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徐志摩珊瑚賞析

徐志摩珊瑚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1 00:59:30

㈠ 默境 徐志摩 賞析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詩人、大情人,他的婚戀傳奇可以說回是上個世紀的經典。答
徐志摩只活了36歲,他的一生是短暫的。他的生命里出現的三個女子: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一個銀行家、一個建築學家、一個畫家,都是絕世的才女和美女。
如果我們再把這三個女子的婚戀串起來,更是無與倫比:
林徽因嫁給了梁思成(建築學家、教授),徐志摩(詩人、教授)一生為她情死,
金岳霖(哲學家、教授)為她終生不娶。
陸小曼的前夫是王賡(將軍),徐志摩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徐志摩生前以及逝去後,陸小曼一直與翁瑞午(梨園弟子)曖昧不清。
張幼儀一直以撫養她和徐志摩的兒子為己任,直到56歲時,再嫁給蘇季子醫師。

㈡ 徐志摩情詩賞析

讀過一些徐志摩的詩,這些詩可真是要「讀」的,只有讀了出來,才能感受到詩中強烈的音樂美,志摩的詩在內容上沒有深刻之處,但在語言和格式上確實是同時期詩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詩有感而發,詩中蘊涵的感情世界真誠濃烈,他的人格就在他的詩中凸現出來。詩中的詩人是純真的、善良的、熱情的,他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感情,那絲絲縷縷的個人感情瓜葛在他的詩里更是「剪不斷,理還亂」。如他的《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從「迷醉」到「心碎」茫然的詩人說,「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章回體的詩句,一段一問,如中國古代的園林迴廊,又如迴旋體樂曲,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詩的音樂美和建築美呢。
我個人認為,徐志摩的詩里音樂性最強的是《海韻》,這也是詩集中難得的有情節的詩,詩分五 段,統一的格式,更象一部象徵派電影。五個場景,簡單的對話、描寫,勾勒出的卻是一幅立體的場面,反復的詠嘆是徐志摩詩作的特色,不僅增加了詩的表達效果,還使作品更富有音樂性,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一生感情世界牽牽絆絆的徐志摩最灑脫的一首詩就是《偶然》了。不知道這首詩是 不是詩人感情受挫後的發泄之詞——「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好,最好你忘掉,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我認為這是首優秀的作品。
還有很多,最單純真摯的《在那山道旁》;最纏綿俊美的《雲游》;最簡短含蓄的《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最出人意料的《珊瑚》都是我眼中徐志摩比較優秀的作品,雖然這個人天生詩人氣質濃厚,多情痴情,不被學者專家認同,但他的作品的確是五四後新詩中的明珠,或者說是一顆流星,雖然在天空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就隕落了,但它的耀目已永遠留在了那片古老的天空。

珊瑚,表達了失戀的心情。雖然心已沉,卻並未死去。失戀了,仍那麼痴情,一往情深的意境。

㈢ 如果讓你推薦徐志摩的珊瑚,你會寫怎樣的推薦理由,100字以內。我很急的,謝謝啊

徐志摩對來唯一抓住的這源點愛情也已心灰,命運對他實在太殘忍,讓這位浪漫的詩人,總生活在痛苦的世界,如果上天能對他好一點的話,我們將能看到另樣的詩句,感受另樣的心情,體會幸福、甜美的生活,看到陽光璀璨的人生;而不是這樣的失落、悲涼,和對幸福最後一絲微弱的渴望,與一星點的希望。

㈣ 徐志摩的詩以及賞析

徐志摩詩作欣賞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①寫於1926年5月,初載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署名志摩。這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合寫劇本《卞昆岡》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詞。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徵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餘味無窮,意溢於言外——徐志摩的這首《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鍾」之語而不為過。 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編《徐志摩詩集》第94頁)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為:「《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紀念徐志摩》)。的確,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的。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殼,」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步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這里尤需著重指出的是這首詩歌內部充滿著的,又使人不易察覺的諸種「張力」結構,這種「張力」結構在「肌質」與「構架」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意向」與「意向」之間諸方面都存在著。獨特的「張力」結構應當說是此詩富於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秘。 所謂「張力」,是英美新批評所主張和實踐的一個批評術語。通俗點說,可看作是在整體詩歌的有機體中卻包含著共存著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馳的辨證關系。一首詩歌,總體上必須是有機的,具各整體性的,但內部卻允許並且應該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張力。充滿「張力」的詩歌,才能蘊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無窮。因為只有這樣的詩歌才不是靜止的,而是「寓動於靜」的。打個比方,滿張的弓雖是靜止不動的,但卻蘊滿飽含著隨時可以爆發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詩說,首先,詩題與文本之間就蘊蓄著一定的張力。「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在這個標題下寫什麼內容,應當說是自由隨意的,而作者在這抽象的標題下,寫的是兩件比較實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雲偶爾投影在水裡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徵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們用「我和你」,「相遇」之類的作標題,雖然未嘗不可,但詩味當是相去甚遠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類誰都能從詩歌中概括出來的相當實際的詞作標題,這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張力,自然就盪然無存了。 再次,詩歌文本內部的張力結構則更多。「你/我」就是一對「二項對立」,或是「偶爾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過的匆匆過客;「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對立」式的情感態度,及語義上的「矛盾修辭法」而呈現出充足的「張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詩,則我以為把它推崇為「新批評」所稱許的最適合於「張力」分析的經典詩句也不為過。「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會著放出光芒,但卻擦肩而過,各奔自己的方向。兩個完全相異、背道而馳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統一、包孕在同一個句子里,歸結在同樣的字眼——「方向」上。 作為給讀者以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印象的徐志摩,這首詩歌的象徵性——既有總體象徵,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徵——也許格外值得注意。這首詩歌的總體象徵是與前面我們所分析的「詩題」與「文本」間的張力結構相一致的。在「偶然」這樣一個可以化生眾多具象的標題下,「雲——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系構成,都可以因為讀者個人情感閱歷的差異及體驗強度的深淺而進行不同的理解或組構。這正是「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易·系辭》)的「象徵」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個別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際挫折,或情感陰差陽錯,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無奈苦笑,悵然若失……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

㈤ 徐志摩-雲游賞析

讀過一些徐志摩的詩,這些詩可真是要「讀」的,只有讀了出來,才能感受到詩中強烈的音樂美,志摩的詩在內容上沒有深刻之處,但在語言和格式上確實是同時期詩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詩有感而發,詩中蘊涵的感情世界真誠濃烈,他的人格就在他的詩中凸現出來。詩中的詩人是純真的、善良的、熱情的,他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感情,那絲絲縷縷的個人感情瓜葛在他的詩里更是「剪不斷,理還亂」。如他的《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從「迷醉」到「心碎」茫然的詩人說,「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章回體的詩句,一段一問,如中國古代的園林迴廊,又如迴旋體樂曲,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詩的音樂美和建築美呢。
我個人認為,徐志摩的詩里音樂性最強的是《海韻》,這也是詩集中難得的有情節的詩,詩分五 段,統一的格式,更象一部象徵派電影。五個場景,簡單的對話、描寫,勾勒出的卻是一幅立體的場面,反復的詠嘆是徐志摩詩作的特色,不僅增加了詩的表達效果,還使作品更富有音樂性,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一生感情世界牽牽絆絆的徐志摩最灑脫的一首詩就是《偶然》了。不知道這首詩是 不是詩人感情受挫後的發泄之詞——「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好,最好你忘掉,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我認為這是首優秀的作品。
還有很多,最單純真摯的《在那山道旁》;最纏綿俊美的《雲游》;最簡短含蓄的《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最出人意料的《珊瑚》都是我眼中徐志摩比較優秀的作品,雖然這個人天生詩人氣質濃厚,多情痴情,不被學者專家認同,但他的作品的確是五四後新詩中的明珠,或者說是一顆流星,雖然在天空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就隕落了,但它的耀目已永遠留在了那片古老的天空。

珊瑚,表達了失戀的心情。雖然心已沉,卻並未死去。失戀了,仍那麼痴情,一往情深的意境。

㈥ 徐志摩美段摘抄加賞析

黃鸝
徐志摩
一掠顏色飛上了樹。
「看,一隻黃鸝!」有人說。
翹著尾尖,它不作聲,
艷異照亮了濃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

等候它唱,我們靜著望,
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
沖破濃密,化一朵彩雲;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
(載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號)

賞析
這首詩首句寫出了黃鸝的色彩,寫出了動感,第三句只寫黃鸝翹著尾尖,以其瞬間之形顯其瞬間之靜,一動一靜,生動地寫出了黃鸝疾飛而來默然立於樹上的神態。四五兩句漸漸由實入虛,傾訴著由眼前黃鸝所激盪起的歡欣、愉悅和期冀。
第二節前四句寫歡樂隨著黃鸝的飛逝而瞬間逝去的惆悵,由前面的充實感轉為失落感,令人不禁噓嘆。因此全詩表現的感情正像詩人在《猛虎集》序中所說:「痛苦與歡樂是渾成的一片」。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當時那種沖破牢籠、高飛遠走,去度自由輕快生涯的渴求。全詩構思精巧,結構謹嚴,意象奇特,意境優美,讀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黃鸝》這首詩寫作時間不詳,初載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號,屬名徐志摩。
《黃鸝》這首詩最初刊載於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號上,後收入《猛虎集》。

詩很簡單:寫一隻黃鸝鳥不知從哪裡飛來,掠上樹稍,默不作聲地佇立在那裡,華麗的羽毛在枝椏間閃爍,「艷異照亮了濃密——/象是春天,火焰,象是熱情。」於是招來了我們這些觀望的人(詩人?自由的信徒?泛神論者?),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樹下,期待著這只美麗的鳥引吭高歌。可是它卻「一展翅」飛走了:
沖破濃密,化一朵彩雲;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於是帶走了春天,帶走了火焰,也帶走了熱情。

這首詩意不盡於言終。如果我們鑒品的觸角僅僅滿足於詩的表象,那我們將一無所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尋找這首詩的深層結構,或如黑格爾所言,尋找它的「暗寓意」(《美學》第二卷,13頁)。在這個意義上說,《黃鸝》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篇類寓言;或曰,一首象徵的詩。

指出徐志摩詩中象徵手法的存在,對於我們理解他的詩藝不無裨益。因為詩人對於各種「主義」腹誹甚多。早在1922年的《藝術與人生》一文中,他就批評中國新詩表面上是現實主義,骨子裡卻是根本的非現實性;此外還有毫不自然的自然主義,以及成功地發明了沒有意義的象徵的象徵主義。其結果是雖然達到了什麼主義,卻沒有人再敢稱它為詩了。在後來寫就的《「新月」的態度》(1928)中,他又對當時文壇上的13個派別大舉討伐之師。然而腹誹歸腹誹,在具體的藝術實踐中,他還是兼收並蓄,廣征博引,真正「把創格的新詩當一件認真事做」(《詩刊弁言》)。所以他的詩並非千人一面,一律採取單調的直線抒情法,而是盡可能地運用各種風格和手法,以達到最完美的藝術效果。《黃鸝》中象徵的運用,便是一個明證。

指出《黃鸝》是一首象徵的詩,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指出「黃鸝」形象具體的所指。作者最初的創作意圖已經漫漶不清了,但也並非無跡可尋,甚至在詩中我們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寶貴的啟示。首先應該注意到,在這首詩中詩人並沒有選擇「我」這一更為強烈的主體抒情意象作為這首詩的主詞,而是採用了「我們」這種集體性的稱謂。作為一群觀望者,「我們」始終緘默無言(我們靜著望,/怕驚了它),流露出一種「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無奈情緒。不過「我們」作為群體性的存在,至少明確了一件事,即:「黃鸝」的象徵意義不只是對「我」而言的。其次,詩中兩次出現的「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的比喻,也給我們重要的提示。因為無論是春光,火焰,還是熱情,都寓指了一種美好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已經「不見了」。由此我們可以想到韶光易逝,青春不回,愛情並非不朽的,等等。因此要想確定「黃鸝」形象具體的意指,還必須聯繫到徐志摩當時的思想狀況來分析。

我們知道,詩人剛回國時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他聯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備在社會上「露稜角」。他將自己的高世之志稱為「單純信仰」,胡適則洗煉地將其概括為「愛、自由、」三個大字。正因了這「單純信仰」,他拒絕一切現實的東西,追求一種更完滿、更超脫的結局。在政治上則左右開弓,以至於有人認為新
月」派是當時中國的第三種政治力量。然而在現實面前,任何這類的「單純信仰」都是要破滅的。世易時移,再加上家庭罹變,詩人逐漸變得消極而頹廢。他感染上哈代的悲觀主義情緒,「托著一肩思想的重負,/早晚都不得放手」(《哈代》)正是他彼時心情的寫照。人們總以為徐志摩活得瀟灑,死得超脫,蔡元培的輓聯上就寫著: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逕都
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東土;
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卧也
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可又有

㈦ 徐志摩的《闊的海》的感受鑒賞,每篇50~100字

賞析徐志摩的《闊的海》

闊的海
徐志摩
闊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隻巨大的紙鷂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風;
我只要一分鍾
我只要一點光
我只要一條縫,——
像一個小孩爬伏
在一間暗室的窗前
望著西天邊不死的一條
縫,一點
光,一分
鍾。
[賞析]
這首詩表達對現實生活所感受到的壓抑及其掙扎。
這首詩構思很巧妙。開頭的「不需要」和「不想」與下文的三個「一」形成強烈對比,把作者的追求襯托得更加可憐。表面的「無怨」中隱藏著對海闊天空而不可得的「怨」,比直抒「怨」更引人同情。此外,用「小孩」純潔、渴望自由的天性比喻詩人的人格和追求純潔無暇也是構思匠心的。
這首詩的形式既然自然又巧妙。特別是採用特殊排列形式加重了最後九個字的分量,而「縫」、「光」、「鍾」更是力透紙背。詩人根據表達情感的需要而創造了新的形式,令人贊嘆不已。

㈧ 徐志摩詩歌賞析

再別康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1920年曾留學英國。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 冰心 《再別康橋》
《我不知道風》
《闊的海》《瀘杭車中》
《我等候你》
《殘春》《雪花的快樂》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十一月六日中國海上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像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台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㈨ 徐志摩的《珊瑚》原文是什麼

原文如下:

《珊瑚》近代.徐志摩

你再不用想和我說話,
我的心早沉在海水底下;
你再不用向我叫喚:
因為我——我再不能回答!

除非你——除非你也來在
這珊瑚骨環繞的又一世界;
等海風定時的一刻清靜,
你我來交互你我的幽嘆。

此詩原載1926年9月29日《晨報副刊》,署名刪我。收入《翡冷翠的一夜》。

㈩ 徐志摩的珊瑚的詳解,速度啊,真的很急!!!

徐志摩對唯一來抓住的這點愛源情也已心灰,命運對他實在太殘忍,讓這位浪漫的詩人,總生活在痛苦的世界,如果上天能對他好一點的話,我們將能看到另樣的詩句,感受另樣的心情,體會幸福、甜美的生活,看到陽光璀璨的人生;而不是這樣的失落、悲涼,和對幸福最後一絲微弱的渴望,與一星點的希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