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席慕容桐花賞析

席慕容桐花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8 14:53:02

1. 求席慕容 《桐花》賞析

【前緣——席慕容詩歌賞析】
『詩歌鑒賞』
人若真能轉世 世間若真有輪回
那麽 我的愛 我們前世曾經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學的頑童
我 必是從你袋中掉下的那顆嶄新的彈珠
在路旁的草叢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燒著 陪伴過你一段靜默的時光
因此 今生相逢 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
卻又很恍忽 無法仔細地去分辨
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詩之賞析』
席慕容的這散文詩中表現出來,如幻似夢,似有若無,又遠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們就不用去做科學的探討與論斷了,僅就《前緣》一文而言,詩人是借前生的存在來表達她對相悅者熾烈的愛戀。
這愛戀曾被忽視:"你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我比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朵。"
這愛戀含著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學的頑童,我必是從你袋中掉落的那顆嶄新的彈珠,在路旁的草叢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這愛戀甘願犧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燒著,陪伴你過一段靜穆的時光。"
三個並列的意象,均用詞精美,格調清新,特別是把相悅者與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動與猛烈,極大的增強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為如此,"今生相逢,總覺得有些前緣未了,卻又很恍惚,無法仔細地去辨認,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這無法分辨,無法述說之情,就起了如幻似夢,似有若無的作用。
也因為將此生與前生交錯描寫,給我的感覺是又遠又近,遠近界限難以劃分,現實與理想難以劃分,心相與理性難以劃分。一首極好的散文詩,所以推薦給大家。

2. 席慕容 桐花 讀後感 300字 最好聯系學習生活謝謝

一直很喜歡席慕容筆下的世界。
那種沒有刻意的雕琢但又能夠完美地烘托出夢幻般的場景,筆調很乾凈,很清新。
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的每句話、每個文字都被安排得如此妥帖而又恰到好處:從花開前的醞釀、花開時的美麗到花開盡後作者的大喜大悲,那樣真實而虛幻的文字,使讀者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作者那初夏般的夢境。
而我認為,此篇文章雖著重描寫桐花,但也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命運的見解。是啊,世間萬物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宿命。每一朵花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命運,而人,又何嘗不是呢?
「命運」,兩個字很奇特。「命」字拆開來看,「人」「一」「叩」,碌碌無為的人只能向命運屈服,而你如果能超越平凡、不隨波逐流,做一條逆流而上的魚,那麼「命」字也會顛倒成「叩」「一」「人」,命運只向強者屈服。而「運」字,彷彿會走動的雲朵,飄忽不定。所以對於「運 」,重要的是把握。我們的生命同花兒一樣,正醞釀著一種芳醇的變化。處於命運十字路口的我們所經歷的苦難,定將轉化成初夏的陽光,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那些綻放過的花朵,即使是疼,即使是碎,即使開到荼蘼,也仍美到讓人心驚。至少還在夏日裡存留著一縷純凈的香氣,至少還在每個人心底留有花開的聲音。努力過了,用盡自己的全力開出了花,已經足夠了,結局不是殘缺,而是盛滿淚水的幸福。
陽光正在我們的指尖悄悄綻放,只要向著陽光,相信努力中的等待一定會綻放出最美的花。

3. 席慕容的《桐花》該如何翻譯

《桐花》席慕容
正確賞析如下:

初讀這篇散文,覺得不太好懂,從題目看,本該是寫桐花,但主要筆墨並沒有放在描寫桐花的形態上,而是放在了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感上。文章是以時間為線索,分割並連貫章節的。第一章並不寫桐花,而是寫作者走向「一脈綿延著的山巒」,作者「不知道何處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說出這十年二十年間種種無端的憂愁」。可見,作者是一個散步著的行者,而且心懷憂愁。這憂愁是什麼?作者並沒有明說,但明確地讓讀者知道了作者心中有著這么一個「結」,並且持續了十年二十年,讀者也就跟隨著作者產生了一種等待的心裡,或至少在讀者心中埋下了伏筆。

之後的一章,寫的是徵兆。作者在開頭仍將自己的感想放在前頭,寫事情過去之後回顧所得到的認識,這樣的倒敘的寫法,,其實既是對後面章節的預示,也照應了上一章的「憂愁」。著無端的憂愁是什麼?作者在這一章里點了出來:「若不是心中有貯藏已久的盼望,也許就會錯過了在風里雲里已經互相傳告著的那隱隱流動的訊息。」作者因為有著 「貯藏已久的盼望」,才會有以前「無端的憂愁」,才會對林中暗涌的訊息有所感應,於是才會有下文與桐花的邂逅。這里,作者點明了自己在等待,但並不知道等待的是什麼,這里再一次埋下伏筆。

謝謝。

4. 席慕容寫的桐花到底想表達個什麼意思什麼樣的情感

我認為,此篇文章雖著重描寫桐花,但也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命運的見解。專是啊,世間萬物屬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宿命。每一朵花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命運,而人,又何嘗不是呢?
「命運」,兩個字很奇特。「命」字拆開來看,「人」「一」「叩」,碌碌無為的人只能向命運屈服,而你如果能超越平凡、不隨波逐流,做一條逆流而上的魚,那麼「命」字也會顛倒成「叩」「一」「人」,命運只向強者屈服。而「運」字,彷彿會走動的雲朵,飄忽不定。所以對於「運 」,重要的是把握。我們的生命同花兒一樣,正醞釀著一種芳醇的變化。處於命運十字路口的我們所經歷的苦難,定將轉化成初夏的陽光,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那些綻放過的花朵,即使是疼,即使是碎,即使開到荼蘼,也仍美到讓人心驚。至少還在夏日裡存留著一縷純凈的香氣,至少還在每個人心底留有花開的聲音。努力過了,用盡自己的全力開出了花,已經足夠了,結局不是殘缺,而是盛滿淚水的幸福。
陽光正在我們的指尖悄悄綻放,只要向著陽光,相信努力中的等待一定會綻放出最美的花。

5. 席慕容 散文 桐花 賞析

人若真能轉世 世間若真有輪回
那麽 我的愛 我們前世曾經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錯過專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學的頑童
我 必是從你袋中掉下的那顆嶄新的彈珠
在路旁的草叢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你若屬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燒著 陪伴過你一段靜默的時光
因此 今生相逢 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
卻又很恍忽 無法仔細地去分辨
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席慕容的這散文詩中表現出來,如幻似夢,似有若無,又遠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們就不用去做科學的探討與論斷了,僅就《前緣》一文而言,詩人是借前生的存在來表達她對相悅者熾烈的愛戀。
這愛戀曾被忽視:

6. 求席慕容【桐花】的寫作背景!!!!!

愛情婚姻席慕蓉出生在動盪不安的戰亂年代。自幼隨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最後到台灣,之後又去歐洲留學。每換一次環境,孤獨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過寫詩來抒發重重寂寞。在無邊的黑夜裡,席慕蓉經常會夢見回家,卻總在剛推開家門的瞬間醒來。

幸好,她遇到了一個溫柔敦厚的男子,為她孤獨的心開啟了一扇光亮的窗。
年輕時候的席慕容
席慕蓉和劉海北相識在比利時魯汶大學中國學生中心。

在幾次聚會中,席慕蓉發現劉海北不僅知識淵博,還十分善良。他會為貓做舒適的窩,會送落單的女孩回家。他常陪席幕蓉打乒乓球,而且總會有風度地輸給她幾分。

某晚在月光下告別後,當劉海北的背影漸行漸遠,席慕蓉的內心湧起淡淡的憂傷,那種情愫被她化為美妙的詩行:「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上天沒有辜負她的期盼,給了他們相愛的契機。

一個周末,劉海北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席慕蓉親自下廚,精心地為他熬了一鍋粥。這個溫柔的舉動讓整個男生宿舍都沸騰了!

兩個人在歐洲學業結束時,都渴望回台灣。長輩們起初都不理解,最終被他們一封封家書感動,同意他們回台灣發展。兩個人牽手在布魯塞爾的大街上微笑、歡呼,向注視他們的人大聲說:「我們要回家,我們可以回家了!」
席慕容和著名主持人曹可凡
回台灣後,他們沒有選擇繁華的鬧市生活,而是在鄉下住了整整10年。從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蓉沒有在一個地方住這么久。他們種下很多槭樹,春天時一片蔥綠,到了深秋一片全紅,在孩子熟睡後,兩人會攜手散步。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事,不過是有一個人能如此地懂你,與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動,正如她詩中所寫道的:「我只能來這世上一次/所以/請再給我一個美麗的名字/好讓他能在夜裡低喚我/在賓士的歲月里/永遠記得我們曾經相愛的事。」

內心安寧的席慕蓉再也不在夜夢里驚醒,開始有了夢寐以求的熟睡。夏日的清晨,在孩子稚嫩的歌聲伴著清脆的鳥鳴中醒來,席慕蓉聽見丈夫正悄聲跟孩子們說:「小聲一點兒!媽媽還在睡覺。」

劉海北永遠比席慕蓉早起一刻,親手做美味的食物來填充她的胃。劉海北也永遠是席慕蓉詩歌的第一個讀者,雖然不懂詩歌,卻給她尊重和理解。甚至當席慕蓉出名後,一些人開始尊稱他為「席先生」,劉海北總是微笑著糾正道:「鄙姓劉。」不是每一個男人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氣度,他還乾脆寫了一篇《家有名妻》發在刊物上,幽默的筆調使它被廣泛轉載。

在生大女兒慈兒時,席慕蓉遭遇了難產。竭盡全力生下孩子後,她有了短暫的昏迷。恍惚中,她感受到了熟悉的擁抱。劉海北輕輕地抱著她,不斷低喚她的名字。突然之間,這個從不落淚的堅強漢子開始哭泣,並在她耳邊喃喃道:「再也不生了!以後再也不要生了!」
席慕容帶著無限的思念發新作[2]
光陰似水流逝。他們也攜手從蔥綠的青春走到花甲之年。09年丈夫劉海北因病去世,愛卻在席幕蓉心中永存。半年後,席慕蓉會帶著《追尋夢土》等兩本新書走進《悅讀會》欄目。她在節目中流著淚說,先生劉北海是她苦苦追求而來的,然而半年前先生因病離開了她,「我覺得他是我最大的支持者,我有今天,一直都是他在我的後面,他對我很寬諒、很大度。所以他過世後,半年多了我以為我不會哭,我本來也覺得可以矇混過關,結果還是過不了關。如果要講的話,我就是說我想謝謝他。也許思念之時,也還是能不住飽含淚水地低吟著:「願天長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侶/我是你生生世世/溫柔的妻。」

時間或許早已流轉,而關於愛的詩句卻永遠年輕。每一個人的生命,總會因另外一個人而變得豐盈;每一個流浪的靈魂,總會因為相愛而變得安寧。人生最美妙的事,真的是:不過是有一個人能如此地懂你,與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動,她還是幸福的。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便多以花作為對象,或將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隱含某種象徵意義。

整棵大樹上滿了白花,又厚又綠的深色葉子把白花襯得特別耀,老遠就看到了。…

好大的一棵樹,深植在海邊的山崖上,在幾十年之前,當那些渡海而來的人剛剛開始在這個小島上棲身之時,這處山崖之上,一定曾經長滿這一類的海岸植物吧?

我想當那一群人剛剛開始在這樹木底下搭建他們時小木屋時,一定以為這只是暫時的停留,以為不久就可以離開,所以才會蓋得這窘迫和雜亂無章的吧?

席慕蓉喜歡將某種花的特性和某種類型的故事相結合。雖然,花在故事之中,可能只是扮演物的靜的角色,卻佔有全文重要的地位。如在《有一首歌·花的極短篇》,席慕蓉寫下一對男女的故事,因曇花的綻放而開始,隨著曇花的凋落而結束。

好多年以後,每次聞到相同花香,女孩都會想起那個在月亮底下把曇花摘下的少年,他們從那夜以後就沒有再見面。

他不應該送她一朵曇花。聽人說,那是一種不幸的徵兆。

以故事形態表達出席慕蓉對花的感覺。花同時也扮演著觸媒的角色,對於讀者而言,即使不曾經歷類似或相同的情境,也可藉著席慕蓉筆下所營造的氣氛,有了更深的感覺,有著身歷其境的感覺,或許這也是席慕蓉作品始終被喜愛的因素之一。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鍾愛的事物,席慕蓉特別鍾情於荷花。她畫荷花,也寫荷花。不過,她一般不單獨的贊美荷花,她總是把荷跟人相連,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帶出荷花。在文學的批評上有所謂的『文如其人』的說法,特別強調作家的生活環境與作品的文風表現之間的關系。探討此現象與席慕蓉的關系,可以從席慕容的生活環境及成長過程之中尋得解答。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植物園的荷池,站在滿池亭亭的蓮葉旁,空氣中充塞著一種模糊而又熟悉的清香,幼年時和父親同游玄武湖的記憶,在霎時都重現在眼前,陽光在霎時也變得柔和起來。我好像進入了一個不大一樣的世界,在那裡,時光滯留不前,我心中充滿了一種恍惚的鄉愁。

對我來說,讀詩和寫詩也和荷花荷葉一樣,每次都能把我領進那一個不大一樣的也界裡面去,在那裡,心中沒有任何的負擔,我只是喜歡反覆溫習那一種恍惚的甜蜜和憂傷。

涉江采芙蓉的時代,荷葉與荷花應該就是這個模樣了吧。荷,真是我的鄉愁,對一個古遠的時代與古遠的愛情的鄉愁。

不知道是看多了畫中的荷,還是在古遠的日子裡曾多次涉江采芙蓉,總有一個很奇怪的感覺,總覺得荷花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友人,並且,在初識的一次就是一見傾心,不忍離去,就這過了幾千年。

東坡獨愛清風與明月,周敦頤有〈愛蓮說〉,對作家而言,自己青睞的事物,,鍾愛的一件事,喜歡的一個東西,不單只是字面上的解釋,重要的是深層意義及它與作家能夠相遇相通的一股默契,『荷花』對席慕蓉而言正是如此。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寫荷,詠荷為內容的書,名之為《信物》。這本書的內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針筆畫來交叉營造全書的氣氛,顯出對荷花的贊頌與熱愛。她不僅客觀仔細的寫景,也主觀的寫情,使整個作品呈現情景交融的感覺,物我合一的情境。

我每天早上都去端詳它,看著它的顏色從敷著一層青綠的暗紫,慢慢轉成水紅轉成柔粉再轉成灰白,看它的花瓣從緊密的蓓蕾到微綻到盛放再凋落,彷彿是看著一個生命從青澀的少年逐日逐日走到最後。

原來,原來時間就是這樣過去了的。所有的日子越走越遠越黯淡,只有在蓮花盛開的時候,那些記憶,那些飄浮在它們周遭的記憶才會再匆匆趕回來帶著在當時就知道已經記住了的,或者多年以來一直以為已經忘了的種種細節。

在席慕蓉所寫荷的作品內容中,人、事、時、地常常是相同的,她卻用不同的字句去描述,從各個角度切入,寫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感覺。如〈花之音〉和〈蓮池〉都在寫林玉山先生八十年回顧展中一張巨幅的荷花寫生。在〈花之音〉中,她被這幅畫吸引,因而請問林玉山先生,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畫成的?

老師說那個時他剛剛日本回到台灣,和年輕友人一起,兩個人到嘉義附近的山裡,在一處荷花池旁住了好幾天

老師又說:『那個時候,年紀輕,對任何事物都想一探究竟,我們聽人說荷花剛開的時候最美,並且花開的時候有聲音,所以兩個人就在池旁和衣睡了一個晚上,天還沒亮時就起來守著花開,等著聽花開的聲音。』

我從來不知道荷花開的時候有聲音,老師那天真的聲到了嗎?

『聽到了。是很輕,很細微的聲音,但是可以聽得到。………』

在〈蓮池〉一文中,她采倒鈙的鋪陳方式,將時間拉到林玉山先生聽荷花的昭和五年七月,逐字逐句慢慢述說一個發生在日據時代的故事,然後將場景拉回一九九一年的五月,也就是八十回顧展的會場。她寫到收藏這幅畫作的張家,將這幅『蓮池』呵護得無微不至。席慕蓉用她柔性的筆觸記錄下來巨幅荷花寫生的來源及歸處,同時也做了見證。

是一場難得遇合!

六十一年之後,一個初夏的正午,美術館里的展覽廳因為外面的炎炎烈日而顯得格外清涼,藝術家和他的畫作重新相遇。

當年那個站在池邊的年青畫者如今鬢發已如霜雪,目光卻依舊清亮,依舊深藏著那對生命與美的渴望,從他筆下一筆一筆畫出來的藝術品掛滿在美術館許多間展覽廳的牆上,他必須要帶領他的學生和觀眾一張一張地看過。

但是,在轉身之前,在離開『蓮池』那張畫幅之前,白發的藝術家忽然停了一下,回首對那池蓮荷再看了一眼,才微笑著轉過身來帶領著我們繼續往前走過去了。

老師,您是不是聽見了什麼聲音?

〈花之音〉出版於一九八九年,〈蓮池〉是作者一九九六年的新作,相同的一段往事,在隔了將近七年,席慕蓉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再次呈現她心中的感動,若不是對荷花的深深愛戀,如何能夠經歷長時間而不遺忘!

席慕蓉曾在《成長的痕跡·自序》中提及:『我是一個喜歡「回顧」的人』。這也印證了她的作品中不時出現充滿回顧的意味,除前所舉〈蓮池〉的例子外。對於小時候父親帶她去玄武湖看荷花一事,也常常出在文中。用不同的筆法,切入時間的前後,雖然是同一件事,因不同角度的寫作方法,讓人不容易覺得膩。

玄武湖的黃昏,坐在父親腿間,父親雙手劃槳,

小船從柳蔭下出發,在長滿了荷花荷葉的湖上靜靜地流動。暮色使得一切都變得模糊和安靜。小手拿著一個飽滿的蓮蓬,在小小的胸懷中,人世間的幸福也正如蓮蓬一樣飽滿、蓮子一樣清香。

記憶里最早的荷,應該就是五歲時,父親帶我在玄武湖上泛舟時給時過我的那一個蓮蓬了。

父親的懷抱是那樣安全溫暖,能夠獨占父親的懷抱對於小小五歲的我一種忐忑的驚喜與驕傲,伴隨著記憶而來的,還有湖上一片昏黃微微帶著灰紫的暮色。

席慕蓉對於『花』的鍾愛,顯然成為她作品中一個鮮明的特點。對她而言,花是她記憶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後有著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讓席慕蓉動心的事情,或者一個深深記憶的人物。這樣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自然是受人歡迎的。

而海棠花就是屬於年輕時母親的花。……而從沒有過那樣殘酷的戰爭,從來沒有過那樣連年的顛沛流離,從來沒有一個民族曾忍受過那樣多的苦難,於是那一代的少女沒有一個能實現她們的夢。……要買下來的,不僅是那盆花,還有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古老而芬芳的故國,而我終於明白了我母親的心。

所有的記憶都會隨著它的香氣出現在我眼前。我想,我愛的也許並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時光。在每一朵花的後面,都有我珍惜的記憶。

又是好多年過去了,……玫瑰仍在,而所有屬於那個夏天的事物都會回來,我幾乎還可以聞得到林中松針在太陽下發出的清香。……

在花前,我是個知足的人。

(二)搭配顏色的運用
走進席慕蓉的花花世界,可以發覺她一貫的溫暖筆調,同時為畫家的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較一般作家更為敏銳細膩,使得作品有更鮮活的感覺。其意象的建構有大半是建築在顏色的使用上,呈現給讀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體畫面。

是那個似曾相識的山林,滿山開著一種野花,長而直的花梗上綴著從紫紅到淺紅到純白的串串風鈴,襯著青綠的野草,和後面郁綠黑藍的森森,是一幅又一幅人讓人心醉的畫面。

整片草原一望無際,天地間除了蒼空的藍、雲朵的白、青草的綠和遠處丘陵上一些土石的褐黃以及幾株雜樹的灰綠之外。

茶褐的底色上畫著橫枝的菊花。枝幹墨綠,花瓣原來應該是潔白的,卻在畫家筆下帶著一層彷彿被時間慢慢染黃了的秋香色。

秋日下年和父親牽手走在波昂市郊,天氣不錯,路旁人家院子里的大樹金燦的,白色的細鞦韆安靜地垂掛在綠草地上。

他說這話的時候,正是風和日麗的夏日正午,太陽光從翠綠層層的高枝上灑下來,森林中有著一層綠玉般的光影〔21〕

天好乾凈,是那種澄藍,草好柔軟,是那個種細密的綠。穿著白色襯衫和灰色運動褲的男女同學散坐在樹下,風吹過來,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輕輕柔柔地落了下來。

席慕蓉利用顏色搭配花卉的描寫,將所要傳達的抽象意念,明確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讀者在閱讀席慕蓉的作品時,非常容易進入她所想表達的情緒之中,顏色的功勞實不可沒。

手法
席慕蓉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著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誠,具有沖澹型散文的特點。

可能是同時身為詩人的關系,席慕蓉的散文會有意或無意的出現詩中才有的『跳躍感』,將散文中所需的連接詞省略,或使用字句的排列,將詩感融入散文之中,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在席慕容的作品中『問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無論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現,事實上,她想要表達出的可能是一種模糊、不確定的心態,她不僅在自問同時也在向讀者發問。尤其,當席慕蓉在使用問句時,通常不會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運用,連接而下,營造出一股沉重的氣氛將全文籠罩。

當年他們曾經向怎樣的一個女子揮手作別?在雪白的蘋果花下,或者在浮動著清香的山坡上,他們揮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樣一揮手就是三十多年的空白?

我也正一層一層地將我自己剝開,想知道,到底那一層才是真正的我呢?是那個快快樂樂的作著妻子,做著母親的婦人嗎?還是那個謹謹慎慎地做著學生,做著老師的女子呢?

是那個在畫室一筆一筆畫著油畫的婦人嗎?還是那個在燈下一個字一個字地記著日記的女子呢?

是那個在暮色里,手抱著一束百合,會無端落淚如雨的婦人嗎?還是那一個獨自騎著車,在迂迴的山路上,微笑地追著月亮走的女子呢?

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到底那一個我才是真正的我呢?而我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與珍惜,又有誰能真正的明白?誰肯真正的相信呢?

六十年的時間在往前進行的時候真是一筆一筆,一幅一幅,一日又一日慢慢累積而成的,為什麼在回顧之時卻如急流賓士而過?

老師站在畫前心裡想的是什麼呢?

難道,這就是年少時的我所不能了解的人生嗎?

那個無憂無慮、理直氣壯的小野馬到那裡去了呢?

我能不能有足夠的智慧來越過眼前的困境?能不能重新回到那片寬廣寧靜的天空?能不能重新擁有那跑沙跑雪的獨嘶心情?還有,我那極為珍惜的,在創作上獨來獨往的生命?

在靜夜的燈下,我輕聲的問我自己,能還不能?

不斷地自問,也讓讀者有自問的機會,席慕蓉並沒有也不願意將答案訴諸於文字,因為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人、相異的時空環境都有可能出現不一樣的答案,她總是留了一些餘地,使讀者有想像、反思的空間。所以,席慕蓉的文章是言有盡時,意無窮際的。

結語
席慕蓉是抒情的,而作品中所運用的技巧更是表達出此一訊息,重覆的句型、問句的使用,文中充滿跳
席慕蓉
躍感,在不經意中仍有奇句,文體雖是散文,但詩的意味濃厚,這也是席慕蓉散文之作異於其它散文作家的。

『花』對於席慕容而言,不單單只花而已,而是已經被擬人化再出現作品之中,當它只是個靜物時,殊不知其實他是個旁觀者,當席慕蓉畫它時、寫它時,它像是她的知心好友,也從它身上得到回應『看花不是花』應該是席慕蓉的另類特色。

7. 桐花席慕蓉賞析 速度急啊

月二十四日

長長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脈綿延著的山崗。不知道何處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說出這十年二十年間種種無端的憂愁。林間潔凈清新,山巒守口如瓶,沒有人肯告訴我那即將要來臨的盛放與凋零。

四月二十五日
長長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脈綿延著的山崗。在最起初,彷彿仍是一場極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著貯藏已久的盼望,也許就會錯過了在風里雲里已經互相傳告著的,那隱隱流動的訊息。
四月的風拂過,山巒沉穩,微笑地面對著我。在他懷里,隨風翻飛的是深深淺淺的草葉,一色的枝柯。
我逐漸向山巒走近,只希望能夠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語穿過林間,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醞釀著一種芳醇的變化,一種未能完全預知的騷動。

五月八日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彷彿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裡,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
這樣的一個開滿了白花的下午,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是一場可以放進任何一種時空里的聚合。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後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里,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下午,這樣的一季初夏。
總有這樣的初夏,總有當空麗日,樹叢高處是怒放的白花。總有穿著紅衣的女子姍姍走過青綠的田間,微風帶起她的衣裙和發梢,田野間種著新茶,開著蓼花,長著細細的酢漿草。
雪白的花蔭與曲折的小徑在詩里畫里反復出現,所有的光影與所有的悲歡在前人枕邊也分明夢見,今日為我盛開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個秋天裡落下的種子?一生中所堅持的愛,難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書里寫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巒終於動容,將我無限溫柔地擁入懷中,我所渴盼的時刻終於來臨,卻發現,在他懷里,在幽深的林間,桐花一面盛開如錦,一面不停紛紛飄落。

五月十一日
難道生命在片刻歡聚之後真的只能剩下離散與凋零?
在轉身的那一剎那,桐花正不斷不斷地落下。我心中緊緊系著的結扣慢慢松開,山巒就在我身旁,依著海潮依著月光,我俯首輕聲向他道謝,感謝他給過我的每一個麗日與靜夜。由此前去,只記得雪白的花蔭下,有一條不容你走到盡頭的小路,有這世間一切遲來的,卻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五月十五日

桐花落盡,林中卻仍留有花落時輕柔的聲音。走回到長長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誰印證這一種乍喜乍悲的憂傷。
周遭無限沉寂的冷漠,每一棵樹木都退回到原來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他注視,高峰已過,再走下去,就該是那蒼蒼茫茫,無牽也無掛的平路了吧?山巒靜默無語,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漸加深的暮色里,彷彿已忘記了花開時這山間曾有過怎樣幼稚堪憐的激情。
我只好歸來靜待時光逝去,希望能象他一樣也把這一切都逐漸忘記。可是,為什麼,在漆黑的長夜裡,仍聽見無人的林間有桐花紛紛飄落的聲音?為什麼?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
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一朵、一朵,在無人的山間輕輕飄落。

--席慕容

看完整篇文章,感覺這篇文章不僅僅是描寫桐花從待放的騷動,到怒放的生命,再到漸漸的凋落,直至落盡,而是描寫了整個生命的過程。盛放過,最終不免要凋零,盛放過就不遺憾,沒有不散的宴席,誰也不知道下一步將走到哪裡,下一秒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珍惜幸福的時光,讓它在回憶里燦爛。彷彿這又說的是愛情的過程,從未知時的蠢蠢欲動,到激烈綻放美麗的生命,擁在溫柔安全的懷抱里享受幸福,享受激情,再到完全熟悉後的漸漸平淡,生活漸漸失去色彩,由於難以抵擋的輪回,又走到下一個里程,無窮盡的道路,不知何時才是盡頭,但是不管如何,記憶里總是存在著那絲絲柔情,花落的聲音,你的嘆息聲,飄飄入心扉。(轉自新浪博客)

8. 席慕容的桐花原文

【席慕容《桐花》原文】
4月25日
長長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脈綿延著的山崗。在最起初,彷彿仍是一場極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著貯藏已久的盼望,也許就會錯過了在風里雲里已經互相傳告著的,那隱隱流動的訊息。
四月的風拂過,山巒沉穩,微笑地面對著我。在他懷里,隨風翻飛的是深深淺淺的草葉,一色的枝柯。
我逐漸向山巒走近,只希望能夠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語穿過林間,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醞釀著一種芳醇的變化,一種未能完全預知的騷動。
5月8日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彷彿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裡,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
這樣的一個開滿了白花的下午,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是一場可以放進任何一種時空里的聚合。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後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里,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下午,這樣的一季初夏。
總有這樣的初夏,總有當空麗日,樹叢高處是怒放的白花。總有穿著紅衣的女子姍姍走過青綠的田間,微風帶起她的衣裙和發梢,田野間種著新茶,開著蓼花,長著細細的酢漿草。
雪白的花蔭與曲折的小徑在詩里畫里反復出現,所有的光影與所有的悲歡在前人枕邊也分明夢見,今日為我盛開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個秋天裡落下的種子?一生中所堅持的愛,難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書里寫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巒終於動容,將我無限溫柔地擁入懷中,我所渴盼的時刻終於來臨,卻發現,在他懷里,在幽深的林間,桐花一面盛開如錦,一面不停紛紛飄落。
5月11日
難道生命在片刻歡聚之後真的只能剩下離散與凋零?
在轉身的那一剎那,桐花正不斷不斷地落下。我心中緊緊系著的結扣慢慢松開,山巒就在我身旁,依著海潮依著月光,我俯首輕聲向他道謝,感謝他給過我的每一個麗日與靜夜。由此前去,只記得雪白的花蔭下,有一條不容你走到盡頭的小路,有這世間一切遲來的,卻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5月15日
桐花落盡,林中卻仍留有花落時輕柔的聲音。走回到長長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誰印證這一種乍喜乍悲的憂傷。
周遭無限沉寂的冷漠,每一棵樹木都退回到原來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他注視,高峰已過,再走下去,就該是那蒼蒼茫茫,無牽也無掛的平路了吧?山巒靜默無語,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漸加深的暮色里,彷彿已忘記了花開時這山間曾有過怎樣幼稚堪憐的激情。
我只好歸來靜待時光逝去,希望能象他一樣也把這一切都逐漸忘記。可是,為什麼,在漆黑的長夜裡,仍聽見無人的林間有桐花紛紛飄落的聲音?為什麼?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
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一朵、一朵,在無人的山間輕輕飄落。
【席慕容《桐花》賞析】
席慕容的散文《桐花》,我是在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她的散文集《透明的哀傷》中看到的。這一篇散文與她在同一本集子中的其他作品不同,不是直接的說出她在平凡世界中感受到的哲理,而是用一種近乎詩的構思來表達她對生活的感想。
初讀這篇散文,覺得不太好懂,從題目看,本該是寫桐花,但主要筆墨並沒有放在描寫桐花的形態上,而是放在了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感上。文章是以時間為線索,分割並連貫章節的。第一章並不寫桐花,而是寫作者走向「一脈綿延著的山巒」,作者「不知道何處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說出這十年二十年間種種無端的憂愁」。可見,作者是一個散步著的行者,而且心懷憂愁。這憂愁是什麼?作者並沒有明說,但明確地讓讀者知道了作者心中有著這么一個「結」,並且持續了十年二十年,讀者也就跟隨著作者產生了一種等待的心裡,或至少在讀者心中埋下了伏筆。
之後的一章,寫的是徵兆。作者在開頭仍將自己的感想放在前頭,寫事情過去之後回顧所得到的認識,這樣的倒敘的寫法,,其實既是對後面章節的預示,也照應了上一章的「憂愁」。著無端的憂愁是什麼?作者在這一章里點了出來:「若不是心中有貯藏已久的盼望,也許就會錯過了在風里雲里已經互相傳告著的那隱隱流動的訊息。」作者因為有著 「貯藏已久的盼望」,才會有以前「無端的憂愁」,才會對林中暗涌的訊息有所感應,於是才會有下文與桐花的邂逅。這里,作者點明了自己在等待,但並不知道等待的是什麼,這里再一次埋下伏筆。
接著的一章便是與桐花的相遇,作者在這一章將重點轉到了對桐花的描述,但也仍是大筆的、寫意的,用各種對桐花的喜愛(各個時代對桐花的描繪)來表達桐花的可愛。在這些描述總,可以看出作者對桐花是十分喜愛的。由於這種喜愛和眷戀,作者進入了一個真實與不真實的境界。作者知道這樣燦爛開放的美麗的桐花,是「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後期印象派的筆端」——桐花的作為美的生命一直活在長長的歷史中,被歷史上所有可能的人喜愛過,描繪過,贊美過,珍藏過。但是作者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桐花的喜愛,並為桐花的美、為桐花所接受的珍愛並不獨屬於自己而感到嫉妒「今日為我盛開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個秋天利落下的種子?一生中所堅持的愛,難道早在千年前就已經是書里寫完了的故事?」——作者是失落的,這證明了作者對桐花的「自私」的愛。作者認識到桐花的美必定曾被歷史上許多人欣賞過,贊美過,對桐花的珍愛並不獨屬於自己,這是真實的;同時,作者希望這樣的珍愛是只能為自己所有,這是不真實的;但這種情感又是真實地發自作者「自私」的內心的,於是,這種事實與情感、真是與虛幻疊壓在一起,矛盾地表現了作者的熱烈的愛。
然後,作者的態度轉入平淡。明白了「生命在片刻歡聚之後真的只能剩下離散與凋零」之後,作者不再執著而狂熱地留戀著桐花了,而是感謝讓桐花在其上生長的山巒,認識到了「雪白的花蔭下,有一條不容你走到盡頭的小路,有這世間一切遲來的,卻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幸福不容許永遠,因而小路兩旁開滿的桐花也不得永久,但是以前一隻留在作者心中的「緊系的結扣」已經「慢慢松開」,前面提到的等待和盼望已經完滿於剛才熱烈的相遇中了。但是一個新的結扣又留在了作者心中,作者未提,但讀者已經隱約感覺到了。
最後一章中,與桐花相遇的盛況已經過去——「高峰已過,再走下去,就該是那蒼蒼茫茫無牽也無掛的平路了」。「桐花已落盡」,但是「在漆黑的長夜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這新的憂愁,就是對桐花盛開的壯麗景象的永遠的懷念。
至此,作者和桐花的相遇的整個過程:等待→預兆(預感)→相遇→相離→追憶(懷念)已經敘事完畢了,但是,重新回頭審視文中的一些句子,就會對文章的整體有新的認識。
作者在文中兩次提到了「生命」一詞:一處在第二章的最後一段「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在醞釀著一種芳醇的變化……」;另一處在第四章的第一段「難道生命在片刻歡聚之後真的只能剩下離散與凋零?」這里直接認識到的生命是桐花的生命,但是看看最後一章中的某些句子,就可以知道整篇文章並不是只寫到了桐花的生命歷程:「高峰已過,再走下去,就該是那蒼蒼茫茫無牽也無掛的平路了吧。」這里,桐花的生命已殞,但作者的思路並沒有隨之斷掉,作者的思路和桐花之間的聯系發生了轉移。從這個句子看,如果僅僅理解為作者走過了山崗,以後就將一直走在平原上是不妥的,從現實來看,平地上的山崗是很多的,不可能只有一座,這里的山崗和平地是虛幻的。尤其是「蒼蒼茫茫無牽也無掛的平路」,作者為什麼說平路是「無牽也無掛的」的?作者原來在牽掛的是什麼?是和桐花的相會?作者難道就這么認定一次和花的相會就足以是一生的牽掛?顯然這也是作者的虛寫。平原和山崗、和桐花的相會是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樹立的象徵:與桐花的相遇,象徵著一個人一生中一直期待的東西;山崗和他兩側的平原象徵著人的一生;山巒便是那個最期盼的願望實現的時間和地點;再說細些,可以把桐花看成是人的一生中最璀璨的時期(也是人一生中最懷念和留戀的時期)。全文對山崗的描述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格,作者在整個過程中都和山崗有對話,對山崗的描寫,正如同生活一樣:博愛、睿智,但什麼都不告訴你,只以他最寬宏的胸懷讓你自己去體會,去尋找自己的答案,並且遵循時間的規則,不後悔不挽留一切過去的東西。所以也可以將山巒單獨看成生活本身;而對桐花的懷念,自然使人對自己人生巔峰時期的留戀和追憶。這樣,整部作品所描述的過程就可以理解成:人生前半期的等待和企盼→人生最輝煌的時期→人生巔峰期後的平穩甚至滑坡→對巔峰期的懷念和追憶→對巔峰一去不回的理性認識。這樣整個作品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生活的角度來表明作者對生活的感知和認識,而這,是通過桐花、山崗和平原這些外在的象徵形象來實現的。
整篇文章,對與桐花邂逅的描寫,是從無意識的相遇,到有意識留戀結束的;對生活的描述,是從生活中的等待,到突如其來的相遇,到強烈的情感感知,再到離開時的無限留戀,最後從感覺升華到理性認識,作者不明說地藉助桐花和花下的自己給讀者演繹了一個生命成長成熟的過程,一波三折,環環相扣而不露痕跡,這正是作者是以的構造的魔力所在。

9. 《桐花》席慕容 求解

陽光干凈剔透且溫暖無比,而且作者本人內心也是溫暖而幸福的,一句透明如醇專蜜屬的陽光,寫盡了陽光的干凈,明媚,溫暖,和幸福,金黃色的陽光似有似無的落在桐花上,一切那麼溫暖,那麼安謐,那麼幸福而甜蜜,桐花在陽光下開的熱烈而妖嬈,「彷彿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裡「」同時歡呼」「同時飛眩「可見花開之熱烈,如同一群快樂的孩子,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活力,歡唱著,舞蹈著,盡為了這花開的一刻,「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游離浮動,可以感覺到桐花的輕盈,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是指穿過桐花,漏到地上的陽光,風吹,花動,影移,無數的光點在地上游離浮動,構成一幅安靜甜蜜幸福祥和的圖畫

10. 桐花席慕容主要內容

席慕容《桐花》概括:
寫了我在初夏時節於山中靜候並欣賞了桐花的綻放與飄零,感受到了生命與生活的美好(或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