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陶淵明幽蘭賞析

陶淵明幽蘭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8 21:33:24

Ⅰ 幽蘭意思陶淵明寫

直接把那圖寫成文字了:
此詩作於作者53歲,應該生長在幽僻之地的蘭花在院專子里生長,包屬含濃郁的方向等待清風的的到來。輕風輕輕吹來,蘭花散發陣陣芳香,立刻就可以從蕭艾等雜草中分辨出來。不停的向前行走會失去舊路,順應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許才能走通。醒悟到應該回去了,非鳥沒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將功臣無用了,可以將他們處置了。
本詩用蘭花來比喻人的高貴品格,君子應該如蘭花一樣保持高尚的節操,表現了詩人不隨波逐流,不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詩後半亦純是說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淵明講的是應當急流勇退,脫離黑暗官場,隱居田園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寫的寓意更加鮮明,並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詩評選》中稱贊這首詩是「真理真詩」,「說理詩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Ⅱ 陶淵明的幽蘭 解譯

這是陶淵明辭官復後的作品。還見如制「採菊東籬下···」的風采,如上半闕是說清閑優雅的清凈生活。下闕卻是表現了他的感悟,曾經為官時「行行失故路」表示後悔當初不該當官,因此失去了一段清閑的日子,「任道或能通」表示了作者在那繁雜的官場上早就厭倦,也許隨意的去做事就能盡快的退下來,但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在這種覺悟「覺悟當念還」的指引下棄官不做現在看來是很正確的,省的到時「鳥盡廢良弓」的時候想享受這種生活就會是不可能的了,那時也許自己會被當作良弓一樣被冷落起來。

總之作品對眼下自在生活的享受中,感悟到官場的繁雜和險惡,通過這種描寫,表現了作者的清凈、淡雅的心態和簡單的生活追求:不求物質享受,只求精神享受。瀟湘詩社

Ⅲ 幽蘭竹林胡陶村是不是陶淵明的後代

您好,我是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經查證,幽蘭租賃胡陶村確實是陶淵明的後代。

Ⅳ 解釋陶淵明《幽蘭》中的詩句

此詩作於作者53歲,應該生長在幽僻之地的蘭花在院子里生長,包含濃郁的方向等待清風的的到來。輕風輕輕吹來,蘭花散發陣陣芳香,立刻就可以從蕭艾等雜草中分辨出來。不停的向前行走會失去舊路,順應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許才能走通。醒悟到應該回去了,非鳥沒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將功臣無用了,可以將他們處置了。
本詩用蘭花來比喻人的高貴品格,君子應該如蘭花一樣保持高尚的節操,表現了詩人不隨波逐流,不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詩後半亦純是說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淵明講的是應當急流勇退,脫離黑暗官場,隱居田園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寫的寓意更加鮮明,並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詩評選》中稱贊這首詩是「真理真詩」,「說理詩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Ⅳ 求翻譯陶淵明的《幽蘭》

這是陶淵明辭官後的來作品源。還見如「採菊東籬下···」的風采,如上半闕是說清閑優雅的清凈生活。下闕卻是表現了他的感悟,曾經為官時「行行失故路」表示後悔當初不該當官,因此失去了一段清閑的日子,「任道或能通」表示了作者在那繁雜的官場上早就厭倦,也許隨意的去做事就能盡快的退下來,但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在這種覺悟「覺悟當念還」的指引下棄官不做現在看來是很正確的,省的到時「鳥盡廢良弓」的時候想享受這種生活就會是不可能的了,那時也許自己會被當作良弓一樣被冷落起來。

總之作品對眼下自在生活的享受中,感悟到官場的繁雜和險惡,通過這種描寫,表現了作者的清凈、淡雅的心態和簡單的生活追求:不求物質享受,只求精神享受。瀟湘詩社

Ⅵ 名家散文精選

一、《目送》龍應台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賞析

"不必"二字在於,孩子幼時探索世界的慾望,父母為了打消孩子心中牽絆的隱忍.雖不必追,從被父母目送到自己目送父母的過程中,親情深深地根植下來,希望也完成了傳遞.但自始至終,直到父母在我們的目送下離去之後,他們的牽掛也一直未變。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林清玄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 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

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 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

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始終沒有動搖: 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 正果 : 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 聖地 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 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賞析: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

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 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

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 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 富人 的形象。

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 盡心就是完美 ,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 盡心 而近乎 完美 的形象,真正實現了 靈性、精神的美 。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 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三、《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山茶又開了,那樣潔白而美麗的花,開了滿樹。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地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花開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地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決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的迎接著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於生命的美麗。

賞析:

這是詩人席慕容寫的一篇散文,全篇僅有二百餘字。它傳達的意境,卻深邃遼遠,令人回味無窮。

山茶花又開了 ,忽然其來的第一句,直點所要開展的主題,一個 又 字,證明了作者長時以來對於 花 或者 山茶花 的關注。潔白與開了滿樹 ,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引申了所要展開的內容。

花 ,給人以一種愉悅的心靈享受,它是一個畫面和時間的定格,它背後的內容很復雜,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綻放美麗的追求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走過一顆開花的樹 ,就是這個道理。

潔白溫潤 是溫暖明朗潤濕而柔弱的, 潔白 象徵著純潔, 純潔 是一個人的嚮往和追求(這是文章的文眼)。

小芽兒是口語,讀來讓人親切,充滿了未知的幻想。飽滿 和 綻放 ,是一個成熟的過程, 越來越 、 慢慢的 是一種堅深,有種瞭然於胸卻不願道出的苦痛。半圓 、 將圓 、 滿圓 ,非常形象而貼切,用一種象徵的意蘊,同樣點明了一種成長的過程。

總之,若花兒開了,你認真去體會,你會發覺它的過程有總有無限多的故事

四、《光陰的故事》張曉風

一鍋米飯,放到第二天,水汽就會幹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問題;第四天,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它已經變壞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發霉了。

什麼使那鍋米飯變餿變壞——是時間。

可是,在浙江紹興,年輕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兒,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壇壇米釀的酒。十七八年後,女兒長大了,這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女紅。

是什麼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師呢?都不是,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值增倍而已。開始變壞的米飯,每一天都不斷變得更腐臭;而開始變醇的美酒,每一分鍾,都在繼續增加它的芬芳。

我們也曾經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開始墮落,時間會把他變得滿面風塵,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時間也能把溫和的笑痕,體諒的眼神,成熟的風采,智慧的神韻添加在那些追尋善良的人身上。時間將怎樣對待你我呢?這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以什麼態度來期許我們自己的。

賞析:

我想起羅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詞里淡淡的憂傷和感懷總讓我唏噓不已。

而張曉風的這段文字則更加理性而沉穩。光陰真正改變的是什麼呢,不是本質,不是好的變成壞的,也不是壞的變成好的,只是一種積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所以,不要再埋怨時間,不要總是說時間改變了一切。

時間沒有改變什麼,只是讓一些東西隨著時間增加或者減少而已。所以,為了讓時間最後釀造的是一壇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們必須給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寬容的美德。

五、《窗前的青春》席慕容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的校園,心裡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候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麼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地做著夢。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賞析:這篇《窗前的青春》,讓人感到對教師的職業心馳神往。

年少的時光太瘦,青春的指縫太寬,不經意之間就會流走太多的春秋。讓曾經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過這些枯坐教室的時光,重新走進了教室,走進了不一樣的教師生活。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這些遐想給了我們夢,給了我們青春的美。

Ⅶ 古詩詞 幽蘭 陶淵明

傻女,為何要苦笑,明明我可以大叫。

詩歌鑒賞"幽蘭"陶淵明的 答案

此詩作於作來者53歲,應該生長在自幽僻之地的蘭花在院子里生長,包含濃郁的方向等待清風的的到來。輕風輕輕吹來,蘭花散發陣陣芳香,立刻就可以從蕭艾等雜草中分辨出來。不停的向前行走會失去舊路,順應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許才能走通。醒悟到應該回去了,非鳥沒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將功臣無用了,可以將他們處置了。 本詩用蘭花來比喻人的高貴品格,君子應該如蘭花一樣保持高尚的節操,表現了詩人不隨波逐流,不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詩後半亦純是說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淵明講的是應當急流勇退,脫離黑暗官場,隱居田園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寫的寓意更加鮮明,並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詩評選》中稱贊這首詩是「真理真詩」,「說理詩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Ⅸ 陶淵明 飲酒其十七翻譯

一、譯文

幽蘭生長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風。清風輕快習習至,雜草香蘭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舊途,順應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應歸去,當心鳥盡棄良弓。

二、原文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三、出處

《陶淵明集》·《飲酒二十首》·其十七

(9)陶淵明幽蘭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二十首》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二、作品賞析

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詩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以酒入詩者中,陶淵明是位突出的人物。他一生寫了許多飲酒詩。可以這樣說,他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據統計,在他現存的一百四十二篇詩文中,說到飲酒的共有五十六篇,約占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

他的《飲酒》詩,包括詩前小序、說到飲酒的也有十首。飲酒詩在陶集中的確不算少了,即使不能說是絕後的也應該是空前的。

三、作者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