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湖州歌賞析

湖州歌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7 20:05:52

『壹』 湖州歌 其六 翻譯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
「望」字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領作用。
(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解析] 「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附:作者介紹:汪元量,字大有宋末詩人,別號水雲,錢塘(現在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他原來是南宋宮廷里的琴師,公元一二七六年,元軍進入臨安,(現在流浪生活杭州市),宋恭帝趙顯和太後等被服北去,他也隨行,親身體驗了亡國的痛苦,寫了很多沉痛的紀實詩篇。他留在燕京(現在北京市)的時間很久,文天祥被囚禁時,常到監牢里去探望慰問,兩個人唱和了不少詩,變成很好的朋友。他的詩,情緒悲涼,風格樸素。作品有《湖山類稿》、《水雲集》,其詩廣泛地反映了南宋亡國前後的歷史 , 感慨深沉,悲涼凄惻,被譽為「宋亡之詩史」。 後來出家做了道士,公元一三一五年還在世。
說明:公元一二七六年春天,元兵在伯顏的率領下,向南京城臨安(現在浙江省杭州市)進逼。那裡的小皇帝還不滿六歲,由祖母謝太後,母親全太後作主派大臣向伯顏投降。伯顏進駐湖州(現在屬浙江省),派人到臨安受降,然後把小皇帝等等俘虜到北方去。作者也在俘虜之中,一同北去。《湖州歌》共九十八首,寫的就是被俘虜之後的見聞和感觸。
譯詩:舉目北望,望不盡的是白雲渺渺, 浩浩東流,永不停歇的是江水悠悠。 斜陽西沉,映照著歸鴉飛過的寒空, 望穿茫茫四極啊,何處是故園神州?
注釋:( 1 )燕雲:宋代曾設置燕山府路及雲中府路,包括今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地區,簡稱燕雲,燕山後為元都城所在。此處泛指北方。 ( 2 )東西:一本作「東南」,四百州:指南宋統治下的府、州、郡一級行政單位。宋朝全盛時號稱「八百州」,南宋時的半壁江山,約為一半,作者故稱為「四百州」。
賞析: 詩人與被俘人眾懷著凄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途中步履維艱,卻後退不得。舉目北望,哪裡是個盡頭?眼中所見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國風物,頭頂天空再也不是故國的天空。「不盡頭」,是指北國的雲天蒼茫彌漫,神秘莫測,這艱難的路程沒有盡頭。這三個字透露出詩人前程未卜、追懷故國、難舍難休的心態。第一句就以沉緩迷惘的語氣奠定了全詩纏綿惆悵、凄神哀腸的感情基調。
第二句寫大江東流的壯闊之景。面對浩大之物,人們往往感到宇宙時空宏大永恆,人生渺小短暫,既而或看破紅塵,游戲人生,或情動於中,積極奮進。詩人正處此境,面對這永不停歇的江水,感慨萬千。「水悠悠」似乎說詩人的痛苦永無斷絕,象悠悠的東流水一樣。孔子指著江水說「逝者如斯夫」。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而詩人心中的亡國之思隨時間的推移不是一去不返而是像江水那樣滔滔不停永無盡期。江水悠悠,心潮起伏,詩人或許也想到人世更迭,人生榮辱之變,但最為刻骨銘心的卻是故國之思,是對國事變遷的沉痛追懷。故國往事是否如流水逝了?時光之水是否真能沖刷掉心頭的哀傷愁緒?詩人以「大江東去水悠悠」的壯闊之景襯托心中難耐的孤凄無助、恍然如夢的思緒,傳達出哀怨、惆悵、悲涼的心境。
「夕陽一片寒鴉外」,化用秦觀的詞:「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因正是眼中所見,真情實景,便自然無痕,不覺生硬。畫面很簡單,夕陽漸沉,暮色蒼茫,寒鴉歸巢。但那種孤寂清冷、悲涼凄惻的情緒卻深入人心。這動人心弦的畫面與前兩句所述是同一雙憂郁眼睛所見,同樣都折射出詩人心中的苦楚,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目斷東西四百州」,讀至此處,我們彷彿聽到了一聲喟然長嘆。環顧四野,高天長雲,大江東流,夕陽寒鴉,暮色暝暝,故國神州何處?我身何處?「目斷」是思而望,望而不見。從詩的第一句起,詩人就開始了尋找,東西南北望斷,只落得心中一聲無奈的嘆息。「四百州」說明了魂牽夢繞的故國曾經是地大物博、國強民盛,而今再也尋不見了。國勢衰微至此,連皇帝都成了敵人的俘虜,想想真是淚眼望穿,愁腸寸斷。

這首詩作者以大寫意的手法展示了一個動態畫面,敘述了北行途中尋望故國而不見的過程。語言簡潔明了,情感哀怨凄迷。詩人用迷茫的白雲、悠悠的江水、凄清幽寒的夕陽來烘托凄惻悲涼、感慨惆悵的復雜情懷,抒發自己眷戀祖國的深情和亡國失家的悲傷無奈。讀後我們彷彿能看到他那緩緩四顧的身影,他那憂郁渴念的目光,聽到他那失望無奈的嘆息。他曾有詩「書生空有淚千行」,說的就是這種心情,他只能低吟亡國之音,寄託「亡國之苦,去國之戚」。李鈺的《湖山類稿跋》評汪元量詩:「開元、天寶之事,紀於草堂,後人以詩史目之。水雲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從此詩可見一斑。)

『貳』 十首高中課外古詩詞及鑒賞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雨後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絕句
吳濤
遊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釀。
任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春日登樓懷歸①
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②,沉思忽自驚。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
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http://wenku..com/link?url=4QvOyk5O4X--_0iNw2uBUr2xlmrhUNdkWeMIi
滿意請收納

『叄』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詩詞鑒賞 答題模式

本人認為下列內容對相關知識的概括非常全面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歌鑒賞——規范答題步驟
一、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例如: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 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這手法是怎樣運用的。(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參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 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 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三、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四、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同意。
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 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五、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 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 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步驟三)
小結:(1)表達的過程要完整。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2)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題目要求你回答什麼,你就回答什麼。要求你分析意境、環境描寫、語言特點、修辭運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3)表達流暢。一是指文句通暢;二是指先後有序;三是反映用語准確、表達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達流暢應該是能做到的。

高考經典試題訓練

1.(全國卷Ⅰ)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⑴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⑵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案】(1)對偶。「芳草」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都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2、(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風(2)擬人表現手法。(步驟一)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二)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三)
3、(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維深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客船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4分)
【答案】(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步驟一)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步驟二)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三)「氛圍」「心緒」各2分。
(2)可以有兩種答案: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4、(天津卷)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
(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答案】(1)「望」字後面的內容有煙雲、大江、夕陽、寒鴉等(步驟一),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領作用。(步驟二)
(2)「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現代文閱讀解題方法歸類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五、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七、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八、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開頭要引人(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製造懸念,引人入勝;提出問題,引人注意;說明情況,交待背景),結尾要有力(畫龍點睛,發人深思;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敘述結束,自然收尾;抒發情感,引起共鳴)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7、誇張:突出了……的本質特徵
8、對偶:句式整齊有節奏。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肆』 高中詩歌鑒賞范題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04遼寧)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俞陛雲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5分)
【答案】 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04浙江)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答案】 遊子思歸鄉: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3、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註: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讀下面蘇軾的詩論並回答問題。(5分)
林逋《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雲,「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雲,「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並作具體分析。
【答案】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徵,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徵,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4全國1)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尋常的)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5、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06山東)
曉上空泠峽① 王闓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卧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闓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挫折,於是絕意仕進,歸而撰著授徒。
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於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世人乘坐小船在纖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於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里的「不解」為「不在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後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卧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表現出來。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1)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你認為這幅「竹石牧牛」圖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麼?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於竹而薄於石」,你對此有什麼看法?請說明。
【答案】(1)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後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發出的感想。 (2)一種自然平和的田園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實際上作者對石與竹同樣戀愛;因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著一種田園生活,無論是牛角礪石還是牛斗竹殘,都是作者不願意見到的。
如答成「作者認為竹、石的寓意是一種堅韌的品格、高尚的節操,作者對竹、石的憐愛表現出他對品節的珍視」也可以。答出含意的,給2分;答出作者對石、竹同樣憐愛的,給1分;答出作者憐愛的理由的,給2分。如答成作者態度是「厚於竹而薄於石」的,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意思答對既可。
7、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5廣東)
春日登樓懷歸 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註:①此詩約作於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②舊業,這里指田園家業。清渭,指渭水。
(1)請寫出這首詩頸聯中一組對仗的詞語。
(2)從首句的「聊」到末句的「驚」,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變化?請聯系全詩進行分析。
(3)北宋翰林圖畫院曾用「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作為考題,奪魁者畫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橫一孤笛」。你認為這幅畫能表現這兩句詩的內容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1)荒村與古寺 斷靄與流鶯 生與語 (2)詩人登樓遠望,本是閑情,卻觸景生情,聯想起家鄉,當他從鄉思中醒悟,發現自己身在異鄉,心中不由一驚,這前後感情的變化,突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3)畫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沒有行人,表現了「野水無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襯托出過客稀少,凸顯出小船「盡日」等待的漫長和寂寞。從畫面可以揣摩,船夫邊吹笛邊等渡客,久久無人過渡,睏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這幅畫傳神地表現了詩句的內容。
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5天津)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字在詩中的作用。
(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答案】(1)「望」字是全詩的統領,四句詩只寫一個「望」字,緊緊圍繞一個「望」字來寫。北「望」燕雲,不知命運如何;眼前「望」著大江東去,無力挽回頹勢;向東西的四百州一「望」,不勝依戀之情。 (2)蘇軾的「大江東去」表達的是詞人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再的感慨,感情高亢壯闊,側重懷古。「大江東去水悠悠」象徵南宋的國運一去不復返了,表達的是詞人作為俘虜的亡國之恨,感情沉痛,側重現實。
9、讀下面的詩和相關材料,完成第1~3題。(8分)(05上海)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 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雲:『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注]謫仙:李白。
你是否同意蘇軾對李、徐兩詩的評價,請結合作品談談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同意。要點:李詩更為雄奇瑰麗,想像更為奇特,富有創造力,給讀者留下回味的餘地。 不同意。要點:徐詩分別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切入,氣勢顯得壯闊。(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也能給分)
10、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05北京)
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①下列對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雪曉清笳亂起」句突出了邊地風光特色,也渲染了戰爭氣氛。
B.「想關河」中的「想」是「推測」「猜想」的意思。
C.「雁門西,青海際」兩句,代指宋金對峙的前線地區。
D.「漏聲斷」中的「斷」,是斷斷續續的意思。
②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鐵騎無聲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的整肅與聲勢的浩大。
B.詞的上片寫夢境,下片寫夢醒後的情境和感想,銜接自然,結構緊湊。
C.「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D.作者通過「雪曉」「寒燈」「漏斷」「月斜」等意象,寫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①D ②C ③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 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不同點:a、詞句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b、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1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四川卷)
夜 歸 周密
夜深歸客依筇行, 冷磷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詩是怎樣以「夜歸」統攝全篇的?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2)「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
[答案](1)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後,詩人以「冷磷」、「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遊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
(2)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像(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指陸游晚年居於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問:簡析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廣東高考語文試題)
【答案】:(題干要求緊扣幾個意象分析,步驟一「再現畫面」可略去)「片雲」「孤月」意境凄涼(步驟二),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步驟三);「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步驟二),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步驟三)。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西樓 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 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來。
註: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
【答案】: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連天的海浪伴隨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的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景色。
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居秋暝 王 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問: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答案】: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雨明志潔,以人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對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6、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04江蘇)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1)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本小題2分:沒有舉出邊塞地名(至少一個)扣1分;僅引用原詩句不得分。(2)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本小題4分:每個要點1分,答對3點得4分,合乎情理即可(得分點:時間長、調動頻(練兵忙)、氣候惡劣、景色單調,1點1分,3點4分)
7、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05湖北)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①;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註:①寒螿:寒蟬。
(1)有人贊賞《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行出色」。這段曲詞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了漢元帝什麼樣的感情?(4分)
(2) 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2分)
【答案】(1)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況;凄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感嘆昭君遠去塞外的艱辛,傷心離別;想像獨自返回王宮的凄涼,痛感孤獨。
(2)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和韻律美的完美結合。
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斷、千結百轉的愁緒。
8、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5江西)
絕 句 吳 濤
遊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
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此詩體現了怎樣的季候特點?錢鍾書稱此詩表現了某種「情味」,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過典型細節和景物描寫,表現遊子對季候變化特別敏感的某種心理。
【解析】詩人選擇典型的人和物,通過真切的體驗,道出了季候與特點。桃花於仲春開放,但「飛盡」,梅於夏初結子,顯見是春夏之交。而「蛙聲歇」「十日寒」,顯示乍暖還寒的特點。錢鍾書的評論,重在「情味」,落腳點是「遊子」。遊子長年在外,對氣候冷暖的變化最易感知,一個「試」寫出了心理狀態:因氣溫不穩而嘗試。
9、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倦 夜 杜甫
竹涼侵卧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問:此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首先思考「詩歌寫了什麼」:此詩描寫了深秋月夜的景象。夜深了,涼氣陣陣襲人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灑滿了。夜越來越涼,露水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滴下來,此時月照中天,映襯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螢火蟲閃著點點微光,竹林外水邊棲宿的鳥兒互相呼喚著。什麼事都被戰亂葬送了,清冷的秋夜就這樣在我徒然的悲哀中過去了。(第1步完成)
然後作答:這是一幅幽清冷寂的深秋月夜圖,(第2步完成)寄寓了詩人憂國憂時的感情,抒發了詩人無限的感慨和憂憤。(第3步完成)

『伍』 急求!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 南宋.汪元量 的詩歌鑒賞!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
「望」字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領作用。
(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解析] 「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附:作者介紹:汪元量,字大有宋末詩人,別號水雲,錢塘(現在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他原來是南宋宮廷里的琴師,公元一二七六年,元軍進入臨安,(現在流浪生活杭州市),宋恭帝趙顯和太後等被服北去,他也隨行,親身體驗了亡國的痛苦,寫了很多沉痛的紀實詩篇。他留在燕京(現在北京市)的時間很久,文天祥被囚禁時,常到監牢里去探望慰問,兩個人唱和了不少詩,變成很好的朋友。他的詩,情緒悲涼,風格樸素。作品有《湖山類稿》、《水雲集》,其詩廣泛地反映了南宋亡國前後的歷史 , 感慨深沉,悲涼凄惻,被譽為「宋亡之詩史」。 後來出家做了道士,公元一三一五年還在世。
說明:公元一二七六年春天,元兵在伯顏的率領下,向南京城臨安(現在浙江省杭州市)進逼。那裡的小皇帝還不滿六歲,由祖母謝太後,母親全太後作主派大臣向伯顏投降。伯顏進駐湖州(現在屬浙江省),派人到臨安受降,然後把小皇帝等等俘虜到北方去。作者也在俘虜之中,一同北去。《湖州歌》共九十八首,寫的就是被俘虜之後的見聞和感觸。
譯詩:舉目北望,望不盡的是白雲渺渺, 浩浩東流,永不停歇的是江水悠悠。 斜陽西沉,映照著歸鴉飛過的寒空, 望穿茫茫四極啊,何處是故園神州?
注釋:( 1 )燕雲:宋代曾設置燕山府路及雲中府路,包括今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地區,簡稱燕雲,燕山後為元都城所在。此處泛指北方。 ( 2 )東西:一本作「東南」,四百州:指南宋統治下的府、州、郡一級行政單位。宋朝全盛時號稱「八百州」,南宋時的半壁江山,約為一半,作者故稱為「四百州」。
賞析: 詩人與被俘人眾懷著凄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途中步履維艱,卻後退不得。舉目北望,哪裡是個盡頭?眼中所見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國風物,頭頂天空再也不是故國的天空。「不盡頭」,是指北國的雲天蒼茫彌漫,神秘莫測,這艱難的路程沒有盡頭。這三個字透露出詩人前程未卜、追懷故國、難舍難休的心態。第一句就以沉緩迷惘的語氣奠定了全詩纏綿惆悵、凄神哀腸的感情基調。
第二句寫大江東流的壯闊之景。面對浩大之物,人們往往感到宇宙時空宏大永恆,人生渺小短暫,既而或看破紅塵,游戲人生,或情動於中,積極奮進。詩人正處此境,面對這永不停歇的江水,感慨萬千。「水悠悠」似乎說詩人的痛苦永無斷絕,象悠悠的東流水一樣。孔子指著江水說「逝者如斯夫」。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而詩人心中的亡國之思隨時間的推移不是一去不返而是像江水那樣滔滔不停永無盡期。江水悠悠,心潮起伏,詩人或許也想到人世更迭,人生榮辱之變,但最為刻骨銘心的卻是故國之思,是對國事變遷的沉痛追懷。故國往事是否如流水逝了?時光之水是否真能沖刷掉心頭的哀傷愁緒?詩人以「大江東去水悠悠」的壯闊之景襯托心中難耐的孤凄無助、恍然如夢的思緒,傳達出哀怨、惆悵、悲涼的心境。
「夕陽一片寒鴉外」,化用秦觀的詞:「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因正是眼中所見,真情實景,便自然無痕,不覺生硬。畫面很簡單,夕陽漸沉,暮色蒼茫,寒鴉歸巢。但那種孤寂清冷、悲涼凄惻的情緒卻深入人心。這動人心弦的畫面與前兩句所述是同一雙憂郁眼睛所見,同樣都折射出詩人心中的苦楚,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目斷東西四百州」,讀至此處,我們彷彿聽到了一聲喟然長嘆。環顧四野,高天長雲,大江東流,夕陽寒鴉,暮色暝暝,故國神州何處?我身何處?「目斷」是思而望,望而不見。從詩的第一句起,詩人就開始了尋找,東西南北望斷,只落得心中一聲無奈的嘆息。「四百州」說明了魂牽夢繞的故國曾經是地大物博、國強民盛,而今再也尋不見了。國勢衰微至此,連皇帝都成了敵人的俘虜,想想真是淚眼望穿,愁腸寸斷。

這首詩作者以大寫意的手法展示了一個動態畫面,敘述了北行途中尋望故國而不見的過程。語言簡潔明了,情感哀怨凄迷。詩人用迷茫的白雲、悠悠的江水、凄清幽寒的夕陽來烘托凄惻悲涼、感慨惆悵的復雜情懷,抒發自己眷戀祖國的深情和亡國失家的悲傷無奈。讀後我們彷彿能看到他那緩緩四顧的身影,他那憂郁渴念的目光,聽到他那失望無奈的嘆息。他曾有詩「書生空有淚千行」,說的就是這種心情,他只能低吟亡國之音,寄託「亡國之苦,去國之戚」。李鈺的《湖山類稿跋》評汪元量詩:「開元、天寶之事,紀於草堂,後人以詩史目之。水雲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從此詩可見一斑。)

『陸』 高中古詩文賞析,要整理好的,不要題.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1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明確這個考點在高考中的地位,命題 特點,考查形式及命題趨向. 2,如何讀懂一首古代詩詞. (過程與方法) 點撥引導,強化訓練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熱愛民族文化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3 新課標《考綱》解讀 1,考試能力要求 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 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 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2,鑒賞評價 D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4 考點 1 詩歌的形象 考綱細讀 鑒賞詩歌的形 象 鑒賞詩歌的語 言 鑒賞詩歌的表 達技巧 考查角度 概述形象特點 2 詩歌的語言 分析語言風格或特 色 分析詩歌詞句的表 達技巧, 達技巧,抒情手法 和塑造形象的方法 等 總結詩歌內容, 總結詩歌內容,分 析作者觀點態度 5 3 詩歌的表達 技巧 4 詩歌的思想 內容和作者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觀點態度 評價詩歌的思 想內容和作者 觀點態度 具體要求 ①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 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 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 ②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 ③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 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④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⑤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6 考情分析 09年高考 套語文試題中共 道古詩鑒賞大 年高考18套語文試題中共 年高考 套語文試題中共18道古詩鑒賞大 道小題. 題,計40道小題.從考點角度看,分析古詩意象 道小題 從考點角度看, 題3道,分析古詩意境題 道,品析語言試題 道 道 分析古詩意境題5道 品析語言試題6道 其中品析煉字題4道 (其中品析煉字題 道,上海卷和北京卷中分析詩 句含意的選擇題共2道),分析古詩手法題 分析古詩手法題11道 句含意的選擇題共 道),分析古詩手法題 道, 分析古詩情感題13道 此外還有2道考查文學常 分析古詩情感題13道,此外還有2道考查文學常 識的簡答題(北京卷和上海卷). 識的簡答題(北京卷和上海卷). 從命題方式上看,依然以主觀簡答題為主. 從命題方式上看,依然以主觀簡答題為主.其 中選擇題2道 填空題2道 簡答題36道 上海, 中選擇題 道,填空題 道,簡答題 道.上海, 北京卷設置3道小題 比較題1道 開放性題2道 道小題. 北京卷設置 道小題.比較題 道,開放性題 道. 7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具體分析 1,從題干要求語看,在38道簡答題中要求結合全詩整 題干要求語看, 38道簡答題中要求結合全詩整 語看 體賞析的試題有18 18道 要求賞析詩中某句( 體賞析的試題有18道,要求賞析詩中某句(聯)的分析局 部的試題有20 20道 整體賞析與局部賞析有平分秋色之勢. 部的試題有20道,整體賞析與局部賞析有平分秋色之勢. 為降低審題難度而在題干中加了提示語的試題有6 為降低審題難度而在題干中加了提示語的試題有6道.在 今年13道分析情感試題中, 13道分析情感試題中 今年13道分析情感試題中,要求結合全詩分析情感的試題 比前兩年數量稍有增加, 有7道,比前兩年數量稍有增加,表明高考更加註重對古 詩整體賞析能力的考查. 詩整體賞析能力的考查. 2.從能力層級看 36道簡答題是分析古詩的形象 道簡答題是分析古詩的形象, 2.從能力層級看,有36道簡答題是分析古詩的形象, 語言,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賞析性試題,只有全國卷Ⅰ 語言,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賞析性試題,只有全國卷Ⅰ和天 津卷各出了1 津卷各出了1道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性試 賞析性試題明顯居於主導, 題.賞析性試題明顯居於主導,主要是因為此類試題要求 結合詩句具體內容分析作答, 結合詩句具體內容分析作答,難度相對較小且答案固定易 於評閱賦分,而評價性試題強調多元解讀, 於評閱賦分,而評價性試題強調多元解讀,難度系數較高 且答案比較開放,評閱賦分尺度不好把握. 且答案比較開放,評閱賦分尺度不好把握. 14份試卷保持原來分值外 份試卷保持原來分值外, 3.從試題賦分看 3.從試題賦分看,除14份試卷保持原來分值外,天津 卷,重慶卷,湖南卷和遼寧卷的分值均作了1-3分的升值 重慶卷,湖南卷和遼寧卷的分值均作了1 微調,其中遼寧卷由原來8分升至11 11分 微調,其中遼寧卷由原來8分升至11分.表明這些省份有 逐漸加大對古詩鑒賞能力考查力度的趨勢. 逐漸加大對古詩鑒賞能力考查力度的趨勢. 8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詩歌鑒賞 如何讀懂一首詩 教學目的:掌握解讀詩歌時應注意的幾 教學目的: 個問題,做到大體上讀懂詩歌. 個問題,做到大體上讀懂詩歌.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9 解讀詩歌應注意做到: 解讀詩歌應注意做到: 看題目. 一.看題目.題目是詩詞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詩詞 看題目 題目是詩詞的眼睛, 創作的時間,地點,事件和主旨等. 創作的時間,地點,事件和主旨等.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此詩題中的"冬至"表時間, 邯鄲"表地點, 此詩題中的"冬至"表時間,"邯鄲"表地點, 且與"冬至"點明了特定的背景, 且與"冬至"點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說冬至佳 節時自己仍客居邯鄲,這才"思家" 思家" 節時自己仍客居邯鄲,這才"思家","思家" 揭示了此詩的主旨. 揭示了此詩的主旨.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10 看作者. 二.看作者.鑒賞時要走進作者,了解作者所處的 看作者 鑒賞時要走進作者, 社會時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方面內容,了解 社會時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方面內容 了解 作者的創作風格. 作者的創作風格. 2005年北京卷 年北京卷 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 河:雁門西,青海際. 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 鬢雖殘,心未死. 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注釋: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與陸游《書憤》 塞上長城空自許, 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11 分析:回答此題,就要走近作者. 分析:回答此題,就要走近作者. 陸游的一生,處於民族危機極為嚴重的年代, 陸游的一生,處於民族危機極為嚴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 宋滅亡之際,幼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父親愛國精神的熏陶, 宋滅亡之際,幼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父親愛國精神的熏陶, 使陸游從小就樹立從軍抗金 誓殺敵寇,恢復失地的抱負, 從軍抗金, 使陸游從小就樹立從軍抗金,誓殺敵寇,恢復失地的抱負, 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過當時的國防前線, 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過當時的國防前線, 寫下不少戰斗性的詩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壓制, 寫下不少戰斗性的詩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壓制,晚年退 居家鄉,而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 居家鄉,而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 所以他的詩歌創作主線是抗敵復國的決心和愛國主義精神; 所以他的詩歌創作主線是抗敵復國的決心和愛國主義精神; 抗敵復國的決心和愛國主義精神 又由於對勝利的熱切渴望和對未來的必然信念, 又由於對勝利的熱切渴望和對未來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 熱烈奔放,境界雄偉壯闊,想像豐富奇特. 熱烈奔放,境界雄偉壯闊,想像豐富奇特. 答案:相同點: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 答案:相同點: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 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不同點:本詩主要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 不同點:本詩主要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 突出了烈土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書憤》 突出了烈土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書憤》著重表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12 三.看注釋和詩前小序 看注釋和詩前小序 些古詩詞前面有一個不長的" 一些古詩詞前面有一個不長的"序",或交代了創作的年 代,或交代創作的緣由,或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或交代了 或交代創作的緣由,或交代了創作的經過, 創作的背景.它對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是至關重要的, 創作的背景.它對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是至關重要的,鑒 賞時不能忽視;如果詩詞後面附有注釋,一定要仔細審讀, 賞時不能忽視;如果詩詞後面附有注釋,一定要仔細審讀, 因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釋詞語,幫助解讀詩詞, 因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釋詞語,幫助解讀詩詞, 甚至有的還暗示題目的答案. 甚至有的還暗示題目的答案. 2005年天津卷 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注 此詩是元滅南宋時 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此詩是元滅南宋時, 13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 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考生如果忽視了"注釋"所說"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 考生如果忽視了"注釋"所說"此詩是元滅南宋時, 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答案的准確度勢必受到 影響. 影響. 參考答案 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 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 重懷古. 重懷古. "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 大江東去水悠悠" 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 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14 看意象. 四.看意象. 看意象 在詩歌中, 在詩歌中,常常有一種反復出現的 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 也就是說, 驗.也就是說,某些意象某些情感 具有對應規律. 具有對應規律. 必須以解讀詩詞的 意象為突破口, 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的詩詞意象 為突破點. 為突破點.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15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柳永 雨霖鈴》 柳永《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柳 " , "留"二 字諧音, 字諧音, "柳"多種 經常暗喻 於檐前屋 離別 後,常作 "柳絲 故鄉的象 (思)"飄 征 忽不定, 忽不定,常 作遣愁的憑 借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賀鑄《 賀鑄 青玉案》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1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 靜夜思》 ——李白《靜夜思》 李白《 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月夜憶舍弟》 ——杜甫《月夜憶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海上生明月, ——張九齡 望月懷遠》 ——張九齡《望月懷遠》 張九齡《 月亮是思鄉 的代名詞 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 欲問吳江別來意, ——王昌齡 李昌曹宅夜飲》 ——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 王昌齡《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今夜月明人盡望, ——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王建《 17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 贈書侍御黃裳》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李白《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楨 贈從弟》 ———劉楨《贈從弟》 劉楨《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正直堅貞高潔品格的象徵 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陳毅 青松》 ——陳毅《青松》 陳毅《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18 堅貞,高潔品格 堅貞, 的象徵 諧音雙關 愛戀思念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19 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為 愛情的象徵 燕子雙飛經常用來 反襯離人的孤寂 燕子到來往往意味著春天的到來. 燕子到來往往意味著春天的到來. 詩人喜用燕子來表達喜悅之情 燕子眷戀舊巢的習性, 燕子眷戀舊巢的習性,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 事變遷, 事變遷,抒發人事代謝的寄託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20 丁香,指愁 丁香, 思或情結 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唐人牛嶠《感恩多》 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 浮雲比喻在外 漂泊的遊子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鴛鴦,指恩愛 鴛鴦, 的夫婦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21 (2004年廣東卷) 年廣東卷) 年廣東卷 江漢【杜甫】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問: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 詩中二,三聯用了哪幾個意象, 詩中二,三聯用了哪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 交融的意境. 交融的意境.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22 解析: 片雲""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寓意, ""孤月 解析:"片雲""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寓意, 月亮和" 都是一樣的孤獨寂寞的; 片雲" 月亮和"我"都是一樣的孤獨寂寞的;"片雲" 在空中飄盪,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 在空中飄盪,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 落日" 比喻自己黃昏晚年, 秋風" "落日" 比喻自己黃昏晚年,"秋風"則是眼前 實景,與上句"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 實景,與上句"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兩 聯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種天高地遠, 聯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種天高地遠,孤月獨照的 冷清意境. 冷清意境. 把握常用意象的含義,再展開想像的翅膀, 把握常用意象的含義,再展開想像的翅膀,通過想像去補 充和擴大生活畫面, 充和擴大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 總之,要重視整體閱讀理解,利用好試題所提供的信息 總之,要重視整體閱讀理解, 如題目,小注等) (如題目,小注等)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23 (09全國卷 ) 全國卷1) 全國卷 12.閱讀下面這詩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8分) .閱讀下面這詩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 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 ) 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 ),自號石湖居士 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 姜夔( ?):字堯章 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今江西波陽) 浪跡江湖,終生不仕. 州?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 十四年( 曾去拜見范成大, 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於 ) 此時. 此時. 這首詩描繪了一副什麼樣的畫面? (1)這首詩描繪了一副什麼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 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有人說,詩的後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 (2)有人說,詩的後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 句中的" 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句中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請簡要說明. 請簡要說明.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24 【答案】 (1)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清幽恬靜的畫面.寫了小橋,流 )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清幽恬靜的畫面.寫了小橋, 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描繪了一 水,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繪了一 幅山環水繞,村閣隱然,浮萍泛綠, 幅山環水繞,村閣隱然,浮萍泛綠,藉花飄香的恬靜優雅的隱居 風光圖.分別寫了溪橋橫躍,曲水彎流,樓閣隱約,浮萍漂碧, 風光圖.分別寫了溪橋橫躍,曲水彎流,樓閣隱約,浮萍漂碧, 藉花飄香.從視覺與嗅覺等角度渲染出閑適雅寂的石湖風景.) 藉花飄香.從視覺與嗅覺等角度渲染出閑適雅寂的石湖風景.) (2)觀點一:這種說法有道理. )觀點一:這種說法有道理. 此詩贊譽石湖美景,也包含對石湖主人的歌頌."人"是指勢利 此詩贊譽石湖美景,也包含對石湖主人的歌頌. 小人,這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後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 小人,這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後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 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度相契合. 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度相契合. 觀點二:這種說法不確切. 觀點二:這種說法不確切. 此詩描寫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表現的是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 此詩描寫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 田園生活的贊賞之情.. .." 只是泛指, 田園生活的贊賞之情.."人"只是泛指,無人相煩正是幽靜的 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後的世態炎涼. 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後的世態炎涼. (同意:詩的後兩句寫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 同意:詩的後兩句寫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 視功名,淡泊利祿的高潔品行, 視功名,淡泊利祿的高潔品行,另一方面也襯托出那些趨炎附勢 之人的辱人賤行,同時還寫出了詩人對范的崇仰,敬佩與贊美. 之人的辱人賤行,同時還寫出了詩人對范的崇仰,敬佩與贊美. 不同意:前兩句以景襯人,後兩句以事寫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不同意:前兩句以景襯人,後兩句以事寫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襯托出環境的優雅, "人不至"更加襯托出環境的優雅,也突出地贊美了范成大達到 了無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了無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25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2010年3月5日12時43分 鑒賞詩詞莫 鑒賞詩詞莫要慌 平心靜氣細思量 平心靜氣細思量 先從標題 標題來入手 先從標題來入手 再借註解 註解來相幫 再借註解來相幫 詩中意象 意象要注意 詩中意象要注意 暗示形象 形象和 暗示形象和思想 題干務必要精讀 題干務必要精讀 一字一句不能放 詞句來作答 扣住詞句來作答 自己不 自己不要亂主張 答 題

『柒』 如何鑒賞詩詞

一、 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具體的說,可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個方面入手:
1.把握詩歌主旨
(1)反抗異族入侵、報效國家如杜甫的《春望》、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2)譴責統治者昏庸,如杜牧的《泊秦淮》;
(3)同情老百姓疾苦,如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白居易的《觀刈麥》;
(4)表現親情、友情、愛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商隱《無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5)表達作者高尚情操或蘊含的道理(哲理),如朱熹的《觀書有感》、陶淵明的《飲酒》、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的《水調歌頭》;
(6)熱愛大自然,贊美河山美麗,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2. 鑒賞藝術形式
(1)直抒情懷,如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情景交融,如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3)巧用修辭(如比喻、對比等),如李白的《行路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龔自珍《己亥雜詩》的結尾「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4)含蓄凝練,表面一層意思,其實還有一層深意,如朱熹的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沒有《觀書有感》的題目提示,恐怕不少人還真以為作者在寫一個美麗的池塘呢。
(5)在用詞方面有特點,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句子中幾個加點詞語在表現早春的「早」方面就有其獨到之處,用得很准確。
此外,還有一點不要忽略的,就是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他們生於什麼年代,當時的社會情況如何(時代背景、寫作背景),作者本人的政治傾向思想觀點如何,在作品風格方面有什麼特點……這些也有助於我們對作品的理解。

如何解答古詩鑒賞題
一、答題須知。
1、 看清題目要求。
一定要按題目的具體要求作答,絕不要談與題目無關的內容。
2、 注意詩歌標題。
古代詩歌的標題往往是全詩的眼睛,有時對理解全詩有指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題目點明跟寫作內容有關的季節時令特徵。如王維《山居秋暝》的「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的「春」、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夜」。(2)標題直接點明作品內容涉及的主體或重點。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憶」、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送」。(3)標題直接點明詩人的感情基調。如杜甫《恨別》中的「恨」。
3、 抓住關鍵詞句。
古代詩歌中的關鍵詞大多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詩眼」,抓住它認真想一想,就能找到正確理解全詩的切入點。抓住關鍵詞可作哪些思考呢?(1)想一想它的深層意義。(2)想一想它的修辭意義。(3)想一想它的情感意義。關鍵詞句蘊涵的情感,往往是全詩的情感基調,理解了它,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全詩。
4、 體會全詩意境。
意境包括詩人的主觀情態和客觀風物兩個方面,它往往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如「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句子,一幅幅特定的畫面,都飽含著詩人特定的濃濃情感。體會了意境,就把握了詩歌的形象和感情,也就把握了該詩的思想內容。
5、 答案恰當簡明。
如果要求對詩作的藝術成就(或語言特色,或表達技巧)或作者態度進行評價,那就一定要從詩作的具體內容出發,不要曲解原意,更不能人為拔高。因為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有跟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之情,並且因情景的不同而變化。總之,是什麼感情就是什麼感情,不要動不動就給詩人冠以「高尚」、「偉大」一類的贊語。
回答問題所用的語言既要簡明扼要,又要意思完整。不要復述全詩的內容;答案中每句話的意思既要明確,又要簡要,決不要羅嗦。
二、答題步驟。
落實到一首具體的古詩,到底該如何鑒賞呢?大致說來分這么幾個步驟:
第一步,把全詩默讀兩遍,先有個總體印象。
第二步,找出詩中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有時還得注意名詞前的修飾語),弄清它寫了什。
第三步,找出詩中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如惜、哀、悲、痛、怒、憤、怨、嘆、笑、喜、樂等),弄清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標題有什麼提示,然後做一個總體思考。
三、鑒賞古代詩歌常用的詞語。
1、反映古詩總體表現手法的詞語:直接抒情(或說「直抒胸臆」、「即事抒懷」)。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此外還有欲揚先抑、明貶實褒、寓褒於貶等。
2、反映詩人心情(感情)的詞語: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閑適恬淡之情等。
3、反映古詩語言特色的詞語:凝練、簡潔、幽默、詼諧、質朴自然、清新秀麗、生動形象、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等。
4、反映古詩結構特點的詞語:開門見山、逐層推進、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等。
5、 反映古詩總體風格的詞語: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鬱、飄逸、委婉、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婉約等。
6、反映古詩表達效果的詞語: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等。
第一,了解常用修辭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4、誇張: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7、設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加強語氣。

三、可以先利用一些模式來作應試操作訓練。
可以按高考的命題方式歸納為三種格式—— 「寫的什麼」,「怎麼寫的」,「語言怎樣」,來訓練答題步驟。

第一種:寫的什麼(內容)?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問變式①:某一聯詩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提問變式②:某幾句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案:格式為三個部分——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圖景後,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清凄涼……
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或某幾句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常見錯誤:一是描摹景物時採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往往著重於「思與境偕、情景交融」的正襯模式,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辨析景物對思想感情是正面還是反面襯托,避免出錯

自己多做做題就會好些的!

『捌』 事去千年速,愁來一死遲閔賞析

(跋汪水雲詩)
錢塘汪元量,字大有,以善琴事謝後及王昭儀。國亡,內隨之而北。後為黃冠容師南歸。其詩見鄭明德、陶九成、瞿宗吉所載,僅三四首。夏日曬書,理雲間人鈔書舊冊,得其詩二百二十餘首,手寫為一帙。《湖州歌》九十八首,《越州歌》二十首,《醉歌》十首,記國亡北徙之事,周詳惻愴,可謂詩史。有雲:「第二筵開入九重,君王把酒勸三宮。酡酥割罷行酥酪,又進椒盤剝嫩蔥。」又雲:「客中忽忽又重陽,滿酌葡萄當菊觴。謝後已叨新聖旨,謝家田土免輸糧。」與鄭明德所載「花底傳籌殺六更,風吹庭燎滅還明。侍臣寫罷降元表,臣妾簽名謝道清」。合而觀之,紫蓋入雒,青衣行酒,豈足痛哉!水雲作謝後輓詩曰:「事去千年速,愁來一死遲。」國滅君死,幽蘭軒之一燼,詎可以金源為夷狄而易之乎?余欲續吳立夫《桑海餘錄》,卒卒未就。讀水雲詩畢,援筆書之,不覺流涕漬紙。崇禎辛未七夕,牧翁記

『玖』 找一篇古詩詞鑒賞要有解析和背景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三江小渡(楊萬里) 溪水將注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1)本詩的「詩眼」是什麼? 答: (2)詩人採用什麼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6分)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採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徵等手法,(回答「是什麼」方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徵意義,(具體回答「怎樣採用」這些方法)從而表達了友情恆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好處—對主旨的作用)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全國卷Ⅲ)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劉《雨後池上》) 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解析]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態。三、四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塘上的一種動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二、對比解讀型。這類試題今年有兩種考法。第一種是列出兩首詩,要求考生對比分析;另一種是只列出一首詩,再在問題中給出與之相關的材料,讓考生進行分析。例如: 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浙江卷)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齊安郡中偶題》) 細草搖頭忽報依,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游熱荷池上》) [解析]杜詩「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悲怨低沉。楊詩「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天津卷) 北望燕雲不盡長,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日斷東西四百州。(汪元量《湖州歌》) 註: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題只要聯系兩首詩的寫作背景則不難發現:汪詩抒發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時的悲痛之情,側重現實;蘇詞表達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三、多維領悟型。這類試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考生可以在分析題目提供的信息的前提下,選擇一個觀點,暢所欲言,但必須言之有理,自圓其說。例如: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遼寧卷)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舟應有去年痕。(王安石《江寧夾口三首》)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方惟深《舟下建溪》) 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可以有三種答案:①「應有」更好。「應有」蘊涵豐富,傳達出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和自信,又有失意和悵惘,更有尋而不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無此意趣。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 5.閱讀下面的詩和材料,回答問題。(上海卷)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韌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徐凝《廬山瀑布》) 蘇軾《東坡志林》:「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

『拾』 現代文閱讀賞析句子答題模式

本人認為下列內容對相關知識的概括非常全面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歌鑒賞——規范答題步驟 一、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例如: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 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這手法是怎樣運用的。(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參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 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 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三、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四、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同意。 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 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五、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 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 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步驟三) 小結:(1)表達的過程要完整。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2)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題目要求你回答什麼,你就回答什麼。要求你分析意境、環境描寫、語言特點、修辭運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3)表達流暢。一是指文句通暢;二是指先後有序;三是反映用語准確、表達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達流暢應該是能做到的。 高考經典試題訓練 1.(全國卷Ⅰ)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⑴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⑵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案】(1)對偶。「芳草」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都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2、(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風(2)擬人表現手法。(步驟一)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二)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三) 3、(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維深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客船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4分) 【答案】(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步驟一)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步驟二)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三)「氛圍」「心緒」各2分。 (2)可以有兩種答案: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4、(天津卷)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 (2)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答案】(1)「望」字後面的內容有煙雲、大江、夕陽、寒鴉等(步驟一),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領作用。(步驟二) (2)「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現代文閱讀解題方法歸類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五、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六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七、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八、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開頭要引人(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製造懸念,引人入勝;提出問題,引人注意;說明情況,交待背景),結尾要有力(畫龍點睛,發人深思;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敘述結束,自然收尾;抒發情感,引起共鳴)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7、誇張:突出了……的本質特徵 8、對偶:句式整齊有節奏。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