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夢痕賞析

夢痕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2 07:56:13

⑴ 顧城 我是一座小城 賞析

顧城,1956年生於北京,「文革」期間開始詩歌寫作,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在《今天》發表詩作後在詩歌界引起強烈反響和巨大爭論,並成為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自殺。顧城,以詩為生命,以生命為詩。
他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他就像一個任性的孩子,在屬於自己的萬花筒般的小天地里——其實也不小,從星月、宇宙,到無名的小花,從幻想、夢痕到小巷、雪人,顧城詩歌的題材全在自己冷靜的眼光和敏銳的心智觸及的范圍之內——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色彩斑斕的「詩藝」的奇葩,把同時代的其他詩人遠遠地甩在後邊。
顧城也是個感覺至上的詩人。他用靈魂去感受,用心去觀察。他說:「因為宿命,我們不能接近他們(詩的世界)。我們困在一個狹小的身體里,困在時間中。我們相信習慣的眼睛,我們視而不見,我們常常忘記要用心去觀看,去注視那些只有心靈才能看到的本體。」在顧城的詩中,你幾乎看不到異常沉重的筆觸,感覺不來悉心斟酌的姿態,甚至連用心結構的痕跡都沒有。顧城的詩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詩固然離紛紜復雜的社會人生的表象遠了一些,但他貼近的是安靜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狀態。這恰是詩的最為真實的,也是最好的狀態。顧城的詩言簡易讀,沒有意象、語言及形式上的障礙。在顧城看來,「形式本身只應當是道路,而不應當是牆。」所以,顧城的詩的世界是真誠的、自由的、開放的,讓讀者很容易進入他所營造的詩歌之城.
顧城的詩很講究韻律的美,他的詩多半是節奏舒緩,因為情緒壓抑,他的詩似乎不宜高聲朗涌,只宜適低緩沉吟,你只要拿一把蒲扇,踱一圈方步,呷一口清茶,就能走近他的靈魂。
非常喜歡這首《我是一座小城》,當我又一次誦讀它的時候,我聽到了一種穿越一切的聲音,當我仰望夜空繁星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一雙雙清澈的眼睛。
在詩中,了了數語,就將脆弱的靈魂輕松展現。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 顧城如是說。我們的心,又何嘗不是呢? 顧城看似幼稚直白的詩歌文本與耐人尋味的詩歌主題之間所形成的張力,正是顧城詩歌的特點所在,魅力所在。
在《小城》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很容易讀出詩人那種若隱若現的心靈孤獨和憂傷,出於對理想的追尋熱愛,對現實的不滿,詩人的心像一座遠離都市喧囂的山城,既「不森嚴」,也「不神聖」,像一片綠葉那麼質撲,像一簇映山紅那麼輕盈,象一團薄霧那麼輕盈,詩人純真的心,寂寞的慌,孤獨的魂,於是無論白天夜晚,無論醒來還是在夢中,他都在熱切的等待「心上人」「夢中人」「愛人」的到來。讀他的詩是一種人生的探求,靈魂的解析。每一次讀顧城的詩,都有不同的感受。讀他的詩,我們一直感到我們面對著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時而睜著圓乎乎的大眼睛,巴眨巴眨的,時而托著下巴,稍作沉思狀,時而扳著指頭,把著指甲,喃喃自語……那些由童貞引發的情思、意念、幻想、體驗總是帶著謙卑、天真、好奇的光彩。
顧城呼喚了一代人用黑眼睛尋找光明,他自己最後還是走進了黑暗,這難道是詩人的宿命?令人嘆息......是個世界造就了詩人,還是這個世界扼殺了詩人?我們的心靈需要感動,我們的生活需要好詩,為那些早早離開我們的詩人祝福,願生命停止、靈魂在前進的人,如秋葉般靜美......

⑵ 琦君的《下雨天,真好》

一清早,掀開窗簾看看,窗上已撒滿了水珠;啊,好極了,又是個下雨天。雨連下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屋裡掛滿萬國旗似的濕衣服,牆壁地板都冒著濕氣,我也不抱怨。雨天總是把我帶到另一個處所,在那兒,我又可以重享歡樂的童年。

②那時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六歲,睡在母親暖和的手臂彎里。天亮了,聽到瓦背上嘩嘩的雨聲,我就放了心。因為下雨天長工們不下田,母親不用老早起來做飯,可以在熱被窩里多躺會兒。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吵著要她講故事。母親閉著眼睛,給我講雨天的故事:有個瞎子,雨天沒有傘,一個過路人見他可憐,就打著傘送他回家。瞎子到了家,卻說那把傘是他的。他說他的傘有兩根傘骨是用麻線綁住,傘柄有一個窟窪。說得一點也不錯。原來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過了。傘主笑了笑,就把傘讓給他了。

③我說這瞎子好壞啊!母親說,不是壞,是因為他太窮了。傘主想他實在應當有把傘,才把傘給他的。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著母親的臉,她的額角方方正正,眉毛細細長長,眼睛眯成一條線。我的啟蒙老師說菩薩慈眉善目,母親的長相一定就跟菩薩一樣。

④雨下得越來越大。母親一起床,我也跟著起來,顧不得吃早飯,就套上叔叔的舊皮靴,頂著雨在院子里玩。我把阿榮伯給我雕的小木船漂在水溝里,中間坐著母親給我縫的大紅「布姑娘」。綉球花瓣繞著小木船打轉,一起向前流。

⑤天下雨,長工們不下田,都蹲在大谷倉後面推牌九。我把小花貓抱在懷里,自己再坐在阿榮伯懷里,等著阿榮伯把一粒粒又香又脆的炒胡豆剝了殼送到我嘴裡。胡豆吃夠了再吃芝麻糖,嘴巴幹了吃柑子。大把的銅子兒一會兒推到東邊,一會兒推到西邊。誰贏誰輸都一樣有趣,我只要雨下得大就好。下雨天老師就來得晚,他有腳氣病,穿釘鞋走田埂路不方便。老師喊我去習大字,阿榮伯就會去告訴他:「小春肚子痛,睡覺了。」老師不會撐著傘來找我。母親只要我不纏她就好。

⑥五月黃梅天,到處粘糊糊的,母親走進走出地抱怨,父親卻端著宜興茶壺,坐在廊下賞雨。院子里各種花木,經雨一淋,新綠的枝子頑皮地張開翅膀,托著嬌艷的花朵,父親用旱煙袋點著它們告訴我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紅。大理花與劍蘭搶著開,木犀花散布著淡淡的幽香。牆邊那株高大的玉蘭花開了滿樹,下雨天謝得快,我得趕緊爬上去采,采了滿籃子送左右鄰居。玉蘭樹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

⑦唱鼓兒詞的總在下雨天從我家後門摸索進來,坐在廚房的條凳上,唱一段《秦雪梅弔孝》,《鄭元和學丐》。母親一邊做飯,一邊聽。晚上就在大廳里唱,請左部右舍都來聽。寬敞的大廳正中央燃起了亮晃晃的煤氣燈,發出嘶嘶的聲音。煤氣燈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覺,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雨嘩嘩地越下越大,瞎子先生的鼓咚咚咚地也敲得越起勁。唱孟麗君,唱秦雪梅,母親和五叔婆聽了眼圈兒都哭得紅紅的,我就只顧吃炒米糕、花生糖。父親卻悄悄地溜進書房作他的「唐詩」去了。

⑧八、九月台風季節,雨水最多。那時沒有氣象報告,預測天氣好壞全靠有經驗的長工和母親抬頭看天色。雲腳長了毛,向西北飛奔,就知道台風要來了。走廊下堆積如山的穀子,幾天不曬就要發霉,穀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綠色的麴(qū)。母親叫我和小幫工把麴一粒粒揀出來,不然就會越來越多。這工作真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來,麴會越來越多,我就可以不用讀書了。

⑨如果我一直不長大,就可以永遠沉浸在雨的歡樂中。然而誰能不長大呢?到杭州念中學了,下雨天,站在法國梧桐樹下,葉子尖滴下的水珠,紛紛落在傘背上,我有一股凄涼寂寞之感。

⑩有一次在雨中徘徊西子湖畔。我駐足凝望著碧藍如玉的湖水和低斜低斜的梅花,卻

聽得放鶴亭中響起了悠揚的笛聲。弄笛人向我慢慢走來,低聲對我說:「一生知己是梅花。」

⑪我也笑指湖上說:「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衣衫漸濕,我們才同撐一把傘歸來。

⑫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笛聲低沉而遙遠,然而我卻仍能依稀聽見,在雨中……

1、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當代台灣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1917年7月24日生於浙江溫州市甌海區瞿溪鄉一個舊式家庭,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另外,成名作為《外婆的澎湖灣》的台灣民謠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2、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包括《煙愁》《紅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髻》《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

3、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散文《春酒》入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桂花雨》入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7課。

⑶ 桂花雨 賞析

7*桂花雨

重慶市九龍坡區實驗一小 詹 玲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採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自讀自悟;細讀悟情;品讀體會。

課前准備

學生已學了兩篇回憶性的文章,可以根據學生家庭的實際,讓學生聽聽長輩講的關於小時候家鄉生活的故事,豐富他們的感情體驗,進一步體會人們的思鄉情懷。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琦君(1918—)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台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內有《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3.介紹桂花: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葉對生,硬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花簇生葉腋或頂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產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是傳統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蜜餞後,可做各種甜食。

(二)檢查預習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桂花的名句

因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歷代文人墨客經常用美好的詩詞歌頌它。你們讀過哪些有關桂花的名句來跟同學交流一下好嗎?我們卻從未聽說桂花會下雨。

2.抽名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桂花雨」是什麼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三)自讀自悟 細讀悟情

1.自讀自悟(出示思考題)

(1)默讀2——6自然段,看看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勾出有關的詞句。

(2)把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桌聽。

2.細讀悟情(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句子: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幹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裡。它的香,已掙脫了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重點理解搖花時的樂趣:

(2)為什麼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3)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像「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為什麼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讀體會

1.八月桂花,十里飄香。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麼?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2.「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六、板書設計

7*、桂 花 雨

桂 花 飄 香 十 里

搖 花 真 像 下 雨

愛 花 賞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01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後,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願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路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准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准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麼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 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並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並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後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語室 王林)

⑷ 馮至《昨日之歌》

《昨日之歌》是馮至在詩壇上確定地位的第一部詩集。

新的故鄉*
燦爛的銀花
在晴朗的天空飄散;
金黃的陽光
把屋頂樹枝染遍。

馴美的白鴿兒
來自什麼地方?
它們引我翹望著
一個新的故鄉:

汪洋的大海,
濃綠的森林,
故鄉的朋友,
都在那裡歌吟。

這里一切安眠
在春暖的被裡,
我但願向著
新的故鄉飛去!
1993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門第l卷第3期,題為《歸去》,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收入《馮至詩文選集》時,做了少許改動,並改題為《新的故鄉》。後曾編入《馮至詩選》、《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歌 女*
夢見一個歌女,
抱著琵琶歌唱;
她的哀怨之音,
睡眠在四條弦上。

烏黑的頭發
烘托出憂郁的面貌,
身著雪白衣裳,
雙頰微微若笑。

盡是些浪漫的歌詞,
她的歌聲靡靡--
"窗外雨正凄凄,
兒女對燈啼泣!"

最後我忍不住了,
倒在她的懷里,
握住她的手兒,
她再也唱不下去。

她滴下一顆淚珠,
滴在我的口內,
我鄭重地把她咽了,
說不出的辛酸滋味!
* 原載l 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小 船*
心湖的
蘆葦深處,
一個采菱的
小船停泊;

它的主人
一去無音信,
風風雨雨,
小小的船篷將折。
1923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題為《小艇》,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編入《馮至詩選》時,改題為《小船》,後曾收入《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狂 風 中*
無邊的星海,
更像狂風一般激盪!
幾萬萬顆的星球,
一齊地沉淪到底!

剩下了牛女二星,
在淚水積成的天河,
劃起輕妙的小艇,
唱著哀婉的情歌。

願有一位女神,
把快要毀滅的星球。

一瓢瓢,用天河的水,
另洗出一種光明!
1923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詩文選集》、《馮至詩選》、引據《馮至選集》編入。

殘余的酒*
"上帝給我們,
只這一杯酒啊!"
這么一杯酒,
我又不知愛惜--
走過一個姑娘,
我就捧著給她喝;
她還不曾看見,
酒卻灑了許多!
我只好加水吧,
不知加了多少次了!

可憐我這一杯酒啊!
一杯酒的殘余呀!
那些處女的眉頭。

是怎樣一杯濃酒的充溢!
我實在有些害羞了,
我明知我的酒沒有一些酒力了,
--我還是不能不
把這杯淡淡的水酒,
送到她們絳紅的唇邊,
請她們嘗一嘗啊!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為組詩《殘余的酒》之《序詩》;初收《昨日之歌》,改題為《殘余的酒》。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懷--*
若是我,眼皮微微合上,
啊!你這藍帽的女郎--

你既穿著灰色衣裙,
為何又戴著那藍色的草帽?
惹得我的夢魂兒,
盡在你的身邊纏繞!

風聲中的雨聲,
這般斷斷續續--
紛紛亂亂的人間,
你今宵睡在何處?

啊,在少女幽靜甜美的睡中,
可能有路上不相識的青年入夢!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追 憶*
日光滿窗了!
你還微閉著眼,
躺在床上,
作什麼追憶?

"啊,我昨夜所想的,
那甜美的境地--
在最甜美的時候,
我昏昏睡去了!"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初夏雜句*
1

"紅的,紅的,紅櫻桃,"
"青的,青的,青杏子,"一一
於今都哪裡去了
那半月前的飛絮?

2

最怕聽,蒼蠅同蜜蜂,
在日光中的歌調,
最怕聽的是,萬籟聲中。

3

懨懨地又度了一春,
春已盡,自家還不知覺。
夜雨瀟瀟,
唱著"所羅門"的牧歌;
--可憐的牧童啊,就是羊兒
都尋,尋也尋不著了!

4

那晚的一鉤新月,
一直的被我望入
西北的濃雲中--
等了不知多少時,
它卻終於出不來,雲幕的重重。

5

並不曾那樣像去年,
聽取燕子的呢呢,
戴勝鳥的啼聲,
也不知盡向何處去?

6

偶然隔著樓窗,
望那夕陽染遍的楊柳--
唱多少遍古代的詩詞,
無奈柳陰下沒有河流,
泛不來采蓮的小舟!
隱約約,夏天到了!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題為《初夏》,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略有刪節,並改題為《初夏雜句》。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別 友*

1

好一個悲壯的悲壯的別離呀。
滿城的急風驟雨,
都聚在車站
車站的送別人
送別人的心頭了。

雄渾的風雨聲中,哪容人輕輕地
說些委婉的別語?
朋友,你自望東,
我自望西,
莫回顧,從此小別了。

2

贊頌狂風暴雨,
因為狂風暴雨後,
才有這般清涼的世界。
我失掉了什麼?
啊,車輪軋軋的聲音
重喚起我纏綿的情緒。

夢一般寂靜地過去了,
心裡沒有悲傷,
眼中沒有清淚;
朋友,你仔細地餐
餐這比什麼都甜
比一切都苦的美味吧!
1923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題為《別羨季》,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略有改動,並改題為《別友》;編入《馮至詩選》時,又改題為《別友》,後曾編入《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羨季、即顧隨(1897--1960),字羨季,別號苦水,河北清河縣人,現代作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

窗 外*
老槐的
英雄姿態!
金綠的葉兒,
隨著微風搖擺,

無數黑衣的
燕子飛翔--
似誰家吹玉笛,
吹得聲音嘹亮!

青天只有白雲,
白雲沉思無語,
雀鳥兒不住地
在何處唧唧?

灰色屋頂,
也披滿夕陽,
瓦櫳上漬著的石灰,
正如耶穌的白衣跪像!

瞽者的暗示*
黃昏以後了,
我在這深深的
深深的巷子里,
尋找我的遺失。

來了一個瞽者,
彈著哀怨的三弦,
向沒有盡頭的
暗森森的巷中走去。
1923
* 原載l923年12月《淺草》季刊第l卷第3期,為組詩《殘余的酒》之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鄉歌》編入。

* 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詩選》和《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宴 席 上*
(雙十節的夜裡,聽友人C君敘他今夏在西湖瑪瑙寺中的夢境,同時又談及遠方朋友的運命遭逢;成此詩,寄給上海的C君及印度洋上的L君。)

蠟燭更換了三遍了,
怎麼還不天明呢?
窗紙既不發白,
雞聲也是遼遠呀。

這是我們的廚娘,
備下了這席聖宴,
有厚味的菜,
有喝不盡的美酒。

她頻頻對我們敘說,
她如何善於烹飪--
她說,甜的味兒如何淺,
辛酸的,是怎樣深沉。

我們都靜默無言,
更含了幾分醉意。
窗外不知什麼聲響,
可是風吹落葉沙沙?

還沒有到了深秋,
哪會有許多落葉--
原是彈人心曲的姑娘,
輕輕地推門而入。

在這樣的席上,
她是十分可愛的--
她的雙頰蒼白,
唇上點染著一些紅色。

她抱著什麼樂器,
我也無從認識。
只那團如雲的烏發,
卻鬣髫著幾點溫柔。

她將她的樂器,
慢慢地彈動了--
她輕緩的歌聲,
正如她衣衫的清淡。

"他愁苦了他的青春,
只想換她的換不來的心。
她最後把心捧到他的面前,
可是他說,他已經做了僧人!"

"酒變成淚,淚又變成酒,
何處尋,那尋不到的真情!
在風雨陰霾之夜,
他孤零零地徘徊荒徑!"

"終於是兩手空空地
可憐他東西南北的狂奔
,又到了茫茫海外,可容他
"'寂對河山叩國魂'!"

她唱完了這么三個曲子,
席上的靜默更可怕了。
我滿滿斟了一杯酒,
送到她的唇邊。

她接了我的酒杯,
把樂器放在一旁;
一杯酒都被她飲盡了,
樂器的餘音還在微微地響!
* 原載l923年10月25日《文藝旬刊》第l2期.原有副題"--呈如稷,翔鶴;並示C君"。初收《昨日之歌》,刪去副題,增一小序。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殘 年*
朋友啊,
酒冷,茶殘!
我們默默,
噤若寒蟬。

無可詛咒,
無可贊美:
百般的花朵,
一樣的枯萎!

我們默默,
噤若寒蟬--
朋友啊,
酒冷,茶殘!

* 原載l924年1月18日《文藝旬刊》第l 9期.題為《贈C.S.君》,為組詩《殘年》第一首。初收《昨日之歌》,改題為《殘年》。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你--*
一天我委委屈屈地
向著你的明眸泣告--
人間是怎樣的無情,
我感受的盡是苦惱。

你殷殷勤勤地勸我,
憂思,能夠令人衰老;
你更問我能不能
向著你的明眸微笑!

你的話是雨後的南風,
將我的愁雲盡都吹散;
但我仔細看你的眼眶裡,
也是汪汪地淚珠含滿。
1924

*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鞦韆架上*
我躺在嫩綠的淺草上,
望著你盪起鞦韆;
春愁隨著你盪來盪去,
盡化作淡淡的青煙。

我的姑娘,你看那落日,
它又在暮靄里消沉--
只剩下紅雲幾抹,
冷清清,四顧無人!

* 原載l 924年4月15日《文藝周刊》第29期,初收《昨日之歌》,略做改動。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春 的 歌*
丁香花,你是什麼時候開放的?
莫非是我前日為了她
為她哭泣的時候?

海棠的花蕾,你是什麼時候生長的?
莫非是我為了她的憧影,
斂去了愁容的時候?

燕子,你是什麼時候來到的?
莫非是我昨夜相思,
相思正濃的時候?

丁香、海棠、燕子,我還是想啊,
想為她唱些"春的歌",
無奈已是暮春的時候。
1924

* 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琴 聲*
綠樹外,小窗內,
是誰家肯把
這樣輕婉的幽思
縷縷地寫在靜夜裡?

夜色隨著琴聲顫動,
顫動得山上山下的樹
都開遍了花,
微風吹著花兒細語。

最後那彈琴人
情願把沉逸的哀音
變為響亮。

好惹得遠遠近近
都淚琅琅
滴滿了襟裳!
1924
* 初收《昨日之歌》,題為《綠樹外》;編入《馮至選集》時,略有刪節,並改顥為《琴聲》。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在海水浴場*
浪來了,你跳入海中,
浪平了,又從海中跳起,
跳在平板的船兒上,
唱著你故鄉的歌曲。

浴衣襯著你的肌膚,
金發披在你的雙肩,
岩石為著你含了愁容,
潮水為著你充滿瘋癲。

我可是在什麼地方
好像是見過你的情郎?
他夜間在陰森的林里
望著樹疏處的星星嘆息!
1924
* 原載l924年7月29日《文藝周刊》第44期,題為《海濱》,原詩只前一節。初收《昨日之歌》,為組詩《在海水浴場》第一首,改題為《浪來了》,並增後二節詩。編入《馮至詩選》時組詩取消,此詩直接改用原組詩的總題《在海水浴場》;後曾編入《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沙 中*
在這鬆散的沙中,
卻於一團溫馨凝聚;
唇兒吻在沙里邊,
深吻著脂汗的香氣。

我的雙臂懶懶地
向暖暖的空中前伸,
依然觸著了(那昨天的)
柔膩的玉體橫陳--

怎能從這海浪里,
湧出來魔術的少女,--
倩她攫去了我的靈魂,
只剩下唇在沙中狂吻!

* 初收《昨日之歌》.為絹詩《在海水浴場》第二首。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海 濱*
風吹著發,又長了一分,
苦悶也增了一寸;
雄渾無邊的大海,
它怎管人的困頓!

那邊是悲切的軍笳,
樹林里蟬聲像火焰;
波浪把一座太陽
閃化作星光萬點。

遠遠的歸帆
告我新聞一件:
"有隻船兒葬在海心,
在一個凄清的夜半!"
1924
* 初收《昨日之歌》,為組詩《在海水浴場》第三首,題為《風吹著發......》;編入《馮至詩文選集》時,改題為《海濱》。後曾編入《馮至詩選》、《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墓 旁*
我乘著斜風細雨,
來到了一家墳墓;
墓旁一棵木槿花,
便惹得風狂雨妒。

一座女孩的雕像
頭兒輕輕地低著--
風在她的睫上邊
吹上了一顆雨珠。

我摘下一朵花兒,
悄悄放在衣袋裡;
同時那顆雨珠兒
也隨著落了下去!。

*原載1924年8月5日《文藝周刊》第45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雨 夜*
樹林里聚集著
無數的幽靈,
它們又歌又舞,
踏著風聲雨聲。

蟋蟀在草里嗚叫,
它們永不停息;
可有個行路的人
在林里迷失?

閃電閃在林里,
照給他一條小道--
蟬在樹上驟然鳴,
鳥在谷中應聲叫。

雷聲擊在林里,
幽靈們四方散去,
散到隱秘的地方,
唱著凄涼的歌曲:

"憔悴的馬櫻花須,
愁遍山崖的薜荔,
隨著冷雨凄風
吹入人間的美夢里。"
1924*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詩文選集》、《馮至詩集》、《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孤 雲*
我對望亭亭的孤雲,
凄惶欲泣。

它來自北方的
那座灰色的城裡。

在那座城裡
事事都成陳跡。

我怎能把它
也撕成千絲萬縷?
1924
* 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詩集》、《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我是一條小河*
我是一條小河
我無心從你身邊流過,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
柔波便盪盪地
把那些碧綠的葉影兒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過一片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最後我終於
流入無情的大海,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衣裳!

我也隨著海潮漂漾,
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1925*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詩文選集》、《馮至詩集》、《馮至選集》。

夜 步*
一支燭光蒼蒼地
在那寂寞的窗內--
既不照盛筵綺席,
更不照戀人幽會。

幾粒星光茫茫地
映在這死靜的河內--
既無人當做珍珠串起
更無人當做滴滴清淚。

燭光啊,你永久蒼蒼,
星光啊,你永久茫茫;
我永久從這夜色中
拾來些空虛的惆悵!

*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如果你......*
(三春將盡,K①從海濱寄贈櫻花殘瓣,作此答之。)

如果你在黃昏的深巷
看見了一個人兒如影,
當他走入暮色時,
請你多多地把些花兒
向他拋去!

"他"是我舊日的夢痕,
又是我燈下的深愁淺悶:
當你把花兒向他拋散時,
便代替了我日夜乞求的
淚落如雨--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①K即顧隨。

懷友人Y.H.*

1

當燕子歸來的黃昏,
我一人靜靜悄悄
在你舊居的窗前,
夢游一般地走到。

寂寂靜靜,
我輕輕地叫著你的名兒,
窗內彷彿有人答應。
我傍著窗兒痴等。

但是窗兒呀總是不開,
一直等到了冷月凄清,
朋友啊,你那時在哪裡徘徊?

2

那夜風雨後,
正像是我們去年的一天,
滿院嗅著柳芽香,
滿地踏著殘花瓣。

寂寂靜靜,
我輕輕地叫著你的名兒,
雲內彷彿有人答應。

我靠著樹干痴等,
但是陰雲呀總不散開,
一直等到了夜闌更深,
朋友啊,你那時在哪裡徘徊?

3

我像是古代的牧童,
失掉了他的綿羊;
我像是中古的詩人,
失掉了他的幻想。

寂寂靜靜,
我輕輕地叫著你的名兒,
遠方總彷彿有人答應。
我望著凄艷的夕陽,
我望著幽沉的星海,
望得我心滯神傷,
朋友啊,你那時在哪裡徘徊?
1925
* 初收《昨日之歌》,題為《懷Y.兄》;編入《馮至選集》時,略做改動,並改題為《懷友人Y.H.》。此據《馮至選集》編入。Y.H.即楊晦(1898-1983),字慧修,遼寧遼陽縣人,現代作家、文藝評論家。

遙 遙*
你那兒的蘆花也白了,
我這兒的蘆花也白了。
我凝神將蘆花細數,
像是一里一程地走近了你;
我數盡了無數棵,
卻終於是悵悵地--
千里外,真是遙遙啊!

你那兒的夕陽也要落了,
我這兒的夕陽也要落了。
黃金色的在雲里,
恰似我那昨宵的夢。
一帶模糊的青山,
輕輕描上了我的心頭--
千里外真是遙遙啊!

你那兒的果子也熟了,
我這兒的果子也熟了。
綠色的失去了希望,
紅色的盡都凋落了:
相思到了這般境地,
也只有聽那流水的殷殷--
千里外真是遙遙啊!
* 原載l925年10月31日《沉鍾》周刊第4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在 郊 原*
續了又斷的
是我的琴弦,
我放下又拾起
是你的眉盼。
我一人游盪在郊原,
把戀情比作了夕陽奄奄。

它是那紅色的夕陽,
運命啊淡似青山,
青山被夕陽烘化了
在茫茫的暮色里邊。

我願彷徨在空虛內,
化作了風絲和雨絲:
雨絲綴在花之間,
風絲掛在樹之巔,
你應該是個采擷人,
花葉都編成你的花籃。

花籃里裝載著
風雨的深情--
更絲絲縷縷的
是可憐的生命。

我一人游盪在郊原,
把運命比作了青山淡淡。
續了又斷的
是我的琴弦,
我放下又拾起
是你的眉盼。
1925*原載l925年12月12日《沉鍾》周刊第9期,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軍詵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晚 報"*
--贈賣報童子

夜半的北京的長街,
狂風伴著你盡力地呼叫:
"晚報!晚報!晚報!"
但是沒有一家把門開--
同時我的心裡也叫出來,
"愛!愛!愛!"

我們是同樣地悲哀,
我們在同樣荒涼的軌道。
"晚報!晚報!晚報!"
但是沒有一家把門開--
人影兒閃閃地落在塵埃。
"愛!愛!愛!"

一卷卷地在你的懷,
風越冷,越要緊緊地抱。
"晚報!晚報!晚報!"
但是沒有一家把門開--
一團團地在我的懷,
"愛!愛!愛!"
1926
*原載l926年10月10日《沉鍾》半月刊第5期,署名誹誹。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詩文選集》、《馮至詩選》、《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在陰影中*
我在陰影中摸索著死,
她在那邊緊握著光明。
神呀,我願一人走入地獄里,
森森地走入了最深層;
在地獄的中途嘗遍了
冰雹同烈火,暴雨和狂風。

烈火與冰雹,
為了她同我的深情;
狂雨與暴風,
為了她同我的生命;
神呀,我今夜向你呼號,
是最後的三聲兩聲!

從此我轉頭不顧,
莫盡在淡淡的影里求生!
我一人稜稜地昂首,
在那地獄的深層--
望著她將光明緊握,
永久地,永久地向上升騰!
*原載l926年10月25日《沉鍾》半月刊第6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工 作*
聰明的姑娘啊,告訴我說,
我是一個可憐的人,
我應該怎樣的工作?
我的春夏是有限的幾天,
我的嚴冬啊,卻是,
卻是那樣的久遠!

我是不是應當,
為了那後日的荒涼--
從你的面龐摘下來
那永不凋殘的花朵,
在我的心中注滿了
你漾漾地眼角的柔波?

我是不是應當。

為了那後日的荒涼--
先聽你干聲萬聲的呼喚,
在空中化作了旗幡一扇,
它引導著我,(萬事蒼蒼,)
走入將來的人海茫茫!
*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永 久*
我若是個印度人,
便邁入了濃密的森林;
我若是個俄國人,
便踏上了冰天雪地:
因為它們都是永久的,
在南天,在北極。

我呀,我生在溫帶的國里,
沒有雪地沒有森林--
我追尋我的永久的,
我的永久的可是你?
但是我怎樣的走進呀,
永久里,永久里?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你倚著樓窗......*
你倚著樓窗向下望,
會望見長街彌漫的塵沙;
但是你望不見沙中埋沒的
路上的我,路畔的槐花。

風會把花香吹揚給你,
我,我可像真珠永沉大海--
沒有你的目光到我的身邊,
我怎樣才能有光彩!

同乞丐是一樣的運命,
在神的那兒永無名姓:
一旦我踉蹌地死在路旁,
將怎樣的刻呀,我的墓銘?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默*
風也沉默,
水也沉默--
沒有沉默的
是那萬尺的晴絲,
同我們全身的脈絡。

晴絲盪盪地沾惹著湖面,
脈絡輕輕地叩我們心房--
在這萬里無聲的里邊,
我悄悄地叫你一聲!

這時水也起了皺紋,
風在樹間舞蹈--
*原載l926年9月25日《沉鍾》半月刊第4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我們暈暈地,朦朦地,
像一對河裡的小魚,
滾入了海水的浪濤。

我願意聽......*
春夜呀,
拂著春風--
我願意聽,
你的唇邊說,0ui!①

秋夜呀,
冷露零零--
我願意聽,
你的眼角說,Non!②

春夜從你的唇邊
吻來的,
秋夜好從我的眼角
--流去!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①②法語:前一句是"是!",後一句是"不!"。

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蛇,
靜靜地沒有言語。
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啊,不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影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輕輕走過;
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隻緋紅的花朵。
1926
*初收《昨日之歌》。編入《馮至詩文選集》時略做改動,後曾編入《馮至詩選集》編入。

秋 戰*
都說我是還年青,還勇敢--
但是一個天大的疲倦呀,
憑空地落到我的身邊;
興奮地歌唱啊,
"為了死亡,為了秋天!"

我的眼是這樣的昏迷,
我的心是這樣的荒亂,
像是黃昏鋪蓋了家家的墳墓,
黑夜呀,來自風濤的彼岸!

沓沓地走過了秋的隊伍,
那是風和雨,落葉與沙塵,
悲笳,馬蹄,還有遠遠地
遠遠地戰場上的哀音。

戰場在我的心田上,--
神啊,你可曾聽見了這里的殺聲?
疲倦長久地落在我的身邊,
興奮地歌唱啊,
"為了死亡,為了秋天!"

我又辛苦,又空虛,
彷彿一個沙漠的國王--
他只有頭上的烏褐的雲彩,
我呀,黑色的旗子在面前飄盪!

那是母親遺留的贈品,
當她在戰場上敗退的一瞬,
她撕下一半永留在我的面前,
其餘的,引導著她的靈魂長殞!

如今只有它在戰場上耀耀飛揚,
不知是欣歡,還是凄慘?
疲倦長久地落在我的身邊,
興奮地歌唱啊,
"為了死亡,為了秋天!"

都說我是還年青,還勇敢--
哪裡有力量啊,把這個隊伍趕散?
春日的和平,是那樣的遼遠,
油油的綠草,盡被戰馬摧殘!

風吹著旗子,旗子掃著風,
滿地是戰士的骸骨--
殷勤的聖者會給他們最後的慰安,
十字架豎在高高的墳墓!

神啊,我卻永遠望不見
望不見十字架上的光燦--
疲倦侵蝕了我的衷心,
興奮地歌唱啊,
"為了死亡,為了秋天!"
*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風 夜*
"也是這樣的風夜,
也是這樣的秋天,
我把生命釀成美酒,
頻頻地送到你的唇邊,
一盞,兩盞,三盞......"

我屈指殷殷地暗算,
恰恰地滿了一年,
我沉埋在這座昏黃的城裡,
像海上被了難飄散的船板,
一片,兩片,三片......

我今宵靜息在秋星下,
如船板飄聚到海灣,
它們再也擋不起海上的洶濤,
我也怕望那風中的星焰,
一閃,兩閃,三閃......
1926*原載1926年11月10日《沉鍾》半月刊第7期,署名馮君培。初收《昨日之歌》,後曾編入《馮至詩選》、《馮至選集》。此據《馮至選集》編入。

"最後之歌" *
記起母親臨終的禱告,
是一曲最後的"生命之歌",
那正是暮春的一晚,
另樣的光輝漾著她的病臉;
蠟燭在台上花花地爆,
彷彿是宇宙啊,沒有明朝--
她把那時的情調深深地交給我,
還有我衣上的她的手澤!

箱子里貯藏著兒時的衣裳,
心內隱埋著她最後的面龐;
偶然把灰塵里的箱子打開,
那當時的情味也湧上心來。
蠟燭在台上花花地爆。

彷彿是宇宙啊,沒有明朝--
可是中間又度了許多的年月,
此刻啊,一個清新的秋夜!

這時我充滿了"最後"的情懷,
秋天的雨冷,冬夜的風悲!
鏡中的我的面龐,
卻沒有另樣的光輝;
蠟燭在台上花花地爆,
彷彿是宇宙啊,沒有明朝--
這時我像是上帝的罪人
臨刑時也聽不見聖靈的呼叫!

記起母親臨終的禱告,
是一曲最後的"生命之歌"。
我卻凄凄地無依無靠,
只瞥見天邊的一縷"柔波"--
母親把她的歌聲,
真切地留在兒子的心中;
柔波卻是空幻地,盪漾地,
"來也無影,去也無蹤!"

許多的現象不可捉摸,
卻引起許多的靈魂追逐!
沙漠的幻影累死了駱駝,
些微的火焰燒死了燈蛾:

神呀,我可曾向你真摯,
像母親一般地信仰你?
神呀,我今宵向你禱告,
只請你給我一些,一些面上的光耀!

靜默中神也沒有答語,
我怔怔地是一人踽踽;
母親望著她的幼兒,
我望著那柔波一縷。
蠟燭在台上花花地爆,
彷彿是宇宙啊,沒有明朝--
我把那無可奈何的希望,
盡放在那縷柔波上!

它卻像林中的鹿麇,
水底的游魚,
霎時間奔入蒼茫的雲海,
像一顆流星的永劫!
蠟燭在台上花花地爆,
彷彿是宇宙啊,沒有明朝--
陰暗渲染了我的面貌,
望著永逝的柔波向神禱告!

在母親祈禱的床邊,
牧師曾朗誦著古哲的詩篇。
他說母親是一朵潔白的
潔白的花朵,開在上帝的花園。
在我寂寞的桌旁,
現出來一個聰慧的姑娘--
"起來吧!騎著駱駝,趕著燈蛾,
去追逐殘余的那縷柔波!"
*原載l926年8月25日《沉鍾》半月刊第2期,初收《昨日之歌》。此據《昨日之歌》編入.

⑸ 《夢痕》豐子愷 賞析

夢痕 (豐子愷)

作者:白鹿靑崖 提交日期:2005-12-28 16:18:00

我的左額上有一條同眉毛一般長短的疤。這是我兒時游戲中在門檻上跌破了頭顱而結成的。相面先生說這是破相,這是缺陷。但我自己美其名曰「夢痕」。因為這是我的夢一般的兒童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唯一的痕跡。由這痕跡可以探尋我的兒童時代的美麗的夢。

我四五歲時,有一天,我家為了「打送」(吾鄉風俗,親戚家的孩子第一次上門來作客,辭去時,主人家必做幾盤包子送他,名曰「打送」)某家的小客人,母親、姑母、嬸母和諸姊們都在做米粉包子。廳屋的中間放一隻大匾,匾的中央放一隻大盤,盤內盛著一大堆粘土一般的米粉,和一大碗做餡用的甜甜的豆沙。母親們大家圍坐在大匾的四周。各人捲起衣袖,向盤內摘取一塊米粉來,捏做一隻碗的形狀;夾取一筷豆沙來藏在這碗內;然後把碗口收攏來,做成一個圓子。再用手法把圓子捏成三角形,扭出三條絞絲花紋的脊樑來;最後在脊樑湊合的中心點上打一個紅色的「壽」字印子,包子便做成。一圈一圈地陳列在大匾內,樣子很是好看。大家一邊做,一邊興高采烈地說笑。有時說誰的做得太小,誰的做得太大;有時盛稱姑母的做得太玲瓏,有時笑指母親的做得象個

⑹ 留與他年說夢痕

人生何處不是春

⑺ 粽子里的鄉愁的主旨

《粽子里的鄉愁》對往事的回憶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這條線索中逐一展開。

同時,粽子也寄託了作者真摯渾厚的情懷:對家鄉、對童年的懷念,對慈愛的母親綿綿不盡的愛,以及對世態人生的感慨,既溫馨悲憫又蒼涼肅靜。

文中故鄉端午節的風俗、母親包的各種粽子、「我」最愛吃的灰湯粽,還有用灰湯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間療法、給乞丐布施富貴粽的場景、苦命的乞討小女孩、「我」的同情、母親的嘆息以及銘記在心的教誨和無可追憶的悵惘,這些點點滴滴的回憶是如此有條不紊而又感人至深。

(7)夢痕賞析擴展閱讀:

本文作者是琦君。

琦君原名潘希真。當代台灣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1917年7月24日生於浙江溫州市甌海區瞿溪鄉一個舊式家庭,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

另外,成名作為《外婆的澎湖灣》的台灣民謠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40餘種,包括《煙愁》《紅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髻》;

《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

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散文《春酒》入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

⑻ 哪位朋友提供一下朱孝減的聲聲慢和賞析,在此先謝謝了

是朱孝臧
聲聲慢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賦《落葉詞》見示,感和
鳴螿頹專墄,吹蝶空屬枝,飄蓬人意相憐。一片離魂,斜陽搖夢成煙。香溝舊題紅處,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宮凄奏,分付哀蟬。
終古巢鸞無分,正飛霜金井,拋斷纏綿。起舞回風,才知恩怨無端。天陰洞庭波闊,夜沉沉、流恨湘弦。搖落事,向空山、休問杜鵑。
又:
聲聲慢 【清末·朱孝臧】
新花改岸,頹柳通波,舊家水石依然。小祓聞根,風泉響出琅玕。虛堂嫩涼收雨,引秋心、
催占鷗邊。供書永,有分茶火續,選石詩鐫。
晼晚年芳空惜,被綠陰狼藉,催熟金丸。幾日珍叢,南飛越鳥巢安。滄洲夢痕何處,枕屏拖、一桁青山。無路去,傍清陰、敷簟露眠。

⑼ 求《金縷曲》

藤萍在《香初上舞》寫的一首應景之詞,詞名《金縷曲》,全文是:

微許飄零意。漫掩書,閑縈西風,落花無緒。寂寞冷香天付與,一寸萬縷千絲。 即吹去,不數別離。何必沉吟忘飛回,無須問,此雪為舊跡。那年恨,誰猶記?

平生憔悴自知矣。再吹去,弦斷寒心,惘然知己。憶往長自最銷魂,歸向杯中月里。 又攜來,夢痕依稀。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納蘭容若《金縷曲》賞析 ※金縷曲 (二首)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
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炭,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腳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
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金縷曲》寫於妻子逝去三年後的忌日。同樣是三年,前三年婚姻歡樂不終,後三永訣哀思無限。詞人寫道:此恨何時己。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競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這首詞起得突兀。劈頭一個反問,道出了詞人心中對妻子之死的深切綿長、無窮無盡的哀思。然後詞人由己及彼,又由彼及己,以告誡自己夢之應醒,到夜台遠書信難達,以至來生難期,萬念俱灰,把現實之事與幽冥生活揉在一起,表達了夫妻之間的深沉愛情。這里有詞人對人生的看法:人間無味,不及夜台,生不如死,因為塵土覆蓋的幽冥境界雖然冷清,但卻可以把愁緒一同埋葬,正是為了此,亡妻甚至寧願拋開死生不棄的釵鈿之約。這似乎喻示著死者的明智和生者的迷失,在無限神傷的思念中寄寓著詞人對人生對命運的厭棄和絕望。在詞人看來,人死後精神是不死的,所以他寄信與九泉之下的亡妻,關心她別後幾年生活的苦與樂,關心誰與她相伴,他還想與她結個他生知己,但又恐在生命的另一個輪回中,再遭受命運的摧殘,再嘗到殘月凄風里無盡的傷痛。生命的短暫,無情的自然規律,使詞人與整個時代的人們一樣,對生命的壽限極為關注,對未來充滿了顫悸和憂哀。無法忘卻的深情和無法抗拒的命運,使詞人肝腸寸斷,「清淚盡,紙灰起」,把詞人無限凄涼而又絕望的心境,用灰涼孤寂的形象抒寫得淋漓盡致。這種對人生、對生活的厭倦和感傷,不僅僅局限於對妻子早逝的悲傷,實際上敏感的納蘭性德已經在詞中融進了具有社會歷史內容的人生空幻的時代感傷。

⑽ 故鄉的桂花雨賞析

故鄉的桂花雨 :
現代散文作品,作者:琦君(1917-2006),台灣著名女作家。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浙江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是著名詞學專家夏承燾先生的得意門生。
作品賞析:
一、謀篇立意
這篇敘事抒情散文回憶了童年時與母親搖桂花的情景,抒發了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童年生活無比懷念的感情。
二、文章脈絡
從桂花的香,引出「鄉愁」→回憶小時與母親在故鄉溫州搖桂花(「桂花雨」)和父親作詩的情景一回憶在杭州讀書時賞桂花、吃「桂花栗子羹」及搖桂花(「桂花雨」)的情景,最後以母親的話又引起的鄉情作結。
三、寫作方法
自然淡雅,清麗委婉的散文風格。本文文字淺白而雅緻,感情真摯,平淡有味。字里行間蘊含著淳厚溫煦的懷舊深情,令人沉浸其中,細細追尋。例如,「桂花雨」這三字就令人想起古詩中說「沾衣欲濕杏花雨」。這「杏花雨」指的是開杏花時自然界下的雨,而文中的「桂花雨」是指桂花紛紛飄落,如同下雨的美麗情景。其喻意是豐富的:既再現了落花如雨的情景,又烘託了「人和年豐」的生活,正如一場甘霖滋潤了作者永生難忘的童年,和從溫存的心緒出發,對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再如,文中記敘在杭州滿覺瓏賞花,吃花,補述了自己對桂花的獨鍾之情。並借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戀鄉情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