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韓愈的詩及賞析

韓愈的詩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2 11:06:31

『壹』 求韓愈的古詩代表作,並帶分析與鑒賞,急啊啊啊啊!!!!!! 快!!!!!!!!!!!!!!!!!!!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賞析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賞析1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你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臨了,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呢?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人喜愛了。象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賞析2
韓愈晚年這兩句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帝都長安的大街,濛濛的小雨,雨絲是那樣輕細,那樣柔和,那樣滋潤,好像酥油一般。不,它還有酥油不具備的化育萬物的非凡特質。在霏微細雨的滋養下,你去看那草色,遠遠望去,碧色朦朧,極清極新極淡,而待你走近了。反而覺得失卻了那綠色,但見細嫩纖小的草芽剛剛鑽出土面.
這首詩,作者只就「草色」加意點染。首先,為它安排了典型的環境。「天街」,「小雨」,已經點明了其生在帝都,其時在早春,渲染出濃郁的春的氛圍。緊接著,作者又描述了自己遠觀近察的不同感受。本來,初春有多種景物可以攝取入詩,淙淙的溪流,婉轉的鶯啼,飛來的雙燕,都能象徵春天的回歸人間,但作者偏偏為一片草色傳神寫照,這,或許是他——一個漸入暮年而又心性高潔的詩人特有心態的反映吧。小雨濛濛中的草色,若有若無,最先傳遞出春的氣息。它不願與群芳百卉爭奪艷冶的陽春三月,也不願與皇都煙柳爭奪士女們的青睞。它自甘寂寞,默默地向人們顯示著大自然的生機萌發和復甦。它。不是具有一種兀傲脫俗的氣質和稟賦嗎?作者以心觀照,從尋常草色之中發見了其不尋常的,能與人相溝通的靈性,從而感到無比的快慰,他濃醮筆墨,書寫出心底里的贊歌——「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黃叔燦評論「草色」句說:「寫照工甚.正如畫家設色,在有意無意之間。」作者的確象一位技藝高明的水墨畫師,描繪草色只染不點,筆觸極清地再現出那若隱若現的淡淡碧痕,遠看實有,近觀卻無,如此寫早春草色,可謂形神兼備。在韓愈之先的王維作《漢江臨泛》,第二聯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後來歐陽修隱括後一句詩入詞,開頭便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山色的似有似無是邈遠開闊處的景象特徵,其背景是天地外、晴空外,所視極遠,故有迷濛一片的感覺。韓愈這句詩的背景是「天街小雨潤如酥」,作者描寫的筆觸便很自然地轉向一片草色,更何況詩篇的主旨正是要揭示那早春時候萬物萌生的新鮮感覺呢!可見,作者這樣寫景,並非出於無意,而是有意為之.有意為之而創造出「在有意無意之間」的藝術境界,那才是真正的詩家高手。

『貳』 春雪 韓愈 賞析及解釋

1、春雪

韓愈 唐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專

白雪卻嫌春色晚,屬故穿庭樹作飛花。

2、譯文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 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3、這首《春雪》,構思新巧,獨具風采,是韓愈小詩中的佼佼者。「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 草芽。」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 鮮 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情。

『叄』 韓愈嘲酣睡賞析

《嘲鼾睡》二首 作者:韓愈

其一

澹師晝睡時,聲氣一何猥!頑飆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絕,每發壯益倍。有如阿鼻屍,長喚忍眾罪。

馬牛驚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鏡面生痱癗。

鐵佛聞皺眉,石人戰搖腿。孰雲天地仁?吾欲責真宰。

幽尋虱搜耳,猛作濤翻海。太陽不忍明,飛御皆惰怠。

乍如彭與黥,呼冤受菹醢。又如圈中虎,號瘡兼吼餒。

雖令伶倫吹,苦韻難可改。雖令巫咸招,魂爽難復在。

何山有靈葯?療此願與采!

其二

澹公坐卧時,長睡無不穩。吾嘗聞其聲,深慮五藏損。

黃河弄濆薄,梗澀連拙鯀。南帝初奮槌,鑿竅泄混沌。

迥然忽長引,萬丈不可忖。謂言絕於斯,繼出方袞袞。

幽幽寸喉中,草木森苯?。盜賊雖狡獪,亡魂敢窺閫?

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很。乍如斗呶呶,忽若怨懇懇。

賦形苦不同,無路尋根本。何能堙其源?惟有土一畚!

這兩首詩描寫的是一個胖和尚睡覺時打鼾的聲音和姿態,其結構都非常簡單:起始幾句先挑明是詠打鼾,然後連用各種誇張、比喻,極力鋪陳其打鼾驚心動魄的樣子,最後用兩句極富調侃意味的自問自答收尾。打呼嚕本來不是什麼具有美感的事情,對有些人來說,稱之為丑態百出並不為過。可是韓愈卻從這種丑態中產生了詩思,結果竟然把前人惡道的丑態寫出了汪洋恣肆、光怪陸離的美感。

比如說,打呼嚕的「韻律」是一聲接一聲,兩大聲之間有個聲音較小的停頓。這個特點到了韓愈筆下,就成了「雄哮乍咽絕,每發壯益倍」和「迥然忽長引,萬丈不可忖。謂言絕於斯,繼出方袞袞」(按:袞袞即「滾滾」)。又比如說,隨著打呼嚕者的卧姿變化,打呼嚕的聲響也大小不一。這個特點到了韓愈筆下,則成了「幽尋虱搜耳,猛作濤翻海」。能把這種看似無趣的事物特徵寫得這么逼真搞笑,不能不說是一種怪才。

再比如說,一般人聽到打呼嚕的聲音,也就是覺得心煩,通常不會想到更多。非要讓人給鼾聲找個比喻,一般也就是比作雷聲。可是韓愈卻在第一首里一口氣聯想到了阿鼻地獄里因犯下眾罪而哀鳴不休的亡靈、海中翻騰不已的巨浪、遭受菹醢(把人剁成肉醬的酷刑)的彭越和黥布(即英布。二人都是漢初大將,被劉邦冤殺)、關在圈中滿身創傷的餓虎……個個都是猙獰凶厲、令人側目的意象,其中卻絕對沒有雷聲這么庸俗的比擬。這種呼嚕聲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韓愈更是迭出驚人之語:牛馬都驚得不吃東西了,鬼魂都怕得聚在一起了;木枕都震出十字形裂紋了,鏡子都嚇出雞皮疙瘩了;連用無比堅硬的材料塑造的鐵佛和石人,也都扭曲運動了起來,一個厭煩得眉毛直打架,一個恐怖得雙腿直篩糠;甚至太陽都不願意再明亮,驅動日月星辰運轉的天官都沒有幹活的動力了。能把打呼嚕寫到這種份上,也算是詩家絕唱,後人再想詠打呼嚕也只能哀嘆「眼前有景道不得,韓愈題詩在上頭」了。

這兩首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用韻極險。以《切韻》韻目為標准,第一首詩通篇全用上聲賄海通押(相當於平水韻的賄韻),第二首詩通篇全用上聲混很通押。一般人都知道古體詩用韻一般較寬,即使以平水韻衡量,往往也是幾韻通押,而且上去也可以通押;可是韓愈偏要嚴格押韻,既用上聲就絕不雜去聲,第二首用韻甚至比平水韻還嚴(平水韻把《切韻》上聲阮混很三韻合並為一個阮韻,韓愈這首詩卻絕不用一個《切韻》阮韻字)。

而且,古詩用韻還有一個要求:韻腳各字應該盡量不同音。在賄海通韻和混很通韻這兩個極窄的窄韻中,韓愈居然也盡其所能地做到了這一點。第一首詩共十五韻,其中僅「磊、癗」同音,「待、怠」同音,「海、醢」同音,十五個韻腳分屬十二個音節。第二首詩韻腳更險,十二個韻腳卻分屬十個音節,僅「鯀、袞」同音,「本、畚」同音。除非是特別有才氣,對這些險韻中的僻字特別熟悉,否則根本沒法用它們組織成這樣兩篇詩意澎湃、氣勢詭譎的奇作。

不過,也不必對古人過於崇拜。我們應該看到,畢竟因為用韻過於險澀,縱使韓愈有天縱之才,也不可能把這兩首詩寫出多少波折,這就是這兩首詩結構簡單、比喻誇張特多的原因,因為只有比喻和誇張,才能合理地、極大地拓寬詞藻的使用,從而能在險韻里挑出合用的字。賄海通韻裡面總算還有一定的常用字,所以第一首詩較長,意象更奇特,詩意轉折也稍多(比如中間忽然插入一句「孰雲天地仁?吾欲責真宰」,意思是「誰說天地是仁慈的?造出這樣一個打呼嚕的胖子來,我真想責問一下造物主」,就極好地調動了全詩的氣氛);混很通韻裡面的常用字奇少,所以第二首詩不僅較短,而且意象較牽強,全詩也呆板枯燥多了。(僅最後一句收得極妙:「怎樣從源頭上遏止他打呼嚕呢?只能是抄起一簸箕土堵住他的喉嚨!」這簡直是損到家了。)

在中唐,以韓愈、孟郊為首的「韓孟詩派」雖然藝術成就遠遠不如早年的杜甫、李白、王維,也不如同時代的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和稍晚的杜牧、李商隱,但是他們卻進一步拓展了詩的表達空間,凡是可以入詩的東西,幾乎都被他們寫過了。無怪詩在唐朝已經達到了頂峰,到宋朝就衰落了,宋以後更是強弩之末。

『肆』 晚春 韓愈 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是什麼要賞析的

語言特色:來

1、熔景與理於一爐,在景物源描寫中蘊含著人生哲理

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

2、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

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

(4)韓愈的詩及賞析擴展閱讀

唐代韓愈《晚春》,作品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

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創作背景:

此詩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錢仲聯《集釋》系此詩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

『伍』 求韓愈詩6首(帶賞析,短一點)

1.【作者】:韓愈
【題目】: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晚春》是韓詩頗富奇趣的小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

題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詩中所描寫的乃郊遊即目所見。乍看來,只是一幅百卉千花爭奇斗妍的「群芳譜」:春將歸去,似乎所有草本與木本植物(「草樹」)都探得了這個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吐艷爭芳,一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可笑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言「楊花榆莢」偏義於「楊花」)。僅此寥寥數筆,就給讀者以滿眼風光的印象。

再進一步不難發現,此詩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系。「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著想之奇是前此詩中罕見的。最奇的還在於「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有人認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以免如「楊花榆莢」白首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是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艷的花,一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採的篇章;還有人乾脆存疑:「玩三四兩句,詩人似有所諷,但不知究何所指。」(劉永濟《唐代絕句精華》)姑不論諸說各得詩意幾分,僅就其解會之歧異,就可看出此詩確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說:「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雖未破的,卻不乏見地。作者寫詩的靈感是由晚春風光直接觸發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過,他不僅看到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無才思」的奇語,當有所寄寓。

「楊花榆莢」,固少色澤香味,比「百般紅紫」大為遜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飛」,確帶幾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從這幅晚春圖中抹去這星星點點的白色,你不覺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為「紅紫」的陪襯,那「雪」點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說,謝道韞詠雪以「柳絮因風」,自古稱美;作者亦有句雲:「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雪如楊花很美,楊花如雪又何嘗不美?更何況這如雪的楊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徵性景物之一,沒有它,也就失卻晚春之所以為晚春了。可見詩人拈出「楊花榆莢」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應有憐惜之意的。尤當看到,「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黛玉葬花詞),這勇氣豈不可愛?

如果說詩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說,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不為無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艷的元和詩壇獨樹一幟外,還極力稱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詩壇的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由此可見,韓愈對他所創造的「楊花榆莢」形象,未必不帶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說,詩人是以此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前文所引述的兩種對此詩寄意的解會,雖各有見地,於此點卻均有忽略。殊不知詩人對「楊花榆莢」是愛而知其丑,所以嘲戲半假半真、亦庄亦諧。他並非存心托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里。

2.【作者】:韓愈
【題目】: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賞析】:這首詠早春飛雪的小詩構思新巧,獨具特色,出奇制勝。頭兩句寫的是新年已過,卻見不到芬芳的鮮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們出門去驚奇地發現地上已長出了一點草芽。度過漫漫寒冬的人們盼望早些見到春色,「都」正表現出人們盼春之切與毫不見春之音訊的怨悵。「驚」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將來臨時的喜悅之情。
此處「飛花」不是春花,而是雪花。理解了「飛花」的語境義,也就可以理解白雪因為嫌春天來得太遲,急著紛飛而來裝點春色的擬人手法的妙用了。詩人的內心情感也可從中見端倪。

3.【作者】:韓愈
【題目】: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准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4.【作者】:韓愈
【題目】: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賞析】:自從漢代賈誼被貶長沙寫了《吊屈原賦》之後,以賈誼自喻、借憑吊屈原寄託失意之感便成了詩歌中常見的手法。韓愈此詩別具匠心,不寫與屈賈同病相憐之苦,而是寫英魂無處憑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靈的意境烘托心頭的迷惘惆悵,這就更深刻地表現了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
貞元末年,韓愈官監察御史,因關中旱飢,上疏請免徭役賦稅,遭讒被貶為連州陽山令。政治上突如其來的打擊,在詩人心底激起了無法平息的狂瀾,從而形成了《湘中》詩起調那種突兀動盪的氣勢:「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這兩句語調拗折,句法奇崛。如按通常章法,應首先點出汨羅江名,然後形容江上景色,但這樣語意雖然順暢,卻容易平淡無奇,流於一般寫景。現在詩人運用倒裝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魚騰踴,湘波翻滾,一派神秘愁慘的氣氛,以為詩人哀憤的心境寫照。首句又連用「猿」、「魚」、「踴」等雙聲字相間,以急促的節奏感來渲染詩人激動不平的心聲。因而,詩人雖然沒有直抒見到汨羅江時所引起的無窮感慨,卻自有不盡之意溢於言外。
詩人來到汨羅江本是為憑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悶,然而就是在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邊到處飄浮著可供祭祀的綠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遺跡已經盪然無存;當初賈誼尚能投書一哭,今日卻連祭奠的地方都無從找尋,唯有江上的漁父舷歌依然,遙遙可聞。相傳屈原貶逐,披發行吟澤畔,形容枯槁,遇一漁父相勸道:「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說罷,「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如今屈子已逝,漁父猶在,今日之漁父雖非昔日之漁父,然而今日之詩人正如昔日之屈原,賢者遭黜,隱者得全,清濁醒醉,古今一理。因此那悠閑的歌聲似乎永遠在嘲弄著一代代執著於改革政治、不肯與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這里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渾成無跡,構成清空孤寂的境界,與前兩句激切哀愁的氣氛在對比中達到高度的和諧,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面對茫茫水天悵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發了那種無端遭貶的悲憤和牢騷。
這首詩寓激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勢於清空的意境和深長的韻味之中,成功地將探怪求新的特點和傳統的表現方法揉為一體,充分體現了韓愈在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和深厚造詣。

5.【作者】:韓愈
【題目】:木芙蓉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賞析】:暫無賞析。

6.【作者】:韓愈
【題目】: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
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賞析】:暫無賞析。

『陸』 利劍韓愈賞析解讀詩句分析中心思想

韓愈詩抄歌〈利劍〉賞析解讀襲:
詩的開篇贊美了利劍:鋒銳的劍啊,你明亮閃耀,佩戴著你,我感到多麼純粹無邪。故人念著我形單影只,將你送給我做朋友。你我的心像雪一樣純潔,也像冰一樣冷酷。表達了詩人與利劍同思想、同性格。
詩的中間與劍一起發誓:如果不能用來對付那些卑鄙無恥的人,我的心寧願腐爛,你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詩的最後呼喚利劍:讓我們劈開那天上的烏雲,現出朗朗乾坤吧。到了那時,我們就可以毫無遺憾的離開,死得其所。

『柒』 韓愈的詩拘幽操全文解釋

琴操十首·拘幽操
朝代:唐 作者:韓愈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肅肅兮,聽不聞聲。朝不日出兮,
夜不見月與星。有知無知兮,為死為生。嗚呼,
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

抱歉找不到解釋

『捌』 賞析韓愈古詩

詩的前半段寫景抒情。「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勾勒了陽山地區的全景。春山明凈,春江空闊,還傳達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寥寥數筆,生動的摹寫了荒僻冷落的景象。這一聯如同一幅清晰鮮明的水墨畫。緊接著第二聯是兩組近景特寫,「篔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篔簹是一種粗大的竹子。躑躅即羊躑躅,開紅黃色的花,生在山谷間,二月花發時,耀眼如火,月余不歇。這一聯,可以說是作者為這幅水墨畫又點綴了一些鮮艷、明快的色彩,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氣。上句的「競」字同下句的「閑」字,不但對仗工穩,而且傳神生動。「競」字把嫩筍爭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寫活了:「閑」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揭示了出來。這四句詩,寫了遠景,又寫了近景,層次分明。有淡墨塗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艷麗的綠竹和紅花,濃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謂詩情畫意,交相輝映。 這首詩中的景物,是與作者此時的處境與心情緊密相連的。它體現了這樣兩個特點,一是靜,二是閑。靜從空曠少人煙而生,作者從繁華嘈雜、人事擾擾的京城一下子到了這荒遠冷僻的山區,哀猿啼聲處處有,人間茅舍兩三家,這種靜與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獨和凄涼。這種閑,由他的處境遭遇而來,這里的一切都顯得悠閑超脫,沒有羈絆,然而不免使人觸景生情。身雖居閑地,心卻一刻也沒能擺脫朝廷的束縛,常常被「未報恩波」所攪擾,不能得閑,故而格外感慨。作者雖然寫的是景,而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隱情,正如王夫之《唐詩評選》所說:「寄悲正在比興處。」 後半段敘事抒情 詩的下半段敘事抒情,「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貫「報」與「知」,意謂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餘生而已。這兩句是全詩的關鍵,孕含著作者內心深處許多矛盾著的隱微之情:有無辜被貶的憤怨與悲愁,又有對自己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有自己被貶南荒回歸無望的嘆息,又有對未來建功立業的憧憬。他雖然沒有直接說憂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卻比說出來更為深切。在這樣的處境里,還想到「未報恩波」,這體現著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這一聯的鋪墊,下一聯就容易理解。「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頓時的意思。「斗覺」二字用得奇崛,把詩人的感情推向高潮。這一聯寫得曲折迂迴,詩人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卻說讀了張署來詩後鬢發頓時白了一半,似乎來詩是愁的原因,這就把全詩唯一正面表現愁怨的地方掩蓋住了。並且寫愁不說愁,只說霜毛陡加,至於何以至此,盡在不言之中。詩意婉轉,韻味濃厚。

『玖』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的詩和賞析

聽穎師彈琴①
韓 愈
呢呢兒女語,
恩怨相爾汝。②
劃然鑾軒昂,
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
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
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
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
未省聽絲篁。③
自聞穎師彈,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
無以冰炭置我腸。④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
昌黎。貞元八年 (792)進士。曾任宣武及寧武節度使判官。其後任監察御史等
職。貞元十九年 (803)因言關中旱災貶陽山(今屬廣東)令。元和中,隨裴度
平淮西,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穆宗時,召為國子祭酒、終
吏部侍郎,世稱韓吏部。縊文,世稱韓文公。散文與柳宗元齊名,同倡古文運
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驅駕氣勢,雄奇壯偉,光怪陸離。雖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為詩、追求奇險而缺少韻味之作,但其木色則是雄厚博大,波瀾
壯闊。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詩》存詩十卷。

【注釋】
①穎師:名穎,師是僧的通稱。來自天竺,元和間在長安,以彈琴著名,李賀
有《聽穎師彈琴歌》記其事。 ②相爾汝:關系親密,互稱爾、汝。 ③未省
(音醒):不懂。絲篁:絲、竹,即弦樂器和管樂器,這里泛指音樂。 ④冰
炭置腸:冰極冷,炭(火)極熱,指兩種相反的情感劇烈沖擊。

【賞析】
一開頭即緊扣「聽彈琴」展現音樂境界。前兩句寫琴聲細柔宛轉,彷彿小
兒女切切私語,談情說怨。三、四句寫琴聲驟變昂揚,有如勇士沖鋒陷陣,殺
聲震宇。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聲泛音中主調高揚,怡似百鳥喧啾聲中忽有鳳
凰朗吟。九、十句摹寫聲調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險峰,在再也無法
升高分寸的時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以上十句,連用貼切生動的比喻,
把飄忽多變的樂聲轉化為繪神繪色的視覺形象,並且准確地表現了樂曲蘊含的
情境。詩人在運用不同比喻時還善於配合相適應的語音,更強化了摹聲傳情的
效果。例如前兩句比以兒女之情,十個宇除「相」字外,沒有開口呼,語音輕
柔細碎,與兒女私語的情境契合。三、四句擬以英雄氣概,便以開口呼「劃」
字領起,用洪聲韻「昂」、「揚」作韻腳,中間也多用高亢的語音,恰切地傳
達出昂揚奮進的情境。
以下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既對復雜多變的琴聲起惻面烘托作用,又含
蓄地傳達了自己的某種情感共嗚,加強了全詩的抒情性。聽琴而「起坐在一旁」
——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顧不得對「一旁」的彈琴者有無
干擾;僅五個字,便以形傳神,通過聽琴者情感波濤的劇烈變化,烘託了琴聲
的波瀾疊起、變態百出。寫琴聲由高滑低而用「躋攀分寸不得上,失勢一落千
丈強」的比喻,並且「推手遽止之」,不讓穎師再彈下去,而他的反應是「濕
衣淚滂滂」,表明正是這種情境觸發了詩人的身世之感。此詩作於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讒言被降為右庶子以後。仕途「躋攀」,「分寸」之升,巳極艱辛,
而一旦「失勢」,即「一落千丈」。由琴聲而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
的。
此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各有獨創性而異曲同
工,都是摹聲傳情的傑作。

『拾』 晚春 韓愈 賞析

《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場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

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展示出滿眼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

「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吟》)。

這勇氣非常可愛。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此詩題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遊郊外所見。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

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像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後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贊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如果說此詩真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

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此處或並非存心托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里。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可能有不同的領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