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位置賞析

位置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9 05:44:59

A. 世界名畫《無名女郎》賞析及資料

《無名女郎》是俄國畫家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於1883年創作。這也是我最喜歡的身著服飾的女郎肖像畫。

畫中女郎整體給人感覺是高冷。她高高在上,坐在馬車上,畫家是在仰視她的角度作畫,背景是在雪天,採用的冷色調,女郎身後的建築由近及遠是不斷變低的,都是為了營造女郎高冷的形象。

馬車無論是材質還是做工都是非常精緻的,包括女郎身後的靠背,都是華貴的材質。馬車左右兩邊淡黃色象牙裝飾和女子帽子上淡黃色羽毛,組成三角構圖,這種三角構圖法使靜態圖更加穩固,畫顯得更加莊重。

女郎服飾採用的是以黑色為主的冷色調,鑲有昂貴的動物皮毛,且皮毛每一根都畫得很精細,脖子及手腕上纏的絲帶,另使用了同為冷色調的深藍色,帽子上銀白色的珍珠,手腕上的金鐲子反光效果畫的非常好,十分復合其低調奢華的氣質。

女郎的面龐圓潤,這符合俄羅斯女子豐滿的特點,而且面龐豐滿圓潤也更能透出威嚴的氣質。她的眼睛睫毛的描繪,眼神的冷漠莊重,都表達出了她高冷的性格。

此畫取名《無名女郎》給人無盡的想像,根據當時的背景時代,很多人對無名女郎進行了身份的猜測,但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1)位置賞析擴展閱讀:

《無名女郎》是俄國畫家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於1883年創作的一幅現實主義肖像畫,是畫布油畫,現收藏於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

在這幅畫中,克拉姆斯柯依以現實主義思想,古典的造型手法,藉助人物的姿態、動作、裝束和神情,展示出一個剛毅、果斷、滿懷思緒、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俄國知識女性形象。 整個畫面運用強烈的明暗對比與和諧高雅的色調,柔和的色調和氛圍,形象的真實和個性化,使該作品帶有了現實主義的成分。

B. 餘光中鄉愁賞析(哪裡很美,美在哪裡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餘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餘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於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後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而美的戀歌。

C. 從消費者行為學的角度看,為什麼有人不懂古董和字畫鑒賞,卻在家裡醒目位置擺放、懸掛請運用相關理論解

虛榮心作祟吧

D.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的賞析

這句話好象是李嘉誠 說的,我覺得說得很對,環境是鍛煉人改造人,專但是我們必須得有一屬個好的方向,說白了就是要有目標和理想,不論你身在何處,出身在哪裡,他們都不是決定你一生的因素。在艱難環境出來的名人很多,現在很多人認為,有錢有勢,就可以過一生。完全是錯誤的想法。人生不是為金錢和名利而活,關鍵是要活得有意義。。要一生無悔,而不僅僅是一副皮囊,所以我覺得方向更重要。。有了方向才有前進的動力。。

E. 如何欣賞書法

書法的賞析不僅是體會作品點畫、結構、章法的匠心與功力,以及師承、流派、風格,更重要的是通過作品去感受書法家的氣質、情感及其審美追求。書法家靠手和思想來創造,欣賞者靠眼力來挖掘發現作品點畫布白中蘊藏的生命與靈魂,是一種再創造。這種再創造成效取決於欣賞者的知識、修養、閱歷、心境諸因素。
賞析書法既要對作品有宏觀的把握,如氣勢、神采、布白,又要有細微的觀察,如用筆、用墨、結構、線條等等。欣賞線條質量,從中可以觀察出作者創作時的用筆、用墨及其筆法。其次是由線條點畫組合的漢字結構,藝術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結字、行氣、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書法的精神氣質、格調風韻。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實記錄,與作者的情感、性格、修養密切相關。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形美神足、形神兼備,欣賞者就是要領會體勢,捕捉神採的。書法藝術風格首先表現在作品獨特的整體風貌以及所造成的獨特意境,這與書法家的審美取向、藝術氣質最為密切,是書法家的藝術個性張揚的結果。
書法藝術風格就是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書法家由於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徵、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風格也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風貌。這也是數千年歷史積淀在書法家心靈中的高能反映,體現在線條中的微妙之處,給人以無限的遐思。黑格爾說:「風格一般指的是個別藝術家在表現方法和筆調曲折等方面完全表現出他個性的一些特點。」

F. 高中音樂鑒賞課後題17單元的民族管弦樂隊演出時的各種樂器位置(最好帶圖)

今年4月我有幸參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的音樂教學錄像活動,上了一節全國級的音樂錄像課《北京喜訊到邊寨》。雖然接受任務只有短短數天,但受專家指點以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讓我在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探索上有了突破和飛躍,現將點滴感悟總結如下,願與大家共探討。人教版的《北京喜訊到邊寨》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欣賞內容,這首管弦樂曲由鄭路、馬宏業作曲,創作於1976年,作曲家用苗族、彝族的音樂風格表現了當時粉碎「四人幫」的「喜訊」從北京傳到西南邊寨,各族人民載歌載舞、萬眾歡騰的情景。樂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歡快、熱烈的情緒,深受人們喜愛,已經成為音樂會經常上演的曲目之一。這首樂曲我把它分為引子和三個主體部分,其中重點欣賞三個主體部分,而小小的引子在最後輕輕帶過。教學的重點我放在了管弦樂的樂器音色聽辨和樂曲的風格元素上,用敲、唱、說、跳、找等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一開始,我先不揭題,帶學生一起復習管弦樂知識,回憶管弦樂的組成,並在電子琴上模擬各種樂器的聲音,讓學生聽辨是管弦樂中哪種樂器的音色。這樣從上課的第一分鍾就抓住了學生的聽覺,為欣賞樂曲作充分的准備。在欣賞全曲時我用了總---分---總的形式,先整體欣賞全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賞,曾曾剖析,最後再完整地欣賞樂曲,讓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現、感受和回顧。在每次欣賞前我都提出不同的問題吸引學生聽賞的注意力。在第一次欣賞全曲時,我提了三個問題:1.樂曲的情緒如何?2.你認為它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如何分?3.聽完樂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嗎?讓學生先感受全曲的風格和情緒,藉此老師用多媒體介紹苗族和彝族,讓學生了解音樂元素的來由及其特點。在聽賞三個主體部分時,我也用了不同的問題,針對第一部分我提出:樂曲的速度、情緒如何?用了哪些主奏樂器?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重點介紹了單簧管、小號和弦樂,並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這樣歡快的主題下,同學們想到了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於是,在同學們的創意和老師的指導下,教室里成了打擊樂合奏的歡樂海洋。聽第二部分時我提出:聽了這一段你聯想到了什麼?你能找出這一段樂曲的特點嗎?這一段讓人聯想到了大家一領眾和,載歌載舞的感覺,在學生說出感受後,我讓他們用舞蹈表現當時的情景,在幾個活躍份子的帶動下,教室里又洋溢著輕柔的舞步。其實,這一段的主旋律只用了do、mi、sol三個音組成,這是當地少數民族的一個特點,同學們還唱起了具有相同特點的《乃喲乃》、《跳圓圈》等曲子,與以前學過的知識結合了起來。聽賞第三部分時我又提出: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較有什麼異同?增加了什麼音色?同學們回答後,我重點介紹了定音鼓和長號,並與第一部分做了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了越來越熱鬧的場面。細聽三部分後,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樂曲取個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說是「快樂的節日」……雖然與《北京喜訊到邊寨》的原名有出入,但從學生們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學們都抓對了樂曲的情緒,都理解了樂曲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揭題之後,我簡單介紹了作曲者和這首樂曲的背景,並給學生欣賞了樂曲的的引子部分,讓學生充分想像與結尾部分交相輝映的用圓號吹奏的長音,他們都說:象喜訊傳來的聲音。是啊,主題如此鮮明、如此好聽的樂曲加上這么特別的引子,多麼形象,多麼美妙呀!最後,我總結本課,再讓學生完整聽賞全曲,並用打擊樂器模擬曲中管弦樂器的配器來演奏,經過前面的分析和演唱,學生輕松完成了合奏,也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任務。整堂課在輕松熱鬧的氣氛中結束。課後,我作了回顧和反思,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利用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有了進行欣賞的興趣。有多媒體課件,有電子琴模擬實物音色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尤其在介紹苗族和彝族時,多媒體起了很大作用,給了學生全面、直觀的感受。二、利用豐富的想像力,激起學生的共鳴。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富於想像的思維特點,用音樂可以打開學生想像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在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素質不同,所處生活環境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一首優秀的樂曲帶給人們的想像力也應該不是單一的。在學生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這首樂曲時,我不直接揭題,在每次聽賞時都用問題的形式讓每個學生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

G. 朝花夕拾中的好句賞析及仿寫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裡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裡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朴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隻,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H. 「地球是轉動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賞析。

這話說得不科學但是比較有哲理,
不過反過來說,就算地球是不轉的,人的位置也在不停的變動所以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I.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破折號在這里是什麼用法

是表示!句意的轉折! 如果表示解釋說明 應該要說出 移動的具體位置!

J. "找准自己的位置,順勢而生長,才是生命的根本"賞析本句

更深一層地揭示了榆樹崇高而陽剛的精神世界,耐人玩味.「找准自己的位置,順勢而生長,才是生命的根本」,這就是這棵處在乾旱和貧瘠圍困之中的榆樹的生存智慧;「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這就是這棵有著不幸遭遇的榆樹堅強忍耐的生存信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