人(杜甫)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溪居(柳宗元)送楊氏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韋應物)夕次盱眙縣(韋應物)東郊(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宿王昌齡隱居(常建)感遇·孤鴻海上來(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張九齡)感遇·幽人歸獨卧(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春泛若耶溪(綦毋潛)
七言古詩
石魚湖上醉歌(元結)長恨歌(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金陵酒肆留別(李白)韓碑(李商隱)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李頎)古意(李頎)送陳章甫(李頎)琴歌(李頎)古柏行(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杜甫)寄韓諫議(杜甫)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漁翁(柳宗元)登幽州台歌(陳子昂)石鼓歌(韓愈)山石(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韓愈)
樂府
涼州詞(王之渙)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塞上曲·蟬鳴空桑林(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王昌齡)長信怨(王昌齡)渭城曲(王維)秋夜曲(王維)洛陽女兒行(王維)老將行(王維)桃源行(王維)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李白)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難·大道如青天(李白)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李白)將進酒(李白)玉階怨(李白)長相思·其一(李白)長相思·其二(李白)長干行·君家何處住(李白)蜀道難(李白)子夜吳歌·春歌(李白)子夜吳歌·夏歌(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李白)子夜吳歌·冬歌(李白)關山月(李白)江南曲(李益)古從軍行(李頎)哀王孫(杜甫)兵車行(杜甫)麗人行(杜甫)哀江頭(杜甫)金縷衣(佚名)獨不見(沈佺期)烈女操(孟郊)遊子吟(孟郊)燕歌行(高適)長干行·君家何處住(崔顥)長干行·家臨九江水(崔顥)塞下曲·鷲翎金僕姑(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塞下曲·野幕敞瓊筵(盧綸)
嗯,我也不知道怎麼答,就找了那麼多,如果要詳細的,見下: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代替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贊梅花的高風亮節,詩人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見認為,該題畫詩,點出創作意圖,強調操守志趣,在藝術史上甚至比《墨梅圖》本身還要出名。

E. 描寫野菊的詩句

1、野菊荒苔各鑄錢

楊萬里
《戲筆》
2、野菊有黃花

李端
《送司空文明歸江上舊居》
3、野坐臨黃菊

李端
《酬丘拱外甥覽余舊文見寄》
4、野菊亭亭爭秀

張鎡
《如夢令·野菊亭亭爭秀》
5、籬邊野菊

無名氏
《朝中措·嚴霜封草樹凋紅》
6、天清野菊黃

令狐楚
《九日言懷》
7、樓前野菊無多少

薛逢
《九日郡齋有感》
8、籬下蕭疏野菊開

劉滄
《秋夕山齋即事》
9、野菊*斕

丘處機
《*心香》
10、風翻野菊

張之翰
《念奴嬌 九日,同府學諸君飲王氏園 以上西嚴》
11、更宜野菊幽蘭

劉敏中
《婆羅門引 壽大智先生》
12、野菊生花

張可久
《鳳棲梧 游雁盪》
13、)野菊生秋澗

蘇軾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14、熠熠溪邊野菊黃

蘇軾
《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
15、野菊卧枝開

陸游
《東村散步有懷張漢州》
16、卧枝開野菊

陸游
《蔬圃》
17、野菊枝長半狼藉

陸游
《雨復作自近村歸》
18、客路凄涼野菊天

文天祥
《送人往湖南》
19、野菊日爛漫

唐寅
《菊花圖》
20、解後西風野菊黃

艾性夫
《謝吳子與惠詩》
21、臨階野菊偏能瘦

蘇轍
《次韻張去華院中感懷》
22、日錯碎金歸野菊

胡寅
《和叔夏視獲三首》
23、野菊未霜繁

李至
《至性靈迂僻學術空虛幸逢好古之君獲在藏書之》
24、笑采野菊聊盤旋

樓鑰
《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
25、野菊亦憔悴

丘葵
《同景仁芝山賞梅》
26、熠熠溪邊野菊黃

史鑄
《野菊二首》
27、道路無塵野菊香

釋慧性
《偈頌一百零一首》
28、遍地野菊

釋印肅
《普庵家寶》
29、野菊細瑣物

司馬光
《和昌言官舍十題·甘菊》
30、野菊荒無數

司馬光
《晚行後園見菊戲宜莆》
31、漫叢繁野菊

宋祁
《行葯》
32、熠熠溪邊野菊黃

蘇軾
《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
33、野菊生秋澗

蘇軾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34、蕉肥野菊曼

汪熙
《謀創領要亭》
35、野菊有花供客眼

吳芾
《重陽用昔年所作韻》
36、野菊新收艷

喻良能
《由上饒之貴溪舟中書事》
37、道邊古墳生野菊

張耒
《福昌秋日效張文昌二首》
38、齋庖誅野菊

張耒
《福昌書事言懷一百韻上運判唐通直》
39、野菊閑無數

張栻
《重陽前一日》
40、野菊豈不採

趙汝譡
《登定王台》

F. 金聖嘆評唐詩全編的作品目錄

葭秋堂詩序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序 杜審言
春日京中有懷
大 酺
李 嶠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沈佺期
興慶池侍宴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再入道場紀事
紅樓院
和上巳連寒食有懷京洛
龍 池
宋之問
三陽宮石淙侍宴得幽字
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山莊
崔 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馬懷素
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
武平一
立春日內出彩花樹
劉 憲
立春日內出彩花樹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
裴 漼
龍 池
張 說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三月三日承恩游宴定昆池官莊
幽州新歲作
氵邕湖山寺
蘇 頲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興慶池侍宴
扈從鄂杜間奉呈刑部尚書舅崔黃門馬常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張九齡
奉和聖制早發三鄉山行
賈 曾
奉和春日出苑矚目應令
徐安貞
聞鄰家理箏
李 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孫 逖
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人京中路先
赴長安逢立春日贈韋侍御及諸公
張 諤
延平門高齋亭子應岐王教
庚光先
奉和劉采訪縉雲南嶺作
李 憕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賈 至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王 維
大同殿生玉芝龍池上有慶雲百官
共睹聖恩便賜宴樂敢書即事
酬郭給事
早秋山中作
敕賜百官櫻桃
積雨輞川庄作
既蒙宥罪旋復拜官伏感聖恩竊書
鄙意兼奉簡新除使君等諸公
酌酒與裴迪
春日同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之作
出塞作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泉寓目
送楊少府貶郴州
裴 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孟浩然
除夜有懷
登安陽城樓
春 情 王昌齡
萬歲樓
九日登高
高 適
同陳留崔司戶早春宴蓬池
夜別韋司士得城字
東平送前衛縣李宷少府
重 陽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崔 顥
黃鶴樓
行經華陰
岑 參
西掖省即事
九日使君席奉餞衛中丞赴長水
奉送杜相公發益州
暮春虢州東亭送李司馬歸扶風別廬
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和賈至舍人早期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之作
和祠部王員外雪後早朝即事
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
李 頎
送魏萬之京
題璿公山池
寄綦毋三
宿瑩公禪房聞梵
送司勛盧員外
祖 詠
望薊門
萬 楚
五日觀妓
綦毋潛
經陸補闕隱居
崔 曙
九日登仙台呈劉明府容
元 結
橘 井
嚴 武
巴嶺答杜二見憶
張 謂
春園家宴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
別韋郎中
西亭子言懷
劉方平
秋夜寄皇甫冉鄭豐
陶 峴
西塞山下回舟作
獨孤及
同皇甫侍御齋中春望見示之作
張志和
漁 父
李 白
登金陵鳳凰台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送賀監歸四明
題東溪公隱居
鸚鵡洲
寄崔侍御
別中都兄明府
劉長卿
漢陽獻李相公
獻淮寧軍節度使李相公
贈別嚴士元
登余干古城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
使次安陸寄友人
送耿拾遺歸上都
送陸澧倉曹西上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阮中丞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送柳使君赴袁州
題靈祐和尚故居
登松江驛樓北望故園
送靈澈上人還越
過賈誼故居
北歸人至德界偶逢鄰家李光宰
賦 得 錢 起
幽居暮春書懷
闕下贈裴舍人
山中酬楊補闕見過
夜宿靈台寺寄郎士元
包 何
闕下芙蓉
和程員外春日東郊即事
同閻伯均宿道觀有述
秦 系
獻薛僕射
題章野人山居
李嘉祐
題遊仙閣息公廟
題靈台縣東山主人
早秋京口旅泊贈張侍御
自蘇台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
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
送朱中舍游江東
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聞枉劉七侍御詩因以酬答
韓 翃
題仙游觀
送王少府歸杭州
送李少府人蜀
送冷朝陽還上元
送高別駕歸汴州
送故人赴江陵尋瘐牧
送客歸江州
皇甫冉
同溫丹徒登萬歲樓
宿淮陰南樓酬常伯能
使往壽州寄劉長卿
秋日東郊作
酬李補闕
酬張二倉曹楊子所居見寄兼呈韓郎中
送孔巢父赴河南軍
韋應物
宴李錄事
自鞏洛舟行人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寓居澧上精舍寄於張二舍人
寄李儋元錫
皇甫曾
早朝日寄所知
秋夕寄懷素上人
郎士元
春宴王補闕城東別業
酬王季友題半日村別業兼呈李明府
還贈錢員外夜宿靈台寺見寄
蓋少府新除江南尉問風俗
盧 綸
長安春望
晚次鄂州
早春歸盩厔舊居寄耿拾遺湋李校書端
耿 湋
上裴行軍中丞
司空曙
南原望漢宮
酬李端校書見贈
題暕上人院
寄胡處士
九日登高
李 益
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
同崔頒登鸛雀樓
崔 峒
寄上韋蘇州兼呈吳縣李明府
竇叔向
夏夜宿表兄宅話舊
李 端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送濮陽錄事赴忠州 張南史
陸勝宅秋雨中探韻
朱 放
早發龍且館舟中寄東海李司倉鄭司戶
竇 常
寒食途次松茲渡先寄劉員外
竇 牟
秋居對雨贈別盧七侍御
於 鵠
送宮人人道
楊郇伯
妓人出家
戴叔倫
和汴州李相公人日立春
贈司空拾遺
過故人陳羽山居
酬耿少府見寄
過賈誼舊居
朱 灣
尋隱者韋九於東溪草堂
王 建
早春午門西望
獻王樞密
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
送從侄凝赴江陵少尹
上陽宮
華清感舊
同於汝錫游降聖觀
寄舊山僧
題金家竹溪
題石瓮寺
賀楊巨源博士拜虞部員外
贈盧汀諫議
從軍後寄山中友人
贈崔杞駙馬
微雪早朝
送宮人人道
送司空神童
歲晚自感
聞 說
送吳諫議上饒州
故梁國公主池亭
武元衡
崔敷嘆春物將盡恨不同覽時余方
為事牽求及往尋不遇因題留贈
秋夕對雨寄史近崔積
嚴司空荊南見寄
春題龍門香山寺
王 表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權德輿
田家即事
待漏假寐夢歸江東舊居因思惠闍黎茅處士
送李處士弋陽山居
劉禹錫
金陵懷古
松滋渡望峽中
送李瘐先輩北選
張郎中籍遠寄長句開緘之日已及新秋因舉目前仰酬高韻
懷 妓
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中別墅
荊門懷古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漢壽城春望
竇夔州見寄寒食日憶故姬小紅吹笙因和之
題於家公主舊宅
竇朗州見示與澧州元郎中早秋贈作命同答
羊士諤
郡中即事
郡中言懷寄西川蕭員外
陳 羽
夜別溫商梓州 韓 愈
和水部張員外宣政衙賜百官櫻桃詩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答張十一功曹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
晉公自蔡州人覲途中重拜台司
以詩示幕中賓客愈因之
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
奉和庫部盧四兄曹長元日朝回
柳宗元
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別舍弟宗一
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楊巨源
寄江州司馬
送章孝標校書歸杭州因寄白舍人
古意贈王常侍
寄中書同年舍人
送人過衛州
薛司空自青州歸朝
酬盧員外
冬夜陪丘侍御聽崔校書彈琴
題賈巡官林亭
和大夫邊春呈長安親故
贈渾鉅中允
送定法師歸蜀法師即紅樓院供奉廣宣上人兄弟
早 朝
贈張將軍
觀徵人回
送澹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
張 籍
寄和州劉使君
寄蘇州白二十三使君
寄陸渾趙明府
白居易
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游寺
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
尋郭道士不遇
臨卧聽法曲霓裳
餘杭形勝
履道池上作
舟中晚起
湖上春行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元 稹
過襄陽樓呈上府主嚴司空樓
在江陵節度使宅北隅
和樂天早春見寄
鄂州寓館嚴澗宅
清都春霽寄胡三吳十一
早春尋李校書
初除浙東妻有沮色以詩曉之
贈嚴童子
李 紳
人泗口
江南春暮寄家
滁陽春日懷果園閑宴
回望館娃故宮
重到惠山
憶春日太液池亭東候對
皋 橋
晏安寺
賈 島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
題虢州吳郎中三堂
寄韓潮州愈
送盧少府歸牛渚
朱慶餘
自蕭關望臨洮
羽林郎
歸故園
題廢宅 李商隱
七 夕
聖女祠
重過聖女祠
哭劉蕡
隋 宮
二月二日
籌筆驛
即 日
馬 嵬
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宿晉昌亭聞驚禽

楚 宮
贈從兄閬之
井 絡
寫 意
安定城樓
杜工部蜀中離席
曲 池
潭 州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
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流 鶯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和人題真娘墓
水 齋
韓同年新居餞韓西迎家室戲贈
子初郊墅
贈趙協律皙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
溫庭筠
春日訪李十四處士
南 湖
過馬嵬驛
經李微君故居
寄岳州李員外
游南塘寄知者
寄盧生
春日偶作
和友人溪居別業
贈知音
過陳琳墓
題崔公池亭舊游
西江上送漁父
利州南渡
山中與道友夜坐聞邊防不寧因示同志
寒食前有懷
宿雲際寺
河中陪節度遊河亭
寄清涼寺僧
傷李處士
杜 牧
九日齊山登高
題青雲館
寄題甘露寺北軒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早 雁
西江懷古
齊安郡晚秋
長安雜題

街 西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自宣城赴官上京

商山麻澗
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枯 許 渾
姑蘇懷古
南庭夜坐貽開元禪定二道者
韶州驛樓宴罷
鶴林寺中秋夜玩月
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
咸陽城西門晚眺
登故洛陽城
早發天台中岩寺度關嶺次天姥岑
淮陰阻風寄楚州韋中丞
和友人送僧歸桂州靈岩寺
驪 山
傷李秀才
與韓鄭二秀才同舟東下洛中親友送至景雲寺
姑熟官舍
凌歊台送韋秀才
滄浪峽
再游姑蘇玉芝觀
重遊練湖懷舊
村 舍
四皓廟
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
主人宴餞至頻暮宿東溪
凌歊台
金陵懷古
京口閑居寄京洛友人
卧 病
酬錢汝州
寓居開元精舍酬薛秀才見貽
送王總歸丹陽托看故居
晨起白雲樓寄龍興江准上人兼呈竇秀才
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
秋晚自朝台至韋隱居郊園
將歸姑蘇南樓餞送李明府
汴河亭
李 遠
聽話叢台
失 鶴
贈南嶽僧
聽王氏子話歸州昭君廟
趙 嘏
長安晚秋
齊安早秋
長安月下與故人語故山
東 望
題橫水驛雙峰院松
登安陸西樓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憶山陽
憶山陽此是另一日復憶
早發剡中石城寺
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
經漢武泉
送盧緘歸揚州
寄 歸
寒食新豐別故人
薛 逢
開元後樂
長安夜雨
漢 武
獵 騎
宮 詞
題白馬驛
姚 鵠
玉真觀尋趙尊師不遇
劉 威
游東湖黃處士園林 劉 滄
秋夕山齋即事
秋日寓懷
秋日山寺懷友人
經龍門廢寺
咸陽懷古
題王母廟
留別復本修古二上人
懷汶陽兄弟
江樓月夜聞笛
春晚旅次有懷
和友人憶洞庭舊居
晚歸山居
長洲懷古
經麻姑山
經煬帝行宮
項 斯
宿山寺
山 行
雍 陶
送徐山人歸睦州舊隱
經杜甫舊宅
到蜀後記途中經歷
贈玉芝觀王尊師

來 鵬
寒食山館書情
鄂渚除夜書懷
崔 魯
春日即事
過蠻溪渡
春晚岳陽言懷
曹 鄴
碧潯宴上有懷知己
送進士下第歸南海
李群玉
黃陵廟
送秦煉師歸岑公山
玉真觀
金塘路中
九子坡聞鷓鴣
同鄭相公出歌姬小飲戲贈
秣陵懷古
李 郢
贈羽林將軍
江亭晚秋
晚泊松江驛
重陽日寄浙東諸從事
友人適越路過桐廬寄題江驛
裴晉公
江亭春霽
暮春山行田家歇馬
送劉谷
李 頻
湘中送友人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懷
題張司馬別墅
鄂州頭陀寺上方
劉得仁
贈敬晊助教
方 干
題烏龍山禪居
法華寺上方
贈式上人
湖北有茅齋湖西有松島輕棹往返
頗諧素心因成四韻
翁 綬
隴 頭 司空圖
寄贈詩僧秀公
張 喬
河中鸛雀樓
胡 曾
寒食都門作
自嶺下泛舟到清遠峽作
唐彥謙
長 陵
蒲津河亭
寄 懷
章 碣
桃 源
沈 彬
人 塞
皮日休
西塞山泊漁家
開元寺客省早景
初冬偶作寄南陽閏卿
寄閏卿博士
褚家林亭
病後即事
奉和魯望新夏東郊閑泛有懷
陸龜蒙
? ?
別墅懷歸
寒夜同襲美訪北禪院寂上人
小雪後即事
中秋後待月
閑 書
春雨即事
同襲美游北禪院院是故司勛陸郎中舊宅
奉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褚家林亭
李 豰
浙東罷 府西歸酬別張廣文皮先輩陸秀才

哭天元觀顧道士
魏 朴
悼 鶴
李 洞
斃 驢
曹 唐
送羽人王錫歸羅浮
送劉尊師祇詔闕庭
暮春戲贈吳端公
贈南嶽馮處士
鄭 谷
鷓 鴣
渚宮亂後作
氵美 陂
登慈恩寺塔
石 城
崔 塗
春夕旅懷
鸚鵡洲春望
張蟲賓
邊 情
贈九江太守
蘇廣文
自商山宿陶令隱居
周 朴
桐柏觀
登福州南澗寺
吳 融
金橋感事
彭門用兵後經沛路
廢 宅
富 春
新安道中玩流水
春歸次金陵
浙東筵上有寄
書 懷
送知古上人
和陸拾遺詠諫院松
即 事
東歸次瀛上 韓 偓
春 盡
重過曲江
三 月
午睡夢江外兄弟
過臨淮故里
避地寒食
途中經野塘
傷 亂
禁中作
曹 松
別湖上主人
南海旅次
劉 兼
夢歸故園
王貞白
洗 竹
韋 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雪夜泛舟游南溪
鄜州留別張員外
柳穀道中作卻寄
憶 昔
天井關
江上題所居
鷓 鴣
鄠杜舊居
庭前桃
悼亡姬
灞陵道中
江皋贈別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遺軒車枉訪
病中延款不得因成寄謝
咸陽懷古
題盤豆驛水館後軒
黃 滔
寄懷南北故人

送 僧
李咸用
題王處士山居
春日喜逢鄉人劉松
廖匡圖
九日陪董內召登高
韋 蟾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
羅 隱
曲江春感
桃 花
重過隨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長句
商驛樓東望有感
梅 花
送舒州宿松縣傅少府
蓮塘驛
憶九華
寄前宣州竇常侍
羅 鄴
征 人
譚用之
贈索處士
寄左先輩
秋宿湘江遇雨
秋夜同友人話舊
徐 寅
贈黃校書先輩璞閑居
覽柳渾汀洲采白蘋之什因成
伍 喬
晚秋同胡秀才溪上
無 名
游朱陂故少保杜公林亭
皎 然
晚春尋桃源觀
清 江
喜嚴侍御蜀還贈嚴秘書
護 國
傷蔡處士
貫 休
獻蜀王建
齊 己
中秋月
寄廬岳僧
聞尚顏上人創新居有寄
送人人蜀
曇 域
懷齊己上人
若 虛
樂仙觀
棲 一
武昌懷古
懷廬山舊隱

G. 關於橋的古詩及賞析

《詩經.大雅.大明》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詩中寫武王之母太姒來歸之情,文王親自迎親於渭水,渭水無車,於是立即「造舟為梁」,以通親好,顯示了文王對太姒女的真摯感情和遇事果斷的魄力,因而極大地顯示了文王的光輝。這可以說是我國詩歌中最早出現詠橋的名句
宋之問(?-713?)為初唐著名詩人,中宗時(684)為越州長史, 飽覽越中風光。宋之問的《游雲門寺》寫到了雲門石橋的情景:「維舟探靜域,作禮事尊經。龕依大禹穴,樓依少微星。......虹橋轉翠屏」。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為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樂天》:「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里鏡,安得故人生羽翼,飛來相伴醉如泥。」靈汜橋在五雲門外,今廢。此詩寫越州風光的優美,熱情邀請白居易來越州銷魂。

李紳(772-856),唐大詩人,大和七年(833)為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靈汜橋》是一首完整的詠橋詩,詩曰:「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回塘。岸花前後聞幽鳥,湖月高低怨綠楊。能促歲陰惟白發,巧乘風馬是春光。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凋零憶越鄉。」

華鎮(約1093年前後在世),北宋著名詩人,又名華安仁,會稽人。《還珠橋》:「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清風不共門牆改,長與寒泉起浪花。」

陸游(1125-1210),山陰人。古代愛國詩人,他一生所存9300 多首詩至少寫到30多座橋,有百餘首橋詩。陸游與雲門寺結下深厚的感情,這里曾經是陸游早年讀書之處,史稱「 雲門草堂」。《五雲橋》:「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第二句是描繪石橋的千古佳句。《秋思》:「山步溪橋又早秋,飄然無處不堪游,僧廊偶為題詩入,魚市常因施葯留」。
陸游在《劍南詩稿》中有十幾首寫紹興的柳橋,如:《戲作絕句, 以唐人句終之》「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山居無歷日,今日是何朝?」《柳橋秋夕》:「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漁舟浦浦風。眼明無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誰能那,悠然西復東?」《秋日雜詠》:「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東西。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一溪。」《柳橋秋夜》:「青帝萬里月輪孤,掃盡浮雲一點無。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墮時有聲。柳橋東岸倚筇立,聊借水風吹宿醒。」《柳橋》:「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獨行,過柳橋而歸》:「忽覺意稍佳,呼童扶下堂。寒雲覆江干,慘慘雪欲作。籬根犬迎吠,碓下雞俯啄。徐行過傍舍,醉笑盛酬酢。」
陸游還寫了紹興其他許多橋,如:《題跨湖橋下酒家》:「湖水綠於染,野花紅欲燃。春當三月半,狂勝十年前。小店開新酒,平橋上畫船。翩翩幸強健,不必愧華顛。」《泊舟湖橋酒樓下》:「縹緲雲邊罨畫樓,空濛雨外木蘭舟。誰知老子清狂甚,獨占城南十里秋?」《柳》:「春來無處不春風,偏在湖橋柳色中。看得淺黃成嫩綠,始知造物有全功。」《晚歸》:「梅市橋邊弄夕霏,菱歌聲里棹船歸。白鷗去盡還堪恨,不為幽人暖釣磯。」《梅市舟中作》:「漕渠北向小橋通,漸入蒼茫大澤中。造物將無知我醉,故吹急雨打船篷。」《暮春》:「市橋岸下泛湖舟,雕檻疏簾半上鉤。春事幾何君惜醉,明朝赤幟插譙樓。」《江上》:「禹會橋頭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煙。冷雲垂野雪方作,斷雁叫群人未眠。萬里漂流歸故國,一生蹭蹬付蒼天。暮年尚欲師周孔,未遽長齋綉佛前。」《閑游》其三:「祓除情景煙波上,放盪胸懷詩酒中。禹會橋邊潮落處,夕陽幾度系孤篷。」《過杜浦橋》二首:其一:「橋外波如鴨頭綠,杯中酒作鵝兒黃。山茶花下醉初醒,卻過西村看夕陽。」其二:「橋北雨余春水生,橋南日落暮山橫。問君對酒胡不樂?聽取菱歌煙外聲。」《舟中》:「捩柁柯橋北,維舟草市西,月添霜氣峭,天帶斗杓低。浦凍無魚躍,林深有鶴棲。不嫌村酒惡,也復醉如泥。」
紹興城裡的橋,陸游也寫了不少詠橋詩,如:《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城南天鏡三百里,繚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長橋明月夜,寄船策蹇上蘭亭。」《月下自三橋泛湖歸三山》:「素璧初升禹廟東,天風為我送孤篷。山橫玉海蒼茫外,人在水壺縹緲中。茅舍燈青聞吠犬,蘋汀煙淡見驚鴻。白頭尚耐清寒在,安得終年伸釣翁。」《秋夕虹橋舟中偶賦》:「解纜初離小市門,放篙沖破一溪雲。露螢合散自成陣,水鳥飛鳴如覓群。楓落河疏秋漸老,河傾斗轉夜將分。書生老負功名志,醉里長歌強一欣。」

徐渭(1521-1539),山陰人,為明代著名詩人、戲劇家、書畫家, 我國青藤畫派創始人,寫了不少詠橋詩。如:《柳橋不知誰氏園,舊有梨樹六株,花甚盛。余每當月夜坐觀移時,擬買之屋而扁曰香雪園,今歸誰氏,梨且斫盡矣》,這詩題目較長,對柳橋梨樹表達了深切的情意:「六樹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記柳橋頭。嬌來靨靨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樓。不受三郎催羯鼓、好當一夢入羅浮。今來斫盡誰家圃,鼙負山人扁額休。」

李慈銘(1834-1894),被尊為一代文史大師, 寫過一些頌贊紹興柳橋的詩:《寓山四負堂謁祁忠惠公像》:「一泓清絕寓園中,角巾屹然水中止。講學同源幸得人,柳橋攜手王元趾」句。《東郭門外渡東橋吊余忠節公尚書二首》:此詩作者有自註:「明季狀元殉國者,公與杞縣劉文正、吉水劉文忠三人而已。」「一死從容完晚節,二劉先後重拜名。隔城亦有尚書在,慚見橋東一水清。」另外還有一些橋詩如:《青田湖競渡詞十六首》:「虹橋三里小紅樓,樓下人家早艤舟。釧影隔窗燈未滅,曉星簾幕各梳頭。」《月夜待家慈近泛霞川》:「全家闌夜泛輕舠,燭影霞川五里遙。臨水人家花夾岸,笛聲吹月滿紅橋。」《鑒湖柳枝詞十二首》:「三兩漁庄老樹邊,漁娃補網橛船頭。板橋茅屋湖南埭、帶雨拕花更可憐。」《微雨中過湖塘二首》:「西跨湖橋雨到時,四山煙景碧參差。白雲忽過青林出,一角斜陽賀監祠。」

周作人(1885-1967),紹興人,是對新文學作出過多種貢獻的作家, 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有很高地位,寫了不少歌詠紹興橋梁與懷念的詩。如《苦茶庵打油詩( 二十四首)》其九:「惟念水澄橋下路骨灰瓦屑最難看。」《苦茶庵打油詩補遺(二十首)》其九:「柳橋無復清冷水,梅市空餘暗淡山。 」《吾家數典》詩其六:「清道橋下百姓家,逸齋遺教是桑麻。」《往昔三十首(三之五)》中的《河與橋》一詩:「往昔居越中,吾愛河與橋/城中多水路,河水劣容舠/曲折行屋後,舍櫓但用篙/夏日河水干,兩岸丈許高/洞橋如虹亘,石樑橫空蹺/亦常有過樓,步屨聲非遙/(板橋上有屋通岸人家,名曰過樓,亦曰過橋,為居民所私設者,唯城內有之。) 行行二三里,橋影錯相交/既出水城門,風景變一朝/河港俄空闊,野板風蕭蕭/ 試立船頭望,爐峰干雲霄/。」

陳從周我國著名古建築大師、園林大師陳從周教授,紹興人,寫了許多橋詩。如:《越州吟》:「玉帶垂虹看出水,酒旗招殿舞斜陽,越州佳處無人會,那得橋鄉兼醉鄉。」此書作者自註:「余謂水鄉橋鄉醉鄉蘭鄉,唯紹興得之。」其四:「小橋通巷水依依,落日閑行到市西,柔櫓一聲舟自起,家家載得醉人歸。」其五:「三步兩橋接肆前,市頭沽酒待嘗鱒;漁舟唱晚歸來近,水閣人家盡卷簾。」《續越州吟》:「有水無山景不周,山重山復復何求;垂虹玉帶門前事,萬古名橋出越州。」其二:「人人爭說江南好,多少風光系客情。一語先生須記取,水鄉總是賴橋名。」其三:「前輩流風立意新,名橋處處自亭亭,姿容留得千秋貌,未把河梁一樣形。」「遠山似睡早含煙,隱見石橋枕水眠;倩影姍姍通一顧,幾灣才得到卿前。」另有二首:「年年何事水邊行,為覓石橋付苦辛;贏得越州千載譽,一圖一字汗盈盈。」「幾人識得忙中樂,邂逅風情別樣濃。日午聞香橋下過,村人貽我醉面紅。」《再續越州吟》第一首:「越山明秀最移情,溪店半間入座薰。小檻依橋橋貼水,青峰照影酒杯深。」其二:「山裡村居山外溪,濕雲過嶺雨霏微。小橋處處隨人意,自有泉聲伴鳥啼。」《紹興沈園前春波橋》:「鳴禽歌宛轉,新柳舞婆娑。莫厭芳情少,春思上綠波。」

東方浩的現代新詩:《石拱橋》詩:「這唐宋的詩行/漫邪路於水鄉的河道/ 歲月之掌/撫去青石的溝溝坎坎/只把一種暖意/悠悠注入/絲綢的光輝/ 映亮暗淡的文字/工匠的姓名/早隨流水逝去/而他們的遺作/一年復一年,一日復一日/ 在無數深情的目光和雙腳下/親切,動人/石拱橋風度翩翩/一頭倚在古典的水域/一頭倚在現代的愛情
夠多了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