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肖邦波蘭舞曲賞析

肖邦波蘭舞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9 14:56:13

A. 詳談肖邦波蘭舞曲創作風格

肖邦的波蘭舞曲根據其內容可分為兩類,其一是以強壯的、雄赳赳的節奏,敘述波蘭往昔封建時代的繁華;另一類則為憂郁的情緒,反映在沙皇俄國壓制之下苦難的波蘭。波蘭舞曲是波里尼在七十年代錄制的肖邦一系列出色的作品中,最精彩的一張。

波里尼是1960年華沙肖邦大賽金牌得主,他以獨一無二的藝術與技巧、忠於作曲家的要求以及個人豐富的想像力,具體地呈現出這些作品的精華。

企鵝評鑒在提到這張唱片時表示:「波里尼出色地掌握住了音樂里精細的詩意……這是權威的演出,就某方面來說比魯賓斯坦的演出更有說服力。」

(1)肖邦波蘭舞曲賞析擴展閱讀:

波羅乃茲(Polonaise),亦稱波蘭舞曲,起源於16世紀後半年。最初是貴族們攜其女伴,伴著音樂的一種有節奏的行進。1574年,波羅乃茲正式誕生於波蘭國王--安茹的享利的王宮中,並在一種硬朗、尚武的氣氛中茁壯成長。

它成為一種政治舞蹈,還有人曾專門為它填詞。關於「波羅乃茲舞曲」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最早起源於武士凱旋的舞蹈,另一種說法最早產生於民間的家庭舞會。

它大約每四分之三米一步,重音落在每小節的第二拍上,樂曲基本由二音部組成,有時也加入第三音部,所有終曲的結尾處都具有嬌柔的女性特徵。盡管這種舞曲總的來說充滿陽剛之氣,但卻用了一個極為陰柔的標題「波羅乃茲」。

B. 肖邦波蘭舞曲有幾首

全集

01 升C小調作品26第一號波蘭舞曲
02 降E小調作品版26第二號波權蘭舞曲
03 A大調作品40第一號波蘭舞曲
04 C小調作品40第二號波蘭舞曲
05 升F小調作品44波蘭舞曲
06 降A大調作品53波蘭舞曲
07 降A大調作品61幻想波蘭舞曲

08D小調作品71第一號波蘭舞曲
09 降B大調作品71第二號波蘭舞曲
10 F小調作品71第三號波蘭舞曲
11 G小調作品波蘭舞曲
12 降B大調波蘭舞曲
13降A大調波蘭舞曲
14 升G小調波蘭舞曲
15 降B小調波蘭舞曲
16降G大調波蘭舞曲
流暢的行板與降E大調波蘭舞曲 作品22
17 流暢的行板
18 光輝的大波蘭舞曲

C. 肖邦的波蘭舞曲

《英雄波蘭舞曲》降A大調,OP.53,作於1842年,鋼琴曲,是蕭邦所作16首波蘭舞曲之一(亦是最為宏偉的一首)。肖邦的創作靈感源於自己和祖國悲劇性的經歷,《降A大調波蘭舞曲》是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據說此曲奔馬節奏寫成的對比性中段,描寫了1683年英勇抗擊入侵者的波蘭國王約翰.勃比埃斯基的騎兵隊。該騎兵隊曾擊敗橫行歐洲的土耳其人,保衛了祖國,也拯救了歐洲。故又稱《驃騎兵波蘭舞曲》。又據說:蕭邦在作此曲時,由於傾注了他的全部愛國激情和對波蘭歷史的無限緬懷,竟彷彿聽到了波蘭先輩們的腳步聲,眼前出現了他們全副武裝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嚇得蕭邦逃離自己的創作室。由此可見,這首樂曲是具有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染力的。

《A大調軍隊波蘭舞曲》,斬釘截鐵的節奏,朝氣勃勃的音調,表現出這支軍隊威武雄壯的陣容、勇敢堅定的品格:

下面的主題頗有長驅直入的氣魄:

注意左手,是典型的《波蘭舞曲》節奏。有趣的是,這首「軍隊」精神的樂曲,並不是2/4拍子的,可同樣有進行的韻律。假如將這首樂曲與舒伯特《軍隊進行曲》比較一下,我們會感到這是一支真正能征能戰的軍隊。

《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是肖邦音樂中最受歡迎、受到最高評價的偉大作品之一。該曲寫作於1842年,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年間,各個國家、民族的鋼琴家和鋼琴音樂聽眾,始終為之激動不已。

樂曲開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區四個bE,用雙手八度強有力同時奏出,這轟然一響,足以使聽眾的心被吸附住,從此,直到曲終再也無法離開。當我們在震動之後還未及定神時,三條半音階平行地向上捲起,又猛然頓住,以後是各種不協和音,不同節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處掀起巨浪。戲劇性的緊張度愈演愈烈,直到覺得氣都透不過來時,第一個、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復出現的英雄主題,才豪邁、昂揚地奏出,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右手雙音旋律是富於感召力的英雄音調,左手堅實果斷的節奏表達出必勝的信心。這個主題段落稍有變化(右手提高了音域,加入八度音)地重復一次,音樂的意境也隨著更上一層樓。在高潮處,彷彿可以聽到刀槍劍戟的撞擊聲。之後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沖擊的音樂。沖擊得到暫時勝利後,引出一段不長的有抒情色調的感情濃重的音樂,彷彿戰斗間歇中的某種感觸(左手是《波蘭舞曲》的典型節奏):

這感觸很快轉化為戰斗的激情,導致再現英雄的第一主題。

然後音樂進入整個曲式的中段。任何人聽了這段音樂,都會不約而同地意識到,這是騎兵在賓士:

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徵馬蹄聲由遠而近。彈奏起來也不輕松,被稱為「鋼琴家的絆腳石」。右手的旋律,是戰士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聲調。如果說《A大調波蘭舞曲》讓我們「檢閱」了一支「能戰斗」的軍隊的話,現在我聽到的,則是一支「正在戰斗」的軍隊。騎兵的壯觀場面過後,經過過渡,控制,減速,音樂奇妙地落到一個單純、弱奏的D音上,引出一段難以形容的旋律,流暢、委婉、有一絲哀傷、有一縷溫情、還很高貴,又象夢幻的境界,與千軍萬馬、氣吞山河的氣勢形成強烈的對比:

音樂在這個「遠離戰場」的意境中流動、徘徊了較長時間,好象流連忘返。終於,音樂流入中音區,低音區,哀傷、溫情、夢幻都隱去了,情緒再度激昂起來,斗爭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剛毅的第一主題赫然而出,這也是主要主題的最後一次再現。尾聲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在勝利的歡呼、凱旋中結束全曲。

D. 求:肖邦 大波蘭舞曲(作品op.22)詳細作品分析或演奏要領

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 op.22

本曲是鋼琴獨奏,管弦樂團伴奏的作品。蕭邦的鋼琴曲中,有六首是和管弦樂團一起演奏的作品,其中兩首為鋼琴協奏曲。本曲一般的演奏方式皆將樂團部分使用鋼琴來代替。整個曲子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段為流暢的行板,第二段則是華麗的大波蘭舞曲。

- 行板 -

如夜曲般

樂曲結構:導奏、A、B、尾聲。

導奏:四小節,平靜的分解和弦,准備引出主旋律。這段伴奏令人有如置身寧靜的湖面般的感覺。

A:aba三段式加尾聲

a:由兩個八小節的樂句所組成,前半句四小節,再寫出雷同的後半句,以此形成一個八小節的大樂句,再加以反覆,形成一個十六小節的樂段。當然蕭邦的反覆,總是會將旋律加以裝飾變化。
b:這是和a段作對比的段落,只是一開始對比性並不明顯。
再現a:同前a,但後面的八小節增加了對位旋律。
小尾聲:伴奏音型並沒有改變,旋律則為十六分音符所組成。

B:拍號改為3/4拍,樂曲結構為ababa,可看成是輪旋曲式或小三段式。

a:三小節的樂句,再加以反覆。
b:由兩個三小節的樂句所組成。
尾聲:由A段的小尾聲和B段a的主題所組成。

- 波蘭舞曲 -

樂曲結構:有導奏與尾聲的復合三段式。

導奏:一開始即為波蘭舞曲的節奏。

三段式:ABA

A段:有尾聲的小三段式,伴奏使用波蘭舞曲的節奏。主題的呈現除了旋律外有時也出現技巧性的段落夾雜其中。

a:由兩個八小節的樂句所組成。 前八小節樂句:由兩個四小節的半樂句組成。後四小節:前兩小節是之前的模進。後八小節樂句:旋律中加入技巧性的段落。
b:和前a對比的段落,主旋律使用高低兩個聲部來對唱,後面則加入技巧性段落,再引出a再現。
再現a:同前a,但第三、四小節有變動,而後句則加以擴張。
經過句:兩個四小節的段落,後四小節模進前四小節。
小尾聲:8小節優美的旋律,第五、六小節模進第一、二小節。
間奏(經過句):准備進入下一段落。

B段:先兩小節的前奏,雖是波蘭舞曲的節奏,但有水波的音型。

主旋律:8小節的樂句,可分成2+2+4(1+1+2),最開始的四小節是兩小節的模進,後面四小節是一小節的模進。再將此8小節的樂句加以反覆並擴張成18小節。
經過句:這是段屬於自由發揮的技巧性段落。
再現A段:完全再現aba。

尾聲

這也是段屬於自由發揮的技巧性段落。最後在波蘭舞曲的節奏聲中結束。

以上來自資料,另推薦 魯賓斯坦 演奏版本
下載地址: http://www.mydcentre.com/club//lvzhou_Rubinstein_Chopin_10_Andante_Spianato_Grande_Polonaise_in_Eb_OP22.mp3

E. 關於肖邦波蘭舞曲軍隊的評價

A大調 波蘭舞曲《軍隊》 (作品40之1) 這首樂曲作於1838年,因《軍隊》而著名,這是由於曲中的第一、二兩主題的旋律,具有極為豪放、勇敢的軍隊性格之故。全曲必須以嚴格的速度來演奏。事實上,這是肖邦所寫的最華麗、最燦爛的波蘭舞曲之一。

傳統的波蘭舞曲就是以風格雄渾、豪放而著稱的,顯示出波蘭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在這首波蘭舞曲中更是集中體現了這一點。欣賞這首波蘭舞曲時,我們彷彿看到了古代波蘭的勇士們,那強健的體魄、豁達的胸懷、深刻而動人的虔誠融為一體,閃爍著騎士精神。

樂曲的構成為"ABA"三段體:

第一段:A大調。在這一段中,作者充分運用了色彩性變調,生動地刻畫出一群威武雄壯的波蘭勇士,身著鎧甲,腰佩戰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片段1)。

第二段:從D大調至降B大調到C大調的頻繁轉調。本段之前有一個號角般宏亮的過門,緊接著出現的本段主題具有斬釘截鐵般果斷、剛毅的性格(片段2)。

第三段為第一段的嚴格再現。

有一位鋼琴家評價道:"這首波蘭舞曲是劃分一個時代的分水嶺。李斯特曾在他的所有演奏會中彈奏過此曲。樂曲正如標題所提示的,無比輝煌、壯麗,波蘭的氣質顯得更加高貴。這一舞曲也多少具有一些戲劇性。它的每一個音、每一個節奏,都閃爍著生命與力的光輝。"

關於此曲有這樣一段軼事:一天夜裡,肖邦在屋中獨自彈奏此曲。正沉思於樂念之中,他突然產生了幻覺,感覺到一群波蘭武士及貴婦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於是肖邦在驚慌之際,拔腿逃出房間,整夜不見回來

F. 肖邦——A大調 波蘭舞曲《軍隊》作品分析與寫做背景

《英雄波蘭舞曲》降A大調,OP.53,作於1842年,鋼琴曲,是蕭邦所作16首波蘭舞曲之一(亦是最為宏偉的一首)。肖邦的創作靈感源於自己和祖國悲劇性的經歷,《降A大調波蘭舞曲》是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據說此曲奔馬節奏寫成的對比性中段,描寫了1683年英勇抗擊入侵者的波蘭國王約翰.勃比埃斯基的騎兵隊。該騎兵隊曾擊敗橫行歐洲的土耳其人,保衛了祖國,也拯救了歐洲。故又稱《驃騎兵波蘭舞曲》。又據說:蕭邦在作此曲時,由於傾注了他的全部愛國激情和對波蘭歷史的無限緬懷,竟彷彿聽到了波蘭先輩們的腳步聲,眼前出現了他們全副武裝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嚇得蕭邦逃離自己的創作室。由此可見,這首樂曲是具有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染力的。

《A大調軍隊波蘭舞曲》,斬釘截鐵的節奏,朝氣勃勃的音調,表現出這支軍隊威武雄壯的陣容、勇敢堅定的品格:

下面的主題頗有長驅直入的氣魄:

注意左手,是典型的《波蘭舞曲》節奏。有趣的是,這首「軍隊」精神的樂曲,並不是2/4拍子的,可同樣有進行的韻律。假如將這首樂曲與舒伯特《軍隊進行曲》比較一下,我們會感到這是一支真正能征能戰的軍隊。

《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是肖邦音樂中最受歡迎、受到最高評價的偉大作品之一。該曲寫作於1842年,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年間,各個國家、民族的鋼琴家和鋼琴音樂聽眾,始終為之激動不已。

樂曲開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區四個bE,用雙手八度強有力同時奏出,這轟然一響,足以使聽眾的心被吸附住,從此,直到曲終再也無法離開。當我們在震動之後還未及定神時,三條半音階平行地向上捲起,又猛然頓住,以後是各種不協和音,不同節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處掀起巨浪。戲劇性的緊張度愈演愈烈,直到覺得氣都透不過來時,第一個、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復出現的英雄主題,才豪邁、昂揚地奏出,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右手雙音旋律是富於感召力的英雄音調,左手堅實果斷的節奏表達出必勝的信心。這個主題段落稍有變化(右手提高了音域,加入八度音)地重復一次,音樂的意境也隨著更上一層樓。在高潮處,彷彿可以聽到刀槍劍戟的撞擊聲。之後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沖擊的音樂。沖擊得到暫時勝利後,引出一段不長的有抒情色調的感情濃重的音樂,彷彿戰斗間歇中的某種感觸(左手是《波蘭舞曲》的典型節奏):

這感觸很快轉化為戰斗的激情,導致再現英雄的第一主題。

然後音樂進入整個曲式的中段。任何人聽了這段音樂,都會不約而同地意識到,這是騎兵在賓士:

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徵馬蹄聲由遠而近。彈奏起來也不輕松,被稱為「鋼琴家的絆腳石」。右手的旋律,是戰士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聲調。如果說《A大調波蘭舞曲》讓我們「檢閱」了一支「能戰斗」的軍隊的話,現在我聽到的,則是一支「正在戰斗」的軍隊。騎兵的壯觀場面過後,經過過渡,控制,減速,音樂奇妙地落到一個單純、弱奏的D音上,引出一段難以形容的旋律,流暢、委婉、有一絲哀傷、有一縷溫情、還很高貴,又象夢幻的境界,與千軍萬馬、氣吞山河的氣勢形成強烈的對比:

音樂在這個「遠離戰場」的意境中流動、徘徊了較長時間,好象流連忘返。終於,音樂流入中音區,低音區,哀傷、溫情、夢幻都隱去了,情緒再度激昂起來,斗爭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剛毅的第一主題赫然而出,這也是主要主題的最後一次再現。尾聲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在勝利的歡呼、凱旋中結束全曲。

鄭重聲明,上述回答全部是抄襲,無一字為本人原創,東拼西摘的。

G. 肖邦波蘭舞曲

《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Polonaise Fantasie in A-flat Major Op.61 ,作於1845-1846年,呈獻給維勒夫人。這首波洛涅茲是肖邦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樂曲中幻想成份已經遠遠超過了波洛涅茲,比起他其他的波蘭舞曲要復雜得多。它的主題素材繁多、形象豐富、結構復雜,不似以往的波洛涅茲那樣形象較單一、結構較明顯。它所包含的主題很多,有非常自由的展開發展,可以說有著奏鳴曲的因素。波洛涅茲特有的節奏都在主要主題中留下了痕跡,並且經過各種變化。有些即興式的樂思的流露,優美的旋律與和聲奇巧的節奏交織,使波蘭舞曲明顯的輪廓消失了。

樂曲中有四個重要的主題,結構為自由曲式。引子很長,第一段為第一主題的發展、第二主題的呈示;第二段為四個主題輪流發展;第三段為音型的自由裝飾的發展,第一主題的再現和第四主題的再現。這四個主題不僅在音調上,在情調上都非常近似,但是它們的發展產生了相當鮮明的對比:占優勢的憂郁幻想色彩與戲劇性的因素形成對比。這就使得《幻想波蘭舞曲》與肖邦的敘事曲,尤其是《f小調敘事曲》Op.52 相近。

作品以一個相當長的引子開始。在聽眾眼前浮現出遊吟詩人、說唱家的敘事詩的形象,游吟詩人撥弄著他簡單樂器的琴弦,開始敘述自己的故事。引子把聽眾導入將要開始的浪漫主義氣氛中。剛強的戲劇性音調被憂傷沉思的音調所代替,好像說唱家沉入幻想地「撥弄著琴弦」,奏出從容不迫的音型,這音型進行在高音區逐漸沉寂。在引子的最後幾小節,第一主題的輪廓又呈現出來。這支感人至深的旋律的柔和的抒情色調用伴奏襯托著,伴奏時時表現出清晰的波蘭舞曲節奏。第一段主要是悲歌的情緒和朦朧的回憶,是最復雜的。也正是在這第一段里,它的主題發展給人以即興的印象。和聲的巧妙替換、節奏交織的變化莫測、旋律線的曲曲折折使人不容易抓住作曲家的思路。首次以抒情敘述性出現的第一主題,這時加以變形,添加了許多新的特點。其另外兩個主題的意義不大。第二段開始哀愁並沒有消失,但添加了新的情調。這里較為明朗,心情較為平靜。其和聲、調性關系比第一段簡單,結構也更為嚴整。第四個主要主題是凝神沉思的形象。帶有時快時慢的顫音的整個裝飾樂段是在屬和弦上,這一小段裝飾樂段正好做出准備,使第二段以愉快的冥想收場,回到第一主題上。在第三段中,轉調的段落以波洛涅茲的有力的節奏,進行愈來愈快、音量愈來愈響地引出再現部。肖邦在再現部這個部分中用慎密豐富的織體、強烈的節奏根本改變了主要主題的面貌。現在它已經不再是幻想抒情的歌調,而是戲劇的慷慨激昂的獨白。連接的段落也充滿了戲劇性,它引出第四主題的再現,但它已經沒有當時的平靜遐想性質,在這里已變成歡慶的結局。

人們都認為《幻想波蘭舞曲》是肖邦最復雜的一部作品。這是與喬治·桑離婚前肉體與精神都面臨悲劇結果時「苦惱的創作」的結果。在肖邦晚年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可怕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但到最後波蘭將是一個強盛的、美麗的波蘭,總之,波蘭。」這段話以及這首作品都充分表明,晚期的肖邦雖然日益陷入孤寂、哀傷、多病的深淵,但他對他的祖國、民族的復興始終抱有堅定的信念。李斯特對於此作曾評價:「這是染有無休止熱病的苦悶的肖邦的晚期作品,此曲到處充滿著被突然的變動所刺傷的憂郁,平安中的驚慌,忍無可忍的嘆息。猶如經歷過伏兵包圍而驚慌失色的人們,那種失望的心情,混亂的感情,又像是喝多了烈酒的那種激烈的近似瘋狂的焦躁與不安。這只能呵責人們美麗的被死一般的痛苦包圍的靈魂,精神已失去了意志,人被絕望所左右,是把痛苦的幻想用在了美的藝術效果里。除此之外再也聽不到誇耀勝利的歡呼聲。」盡管如此,在這首波蘭舞曲中,還是會很明顯的感覺到它的主題思想是對民族斗爭歷史的緬懷、想像,以及對祖國復興的憧憬。其中也流露有晚期肖邦特有的呻吟和哀嘆的情調,但最後是以一首壯麗的勝利頌歌結束。涅高茲在談到肖邦的作品「充滿歡欣鼓舞的心情、人的高尚的自豪感、崇高的人格」時,首先推崇《幻想波蘭舞曲》,他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幻想波蘭舞曲》的整個結尾更意氣風發的音樂」。

《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Heroique" Op.53 ,作於1842年,呈獻給雷奧。這首被認為是肖邦作品中的頂峰的波洛涅茲充滿了戰斗性和史詩性,是一部歌頌人民的光榮和偉大的宏偉作品。庫勒千斯基認為,此曲是肖邦從喬治·桑的塔中逃走,聽到了穿戴甲胄的祖先的腳步聲,看到了向著他昂首闊步走來的祖先的雄姿。

作品採用降A大調,3/4拍,主題呈現之前有一個暴風驟雨式的引子,它的音響逐漸增強,有疾馳的半音進行和帶強烈重音的和弦。斬釘截鐵的節奏、簡潔而堅決的音調表現出浩然的百折不撓的精神。剛毅的引子過後出現的主題動機也具有斬釘截鐵般的節奏,並有著管弦樂器演奏的雄渾性格,體現了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進一步發展後仍不失剛毅的性質,呈現出一幅激烈搏鬥的圖畫,有時甚至可以聽到刀劍鏗鏘、護盾撞擊的聲響。

作品的中間段落以其左手持續奏出均等的八度雙音聞名,由於它特別難以演奏,因此是許多鋼琴家的「絆腳石」。通過左手反復的固定音型,象徵了騎兵馬隊由遠而近的馬蹄聲,具有勢不可擋的威力,而右手則奏出雄壯洪亮的號角聲。據說這是在描寫1683年波蘭國王約翰·索比埃斯基的騎兵隊,這個騎兵隊曾擊敗過橫行歐洲的土耳其人,保衛了祖國,也拯救了歐洲。肖邦把這個畫面性與深深觸動聽眾心弦的感情結合在一起,因此這首波洛涅茲又可稱為「驃騎兵波蘭舞曲」。這段強有力的音樂一往直前、不可遏制地進行,音響一直增漲到極限,隨後進入一個短小的抒情段落。這個段落起到了襯托的作用,引出力量充沛的基本主題的反復。

這首波蘭舞曲感人至深的力量不只在於音樂形象非常突出,肖邦把這些形象都加以了發展,創造出宏偉的「鋼琴交響詩」。

參考分析:

作品為復三部曲式結構。

樂曲開始有十六小節的引子,其前四小節是引子音樂的基本素材。緊接著將音域提高小二度變化重復一次,情緒開始高漲,隨之再不斷提高音域,並連續出現兩次,使情緒十分激昂。

第一部分,三部曲式。第一段十六小節一氣呵成,第一樂句前四小節是全段音樂的基本素材,具有堅韌不拔的性格,經提高小二度變化重復後,第二樂句由低向高盤旋發展,在快速自由節奏的上行音節後結束於屬七和弦。第一段移高八度變化重復後結束於主和弦。

第二段f小調,由兩個八小節的樂句構成,第一樂句前四小節音樂的律動性十分強烈,給人以振奮的感受。通過向上移位模仿,變化重復,構成第一樂句的後四小節。

第二樂句八小節,音樂旋律深沉,這個旋律在提高八度變化重復後結束第二段。

第三段為第一段在高音區上的再現。

樂曲的中間部分相當龐大。為不帶再現部的單三部曲式結構。第一段轉入E大調,有四小節的引子,連續六個四分音符的柱式主和弦後,進入兩小節模仿馬蹄音響的八度節奏音型,這個音型貫穿在整個第三段的伴奏中,其主旋律像進軍號般地雄壯有力。

第二段轉入f小調,這里伴奏音型全部是後十六分節奏,動力性較強,而旋律則較富於歌唱性,與第一段形成對比。

第三段旋律幾乎全是十六分音符構成的音階或琶音相間的曲調,開始在G大調上出現,其調性雖然頻繁轉換,但音調卻清晰淡雅,流暢動聽,體現了肖邦所特有的抒情韻味。

再現部只將第一部分中提高了八度的第一段進行變化再現,而省略了其他部分,從而更加突出了剛勁有力、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和雄偉氣魄。

結尾部分以引子音樂中的主要樂思和第一部分中的開始動機為素材發展構成。這兩個素材先後重復發展出現,尤其第二個素材動機的連續相接,再一次將音樂推向高潮。最後在急促的節奏中以八個扣人心弦的和弦有力地結束全曲。

H. 求肖邦 A大調 軍隊波蘭舞曲 op40 NO.1 曲式分析

這首曲子是復三部曲式。
首部:首部是ABA結構,A段是第1至版8小節,B段是權第9至16小節,第17至24是A段再現。
中部:也是ABA結構,A段是第25至40小節,B段是第41至48小節,第49至64是A段再現。
再現部:第65小節至曲終,為首部的嚴格再現,一個音都沒有變。

當然,你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http://ke..com/view/1707670.htm。這個在曲式結構上說得沒我說的詳細,其他方面也說了一些。

還有什麼疑問歡迎追問。:)

I. 肖邦的d小調波蘭舞曲op.71 No.1 的內涵和賞析

技術難度太高了,還是找找大家分析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