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音樂賞析表

音樂賞析表

發布時間: 2021-01-23 05:37:12

⑴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課程有什麼

某校大三廣電生來為你介紹一下廣編課程~ 廣編和我們廣電的課程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所以我也可以大致一一數來。

主幹課程:藝術學、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 戲劇與影視學,它是國家一級學科。以前上課的時候,隔壁教室總是能傳來念台詞的聲音,就是編導班在上表演課,學習新聞學的我表示十分羨慕了。但是這科目重點肯定不是在學習表演上,重點是如何去理解戲劇與影視,培養理解能力、藝術審美感覺和綜合素質。

還有一些其他課程,編導專業的課程比較重視動手能力,也就是實踐會多一些。

大致就是這樣,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⑵ 貝多芬的所有曲子

[編輯本段]貝多芬的主要音樂作品
交響曲:
第一交響曲 Op.21 1794--1796 C大調
第二交響曲 Op.36 1801-1802.10 D大調
第三交響曲「英雄」OP.55 1803-1804 降E大調
第四交響曲 Op.60 1806.10 降B大調
第五交響曲「命運」Op.67 1804-1808 C小調
第六交響曲「田園」Op.68 1807---1808 F大調
第七交響曲 Op.92 1811-1812.6 A大調
第八交響曲 Op.93 1811-1812.10 F大調
第九交響曲「合唱」Op.125 1824.2 D小調
第十交響曲 (遺稿)
戰爭交響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調
協奏曲:
第一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調
第二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調
第三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調
第四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調
第五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調
第六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鋼琴與樂隊的降B大調迴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調
協奏曲 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調
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調
浪漫曲兩首 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調
序曲:
萊奧諾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科里奧蘭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調
斯蒂芬國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向大廈獻禮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調
騎士芭蕾音樂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命名日慶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調
雅典的廢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室內樂:
第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調
第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調
第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調
第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調
第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調
第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調
第七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調
第八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調
第九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調
第十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調
第十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調
第十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調
第十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調
第十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調
第十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調
第十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調
大賦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調
弦樂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調
鋼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第一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調
第二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調
第三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調
第四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調
第五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調
第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調
第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調
第三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調
第四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調
第五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調
第六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調
第七鋼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調
第八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調
第九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調
第十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調
第十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調
第十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調
奏鳴曲:
第一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調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調
第三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調
第四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調
第五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調
為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變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第1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1 1795 D大調
第2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2 1795 A大調
第3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3 1795 降E大調
第4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23 1800 A小調
第5號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Violin Sonata No.1 Op.24 1800 F大調
第6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1 1802 A大調
第7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2 C小調
第8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3 G大調
第9號小提琴奏鳴曲(克萊采) Violin Sonata No.1 Op.47 1803 A大調
第10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96 1811-1812 G大調
第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F小調
第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A大調
第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 Op.2.3 1795 C小調
第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4 Op.7 1796-1797 E大調
第5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5 Op.10.1 1796-1798 C小調
第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6 Op.10.2 F大調
第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7 Op.10.3 D大調
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Piano Sonata No.8 Op.13 1798-1799 C小調
第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9 Op.14.1 1798-1799 E大調
第1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0 Op.14.2 G大調
第1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1 Op.22 1800 降B大調
第1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2 Op.26 1800-1801 降A大調
第1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3 Op.27.1 1800-1801 降E大調
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Op.27.2 1801 升C小調
第15號鋼琴奏鳴曲(田園) Piano Sonata No.15 Op.28 1801 D大調
第1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6 Op.31.1 1801-1802 G大調
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Piano Sonata No.17 Op.31.2 D小調
第1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8 Op.31.3 降E大調
第1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9 Op.49.1 1805 G大調
第2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0 Op.49.2 G大調
第21號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 Piano Sonata No.21 Op.53 1803-1804 C大調
第2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2 Op.54 1804 F大調
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 F小調
第2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4 Op.78 1809 升F大調
第25號鋼琴奏鳴曲(杜鵑) Piano Sonata No.25 Op.79 1809 G大調
第26號鋼琴奏鳴曲(告別) Piano Sonata No.26 Op.81a 1809 降E大調
第2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7 Op.90 1814 E小調
第2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8 Op.101 1815-1816 A大調
第29號鋼琴奏鳴曲(鋼琴) Piano Sonata No.29 Op.106 1818-1819 降B大調
第3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0 Op.109 1818 E大調
第3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1 Op.110 1821 降A大調
第3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2 Op.111 1819-1822 E小調
為選帝候而作的奏鳴曲 Kurfursten Sonates WoD.47 1782-1783 降E大調
變奏曲 英雄變奏曲 Eroica Variations Op.35 降E大調
變奏曲 狄亞貝里變奏曲 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 1823 C大調
變奏曲 32段變奏曲 32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C minor WoD.80 1806-1807 C小調
變奏曲 為鋼琴而作的變奏曲(14首) Variationen for Piano
變奏曲 根據德萊斯勒的進行曲主題的變奏曲9首 9 Variationen uber einen Marsch Von E. C. Dressler WoD.63 1781 C小調
聲樂作品:
神劇 基督在橄欖山上 Oratorium 「Christus am olberg」 Op.85 1803 降E小調
彌撒曲 庄嚴大彌撒 Missa Solemnis Op.123 1818-1823 D大調
彌撒曲 彌撒曲 Mass in C Op.86 1807 C大調
清唱劇 <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 Kantate 「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 Fahrt」 Op.112 1814-1815 D大調
合唱曲 合唱曲13首 Choral Works Op.121b
歌劇 費德里奧 Fidelio Op.72 1802-1805貝多芬著名音樂作品賞析
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的心中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
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裡,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提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崙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正當他准備獻給拿破崙時,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
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裡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吼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崙的獻詞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
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的平息,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1804年12月,這部交響曲在維也納羅布科維茲親王的宮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維也納劇院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是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的,節目單上寫著:「一部新的大交響曲,升D大調,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獻給羅布科維茲親王殿下。」
奇怪的是,貝多芬不說是降E大調,而說是升D大調。1806年10月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作品67號)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彷彿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作於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命運敲門的聲音」在1798年所作《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1)第三樂章中就已經出現過,以後又出現於《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樂章、《熱情奏鳴曲》(作品57號)第一樂章、第三《列奧諾拉》序曲(作品72號)、《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4號)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見,通過斗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一貫的創作思想。《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崙一個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禁不住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
柏遼茲把《命運交響曲》中驚心動魄的斗爭場景,看作是「奧賽羅聽信埃古的讒言,誤認黛絲德蒙娜與人私通時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認為:「盡管你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但它對你總是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卻總教人感到驚恐一樣。」1830年五、六月間,門德爾松在魏瑪逗留了兩星期,和歌德作最後一次會晤,在鋼琴上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 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第九交響曲「合唱」
直到貝多芬的暮年,經歷了人生風雨歷練之後,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開始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誇張的是,為了保持創作激情和狀態,貝多芬先後搬了四次家。終於在埋頭一年半之後,在1823年的年底,這部凝聚著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響曲》完成了!雖然經歷的時間不算短,但作品的創作還是比較順利的,幾乎是一氣呵成。在很多人看來,這時候可以迎接歡呼和勝利了。
但情況恰恰並非如大多數人所想,因為《第九交響曲》的首演充滿了坎坷。按照合同,這部作品原本應該放到英國的倫敦去首演,但是貝多芬依然覺得音樂之都維也納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在當時的維也納受到了羅西尼歌劇的強大沖擊,有些人甚至攻擊貝多芬的音樂已經過時。面對這種狀況,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進行。這時候維也納聽眾熬不住了,反而又強烈的呼籲《第九交響曲》應該在維也納首演,很多人聯名寫信給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維也納,信中充滿了真切的感情。貝多芬為此回心轉意,開始籌劃作品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練過程中,又出現了很多問題。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扎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一個音符。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排練逐漸有了起色,並且越來越好!終於,在1824年5月7日,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音樂會隆重舉行!這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久違的歡呼、久違的熱烈,重新回到貝多芬的周圍。當整部作品演奏完畢之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場面,或許這是我們這代人一生都難以看到的音樂會場景——觀眾們近乎瘋狂的鼓掌、歡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人群不住的朝著舞台的方向擁去,人們被這恢宏的旋律所打動,已經顧不得禮儀。而作曲家本人雖然因為耳聾,已經聽不到任何歡呼聲和掌聲,卻依舊被這超乎尋常的熱情場面激動得暈厥過去,一度不省人事……
如今距離1824年的首演盛況,已經過去近兩百年了,但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歡樂頌》卻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在這兩百年歲月中,幾乎所有的後輩音樂家、作曲家都被這部宏偉的作品所傾倒;更有無數業余的聽眾被這部作品所帶來的音樂哲理、音樂氣度所感染!因為這部作品,貝多芬成了神一樣的人物,《歡樂頌》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滅的自由、和平之明燈。
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本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所有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稱為「皇帝」協奏曲。而事實上,本曲也確實具有堂堂王者風范。但是「皇帝」這一標題並不是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關,公認的說法是由於本曲在當時被譽為無可爭議的「協奏曲之王」,故此得名,並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爐火純青的貝多芬,又設計出眾多嶄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穩的結構中蘊含著壯闊的波瀾、變化無窮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鋼琴的花奏開始的第一樂章,一開始便給聽眾以極端宏偉、華麗的印象。
貝多芬自1808年開始著手創作此曲,並於第二年完成。當時由於拿破崙率領法軍佔領了維也納,使得本曲遲遲不能上演。據說在法軍四處作亂的時節,貝多芬曾遇見法軍軍官,他當即握緊拳頭,咬牙切齒地說:「如果我對於戰術也像對對位法一樣有深入了解的話,非給你一點顏色看看不可! 」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國的萊比錫得以首次公演。當時的音樂雜志《大眾音樂報》曾這樣評價本曲:「毫無疑問,這是所有已經創作出來的協奏曲中最富創造力、最富想像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時也是在技巧上最為艱深的一部。」

⑶ 關雎的賞析簡短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
善良美麗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採收。
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
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復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
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少女,鍾聲換來她笑顏。

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夥子的痴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里表露得淋漓盡致。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著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夥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詩人在這里採用了「流」、「采」等詞描述小夥子的心裡變化的過程。
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後呼應,相輔相成。又如「輾轉反側」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後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後一句「鍾鼓樂之」,又更是「千金難買美人笑」之類的故事的原本。通過這不知名的作者的筆,我們完全被這朴實戀情和美麗如畫的場景感動了。
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屬於《詩經》詠物言志三法案——「賦、比、興」之一的「興」,即從一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入手,引出心聲,抒泄胸臆。本詩語匯豐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動詞,「窈窕」、「參差」等形容詞,表明了詩人的文學技巧。全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悅耳。其中有雙聲,有疊韻,有「之」字腳的富韻,加上對後世七律、七絕影響最大的首句韻式,使得本篇堪稱中國古代韻律詩的開山之作。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牛運震說:「輾轉反側,琴瑟鍾鼓,都是空中設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見。《詩》寫男女之情,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然而不論作為樂還是作為歌,它都不平衍,不單調。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抑且音節短促急弦緊調,何以被諸管弦乎。忽於『窈窕淑女』前後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鄧翔曰:「得此一折,文勢便不平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疊二字句以為句,『輾轉反側』,合四字句以為句,亦著意結構。文氣到此一住,樂調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雖然「歇拍」、「前腔」雲雲,是以後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但如何是興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於「興」的論述統統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麼只好敷衍幾句最平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後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並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為「比」。至於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聯,即景物所以為感為悟者,當日於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後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作有前有後,創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著興義的句子,後作者現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說:「杜少陵絕句雲:『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余曰不然。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於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我們何妨以此心來看《詩》之興。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為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准: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於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或萬物如此,人事不然,於是悲怨,如「雄雉於飛,泄泄其羽」(《邶風·雄雉》),如「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邶風·谷風》),如「毖彼泉水,亦流於淇」(《邶風·泉水》)。《詩》中以純粹的自然風物起倡的興,大抵不出此意。總之,興之特殊,即在於它於詩人是如此直接,而於他人則往往其意微渺,但我們若解得詩人原是把天地四時的瞬息變化,自然萬物的死生消長,都看作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那麼興的意義便很明白。它雖然質朴,但其中又何嘗不有體認生命的深刻。

「鍾鼓樂之」,是身分語,而最可含英咀華的則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親愛之意也。」輔廣申之曰:「以友為親愛之意者,蓋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風·谷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這「友」字一個現成的註解。若將《鄭風·女曰雞鳴》《陳風·東門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並不是泛泛說來,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時代以歌詩為辭令,我們只認得當日外交之風雅,《關雎》寫出好婚姻之一般,這日常情感生活中實在的諧美和欣欣之生意,卻是那風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時候,《詩》不是裝飾,不是點綴,不是只為修補生活中的殘闕,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顧頡剛語),《關雎》便好像是人生與藝術合一的一個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現在文學史的黎明。

⑷ 幫忙填一下湖南文藝出版社高一《音樂鑒賞》第44頁也就是《龍華祭》下面的表格,多謝。

曲家為了追思這些祖國的英雄,以內心的真摯情感和深刻的思念之情,用清醇樸實的音符,謳歌回了故去答的烈士們。該作品以傳統技法寫作而成,旋律的氣息非常寬展和平穩,在構思上以凝重的主題思維特徵展現。主導樂思始終貫穿在整體樂曲的進行之中。通過單一性的線性樂思發展,融入多層面的樂思交織,使樂曲的表現富有張力。該作品在這次以現代音樂為主題的活動中,其創作手法是完全傳統思維化的,在以現代音樂為主體的「交響音樂會」中同台演出,同樣是顯得非常融合,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哈哈,同桌,在這也能遇上你呵,明天要好好謝謝我哦——含

⑸ 《觀滄海》的譯文和賞析

觀滄海
《曹操·步出廈門行·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English version:

THE SEA

I come to view the boundless ocean

From Stony Hill on eastern shore

Water rolls in rhythmic motion,

Islands stand amid its roar.

Tress on trees, from peak to peak,

Grass on grass, lush far and night,

Autumn winds blow drear and bleak,

Monstrous billows surge up high.

Sun by day, moon by night

Appear to rise up from the deep.

The Milky Way with stars to sleep.

How happy I feel at this sight!

I sing this poem in sheer delight.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觀滄海》是這年九月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於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於地質變動,沉於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盪狀。竦峙,島嶼高聳的樣子。詩人登高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該是何等激奮!這時,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像,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象出沒於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象包孕於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觀滄海》一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海》1989年版)。

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鍾嶸《詩品》)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譯文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⑹ 求兩篇原創的,沒有發表過的論文,關於音樂的,可以是我與音樂的故事,或者是對一個音樂作品的鑒賞

淺談音樂作品的內容與形式
音樂作品有沒有內容,音樂內容是何種音樂本質的美學問題,一直是兩種音樂美學思想爭論的焦點。這同中外美學界對美的本質的爭論是一致的。凡是主張美存在於主體的主觀心靈的美學派別,就認為音樂根源於主體的主觀世界,反映的是自我。黑格爾從「美是理念」的美學觀出發,主張:「音樂表現的是只有完全無對象(無形的)的內心生活……完全空洞的『我』,沒有內容的自我。」①他所說的「自我」,實則是「理念」,音樂反映的是「理念」,黑格爾的音樂美學觀,正是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唯心主義美學思想的反映。
19世紀,奧地利音樂美學家漢斯立克明確提出:「音樂的內容就是樂音的運動形式。」 ②他將音樂本身流動的旋律歸結為音樂的內容,以音樂的形式代替了音樂的內容,實質上,是取消了音樂的內容。筆者認為,漢斯立克的「為音樂而音樂」的形式主義的音樂美學觀,顯然是接受了康德的形式主義美學思想的影響,否定了音樂內容的審美意義,否定了音樂同客觀現實的必然聯系。
在我國戰國時期成書的古籍《樂記》,充滿著唯物主義精神,其音樂美學思想十分寶貴。《樂記》的開篇就闡明了音樂產生的根源:「凡音之聲,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③「人心」——「感於物」——「形於聲」,這就是音樂產生的過程。由於人的內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激起某種情感而發出了「聲」(音樂)。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反映論。主體的內心世界,受到了客觀事物的撞擊而震響了心弦,激起了思想情感,發出有規律的聲音。基於這一唯物主義的音樂美學思想。《樂記》進一步闡釋了音樂的內容與形式的美學問題。「樂者,心之動也。聲音,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④音樂是表現內心感受的,樂音是音樂的現象,節奏、樂音的變化是樂音的組合。制樂的人,要表現內心感受的音樂形象,要對樂音的組合,節奏的安排等進行精心的設計與組織。「心之動」「樂之象」是指音樂的內容;「文采節奏」「治其飾」是指音樂的形式。
唯物主義美學認為,一切藝術作品都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而音樂通過樂音的組合,流動的旋律,藉助聽賞者的想像間接反映客觀現實,即使表現某種思想情感的抒情性音樂,也是主體有感於客觀事物而激起的,從思想情感的折光中映現客觀事物。
音樂內容,是音樂家集中現實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過美學理想的篩選,審美情感的浸透,精心創造出來的音樂形象。它凝結著音樂家的世界觀、美學思想、鮮明的愛憎、創作技巧和心血。音樂形象是音樂家的「自我」同經過提煉的客觀事物相結合的產物,是主客觀相統一的聽覺藝術形態。
抒情性的音樂作品,其內容就是情感內容,音樂形象就是情感形象。
敘事性的音樂作品,其內容就是作品所反映的現實生活圖景。
音樂家賦予作品的思想與情感內容是作品的靈魂與生命,是構成音樂作品的第一要素。但是,音樂內容是無形的、無聲的,是一種意識形態,它只有依存音樂形式中,隱含在樂音組合中,才能存在。音樂內容只有通過完美的音樂形式才能得到表現,才能為人們所聽賞。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無法分開的,離開形式,音樂就不存在,離開內容,形式只是一堆無生命的音符,毫無欣賞意義。分析內容,離不開形式;分析形式,離不開內容。只不過有所側重罷了。
音樂形式雖然是第二義的,但是,它是音樂之為聽覺藝術的最本質的獨有的特徵。沒有音樂形式就沒有音樂。在音樂領域里,可能存在沒有內容的劣品,但不存在沒有形式的音樂。只有音樂內容配以相應的音樂形式,才構成完整的音樂作品。
什麼是音樂的形式?德國著名的音樂美學家邁耶爾的定義是:「形式是內容的藝術造型。」⑤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音樂形式的特徵。音樂形式的本質是表現,是表現內容的手段。它是構成音樂作品聽得見的、流動的音樂旋律。它是由樂音合乎邏輯組成的流動的音響結構,所以說,樂音組合的規律性,便是音樂形式美的基本特質。音樂的形式美「是一種獨特的只為音樂所獨有的美……它存在於樂音以及樂音的藝術組合中,優美悅耳的音響之間的巧妙關系,它們之間的協調與對抗,追逐和遇合,飛逝和消逝——這些東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直觀的心靈面前,並使我們感到美的愉快。」⑥
有規律的運動著的節奏、起伏變化的旋律線條、和聲與對位嚴整的邏輯性、配器的平衡性與科學性、曲式結構的對稱性與均衡性、音色變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等,構成了音樂作品的形式美。在西方美學史上,稱音樂為「流動的建築」,形象地說明了音樂形式的美學特徵。
音樂的內容與形式不是並列關系。內容左右形式,形式是表現內容的技術手段;形式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產生的,反過來,形式又制約著內容。形式符合內容的需要,它就促進內容的展開和顯現,形式越是美,越是符合內容的需要,音樂的表現力就越強;形式不符合內容的需要,它就阻礙內容的展現和顯現。黑格爾曾說:「一定的內容,就決定它的適合的形式。」「一件藝術品缺乏正當的形式,便不能算作正當的或真正的藝術品。」音樂作品的形式或優或劣,決定著音樂作品的質量高或低。
客觀存在的美,給人第一個感官印象的是形式。欣賞音樂美也同樣如此,聽眾首先憑聽覺接觸音樂作品的是音響形式,第一聽覺印象是音響美不美、動聽不動聽。因此,音樂美學對音樂形式提出嚴格的審美尺度:音樂作品,給聽賞者的第一個聽覺印象,必須要悅耳。以動聽的音響牢牢抓住聽眾,進而令其心動。必須為音樂內容建構起完美的「藝術造型」,配以相稱的音樂形式,才能給聽賞者以審美享受的同時,發揮其音樂內容的感染、凈化的審美功能。
我國漢代哲學家王充十分強調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他說:「文墨著竹帛,外內表裡,自相副稱。」也即為藝術內容配製的形式要相稱、相符。
「形式和內容的完全一致是真正藝術作品的第一個主要的標志。」
注釋:
①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上冊.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332頁.
②⑥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年版.第50頁.
③④樂記.人民音樂出版社,1958年版.第1頁,第30頁.
⑤邁耶爾.音樂美學若干問題.1984年版.第65頁.

-------------------------------------------------------------------------
音樂影響了他們的寫作

導語:音樂與文學自古以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許多作家都曾在音樂中汲取力量與靈感,因此,作家中的「音樂發燒友」可不少。村上春樹、菲茨傑拉德、余華……讓我們看看,音樂是如何改變了他們的寫作,甚至是人生?
一、羅曼羅蘭:音樂是心靈的避風港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以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而聞名於世,而這部作品即是以音樂家貝多芬為原型創作的。
羅曼羅蘭從小就十分喜愛音樂,他曾說過:"在我生命的歷程中,音樂佔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愛,也可能是我最後的愛,我像女人愛孩子一樣愛它。"
羅曼羅蘭的一生中對他影響重大的藝術大師有很多,光是他自己為這些偉人寫的傳記人們都可以如數家珍《貝多芬傳》《歌德與貝多芬》《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在羅曼羅蘭十六歲以前他所受到的音樂方面的熏陶主要來自海頓、莫扎特。而在他接觸到了瓦格納和貝多芬的音樂以後,那些優美的旋律就從此占據了他心靈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託和靈魂的避風港。
羅曼羅蘭對於音樂有著堪稱狂熱的喜愛。他曾寫過名為《音樂》的小短文,文中稱:「生命飛逝。肉體與靈魂像流水似地過去,歲月鐫刻在老去的樹身上。整個有形的世界都在消耗、更新。不朽的音樂,唯有你常在。」
羅曼·羅蘭正是在音樂的熏陶里成長起來的一位具有音樂家氣質的文豪。他從音樂中獲得了心靈的升華和美的陶冶, 從音樂中獲得了人生的量和安慰, 還從音樂中不斷地汲取文學的靈感、構思和啟示。文學與音樂, 在他的藝術創作中獲得了高度的融合。
二、菲茨傑拉德:「爵士樂時代」的代言人

菲茨傑拉德是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樂時代」美國年輕人的代言人。菲茨傑拉德這個美國文化與「美國夢」孕育起來的作家,創作了以《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夜色溫柔》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和其它短篇小說。其作品主要以「美國夢」的破滅對那個時代的冒險價值進行深刻的剖析。作為「美國最善感的社會小說家」,一個有著「獨特的浪漫風格」的作家,他的作品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菲茨傑拉德在其作品中經常借鑒音樂的藝術手法來突出敘事文本的表現性。菲茨傑拉德在小說中對音樂的借鑒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他既將音樂與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音樂內容成為構成小說情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又借鑒音樂的結構技巧,將音樂的章法揉進小說創作中,使小說成為結構意義上的音樂作品。
音樂內容包括人為演奏的音樂,自然界的天籟之音,和一些間或出現的音樂術語和符號。音樂結構則由即興演奏與反復吟唱,復調,和聲與對位,以及迴旋來體現。由此可見,菲茨傑拉德的作品中不僅四處彌漫著以爵士樂為主的音樂內容的描寫,就連敘述格式也是從音樂的河床上自然地流淌出來的。因此他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爵士樂時代」的回聲。
菲茨傑拉德在對音樂的處理上體現了一個「雙重視角」的 原則。也正是將這個「雙重視角」滲透在小說中的音樂中,菲茨傑拉德淋漓 盡致地表現了對社會現實的分裂的感受力。作者既沉醉在以爵士樂為主的即 興演奏的音樂中,又聽出了這弦外之音一即人主理想的破滅,「美國夢」 的破滅。這是菲茨傑拉德矛盾又統一的雙重視角,而音樂,最合適表達這種 飄忽不定的思想了。同時,音樂對菲茨傑拉德創作的影響也給我們一個啟示: 音樂與小說雖然分屬於不同的藝術范疇,但相互借鑒會使兩種藝術形式相得益彰,這種有機結合的手法顯然值得借鑒和發揚。
三、村上春樹:音樂教會了我寫作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有兩個愛好:跑步和音樂。
村上春樹在古典音樂方面的鑒賞力,甚至讓小澤征爾感到震驚:「他熱愛欣賞交響音樂會和爵士音樂會,也在自己家裡聽唱片,甚至知道許多連我都未曾聽聞的事,著實讓人驚訝。」
村上曾對小澤征爾說:「如果問我是從哪兒學會寫作的,答案就是音樂。音樂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節奏。文章如果少了節奏,沒有人想讀。」
「文章就像音樂,也可以通過字詞的組合、語句的組合、段落的組合、軟硬與輕重的組合、均衡與不均衡的組合、標點符號的組合以及語調的組合營造出節奏感。音樂品位不夠好,這些就做不好。」村上認為,音樂品位對一個作家相當重要。
「倘若文章有節奏,故事有節奏,接下來自然會文思泉湧。寫作時,我會在腦海里自動將文章轉化為聲音,用這聲音構架出節奏。以爵士樂的方式即興演奏一個主題樂段,便能自然地產生下一個主題樂段。」村上的寫作過程,也因為音樂而與眾不同。

四、余華:音樂讓我感受到愛的力量
我國著名作家余華也是一名音樂發燒友。他曾出版過隨筆集,名字就叫《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文中記述了音樂對於他的影響:「音樂一下子就讓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像熾熱的陽光和涼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風雨似的來到了我的內心,我再一次發現人的內心其實總是敞開著的,如同敞開的土地,願意接受陽光和月光的照耀,願意接受風雪的降臨,接受一切所能抵達的事物,讓它們都滲透進來,而且消化它們。 」

那是1993年的冬天,余華買了一套音響設備,伴此而來的是大量CD唱片。原本,他只是想「附庸風雅」、「讓音響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然後在朋友們談論馬勒的時候,我也可以湊上去議論一下肖邦,或者用那些模稜兩可的詞語說上幾句卡拉揚。」卻沒想到,音樂情結從此揮之不去,最終開始影響他的寫作。
「確切的說法是我注意到了音樂的敘述,我開始思考巴爾托克的方法和梅西安的方法,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可以更為直接地去理解藝術的民間性和現代性。」、「此後不久,我又在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里聽到了敘述中「輕」的力量。」、「(加德納與蒙特威爾第合唱團)彷彿只用了一個短篇小說的結構和篇幅表達了文學中最綿延不絕的主題。」
音樂給了余華愛的思想,從而影響了他的文學觀念;音樂激發了創作靈感,使他找到了獨特的出場路徑;音樂影響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從而導致他敘事風格的變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