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金剛經名句及翻譯

金剛經名句及翻譯

發布時間: 2021-01-20 21:42:42

『壹』 《金剛經》譯文

《金剛經》全文如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庄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嚴佛土者,則非庄嚴,是名庄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庄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庄嚴佛土者,即非庄嚴,是名庄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

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1)金剛經名句及翻譯擴展閱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澄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外,民間還出現各種離奇的靈驗感應錄。般若經典《金剛經》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國特別的盛行起來。

本經文義次第的艱深為古印度學者所公認,如無著說:「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依龍樹所示《般若經》的「兩番囑累」,《金剛經》的「初問初答」即宣說「般若道」,「再問再答」宣說「方便道」。本經側重廣觀萬法(《心經》則側重觀身心五蘊),闡揚發菩提心,行無我的大乘菩薩道;徹始徹終歸宗於般若無住的離相法門,以此明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流通本的演變

《金剛經》以鳩摩羅什譯本流傳最廣,其版本變化和被加工的痕跡也最多:

1.流通本的加工:⑴字數的添加:《金剛經》從824年柳公權本5043字,到868年咸通本5125字,到947年壽春本5150字,到1423年朱棣本5169字,到流通本5176字,其經文字數不斷增多。(2)"冥司偈"的添加:以歷代藏經的校勘記看,《金剛經》有文字上的瑣碎變化。其最大變化是被添加的60(62)字"(爾時)慧命須菩提……"一段並最終定型,這是從菩提流支譯本移植來的。添加的時間不很明確,後來佛徒為其編造了"僧靈幽"的公案,該段經文因此叫"冥司偈"。(3)首尾附件的添加:從咸通印刷本開始,經首已出現真言;到定型的流通本,被添加到經文前後的頌詞、真言、奉請詞、發願文等附件,有近二十篇之多。

2.流通本的分期:⑴以柳公權本為代表的早期版本:柳公權本紀年准確、法度森嚴、昭然有信。在此824年以前的均屬於早期版本,無三十二分劃段,不添加任何真言,不添加62欄位落;字數在5040左右。⑵以咸通本為代表的中期版本:此時(868年)對《金剛經》的加工剛剛開始,三十二分和附件可添可無,62字一段是必添加的;字數在5140左右。⑶以朱棣本為代表的晚期版本:除朱棣本外,此後均添加三十二分,附件全盤添加,經文逐步定型為5176字;此外經文還有兩處被改動,一是善現啟請分第二的"應雲何住"被改為"雲何應住",二是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發菩薩心者"被改為"發菩提心者"。

『貳』 金剛經四句偈語

凈空法師來在金剛經的講座中曾自經說過:任何連在一起的四個句子,都是四句偈語。根據是金剛經原版是印度梵文,經鳩摩羅什大師翻譯成中文後,梵文和中文是有區別的,他們一逗算是一句吧,連到一起的四句就是四句偈語了。具體請去優酷搜凈空法師講金剛經,從頭看到尾,就了解了。

『叄』 金剛經全文翻譯

金剛經原文+翻譯上邊是翻譯
下邊是全文金剛經(譯文)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裡。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捧著食缽,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後,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缽,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著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問得好!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現在你認真聽著,我來告訴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須菩提說:「我正在認真聽著,世尊,我很願意聽您再講下去。」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濕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余涅盤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我滅度。」「這是什麼緣故呢?」「菩提,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再說,須菩提,菩薩修行佛法,應該是無所執著,無所布施。也就是說布施而離開布施相,不要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摸、意識的布施。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布施,不要執著於表相的布施。」「這是什麼緣故?」「如果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覺得如何?單是東方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虛空廣闊,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嗎?」「不可思量,世尊。」 「須菩提,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來修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眾生聽到佛剛才所講的道理,那他們還能信佛嗎?」佛告訴須菩提說:「不要這樣說。我寂滅後,過五百年將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對我剛才說的道理能理解,他們會認為此理真實可信。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是從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來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從無數個佛那兒來修行種善根,他們聞說我剛才所講的道理,將在一念之間產生空靈潔凈的信念來。須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見,這些眾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為什麼呢?」「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錯誤想法,他們心中沒有佛法的表相,也沒有非佛法的表相,沒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麼原因呢?」「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狀,那就會執著於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長壽者的相狀;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狀,也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相狀。」「這又是為什麼呢?」「如果心中有沒有佛法的表相,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因此,我們既不應該執迷於佛法的表相,也不執迷於沒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為這個原因,我常說你們這些比丘,應知道我所說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過河上岸後就不用惦記它了。對佛法尚且都該這樣不要執著,何況對於非佛法呢!」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我已修得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而成佛了嗎?我說過法嗎?」須菩提說:「如按我對佛所說意思的理解,本來就沒有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沒有給我們講過什麼固定的法。」「為何這樣說呢?」「您所說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所有的聖賢都認為沒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須菩提回答道:「相當多,世尊。」「原因何在?」「因為這種福德是有相布施,並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說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個相,而非福德性。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金剛經》,用心修持,甚至反復念誦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說法,那麼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布施七寶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從我所講的經中產生出來的。須菩提,所謂佛法,也就是沒有佛法。」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初果須陀洹的聖人能認為自己已修得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的,世尊。」「為什麼?」「因為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然而卻無所入,他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惑,這是一個須陀洹的名字,而沒有須陀洹的實體。」「須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麼?」「斯陀含具名為『一往來』,然而實無往來,因此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須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能有這樣的念頭:我已獲得阿那含的正果而達到無來的境界嗎?」須菩提答道:「不能,世尊。」「為什麼?」「阿那含雖然名為不來,說是不需輪回,而實際上佛法無來無不來,因此阿那含只是有個無來的空名。」「須菩提,我再問你,阿羅漢能認為自己已經修行到達不再生死輪回這種境界嗎?」須菩提說:「不能這樣認為,世尊。」「為什麼呢?」「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阿羅漢也只是個名稱。世尊,阿羅漢認為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您曾說我已達到沒有勝負心、斗爭心的境界,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羅漢。世尊,我倘若有這種心念:「我已修到了無爭的阿羅漢境界。」您就不會說我已是達到一切無爭境界的人了,因為我實際上什麼也沒修,只是得了個須菩提,是無爭之人的名義而已。」
第十品 庄嚴凈土分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想,我當初在然燈佛那裡,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沒有?」「沒有,您在然燈佛處並未修得什麼佛法。」「須菩提,我再問你,菩薩用其功德來庄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為什麼呢?」「說是庄嚴佛土,就是不庄嚴,是叫做莊嚴。」「因此,須菩提,各位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修得清凈心,不應當固持聲、色、香、味、觸、法而生成心念。應該無所執著而生成空靈潔凈的心念。須菩提,比方說有個人,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你想想,這身體高大不高大?」 須菩提答道:「很大,世尊。」「為什麼這樣說呢?」「佛說的非身就是法身,沒有邊際,那才是大身。」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就如恆河中有無數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恆河。你想想,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只算恆河,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須菩提,我現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滿你所住的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這部《金剛經》里,不要說講全部經文,甚至只領受執持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解說,這樣所獲的福德,就比用那麼多的七寶來布施所獲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接著,佛又說:「須菩提,如人們隨時隨地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而至於僅只念誦四句偈語等,應當知道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羅,都應當像供養佛塔廟宇一樣供養這個地方。何況有人能誦讀並領受修持這部經!須菩提,應當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見的佛法。如果有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貴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此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應當叫這部經一個什麼名字呢?我們這些人該如何供奉、修持此經呢?」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憑這個名字,你們都應供奉、修持。」「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要按真諦來講,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我再問你,我講過法沒有?」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是多還是不多?」須菩提道:「很多,世尊。」「須菩提,各種微塵,我說不是微塵,只是假借個名稱;我說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個名叫世界。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能憑借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 「不能,世尊。我不能憑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為什麼呢?」「因為您說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須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恆河沙粒那樣多的身體、生命來布施,又另有一人堅持修這部《金剛經》,甚至只念四句偈語之類,給別人講解經文,那麼他的福報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還要多。」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這時,須菩提聽佛解說《金剛經》,深深解悟了佛法的義理和境界,淚流滿面十分悲傷地對佛說:「真是難得的經文啊!世尊,您解說像這樣深刻的經文,我自從修得慧眼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經文。世尊,如再有人能聽到這經文,信仰此經並帶著潔凈的心念,就能認識本相,(因此)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見的功德。世尊,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說它只是取名為本相。世尊,我現在有機會聽這部經典的講義,由信仰佛法,到解悟義理,再修行,最後印證得果也就不困難了。如有來世,五百年後,有眾生聽說此經,也會信仰、解悟、修持、得果?
金剛經全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庄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嚴佛土者則非庄嚴。是名庄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只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庄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庄嚴佛土者。即非庄嚴是名庄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雲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只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肆』 金剛經的全文及譯文

《金剛經》全文如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庄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嚴佛土者,則非庄嚴,是名庄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庄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庄嚴佛土者,即非庄嚴,是名庄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雲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

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不受福德是無量功德:「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譯文如下: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裡。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捧著食缽,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後,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缽,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善現啟請分: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著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

《金剛經》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認為前半部說眾生空,後半部說法空。金剛石,寶中之冠,光澤居金石之首,金中至堅利。金不變質,珍品之王,希世奇寶,喻真空直系化分之靈根,即一切生靈的真生命。人的靈根,道經稱作道體、神;儒書稱作明德、仁;佛典稱作如來、佛,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始無終,本是真空靈明覺悟自心靈,又名道心、菩提心、仁心,《金剛經》稱作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般若:梵語,華語妙智慧,是自我真生命,簡稱智慧體、慧命、慧根、慧光。妙智慧有天賦的良知良能,覺悟能通無量虛空,徹觀能透自然真空妙有實相,即實相般若。《金剛經》、《心經》是文字般若,實相般若是妙智慧、自我如來圓覺海。覺海流出來的水,匯集成知識的海洋,有文字般若的佛經和其他的群書。般若是大乘作佛的真宗佛旨,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成佛之母。《心經》中有:"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真經不在語言文字間。無字真經無為路,無量虛空大徹大悟用覺參。真空含藏真妙有,只有妙心能觀。法語無為開口即是妄,真空妙理落筆就是假,全憑心感神能覺悟徹透無量觀。人在苦難當中,至誠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就跑遠了。求身體好一點,身體真的健康一些了,就忘了菩薩三寶,忘記生死無常又去放逸了,這種問題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這是必然的。除非修定成功得到禪悅法喜,身心真正受到佛法滋養,「信心」才會不退!否則,一切眾生都一樣會隨習氣業力退轉。

「正語」,以無漏的智慧收攝你的口業。惡口一般不會犯,兩舌就不一定了。高興的你說他好,不高興的或傷害你的就說他不好;當張三說李四,當李四說張三。沒意義的散心雜話,一見面就聊得沒完沒了,這叫綺語。還有虛妄不實的言語都不要說,當善護口言。

(4)金剛經名句及翻譯擴展閱讀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

1、著重「無相」: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相」與原始般若的「無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稱之為「離相門」一樣。《金剛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2、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習慣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薩行著重「無我」。而古傳般若即以「無我」悟入實相。「原始般若」闡明菩薩(我)與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樣的。但《金剛經》不只說「無我」,也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3、著重「利他」的菩薩行:般若的原義,菩薩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報得波羅蜜」、「報得五神通」,「成就眾生」,「庄嚴國土」。《金剛經》著重菩薩「受記」、「度眾生」、「庄嚴國土」,與《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波羅蜜:華語到彼岸。當今社會,業海茫茫,燈紅酒綠,酒色財氣,聲名貨利,醉生夢死。智者仁人,覺醒南柯,頓悟人生如幻,看破名利恩愛牽纏,不甘心靈根覺性流浪飄泊沉泥河,尋求上路,得遇明師,曉喻真理,始知人海有慈航,紅塵非故鄉,登上大覺路,復我真天良。憶原古,想炎黃,堯舜之風,中華民族鼎盛春秋,仁德至善永流長。天無絕人路,生從何來死何去?

『伍』 佛教精典名句和翻譯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出自《金剛經》)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出自《心經》)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是無一物 何處若塵埃(六祖慧能禪語)

『陸』 金剛經 譯文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又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的修行證道;「般若」為梵語「妙智慧」一詞的音譯;「波羅」意為完成(舊譯:到達彼岸);「蜜」意為無極。全名是指按照此經修持能成就金剛不壞之本質,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脫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達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眾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薩,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都要經過金剛經的真修實證,開悟而後成就。

1.金剛 :指金剛石,以喻堅利之意,歷百劫千生,流轉六道,而覺性不壞。即以金剛之堅,喻般若體;以金剛之利,喻般若用。

2.般若 :為梵語,華語當譯為妙智慧。(比智慧還高的層次)

3.波羅蜜:為梵語,華語譯為到彼岸。眾生因有我執,故陷於煩惱之苦海。倘能從生死煩惱苦海,渡到不生不滅,清凈安樂之地,即為到彼岸,即脫離了苦海。

4.頓悟 :就是一聞法,就知五蘊本空,六塵非有,立即開悟,而明大道。(六祖惠能為代表)

5.漸悟 :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證,次第漸修,也可悟入。頓漸雖殊,而到彼岸則一也。(神秀為代表人物)

6.經:經字當徑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條路徑。

7.此經年代約當我周穆王九年時,佛陀於中印度舍衛城南邊的給孤獨園說法。

8.本經為姚秦時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9.三藏是指經藏(佛所說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論藏(所說的法相問答,及佛弟子或佛滅後,諸菩薩所解釋的經義,與辯論法相的典籍)。

10.佛講這本經,是說如來的心法。以斷疑生信為主,以離相為宗,以無住為體。真空之妙,並不在言語行跡間,實不得已而言之也。所以經旨宏深,頗難了悟。倘若誦經之人,不知道經解;看經之人,不知道佛言,就是爛熟經文,也是茫無所得,更何能談到以心傳心,見性成佛的道理呢?

11.惠能大師雲: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12.全部金剛經,共分三十二分,是梁昭明太子所分的。古藏真經,並無此界分。

正文:

——————— 法會因由分第一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釋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 善現啟請分第二 ———————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大乘正宗分第三 ———————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妙行無住分第四 ———————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釋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釋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 如理實見分第五 ———————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釋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正信希有分第六 ———————

須菩提白佛言:釋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做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 無得無說分第七 ———————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依法出生分第八 ———————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釋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一相無相分第九 ———————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 庄嚴凈土分第十 ———————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庄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嚴佛土者,即非庄嚴,是名庄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所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柒』 金剛經中發願文的那幾句翻譯

金剛經發願文
「發願文
稽首三界尊,皈依十方佛。
我今發宏願,持此金剛經。
上報版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權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大致意思 禮拜三界尊者 皈依十方佛 發願持誦金剛經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國土恩)。四、三寶恩(佛法僧三寶恩)。三途(三塗)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二、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三、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能見到我聽到我,乃至看到聽聞一切佛事的眾生,都發起追求無上的覺悟的誓願!

命終之後,一同生往極樂世界。

『捌』 求金剛經譯文

金剛經中最重要的就是那句【不應取著色香味觸法而產生分別心】。
有了這個你就可以修定立地成佛了。金剛經其實是用來修金剛定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