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中國現代詩賞析

中國現代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9 16:43:35

1. 詩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賞析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是一篇極具愛國熱情的現代詩歌。在詩歌中,內詩人熱情歌頌了容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現代改革開放的取得的成就。

這是一篇能極大鼓舞學生愛國激情的現代詩歌,作者在詩歌的創作中,把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現代改革開放的成就結合了起來,從祖國的地大物博、歷史文化與近幾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等多方面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營構一種既植根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又遨遊於廣闊的理想天空的現代詩風。

詩句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民族情、中國魂,表達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2. 推薦賞析分析現代詩的書

這是一本有關詩歌的大學教材,同時也是一本獻給青年文學愛好者的讀物。
20世紀是人類詩歌史上最燦爛的黃金時代(北島語),它,成了本書的底色。
21世紀與時下「活得匆忙,來不及感受」的人們撞個滿懷,本書沾滿新世紀的晨光。
俄國詩人奧西普·曼傑施塔姆給詩歌下的定義是:「黃金在天空舞蹈。」
讓我們和詩歌一起還鄉,去繆斯的土地上盡情舞蹈吧!
「現代詩欣賞與創作」最初是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傳播系開設,後擴展到全校本科生的一門公共選修課。課程的開設,和新聞傳播系誕生的1987年是同一個年份,至今已問世二十餘年。
本教材在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列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影視傳播教育高地」科研項目。它的最終付梓出版,與其說是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前行中踩下的眾多腳印中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腳印,毋寧說是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的前行為這個小小的不起眼的腳印開拓了一片腳踏實地的空間。

戴達奎,男,筆名戴達。1947年出生於江西婺源。1969年高中畢業於復旦附中。197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外童話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特約審稿人。中國香港崇文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中國童詩》編委。2010年出任吉林美術出版社「七色花童書坊」策劃兼主編,年內推出60餘部童書。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傳播系副教授,曾任系主任助理、文學教研室主任。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舊事重提》獲1988年星星詩刊新詩大賽一等獎,童詩集《吹奏月亮》獲2009年中國童詩崇文獎提名獎。曾獲冰心兒童文學圖書新作獎大獎、新作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童話作品在我國港台地區出版並被譯成英文介紹到國外

前言
第一講 現代詩的「陌生化」
上編 現代詩「陌生化」的美學意義
一、「陌生化」的內容
(一)「陌生化」的定義
(二)「陌生化」的重要意義
二、「陌生化」的兩大要素
(一)詩的內容
(二)詩的語言
三、生成陌生化效果的創作技巧
(一)變形
(二)關系換位
(三)荒誕
(四)夢幻
(五)遠取譬
四、陌生化效果審美機制的合成元素
(一)生理元素
(二)心理元素
(三)腦機制元素
五、陌生化使形式具有阻拒性
下編 代詩「陌生化」創作解析
一、食指《相信未來》解析: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二、羅門《流浪人》解析:他用燈拴自己的影子
三、陳東東《雨中的馬》解析:詩人記憶的影子
四、楊煉《藍色狂想曲》解析:美少女走出貝殼在月光下歌唱
五、舒婷《四月的黃昏》解析:細微的靈魂的秘密顫動
六、沙鷗《新月》解析:新月折疊的小船
七、熊召政《漁暮》解析: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八、吉狄馬加《自畫像》解析:風在黃昏的山岡上悄悄對孩子說話
九、芒克《雪地上的夜》解析:給人驚喜的詩藝陌生感
十、西川《十二隻天鵝》解析:觸處生春,春生意境
十一、北島《一切》解析:憂患意識如天際的浮雲
十二、蘇金傘《夜巷》解析:糊塗得如攏了藕的塘泥
十三、拉格克維斯特《苦悶》解析:在遮暗的空間摸索
十四、埃凱洛夫《無形的存在》解析:畫面和聲音拱就詩的時空
十五、阿爾蓋齊《遺教》解析:關於詩創作的宣言
第二講 現代詩的審美視角
上編 現代詩審美視角的理論要義
一、審美視角是審美知覺的聚焦
二、選擇審美視角的外部因素
(一)地域
(二)民族
(三)經歷
三、審美視角姿式的選擇
(一)建構開采情緒記憶的最佳視角
(二)同一視角的縱深拓展
(三)視角的變換
下編 現代詩審美視角創作解析
一、北島《履歷》解析:倒掛在老樹上的眺望
二、羅門《車禍》解析:路反過來走他
三、馮至《什麼能從我們身上脫落》解析:化作一脈的青山默默
四、公劉《寄冥》解析:哀生民於鞭撲,恨網羅之高懸
五、江河《星星變奏曲》:內在力的沖擊與奔突
六、舒婷《路遇》解析:記憶的天空開出含淚的花朵
七、聞一多《心跳》解析:犀利而深刻的白警
八、梁南《野百合花》解析:沉甸甸的反思
九、周濤《這是一塊偏心的版圖》解析:對北方偏執的愛之奏鳴曲
十、詹姆士·梅利爾《題獻》解析:卑謙地輕貼上天使的手指
十一、拉格克維斯特《生命之船》解析:拷問永恆
第三講 童年思維:詩創作思維的雛形
上編 童年思維與詩性思維的比較分析
一、詩人是還能用兒童眼光去看的人
二、童年思維的特徵
三、激活童年思維並使之蛻變為詩性思維
四、保存和強化童年思維的情緒中樞
五、激活和喚起童年思維的記憶
下編 童年思維創作解析
一、戴天《祖父》解析:從千百里外含來了一滴淚
二、北島《迷途》解析:藍灰色湖泊是深不可測的眼睛
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析:輝煌生命中的一顆綠隹音符
四、梅紹靜《日子是什麼》解析:日子是雨天吱吱響著的楊木門軸
五、蘇金傘《雪夜》解析:像錦鷗投身湖泊擒取游魚
六、葉維廉《簫孔里的流泉》解析:大自然就是那吹簫人
七、伊蕾《黃果樹大瀑布》解析:白岩石一樣砸下來
第四講 現代詩的「原創意象」
上編 現代詩「原型意象」的美學價值
一、原型意象的定義
……
第五講 童詩的審美規范
第六講 顧城詩歌的意象
第七講 現代抒情詩的戲劇性
後記

3. 現代詩賞析

比如 煩憂——戴望舒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必讀理由
中國現代派的著名作品,古典的節奏,現代的哀愁有機結合。

名作賞析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人戴望舒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創作的詩數量不多(不過百餘首),卻在詩壇中佔有重要位置;他沒有系統的詩論,但他的《論詩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詩論》卻備受重視,他在詩壇以現代派的面孔出現,可在他生命的終端卻寫出了《我用殘損的手掌》這樣浸透了血淚的現實篇章。

在新詩史上,戴望舒自有他一席地位,不過地位並不是很高。

「五四」前後,科學與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美好的理想與黑暗的現實的激烈矛盾,籠罩了他們敏感的心靈。「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社會使命感籠罩了一個龐大的「煩憂」群。戴望舒就是這樣一位由現實世界轉到詩的世界中最忠實的煩憂者之一。他寫了許多煩憂者的詩篇,這一傑出的詩篇《煩憂》為這一群體的心態與精神作了集中的觀照與畫像。

這首詩出自戴望舒的詩集《望舒草》。作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詩壇的重要派別——「現代」派——的重要詩人,戴望舒的詩歌集中描寫了現代人的生命感悟與情感體驗的心靈軌跡。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陽光燦爛般的欣悅激動,也有陰雨綿綿似的苦惱煩憂,那麼,此刻郁結在詩人心中的煩憂是什麼叫呢?詩人沒有直接表露。

清秋是一個懷人的季節,大海寄寓著無盡的相思,讀來已是使人傷懷,加上「寂寞」,加上「遼遠」,便把詩人落寞無奈與欲罷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為深刻細致,一種「斷腸人在天涯」的感覺便油然而生。然而在這愁腸百結,落寞孤寂中,作者卻突發奇想,身邊有人來問你的煩惱,你的憂愁,這時你會如何回答?是和盤托出,把一腔愁緒全部告訴對方,還是諱莫如深,緊緊瞞住?自己雖有選擇的自由,但面對關愛你的朋友的詢問,你能裝聾作啞嗎?那麼,這種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達呢?「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這「不敢」二字實在是確切地表達了作者的矛盾心態,且把讀者引向無窮的遐想之中。上面四句,短短三十六個字,活畫出了作者深刻的懷念,激烈的斗爭,那種「欲說還休」的滋味,那種刻骨銘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長,又強烈迫切。

下面四句,將上面四句作逆向排列,粗粗看似迴文詩,細想又不是簡單的重復,更不是花拳綉腿般的故弄玄虛,而是作者那種絡繹不絕、日益洶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縱宣洩。首句既像反復,又似頂真,聯絡照應密不透風。盡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說出」。但想要心情傾吐的希望又是那麼迫切,在這里,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有心人不妨在那裡作一次感性的神遊。全詩以「清愁」作結,卻正好表達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卻道天涼好個秋」式的常語來表達自己復雜心態的不同尋常。

全詩八句兩組,呈軸對稱排列,形式整齊,音節和諧,這是作者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格律詩影響的結果,前四句的壓韻為後四句的復唱設置了先機,故讀來十分上口,給人留下齒頰生香的愉悅之感。

4. 一首現代詩(帶賞析)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版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權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濛的雲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恆。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遊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5. 現代詩簡介,賞析

現代詩賞析------《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 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盪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盤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雲彩呢?全詩一氣呵成,盪氣回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麼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 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置饋⒒婊

6. 著名現代詩全文及賞析

《斷章》 "新月派"詩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

原文: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賞析:

全詩分為兩節,恰似並置在一起的兩組鏡頭。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和「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組鏡頭攝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景象,第一個鏡頭中「你」是看風景的主體,到第二鏡頭里,橋上的「你」就是樓上人眼中的風景,成為看的客體了,主客體位置不著痕跡的轉換,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種相對性。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和「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兩個鏡頭又構成了另一組並列蒙太奇,是對前一組鏡頭顯示的哲學上的相對性的強化。詩人解釋說:「這是抒情詩,當然說是情詩也可以,但絕不是自己對什麼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

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意味進一步體會,也就超出一對男女相互關系的意義。」

李健吾認為,這首詩著重在「裝飾」兩個字,認為是「詩人對於人生的解釋」,「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裡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優秀詩作的深層意蘊是不可究盡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正是這首詩美麗的地方。

在藝術上,這首詩所表現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復雜的觀念與意緒,但是詩人並未進行直接的陳述與抒情,而是通過客觀形象和意象的呈現,將詩意間接表現,詩作有著突出的畫面感與空間感,意境深邃悠遠,又有著西方詩歌的暗示性,含蓄深沉,頗具情調。

(6)中國現代詩賞析擴展閱讀:

《斷章》創作背景

《斷章》創作於1935年10月,是一首精緻的哲理詩。據作者自雲,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於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由此而來。

7. 摘抄簡短現代詩進行賞析

《送行》

作者:林泠

那掛上紅燈馳來的

是最後的一班車

你輕輕躍上去,不要專回頭

我看得見你的影子屬

真奇怪啊,為什麼冬天竟會不冷

為什麼,一份聯想永不能被分割

縱然那懸著紅燈的車已駛來,載你離開

而我的歸途上,雨落著

有人豎起大衣的領子……

賞析

林泠作品通常帶有一種冷冷的色調,她很擅長把這種冷變為豐富的意象,轉化為詩進行情感的表達,如《散場以後》、如《造訪》、再如這首《送行》,幾乎都是冷冷淡淡的,

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清涼澄澈,如風如水.這種冷調子並不會使人寒冷,而是清清爽爽的,如一杯涼水,從口到喉,再經過食道到達胃裡,它總會讓人慢慢回味.

這首詩正是如此,「那掛上紅燈馳來的/是最後的一班車/你輕輕躍上去,不要回頭/我看得見你的影子"朋友風別也好,親人分別也好,本應該是依依不捨的,這里作者卻說不要回頭,

只願看著你的影子就好.「為什麼冬天竟會不冷」,「而我的歸途上,雨落著/有人豎起大衣的領子……」,真的不冷嗎?那為什麼會豎起領子?這里作者是矛盾的,把這種冷調子渲染得極為特別,

讓人讀起來反而暖暖的,這是林泠許多作品都有的一個現象。

8. 中國現當代詩人作品賞析

中國現當代詩人作品賞析
郭沫若
《鳳凰涅盤》本詩「象徵了中國的再生,同時也是我的再生。」
1、鳳凰的形象
詩借鳳凰「借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的傳說,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激情和狂飈突進的時代精神。詩人筆下的鳳凰形象壯美而崇高。她大膽否定舊現實的一切,揚棄因襲的舊我,嚴厲斥責淺薄猥瑣的群醜,熱烈嚮往新鮮、凈朗、華美、芬芳的新世界,體現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戰斗的樂觀主義氣概。它是年青詩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國的象徵。可以說。《鳳凰涅盤》是民族覺醒的詩的宣言。
2、藝術特色
想像瑰奇,色彩明麗,富有浪漫主義精神。
詩作把宇宙萬物和自我融匯在一起,造成一種萬物同源、和諧一致的境界,既表現詩人與祖國人民溶合為一的願望,也具有濃厚的泛神論色彩。
在詩歌形式上,它徹底打破了舊詩格律的鐐銬,借鑒西方自由體詩,形式自由奔放,實現了詩體大解放。
大量採用設問、排比、反復、重奏的手法。

聞一多
原名家驊,又名亦多,新月社詩人,《紅燭》《死水》。最早提倡新詩格律化的詩人。講究詩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洗衣歌》
1、1925寫於美,通過華僑洗衣工人的遭遇和感受,表達了深沉的愛國反帝的思想感情。
2、藝術特色
1)對答的形式。首尾兩節是洋人趾高氣揚的吩咐,中間六節是工人激憤的回答,自然平易,有民歌風味。
2)詩形整飭,有建築美。主幹每節五行末行為低行,句式大致相同;主幹之外,頭尾又配以兩節對稱的低行詩句。
3)有音樂美。全詩韻位固定,相同句式反復出現,迭唱手法的運用。
《死水》
1、主題思想
1)抒發詩人回國後因目睹種種現實而引起的悲憤心情。
2)詩中描摹的那「一溝絕望的死水」,是滿目瘡痍、腐敗破落的舊中國的象徵,涵蘊著對造成這一局面的帝國主義勢力和封建軍閥的揭露和斥責。
3)表達了作者希望丑惡的舊物早日滅亡的強烈願望。
2、以本詩為例看作者的「三美」藝術主張。
《死水》是其「三美」理論的最滿意的試驗。每行詩都由四個音步(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構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現的位置可以有變化,收尾都是雙音詞,讀來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琅琅上口;用詞注意色彩,形象鮮明;每節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齊。聞一多對新格律詩分提倡和實踐,有助於糾正「五四」以來部分新詩「散而無章」的弊病。

馮至
原名馮承直,「沉鍾社」詩人。《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
《我是一條小河》
本詩用以人擬物的手法,把「我」比作小河,以我流過森林、花叢和流入大海的途程為抒情線索,委婉表達對戀人一往情深的憶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
1、特色 1)用以人擬物的手法。
2)借「小河」「影兒」之間的自然聯系寫出兩心相印相隨。
3)構思新穎。 4)注意遣詞造句

戴望舒
原名戴夢鷗,三十年代的「現代派」代表詩人。《我底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
《雨巷》
本詩借寂寥雨巷獨自彷徨的描繪,寄寓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失望和痛苦的情緒。
藝術特色
強調自我的感覺,喜歡追求意象的朦朧,用象徵手法抒情。
十分注重音樂感,音節優美,韻腳鏗鏹,每節押韻二至三次,同時還以復沓,重復等手法強化詩的音樂性。葉評「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徐志摩
新月派詩人。《再別康橋》
詩的情境
詩抒寫了自己對康橋無限留戀和依依惜別的心情,微妙的展露了因「康橋理想」的幻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詩人十分注意藝術技巧。在詩里,他敏銳的抓住「金柳」「波光」「青荇 」「星輝」等具體而生動的形象,勾勒出無比美麗的康河晚景,巧妙的把氣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匯在一起,創造了耐人尋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對過去憧憬的留戀和眼前的離愁別緒。詩篇格調輕盈柔和,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夢幻般的情調。

殷夫
原名徐祖華,「左聯五烈士」之一。《孩兒塔》《伏爾加的黑浪》。
《血字》詩的革命性
紅色鼓動詩。為紀念「五卅」四周年而作。詩中,詩人以激越的情緒歌唱「五卅」偉大歷史意義,生動的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你怕困難、頑強戰斗的英勇氣概;並堅信勝利的明天必將到來。

艾青
詩集《大堰河》《北方》《曠野》,長詩《向太陽》《火把》。現代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自由詩的又一高峰。
《大堰河——我的保姆》本詩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的自由詩,是呈獻給千萬勞動農民的「贊美詩」,也是一首「給予這不公道世界的咒語」。
1、一首勞動人民的贊美詩
詩人以真摯的感情,抒寫了對哺育他長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懷念,揭示了一個勤勞的農村婦女的善良的靈魂,通過對她痛苦而悲慘一生的描寫,控訴了社會的黑暗與不義。大堰河在艱苦竭蹶中度過一生,但她總是含著笑不停的操勞著,這就是詩人為大堰河建造的永久的塑像,也是勤勞、忠厚的中國勞動婦女的塑像。因此,這詩是一首勞動人民的贊美詩。
2、藝術
1)通過敘事進行抒情,常用排比和對比手法來表達強烈的感情,用重疊的詩句或詩節反復詠嘆,使詩篇既明朗單純而又多姿多彩。
2)藉助聯想進行鋪敘,構成生動的畫面。
3)詩句長短無定,但有內在的韻律,音節和諧,色彩鮮明,情味極其深長。
《我愛這土地》的感情特色
詩表現出艾青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對祖國、對土地、對勞動人民真摯深沉的愛。詩人表示要像鳥一樣歌唱祖國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詩表現出一種「憂郁」的感情特色,這種「憂郁」是對災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動人,但詩人對祖國的「黎明」也抱有樂觀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寫。

何其芳
《預言》《夜歌》,散文集《畫夢錄》《還鄉雜記》。
《生活是多麼廣闊》
1、詩的思想內容
借想像的翅膀,遨遊於廣闊的生活的海洋中,啟發年輕人去發掘人生的寶藏,並勉勵他們將尋常的生活與偉大的目標結合起來,以堅實的勞動去接近美好的未來。詩格調明朗開闊,富於朝氣,迸射出對新生活熱切希望的火花。
2、體式特徵:用自由體,比較靈活的表達思想,不重押韻,但以流利樸素的口語形成動人的節奏,十分悅耳。

李季
有長詩《楊高傳》,詩集《玉門詩抄》。
《王貴與李香香》
1、主題
以土地革命時期農民革命運動為背景,通過一對農村青年的戀愛故事,深刻揭露了舊農村階級壓迫的悲慘狀況,生動的反映了陝北三邊地區農民鬧革命的狀烈景象,表現了革命與勞動人民幸福生活血肉相連的關系,(「不是鬧革命窮人翻不了身,不是鬧革命咱倆也結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戶人。」表現了革命與勞動人民幸福生活的血肉相連的關系。)
2、體式特徵
民歌體新詩,採用了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並加以革新創造,使其適於表現較大規模的現代生活內容。成功的運用重復個比興手法,來敘寫故事、塑造形象、實現主題。

臧克家
詩集《烙印》《罪惡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
《星星》
1、思想內容
詩用暗喻手法,以星喻人民大眾。對星星真摯的歌唱,體現著作者對人民的歷史作用的新認識。同時,詩作對星星們聚居的「另一世界」的深情贊美中,也不難看出作者對為一己私利而不惜荼毒生靈的黑暗勢力的憎惡,以及對人民的新世紀的熱切矚望。
2、詩風的轉變
本詩的主特點是,以口語般的淺白語言和告白式的親切口吻,來表達純真的詩情,臧以前的詩,極注重文字是錘煉,有的近於「苦吟」,本時期卻「從自己的圈套里掙脫出來」,力圖把詩寫得樸素自然,易於被群眾接受,此詩清新朴實,是詩風轉變的一個例證。

顧城詩二首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一代人》、《遠和近》作者顧城(1956—1993),北京人。70年代開始寫詩,著有詩集《無名小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島、顧城詩選》、《黑眼睛》、《顧城詩集》等,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一代人》一詩既是這一代人的自我闡釋,又是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寫照。黑暗要扼殺一個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殺卻沒有達到它的目的反而創造了它的對立物;黑色的眼睛;是黑暗使一代人覺醒,使一代人產生更強烈的尋找光明的願望與毅力。正是這堅毅的尋找,才使他們看到掩蓋在生活表象之下的、使人難以接受的本質。

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遠和近》一詩,是詩人對不正常生活的本質發現。此詩初發表時,被視為難懂的怪詩。按照當時僵化的閱讀方式,人們已被習慣鈍化的思維模式,此詩確實難於解讀。因為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於你與雲的距離。可詩人為什麼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呢?原因是詩人所寫的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系。在這扭曲了的關系中,一切都顛倒了。本應相親相近的人與人的關系,由於心的阻隔而疏遠了,顯得那麼孤寂而不可接近;因為人際關系的疏遠,人與自然反而拉近了距離,顯得十分親近。也許,正是由於人與自然的親切可近,更進一步顯示出人的孤寂;也許,正是這孤寂,常使顧城想到夢的天國。可顧城應該知道,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上,夢的天國是不存在的。

雙 桅 船 舒 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1979年8月 (選自《雙桅船》,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

所謂舒婷詩歌的「低音區」部分,是指那些採用朦朧、象徵的意象來表達詩人內在的復雜心態與細膩情感的作品。如《自畫像》、《往事二三》、《童話詩人》、《雙桅船》、《北戴河之濱》等等。這部分作品由於內蘊豐厚,表達曲折,具有較豐富的美學價值,需要人們通過多層次的分析與透視才能理解與欣賞。因此,常被人們視為晦澀朦朧的「霧中之花」。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採用象徵、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嚮往的「岸」。在執著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同時,在理想追求進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又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徵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徵。在朦朧詩中,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徵。全詩的目的不在於描寫一隻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象一隻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並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並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岸」象徵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雲,「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意象的運用,是本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緻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並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為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像並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緻,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並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而在畫面之下,隱含並跳動著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後四名:「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春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捲曲又捲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春,是一個被古今中外詩人寫得太多的題材。想到它,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一系列相關詞語與意象。那麼,如何用陳舊的想像寫出新的、給人以強烈感受的"春之歌"呢?新的感覺方式、新的詩學觀念以及新的詞語力量都是必須的。
穆旦是四十年代"九葉派"詩人的一個代表,也是現代詩人中非常成功的一個,他的創作被譽為"最能表現現代知識分子那種近乎冷酷的自覺性"(袁可嘉語)。他對英美現代詩人特別是葉芝、艾略特、奧登的熟悉,對他們的詩歌理論與批評理論的吸收,以及他年輕的活力,都使他的詩歌具有突出的現代特質。在《春》這首小詩中,這一切也表現得非常明顯。
現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調詩歌內在的張力和戲劇性,往往將一系列充滿對抗、沖突的詞語和意象組織在一起,以形成錯綜、復雜而又強烈的抒情形式。在穆旦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發現三組不同色調的詞語。其一是強烈而動感的:火焰、搖曳、渴求、擁抱、反抗、伸、推、點燃;其二是靜態的:綠色、土地、看、歸依;這是草與花朵的對立, 春天內在的對立;也是"醒"與"蠱惑"的對立,是人生青春期燥動的慾望與詩人沉思形象的對立。"窗子"是一種媒介,它分隔又聯系了"慾望"與"看",從而帶來第三組體現著張力共存的詞語:緊閉、捲曲、組合。這三組詞匯相互交織,組構了詩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詩歌沉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緊湊而充滿張力的語言;以及飽滿的節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麼,春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它是醒來,是第一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慾望與沉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與敞開的歡樂,也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後新的組合與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三位一體,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的和思想的敞盪,它們共同等待新的組合的出現。
詩人感受到對立觀念的沖突:清醒/沉醉、沉滯/飛揚、根基/擺脫,通過與"春"相關的生動意象他們得以表現出來:綠色/火焰、擁抱/反抗、緊閉/赤裸、土地/花朵、泥土/歌、捲曲/伸入。詩人的情緒也在變化著,從暖風吹來的煩惱和歡樂,到緊張的痛苦。如窗和眼,他沉醉和觀看著;如鳥,他歌唱和期待著。這是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沖動的迷戀與等待。

草 木 篇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 楊
她,一柄綠光閃閃的長劍,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藍天。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於把花掛上樹梢。丁香被纏死了,砍作柴燒了。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仙人掌
它不想用鮮花向主人獻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園,也不給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著,繁殖著兒女……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愛情來得最遲。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誘蝴蝶的時候,她卻把自己悄悄地許給了冬天的白雪。輕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別的花不配被白雪撫愛一樣。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麗。
毒菌
在陽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現了。白天,用美麗的綵衣,黑夜,用暗綠的磷火,誘惑人類。然而,連三歲孩子也不去睬他。因為,媽媽說過,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1956年10月30日成都
(選自《星星》1957年第1期)

《草木篇》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勛坦,1931年生,四川金堂縣人。1948年開始寫作詩歌、小說。著有詩集《農村夜曲》、《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游蹤》、《故園別》等。流沙河的詩歌成就主要表現在蒙難之際和復出之後。前者有《故園九詠》、《情詩六首》、《夢西安》等,大都寫真實人生,在困苦中追思美好,在劫難中傾訴忠誠,在抑鬱中暢想未來,帶有明顯的自傳色彩。這類詩把直率和含蓄、柔婉和剛毅融為一體,給人以質朴自然之美。後者有短詩《焚書》、《歸來》、《故園別》及長詩《太陽》、《老人與海》、《一個知識分子贊美你》等。短詩回顧既往,總結人生經驗,詩中不無苦澀;長詩則溝通歷史與現實,進行深刻反思,知識性與哲理性明顯加強。
《草木篇》是一組托物言志的散文詩。詩人通過對五種植物的描繪,藉以隱喻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立身處世之道。
組詩熱情地歌頌了孤直不屈、剛正不阿、忠貞不二的美好品格。詩人通過白楊那種寧死也不肯向誰彎腰的精神,贊美了在任何險惡的環境中也不卑躬屈膝的高貴品格;通過仙人掌沒有奴顏媚骨,終至被逐出花園,既對它那種頑強不屈的節操給以充分肯定,也對它的不幸命運寄予深切同情;通過梅花一旦把自己許給白雪,便一心等待冬天的到來,贊美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高貴品質,也啟示人們在政治生活中同樣要保持這種品格。
組詩還無情地揭露了損人利己、善於偽裝、暗中害人的丑惡行為。詩人在篇首引用唐代詩人白居易:「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的詩句,題旨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學篇中所寫的「藤」和「毒菌」。藤為了達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採取損人利己的手段,乃至把人置於死地;而毒菌則善於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害人,從而提醒人們要善於識破他們的偽裝,警惕現實生活中的兩面派。
組詩借寫草木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撻立身處世中的假丑惡,表達了作者的「善惡之心、坦誠太度和剛直人格」。
《草木篇》在藝術構思上以小見大,在表現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發上憎愛分明,在語言運用上剛柔並濟,堪稱當代詠物詩中的佳作。

詩歌鑒賞 北島《迷途》

沿著鴿子的哨音
我尋找著你
高高的森林擋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搖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測的眼睛

七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中,中國詩壇出現了一股名之為「朦朧詩」的風潮,習慣了新中國政治詩歌樣式的讀者多用此來指責這一批作者的晦澀難懂,因為他們在一首詩中找不到一個簡潔明了的「中心思想」,也看不到曾經熟知的昂仰氣派。在閱讀「朦朧詩」的過程中,讀者遭遇的一片「象徵的森林」,眾多意象枝繁葉茂地伸展著,昏暗了原本應該筆直寬闊的道路,讀者在「小路上」時刻面臨「迷途」的威脅,又隨時有著柳暗花明的驚喜。這種閱讀經驗打擊了當時人的期待視野,但似乎更切合詩歌本身的要求。北島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這首《迷途》不僅完整地體現了朦朧詩的特徵,而且由於內容的關系,它幾乎也成了我們閱讀詩歌的一個寓言
「朦朧詩」之所以朦朧,主要在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這批詩人重新發現了詩歌意象的繁復性和多意性,用形象思維的跳躍、逆轉和矛盾共存修正了以往詩歌的單意性和線性思維模式。如在這首詩中,「鴿子的哨音」常規應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喚,而且也的確導致了詩中「我」的「尋找」。但它指引的卻是「擋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隨後的「迷途」,光明與幽暗在矛盾中共存。這一矛盾現象又重現在尋找的結果中,「藍灰色的湖泊」、「微微搖晃的倒影」、「深不可測」都充滿了虛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實與錯誤的暗示;但第二人稱直呼的「你」,以及那雙「眼睛」,無疑是真實的,至少對詩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這種亦真亦幻、光暗閃爍的色彩正源自對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
第二個原因是,詩作者有明顯的懷疑與自省意識,從而更強化了詩歌涵義的曖昧。這首詩中,詩人顯然在置疑常規的尋找—克服障礙—找到模式,而是自覺接受了「迷途」,正是在這一次「理性」的放棄與自我意識的故意沉睡中,尋找的目標出現了。但詩人並不能無條件地相信這個目標,因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雙寓意無窮而又空洞的「眼睛」。這「眼睛」,也許是進一步迷途的誘惑,但也是對於下一次尋找的召喚,一如詩歌開首處「鴿子的哨音」。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也是一次尋找。我們受詩人的召喚走上征途,但目標並不明確,一如那雙眼睛,只能閃爍在森林深處幽暗的湖泊中。但尋找的過程是充滿意味的,它在時刻的迷途、轉向和頓悟中摸索前進,於矛盾和迷惑中尋得個人的理解。因此,這首詩又恍似一篇閱讀的寓言,提醒著我們詩歌閱讀中的微妙之處。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口供 --聞一多
我不騙你,我不是什麼詩人,\縱然我愛的是白石的堅貞,
青松和大海,鴉背馱著夕陽,\黃昏里積滿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愛英雄,還愛高山,\我愛一幅國旗在風中招展,
自從鵝黃到古銅色的菊花。\記著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
可是還有一個我,你怕不怕?——\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死水》
A. 詩歌從第二句開始用鋪陳手法,由白石、青松、大海、菊花構成了一幅絢爛多採的圖畫。
B. 「鴉背馱著夕陽」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烏鴉的神奇力量,一個「馱」字,用得十分傳神,使畫面極富動感。
C. 詩歌把愛國主義的熾熱理想與冷酷的現實作了鮮明的對照,形成強烈反差,在抒情中含有些許苦澀。
D. 「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是表現作者怨毒、激憤的詩句。詩人對舊我的自瀆式的否定,是為渴求靈魂的蛻變。
答案為B. 「鴉背馱著夕陽」,是指烏鴉在夕陽里飛翔,描寫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夕陽圖,並非是表現了什麼「烏鴉的神奇的力量」。

(二)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信仰 --綠原
羅馬斗獸場中間,\基督教聖處女\站在猛獸面前\以微笑祈禱:
——上帝與我同在啊。\斗爭養育著生命:\勝利一定與我們同在!
站在斷頭台前\我們微笑,\我們不祈禱。 1943 年
A. 「微笑的祈禱」是指基督教徒在面對各種災難時,總是能從容不迫,把生死置之度外。
B. 「斗爭養育著生命」,是說人類的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奮斗才是自我救贖的最佳方式。
C. 詩人認為,當他面對死亡時,只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他毫無愧悔地走向斷頭台,因為他戰斗過,他感到充實。
D. 詩歌所描繪的兩幅形象的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在民族抗戰中斗爭到底的決心。
答案為A. 這首詩所展示的是人類面對災難的行為選擇。它首先告訴我們,基督向人們昭示的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理想空間,而在災難面前,人們只能向虛幻的上帝祈禱,請求幫助。並未寫什麼基督徒「總是能從容不迫,把生命置之度外」。故A項的理解是錯誤的

(三)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霧中漢水 --蔡其矯\
兩岸的叢林成空中的草地;\地上的牛車在天半運行;\向上游去的貨船\只從濃霧中傳來沉重的櫓聲,\看得見的\是千年來征服漢江的纖夫\赤裸著雙腿傾身向前\在冬天的寒水冷灘喘息……\艱難上升的早晨的紅日,\不忍心看這痛苦的跋涉,\用霧中遮住顏臉,\向江上灑下斑斑紅淚。 1957年
A. 開篇把「兩岸叢林」化為「空中的草地」,把「地上牛車」化為「在天半運行」,出自於詩人獨特的視角和全新的審美情致。
B. 聽到「沉重的櫓聲」,見到「纖夫」的「雙腿」,賦予作者在船中耳聞目睹事物形象的沉重感。
C. 寫紅日「不忍心看這痛苦的跋涉」,用擬人的手法來直接表示作者心境的慘淡和生活的艱難。
D. 詩人一方面准確、獨到地把握事物的客觀形態,另一方面在客觀描寫中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情緒,構成特殊的審美境界。
答案為C. 作者對大自然的傾心和對旅行的偏愛,使他對於自然美的觀察和表現常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本詩就有這種特點。「艱難上升的紅日/不忍心看這痛苦的跋涉」這一細節是作者在船中所見,眼前的景物與作者對現實的沉重感受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不能說「直接表示作者心境的慘淡」,更沒有「作者生活的艱難」的意思。

(四)閱讀下面一首詩歌,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路 --許達然
阿祖的兩輪前是阿公 拖載日本仔\拖不掉侮辱 倒在血地
阿公的兩輪後是阿媽 推賣熟甘薯\推不離艱苦 倒在半路

9. 著名現代詩全文及賞析

在迷戀和期待中成長
———穆旦的《春》賞析

徐賢友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迷迷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們讀出了一個別一樣的「春天」:它是醒來,是第一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慾望與沉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敞開的歡樂,也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後的新的組合與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是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的融合。他們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和思想的盪漾,它們新的組合的出現會更美、更誘人。
這首詩表現出「三美」。動態美:火焰、搖曳、渴求、擁抱、等詞展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靜態美:綠色、土地、草與花朵等詞是春天亘古不變的特徵;對立美:「醒」與「迷惑」的對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動的慾望與詩人沉思形象的對立。這些構成了詩歌的沉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同時詩人將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沖動的迷戀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滯/飛揚、根基/擺脫,通過與「春」相關的生動意象(綠色/火焰、擁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現出來。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會更覺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戀中成長起來,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擁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