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名句
1. 岳陽樓記名句是
望採納,如下: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版子京之請,於北權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寫的。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名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 范仲淹岳陽樓記的經典名句
1、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見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寵辱:得寵受辱。這里是偏義詞,著重指「辱」。偕(xie鞋):一同。把酒:端起酒杯。這幾句大意是:精神愉快,心情開朗,一切屈辱的事都已遺忘,臨風舉起酒杯,內心喜氣洋洋。這兩句寫「遷客騷人」(被貶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岳陽樓見到周圍大好風光時的愉快心情,神情畢現。原文是:「登斯樓也,則有~者矣。」寫人們陶醉於自然風光時可以化用。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在……之先。這兩句大意是:憂在天下人憂患之前,樂在天下人安樂之後。~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表現出范仲淹時時處處不忘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和宏大抱負。這種以天F為己任,不計十人得失,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憂樂觀和濃重的憂國愛民意識,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肯定和稱道的,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應當繼承和發揚范仲淹這種無私精神。
拓展資料
這篇文章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准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准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3. 【岳陽樓記】中表現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名句是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表現了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在今天,這句話仍然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該為國分憂,為民著想,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強盛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幸福。
譯文:
慶歷四年(1044年)春,滕子京為岳州知府。第二年,政事順利,民樂兼備,重新建立了許多長期荒廢的事業。並重建岳陽大樓,擴大舊規模。同時還刻上了唐代智者和當代人的詩歌。並寫了一篇文章來描述這件事。
我看了看巴陵縣美麗的風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著遠方的群山,吞沒了長江的河流,水浪浩盪無垠。早或晚(一天),多雲,陽光充足,景色千變萬化。
這是岳陽建築的壯麗景色前人已經詳細地描述了它。然而,由於它向北通往五夏,向南通往麗水和湘水,被降官的官員和從南向北來的詩人大多聚集在這里。看自然風景所引發的感覺可能會有所不同。
如果雨勢連續而密集,有時整個月都沒有晴天。寒冷的風咆哮,混濁的波浪上升,太陽和星星隱藏它們的光輝,山脈隱藏它們的形狀;商人和旅客不能通過,桅桿下降,船槳折斷;到了晚上,天黑了,老虎在嚎叫,猿猴在哭。
(此時)登上岳陽大樓,會產生離開國都、思念家鄉、擔心(別人)說壞事、害怕批評、指責他的感覺。他的眼睛裡充滿了沮喪的景象,他極度悲傷。
至於溫暖的春風,陽光明媚的日子,湖水平靜平靜,天空與湖水相連。它是綠色和廣闊的。沙鷗有時飛有時停。美麗的魚在湖裡游泳;湖岸的草和沙洲上的蘭花有濃郁的香氣和茂盛的植被。
有時煙霧完全消散,明亮的月光傾瀉千里,(月光閃耀)水波閃耀黃金;寧靜的月光沒有風,就像沉進水中的玉石。漁夫的歌又唱又唱。這樣的樂趣是沒有盡頭的!(此時)岳陽樓上,會有一顆開放的心,一種歡樂的精神,忘記了榮辱的得失,舉起玻璃迎風,一種興高采烈的感覺!
喂!我研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也許不同於以上兩種情緒。這是為什麼?他們不快樂,也不悲傷,因為外國事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
在宮廷里當官員的人為人民擔憂;在宮廷里不當官員的人為國王擔憂。這樣,朝方也擔心官員,反對派也擔心人民。那樣的話,你什麼時候會高興?
那一定是說,「世界先憂慮,世界後幸福」?沒有這樣一個人,我還能和誰在一起呢?
4. 岳陽樓記經常默寫的名句有哪些
岳陽樓記經常默寫的名句如下: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釋義: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內或悲容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釋義: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釋義: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4、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釋義: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5、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釋義: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5. 《岳陽樓記》中的千古名句是什麼他的時代意義是什麼
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意義:天下之事,似桑田變幻,如大地沉浮。國家的富強與貧窮,民族的繁榮與落後,對此世人的態度不盡一樣。為"貧窮"和"落後」而憂,為"富強"和"繁榮"而樂,大凡是人之常情,而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極有遠見,此言就貴在"先憂而後樂"。
大概是"憂"與"樂"交織著。自古以來,為天下事先憂後樂的不乏其人:戰國的屈子,為國振興,"雖九死而猶不悔",最終憂死於汨羅江;宋朝的岳飛,"三尺龍泉走天下",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馳騁沙場,屢建奇功。
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不為烏紗帽落地而愁,卻為鴉片輸入,白銀外流的國難而憂,鎮守虎門,誓死禁煙。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千古傳頌。堪稱中華民族的脊樑。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先天下之憂而憂,發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疾呼,身無分文,心憂天下。
周恩來東渡日本,尋求救國的道路……在舊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國難而憂,然而僅是"憂"並不能救國,只有"憂"之餘猛然奮起,才有希望。請看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點燃星星之火,燃遍整個中華,給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那無數的覺醒者追隨他們南征北戰,死了,"處處青山埋忠骨";活著,"敢教日月換新天"!解放後,這些"先憂者"並不因自己先憂而要先樂。他們不求高官與厚祿,卻處處體恤國難和民艱,這種品格正是集中體現了革命者先憂後樂的精神。
原文內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白話翻譯: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盪盪,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
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5)岳陽樓記名句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於慶歷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對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為了鞏固政權,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後人稱之為「慶歷新政」。
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後為首的保守官僚集團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歷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於鄧州,而非寫於岳陽樓。
6. 岳陽樓記的名句
《岳陽樓記》中的兩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四字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岳陽樓記常考名句
1、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白話釋義:
像那陰雨連綿的日子,整月都不放晴,陰慘慘的風狂叫著,渾濁的浪頭沖擊著天空;日月星辰隱藏的光輝,高山也隱藏在陰霾之中;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上的桅桿被風颳倒,船槳也折斷了;快到傍晚時,天色陰暗,只聽見老虎在長嘯,猿猴在悲啼。
在這時登上這岳陽樓啊,就會產生因被貶遠離國都而懷念家鄉,擔心受人誹謗,害怕被人譏諷的心情,放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感慨萬分而十分悲傷了。
2、千古之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白話釋義:
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不因為景物的好壞而或喜或悲,也不因為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人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樣,做官也憂慮,不做官也憂慮。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會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嗎?
(7)岳陽樓記名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於慶歷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對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為了鞏固政權,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後人稱之為「慶歷新政」。
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後為首的保守官僚集團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歷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於鄧州,而非寫於岳陽樓。
按照宋代人的習慣,寫「記」以及散文一類的文章,本人並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過這種文章記錄事情、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8. 岳陽樓記中的兩句千古名句
1、名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意思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的遠大政治抱負。
2、全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3、賞析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9.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先天下內之憂而容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9)岳陽樓記名句擴展閱讀: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