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卡納基的名言

卡納基的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18 12:28:36

㈠ 中國去卡納基梅隆讀書路線怎麼走最好

中國去卡納吉隆讀書的路線怎麼走?最好個人覺得如果你沒有去過,可以導航去。

㈡ 哲學論文求助

中國人有句口頭禪,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抱著什麼態度面對這個世界?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哲學是以提高人生境界為目標的學問,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學。它不以追求知識體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規律為最終目標,而是講人對世界的態度,講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理能帶給我們自由,科學給予我們知識,只有哲學才會賦予我們智慧。哲學有兩大領域,一個是對世界的思考,追問世界到底是什麼?另一個是對人生的思考,追問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因此,哲學脫離人生,將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人的一生是充滿矛盾和痛苦的過程,哲學就是教人以經得起痛苦和磨煉的人生態度之學。
一、哲學是什麼?認識哲學。
對一般人而言,哲學是一個既抽象又空洞的詞彙。哲學是什麼,因為哲學本身就是從提問開始。可以說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說它簡單,因為哲學已存在幾千年,早就有過定義;說復雜,是因為迄今為止它永遠是個問題,至今尚未有,也不可能有終極的答案。「哲學」這個詞,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沒有出現,它來自19世紀日本學者西周,他把源於古希臘的西方哲學思想翻譯為「哲學」。中國晚清的學者黃遵憲最早把「哲學」這個詞從日本介紹到中國。「哲學」是個非常深奧的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多少個哲學家就有多少個說法。下面試從多個方面來認識「哲學」。
(一)、「哲學的原意就是愛智慧」。
哲學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這個字源於希臘文中的PHILIA和SOPHIA這兩個字合成,原意是「愛智慧」,愛慕智慧就是哲學。「愛」這個字在希臘文中有三種意思,一是指情愛,代表一種出於本能的感性沖動及浪漫的情懷;二是友愛;三是博愛。在哲學所談論的愛,重點在於友愛。友愛是溫和而理性的,是我們對於智慧比較正確的態度。 「智慧」有兩個特點,一是「完整」,所謂完整,代表把生命視為一個整體,生命是完整的,我們在一個地方失敗,正好在這個地方有了反省的機會,藉此能夠有所改善;相反的,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都是一帆風順的,可能反而沒有反省的機會。因此,對任何事情成敗得失的判斷,都不能只看某一點,而要思考整體生命。如此一來,才能夠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很快地重新振作起來。二是「根本」,人活在世界上,有些問題只是表面的小問題,而有些問題則是屬於根本的大問題。生死就是根本的大問題,所以哲學家常會思考死的問題。還有人為什麼有不一樣的命運?為什麼有些人做壞事沒受報應?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就受苦難?這些都屬於根本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在生活里也都沒有明確的答案,所以需要以開放的心胸准備接觸智慧。哲學稱為愛智,所強調的是過程,要不停地質疑與追問,永遠在驚訝。希臘時代有一句名言「哲學起源於驚訝」。愛智慧開始於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強的,對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什麼都要問,其中有些是真正哲學性質的。前幾年有一本暢銷書,叫做《蘇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SOPHIE 這個字就是源於希臘文SOPHIA)。這種說法只是一外詞源學的說明。
(二)、《辭海》對哲學的解釋。「哲學是人們對於整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體系。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三)「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的這一定義,是從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來界定的。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就是說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理論,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所謂世界觀,就是指人們對於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或總的看法。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並非所有的世界觀都是哲學。人們在生活實踐中自發形成的世界觀是不系統、不自覺的,它缺乏理論的論證和嚴密的邏輯,因而不能算是哲學。只有把這種世界觀加以理論化和系統化,使之成為具有一定理論形態的世界觀,才稱得上是哲學。
(四)、「哲學是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的概括和總結」。哲學與具體科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哲學研究的對象是世界發展的一般規律,而具體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或過程的特殊規律。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要對具體科學的成果進行哲學概括和總結,由特殊性的認識上升到普遍性的認識。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
(五)「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任何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這里所說的方法論,就是指導人們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基本原則,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學作為一定的世界觀,必然貫穿著一定的觀察問題的方法。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致的。在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中,世界觀具有更為根本的意義。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必然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六、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一般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正確概括和總結,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基本特徵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
(七)主觀四維唯物主義哲學。
它認為:哲學是研究探索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規律的學說。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首先要研究物質世界中的「物質發展變化規律的普遍性」。其次,進行哲學的研究探索需要有正確的方法論指導。第三,建立正確的世界觀。第四,堅持正確的認識論。人的認識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過程是一積極的實踐過程。哲學探索的目的就是發現真理,並把所發現的真理用來指導實踐。
(八)「哲學即邏輯」。羅素、奎因(1908-2000年,美國哲學家、邏輯學家,邏輯實用主義的代表,)、維特根斯坦(1889-1957-1年,出生於奧地利,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主要著作有《邏輯哲學論》)等人的主張,在羅素看來,哲學的本質就是邏輯,而奎因則從邏輯的觀點來看侍和認識問題;維特根斯坦宣稱:「哲學的目的是思想的邏輯澄清」。哲學家要用邏輯技術來分析語言,哲學成了邏輯應用了。「邏輯」一詞起源於希臘文,原意是思考、思維與表達思維。邏輯是一門從事於人的思考研究的學問。從邏輯發展史來看,可分為兩種:一為「形式邏輯」,它是哲學家亞里斯多得創立的,主要有主謂詞式的命題作為推理的根基以及三段論證為主的思想方法。二是「符號邏輯」,起源於德國哲學家來布尼茲(1646-1716年),他主張設立一套符號,代替文字的地位,使每一符號表示一個意義,並且以數學方式為推理的方式,以避免意義的混淆。對於符號邏輯貢獻最大的是羅素,他與懷特海合著《數學原理》。傳統邏輯的主要內容有: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等。
(九)哲學是哲學史。
說哲學是哲學史,並不是說哲學等於哲學史。而是說,通過學習哲學史來學習哲學,研究哲學史來研究哲學。哲學具有人文科學的特點,即它是歷史性學科,所以學哲學必須讀孔子、亞里期多得,一直到最新的哲學大師的著作。在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是哲學史。
(十)、「哲學就是懷著一種鄉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
德國詩人諾瓦利斯(1772-1801年)認為:「哲學就是懷著一種愁鄉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這把哲學同全部文學藝術創作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科學語言說不清、道不明的廣大朦朧情緒領域統統網羅進了哲學活動的范圍。從哲學角度看,這些情緒可歸結到綿綿不絕的鄉愁和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的沖動。這里所說的家園,並不是指某個具體的家鄉,而是指精神家園,哲學意義上的家園,內心的家園。如白居易詩雲:「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可獨在長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詩人的情感,可以說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學意義。現代人整天侍在鋼筋混泥土製成的「火柴合」里,走在人們比肩接踵的馬路上,呼吸著被污染的混濁空氣,聽到各種雜亂的聲音,於是有一天,在你的內心深處會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緒,一縷鄉愁猛地襲來,你恨不得馬上一口氣跑到荒效野外僻靜處,呼吸大自然的氣息,投入大自然的懷中,去尋找生命的根,渴望著歸真反璞。在生活中,往往有一種不安感和無名的煩惱會忽然彌漫在心頭,連自己也說不清的一團茫然的情緒,其實也是一種尋找歸宿感在心中蠕動。精神的歸宿是無形的,所以更不易覓得。在尋找歸宿和家園的過程中,人們還常常表現出一種猶豫、恍惚和反復的思緒。這種情緒,在全球生態危機的今天,顯得尤為迫切。只要我們堅守精神的家園,思想的自由,知識的光華,我們的家園將會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十一)「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
馮友蘭說「所謂反思就是人類精神反過來以自己為對象而思之」。牟宗三則說「什麼是哲學?凡是對人性的活動之所及,以理智及觀念加以反省說明的,便是哲學。」
(十二)「哲學就是研究人生中切要問題的學問」。
胡適(1891-1962年,安徽績溪人,1910年赴美師於實用主義大師杜威,他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十字真言影響很大。)他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說:「哲學的定義,從來沒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暫下一個定義:凡研究人生中切要的問題從基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十三)周國平認為,哲學有四種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為形而上學的沉思和偉大思想體系的創造,它屬於哲學史上的天才;二是作為學術,它屬於學者;三是作為思潮或者意識形態,它屬於大眾;四是作為人生思考,它屬於每一個不願虛度人生的人。前兩種屬於少數人,而後兩種屬於多數人。
(十四)「後現代主義哲學」。
形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一種以西方發達國家二戰後進入現代主義社會為背景,以反思、批判或否定近代主義文化的理論取向、理論基礎、思維方式為基本特徵,以一種新的話語、新的形式為解釋為說明現代社會出現的種種新的社會現象,,提出解決當代社會條件、人類命運問題的一種理論思潮。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最初產生於四五十年代的建築學(埃菲爾鐵塔)、詩歌等領域,表示有不同於傳統的風格、個性化的格。到了六十年代,表現於一種文學文化現象。60年代後,便被賦予了一種哲學的概念。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它總有一種歷史性、時代性、分期性的特點。二是對出現的一系列新的社會現象新的解釋。如全球化、人權、文化的認同等問題。
(十五)「中國哲學」
就是中國人對宇宙現象與人的生存原則的一種領悟和把握,並且把這種領悟與把握的基本精神貫徹於實際實踐之中所形成的一門學問。(詹石窗《新編中國哲學史》中的觀點)
(十六)「儒家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影響巨大的學術流派,儒家以其獨特的思想魅力深受世人關注。「儒」本是一種職業,在早期,所謂「儒」是給富貴人家相禮的一批人。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論語》中,這是其弟子所記錄的。他的思想以「仁」為核心。「仁」《說文解字》謂「仁,從人二」。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是一種內在修養的功夫和境界,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恭、寬、信、敏、惠五種德行。孔子對禮也十分重視,在《論語》中出現75次,他告誡弟子要「知禮」「立於禮」。在《論語》里,「仁」這個字,有時不是僅指一種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性。在這種情況下,「仁」就是「品德完美」。孔子的一生是有如一條上升的弧線,指向無限而圓滿的境界。他對自己的德性修養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孟子(前372-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今山東鄒縣人。(「孟母三遷」就是講他的故事:孟子自幼喪父,全靠母親一人把他撫養成人。起初,孟家住在公墓附近,小孩們著玩埋死人的游戲,他母親感到這樣對不孩成長不利,搬到新的地方,是個靠近集市,小孩學著商人的樣子做起經營買賣的游戲。孟母感到這樣也不好,再次搬家,搬到學校邊居住,這樣,孟子開始學習詩書禮儀。其母就決定長期居住下來。)在儒家中素有「亞聖」之稱。孟子的學說也是以人為其出發點,由此而建立了一種融會認識論、修養論、天人關系論為一體的生命道德哲學。主要內容有:盡心、養性、事天、立命。他認為人性修養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他主張民本思想,認為:「民為貴,稷次之,君為輕」。儒家注重個人修養,主張經世致用,推崇教化。
(十七)道家以自然為本的哲學思想。
一般認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史記》稱:「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他出生約公元前570年,比孔子年長20歲。相傳孔子向老子請教過禮。老子的主要思想在他的《道德經》一書中。《道德經》將「自然」與「無為」作為其哲學體系的非常重要的范疇。「大器晚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成語都與老子有關。老子有「三寶」:一是慈,慈代表母性的特質,因為萬物都來自於道,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說:「慈故能勇」。二是儉,儉就是對侍萬物的一種態度,也代表著節制慾望。三是不為天下先。老子的道的思想,經尹子、列子、莊子等人的弘揚,道家理論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十八)「墨家的經驗論哲學思想」。
墨家由墨子所創立。墨子(約前468-376年,名翟,戰國初魯國人。他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在經濟、政治、倫理、教育、哲學、邏輯、自然科學技術等方面都有建樹。他的基本原則是「兼相愛,交相利」,他主張:尚賢、非攻、節用。他在哲學上的重要貢獻是他提出了判斷言論是非的標准,即「三表」一表為歷史經驗、二表為耳聞目睹,三表為社會功利。符合這三條,則為是,否則為非。《墨子》一書是他的著作匯編。《墨子公輸》里記載:當時,楚國僱用了一個機械發明家公輸般,發明了一種攻城的武器。楚國將使用這種武器進攻宋國。墨子得知後,前往楚國,勸陰楚王出兵。在楚王面前,公輸般演習他准備用以攻城的新式武器,墨子則表演他准備防禦的武器。公輸般採用了九種攻城機械來進攻,都被墨子的防禦武器擋住。最後,公輸般的武器用盡,而墨子的防禦武器還有。公輸般不肯認輸,說「我知道怎樣擊敗你,但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想用的那個辦法,但我也不說」。楚王問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般想殺害我。但是,我的弟子已經用我設計的武器武裝起來,在宋國的城牆上等侍楚國的進攻。我可以被殺害,但楚軍無法殺他們。」楚王聽後說「如此說來,我們就放棄對宋國的進攻。」
(十九)「管仲的哲學思想」。
管仲(前?-前645年,春秋時期潁上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現存《管子》中有「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他認為:水為萬物之源。「水者何也?萬物之本源也。」這與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之源不謀而合,表現出早期哲學家的共同觀點。他還提出了「陰陽五行理論」:在世界的萬事萬物中,同一類事物之間按五行的內在關系而相互聯系。
(二十)「法家的法治哲學思想」。
「法家」以重視法治而見稱。戰國時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等。李悝,戰國初期魏國人,他著的《法經》是在魏國推行法治的實踐基礎上,總結了春秋以來的法治經驗,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商鞅(前390-338年),是秦國變法的主要人物。
(二十一)「兵家的軍事哲學思想」。「軍事哲學」是關於軍事斗爭戰略戰術的智慧,它包括戰爭勝利分析的一般原理,思想認識和戰局發展變化的基本預測分析理論。代表人物有孫武(前535-前480),著有《孫子兵法》,他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基礎上的。他的名言「知自知彼,百戰不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認識方法。是孫臏,孫武的後代,在孫武去世後150年出生。「圍魏救趙」「孫臏賽馬」都是講他的故事。「貴勢」是他的思想特色,他的軍事哲學思想也重視具體陣法的布置與實施中。
(二十二)「《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學」。
「中庸」之說,首見於孔子《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中庸》一書,為戰國時子思所作。書中寫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者,天地之大本也。「中」是指中間、中等、兩者之間,它是適宜的、合適的、恰到好處的意思,既不是「過」,又不是「不及」,就是哲學上的「度」。「庸」就是實用。《南華經》中說:「庸就能用,用就能通,通就能得」中庸思想是孔子提出的,並通過其弟子及一代後儒們發展與充實而形成的一個精密體系,但是,道家、墨家、佛家等眾家思想中也有不少中庸的靈光片羽,如過猶不及、剛柔相濟、禍兮福之所倚,福之禍之所伏、大智若愚。中庸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十分深遠,今天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中也有體現。
(二十三)「董仲舒的崇天哲學」。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河北廣川人。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他的儒術中,神學化的「天」概念占核心地位。他認為天下萬物統一於五行,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天。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尊也。他還將人的形體也看作是「天」的產物,人性也應從天那裡找到合理的根據。在人性論的基礎上,他提出了「三綱五常」的人倫次序標准。所謂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所謂五常:仁、義、禮、智、信。他的崇天神學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而且影響於後代。
(二十四)「哲學」在理論上,就是教人學習「定位宇宙」,並在宇宙中「安排人生」的總體學問;在實踐上,就是教人學習「做人」、「處事」的學問總綱。所謂哲學思考,就是看世界和人生的全局,應該如何生活才有意義。(台灣《哲學概論》)
二、人是什麼?認識你自己。
人是什麼?卡納基的調查,500次通電話,使用最多的一個詞是「我」,共出現3900次。一個心理測試:集體照中你先注意誰?愷撤「我來我看見我征服」。黑格爾的名言:「熟知非真知」,自以為最為熟悉的東西,恰恰是我們最不了解的,正如「台風中心沒風」。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知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而認識自己,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古希臘寓言:人面獅身怪獸斯芬克司,蹲在海邊懸崖上,誰從這里經過,必須猜它一個謎言:開始四條腿走路,後來兩條腿走路,最後三條腿走路。沒猜中者,都要被它吃掉。後來,終於有一位叫俄狄浦斯的人猜中了,說這是人。怪獸跳崖自殺了。從表面上看來,人生下來後,在幼兒時期,不能站立行走,只能在地上爬;長大後就能站立行走了;到了晚年,腿腳不方便了,需要一根拐枚了,就變成三條腿了。事實上,這故事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在人沒有認識到自己這前,只能像動物一樣爬行,受著自然萬物的統治,命運由自然界來支配;當人認識自己這後,人就會用自己的雙足站立在天地這間,把兩手和頭腦解放出來,成為世界的主宰;即使到了晚年,人仍然會憑借一生的經驗和智慧這根拐杖,用兩腳穩固地站立在天地之間。
人是什麼,這是人類思想史上一個古老的話題,哲學家們都從各自的偏好的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人是萬物的尺度」。
這是西方最早提出人在宇宙間的地位和價值的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他中是一位流浪哲學家,後被指責為無神論者,並受到法庭的傳喚。在逃亡的路上,他所坐的船觸礁,當場溺水而死)說的。他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這段話後來被人稱為「普羅泰弋拉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中的「人」具體含義的理解大有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指個人,即作為個體的人。也就是說人們都以他自己的知覺、看法作為衡量萬物的尺度;二是指作為類存的人類,即人類是萬物的尺度;三是既可作為「個體的人」,也可做集合名詞「人類」用。一般認為,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的人,是衡量萬物的真偽、好壞、乃存在與否,都應以人為標准,而不能以其他東西為標准。人的主觀感覺成為判斷事物的標准。「人是萬物的尺度」已不是一個純哲學的命題,而是體現了其政治、倫理、法律、教育、哲學等觀點的綜合命題。
(二)、「人是政治的動物」。
亞里斯多得在《大倫理學》一書中說:「人是政治的動物,天生要過共同生活,沒有人願意在他獨自一人時選擇全世界」在《政治學》一書中,他對人的定義是: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的動物。這里的「政治」就是指城邦國家、社會集體。由於人不能單個獨自生活,只有工共同集合在社會,在社會中集體生活,才能滿足各自的需求。不僅在痛苦中需要朋友,在快樂時也應該把自己的幸福讓朋友分享。在他看來,人不可能獨立存在。人首先是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就成為人類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會基本形式。家庭聯合起來組成村坊,若干個村坊組合成城市(城邦)。這是人存在的現實需要的結果,同時,也是人類的本性決定的。人之所以可以和願意趨向於城邦,是因為人類生來就有合群的性情,所以趨於政治的組合。
(三)、「人是理性的動物」。
「人是理性的動物」的觀點,在17……18世紀歐洲流行的觀點。這觀點的理論基礎是笛卡爾的哲學。笛卡爾(1596……1650年),法國哲學家,近代哲學的始祖。青年時代接受父親的遺產,隻身到巴黎闖盪;不久厭倦了巴黎的小市民生活,到郊區研究幾何學(他是解析幾何的發明者),後來到荷蘭參軍,當時荷蘭太平無事,他研究哲學。他一生未婚,但有一個私生女,5歲時死去,他1650年得病去世。他創造了完整的哲學體系,代表作有《方法論》《沉思錄》。黑格爾稱他「新世界的哲學是從笛卡爾開始的」。胡塞爾說「笛卡爾開創了一個人人人全新的哲學:通過改變哲學的整個風格,哲學做出了一個徹底的轉向,即從樸素的客觀主義轉向超越的主觀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講,他是近代哲學之父。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I THANK FHEREFORE I AM ,這是哲學的第一原理,按字面理解,是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我思考則我存在。從哲學上理解,就是認識事物不能靠感官,必須靠精神去認識。
(四)「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1623……1662年)提出的。他認為: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因而,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這是他關於人的經典比喻,它讓人認識到自身的弱點,也認人看到自己的尊嚴。他這一比喻雖然深邃,但也有一些悲涼。人的確很脆弱,人類的祖先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界中能夠活下來,完全是依靠他們的思想,思想想出了智慧。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沒有帶著思想去生活,那麼,他只能是活著,而不是生活,更不是富有意義的人生。「思想」不僅僅是我們簡單的生存需要,更是我們全部尊嚴與道德之所在。因此,我們要努力地好好思想。
(五)、「人是機器」。
「人是機器」是法國哲學家拉美特利(1709……1751年,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提出的。在他之前,笛卡爾就曾經用機械論的觀點來說明人和動物的機體的功能作用。他認為,動物肌體內部的活動不過是「動物精氣」和各種器官的一些機械運動,如同一架鍾表的鍾擺、齒輪、發條等零件的機械運動一樣。拉美特利是一位醫生,職業上的便利使他更了解人,他認為,人和世界上的萬物一樣,都是物質的。他把笛卡爾的觀點向前推進,認為人和動物都是一架機器,只不過人是架比較復雜,過比動物機器更精緻、更靈活一些罷了,人和動物只有量的差別而無質的區別。拉美特利利用物質的機械運動來解釋人體活動,並進而解釋人的精神活動,對於批判宗教神學和唯心主義具有積極意義,而且把人的一些思維活動用機器的物質活動再現出來,這已為現代的人工智慧科學所證實。他在《人是機器》一書中寫道:「人體是一架會自己發動自己的機器,一架永動機的活生生的模型。體溫推動它,食物支持它。人是機器,但是他感覺、思想,總之,他具有智慧和道德,而又是一個動物。這兩件事並不矛盾。

㈢ 《快樂的人生》《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卡納基這幾本書TXT版

已發送,注意

㈣ 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抱著什麼態度面對這個世界

哲學與人生

中國人有句口頭禪,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抱著什麼態度面對這個世界?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哲學是以提高人生境界為目標的學問,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學。它不以追求知識體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規律為最終目標,而是講人對世界的態度,講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理能帶給我們,科學給予我們知識,只有哲學才會賦予我們智慧。哲學有兩大領域,一個是對世界的思考,追問世界到底是什麼?另一個是對人生的思考,追問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因此,哲學脫離人生,將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人的一生是充滿矛盾和痛苦的過程,哲學就是教人以經得起痛苦和磨煉的人生態度之學。
一、哲學是什麼?認識哲學。
對一般人而言,哲學是一個既抽象又空洞的詞彙。哲學是什麼,因為哲學本身就是從提問開始。可以說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說它簡單,因為哲學已存在幾千年,早就有過定義;說復雜,是因為迄今為止它永遠是個問題,至今尚未有,也不可能有終極的答案。「哲學」這個詞,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沒有出現,它來自19世紀日本學者西周,他把源於古希臘的西方哲學思想翻譯為「哲學」。中國晚清的學者黃遵憲最早把「哲學」這個詞從日本介紹到中國。「哲學」是個非常深奧的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多少個哲學家就有多少個說法。下面試從多個方面來認識「哲學」。
(一)、「哲學的原意就是愛智慧」。
哲學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這個字源於希臘文中的PHILIA和SOPHIA這兩個字合成,原意是「愛智慧」,愛慕智慧就是哲學。「愛」這個字在希臘文中有三種意思,一是指情愛,代表一種出於本能的感性沖動及浪漫的情懷;二是友愛;三是博愛。在哲學所談論的愛,重點在於友愛。友愛是溫和而理性的,是我們對於智慧比較正確的態度。 「智慧」有兩個特點,一是「完整」,所謂完整,代表把生命視為一個整體,生命是完整的,我們在一個地方失敗,正好在這個地方有了反省的機會,藉此能夠有所改善;相反的,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都是一帆風順的,可能反而沒有反省的機會。因此,對任何事情成敗得失的判斷,都不能只看某一點,而要思考整體生命。如此一來,才能夠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很快地重新振作起來。二是「根本」,人活在世界上,有些問題只是表面的小問題,而有些問題則是屬於根本的大問題。生死就是根本的大問題,所以哲學家常會思考死的問題。還有人為什麼有不一樣的命運?為什麼有些人做壞事沒受報應?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就受苦難?這些都屬於根本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在生活里也都沒有明確的答案,所以需要以開放的心胸准備接觸智慧。哲學稱為愛智,所強調的是過程,要不停地質疑與追問,永遠在驚訝。希臘時代有一句名言「哲學起源於驚訝」。愛智慧開始於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強的,對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什麼都要問,其中有些是真正哲學性質的。前幾年有一本暢銷書,叫做《蘇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SOPHIE 這個字就是源於希臘文SOPHIA)。這種說法只是一外詞源學的說明。
(二)、《辭海》對哲學的解釋。「哲學是人們對於整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體系。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三)「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的這一定義,是從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來界定的。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就是說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理論,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所謂世界觀,就是指人們對於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或總的看法。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並非所有的世界觀都是哲學。人們在生活實踐中自發形成的世界觀是不系統、不自覺的,它缺乏理論的論證和嚴密的邏輯,因而不能算是哲學。只有把這種世界觀加以理論化和系統化,使之成為具有一定理論形態的世界觀,才稱得上是哲學。
(四)、「哲學是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的概括和總結」。哲學與具體科學既有又有區別。哲學研究的對象是世界發展的一般規律,而具體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或過程的特殊規律。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要對具體科學的成果進行哲學概括和總結,由特殊性的認識上升到普遍性的認識。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
(五)「哲學是世界觀與方的統一」。任何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這里所說的方,就是指導人們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基本原則,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學作為一定的世界觀,必然貫穿著一定的觀察問題的方法。世界觀和方是一致的。在世界觀和方的統一中,世界觀具有更為根本的意義。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必然有什麼樣的方。
(六、主義哲學。它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一般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正確概括和總結,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它的基本特徵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理論基礎。實踐的觀點是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唯物史觀是的偉大發現。
(七)主觀四維唯物主義哲學。
它認為:哲學是研究探索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規律的學說。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首先要研究物質世界中的「物質發展變化規律的普遍性」。其次,進行哲學的研究探索需要有正確的方指導。第三,建立正確的世界觀。第四,堅持正確的認識論。人的認識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過程是一積極的實踐過程。哲學探索的目的就是發現真理,並把所發現的真理用來指導實踐。
(八)「哲學即邏輯」。羅素、奎因(-年,美國哲學家、邏輯學家,邏輯實用主義的代表,)、維特根斯坦(--1年,出生於奧地利,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主要著作有《邏輯哲學論》)等人的主張,在羅素看來,哲學的本質就是邏輯,而奎因則從邏輯的觀點來看侍和認識問題;維特根斯坦宣稱:「哲學的目的是思想的邏輯澄清」。哲學家要用邏輯技術來語言,哲學成了邏輯應用了。「邏輯」一詞起源於希臘文,原意是思考、思維與表達思維。邏輯是一門從事於人的思考研究的學問。從邏輯發展史來看,可分為兩種:一為「形式邏輯」,它是哲學家亞里斯多得創立的,主要有主謂詞式的命題作為推理的根基以及三段論證為主的思想方法。二是「符邏輯」,起源於德國哲學家來布尼茲(-年),他主張設立一套符,代替文字的地位,使每一符表示一個意義,並且以數學方式為推理的方式,以避免意義的混淆。對於符邏輯貢獻最大的是羅素,他與懷特海合著《數學原理》。傳統邏輯的主要內容有: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等。
(九)哲學是哲學史。
說哲學是哲學史,並不是說哲學等於哲學史。而是說,通過學習哲學史來學習哲學,研究哲學史來研究哲學。哲學具有人文科學的特點,即它是歷史性學科,所以學哲學必須讀孔子、亞里期多得,一直到最新的哲學的著作。在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是哲學史。
(十)、「哲學就是懷著一種鄉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
德國詩人諾瓦利斯(-年)認為:「哲學就是懷著一種愁鄉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這把哲學同全部文學藝術創作緊密地起來,把科學語言說不清、道不明的廣大朦朧情緒領域統統網羅進了哲學活動的范圍。從哲學角度看,這些情緒可歸結到綿綿不絕的鄉愁和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的沖動。這里所說的家園,並不是指某個具體的家鄉,而是指精神家園,哲學意義上的家園,內心的家園。如白居易詩雲:「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可獨在長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詩人的情感,可以說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學意義。現代人整天侍在鋼筋混泥土製成的「火柴合」里,走在人們比肩接踵的馬路上,呼吸著被污染的混濁空氣,聽到各種雜亂的聲音,於是有一天,在你的內心深處會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緒,一縷鄉愁猛地襲來,你恨不得馬上一口氣跑到荒效野外僻靜處,呼吸大自然的氣息,投入大自然的懷中,去尋找生命的根,渴望著歸真反璞。在生活中,往往有一種不安感和無名的煩惱會忽然彌漫在心頭,連自己也說不清的一團茫然的情緒,其實也是一種尋找歸宿感在心中蠕動。精神的歸宿是無形的,所以更不易覓得。在尋找歸宿和家園的過程中,人們還常常表現出一種猶豫、恍惚和反復的思緒。這種情緒,在全球生態危機的今天,顯得尤為迫切。只要我們堅守精神的家園,思想的,知識的光華,我們的家園將會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十一)「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
馮友蘭說「所謂反思就是人類精神反過來以自己為對象而思之」。牟宗三則說「什麼是哲學?凡是對人性的活動之所及,以理智及觀念加以反省說明的,便是哲學。」
(十二)「哲學就是研究人生中切要問題的學問」。
胡適(-年,安徽績溪人,年赴美師於實用主義杜威,他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十字真言影響很大。)他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說:「哲學的定義,從來沒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暫下一個定義:凡研究人生中切要的問題從基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十三)周國平認為,哲學有四種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為形而上學的沉思和偉大思想體系的創造,它屬於哲學史上的天才;二是作為學術,它屬於學者;三是作為思潮或者意識形態,它屬於大眾;四是作為人生思考,它屬於每一個不願虛度人生的人。前兩種屬於少數人,而後兩種屬於多數人。
(十四)「後現代主義哲學」。
形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一種以西方發達國家二戰後進入現代主義社會為背景,以反思、批判或否定近代主義文化的理論取向、理論基礎、思維方式為基本特徵,以一種新的話語、新的形式為解釋為說明現代社會出現的種種新的社會現象,,提出解決當代社會條件、人類命運問題的一種理論思潮。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最初產生於四五十年代的建築學(埃菲爾鐵塔)、詩等領域,表示有不同於傳統的風格、個性化的格。到了六十年代,表現於一種文學文化現象。60年代後,便被賦予了一種哲學的概念。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它總有一種歷史性、時代性、分期性的特點。二是對出現的一系列新的社會現象新的解釋。如全球化、、文化的認同等問題。
(十五)「中國哲學」
就是中國人對宇宙現象與人的生存原則的一種領悟和把握,並且把這種領悟與把握的基本精神貫徹於實際實踐之中所形成的一門學問。(詹石窗《新編中國哲學史》中的觀點)
(十六)「儒家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影響巨大的學術流派,儒家以其獨特的思想魅力深受世人關注。「儒」本是一種職業,在早期,所謂「儒」是給富貴人家相禮的一批人。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孔子(前-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論語》中,這是其所記錄的。他的思想以「仁」為核心。「仁」《說文解字》謂「仁,從人二」。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是一種內在修養的功夫和境界,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恭、寬、信、敏、惠五種德行。孔子對禮也十分重視,在《論語》中出現75次,他告誡要「知禮」「立於禮」。在《論語》里,「仁」這個字,有時不是僅指一種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性。在這種情況下,「仁」就是「品德完美」。孔子的一生是有如一條上升的弧線,指向無限而圓滿的境界。他對自己的德性修養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孟子(前-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今山東鄒縣人。(「孟母三遷」就是講他的故事:孟子自幼喪父,全靠母親一人把他撫養成人。起初,孟家住在公墓附近,小孩們著玩埋死人的游戲,他母親感到這樣對不孩成長不利,搬到新的地方,是個靠近集,小孩學著商人的樣子做起經營的游戲。孟母感到這樣也不好,再次搬家,搬到學校邊居住,這樣,孟子開始學習詩書禮儀。其母就決定居住下來。)在儒家中素有「亞聖」之稱。孟子的學說也是以人為其出發點,由此而建立了一種融會認識論、修養論、天人關系論為一體的生命道德哲學。主要內容有:盡心、養性、事天、立命。他認為人性修養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他主張民本思想,認為:「民為貴,稷次之,君為輕」。儒家注重個人修養,主張經世致用,推崇教化。
(十七)道家以自然為本的哲學思想。
一般認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史記》稱:「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他出生約公元前年,比孔子年長20歲。相傳孔子向老子請教過禮。老子的主要思想在他的《道德經》一書中。《道德經》將「自然」與「無為」作為其哲學體系的非常重要的范疇。「大器晚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成語都與老子有關。老子有「三寶」:一是慈,慈代表母性的特質,因為萬物都來自於道,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說:「慈故能勇」。二是儉,儉就是對侍萬物的一種態度,也代表著節制慾望。三是不為天下先。老子的道的思想,經尹子、列子、莊子等人的弘揚,道家理論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十八)「墨家的經驗論哲學思想」。
墨家由墨子所創立。墨子(約前-年,名翟,戰國初魯國人。他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在經濟、、倫理、教育、哲學、邏輯、自然科學技術等方面都有建樹。他的基本原則是「兼相愛,交相利」,他主張:尚賢、非攻、節用。他在哲學上的重要貢獻是他提出了判斷言論是非的標准,即「三表」一表為歷史經驗、二表為耳聞目睹,三表為社會功利。符合這三條,則為是,否則為非。《墨子》一書是他的著作匯編。《墨子公輸》里記載:當時,楚國僱用了一個機械發明家公輸般,發明了一種攻城的武器。楚國將使用這種武器進攻宋國。墨子得知後,前往楚國,勸陰楚王出兵。在楚王面前,公輸般演習他准備用以攻城的新式武器,墨子則表演他准備防禦的武器。公輸般採用了九種攻城機械來進攻,都被墨子的防禦武器擋住。最後,公輸般的武器用盡,而墨子的防禦武器還有。公輸般不肯認輸,說「我知道怎樣擊敗你,但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想用的那個辦法,但我也不說」。楚王問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般想殺害我。但是,我的已經用我設計的武器武裝起來,在宋國的城牆上等侍楚國的進攻。我可以被殺害,但楚軍無法殺他們。」楚王聽後說「如此說來,我們就放棄對宋國的進攻。」
(十九)「管仲的哲學思想」。
管仲(前?-前年,春秋時期潁上人,著名的家,思想家。現存《管子》中有「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他認為:水為萬物之源。「水者何也?萬物之本源也。」這與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之源不謀而合,表現出早期哲學家的共同觀點。他還提出了「陰陽五行理論」:在世界的萬事萬物中,同一類事物之間按五行的內在關系而相互。
(二十)「法家的法治哲學思想」。
「法家」以重視法治而見稱。戰國時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等。李悝,戰國初期魏國人,他著的《法經》是在魏國推行法治的實踐基礎上,總結了春秋以來的法治經驗,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商鞅(前-年),是秦國變法的主要人物。
(二十一)「兵家的軍事哲學思想」。「軍事哲學」是關於軍事斗爭戰略戰術的智慧,它包括戰爭勝利的一般原理,思想認識和戰局發展變化的基本預測理論。代表人物有孫武(前-前),著有《孫子兵法》,他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基礎上的。他的名言「知自知彼,百戰不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認識方法。是孫臏,孫武的後代,在孫武去世後年出生。「圍魏救趙」「孫臏賽馬」都是講他的故事。「貴勢」是他的思想特色,他的軍事哲學思想也重視具體陣法的布置與實施中。
(二十二)「《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學」。
「中庸」之說,首見於孔子《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中庸》一書,為戰國時子思所作。書中寫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者,天地之大本也。「中」是指中間、中等、兩者之間,它是適宜的、合適的、恰到好處的意思,既不是「過」,又不是「不及」,就是哲學上的「度」。「庸」就是實用。《南華經》中說:「庸就能用,用就能通,通就能得」中庸思想是孔子提出的,並通過其及一代後儒們發展與充實而形成的一個精密體系,但是,道家、墨家、佛家等眾家思想中也有不少中庸的靈光片羽,如過猶不及、剛柔相濟、禍兮福之所倚,福之禍之所伏、大智若愚。中庸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十分深遠,今天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中也有體現。
(二十三)「董仲舒的崇天哲學」。
董仲舒(前-前年,河北廣川人。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他的儒術中,神學化的「天」概念占核心地位。他認為天下萬物統一於五行,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天。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尊也。他還將人的形體也看作是「天」的產物,人性也應從天那裡找到合理的根據。在人性論的基礎上,他提出了「三綱五常」的人倫次序標准。所謂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所謂五常:仁、義、禮、智、信。他的崇天神學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而且影響於後代。
(二十四)「哲學」在理論上,就是教人學習「定位宇宙」,並在宇宙中「安排人生」的總體學問;在實踐上,就是教人學習「做人」、「處事」的學問總綱。所謂哲學思考,就是看世界和人生的全局,應該如何生活才有意義。(《哲學概論》)
二、人是什麼?認識你自己。
人是什麼?卡納基的調查,次通,使用最多的一個詞是「我」,共出現次。一個心理測試:集體照中你先注意誰?愷撤「我來我看見我征服」。黑格爾的名言:「熟知非真知」,自以為最為熟悉的東西,恰恰是我們最不了解的,正如「台風中心沒風」。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知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而認識自己,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古希臘寓言:人面獅身怪獸斯芬克司,蹲在海邊懸崖上,誰從這里經過,必須猜它一個謎言:開始四條腿走路,後來兩條腿走路,最後三條腿走路。沒猜中者,都要被它吃掉。後來,終於有一位叫俄狄浦斯的人猜中了,說這是人。怪獸跳崖自殺了。從表面上看來,人生下來後,在幼兒時期,不能站立行走,只能在地上爬;長大後就能站立行走了;到了晚年,腿腳不方便了,需要一根拐枚了,就變成三條腿了。事實上,這故事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在人沒有認識到自己這前,只能像動物一樣爬行,受著自然萬物的統治,命運由自然界來支配;當人認識自己這後,人就會用自己的雙足站立在天地這間,把兩手和頭腦解放出來,成為世界的主宰;即使到了晚年,人仍然會憑借一生的經驗和智慧這根拐杖,用兩腳穩固地站立在天地之間。
人是什麼,這是人類思想史上一個古老的話題,哲學家們都從各自的偏好的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人是萬物的尺度」。
這是西方最早提出人在宇宙間的地位和價值的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他中是一位流浪哲學家,後被指責為無神論者,並受到法庭的傳喚。在逃亡的路上,他所坐的船觸礁,當場溺水而死)說的。他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這段話後來被人稱為「普羅泰弋拉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中的「人」具體含義的理解大有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指個人,即作為個體的人。也就是說人們都以他自己的知覺、看法作為衡量萬物的尺度;二是指作為類存的人類,即人類是萬物的尺度;三是既可作為「個體的人」,也可做名詞「人類」用。一般認為,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的人,是衡量萬物的真偽、好壞、乃存在與否,都應以人為標准,而不能以其他東西為標准。人的主觀感覺成為判斷事物的標准。「人是萬物的尺度」已不是一個純哲學的命題,而是體現了其、倫理、法律、教育、哲學等觀點的綜合命題。
(二)、「人是的動物」。
亞里斯多得在《大倫理學》一書中說:「人是的動物,天生要過共同生活,沒有人願意在他獨自一人時選擇全世界」在《學》一書中,他對人的定義是: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的動物。這里的「」就是指城邦國家、社會集體。由於人不能單個獨自生活,只有工共同在社會,在社會中集體生活,才能滿足各自的需求。不僅在痛苦中需要朋友,在快樂時也應該把自己的幸福讓朋友分享。在他看來,人不可能存在。人首先是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就成為人類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會基本形式。家庭聯合起來組成村坊,若干個村坊組合成城(城邦)。這是人存在的現實需要的結果,同時,也是人類的本性決定的。人之所以可以和願意趨向於城邦,是因為人類生來就有合的性情,所以趨於的組合。
(三)、「人是理性的動物」。
「人是理性的動物」的觀點,在17……18世紀歐洲流行的觀點。這觀點的理論基礎是笛卡爾的哲學。笛卡爾(……年),法國哲學家,近代哲學的始祖。青年時代接受父親的遺產,隻身到巴黎闖盪;不久厭倦了巴黎的小民生活,到郊區研究幾何學(他是解析幾何的發明者),後來到荷蘭參軍,當時荷蘭太平無事,他研究哲學。他一生未婚,但有一個私生女,5歲時死去,他年得病去世。他創造了完整的哲學體系,代表作有《方》《沉思錄》。黑格爾稱他「新世界的哲學是從笛卡爾開始的」。胡塞爾說「笛卡爾開創了一個人人人全新的哲學:通過改變哲學的整個風格,哲學做出了一個徹底的轉向,即從樸素的客觀主義轉向超越的主觀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講,他是近代哲學之父。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I THANK FHEREFORE I AM ,這是哲學的第一原理,按字面理解,是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我思考則我存在。從哲學上理解,就是認識事物不能靠感官,必須靠精神去認識。
(四)「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年)提出的。他認為: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因而,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這是他關於人的經典比喻,它讓人認識到自身的弱點,也認人看到自己的尊嚴。他這一比喻雖然深邃,但也有一些悲涼。人的確很脆弱,人類的祖先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界中能夠活下來,完全是依靠他們的思想,思想想出了智慧。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沒有帶著思想去生活,那麼,他只能是活著,而不是生活,更不是富有意義的人生。「思想」不僅僅是我們簡單的生存需要,更是我們全部尊嚴與道德之所在。因此,我們要努力地好好思想。
(五)、「人是機器」。
「人是機器」是法國哲學家拉美特利(……年,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提出的。在他之前,笛卡爾就曾經用機械論的觀點來說明人和動物的機體的功能作用。他認為,動物肌體內部的活動不過是「動物精氣」和各種器官的一些機械運動,如同一架鍾表的鍾擺、齒輪、發條等零件的機械運動一樣。拉美特利是一位,職業上的便利使他更了解人,他認為,人和世界上的萬物一樣,都是物質的。他把笛卡爾的觀點向前推進,認為人和動物都是一架機器,只不過人是架比較復雜,過比動物機器更精緻、更靈活一些罷了,人和動物只有量的差別而無質的區別。拉美特利利用物質的機械運動來解釋人體活動,並進而解釋人的精神活動,對於批判宗教神學和唯心主義具有積極意義,而且把人的一些思維活動用機器的物質活動再現出來,這已為現代的人工智慧科學所證實。他在《人是機器》一書中寫道:「人體是一架會自己發動自己的機器,一架永動機的活生生的模型。體溫推動它,食物支持它。人是機器,但是他感覺、思想,總之,他具有智慧和道德,而又是一個動物。這兩件事並不矛盾。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㈤ 關於卡納基的《人性的弱點》

這本書過時了,我這輩子就是吃了這本書的虧,他會讓你變得虛偽,心理變的脆弱,還會讓你逃避現實,最好別看

㈥ 語文論文,急!

由於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對於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現代化的信息社會里,時代對於人才素質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較強的交流信息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交際能力。因此,未來的事業對人才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於說話。「能言善辯」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工具。

對於初中的學生,提高說的能力,不僅有利於提高語言能力,還能活躍思維,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應變能力。那麼,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把它納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活動之中。

我們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他們一般比較重視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對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缺乏重視。有些同學在課內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詞不達意,結結巴巴,甚至語無倫次的現象。還有的同學由於缺乏說的訓練,致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沒有站在大庭廣眾間講話的勇氣,怕說不好,被人笑話,遭人諷刺。當他們有機會走上講台的時候,出現「怯場」,口還未開就滿臉通紅,把原來准備好的內容頓時忘到九霄雲外去了,無言以對,手足無措,「擱淺」在講台上。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使我們急切地感到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我們語文教師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和熱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習的內在動力。青少年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才華的心理願望。為了激發同學「說」的興趣,可向他們推薦「演講與口才」方面的書籍,利用電化教學的方式組織同學觀看各種形式的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的錄像帶,並且利用「黑板報」和「班級日報」宣傳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實踐證明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發學生說話興趣的作用。同學們被演講者的侃侃而談所打動,為演講者的語言藝術所感動,為辯論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學們說:聽一次成功的演講就象聆聽一首名曲,觀賞一幅名畫,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看著同學們雙眸凝視,猶如被磁鐵吸引般地聽著,想著,表現出精神上的充實與滿足,緊張和愉快。這時,我們深深體會到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成功的奠基石,興趣是激發「能源」的火焰,一旦被點燃就強烈地爆發為學生的求知慾,同學們從羨慕別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廣眾面前滔滔不絕。此時,所需要的就是老師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施展才華的舞台和鍛煉的機會了。

幾年來,我們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形式多樣的說話訓練;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同學進行講演比賽,朗誦比賽,故事會,小型辯論會,指定題目的口頭作文等多種活動。其中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演講最能鍛煉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1、教師應是每次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導才會達到預期效果。

每次演講,由同學自己選出3—5人的評委,對每一位演講的同學給予評價,打分。評出前幾名優勝者發給紀念品,以資鼓勵。不是評委的同學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這樣就增加了競爭氣氛。台上台下同學們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學生演講前,教師提出基本要求:要說普通話,聲音宏亮,語言流暢,中心明確,思想健康,姿勢、態度自然。實踐證明同學們在演講中也逐步認識到這些基本要求對口頭表達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學說:「演講時注意聲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聲調高低,節奏快慢,才能獲得好的效果。」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儀態上同學們也意識到應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現出自己的氣質,風度和才華,才能更有吸引力,使聽眾受到強烈感染,留下永恆的記憶。

對靦腆怕羞、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要多給予鼓勵,克服膽怯心理,提高他們講話的能力和勇氣,對她們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同時向其他同學宣布「政策」,講得不好,甚至說錯了話,也不能諷刺和取笑,允許糾正補充。幫助這些同學迅速越過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實踐證明,這些同學不但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潑開朗起來,為將來參與社會交際作好心理准備。

2、演講的深度要由易到難,循序漸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進行自選題目演講,內容由同學自定。可以講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可以講自己最欣賞的一則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對自己的啟迪。總之,從身邊的生活到社會現象;從歷史到未來;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內容無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學在演講中由唐朝大詩人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說起,贊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師,有一份光發一份熱,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他們說,每當我看到那跳動的火焰,就似乎感覺到了老師那親切的教誨在耳邊回盪。這些話語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作為老師聽著同學們精心准備的演講,有誰能不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呢?過去一些同學回答問題時的語無倫次、扭扭捏捏,被今天娓娓動聽的語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態所代替。當然同學們所取得的進步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這台上十幾分鍾的演講,在台下不知反復練習了多少個十幾分鍾。

在學生的講話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即席演講的訓練。方法是我們按參賽學生人數的多少,擬定出同樣數目的題目,學生則抽簽決定自己演講的內容。即席演講難度較大,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現場應變能力。沉著,冷靜,迅速地考慮好講話內容,並能把要講的內容連貫起來。例如:有個同學抽到的題目是:《小草和大樹》,他說:「小草精神應該受到贊揚,平凡的人在工作崗位默默無聞地做貢獻,就象小草。」接著又說「大樹是棟梁之材,偉大的人物就象大樹。但,即使是偉人在他沒有成功之前也必須象小草一樣默默無聞地努力。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不管做大樹還是做小草都是國家的人才,要努力成才。」他成功地將小草和大樹辯證地聯系起來,演講獲得成功。

同學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好一次演講,非有豐富的「說」的內容不可,胸中有所積蓄,而後才能有所抒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而知識和資料的積累是平時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和細心觀察生活的結果。因此,大部分同學都養成了摘抄資料卡片和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他們求知慾的增強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認識、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活動有了廣闊的馳騁天地。

同學們演講的過程也是傳遞信息的過程,上台講的同學總是盡力想把自己認為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內容,向同學介紹,或是希望大家接受自己對某一事物的評價和看法。這樣,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在同學間傳遞,開闊了他們的眼界。

㈦ 卡納基一生7本名著是什麼啊

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優點 語言的突破 美好的人生 偉大的人物 快樂的人生 寫給女人的8堂幸福課 事業與智慧 人性的光輝 望樓主採納!!!

㈧ 卡納基是誰,簡介

戴爾·卡耐基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年),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回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答育之父。 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美國人戴爾·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

中文名: 戴爾·卡耐基
外文名: Dale Carnegie
國籍: 美國
出生地: 密蘇里州
出生日期: 1888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55年11月1日
職業: 作家
代表作品: 《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美好的人生》

㈨ 找書,關於提高語言組織能力的書

《菜根譚》

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㈩ 卡納基的書

沒看懂你的意思,是要買書,還是要賣書,還是不懂得卡納基是什麼意思,還是想要圖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