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鄭板橋賞析
『壹』 鄭板橋筆下的蘭,竹,石
鄭板橋與竹蘭石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專色。有蘭有竹有石,有屬節有香有骨,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這是清代鄭板橋寫的一首詠竹蘭石品格的題畫詩。
點擊展開,查看完整圖片
鄭板橋 竹石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其詩、書、畫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有「板橋派」之稱。史稱「板橋有三絕:曰畫,曰詩,曰書;三絕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
這「三真」也正是他內心的表露,為人正直,心念百姓,不阿權貴,任山東濰縣縣令時,因荒年開倉賑濟百姓和貪官發生爭執,憤而罷官。除了曾在山東范縣、濰縣任十多年縣官外,其餘時間均以作畫、賣畫為生。
鄭板橋為何喜畫竹蘭石?正如他所雲:「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為四美也」。
他畫的竹子勁秀挺拔,蘭花秀妍柔美,有時竹石相間,有時竹蘭相伴,既深刻揭示竹蘭石特徵,又寓意高尚人品,無論哪幅畫,都充滿「空山新雨後」的自然氣息,一如他的性格。
『貳』 鄭板橋的《題竹石畫》的詳細鑒賞
解析:
賞析詠物詩詞要要抓住所詠之「物」的主要特點及其比喻或象徵意義版,也有人把這權叫做有「寄託」。
比如說,松與竹,它們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頑強而茁壯地生存下來,孔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岑參《范公叢竹歌》所寫:「寒天草木黃盡落,猶自青青君始知。」這就是松與竹的最大特點,也有別於梅、蘭、菊。
所以這二者往往成為堅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剛正不阿之品質等的象徵。
分析:
詩人先表現出竹子堅韌頑強的鮮明性格,即使環境再惡劣也無所畏懼;然後展現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風貌、神采。
詩人對竹子的這些描寫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歷盡磨難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結合了起來
『叄』 鄭板橋《竹》的原文和翻譯
《竹》一詩中寫道:「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在這首詩中,鄭板橋巧妙地抓住竹不開花這一特點,表白自己寧願保持本色,也不願鑽營取寵的態度,這也是竹的品質的寫照。
『肆』 文同的《竹子》與鄭板橋的《竹叢》的比較鑒賞
http://..com/question/18334388.html?si=1 有人和你一樣的問題。你去看看吧有用 北宋文同
畫以善畫竹著稱。他注重體驗,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他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
鄭板橋
回鄉以畫竹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氣節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他認為蘭四時不謝,竹百節長青,石萬古不敗。這正好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合。他的畫一般只有幾竿竹、一塊石、幾筆蘭,構圖很簡單,但構思布局卻十分巧妙,用墨的濃淡襯出立體感。竹葉蘭葉都是一筆勾成,雖只有黑色一種,但能讓人感到蘭竹的勃勃生氣。
『伍』 鄭板橋「三竹」的含義(眼,胸,手)
鄭板橋那段關於「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的名言,可為我們透露此中消息: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雲乎哉。(《鄭板橋集·題畫》)
所謂三種「竹」,正是審美感知、藝術構思、藝術傳達三階段,竹的意象三形態。構思時,「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這個「所欲畫」的竹的意象或意象體系,已納入繪畫的二度空間,取得構圖、色彩、線條的藝術規范,較之「眼中之竹」,已經過一度變形和重組;「落筆倏忽變相」,在「得於心」而「應於手」的過程中,「胸中竹」的傳達,受制於藝術家的筆墨技巧、身心狀態,乃至紙筆的工具性能,「手中竹」較之又已再一度變形和重組。感知、構思與傳達,意象及其體系隨之凡兩變,的確不能「隨心所欲」,而得服從內心感受客觀化、物質形態化的需要。鄭板橋自稱「三竹」之說不獨為繪畫而發,並不為過,因為這確乎是藝術創造的通則。
用「三竹」說來看「意象體系」,我們便可明了:感知或想像中紛至沓來的意象,其實還談不上「體系」,頂多算是它的「原生態」。構思中,藝術家將所欲傳達的情感意念集中化、明朗化,原先的諸多意象,才得到一個聚結的「共同中心」,藝術家才有可能對意象作必要的選擇、取捨和剪裁,使之取得有序性;同時,藝術家還得適應和征服大眾的心理,將「體系」納入特定的藝術規范,使之成為有徵服力、感染力的「體系」。傳達中,藝術家還得適應和征服物質材料,使意象體系獲得相應的物態化形式。此時,也只有到此時,藝術家胸中孕育成熟的意象體系才成為可由他人感受、觀賞和評價的東西。這才是意象體系的終端態,即藝術品。
說一部藝術品,就是一個完整的意象體系,這不是對藝術的一般要求,而是很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成功的藝術品,才能達到這樣的水準。我國詩論認為詩有「可句摘」、「不可句摘」之別,「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嚴羽:《淪浪詩話·詩評》),這是不易輕許的評價,而「氣象混沌」,首先指的就是它意象體系的渾整,自足。
『陸』 對鄭板橋《竹石圖》的鑒賞
紙本墨筆抄,217.4cm×120.6cm,上海市襲博物館藏。
此圖為庭院中的竹石。瘦石壁立,以白描的筆意為主,長折帶皴勾出堅硬挺削的石質,褶襇處略施以小斧劈皴。石前新篁三枝,勁拔挺秀,以「冗繁削盡留清瘦」的簡潔風格寫成。畫面簡約明快,竹清石秀。 《竹石圖》這幅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桿。
『柒』 關於鄭板橋的描寫竹子的詩
1、《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清代:鄭燮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
釋義:
我決定拋棄烏紗帽棄官而去,回家之時兩袖清風,一貧如洗。
我畫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涼風習習的江邊當作漁竿。
2、《題畫竹》清代:鄭燮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釋義:
吹落樹葉的秋風昨夜刮過瀟湘,它觸擊岩石,穿越森林,習慣性地發作起它那狂暴的惡勢來,只有竹枝全然不懼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惡風斗爭一千場,一萬場!
3、《清代:鄭燮》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釋義:
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彷彿聽見了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4、《新竹》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下年 一作:明年)
釋義: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
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5、《竹石》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勁 一作:韌)
釋義: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捌』 鄭板橋的《題竹石畫》的詳細鑒賞
作品賞析
1、作者詠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對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寫,而是蘊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實寫竹子,贊頌的卻是人。
詩人屹立的青山,堅硬的岩石為背景而基礎,說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萬擊」。「堅勁」則正是這個歷經風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徵的人的真實寫照。
因此,可以說,詩歌通過歌詠竹石,塑造了一個百折不撓,頂天立地的強者的光輝形象。全詩清新流暢,感情真摯,語言雖然通俗但意義深刻而意味深長。題畫蘭。
2、為竹設置的困難,是環境的惡劣。沒有肥沃的土壤,只有在「破岩」中「立根」;沒有溫室的保護,只有風霜雨雪的「千磨萬擊」;沒有安逸的條件,只有所面對的無常的「東西南北風」。
但,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竹頑強地活下來了,成長著。作者的用詞充分表現了對這一品格的贊頌:立根,寫它「咬定」;受難,寫它「還堅勁」;風雲變幻莫測,用一「任」字展現了它的鎮定自若!
(8)竹鄭板橋賞析擴展閱讀:
《題竹石畫》是清代詩人鄭板橋所著題畫詩,是一首借物喻志的名篇。作者詠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對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寫,而是蘊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實寫竹子,贊頌的卻是人。
譯文
1.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鬆,
原來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縫隙之中。
經歷狂風千萬次的吹打折磨依舊堅硬如鐵。
任憑你地東西南北的狂風。
2.竹子的根緊緊扎在青山上,一點也不放鬆,開始的時候它不過是在亂石堆中找到了生存的地方。不管經受多大的磨難,照樣堅定有力,任憑你吹什麼風都不動搖。
網路—題竹石畫
『玖』 清代畫家鄭板橋在描述自己的畫竹經驗時曾說過:「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
現實生活中的竹子,經過畫家版的審美選擇,權成為畫家眼中的竹子,再經過改造加工,成為畫家胸中的竹子,最後經畫家之手便成為畫卷中的竹子。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