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開國大典的賞析

開國大典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0 03:47:01

① 油畫 開國大典 賞析

1.油畫《開國大典》場面恢宏,喜慶熱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鑒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在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又如在畫面人物的布局上,除毛主席側身站在靠近中間位置,其他領導人都站在左邊三分之一的畫面,而右邊是廣場群眾。

這樣左實右虛相差懸殊的布局按一般構圖規律來看有失平衡,但能更好地突出節日氣氛,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

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再如,按正常規律,在毛主席的右前側應有一根大紅柱子,但被抽掉了,並且天安門城樓中間兩根廊柱之間的跨度大大放寬了,和實際的建築構架也相差懸殊,他所以要做這樣的構圖處理,是運用了美術透視法則,都是為了顯出天安門廣場的明朗開闊,群眾場面的雄壯宏偉!

使得國家領導人置身在這樣一個天地恢恢的氣氛中,從而體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的庄嚴宣言。

為了穩重起見,董希文請教了幾位建築學家,梁思成這樣評價:「畫面右方有一個柱子沒有畫上去……這在建築學上是一個大錯誤,但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一個大成功。」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因而使這件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

畫家艾中信曾作過如下分析:「從構圖到設色,從人物到場面,它的氣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國的風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處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側,不僅是手法的大膽,重要的是他懂得構圖的大局。《開國大典》的大塊色彩,通俗易懂,看起來似乎簡單,但這大紅、碧藍和金黃(纓絡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個風和日麗日子裡一個庄嚴熱烈的場面描繪出來」

《開國大典》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藝術的表現,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

《開國大典》一直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新中國建設者的愛國情感。

2.《開國大典》是中國畫家董希文於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畫,描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在文革期間,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原作不幸遭到兩次修改,破壞了藝術的真實性。2011年6月,為慶祝建黨90周年,油畫真跡首度向公眾開放。該作品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4年12月,《開國大典》草圖首面世,並將在2015年1月8日的「油畫中國風——董希文百年誕辰紀念展」中展出。

油畫《開國大典》所描繪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天安門國慶典禮的盛況。場面恢宏,喜慶熱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

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鑒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在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

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有評者認為是「富有裝飾意味的紀念碑性的大型歷史畫。

(1)開國大典的賞析擴展閱讀

《開國大典》是中國畫家董希文創作的油畫作品,原作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畫庫,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是《開國大典》畫作的復製品。該作品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

《開國大典》油畫原作於1953年創作。《開國大典》草圖於2014年12月首次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面世。

《開國大典》油畫(縱:405cm;橫:230cm),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盛大慶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場面氣勢恢宏,喜慶氣氛熱烈。

時任中國領導人,11位入畫: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董必武、郭沫若,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

董希文創作的《開國大典》油畫,是受動於中國國家行為下,代表一個民族的政治無意識,該幅作品作為紅色經典,是對一個政黨、國家與民族,行走至一個重大歷史時刻的集體記憶,是紅色政治無意識的視覺想像,而全然不是畫家董希文的個人視覺私語。

作為畫家的個體,董希文也不敢承擔這幅作品是原創於他個人的創作動機。

《開國大典》充滿了新中國誕生時中國人意氣風發的豪情,以及在油畫民族化探索中的自覺踐行。該油畫作品,是中國老一輩文人、畫家關於政治無意識的集體記憶,由於該幅作品的創作,是那個時代中國美術界的國家行為,所以其本身必然就是一幅紅色經典。《開國大典》是國家畫語。

藝術家不是政治家,藝術家也不應該成為政治家,藝術家應該守護自己純然的職業身份,但是藝術家受動於政治無意識的執著,及其生發出來的不可遏制的激情與偏執,往往會使他們的立場呈現為一種極為前衛的姿態。

藝術家們,可能會依憑藝術家的稚氣,成為一個時代政治無意識的搖旗吶喊者及代言人,並且裹挾著一種非理性的藝術激情而所向披靡。

第二版《開國大典》油畫,在1959年中國建國10周年之際,被雕刻成紀念郵票。 《開國大典》作為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作為歌頌新中國成立的世紀傑作,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備受人們的關注。它問世後,《人民日報》在頭版重要位置發表了油畫《開國大典》。

人民美術出版社立即把它印成年畫和各種美術圖片大量發行,印數達100多萬張,並收入當時的中小學課本。《開國大典》是新中國成立不久隨即和廣大群眾見面並博得廣泛稱譽的革命歷史畫。

董希文精心設計的這件新穎的油畫被藝術界人士所普遍推崇,成為他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使他在國際上也獲得了聲譽。自從《開國大典》問世,這幅洋溢神州風採的油畫,揭開了新中國美術史冊的第一篇章。

② 如題,賞析名畫《開國大典》從美術角度寫一篇賞析短文,200字左右,

喜慶熱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內闊,紅旗如海容,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鑒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有評者認為是「富有裝飾意味的紀念碑性的大型歷史畫。」
作者董希文(1914—1973)是浙江紹興人,曾在蘇州美專、杭州美專西畫系就讀,1939年去法國留學,後回國。1943年赴西北敦煌藝術研究院並投入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他還創作過《春到西藏》、《哈薩克牧羊女》、《苗女趕場》、《百萬雄師過大江》等主題性繪畫。在他的寫實油畫中,吸收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營養,如明快響亮的色彩、某種裝飾意味等都體現了中國藝術的精神和審美理想。

③ 開國大典中的10個好句20個好詞

【詞】
匯集 徐徐上升 整整齊齊
瞻仰 高高聳起 迎風招展 四面八方
【句】
他們清早版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權車就直奔會場。天安門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台。
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
群眾差不多把啜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裡的歡喜和激動。
【段】
遊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台前邊,向前探看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

④ 求一篇 開國大典 的鑒賞文章 一千兩百字左右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每年的10月1日為中國的國慶節。
編輯本段開國大典記錄
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市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估計總數有30萬人。觀禮的還有國際友人。
會場在天安門廣場。廣場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並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牆,城牆中央高高聳起天安門的城樓。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在一橫一豎的交點的南面,挺立著一根22米高的電動旗桿。
主席台設在天安門城樓上。城樓檐下,八盞大紅宮燈分掛兩邊。靠著城樓左右兩邊的石欄,八面紅旗迎風招展。
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早上六點鍾起,就有群眾的隊伍入場了。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台、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台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代委員就位。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戰斗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接著,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銀(人)民共和乖(國)、中央銀(人)民珍(政)府,今天,成立啦!」
這庄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庄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接著,升國旗。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第一面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升旗的時候,禮炮響起來。每一響都是54門大炮齊發,一共28響。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到後來,每一聲炮響,全場就響起以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接著,毛主席在群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強有力的語調向全世界發出新中國的聲音。他讀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一句的時候,三十萬人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觀禮台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
毛主席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任檢閱司令員,聶榮臻將軍任閱兵總指揮。朱總司令和聶將軍同乘汽車,先檢閱部隊,然後朱總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命令。受檢閱的部隊就由聶將軍率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由東往西,緩緩進場。
開頭是海軍兩個排,雪白的帽,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接著是步兵一個師,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齊步行進。接著是炮兵一個師,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各式各樣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橫列前進。接著是一個戰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戰士們挺著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接著是一個騎兵師,「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並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以上這些部隊,全都以相等的距離和相同的速度經過主席台前。當戰車部隊經過的時候,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人字形,飛過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裡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
兩個半鍾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裡的歡喜和激動。
閱兵式完畢,已經是傍晚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群眾遊行就在這時候開始,遊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台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
晚上九點半,遊行隊伍才完全走出了會場。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⑤ 開國大典文章第三段的全文賞析

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賞析:
閱兵式開始了,朱德總司令站在車上,去檢閱各版個部隊,檢閱完畢後,閱權兵式正式開始,先走來的是步兵,接著是炮兵,他們有序而快速的向前駛著,接下來是騎兵,他們有節奏地前進著,後面還有坦克、野炮、山炮,最後,人民空軍也飛了過來。當時的解放戰爭,我們的武器還
很落後,用的是土炮、土槍,而敵人用的是洋炮、洋槍,雖然武器的威力相差這么大,但是我們中華人民用頑強的毅力打倒了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取得了成功。
表明了閱兵盛況,贊頌了人民軍隊的威武雄壯。供參考。

⑥ 《開國大典》這幅油畫如何從美術角度賞析

《開國大典》的天空畫得干凈利落,明朗美麗之極。為了增強地毯的質感,在顏料中摻上鋸木的木屑和沙子,增強了地毯的質感。畫中張瀾長袍上的褶皺看上去是特意熨平折好,專等到慶典才穿上去的。

還有漢白玉的欄桿故意沒有畫得很白,而是偏黃,是為了體現中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古國。」該作品畫面,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油畫用色法,糅進了中國畫的工筆重彩繪畫技法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

(6)開國大典的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51年初,中國中宣部、文化部開始籌備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其中之一就是舉辦黨慶畫展。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參展地,迅速組織中國幾十位知名畫家,進行突擊創作。

短短幾個月,便創作出近百件革命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美中不足的是,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經典時刻——開國大典的作品沒有。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託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幅巨型命題油畫「開國大典」。

作者簡介

董希文(1914—1973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14年6月27日,出生於浙江紹興,1973年1月8日逝世。師從藝術大師林風眠、顏文良、劉海粟、常書鴻等前輩,學習中西方繪畫藝術。

作品有:《北平入城式》、《新解放區的生產自救》、《抗美援朝》、《打擊侵略者》、《春到西藏》、《紅軍不怕遠征難》、《百萬雄師過大江》、《千年土地翻了身》、《哈薩克牧羊女》、《苗女趕場》等。

⑦ 油畫《開國大典》的藝術鑒賞

《開國大典》所描繪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天安門國慶典禮的盛況。場面恢宏,喜慶熱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鑒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在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董希文在他的寫實油畫中,吸收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營養,如明快響亮的色彩、某種裝飾意味等都體現了中國藝術的精神和審美理想。
《開國大典》一直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新中國建設者的愛國情感……
畫家艾中信曾作過如下分析:「從構圖到設色,從人物到場面,它的氣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國的風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處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側,不僅是手法的大膽,重要的是他懂得構圖的大局……《開國大典》的大塊色彩,通俗易懂,看起來似乎簡單,但這大紅、碧藍和金黃(纓絡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個風和日麗日子裡一個庄嚴熱烈的場面描繪出來……」
徐悲鴻看了《開國大典》之後評價:「 缺少一點油畫特色。」
這里所說的「缺少一點油畫特色」,是指這幅畫在很大程度上運用了中國傳統畫的手法和風格。但這恰恰被很多畫家認為正是《開國大典》的成功之處。如果按傳統油畫用光和設色的手法去創作,這幅畫就不會有這種熱烈的氣氛。
艾中信說:「《開國大典》在油畫藝術上的主要成就是創造了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油畫新風貌。這是一個新型的油畫,成功地繼承了盛唐時期裝飾壁畫的風采,體現了民族繪畫特色,使油畫朝著民族化的方向發展。」
至此,繪畫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導的「油畫中國風」。《開國大典》無疑成為這一理論的典範之作,而這種思潮一直影響至今…… 《開國大典》總體性說就是極端嚴謹的素描,飽滿而富裝飾性的色彩,線條流暢的對稱性構圖
素描和色彩在作為油畫中的主要元素在各個時期有各自的強弱地位,並不能一味的說哪一方多麼的重要,並且近現代繪畫在構圖元素反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油畫材料本身的特點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化的效果,這給了畫家很大的發揮空間。個人認為油畫的特點只能從跟其他畫種的特點對比來說明。油畫材料總的效果厚重飽滿,可以描繪很逼真的效果也可以製造出豐富的機理效果,同時其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迷人的光澤,這些是其他畫種所不具備的特點。 油畫以其特有的寫實表現力和長於以現實主義方法表現社會性題材的特點,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風格、新內容的作品,如《開國大典》(董希文)、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占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 《開國大典》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藝術的表現,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總之,畫中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這幅畫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論何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有的語言。攝影藝術是靠光線、影調、線條和色調等構成自己的造型語言。攝影家正是藉助這些語言來構築攝影藝術的美。
影調、線條、色彩和光線這些攝影藝術語言,其特殊的審美作用,首先表現於它們獨自或共同賦予人們形式感、形式美感。攝影作品賦予我們的形式感,是十分豐富的,有空間感、立體感、質感、運動感、節奏感等等。影視——「有聲有畫的活動影像」即影視藝術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影視「的特點在於其具象性,讀與看的基本矛盾先在性地構成了影視文學審美創造的一切悖論性因素。《電影藝術辭典》中關於電影是這樣表述的:「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電影是科學技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達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電影藝術辭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⑧ 開國大典好句(5句以上)

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是中國人民屹立版在世界東方的象徵,表達權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自豪感情
「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戰士們挺著胸膛」「像鋼鐵巨人一樣」,「『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並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
當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時候,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五星紅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⑨ 開國大典 和七子之歌當中的 句子的賞析 和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 要好的

開國大典:復嗓子喊啞了,制手掌拍麻了,說明人們的心情愉悅,激動到了極點。 澳門:請求祖國母親,呼喚一聲自己的乳名「澳門」,表達了一個離開母親太久的孩童,對母親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香港:詩人將帝國主義列強形象的比喻成「獰惡的海獅」,它們貪婪的榨取瘋狂的掠奪

⑩ 對開國大典油畫的評價,300字之內

《開國大典來》這幅油畫作品在寫實源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