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遠去的帆影賞析

遠去的帆影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2 15:44:38

A. 遠去的帆影 原文 在線等

原文:

作者:牛漢

我是一葉帆,滿是補丁的粗麻布的帆, 記不得離開港口已經有多久多久。

但我知道,要到達彼岸還很遠,很遠、很遠、很遠。

大海不給我岸,大海根本不相信有岸。

我是帆,我相信海的盡頭是岸,這是我的沉沒在海底的千萬代祖先不屈的遺言。

我只能在波峰浪谷里掙扎,命運沒有給過我安詳的藍天和平靜的海面。

颶風糾集霹靂、閃電和暴雨,撕裂著、焚燒著我單薄的布帆。

傾斜的桅桿在痛苦地叫喊,纜索在暴風雨中悲壯地歌唱,海水飛騰起來沖刷我。我的渾身掛滿晶亮的鹽粒,那橫劈豎砍的閃電,把我殺戮得鮮血淋漓。

太陽沉沒之後,在黑戌戌的大海上,我還在閃亮。

在我的背後,遙遠的岸上 ,人們在閃電中瞥見我,我小小的,我一閃一閃。

作品賞析:作者把自己比作帆,在海上航行,雖然岸上的人們在無盡的誇獎,但是沒有人知道帆的辛苦,迎風而上,在浪濤中匍匐前進。這表達了作者的個人經歷以及生活經驗。

(1)遠去的帆影賞析擴展閱讀: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承漢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牛漢是40年代成長起來的詩人,經過了長期的坎坷磨難之後,在中國文學的新時期,詩的活力在他的筆下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牛漢的詩體現了歷史的深度和心靈的深度的融合感,有著深刻的社會現實的體驗和生命的體驗,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曾任《新文學史料》主編、《中國》執行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他創作的《悼念一棵楓樹》《華南虎》《半棵樹》等詩廣為傳誦,曾出版《牛漢詩文集》等。

B. 《 遠去的帆影》這首詩歌陪什麼背景音樂比較好

可以用kiss the rain的音樂,鋼琴曲

C. 望著漸漸遠去的帆影默默地說

望著漸漸遠去的帆影默默地說:是你的終究會是你的,不是你的回強求不來。為什麼不能答在一起呢?
一廂情願的單戀註定是痛苦的!你有喜歡他的權力,但他沒有喜歡你的義務。及早醒悟,別再為那些不值得的人浪費青春。放開心,終有一天會遇上屬於你的那個人!

D. 古詩+注釋+賞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文解釋】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盪盪地向天邊流去。

【詩文賞析】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文解釋】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詩文賞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擠離開長安,十年來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個地方,廣泛交結朋友,汪倫就是其中一個。這首詩寫於詩人與汪倫離別之際。汪倫腳踏地打著拍節,為李白送行。看到這種場面,李白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當場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詩作為感謝。
這首小詩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贊頌了真摯、深厚的情誼。妙處在於結句的比物手法的運用,將無形的情誼轉換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自然而耐人尋味

E. 求五首關於告別離別的詩及其賞析。。。。謝謝啦~!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詩人、哲學家。曾與柳宗元等人積極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後因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並稱「劉白」。 他的詩風格清新,宛轉含蓄,善於吸收民歌的精華,並多反映社會生活。他的散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說理文論證周密,深入淺出。著有《劉夢得文集》。
[注釋]
(1)酬:答謝,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2)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貶謫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帶。
(3)二十三年:作者被貶外地到回歸京城長安的時間約為二十三年。
(4)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
(5)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很悲痛,一次他從嵇康的舊居路過,聽到有人在吹笛子,笛聲使他想起被殺害的好友,就以悲憤的心情寫了一篇《思舊賦》來悼念嵇康,從側面顯示出對時政的不滿。劉禹錫借這個典故寄託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
(6)翻似:反而像。
(7)爛柯人:指晉人王質。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看到局終,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9)長(zhǎng):增長,振作。
[譯詩、詩意]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我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突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貶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這是古代酬贈詩中的名篇。唐敬宗寶歷二年(826),詩人罷和州刺史,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樂天」,白居易的表字。「見贈」指白居易贈給作者的詩,那首詩的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的這首答謝詩就是從這里開頭的。
首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意思是他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劉禹錫想改革時弊,遭到打擊,被貶到朗州(在今湖南省)、連州(在今廣東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屬於古代巴國。朗州、連州等屬於古代楚國。這些地區古代都很荒涼,所以用「巴山楚水凄涼地」來概括。「凄涼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區。這兩句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
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這兩句詩運用了典故。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前一句詩人借西晉向秀的《思舊賦》這個典故寄託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含義十分豐富。
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廣為傳誦的名句。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的豁達、樂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他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 「沉舟」二句描寫形象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因而成為廣為傳誦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道理。
末尾兩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贈言上來,意思是:「今天聽到您唱的這支歌曲(指白居易贈給他的詩),就暫且憑借酒的力量,來增長我繼續努力的精神吧!」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總體來說,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謫,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全詩感情真摯,沉鬱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酬贈詩之上品。

14、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宋代文學家、書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兩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詩,詞,散文以至書法,繪畫等都有極高成就。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
[注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里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指想像中的仙宮。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8) 何似:哪裡比得上。
(9)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10)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
(11) 此事:指人的「歡」 「合」和月的「晴」「圓」。
(12)千里共嬋娟: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嬋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譯詩、詩意]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又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象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人的一生,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詞前有小序:交代詞的寫作時間,「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背景,「歡飲達旦」;題旨,醉後抒懷「兼懷子由」,前者是主,後者是輔。具體言之:抒詞人外放期間寥落情懷。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像,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上片側重寫天上,是寫望月,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凄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這里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里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下片側重寫人間,是寫懷人,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在結構上屬於過渡句。「轉」「低」「照」三字,描摹隨月光流轉,光影的物移,時間跟著推進,無眠而情生。意思是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其明寫月,暗寫人,頗含怨惱之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意思是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實則是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意思是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意思是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作者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下,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賞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乾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這首詩前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後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詩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願離去。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於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曾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譽之。漫遊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尚,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遊經歷。因此他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士、名城聯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備」的旅遊盛事,他詩情勃發,對世界的感覺是色彩明麗的,渾無絲毫感傷。開頭兩句本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目的地,但這種交待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感覺化了。李白不是有過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嗎?想不到作為他的天才之象徵的做夢中筆頭生花,竟生成了送別時的三月煙花,贏得前人稱此句為「千古麗句」。天空也被明麗的世界感覺所感動了,它變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順流行進的「孤帆遠影」,何嘗有一絲孤獨感和蒼涼感?它牽引著的是海闊天空的生命嚮往。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名樓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恆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詩人的旅遊豪興的詩化象徵。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
安西,安西都護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庫車縣。

本詩為贈別而作,後由樂人譜曲.其曲名為《陽關》,又名《渭城》;作為送別曲,流傳很廣。

我們這個民族自古重離別。歷代留下來的贈別送行的詩文多得不可勝計。南朝江淹專門寫了一篇《別賦》,賦的一開頭就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送別曲也很多,漢橫吹曲有《折楊柳》、《小折楊柳》,相和大麴有《折楊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節折楊柳》等。

詩開頭「渭城」一語點出詩人餞別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個所在,是餞別的具體地點。並說這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陣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為春雨,這種寫法叫做互文見義。這可以使語言更精煉。

寫離情別緒。詩人筆下的景物也往往成為有情之物。代人傷心,為人垂淚。本詩寫春朝兩,下「襄輕塵」三字,表明兩不大,只是沾濕了地皮。接著又說,環繞客舍四周剛剛放葉的柳樹。經春雨洗過,益發顯得青翠嫩綠。這里描繪的是一個空氣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種寫法。似與「送行」的氣氛不十分諧調。然而。詩人心甲已先裝著一個「別」字。雖有良辰勝景。也無心流連。別意正是以潛意識的形式籠罩景物、

環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觀情感在一篇抒情詩中的決定性作用。

其中的關鍵詞語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習俗。漢代長安城東郊有一條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橋名「灞橋」,人們在這座橋上送別親友,要折下橋頭的柳枝送給行人,這就是所謂折柳贈別。從漢魏到隋唐,這一習俗相沿下來。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離別之意。這種不同的心理反應,是長期文化積淀的結果。因此,作為文化標志的一事一物寫入詩中,就使詩具有十分豐厚的情感意蘊。「柳色新」三字在詩中有雙重含義:既是寫時令節候,也是離情別緒的心理映現。「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後二句的關節。

後二句直接寫離別之情,全部感情都傾注在一杯「酒」中。此時主客彼此可能有許多話要說,由於離別在即,心情復雜,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因而,飲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離別飲酒,自不同於久別重逢那樣的痛快酣暢,總不免有些苦澀的味道。但是這一斟一酌,情意卻格外重。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即寫出了主客依依惜別的心情。兩人對飲,一杯又一杯,主人總覺得似未盡意,總是勸客人再飲一杯。這類常情寫在此處,讀來特別朴實深厚,緊相呼應的第四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這杯酒具有極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腸。唐代由於國力強盛,對外的交流往來也空前頻繁,因此經常有人「西出陽關」,或出使,或經商。出陽關向西,面對異域山川,風俗不同,語言有別,而且要涉足杳無人煙的大漠,所以將出陽關的入,內心無限凄涼。前來送客的親友自然也懷有同樣的心情。本詩中的元二的心情,當不勝故國他分之感。此時的故人之情,較之尋常情況下,彌足珍貴。「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可謂筆力千鈞。

白居易《對酒》詩:「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雲:「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可見此詩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因為這首詩說出每個出關、送行人的內心感情,得到許多人的強烈共鳴,成為廣泛傳唱的出塞曲。

F. 《遠去的帆影》這首詩歌作者所想表達的是什麼是怎樣一種時代背景

表達感情:

沒有人知道帆的辛苦,迎風而上,在浪濤中匍匐前進。自己就好像帆一樣,突出了了作者的個人經歷以及生活經驗。似乎在暗示與詩人的個人經歷和生命體驗相關。

正因為如此,這首詩才更顯出它的獨特的感受的具體性和深刻性。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認知,和自己對命運的把握和認知。

背景:抗日戰爭時期,牛漢在做地下黨工作的時候。

情感基調:

先是低沉,後面應該是高昂的情調,突出自己對突破命運的信心和自信,情感整體是高昂的。


(6)遠去的帆影賞析擴展閱讀:

《遠去的帆影》原文:

我是一葉帆,滿是補丁的粗麻布的帆, 記不得離開港口已經有多久多久。

但我知道,要到達彼岸還很遠,很遠、很遠、很遠。

大海不給我岸,大海根本不相信有岸。

我是帆,我相信海的盡頭是岸,這是我的沉沒在海底的千萬代祖先不屈的遺言。

我只能在波峰浪谷里掙扎,命運沒有給過我安詳的藍天和平靜的海面。

颶風糾集霹靂、閃電和暴雨,撕裂著、焚燒著我單薄的布帆。

傾斜的桅桿在痛苦地叫喊,纜索在暴風雨中悲壯地歌唱,海水飛騰起來沖刷我。我的渾身掛滿晶亮的鹽粒,那橫劈豎砍的閃電,把我殺戮得鮮血淋漓。

太陽沉沒之後,在黑戌戌的大海上,我還在閃亮。

在我的背後,遙遠的岸上 ,人們在閃電中瞥見我,我小小的,我一閃一閃。

人們說:「雷電多麼絢麗啊!」

人們說:「霹靂多摸柔和啊 !」

人們說:「我這遠遠的帆影姿態翩翩。」

我多麼飄逸、多麼神秘、多麼魅人,人們哪裡看得清楚。

我嗚嗚嘯叫的創洞,我在浪濤上怎樣匍匐前進。

我變成海難者悼念的碑,動盪不寧的碑,閃電顏色的碑。

大海時刻想吞沒了我,因為我是一葉帆,我永遠塑立在險惡的浪濤上。

我永遠比海高,我就是不沉的岸。

作者生平:

牛漢,1923年10月生於山西定襄縣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原名史承漢,因為上了兩年小學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對,總把 「承」字寫錯,被父親改為史成漢(在文章《我的第一本書》中提到過),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原名叫「承漢」的原因不明。

14歲之前一直在鄉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練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裡最頑皮的孩子,渾身帶著傷疤,一生未褪盡。父親是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學教員,大革命時期在北京大學旁聽過,舊詩寫得頗有功力。

他十歲以後就入迷地翻看父親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書刊。母親教他誦讀唐詩。母親生性憨直倔強,他的性格上繼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質。

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父親流亡到陝西,在西安叫賣過報紙,學過幾個月繪畫,徒步攀越隴山到達天水,進入一個專收戰區流亡學生的中學讀書。入迷地畫畫寫詩,幾次想去陝北魯藝學習未成。

「1936年冬在家鄉讀初中時,13歲的我參加了犧牲救國同盟會,毫不含糊。1937年10月,14歲的我在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聲中離開了家鄉。1938年冬天,15歲的時候在甘肅天水加入共產黨。」

牛漢說,「1938年一二月份,當時父親在醴泉縣做事,我一個人留在西安,靠叫賣報紙糊口,捨不得拆下一塊銀元花。有一天,看到街上貼著一個廣告,說民眾教育館內辦了一個漫畫學習班,正在招收學員,我從褲襠里拆下了兩塊銀元去報了個名。

教畫的先生里有一位詩人艾青,不過當時我只迷畫,還沒有迷上詩,盡管跟他學畫畫。沒有想到,艾青後來既是我的老師也成了我的朋友。」

作者代表作品:

長詩:《鄂爾多斯的草原》(1942年)。

詩集:《彩色生活》(1951)、《祖國》、《在祖國面前》、《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懸崖》(1986)、《牛漢詩選》(1998)、《溫泉》(1984)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

《愛與歌》(1954)、《蚯蚓和羽毛》、《牛漢抒情詩選》、《我的第一本書》(被選為語文人教版八下課文) 、《半棵樹》、《華南虎》(被選為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七下課文)、

《中國當代文學百家——牛漢詩歌精選》、《半棵樹》、《空曠在遠方》、《汗血馬》(被選為人教版八上課文)等。

散文:《童年牧歌》、《中華散文珍藏本·牛漢卷》《牛漢散文》,《螢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課)、《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等。

詩話集:《學詩手記》、《夢遊人說詩》2本。

日本、韓國匯編出版了牛漢的詩選集。

《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溫泉》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

G. 遠去的帆影 牛漢,這篇文章朗誦時動作怎麼加

詩朗誦比得就是誰矯情
越惡心越肉麻越好
最好還能擠點眼淚,那就完美了

H. 朗誦遠去的帆影 適合的背景音樂

林海的《琵復琶語》
音樂貓的《情殤》制
久石讓的《mother》《summer》
卡洛兒的《寫給海洋》
班得瑞的《childhood
memory》《情書》《海王星》
《羅密歐與朱麗葉》吉他版:
--《雨的印記》
--《回家》
--《夜的鋼琴曲5》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秋日的私語》《夢中的婚禮》《水邊的阿狄麗娜》

I. 遠去了「貝格爾」的帆影

貝格爾指達爾文在環球航行時所乘船隻。從而有了進化論。
------------------------------------------------------------------------------
1831年,當植物學家亨斯樓(J. S. Henslow)被要求推薦一名年輕的博物學家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航行時,他推薦了忘年交達爾文。達爾文的父親竭力反對兒子參加航行,認為這會推遲兒子在神學職業上的發展。在達爾文的一再懇求下,老達爾文終於作出讓步,表示他若能找到一個可敬的人支持他去,他就可以去。達爾文找到了舅舅、他未來的丈人來說服父親,並僥幸通過了以苛刻著稱的費茲洛伊(R. Fitzroy)船長的面試,於1831年底隨貝格爾號揚帆起航,途經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地質、植物和動物。一路上達爾文做了大量的觀察筆記,採集了無數的標本運回英國,為他以後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五年之後,貝格爾號繞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國。 當達爾文踏上貝格爾號的時候,他是個言必稱《聖經》的神學畢業生、正統的基督教徒,他的虔誠常常被海員們取笑。但是當他返回英格蘭時,在他看來《舊約》不過是一部「很顯然是虛假的世界史」,其可靠性並不比印度教的聖書高。他完全拋棄了基督教信仰,並逐漸成為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懷疑論者或理性主義者,而其出發點,就是對「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信條的懷疑。 在環球航行時,有三組事實使得達爾文無法接受神創論的說教:第一,生「貝格爾號」軍艦物種類的連續性。他在南美洲挖到了一些已滅絕的犰狳的化石,與當地仍存活的犰狳的骨架幾乎一樣,但是要大得多。在他看來,這可以認為現今的犰狳就是由這種已滅絕的大犰狳進化來的。第二,地方特有物種的存在。當他穿越南美大草原時,他注意到某種鴕鳥逐漸被另一種不同的、然而很相似的鴕鳥所取代。每個地區有著既不同又相似的特有物種,與其說這是上帝分別創造的結果,不如說是相同的祖先在處於地理隔絕狀態分別進化的結果。第三,是來自海洋島嶼的證據。他比較了非洲維德角群島和南美加拉帕格斯群島上的生物類群。這兩個群島的地理環境相似,如果生物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在相似的地理環境下應該創造出相似的生物類群才是合理的,但是這兩個群島的生物類群卻差別很大。事實上,維德角群島的生物類群更接近它附近的非洲大陸,顯然,應該認為島上的生物來自非洲大陸並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進化過程在加拉帕格斯群島上更加明顯。達爾文發現,組成這個群島的各個小島雖然環境相似,卻各有自己獨特的海龜、蜥蜴和雀類。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上帝故意在一個小島上創造這些獨特的物種,更合理地,應該認為這些特有物種都是同一祖先在地理隔絕條件下進化形成的。 1837年,在貝格爾號之行結束一年後,達爾文開始秘密地研究進化論。他的第一堆筆記,是家養和自然環境下動植物的變異。他研究了所有可能到手的資料:個人觀察和實驗、別人的論文、與國內外生物學家的通訊、與園丁和飼養員的對話等等,很快得出結論,家養動植物的變異是人工精心選擇造成的。但是自然環境下的變異又是怎麼來的呢?他仍然不清楚。一年之後,他在休閑時讀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馬爾薩斯認為人口的增長必然快於生活資料的增長,因此必然導致貧困和對生活資料的爭奪。達爾文突然意識到,馬爾薩斯的理論也可以應用於生物界。所有的生物的繁殖速度都是以指數增長的,後代數目相當驚人,但是一個生物群的數目卻相對穩定,這說明生物的後代只有少數能夠存活,必然存在著爭奪資源的生存競爭。達爾文進一步推導:任何物種的個體都各不相同,都存在著變異,這些變異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會影響生存能力,導致個體的生存能力有強有弱。在生存競爭中,生存能力強的個體能產生較多的後代,種族得以繁衍,其遺傳性狀在數量上逐漸取得了優勢,而生存能力弱的個體則逐漸被淘汰,即所謂「適者生存」,其結果,是使生物物種因適應環境而逐漸發生了變化。達爾文把這個過程稱為自然選擇。

J. 牛漢的詩歌遠去的帆影怎麼介紹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承漢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於山專西定襄縣一個窮苦的農屬民家庭。牛漢是40年代成長起來的詩人,經過了長期的坎坷磨難之後,在中國文學的新時期,他又恢復了詩的活力。他的詩集《溫泉》榮獲中國作家協會優秀詩集獎。牛漢的詩,兼有歷史的深度和心靈的深度,兼有對於社會現實的體驗和生命的體驗,兼有思想性和藝術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