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絕句的詩意及賞析

絕句的詩意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1 13:36:09

❶ 杜甫的《絕句》的詩意

《絕句》的詩意:

草堂周圍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呈現一片生機,有聲有色。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晴空萬里,一碧如洗。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從門外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絕句四首》組詩作品中的第三首。描寫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落之意。

(1)絕句的詩意及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唐肅宗寶應元年(762),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

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回到成都再次鎮蜀。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杜甫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詩詞賞析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

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

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

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

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

「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

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❷ 絕句詩意

白話譯文:

其一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鬱郁蔥蔥的,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談古論今。

其二

原想築個魚梁忽然烏雲蓋住了急流,隨後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凄寒。也許這青溪裡面早有蛟龍居住,築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其三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間鳴叫,一行白鷺向湛藍的高空里飛翔。西嶺雪山的景色彷彿嵌在窗里,往來東吳的航船就停泊在門旁。

其四

葯草的枝葉長得鬱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漫入草亭。「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的根在乾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原文:

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其二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其四

葯條葯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此兩首詩出自唐·杜甫《絕句》

(2)絕句的詩意及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是組詩之綱,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再寫詩人對生活的樸素要求,於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第二首詩寫浣花溪,狀其水勢浩大,謂溪下有蛟龍,顯示出詩人身居草堂而對成都局勢的擔心情狀;

第三首詩描寫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落之意;第四首詩賦寫葯圃,就葯寄慨,描述葯物出土發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並描繪其生長於隙地的根部形狀。

其中第三首絕句曾入選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全詩用詞簡練,用字精準,用意單純,用情至真,是杜詩中寓情於景的佳作。

這組詩當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唐肅宗寶應元年(762),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

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回到成都再次鎮蜀。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

這時杜甫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明末王嗣奭《杜臆》說這組詩「蓋作於卜居草堂之後,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❸ 杜甫《絕句》的詩意是

詩意:此詩描寫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落之意。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3)絕句的詩意及賞析擴展閱讀

這首詩和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那首「春眠不覺曉」一樣,寫的都是春天早上明媚秀麗的情景。一大早,杜甫就在嘰嘰喳喳的鳥叫聲中醒來,他循聲望去,門外翠綠的柳樹上,兩只可愛的小黃鸝,邊跳邊唱在做游戲呢。

好像在叫:「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快出來玩,別睡大覺」,真有意思。詩人再抬頭望望湛藍的天空,天上萬里無雲,天空就像一塊透明的藍寶石,非常漂亮,遠處一群白鷺排成一行,輕輕拍打著翅膀,在藍天上慢慢飛過。真美啊,杜甫心想。

他就想出了這兩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他轉過頭去,西邊的山嶺在藍天下閃閃發光,原來是冬天的雪還沒融化,堆積在山頂上,好像給尖尖的山頭戴上了一頂白色的帽子。

他從屋子裡慢慢走出來,陽光暖暖的,曬在身上很舒服,他走到河邊,河裡停留著幾艘大船,船夫們忙忙碌碌,升起巨大的船帆,准備駕船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呢。春天到了,一年的工作又要准備開始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年之計在於春」啊。

❹ 絕句 志南 詩意

詩意: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這首詩記述了作者一次游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出處:《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是南宋僧人志南(法號)所作。

原文: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4)絕句的詩意及賞析擴展閱讀

第一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古木,老樹。陰,樹蔭。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說:我在一棵老樹蔭下拴住小船。它告訴我們,作者是乘船出來春遊的。而且這個地方有樹有水,是個好去處。古木成蔭,又乘帶篷的船,暗示了春來天暖,並會有風雨。

第二句「杖藜扶我過橋東」。杖藜,藜杖,藜是一種草,莖很堅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實際是「我扶杖藜」。說藜杖扶著我,將杖擬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間的感情。意思說:我扶著藜杖來到小橋東面。

這句寫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雖然年紀老了,但游興很濃。其實在乘船途中,他已經在欣賞春天美景了,現在又徒步游賞,可見春天景色的迷人。

上兩句主要寫春遊經過,於春遊興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麼春光到底怎樣美好呢?作者在後面進行了具體描述。

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重點放在「欲濕」、「不寒」二詞上。「欲濕」。

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

「不寒」二字,點出季節,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表現出春的宜人。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

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這首詩寫春天美景,沒有一般地描繪花開鳥鳴,主要寫了春天的風雨。春風春雨也本是人們常見的現象,作者卻寫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

表現了作者體察的細膩和筆下的功夫。看得出,看似淺顯的詞句是經過精心錘煉的,因而韻味十足。他重點從感覺入手,寫自己春遊的喜悅心情,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也為讀者展現出春天無限美好的世界。

❺ 絕句宋釋志南的詩意

詩意:把小船系在參天古樹的深陰里,我攜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著我走到橋東。二月里杏花開放季節里的蒙蒙細雨沾了衣裳,似濕非濕,迎面而來拂動楊柳的風輕吹在臉上,沒有絲毫寒意。

出自:《絕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號)創作的詩詞,出自《宋詩紀事》卷九三。表達了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原文:

絕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5)絕句的詩意及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年老的詩人,駕著一葉小舟,停泊到古木陰下,他上了岸,拄著拐杖,走過了一座小橋,去欣賞眼前無邊的春色。有感而發寫下《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賞析:

上兩句主要寫春遊經過,於春遊興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麼春光到底怎樣美好呢?作者在後面進行了具體描述。

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

重點放在「欲濕」、「不寒」二詞上。「欲濕」,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

「不寒」二字,點出季節,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表現出春的宜人。

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這首詩寫春天美景,沒有一般地描繪花開鳥鳴,主要寫了春天的風雨。春風春雨也本是人們常見的現象,作者卻寫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表現了作者體察的細膩和筆下的功夫。

作者介紹:

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前。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❻ 絕句(其一)的詩意

絕句二抄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詩意:
這首詩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

❼ 杜甫的絕句的詩意

譯文:
早春時來節成雙成自對的黃鸝在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歡唱。
晴空,一行白鷺在萬里如洗的碧空之上自在地飛翔。
窗子里還含潤著那西嶺之上千秋不化的皚皚積雪。
門外停泊著欲下萬里東吳的客船。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相對獨立又似相互關聯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隻,勾起了鄉愁。
首兩句寫春景。「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鳴」,黃鸝的啼叫,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上」,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這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白鷺騰空,更以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
「雪」,晴天麗日,所以西嶺冰川之雪倍感睛明。「含」,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泊」,有「停留不開」的含義,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萬里」,言故鄉之遠和回鄉之難。

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❽ 杜甫的絕句 詩意

詩意:此詩描寫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落之意。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8)絕句的詩意及賞析擴展閱讀

這首詩之所以更多人傳頌,可能是因為它更為生動而容易被記憶且朗朗上口。「兩個」、「一行」;「鳴」、「上」;窗「、」門「;」千秋「、」萬里「等等。

黃鸝,有兩個,在翠柳邊上鳴~這就有了鳥的脆聲;白鷺,有一行,在望青天飛,這就有了一個動作(態)軌跡;點線面就構成了一幅圖畫。

然後,杜甫還為畫面添了一些靚麗的顏色,黃、翠綠、白、青藍~真心覺得家長們可以就這兩句詩嘗試陪小朋友們一起畫一幅畫作。——後面兩句詩,稍微難一點點。——窗含,在草堂的窗框邊上蘊含著。

西嶺,指的是西山雪嶺(在成都附近,現在若在杜甫草堂是難以看到的,因為被高樓大廈都擋住了;杜甫年代,說不定真的是可以抬頭就能看到)。西山雪嶺,成都人都知道那裡的雪是長年積存的。因此,有了千秋雪。

門泊,在草堂門外的河邊停泊著。

東吳,歷史上的東吳在長江的下游,這里指的是長江下游而來的。萬里船,萬里之外而來的船隻。在當時是亂世後稍微安好一點的時期,船隻的禁航剛剛被打破,因此這只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船還是個經濟、民生得以逐步恢復的信號。

這兩句,其實暗藏對比,也蘊含了轉折。千秋之積雪,擋不住萬里之船。

❾ 絕句的注釋和詩意。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翻譯
這首杜甫絕句的詩意為: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娓娓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直的沖向那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邊,可以望見遠處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的船隻,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
杜甫絕句賞析
話說公元764年的一天,風和日麗,沒有霧霾,杜甫在草堂里透過窗口欣賞外面的景色。眼前成對的黃鸝在草堂周圍新綠的柳枝上唱歌,遠方藍天上白鷺排成一行在自由的飛翔。
詩人隨手寫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句是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對仗就是把同類概念的詞語放在兩句詩相對應的位置上,它能使詩的兩句話相互映襯,「兩個」對下句的「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黃鸝與白鷺在同一幅畫面里活動,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彷彿看到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西嶺上的千秋雪都看得清清楚楚。「西嶺」是成都西南的岷山,山很高,山頂積雪常年不化,積聚了「千秋雪」。「千秋」是虛指,表示時間很長的意思。
「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詩人看到的近景。杜甫再往門外一瞥,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上有小船不奇怪,可是這些「萬里船」來自於「東吳」,那就不尋常了。
因為長年的戰亂,長江水路為兵戈阻斷,現在終於平復,交通恢復,才能看到從長江下游的東吳開來的船隻,這也觸動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詩的下聯也是由對仗句構成,你可以品一品。「千秋雪」與「萬里船」相對應,一個是說時間長久,一個是說空間廣闊。詩人身在草堂,卻眼界廣闊,心胸開闊,從一個小房子通到千秋之雪、萬里之船,從一門一窗中把我們由眼前景觀引向悠長的時間和廣遠的空間之中,引入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之中。
杜甫絕句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杜甫晚年隱居於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外界的景物,於是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

古詩絕句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杜甫的詩詞代表作有《絕句》《江畔獨步尋花》《春望》《望岳》《登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