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漁家傲賞析
『壹』 李清照的漁家傲的賞析
漁家傲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賞析: 這首《漁家傲》,是女詞人李清照六首梅詞中格調最為輕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滿歡快,愉悅的氣氛。從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似應為她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時所作。詞的上片,集中表現了梅花嬌和潔的特點,高度贊美了它的風度與資質。
一開頭便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景。「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一片白雪覆蓋大地,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梅枝猶如天工雕出的瓊枝,顯示了梅花的嬌潔,不畏酷寒、傲然獨放的孤薔性格。它的開放,報告了春來的喜訊。人們於久寒的嚴冬之後,滿懷欣喜迎接春回之時,定會對梅花這報春之花生出喜愛之情。詞人正是抓住了人們盼春的心理,以寫寒梅報春入手,巧妙地達到了借春贊梅的用心。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這初開的春梅,花蕾初綻,芳香襲人,好象一個剛剛出浴、洗去脂粉產妝、更顯出天然麗質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愛憐。這三句詞恰當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地表現出梅花「嬌」和「潔」的特徵。「香臉」句側重於描寫梅花的「嬌」;「玉人」句側重於表現梅花的「潔」。這里雖然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從每一句的描繪之中,讀者不難看出其中含蘊著詞人對梅花的酷愛之情。
詞的下片,把筆觸轉到對月夜賞梅的歡悅場面的描寫上,既是從側面贊梅,又直接表現了詞人的愛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大自然可能也偏愛梅花,所以才有意讓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這兩旬,創造出一個非常優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皚皚的白雪交相輝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樹梅花橫斜疏瘦,傲然怒放,愈發顯示出其冰清玉潔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點綴更美麗,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嬌潔。詞人啟動浪漫的想像,賦予大自然以情感,說梅花不但為世人所欣賞,『而且也頗得化育萬物的造物者的鍾愛,從而進一步詠贊了梅花的高貴不凡。歷來詞家都十分注重過片處的承接。「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張炎《詞源》)此詞過片開筆寫明月,詠月光,然後順勢下去又寫飲酒,似與上片所詠之梅無承接之勢,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下片的結構特點:過片處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筆,而主旨則扣在結句「此花不與群花比」上,它回貫整個下片,與過片處的伏筆相照應——原來造物主也為梅花的美麗所吸引,「有意」來人間賞梅,因此「故教」月光如瀉銀般地明亮。於是,月下賞梅飲酒、殷勤勸酒等描寫就都有了依傍。在賞梅的場面中雖未著一「梅」字,但梅仍是整個場面的核心。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過片處的「承上啟下」含蓄得體,而且首尾呼應,更顯出梅的超群不凡,抒發了詞人對梅的熱愛贊美之情。
面對美好的月夜清景,詞人的心境明凈,開朗,興致大發,邀來了詩朋酒侶。「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道來欣賞這月色里的梅花吧,請不要推辭酒量不勝。「此花不與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詞的主旨,是全詞的點睛之筆。
詠物詞大都在上片狀物,下片敘事抒情。這首《漁家傲》所取的正是這種結構形式。上片,集中筆墨,採用襯托、比擬等手法,分別描繪了梅花的遠姿、近態,概貌、細部,絲絲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嬌,梅的麗質美姿;下片則傾瀉作者對梅花酷愛之情。由於上片狀物筆墨集中,突現了事物的特點,下片抒情,才有所依憑,使人覺得詞人愛梅,合情、入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貳』 漁家傲賞析。
。「羌管悠悠霜滿地」。是說他正在這心神不寧的時候,忽然從遠處傳來了一陣內一陣的音樂聲,把他容從沉思中驚醒。於是他放下酒懷,踱出室外,只見繁霜滿地,夜已深了。細聽,那悠悠的樂聲原來是士兵在吹奏羌(qiāng〕管。悠悠[yōu],這里是形容音樂聲音飄忽不定。羌是我國古代西北的一個兄弟民族,傳說他們用竹管製造了羌笛。他寫到這里,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苦悶和士兵的痛苦聯系起來,用「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作結束,表現了國家貧弱時代將帥和士兵們的共同悲哀。「寐[mèi]」,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叄』 《漁家傲》的意思和賞析
范仲淹的《漁家傲》賞析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凄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盪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 燾先生則盛贊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筆者認為,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閡一開頭就是「蝕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哩。「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o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肆』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賞析
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凄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盪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燾先生則盛贊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筆者認為,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哩。「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伍』 漁家傲簡要賞析
宋 周邦彥 漁家傲漁家傲[2] 周邦彥
灰暖香融銷永晝。
蒲萄架上春藤秀。
由角欄干群雀半。
清明後。
風梳萬縷亭前柳。
日照釵梁光欲溜。
循階竹粉沾衣袖。
拂拂面紅如著酒。
沉吟久。
昨宵正是來時候。
此詞以大開大闔的結構,明朗蘊藉的意境和精煉傳神的語言。抒寫閨中女子初戀時的春日情思。詞之上片是現境,過片以下三句是實寫追思,結二句又收回現境,同時又挽合著昨日相見的回憶。整首詞之詞境由室內而窗外,而院落,再推向春風楊柳的空間。
上片寫的是現境。「灰暖香融銷永晝,詞境展開於室內,詞中男主人公面對香爐,爐中,香料一點一點地銷為暖灰。裊為香氣,暖香盈室。漫長的白晝,一點一點的流逝著。他顯然其味深長地體味著什麼。」銷永晝「三字,春日之深永,與情思之深永,交融而出。詞境是安謐溫馨溶溶泄泄的。後來李清照《醉花陰》詞」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與此相似,但那是寫愁悶,這是寫歡愉,讀下句便更其明顯。」蒲萄架上春藤秀。「人物的視境轉至窗外。下一」秀「字,窗前初生新葉的葡萄架上,頓時便春意盎然。這番明秀景緻的觀照,把歡愉的心情充分映襯出來。上句寫春日之深永,此句寫春色之明秀,皆是靜景,下句則寫動景,境展向院子里。」曲角欄干群雀斗「,下一」斗「字,寫盡鳥雀之歡鬧。即反映出其心情之歡愉,又反襯出所居之靜謐,從而進一步暗示著那人此時情思之深永。下邊兩韻,將詞境推向更加高遠。」清明後,風梳萬縷亭前柳。「清明後,點時令,時當三月中,同時也是記下一個難忘的時間。歇拍描繪春風駘盪,柳條萬縷婆娑起舞於碧空之中。筆致極為明秀歡快。他究竟為何如此愉悅呢?揭示內蘊,是下片。
過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實寫,即不用憶、念一類領字,直接呈示回憶中情景。「日照釵梁欲溜。」一道明亮的陽光照耀這位女子的釵樑上,流轉閃爍。這一特寫是真實的,它逼真地反映了初次見面的深刻印象。但又是別出心裁的,它比描寫美目轉盼更富有暗示性象徵性,它啟示著女子的美麗和自己感受的強烈而不可磨滅。全篇有此一句,精神百倍。「循階竹粉沾衣袖。」沿階新竹橫斜,當她迎面走來時,竟不覺讓竹粉沾上了衣袖。這一描寫,暗示出女主人公內心的激動。正是因為如此,她甚至於「拂拂面紅如著酒」。其實,她是因初次相會的喜悅、幸福還有羞澀而陶醉了。那麼,這次相會究竟是何時呢?「沉吟久。昨宵正是來時候。」原來,相見就昨日里。沉吟久,不僅將上邊逼真如眼著的情景化為回憶,而且交代了上片永晝情思的全部內容。今日整整一天,他都沉浸歡樂的回憶中,足見他與女主人公一樣因愛情而陶醉詞情至此,已將雙方的幸福之感寫出,意境臻於圓融美滿。
陳遷焯《白雨齋詞話》言周詞「視飛卿色澤較淡,意態卻濃,溫韋之外別有獨至處。」他又認為:美成詞妙處,「亦不外沉鬱頓挫。頓挫故有姿態,沉鬱則極深厚。即有姿態,又極深厚,詞中三味亦盡於此矣。」這些評論,對於賞析此詞是有啟發的。
『陸』 漁家傲詩詞賞析李清照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鑒賞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近代梁啟超評為:「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可謂一語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後,「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
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准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
「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彷彿」以下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系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
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片的「問」
鑒賞二
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梁。「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運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凈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的文學家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因為詞中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連想到《莊子。逍遙游》的「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大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柒』 《漁家傲》 簡短賞析
就是就是!!!是范仲淹的那首嗎???
我特喜歡那首!!!!!如果你要就懸賞20分以後我再告訴你!!!!
『捌』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釋義: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嘆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原詞: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宋代: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李清照南渡之後。根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於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8)讀漁家傲賞析擴展閱讀:
這首詞,《花庵詞選》題作「記夢」,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後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後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後,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隻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歲月的晚年,處於「路長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願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想像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託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
『玖』 漁家傲 鑒賞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凄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盪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 燾先生則盛贊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筆者認為,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閡一開頭就是「蝕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哩。「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o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參考資料:http://202.96.80.59/qinling/bbs/printpage.asp?BoardID=27&ID=491