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小思賞析
『壹』 小思蟬的主要內容是
首先寫蟬的來聒雜訊使人源們心煩。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貳』 《蟬》小思的寫作背景
盧瑋鑾教授 (1939年復-),筆名小思,生於香制港,籍貫廣東番禺,香港近代著名小說家、教育家,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傑出教育家獎2003》。她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早年來到香港之後,小思曾在中、小學任教,因此對教育事業頗有心得。現時在香港《明報》副刊撰寫「一瞥小思」專欄文章。
作品列表
《路上談》
《承教小記》
《豐子愷漫畫選擇》
《日影行》
《不遷》
《彤雲箋》
《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
《香港文學散步》
《纖夫的腳步》
《香港家書》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叄』 小思寫的《蟬》的主旨是什麼請寫出賞析。 席慕蓉寫的《貝殼》的主旨是什麼請寫出賞析。 在線等,
《蟬》的主旨:
不論生命如何短暫,都應該好好的活著.
《貝殼》的主旨
不論生命多麼渺小,都一定要在生命歷程中活出精彩,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
賞析:
《蟬》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文章通過對貝殼的描寫,托物言志,說明了一個人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去做,並能為後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地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願望。
『肆』 小思寫的文章《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蟬》一文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對於生命的感悟,文章言有盡而意無窮,它提示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我也在學,不知對不對。去買本《點撥》吧
『伍』 蟬小思的道理對你有什麼意義
本文作者通過對細小、聒噪的蟬因為一個夏天而付出17年代價的了解,進而提示人們:不管回生命短暫與否,答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後一問需結合生活或學習中的實例回答,可扣住「珍惜時間」、「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認真對待生活、學習中的每件小事」、「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綻放最美的自己」等方面來回答,做到表意清晰,語句通順。
『陸』 初一課文 蟬 賞析 700字
教學重點: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教學難點: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課型及教學思路:兩篇文章都是精緻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發現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在寫作方面要學習兩篇文章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特點,另外,可以給學生推薦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進一步了解她們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兩篇優美的散文,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吧。
二、 文學常識:
1、小思簡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范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
『柒』 小思的《蟬》的全文!
蟬 小 思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有零落,就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專知不屬休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它就是在樹上知知不休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聲音卻那麼的響竟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隻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裡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過。
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里,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聒聒!
望採納 o(∩_∩)o
『捌』 蟬 小思 讀後感
最佳答案《蟬》讀後感
當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我便開始審視我自身的所有,以及我是如何對待自回我的生命。
這是一答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
是啊!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著,好好活著……
『玖』 蟬 小思的中心思想急急急
很簡單的 小思的中心思想就是------蟬在土裡17年就只為了活一個夏天、、而我們只要在媽媽的肚子里懷胎10個月~而且我們還能活幾十年....想想看...作者的中心思想不就是要然我們好好活著.不要被一小點困難所打倒要堅持不懈
這是我回答第一次回答別人的問題可能不太好把 不過我們今天剛剛教這篇課文 謝謝支持
『拾』 席慕容的《貝殼》 小思的《蟬》簡介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內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容。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