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感遇張九齡名句

感遇張九齡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1-19 02:20:15

㈠ 感遇十二首(其七)張九齡

讀著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屈原生於南國,橘樹也生於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於獨得地利呢?還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贊頌。所以詩人發問道:難道是由於「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歲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張九齡特地要贊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漢代《古詩》有一篇《橘柚垂華實》,詩中說橘柚「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表達了作者不為世用的憤懣。張九齡所說的「可以薦嘉客」,也就是「冀見食」的意思。「經冬猶綠林」,不以歲寒而變節,已值得贊頌;結出累累碩果,只求貢獻於人,更顯出品德的高尚。按說,這樣的嘉樹佳果是應該薦之於嘉賓的,然而卻為重山深水所阻隔,為之奈何!讀「奈何阻重深」一句,如聞慨嘆之聲。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回,詩人思緒難平,終於想到了命運問題:「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看來運命的好壞,是由於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這兩句詩感情很復雜,看似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的隱衷,委婉深沉。最後詩人以反詰語氣收束全詩:「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人家只忙於栽培那些桃樹和李樹,硬是不要橘樹,難道橘樹不能遮陰,沒有用處嗎?在前面,已寫了它有「經冬猶綠林」的美蔭,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實,而「所遇」如此,這到底為什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里講了一個寓言故事: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親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難時,他們都不幫助他。

因而感嘆道:「虎不善樹人。」趙簡主道:「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只樹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這樣的「君子」,總不能說「慎所樹」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僕射相國張公九齡》一詩中稱贊張九齡「詩罷地有餘,篇終語清省。」後一句,是說他的詩語言清新而簡練;前一句,是說他的詩意余象外,給讀者留有馳騁想像和聯想的餘地。讀這首詩我們不就很自然地聯想到當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嗎!這首詩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時時用發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罷,總不著痕跡,不露圭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㈡ 張九齡的感遇兩首詩意是什麼

張九齡的感遇兩首詩的意思

1、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譯:

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2)感遇張九齡名句擴展閱讀

對張九齡的感遇兩首詩賞析

以上二首詩既獨立成篇,相互之間又具有一定的聯系性。第一首詩暗罵忘恩負義,第二首詩因此嘆息。

1、張九齡七歲能文,這既不排除他的天賦成份在內,同時也與當時社會以文開科取仕的整個歷史背景有關。在這一背景下,家家戶戶都在盡可能的條件下,讓自己的男孩很早接受文學方面的啟蒙教育,其中聰悟者脫穎而出,被朝廷錄用。張九齡即為其一,並累官至宰相職位,後因遭到另一宰相李林甫的打擊和排擠,鬱郁而終。他的《感愚》十二首詩或作於此時,所感者均為物之不平、人之不允、世之不公。

2、《唐詩三百首》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與第七首,分別詠蘭桂與丹橘。

第一首詩的大意是,蘭葉春來繁茂,桂花秋時皎潔,它們的欣欣向榮盛態,在春秋兩季自然而然地演變為佳節。因為慕其芬芳,有人久坐林中而不去;因為貪其枝美,有人動手橫折,這又豈是蘭桂二木的本心所願?寓世人忘恩負義之意,在欣賞的同時不知體貼蘭桂二物的自然本性。

3、第一首詩著重於感,第二首詩則著重於遇。

丹橘「經冬」為一遇,依然以綠姿展世,不為嚴冬這種外因所困;

「有歲寒心」為二遇,這可能與江南處於比較溫暖的地理位置有關,但是主要是由丹橘本身所擁有的傲骨寒心內因所致;

「阻重深」為三遇,可以嘗試著將它的果實運送到北方,陳獻於朝廷官員,卻因為山水阻礙重重而未能成行;

「不可尋」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運,不能用萬事萬物循環往復的簡單自然規律來解釋;

「豈無陰」為五遇,盡管它的蔭涼不亞於其他樹木,然而世人張口閉口所言者只是載種桃樹、李樹而已,根本沒有將丹橘放在心上。

4、在這里,詠丹橘歷經苦難而得不到賞識,與中國古人對梅松的偏愛具有相似性。梅只有經過寒冬臘月才能開花,松柏在光禿禿的岩面上經過多少次風吹雨打後才能夠成材,而中華民族一般也是經過無數次戰爭、飢餓、流血與痛苦之後,才會暫得片刻安寧,因此它的人民也習慣了卑微的生活,對突如其來的幸福傍徨、猶豫、不敢接受,深怕在這幸福之後,隱藏著更為重大的災難。

這也是張九齡之所以對劫難重重的丹橘情有獨鍾,卻不象世人那樣醉心於桃李二樹的原因,在於表明自己「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志向。以個人之一志而排眾人所欲,又豈能為世風所尚?

㈢ 感遇 張九齡的古詩是什麼意思

蘭葉春葳蕤,抄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釋】麓蕤(w靑ru):草木枝葉茂盛下垂的樣子。

自爾:自此,自然地。

林棲者:隱居山林中的人。

坐:因而。

美人:指林棲者。

【解釋】蘭葉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潔飄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節吐露生機,點綴春意,充實秋景。林中居者,聞到芳香攀花折枝。散發飄香是它們的天性,不是為了希望別人將其攀折。

【解析】這首詩以比興手法,寓意於高雅清香的春蘭秋桂,不慕求虛榮,不阿諛權貴;芳香出於自然,不是為了博取別人欣賞。以此來自勉、自娛,透露出詩人潔身自好,堅貞清高,不與佞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氣節。

㈣ 有張九齡的名人名言

  1. 蘭葉春葳復蕤,桂華秋皎潔。欣欣制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一》

  2.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賦得自君之出矣》

  3.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四首》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望月懷遠》

㈤ 張九齡感遇中的名句

《感遇·其二》
作者:張九齡
江南有丹桔,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釋:
1、豈伊:豈唯。
2、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語。後人常作砥礪節操的比喻。
3、薦:進獻。
譯文: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區。於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使然,並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後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㈥ 張九齡感遇名句

名句:草木有抄本心,何求美人折?

001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一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002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二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003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歸獨卧,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004張九齡: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㈦ 張九齡的《感遇》中的幾句詩的意思

1,人生如一顆流星。懷著無比熱烈的追求,留下一路軌跡,卻不能停留。只默默向前。回
2,在人答生旅途上漂泊搖盪後捫心自問。這世界留給自己的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片冰冷的寂寞。人的追求都是無比輝煌而又熱烈。而上天卻不會理會,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3,當孔夫子捫淚而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千古之下,誰不與同悲。

㈧ 張九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感遇·孤鴻海上來》這首詩有多驚艷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張九齡

張九齡,是盛唐乃至整個唐代最有作為的名相之一,也是唐朝推行科舉制以後最早受惠的人之一。他是武則天時期的科舉狀元,是唐玄宗時期最受重用之臣。



結語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現出作者對於政敵位於漩渦中心的擔憂。開頭的幾個字就已經給整首詩定了位,定了境界,把人和物結合在一起進行比喻,通過把物比喻成人,描寫鴻雁的孤獨不合群等,來說自己的情況。

通過鴻雁的口吻,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鴻雁離群是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能夠讓讀者很具體的理解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可以說是非常的妙。

另外,這其中還展現出自己對於混亂的官場,是如何選擇的,從中看出了他處世之道中的智慧,以及他好心勸誡政敵的意味,在當時的社會,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㈨ 感遇 張九齡江南有丹橘是人首先贊美什麼

丹橘耐寒。

讀著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屈原生於南國,橘樹也生於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於獨得地利呢?還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贊頌。所以詩人發問道:難道是由於「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歲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張九齡特地要贊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漢代《古詩》有一篇《橘柚垂華實》,詩中說橘柚「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表達了作者不為世用的憤懣。張九齡所說的「可以薦嘉客」,也就是「冀見食」的意思。「經冬猶綠林」,不以歲寒而變節,已值得贊頌;結出累累碩果,只求貢獻於人,更顯出品德的高尚。按說,這樣的嘉樹佳果是應該薦之於嘉賓的,然而卻為重山深水所阻隔,為之奈何!讀「奈何阻重深」一句,如聞慨嘆之聲。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回,詩人思緒難平,終於想到了命運問題:「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看來運命的好壞,是由於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這兩句詩感情很復雜,看似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的隱衷,委婉深沉。最後詩人以反詰語氣收束全詩:「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人家只忙於栽培那些桃樹和李樹,硬是不要橘樹,難道橘樹不能遮陰,沒有用處嗎?在前面,已寫了它有「經冬猶綠林」的美蔭,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實,而「所遇」如此,這到底為什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里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親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難時,他們都不幫助他。
因而感嘆道:「虎不善樹人。」趙簡主道:「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只樹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這樣的「君子」,總不能說「慎所樹」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僕射相國張公九齡》一詩中稱贊張九齡「詩罷地有餘,篇終語清省。」後一句,是說他的詩語言清新而簡練;前一句,是說他的詩意余象外,給讀者留有馳騁想像和聯想的餘地。讀這首詩我們不就很自然地聯想到當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嗎!這首詩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時時用發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罷,總不著痕跡,不露圭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