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烙印臧克家賞析

烙印臧克家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0 04:43:57

1. 臧克家老馬解析

【全詩】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眼裡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1932.4
【詩人介紹】
臧克家,筆名少金,何嘉,1905年10月8日生於山東諸城市臧庄.1923年考入省立第一師范,1930年進入山東大學學習,並得到了老詩人聞一多,王統照的熱心教誨,並在他們的指導下於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烙印》.臧克家是中國新詩的開拓者、中國現代著名詩人。主要詩集有《烙印》、《罪惡的黑手》、《運河》、《從軍行》、《一顆新星》、《春風集》等。《老馬》是詩人的標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詩人明快,嚴峻的創作詩風. 寫作《老馬》的時代背景:《老馬》寫於1932年,是臧克家詩集《烙印》中流傳廣泛、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說:「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對蔣介石政權全盤否定,而對於革命的前途,覺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鬱而悲憤的。」作者親眼看到了一匹命運悲慘令人同情的老馬,不寫出來,心裡就有一種壓力。通過賞析這首詩,我們能夠更具體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詩創作的成就和特色。被人們譽為「農民詩人」。
【賞析】
遺貌取神 意蘊無窮 ——談《老馬》的象徵意義 對《老馬》這首詩,臧克家曾說:"寫老馬就是寫老馬本身,讀者如何理解,那是讀者的事,見仁見智,也不全相同." 根據西方接受美學的理論,一件作品的誕生,不僅要經過作家的創造,還要經過讀者的再創造.我們讀過《老馬》究竟有什麼感悟呢 首先,從詩題看:詩的標題是《老馬》,但詩人沒有詳細描寫老馬衰弱病殘的外形,而是著重寫它的命運,感受和心境,這種以貌取神的寫法,賦予了這首詩深刻的意蘊. 其次,從老馬的處境和命運特徵看:詩中的老馬似乎生來就得無條件的承受裝大車的命運,即使"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也橫豎不說一句話","只好把頭沉重的垂下."這里詩人寫出了老馬忍辱負重的命運和忠厚善良的性格.這匹老馬也曾思考過自己不幸的命運,但它始終是"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從這里我們也能體會到老馬的愚昧無知.盡管老馬任勞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無奈"只好抬起頭望望前面."詩人寫出了老馬的悲慘命運,痛苦的感受和悲涼的心境,增強了老馬悲劇的感染力. 你如何理解這首詩的內涵 藝術特色 《老馬》體現了臧克家前期詩集《烙印》的特色,也代表了詩人總的創作傾向.這首詩意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含蓄凝煉,將細致的描摹與情感的抒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於象徵的比擬中蘊涵著豐富的內容. 音韻:隔句押韻,即「夠」、「扣」押「ou」韻,「命」、「影」押「ing」韻,「咽」、「面」押「ian」韻。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2. 賞析臧克家的《老馬》

遺貌取神 意蘊無窮
——談《老馬》的象徵意義
對《老馬》這首詩,臧克家曾說:"寫老馬就是寫老馬本身,讀者如何理解,那是讀者的事,見仁見智,也不全相同."
根據西方接受美學的理論,一件作品的誕生,不僅要經過作家的創造,還要經過讀者的再創造.我們讀過《老馬》究竟有什麼感悟呢
首先,從詩題看:詩的標題是《老馬》,但詩人沒有詳細描寫老馬衰弱病殘的外形,而是著重寫它的命運,感受和心境,這種遺貌取神的寫法,賦予了這首詩深刻的意蘊.
其次,從老馬的處境和命運特徵看:詩中的老馬似乎生來就得無條件的承受裝大車的命運,即使"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也橫豎不說一句話","只好把頭沉重的垂下."這里詩人寫出了老馬忍辱負重的命運和忠厚善良的性格.這匹老馬也曾思考過自己不幸的命運,但它始終是"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從這里我們也能體會到老馬的愚昧無知.盡管老馬任勞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無奈"只好抬起頭望望前面."詩人寫出了老馬的悲慘命運,痛苦的感受和悲涼的心境,增強了老馬悲劇的感染力.
你如何理解這首詩的內涵
藝術特色
《老馬》體現了臧克家前期詩集《烙印》的特色,也代表了詩人總的創作傾向.這首詩意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含蓄凝煉,將細致的描摹與情感的抒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於象徵的比擬中蘊涵著豐富的內容.
對《老馬》這首詩,臧克家曾說:「寫老馬就是寫老馬本身,讀者如何理解,那是讀者的事,見仁見智,也不全相同。」
根據西方接受美學的理論,一件作品的誕生,不僅要經過作家的創造,還要經過讀者的再創造。我們讀過《老馬》究竟有什麼感悟呢?
首先,從詩題看:詩的標題是《老馬》,但詩人沒有詳細描寫老馬衰弱病殘的外形,而是著重寫它的命運、感受和心境,這種遺貌取神的寫法,賦予了這首詩深刻的意蘊。
其次,從老馬的處境和命運特徵看:詩中的老馬似乎生來就得無條件的承受裝大車的命運,即使「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也橫豎不說一句話」,「只好把頭沉重的垂下。」這里詩人寫出了老馬忍辱負重的命運和忠厚善良的性格。這匹老馬也曾思考過自己不幸的命運,但它始終是「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從這里我們也能體會到老馬的愚昧無知。盡管老馬任勞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無奈「只好抬起頭望望前面。」詩人寫出了老馬的悲慘命運、痛苦的感受和悲涼的心境,增強了老馬悲劇的感染力。
這匹被壓迫被損害的「馬」不僅不象五卅運動中的工人、井岡山的赤衛隊員那樣「心紅膽壯志如鋼,砸爛萬惡的舊世界」,他甚至連起碼的覺醒也沒有,當壓迫者猛往他身上載入以至深深地勒進皮肉時,他的反應只是麻木地把頭「垂下」,把血肉之軀讓渡給了他人;當他欲哭無淚、統治者卻又嫌他拖了國民經濟後腿而猛抽一鞭時,他只是無奈地「望望前面」,他要透支生命為民族復興做貢獻了,這會兒他甚至連靈魂也抵押給了領袖或者領導。「老馬」當然沒有「做貢獻」的覺悟,他只是認命而已。他不能尥蹶子,不能踢他的主人,不能掙脫他的韁繩去撒野,那樣他就會沒戶口,沒飯吃,成為流民、刁民甚至暴民和土匪,就會受到治理整頓和圍剿、消滅。總之,即使這是一匹悲憤之馬,但也決不是可以昂首嘶鳴之馬,前程遠大之馬,這是一匹隱忍之馬,忍辱負重之馬,他為威權所深深地震懾,並迷信秩序,莫名其妙地承擔著不可知的命運,從氣質上多少有點與俄羅斯民歌里那匹「可憐的老馬」相似。

3. 臧克家 《烙印》賞析

自古以來,宦海淹蹇、壯志難酬、情場失意、親緣淡薄等際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巨大痛苦。但《烙印》所關注的不是痛苦的具體形式和因緣所在,而是作為一種普適性的人類感情的痛苦本身,並對痛苦的本質和應對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

《烙印》沒有概念的鋪陳,注重運用格律和表現技法。形式齊整,節奏勻稱,深受新月派"三美"的藝術點化。詩人對"痛苦"的關注和應對植根於現實。

血肉豐沛,筋骨硬朗,毫無標語口號之嫌。"痛苦"的傳達既以個體生活的具體感受和心理情緒為基點,又運用意象和暗示把普適性的生活經驗加以連結,並升華出哲理的詩意,"把'所感'與'所思',抒情與'主智',自我與'非個人化''飽和交凝'為藝術的整體"。

詩藝的嫻熟和靈慧的詩心,使其成為新詩園地里一株鮮艷芬芳的花朵,也推動著新詩在中西詩學交融的河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現代性因子。

詩人是寫人生痛苦的一種體味,將這種感受比喻為"在我的心上打了個烙印",這是非常形象准確的一個描述,而這個"烙印"在詩人看來,不僅僅是一種痛的感受,還是在"刻刻警醒我這是在生活"。

應該說,這是一種非常理性和深刻的對痛苦的理解。烙印既然留在了心上,它就要不時地被感覺到,所以,"我不住地撫摩這印烙,忽然紅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串歌聲,件件唱著生命的不幸"。

這種不幸只能在詩人的內心唱歌,黑暗的現實中詩人痛苦卻不能對人訴說,詩人將這種人生的痛苦比做一個謎,"既然是謎就不該把底點破"。"我嚼著苦汁營生像一條吃巴豆的蟲。"將痛與苦咽下去,這是詩人面對生活的硬的態度。

(3)烙印臧克家賞析擴展閱讀:

此詩寫於1932年,是臧克家早期創作中的一首詩。

在傷情泛濫的20世紀30年代的詩壇,臧克家的詩歌難得地獨樹一幟,表現著人生的苦硬。他的詩歌創作與新月派和現代派截然不同,他內心始終關注的是底層大眾的生活苦難,幾乎很少停留在個人的傷感上,而是貼近和理解他們的人生,寫出其內在的硬。

即使寫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內心感受,臧克家也體現出這種硬氣,《烙印》就是如此。

而且,詩人曾參加過1927年武漢大革命,革命失敗後,他被迫喬裝打扮地在鄉間蟄伏七年,經受著難以想像的屈辱和苦難。悲憤抑鬱,內心深處猶如打上"烙印"。此詩反映的即是當時的時代的烙印,亦是詩人生活的烙印。

臧克家(1905-2004),山東濰坊諸城人,現代詩人、作家、編輯家,山東大學著名校友,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曾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代表作品有《難民》《老馬》《烙印》《有的人》等。

4. 臧克家 老馬 解析

作者生平:臧克家,筆名少金,何嘉,1905年10月8日生於山東諸城市臧庄.1923年考入省立第一師范,1930年進入山東大學學習,並得到了老詩人聞一多,王統照的熱心教誨,並在他們的指導下於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烙印》.臧克家是中國新詩的開拓者、中國現代著名詩人。主要詩集有《烙印》、《罪惡的黑手》、《運河》、《從軍行》、《一顆新星》、《春風集》等。《老馬》是詩人的標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詩人明快,嚴峻的創作詩風.
寫作《老馬》的時代背景:《老馬》寫於1932年,是臧克家詩集《烙印》中流傳廣泛、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說:「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對蔣介石政權全盤否定,而對於革命的前途,覺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鬱而悲憤的。」作者親眼看到了一匹命運悲慘令人同情的老馬,不寫出來,心裡就有一種壓力。通過賞析這首詩,我們能夠更具體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詩創作的成就和特色。
詩歌主題:詩人沒有詳細描寫老馬衰弱病殘的外形,而是著重寫它的命運、感受和心境,增強了老馬悲劇的感染力。老馬在這里可以理解為舊中國受苦受難的農民的象徵。詩人越是寫出老馬的忍辱負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發讀者對被壓迫而不深情農民的同情,激起對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憤怒和詛咒。
劃分層次:全詩共兩節,每節四句。
音韻:隔句押韻,即「夠」、「扣」押「ou」韻,「命」、「影」押「ing」韻,「咽」、「面」押「ian」韻。

5. 誰可以幫忙做臧克家《老馬》賞析

一、作者介紹

臧克家,1905年生於山東諸城。從小喜愛古典詩詞,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民的悲慘處境有較多的了解。這段農村生活成為他以後創作的深厚基礎。1923年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開始寫詩。1926年秋參加北伐,大革命失敗後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東大學學習,在新詩創作上得到了聞一多的鼓勵和幫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烙印》,大多取材於農村生活,對農民的悲慘命運寄予了無限的同情,藝術上具有朴實、嚴謹、含蓄、凝煉的特色,受到茅盾,聞一多等人到好評。茅盾曾斷言:「在目前青年詩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許是最優秀中間的一個了。」《老馬》即選自此詩集。抗戰前,詩人還有《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等詩集。抗戰期間,出版了《從軍行》、《泥土的歌》等詩集。抗戰後又有政治諷刺十幾詩集《寶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詩集。

二、作品分析

0(一)《老馬》的思想內涵

00詩人曾說過:「我曾寫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馬》表現我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詩人寫他所看到的生活:「這可不是混著好玩兒,這是生活,/一萬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邊,/伺候你一千回小心裡一回的不檢點。」他又指著「希望」說:「你老是發著美麗的大言,/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紅臉。/人類追著你的背影乞憐,/你不曾給他們一次圓滿。」在詩人看來,不但不可對生活空抱幻想,還必須處處的、時時,小心翼翼。於是,詩人覺得生命「像粒砂,風挾你飛揚,/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寫出了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悲苦境況。面對險惡的生活,詩人提出了「個人的堅忍主義」,即不灰心,不頹喪,要能咬緊牙關,忍受困苦的磨難。《老馬》就是對這樣的生活態度的注釋:當前的磨難就是你的對手,運盡氣力去和它苦鬥。臧克家的特點就是他不同於新月派、現代派詩人以及中國詩歌會詩人的「堅忍主義」。他能嚴肅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險惡苦難,「從棘針尖上去認識人生」;他能帶著倔強的精神沉著而有鋒棱地去迎接磨難。在中國現當代詩人中,沒有任何一位能像臧克家一樣在精神上與中國農民息息相通,這是他的最寶貴之處。他始終眼光向下,注視著苦難中的中國大地和掙扎在死亡與飢餓線上的底層人民。不僅他的思想和農民的思想相通,而且他寫詩的態度也是農民式的,他是認真而執著地提倡「苦吟」,這在中國現當代詩壇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00詩作的第一節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悲慘的畫面:一匹衰老的瘦馬,已經筋疲力竭,不堪驅使了,但在主人的淫威下,他被迫馱上難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著,沒有發出任何怨言和抗議,即使「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頭沉重的垂下」。這樣的描寫,形象地展示了老馬苦不堪言的悲慘處境,揭示了他堅忍的性格特質和渺茫的希望。詩人說:「縱不能有敏銳的眼指示著未來,也應當把眼前的慘狀反映在你的詩里,不然那真愧煞是一個詩人了」。(臧克家《論新詩》)實際上詩人通過老馬的境遇寫自己所看到的人生,那背負超重的生活重壓,低頭忍耐的形象,就是「堅忍主義」的表現。

顯然,詩人受到了農民性格的感染,所創造的形象,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這就難怪有人將此詩看作一首寫農民生活的詩。其實,這就局限了詩作的內涵,應該說,詩人表現的這種人生,這種生活態度,在我們這樣的國度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詩人本著「不肯粉飾現實,也不肯逃避現實」的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對民族精神做作了一種深刻的審視,從而使其詩作「沒有一首不具有極頂真的生活意義」。(聞一多《<烙印>序》)

(二)《老馬》的藝術特色

1、短小精粹,凝煉深邃

《老馬》一詩只有八句,馬頭的一俯一仰,即鮮明地表現了一種人生觀。體現了「深刻到家,深刻到淺顯的程度」的藝術境界。

2.認真推敲,平易朴實。

00詩人認為,「把一句詩寫得叫人人懂,懂了還覺得好,這難,把一句詩雕得自己懂,這很容易。」所以他寫詩力求平易,朴實,然而又認真嚴謹,這追求藝術的錘煉,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詩風。因此,它被譽為新詩中的「苦吟派」。他說:「我力求謹嚴,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個字放在最恰當的地方,螺絲釘似的把它扭得緊緊的」。(《<臧克家詩選>後記》)

00老馬一詩,極微為平易,流溢著樸素的質美,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象詩中「總得」、「橫豎」、「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有淚只往心裡在咽」,簡直就像農民傾訴自己的親身感受,分不出是農民的語言,還是詩人的語言了。

00老馬一詩,字字句句都經過認真的選擇提煉,因而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這與他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是分不開的。象詩題「老馬」是一個久經生活折磨的形象,它給人一種衰萎瘦枯的感受;再比如「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可謂形象,傳神。不僅使人想得出馬背上的重壓,還是人看得出這中重壓的力度和慢慢壓下去的進度。假如換一個別的字,就不會這樣自然、恰當、精妙了。

3.重視節奏,強調韻腳

臧克家反對詩歌創作形式上追求整齊,又反對完全散文化,它的詩在自然的基礎上講究節奏感,把詩的韻腳,看作「是感情的站口,節奏回歸的強有力的記號」。他的詩反映了格律詩走向自然的趨向。這在《老馬》詩中有很好的體現。《老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韻,二、四句也押韻,極其工整,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但詩句每行的字數並不相同,也沒有聞一多詩歌那種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據感情的變化不斷調整詩句的結構和字數,突破了聞一多詩作拘泥於形式的板滯感,使格律詩走向自然。

在當今中國,關於詩歌的藝術特徵和走向的爭論莫衷一是,許多人甚至認為詩歌已走到絕境,臧克家的詩歌創作和理論主張應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他的詩論的核心就是必須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詩人的時代責任感。他認為詩人要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關鍵在於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另外,還要接觸現實,深入生活,投身時代的激流,掌握時代脈搏的跳動。只有充實的生活,才能創作出反映時代的詩篇。否則,躲在象牙塔里,詠嘆個人小小的悲歡,其詩篇必然內容空洞無物。這樣,詩人遠離了時代,時代也就必然會拋棄詩人。臧克家的這些關於詩歌創作的論斷,值得今天每一個詩人深思。

6. 臧克家的烙印,請大神賞析,最好是句子里一些詞語的賞析,最最關鍵的是課後的這四個問題,急急急!

大相徑庭 [dà xiāng jìng tí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版比喻相差很遠權,大不相同。
出 處
《莊子·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例 句
語言的發展使得漢語里很多字、詞的古今義~。
近反義詞

7. 臧克家先生寫的《烙印》一詩,其寫作背景是什麼有人了解嗎

臧老親身參加過1927年的大革命,長期從事抗日戰爭的文化宣傳工作,為民族解放而歌。版解放戰爭時權期,面對黑暗,以筆作槍,大寫政治諷刺詩。他緊跟時代步伐,面向社會現實,關注國家命運,把重大歷史事件和普通勞動人民引入詩中。他的早期詩作,側重抒寫舊中國的勞動人民、特別是農民的苦難與不幸、勤勞與堅忍、掙扎與抗爭,著力揭露、抨擊日本侵略者和反動統治者的凶惡殘暴與腐敗黑暗,表達了詩人對苦難人民的深厚同情、對反動勢力的刻骨仇恨以及對光明前途的熱烈渴望

8. 臧克家 烙印 中心思想

詩人是寫人生痛苦的一種體味,將這種感受比喻為「在我的心上打了個烙印」,這是非常形象准確的一個描述,而這個「烙印」在詩人看來,不僅僅是一種痛的感受,還是在「刻刻警醒我這是在生活」。應該說,這是一種非常理性和深刻的對痛苦的理解。

烙印既然留在了心上,它就要不時地被感覺到,所以,「我不住地撫摩這印烙,忽然紅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串歌聲,件件唱著生命的不幸」。這種不幸只能在詩人的內心唱歌,黑暗的現實中詩人痛苦卻不能對人訴說,詩人將這種人生的痛苦比做一個謎,「既然是謎就不該把底點破」。

「我嚼著苦汁營生像一條吃巴豆的蟲。」將痛與苦咽下去,這是詩人面對生活的硬的態度。

(8)烙印臧克家賞析擴展閱讀:

《烙印》是近現代詩人臧克家於1932年創作的現代詩。此詩是作者人生痛苦的一種體味,他將這種感受比喻為「在我的心上打了個烙印」,同時,把它當作為一種普適性的人類感情的痛苦本身,並對痛苦的本質和應對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全詩注重格律和表現技法,形式齊整,節奏勻稱,形象准確。

此詩寫於1932年,是臧克家早期創作中的一首詩。

在傷情泛濫的20世紀30年代的詩壇,臧克家的詩歌難得地獨樹一幟,表現著人生的苦硬。他的詩歌創作與新月派和現代派截然不同,他內心始終關注的是底層大眾的生活苦難,幾乎很少停留在個人的傷感上,而是貼近和理解他們的人生,寫出其內在的硬。即使寫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內心感受,臧克家也體現出這種硬氣,《烙印》就是如此。

而且,詩人曾參加過1927年武漢大革命,革命失敗後,他被迫喬裝打扮地在鄉間蟄伏七年,經受著難以想像的屈辱和苦難。悲憤抑鬱,內心深處猶如打上「烙印」。此詩反映的即是當時的時代的烙印,亦是詩人生活的烙印。

自古以來,宦海淹蹇、壯志難酬、情場失意、親緣淡薄等際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巨大痛苦。但《烙印》所關注的不是痛苦的具體形式和因緣所在,而是作為一種普適性的人類感情的痛苦本身,並對痛苦的本質和應對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

第一節以「痛苦是打在心上的烙印」為核心意象,運用倒裝的手法表達了人生的奧秘。以往的日子太沉重,故「生怕回頭向過去望」。因而自欺地說:「人生是個謊。」將正常的邏輯關系倒置組接,使語氣曲折迴旋又營造了懸念和鋪墊,使「烙印」出現更自然。「人生是個謊」說得很吊詭,透射出人生的神秘莫測。

第二節承接「烙印」意象,生發出三種不同的內心感受。作者時覺痛苦是「毒火」,對不公平的人間充滿怨憤;時覺痛苦能「進出一長串歌聲」,或如幽州台歌般的激昂蒼涼,或如孤舟嫠婦敖的凄切怨艾;時而對「生命的不幸」淺吟低唱,自憐自悲。

三種深沉的內心感受道出了痛苦的不同風姿和人生的復雜風味,滲透著凝重的生命意識和悲劇意識。第三節圍繞「痛苦是個謎」展開對人生經驗的描述。它是對前節中直面痛苦這一意念的反向延伸,帶有強烈的反諷色彩。反映出作者渴望著人們能夠因痛而醒,正視現實,和命運抗爭。

這種反叛情緒和斗爭精神顯示了強烈的自覺意識與主體意識,不僅對應了三十年代的歷史主潮,也延續了「五四」時魯迅發出打破「鐵屋子」,引起「療救的注意」的啟蒙之音。

正是出自理性的清醒和主體的自覺,故在最後一節,作者對痛苦的態度是「我嚼著苦汁營生,/像一條吃巴豆的蟲」。這一名句,形象鮮明地表達出「極頂真的生活意義」,「咬緊牙關和磨難苦鬥」的生活態度。痛苦是一把鋒利的刀,剖破了人類的心,而堅忍是一劑良葯,讓破碎的心重新癒合。

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作者所提出的「堅忍主義」不僅是拯救個體生命的銳利武器,也是人類應對各種苦難和災禍的巨大力量。故本詩也是對人類共同命運和集體痛苦的深切關注,閃耀著人文關懷的光芒。

《烙印》沒有概念的鋪陳,注重運用格律和表現技法。形式齊整,節奏勻稱,深受新月派「三美」的藝術點化。詩人對「痛苦」的關注和應對植根於現實。血肉豐沛,筋骨硬朗,毫無標語口號之嫌。

「痛苦」的傳達既以個體生活的具體感受和心理情緒為基點,又運用意象和暗示把普適性的生活經驗加以連結,並升華出哲理的詩意,「把『所感』與『所思』,抒情與『主智』,自我與『非個人化』『飽和交凝』為藝術的整體」。詩藝的嫻熟和靈慧的詩心,使其成為新詩園地里一株鮮艷芬芳的花朵,也推動著新詩在中西詩學交融的河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現代性因子。

9. 烙印 臧克家 讀後感100-200字

這首詩具時代烙印,謳歌未來,贊美新生活,有特色風格。全詩真摯朴實地表現出了中國農村版的殘破、農民的權苦難、堅忍與民族的憂患。我看到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人民,更因為對生活對人民的愛而對世界的不公充滿仇恨。
我也要在自己的心裡烙上一個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民族為社會付之於我全部的力量。中國歷史銘記於心,中國的發展與進步突飛猛進的今天也不能忘記曾經的痛忘記農民的苦。我需要更加努力。

10. 如何評價臧克家的《烙印》

臧克家(抄1905.10.8 - 2004.2.5),山東濰坊諸城人,著名詩人、作家、編輯家,山東大學著名校友,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曾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