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晚眺賞析
① 請賞析一下戴復古的《頻酌淮河水》!
[名句]無
[原文]有客游濠梁,頻酌淮河水。
東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風吹綠波,鬱郁中原氣。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淚!
作者介紹:戴復古(1167-1248?),號石屏,黃岩(現在屬浙江省)人。他是南宋很有名的詩人,曾經跟陸游學過作詩。寫了青海省反映人民生活痙的反悔愛國情感的作品。
說明:詩中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熱愛淮河、戀念淮北失地的感情。淮河流域接近中原,人民正在進行抗敵斗爭,與當時偏安的東南各處,情況大不相同。最後兩句對統治者的妥協苟安,發出了強烈的譴責。
戴復古(1167~1252?),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天台黃岩(今屬浙江黃岩縣)人。終身布衣,長期浪跡江湖,除四川外,足跡幾乎遍及南中國各重要地區。晚年歸隱於故鄉南塘石屏山下,約卒於理宗淳□末。
戴復古畢生致力詩歌創作,生前以詩負盛名達50年,早年受《永嘉四靈》(見四靈體)的影響,學晚唐詩,間亦摻雜了江西詩派的風味。後來又登陸游之門。他推崇杜甫、陳子昂,常常以詩抒寫憂國傷時的情懷;他又主張"論詩先論格"(《題鄭寧夫玉軒詩卷》),不肯濫為應酬詩,所以他的藝術成就高出四靈、江湖諸人之上。他生性耿介正直,不逢迎權貴,雖行事謹慎,"廣座中口不談世事"(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但在詩里卻往往熱烈地抒發愛國情感,並大膽指斥朝政國事。如《頻酌淮河水》、《江陰浮遠堂》、《盱眙北望》、《聞時事》、《書事》、《聞邊事》等,都是眷念中原失地,渴望祖國統一和指斥朝廷苟安的力作。《庚子薦飢》、《江漲見移居者》、《織婦嘆》等詩則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譴責統治階級的殘暴與虛偽。這些作品可說是繼承了陸游創作的精神。他的詩風也學陸游,往往筆致俊爽,清新自然。除反映社會現實之外,其描寫自然風景和抒發個人生活感受的詩也有一定成就。如《江村晚眺二首》、《山村》等,即是寫景抒情,饒有餘韻的佳篇。但有部分作品好發議論,而且所發議論時見迂腐。
戴復古也長於詞。多豪放之作。〔滿江紅〕《赤壁懷古》有意模仿蘇軾〔念奴嬌〕。他更傾心於辛棄疾,曾稱"歌詞漸有稼軒風"。如〔賀新郎〕《寄豐真州》、〔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雲樓》等,憂國傷時,悲涼慷慨,逼近辛詞的格調。偶爾亦用俚語寫柔情。
其詩歌全集在理宗紹定間即已梓行,但歲久湮滅。明孝宗時其裔孫戴鏞重為整理刊印。今存《石屏詩集》10卷,兼收其父、弟及諸孫詩。《四部叢刊》影明弘治刊本。其中第8卷所收皆詞。《石屏詞》別行,有《宋六十名家詞》本;又《石屏長短句》,有雙照樓《景刊宋金元明本詞四十種》本。
參考資料:http://www.zhsc.net/Article/srda/wdsc/200504/20050424074200.html
② 江村晚眺的解釋和賞析(急需)
江村晚眺二首
數點歸鴉過別村,隔灘漁笛遠相聞。回
菰蒲斷岸潮痕濕,日答落空江生白雲。
幾點歸巢烏鴉飛過了鄰村,隔著河灘遠遠的傳來漁笛聲。
生長著茂密菰蒲的岸邊留下濕濕的潮水痕跡,空闊的江面上太陽落下了,升騰起白雲。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舠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江上的落日照在平緩的沙灘上,潮水退了小漁艇斜斜地擱淺在岸邊。
一對百鳥立在水邊,看見人來受了驚,就飛到蘆花叢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