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幽州新歲作賞析

幽州新歲作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0 00:04:02

❶ 登幽州台歌的賞析及寫作背景

1.作品鑒賞

《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因此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

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同時,在句式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句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句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2.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

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1)幽州新歲作賞析擴展閱讀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結構緊湊連貫,又留有充分的空間:前二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讀來酣暢淋漓又餘音繚繞。

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❷ 唐詩三百首賞析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中春懷
【唐】齊己
何物不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飲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干?

3)蘭花

蘭溪
【唐】杜牧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病起
【唐】賈島
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梅花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飲新酒
【唐】元稹
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隱
綠池荷葉嫩,紅砌杏花嬌。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8)薔薇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仙萼池亭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春日書懷
【唐】薛能
壟月正當寒食夜,春陰初過海棠時。

10)茶花

紅茶花
【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同朱慶餘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賀
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

11)荷花

韓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隱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綠房。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2)杜鵑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杜鵑花
【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13)楊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章江作
【唐】韋庄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唐】李商隱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15)桂花

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
【唐】劉長卿
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齡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壇
【唐】李群玉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檀口
【唐】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

❸ 《觀滄海》的譯文和賞析

觀滄海
《曹操·步出廈門行·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English version:

THE SEA

I come to view the boundless ocean

From Stony Hill on eastern shore

Water rolls in rhythmic motion,

Islands stand amid its roar.

Tress on trees, from peak to peak,

Grass on grass, lush far and night,

Autumn winds blow drear and bleak,

Monstrous billows surge up high.

Sun by day, moon by night

Appear to rise up from the deep.

The Milky Way with stars to sleep.

How happy I feel at this sight!

I sing this poem in sheer delight.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觀滄海》是這年九月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於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於地質變動,沉於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盪狀。竦峙,島嶼高聳的樣子。詩人登高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該是何等激奮!這時,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像,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象出沒於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象包孕於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觀滄海》一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海》1989年版)。

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鍾嶸《詩品》)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譯文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❹ 賞析呢

古代詩詞賞析方法
鑒賞解讀大體上可分四個部分:外部感知、象境體悟、技巧品賞和語言玩味。 一、外部感知 外部感知,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讀題,識人,辨文,看注釋。 1、讀「題」 凡讀詩,必須讀全詩,即從題目入手,直到最後一個字,凡有注釋的,包括注釋在內。事實上,許多讀者,特別是中學生,尤其是面對考題上的詩,往往只記住詩句,而忘了題目。殊不知,有些題目也是詩整體意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丟了題目,等於給自己的理解設置了障礙,拋棄了對詩內容或情感把握的切入口。 因為題目往往含有可資我們理解詩的信息。例如,王維《過香積寺》,寺,特殊的地點,題目點明了地點,事情(「過」)。杜甫的《春夜喜雨》,題目既交待了季節、時間、對象,又表達了心情(「喜」)。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題目不僅交代了人物間的關系,同時,又敘述了情節(「見」——「別」),更重要的是描寫了情感的不同特徵(喜悅與哀愁)。面對這樣的題目,縱然不讀詩,也可以引發豐富的聯想。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題目既明確了地點,一個富有歷史厚重感的地點,又交待內容,同時也暗示了情感的指向。 讀題目,可以幫助讀者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所抒情感的把握。 2、識「人」 這里的「人」,指詩人、敘述者和被敘述者(詩詞中的主體對象)三者。 凡詩文皆有敘述者,相對於文而言,對詩的敘述者的辨識,對理解詩的情感內容更加直接。 詩的「敘述」者有兩種形式:一處於詩的景物人事之外的敘述者,作者以旁觀者或代言人的身份出現;一是置身於景物人事之中的敘述者。 處於詩的景物人事之外的敘述者,作為局外人,與詩歌詠的主體對象是分離的。例如,盧照鄰的《曲池荷》:「浮香繞曲岸,圓影復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這首詠物詩,敘述者和歌詠的主體對象是分離的。敘述者是詩人,主體對象是池荷。詩句是圍繞主體對象展開的,詩人的思想情感是依附在主體對象允許的范圍內的。要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解讀主體對象。該詩寫荷花的香艷,也寫荷花擔憂因秋風而過早的飄零。只有解讀了荷花的這一形象,才能品味出詩人在詩中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蹉跎歲月的情感。又如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詩人與詩中的主體對象思婦也是分離的。詩句都是扣緊思婦寫,詩人渴望和平的願望,是通過思婦的思念丈夫(良人)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表現出來的。 置身於景物人事之中的敘述者,敘述者往往和主體對象合二為一。例如,陶淵明《歸園田居》、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登高》、陸游《書憤》、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聲聲慢》等。這些詩詞,都直接表露了詩人的思想情感,我們讀詩,就是與詩人的直接對話。 讀詩,不應忽略敘述者的立場,這對鑒賞詩不無幫助。 另一個識「人」的含義,指對作者的認識。對作者的認識途徑有二:一是調動文學常識記憶庫中的知識儲備,二是藉助現場的材料——詩詞後面的注釋。了解作者,可以幫助我們解讀他的詩,因為有些詩,作者抒發的情感往往與他的背景有關。 3、辨「文」 所謂辨「文」,指從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詩描述的內容各不相同,有山水田園的、邊塞羈旅的、宮廷閨怨的、送別酬答的、詠物寫景的、寄興詠懷的,不一而足。 通過對詩歌內容的辨認,有助於對詩歌情節的把握和情感的領悟。例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當我們得知這是一首詠史感懷詩,那麼,我們就可以較容易地明了所寫的史實內容:越王破吳凱旋,戰士盡衣錦榮歸,如花般的宮女擠滿華麗的宮殿,真是榮極盛極一時。掌握了這一敘述情節,再與「只今」一句所寫的荒涼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就較容易把握詩人對盛衰的感慨。柳永《雨霖鈴》,當我們獲知這是一首離別詞之後,我們同樣可以比較輕松地掌握它的情節:一對戀人長亭惜別,他們纏綿留戀,無奈船夫催發,他們哽咽著離別,女主人公想像著情人的去處和途中的景況,並且設想自己日後生活的寂寞孤凄。明白了詞的情節,就能進一步體會它所表達的情感。又如李綱《病牛》:「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精疲誰復傷。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這是一首詠物詩,它的主體對象是「病牛」。當我們辨清了「文」之後,它的情節就很清楚了:病牛為人耕種,結果,他們收獲了很多,而病牛自己卻筋疲力盡,無人為他的老病衰弱而傷感;然而,只要眾生能夠溫飽,他甘心情願讓病弱的身軀倒卧在殘陽里。了解了情節之後,詩人的為民奉獻的情懷也就從詩句中透露出來了。 辨「文」,對我們進一步賞讀詩歌有一定的幫助。 4、看「注」 賞讀詩歌,離不開注釋。注釋往往能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關情況,有些注釋還能替我們解釋一些生僻難懂的詞,介紹有關典故的出處和提示用典的意思。 高考中出現的鑒賞古詩詞考題,它的注釋更具實用性。它除了幫助考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外,還往往暗示詩的內容,或意境或其寫作風格。例如,有一道高考模擬題是閱讀兩首詩,一首是朱余慶的《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另一首是張籍的《酬朱慶余》:「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考試的第一題是:從兩詩的內容上看,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張詩對此表明了什麼看法?在這兩詩後試題之前,命題者給出一個註:朱慶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試前寫下此詩,徵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兩首詩都用了「比」這種寫法,如果沒有這個注釋,許多考生恐怕看不懂詩的內容,更談不上回答准確了。有了這個注釋,就大大降低了答題的難度。又如2007年福建省的高考詩歌鑒賞題選的是宋朝謝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有一道題是: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同樣,命題者對原詩給出了兩個注釋: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後隱居福建。後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有了這兩個注釋,詩人所抒發的國破家亡之恨和決心學習梅花凌寒獨開的不屈的斗爭精神,就容易明白了。 二、象、境體悟 象境體悟,這是讀懂詩歌無法迴避的,也是鑒賞詩歌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品讀意象和體味意境兩個方面。 1、品「意象」 所謂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觀物象。世間物象無數,詩人選此舍彼,或舍此選彼,完全是根據創作時內心情感和表達志趣的需要。在不同情感或志趣的導引下,就是同一物象也會選取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意象。例如,同是詠蟬,虞世南寫:「垂綏飲清露」、「居高聲自遠」。駱賓王卻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位詩人都選取了露水和聲響兩個客觀物象,但因為當時詩人的處境不同,情感有很大的區別。虞世南身居高位,以清高風雅自許,自負才華;駱賓王無辜遭誣身陷囹圄,含冤莫白。所以在詩中的意象完全不同:一是「清露」「聲遠」;一是「露重」「響沉」。又如,同是月,不同詩人筆下的意象也不同。王維說「明月松澗照」,劉禹錫感慨「淮水東邊舊時月」,柳永卻道「楊柳岸曉風殘月」,李清照又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里「明月」、「舊時月」、「殘月」、「月滿」,都是根據詩人當時的心境選取的不同意象,傳達的是詩人的情感志趣。 另外,有些意象,還有著傳統的文化象徵意義,它們的意義較為固定。例如,梅花象徵不屈和高潔,鴻雁象徵相思和信使,浮雲象徵遊子或小人,梧桐象徵凄涼和悲傷,菊花象徵清高和堅強等等。如果,我們懂得這些意象的傳統文化象徵意義,對我們理解詩歌有較大的助益。就考試答題來說,幫助更大。例如2002年全國高考卷中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有「此夜曲中聞折柳」句,考題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考生如果掌握了「楊柳」的傳統文化象徵意義,那麼,解題就變得容易了。 意象,承載著詩人內在的思想感情與外在客觀物象的統一。我們要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志趣,就要仔細品味意象和意象的含義。 2、味「意境」 意境,是擇取的意象與灌注詩人情感的氛圍共同營造的境界。營造意境是詩人表情達意不可缺少的手段。解讀意境,就能把握詩人的情感志趣。例如,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前三聯選取十二個意象:秋天、日晚、空山、新雨後、明月、松間、清泉、石上流、竹喧、浣女、蓮動、漁舟。這些意象共同營造了一個和平、寧靜、純朴的生活環境,表現詩人樂於歸隱田園生活的意趣,同時也從反面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生活的放棄。杜甫《登高》前兩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聯八個意象,展現了一幅深遠空曠的深秋圖景,與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共同營造了沉鬱、蒼涼、悲壯的意境,抒發了詩人那種憂時傷世,感懷自身飄零的深廣無極的情懷。 意境,離不開情與景,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解讀意境要從景入手,入景而悟情。例如,杜甫《江漢》的頷聯和頸聯:「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我們從「片雲」和「孤月」入手,可以從它的無依孤獨中把握詩的凄涼意境,悟得詩人孤苦無助的蒼涼心境。從「落日」「秋風」中,可以體驗到景物的壯闊境界,從而感受到詩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情懷。 意境的營造,是心與物的融合。解讀意境,就能解讀抒情主人公的藝術形象。例如,宋朝朱淑真《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詩人在這里營造的正是景與情會,心與物融,共同營造出孤冷寂寞的意境,塑造了主人公凄涼孤獨、愁怨難眠的形象。 三、技巧品賞 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表現手法、修辭手段、抒情方式。 1、理「手法」 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渲染襯托、正側面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諸覺結合、虛實結合等。 鑒賞詩歌,懂得它的表現手法,對我們深入解讀它不無幫助。例如,《關睢》、《蒹葭》兩詩的開頭,《孔雀東南飛》起首兩句,都是用的起興手法。《碩鼠》用的是比的手法,把貪婪的統治者比作「碩鼠」。但是,詩中最突出的莫過於用賦的手法。賦,按朱熹的說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按如今的意思,近於描寫(由於後面有關手法,都離不開賦,故此此處略去不述)。 渲染,本是畫畫的一種手法,指在畫面的某一個地方,畫家用濃墨重彩來突出它,就是渲染。就詩歌來說,本來一兩句就寫完的,詩人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如《木蘭詩》寫木蘭從軍臨行之前的東西南北市買裝備就屬於渲染;寫木蘭出征十年後回家時,爺娘姊弟的動靜,也屬於渲染。 渲染屬於正面描寫,襯托屬於側面描寫。例如《陌上桑》第一節描寫羅敷,先從正面描寫她的美,接著從「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動作反應側面襯托羅敷的美,並且比正面描寫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襯托可分兩種:正襯和反襯。正襯,是用程度不同的相同事物襯托。諸如以動襯動,以靜襯靜,以樂襯樂,以哀襯哀,以美襯美,以丑襯丑之類。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詩以「六宮粉黛」黯然失色襯托楊貴妃的千嬌百媚。這里用的正是以美襯美的手法。柳宗元《江雪》,以鳥跡人蹤滅絕,襯托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而這正是詩人不屈精神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襯托。諸如以動襯靜,以靜襯動等。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都是用以動襯靜的方法。 詩人有時為了能夠更形象生動地再現現場的情景,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例如,動靜結合: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杜甫「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王建「一院落花無客解,半窗殘月有鶯啼」。遠近結合: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沈佺期「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柳宗元「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諸覺結合:王維《鹿砦》:「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前兩句從聽覺上落筆,後兩句又從視覺上染色,襯托出環境的清幽。又如王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李賀「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劉方平「秋後見飛千里雁,月中聞搗萬家衣」;杜甫「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劉滄「白鳥影從江樹沒,清猿聲入楚雲哀」。有的綜合運用多種手法:趙瑕「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詩人從遠近兩個角度選取畫面,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表現主人公秋夜思歸難眠這一情景。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四句詩,景分遠近,視有俯仰,聽備急哀,動靜相襯,多種手法錯綜。 對比手法,在古代詩詞中很常見。例如,李紳《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全詩運用對比:「一粒粟」與「萬顆子」,「無閑田」與「猶餓死」。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第一聯,句內各自構成對比,第二聯,上下句對比。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花。」通過夢境,將現實的寂寞落魄與昔日的春風得意奢華形成強烈對比。又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屍骨」;高適「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虛實結合,也是詩歌常用手法。例如,王翰《涼州詞》,前三句詩極寫軍中將士縱酒痛飲的豪壯,屬實寫;最後一句「古來征戰幾人回」,屬虛寫,它將眼前情狀與戰爭的歷史情景聯系起來,留下一個巨大的空間讓人想像,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滿,主題更加深刻。李白《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前兩句實寫內心的憤慨和茫然,後兩句運用比喻象徵手法,形象地表現前途行路的艱難,屬虛寫。柳永《雨霖鈴》,上闋實寫一對戀人別景別情,下闕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良辰美景」、「縱有千種風情」,都是設想別後的情景,屬虛寫,它把主人公的痴情刻畫到極處。 掌握了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我們解讀鑒賞詩歌就容易許多。 2、懂「修辭」 古代詩詞中,為了使描寫的對象更形象,常常運用修辭手法。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用典等。 運用貼切新穎的比喻,能夠加強詩的表現力,使形象更加生動。例如,杜甫寫漂泊:「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寫春汛、老眼昏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秋娘寫珍惜年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益寫受降城的優美夜色:「回樂烽前沙化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白居易寫波浪寫飛雁:「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李商隱寫刻骨相思、堅貞愛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蘇軾寫雲雨:「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寫水波沖激:「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陸游寫羈旅的飄泊滄涼:「蝴蝶夢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范成大寫打稻聲音:「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文天祥寫河山沉淪和自身漂泊無依:「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寫自己忠貞:「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擬人手法,是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手法。它往往使所詠事物帶上了情感,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例如,張說寫秋風:「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李白寫春風:「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寫家鄉水:「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姜夔寫池塘樹木:「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張泌寫月:「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楊萬里寫泉寫樹:「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陳與義詠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還有整首運用擬人手法的,如韓愈的《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對晚春花木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同時將自己的褒貶寓於其中。 詩詞中的誇張,可以把所歌詠的對象描繪得更生動、更形象、更有感染力。詩詞中不乏誇張。例如,李白寫行舟快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喝酒:「會須一飲三百杯」,「愁來飲酒二千石」。杜甫寫洞庭湖的浩瀚:「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樹木的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寫公孫大娘舞劍效果:「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李賀寫戰爭迫在眉睫,形勢危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陸游寫山河的遼闊雄偉:「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寫「愁」,李白說「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一水牽愁萬里長」;李煜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陸游說「閑愁萬斛酒不敵」;賀鑄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用典,可以用簡省的詞句表達豐富的內容,常常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懂得詩詞中典故的意思,就可比較容易解讀詩句。例如,王維《山居秋暝》結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借《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意,懂得這個典故,就能領悟詩人反用其意,表達自己樂於歸隱的生活意趣。李白《行路難》用了三個典故:姜太公磻溪垂釣後遇文王,伊摯將要受到商湯徵聘時夢見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經過,少年宗愨回答叔父問他志向時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三個典故表現了李白積極用世,對前途滿懷希望的心情。 詩用典,詞也常用典。例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用了三個典故:孫權射虎,漢馮唐持節雲中重新起用魏尚,《晉書"天文志》傳說天狼星「主侵掠」。蘇軾借孫權表現自己的英武豪邁;借對馮唐持節的故事表達自己急切盼望重新被起用,為國建功立業的願望;用「射天狼」,具體表現自己赴身疆場,殺敵立功,為國效命的愛國主義情懷。辛棄疾更是慣用典故,他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用了與張翰、劉備、恆溫三人有關的三個典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了與孫仲謀、劉寄奴、劉義隆、霍去病、廉頗五人有關的五個典故。我們在閱讀這些詩詞的時候,能夠解讀這些典故,就能夠領會詩詞的思想感情。 詩詞中的修辭手法,除上述幾種外,還有對偶、借代、反復、設問、對比等。 3、悟「抒情」 詩的本質是抒情的。只是抒情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間接抒情。 直抒胸臆,主人公的強烈情感在毫無掩飾的情景下直接表露出來。例如,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直接表現了主人公對愛情坦白、執著、熱烈、無所顧忌的情態。又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岑參「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鄭板橋「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姜夔「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這些詩句,都是直接抒發情感的。 詩在直抒胸臆之外,更多的是採用間接抒情。間接抒情,指詩人藉助事、物、景、境較含蓄地表達情感。這樣,使詩情顯得更濃郁,更有感染力。間接抒情,最常見的是借景抒情。許多優秀的詩詞,往往景語即情悟,寓情於景。例如,《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寫出征,用楊柳表現依戀之意;寫歸來,用雨雪表現悲哀之情。戴叔倫《題三閭大夫廟》:「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三、四兩句借寫日暮秋風吹動蕭蕭楓林來表現屈原的「怨」,表達詩人對屈原那深長的同情。李益「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王昌齡「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元稹「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柳永「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姜夔「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這些詩句,都是寓情於景,借景抒情。 古詩詞中,寓情於景,寓景於情,情景交融,雖有區別,但它的本質都是借景抒情,因此,我們在一般的詩歌鑒賞中,可不作細分。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夫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描寫景物,往往離不開情感,常常是因情取景,因情生景。我們在閱讀具體的寫景詩句的時候,要學會細細體悟詩句中蘊涵的情感,這有助於我們解讀整首詩。 本文從外部感知、象境體悟、技巧品賞、三個方面,探討了鑒賞古代詩詞的一些方法。當然,對一首具體的詩詞的鑒賞,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如果經常有意識地綜合運用這些方法,那麼,對鑒賞古代詩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❺ 5首古詩 要注釋和賞析 賞析不要太多 少一點

5 《詠柳》 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 《涼州詞》 王之渙(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 《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 《涼州詞》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 《出塞》 王昌齡(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 《鹿柴》 王維(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yǐng)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靜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快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❻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賞析

這句詩的意思是感念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詩人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所作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

全詩原文如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白話文釋義: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6)幽州新歲作賞析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後受人所害,憂憤而死。

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此詩的首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因此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❼ 古詩三百首賞析

五言絕句
行宮(元稹)登鸛雀樓(王之渙)新嫁娘詞(王建)相思(王維)雜詩(王維)鹿柴(王維)竹里館(王維)山中送別(王維)問劉十九(白居易)哥舒歌(西鄙人)夜思(李白)怨情(李白)登樂游原(李商隱)聽箏(李端)渡漢江(李頻)八陣圖(杜甫)宿建德江(孟浩然)春曉(孟浩然)春怨(金昌緒)江雪(柳宗元)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終南望余雪(祖詠)宮詞(張祜)尋隱者不遇(賈島)送崔九(裴迪)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聽彈琴(劉長卿)送上人(劉長卿)玉台體(權德輿)
七言絕句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閨怨(王昌齡)春宮曲(王昌齡)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涼州詞(王翰)後宮詞(白居易)宮中詞(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餘)逢入京使(岑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早發白帝城(李白)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賈生(李商隱)隋宮(李商隱)瑤池(李商隱)嫦娥(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寄令狐郎中(李商隱)為有(李商隱)江南逢李龜年(杜甫)贈別·其一(杜牧)贈別·其二(杜牧)金谷園(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遣懷(杜牧)秋夕(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徵人怨(柳中庸)金陵圖(韋庄)滁州西澗(韋應物)桃花溪(張旭)寄人(張泌)題金陵渡(張祜)贈內人(張祜)集靈台·其一(張祜)集靈台·其二(張祜)楓橋夜泊(張繼)隴西行(陳陶)雜詩(佚名)回鄉偶書·其一(賀知章)瑤瑟怨(溫庭筠)月夜(劉方平)春怨(劉方平)烏衣巷(劉禹錫)春詞(劉禹錫)馬嵬坡(鄭畋)寒食(韓翃)已涼(韓偓)宮詞(顧況)
五言律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梓州李使君(王維)漢江臨眺(王維)終南別業(王維)終南山(王維)酬張少府(王維)過香積寺(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山居秋暝(王維)歸嵩山作(王維)次北固山下(王灣)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司空曙)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寄左省杜拾遺(岑參)聽蜀僧浚彈琴(李白)夜泊牛渚懷古(李白)贈孟浩然(李白)渡荊門送別(李白)送友人(李白)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涼思(李商隱)北青蘿(李商隱)蟬(李商隱)風雨(李商隱)落花(李商隱)登岳陽樓(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杜甫)別房太尉墓(杜甫)旅夜書懷(杜甫)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杜甫)月夜憶舍弟(杜甫)天末懷李白(杜甫)月夜(杜甫)春望(杜甫)春宿左省(杜甫)旅宿(杜牧)春宮怨(杜荀鶴)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雜詩三首·其三(沈佺期)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孟浩然)留別王維(孟浩然)早寒有懷(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孟浩然)過故人庄(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章台夜思(韋庄)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韋應物)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唐玄宗)灞上秋居(馬戴)楚江懷古三首·其一(馬戴)除夜有懷(崔塗)孤雁(崔塗)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望月懷遠(張九齡)書邊事(張喬)沒蕃故人(張籍)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許渾)早秋(許渾)送人東游(溫庭筠)尋陸鴻漸不遇(皎然)尋南溪常道士(劉長卿)新年作(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劉長卿)蜀先主廟(劉禹錫)闕題(劉昚虛)送李端(盧綸)送僧歸日本(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錢起)在獄詠蟬(駱賓王)江鄉故人偶集客舍(戴叔倫)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韓翃)
七言律詩
遣悲懷三首·其一(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元稹)贈郭給事(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王維)積雨輞川庄作(王維)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白居易)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岑參)登金陵鳳凰台(李白)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李商隱)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李商隱)春雨(李商隱)籌筆驛(李商隱)錦瑟(李商隱)隋宮(李商隱)送魏萬之京(李頎)詠懷古跡·其一(杜甫)詠懷古跡·其二(杜甫)詠懷古跡·其三(杜甫)詠懷古跡·其四(杜甫)詠懷古跡·其五(杜甫)宿府(杜甫)閣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登高(杜甫)登樓(杜甫)蜀相(杜甫)客至(杜甫)野望(杜甫)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春思(皇甫冉)寄李儋元錫(韋應物)望薊門(祖詠)貧女(秦韜玉)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高適)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崔曙)登黃鶴樓(崔顥)行經華陰(崔顥)利州南渡(溫庭筠)蘇武廟(溫庭筠)江州重別薛六柳(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劉長卿)西塞山懷古(劉禹錫)晚次鄂州(盧綸)贈闕下裴舍人(錢起)宮詞(薛逢)同題仙游觀(韓翃)
五言古詩
賊退示官吏(元結)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渭川田家(王維)西施詠(王維)送別(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青溪(王維)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岑參)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李白)春思(李白)夢李白·其一(杜甫)夢李白·其二(杜甫)望岳(杜甫)贈衛八處士(杜甫)佳人(杜甫)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溪居(柳宗元)送楊氏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韋應物)夕次盱眙縣(韋應物)東郊(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宿王昌齡隱居(常建)感遇·孤鴻海上來(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張九齡)感遇·幽人歸獨卧(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春泛若耶溪(綦毋潛)
七言古詩
石魚湖上醉歌(元結)長恨歌(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金陵酒肆留別(李白)韓碑(李商隱)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李頎)古意(李頎)送陳章甫(李頎)琴歌(李頎)古柏行(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杜甫)寄韓諫議(杜甫)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漁翁(柳宗元)登幽州台歌(陳子昂)石鼓歌(韓愈)山石(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韓愈)
樂府
涼州詞(王之渙)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塞上曲·蟬鳴空桑林(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王昌齡)長信怨(王昌齡)渭城曲(王維)秋夜曲(王維)洛陽女兒行(王維)老將行(王維)桃源行(王維)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李白)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難·大道如青天(李白)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李白)將進酒(李白)玉階怨(李白)長相思·其一(李白)長相思·其二(李白)長干行·君家何處住(李白)蜀道難(李白)子夜吳歌·春歌(李白)子夜吳歌·夏歌(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李白)子夜吳歌·冬歌(李白)關山月(李白)江南曲(李益)古從軍行(李頎)哀王孫(杜甫)兵車行(杜甫)麗人行(杜甫)哀江頭(杜甫)金縷衣(佚名)獨不見(沈佺期)烈女操(孟郊)遊子吟(孟郊)燕歌行(高適)長干行·君家何處住(崔顥)長干行·家臨九江水(崔顥)塞下曲·鷲翎金僕姑(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塞下曲·野幕敞瓊筵(盧綸)
嗯,我也不知道怎麼答,就找了那麼多,如果要詳細的,見下: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代替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贊梅花的高風亮節,詩人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見認為,該題畫詩,點出創作意圖,強調操守志趣,在藝術史上甚至比《墨梅圖》本身還要出名。

❽ 結合具體一首唐詩進行賞析

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風。③
風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劉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贊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注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
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風聲。 ④罹:遭受。凝寒:嚴寒。

【品評】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徵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象詩中「風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復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盪,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不舍。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麼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朴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余、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於感傷。但並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寫來多麼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登幽州台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

【作者簡介】: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俠。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子昂集》。
【注釋】:幽州台:又稱燕台,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悠悠:無窮無盡的意思。愴然:悲痛傷感的樣子。涕:眼淚。
【賞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出征,帶兵的將領是個草包,接連打了幾次敗仗,陳子昂提了很多建議,也未被採納,眼看著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戰國時廣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憤之極,寫下了這首《登幽州台歌》。詩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不覺中流下熱淚。這是詩人空懷抱國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吶喊。細細讀來,悲壯蒼涼之氣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送元二使安西: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里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彷彿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濛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凈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復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於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復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
唐五代?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注釋】: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謝眺樓:又稱謝公樓,也稱北樓。校書:官名,校書郎的簡稱。雲:李雲。蓬萊:指東漢時藏書的東觀。建安骨,指漢獻帝建安年間,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風格剛健清新,被後世稱為「建安風骨」。

【簡析】:
此詩的重點不是寫離情別緒,而主要是感懷,抒發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的牢騷。全詩感情沉鬱、奔放幾乎句句都是精華,是李白詩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於天寶十二載游宣州,恰遇李華以監察御史身份來宣城辦事,共登謝朓樓,乃作此詩。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報國無門之苦悶情懷。通過對蓬萊文章、建安風骨、謝朓詩歌之豪情逸興的贊美,在歷史的深處勾勒出一個理想化的精神范型。而以此與煩憂現狀作鮮明對照,更激起「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那樣的無從消解的情感沖突高峰。此外,詩中採用時間穿插的藝術結構,強化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表達效果,而且對於「昨日」、「今日」之時間階段性特徵,皆以「棄我」、「亂我」為衡量標准,尤可見自我中心地位。

❾ 古詩十首賞析加意思,急!!

  1.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意思:

早晨告別朝霞繚繞的白帝城,一日間行程千里回到江陵。兩耳邊仍然響著沿岸猿叫聲,輕輕的船兒早已越過千山萬嶺。

黎明,為我送行,彩雲,籠罩著白帝城,一葉輕快的小舟,會把我帶到千里外的江陵,兩岸的猿猴,不停地啼叫,小舟載著我的歡快,越過了重重高山,重重險嶺。

賞析: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 抒發了詩人愉悅的心情。「朝辭白帝彩雲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彩雲間」是寫白帝城的高。

彩雲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 「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願,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

詩人用 誇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了千山萬嶺。

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 ,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結起來,借猿聲回響襯托 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於詩的明快的節 奏之中。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長歌行(漢樂府)》

作者: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意思:

園里的葵花綠油油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陽光。

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

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

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麼時候啊它會再向西流淌?

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賞析: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反復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

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

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余意無窮。

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復吟誦。

3.《野望》

作者: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意思: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打獵到的獵物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賞析:此詩寫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力矯齊梁浮艷板滯之弊,是王縝的代表作之一。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

首句給中間兩聯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頜聯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

蕭條、靜謐,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感。頸聯寫秋野動景,於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

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而近的動態,也依稀可見。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該多好!

然而井非如此,這就引出尾聯:「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王績追慕陶潛,但他並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卻發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武,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4.《早寒江上有懷》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意思: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雲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賞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5.《絕句》

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意思:

在翠綠色的柳樹枝頭上,兩只黃鸝正在對話,一行美麗的白鷺向著尉藍色的天空飛去,杜甫客居在客棧,他打開窗戶。

看到對面西嶺山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再往前門河邊看,一艘艘船隻准備要到很遠的東吳去,很壯觀。

賞析: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

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6..《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約,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意思: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賞析: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

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

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

7.《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意思: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紀游寫景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

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

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三、四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

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里,詩人發揮大膽想像,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像的宏偉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

8.《觀獵》
作者:王維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

譯文:

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聲強風一起呼嘯!將軍的獵騎,飛馳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銳敏捷的鷹眼,積雪溶化了,飛馳的馬蹄更象是風追葉飄。

轉眼間,獵騎穿過了新豐市,駐馬時,細柳營已經來到。 回頭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無垠的大地啊,暮雲籠罩著原野靜悄悄。

賞析:

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中兩聯一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

詩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覺,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至如三四句既窮極物理又意見於言外,這是句法之妙。

「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遣詞用字准確錘煉,咸能照應,這是字法之妙。所有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達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與豪情。

9.漢江臨眺

作者: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意思:遠望漢江,在古楚之地與「三湘」之水相連接,又與長江各條支流匯聚合流於荊門。浩淼的江水彷彿一直延伸到了天地之外,山色蒼茫,忽隱忽現,若有若無。

依稀可辨的城邑在前方的江水中上下漂浮,洶涌澎湃的波濤使遠空也為之震動。襄陽這風和日麗的日子,要留與我和山翁醉酒賞景。

賞析:這首《漢江臨眺》是王維融畫法入詩的力作。「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縱目遠望,漢江橫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水勢浩渺。詩人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於景,情緒樂觀,給人以美的享受。

10.《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意思: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賞析:

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

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 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

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最後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像,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