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鬥名言
⑴ 關於和平的名言
1、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唐代常建《塞下曲四首》
意思:烏孫來漢朝朝聘後,取消王號,對漢稱臣。邊遠地方停息了戰爭,戰爭的煙塵消散了,到處充滿日月的清輝。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宋代陸游《示兒》
意思: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3、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代王昌齡《從軍行》
意思: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4、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唐代陳陶《隴西行》
意思:唐軍將士誓死橫掃匈奴奮不顧身,五千身穿錦袍的精兵戰死在胡塵。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意思: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代杜甫《春望》
意思: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7、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宋代陸游《關山月》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了十五年,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疆。
8、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⑵ 一篇名為《一頭牛的一生》的文章
運用魯迅的名言加以稱贊牛,當然寫牛,就要將之與人來比,或比作人,如工人這一層的人
⑶ 網上出現很多的名言: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鬥的本能——查·埃利奧特 出自哪裡
這恐怕是山炮翻譯的錯....
這個查·埃利奧特,沒有任何資料(實際上查這個英內文名的音譯由於容易容混淆正式譯文中不會用的),但實際上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那些名言集裡面的任務名稱都不太正解,比如裡面寫的喬·斯威夫特其實叫喬納森·斯威夫特,比如裡面的查·金斯萊實際上是查爾斯·金斯萊,比如羅·勃朗寧實際上是羅伯特·勃朗寧,由於外國習慣在注記引用文字的出處時,通常使用對方名的簡寫+姓,比如羅伯特·勃朗寧名為Robert Browning,而外國人在文中引用他的名言時,標記說這個話的人為R.Browning,然後那些山炮翻譯也就沒去查找這到底是誰,直接給翻譯了個羅·勃朗寧......
根據一些線索查詢發現這句話實際上出自查爾斯·埃利奧特·諾頓,他是哈弗大學的藝術史教授,當時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威廉·艾略特(這位開創了現代大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簡單說就是大學入學考試,小班授課和選修課)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